DB37T 5232-2022 城镇道路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pdf

  • DB37T 5232-2022 城镇道路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3.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至

    1应通过试拌确定搅拌机的操作工艺,检验拌和机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2应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的匹配性: 3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摊铺、压实工艺、松铺系数等: 4应从试验段上钻取芯样测定空隙率验证生产所用的标准配合比设计; 5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应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6应采用钻孔法检验沥青路面压实度: 7当采用无损检测方法检验沥青路面压实度时,应建立用钻孔法与无损检测仪器检测路 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 8应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 4.3.3应通过各项检验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 4.3.4应根据配合比设计结果制定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并应满足本标准第6.0.2条的规 定。

    5施工5.1施工准备5.1.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的下承层应保持清洁,平整度和强度应满足要求。5.1.2施工前应对沥青搅拌站、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5.1.3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结果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5.2施工温度5.2.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的环境最低气温不应低于15℃,路表温度不应低于10℃。雨、雪、五级大风等恶劣天气及路面潮湿的情况下严禁施工。5.2.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表5.2.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施工温度工序测量部位(℃)沥青加热155~165沥青加热罐集料加热190~200热料提升仓混合料出料175~185运料车及储存罐混合料废弃≥195运料车及储存罐混合料存储≥175运料车及存储罐摊铺≥170摊铺机初压≥165摊铺层内部碾压终了≥110摊铺层内部开放交通≤50路表注:表中施工温度适用于70号道路石油沥青。当摊铺层较薄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5.3拌和5.3.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搅拌机拌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搅拌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2冷料仓的数量不宜少于5个,且应配置添加外掺剂的设备;3冷料供料装置应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4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不同级配混合料应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5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上各种传感器应定期检定,检定周期不应少于每年一次搅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5.3.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表5.2.2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应大于0.3%。6

    5.3.3抗车辙添加剂应由专用管道及送料器直接加入搅拌锅

    5.3.4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搅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沥青及抗车辙添 加剂应均匀裹覆集料。加入抗车辙添加剂后,间歇式搅拌机每盘干拌时间不宜少于15s,加 入沥青后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45s:当沥青或外掺剂裹覆不均匀时技术交底,应延长搅拌时间

    5.4.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进入现场后不应紧急制 动、急弯掉头。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 5.4.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并应在车厢板上涂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不应有余 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当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按前、后、中的顺序来回挪动汽车位 置,平衡装料。运料车应采取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措施。 5.4.3当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应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杂物。不应使用遭 雨淋、结成团块及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的混合料。 5.4.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mm~300mm处停住并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 前进并缓慢卸料

    5.5.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 防黏结剂

    5.5.2当采用两台及以上的摊铺机联合摊铺时,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宽度的搭接 搭接位置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及以上。 5.5.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0h预热熨平板至120℃以上。铺筑过程中应调节熨平板 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至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熨平板加宽连接应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无 明显的离析痕迹。

    2m/min~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及时消除。 5.5.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和表 面层应采用平衡梁式或雪麓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匝道等小半径弯道宜采用滑靴自动找平方 式

    5.5.6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路

    5.5.7摊铺机螺旋布料器的转动速度应稳定、均衡,并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螺旋布料器的 两侧应保持不少于2/3高度的混合料

    5.6.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压实层的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 5.6.2 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5.6.3 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 5.6.4 压路机不应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5.6.5 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应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应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7开放交通 5.7.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 放交通。 5.7.2铺筑好的沥青路面应在通车前控制交通,并应采取路面保护措施

    5.6.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压实层的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 5.6.2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5.6.3 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 5.6.4压路机不应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5.6.5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应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应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7开放交通 5.7.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 放交通。

    1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每批次(每 100t为1批)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看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抽样复检。 2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抽样检验。 3抗车撤添加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看检验报告,抽样复检。

    主控项目 1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每批次(每 100t为1批)抽检1次: 检验方法:查看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抽样复检。 2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1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抽样检验。 3抗车撤添加剂的质量检验应符合3.0.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看检验报告,抽样复检。 6.0.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0.2的规定。

    6.0.2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0.2的规定

    表6.0.2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标准

    表中试验方法T0981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执行,其余试验方法按 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执行

    3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不应小于96%。 检查数量:每1000m测1点; 检验方法:取芯检测。 2面层厚度允许偏差为十10mm~一5mm。 检查数量:每1000m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取芯,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4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 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应污染其他构筑物;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无权 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5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表6.0.3的规定表6.0.3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验标准检查数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范围点数纵断高程(mm)±1520m1用水准仪测量中线偏位(mm)≤20100m1用经纬仪测量快速路<9标准差1.5路宽用测平仪或3m直尺主干路100m9~152a值(m)检测平整度次干路、支路2.4> 153(m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路宽最大间隙次干路、支路520m9~152续量取两尺,取最大(m)>153值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40m1用钢尺量路宽<92横坡±0.3%且不反坡20m9~154用水准仪测量(m)>15 6十字法,用直尺、塞井框与路面高差(mm)≤5每座1尺量取最大值摆式仪摩擦系数符合设计要求200m全线连续横向力系数车抗滑构造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00m1铺砂法上面层渗水系数120mL/min200m3T 0971注:1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o;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2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3渗水系数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的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且仅适用于要求密水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4表中试验方法T0971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执行11

    A.1配合比设计流程

    A.1.1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A.1.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 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规定。 A.1.3当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搅拌机进行时,搅拌温度及试件 制作温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A.2.1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应按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执行。 A.2.2当制作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试件时,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应按本标准施工温度 执行,室内试件成型温度宜为180℃~185℃。 A.2.3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ysh应按下式计算:

    V1、V2"Vn——各级矿料按照相应的物理常数测定方法得到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4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ys应按下式计算:

    Ysa =+*+. 100 T1P2

    式中:√1、V2"Vn一一各级矿料按照相应的物理常数测定方法得到的表观相对密度。 A.2.5矿料的合成有效相对密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C一一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Wx—一合成矿料的吸水率; 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

    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Ph Yti =7 P +P.=10

    Psi+Pbi=100

    式中:Vi一一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Ph一一抗车辙添加剂的用量,以沥青与矿料总质量的外掺百分比表示(%); Vh一一抗车辙添加剂的密度,经过实测得到; Psi一一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矿料质量百分比,以全部矿料质量占沥青与矿料 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Pbi一一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百分比,以沥青质量占沥青与全部矿料 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Vb一一沥青的相对密度。 A.2.7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 /FA等体积指标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并应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A.2.7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饱和度 VFA等体积指标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并应进行体积组成分析:

    A.3.1应以沥青用量(沥青含量或油石比)为横坐标、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 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

    4设计沥青用量下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MS和流值FL应满足本标准表4.2.3的要求。 5当检验得到的混合料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马歇尔稳定度MS和流值 FL均满足马歇尔技术指标时,设计用量应确定为最佳沥青用量OAC;当不能同时满足马歇 尔技术指标时,应调整级配或沥青用量后重新进行马歇尔试验。 A.3.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交通状况以及气候条件,可适当调整最佳沥青用量OAC,并应 提出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的报告。 A.3.4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胶结料被集料吸收的比例及有效沥青含量应按下 列公式计算:

    式中:Pba 添加剂型抗车撒沥青混合料中被集料吸收的沥青结合料比例(%) Pbe一一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的有效沥青含量(%); P一一沥青含量(%); Ps一一各种矿料占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 A.3.5有效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be及矿料的体积百分率V.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检查最佳沥青用量时的粉胶比和有效沥青膜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范围宜为0.8~1.2,并应按下式计算:

    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粉胶比范围宜为0.8~1.2,并应按下式计笋

    FB = P0.075 Phe

    式中:FB一一粉胶比,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 量的比值 Po.075一一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 2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要求采用,集料的比表面积和沥青膜有效厚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式中:FB一一粉胶比,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中0.075mm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 量的比值 Po.075一一矿料级配中0.075mm的通过率(水洗法)(%)。 2各种集料粒径的表面积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要求采用,集料的比表面积和沥青膜有效厚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式中,SA一一集料的比表面积(m/kg); P一一各种粒径的通过百分率(%); FA一一相应于各种粒径的集料的表面积系数; DA一一沥青膜有效厚度(μm); Pae——有效油石比(%)

    SA=Z(P,× FA) DA = Pae Pae=me/ms×100=Pb/Ps×100

    B.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供混合料配合比设 计时的高温稳定性检验使用,也可以用于现场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B.1.2本方法中车辙试验的温度为70℃,轮压为1.0MPa,试验时间为60min。计算动稳定 度的时间取试验开始后45min~60min之间。

    B.2.1应采用橡胶制试验轮,行走次数宜为42次/min土1次/min。 B.2.2 环境箱应具备自动检测并记录的温度传感器和控温设备,可保持温度为70℃土0.5℃, 可同时保温不少于3块试件。 B.2.3加载装置,使70℃环境下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为1.0MPa土0.05MPa。 B.2.4 试件变形测量装置,自动采集试件辙槽变形并记录,测量范围为0~130mm,精度不 低于0.01mm

    B.3.1应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70℃土1℃的环境相中,保温不应少于5h,并 不应超过12h。 B.3.2应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仪试验台上,使试验轮行走轨迹位于试件中间,行走 方向与试件碾压方向一致。 B.3.3完全降下并启动试验轮,使其往返行走,至试验时间结束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 应停止

    B.4.1从试验采集变形数据中读取45min(ti)时刻变形d1、60min(t2)时刻变形d2,准确 至0.01mm。当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则以达25mm(d2)变形时刻为t2,将其前 15min为t1,此时刻的变形值为di。 B.4.2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70℃、1.0MPa)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DS一一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d一一对应于时间 ti的变形量(mm):

    式中:DS一一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d一一对应于时间 ti的变形量(mm) :

    d2一一对应于时间t2的变形量(mm); C1一一试验机类型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方式为1.0; C2一一试件系数,实验室制备宽300mm的试件为1.0; N一一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B.4.3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报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沥青混合料或同一路段取样,至少应做3个试件的平行试验。当3个试件动稳 定度变异系数不大于20%时,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变异系数大于20%时,应分析 原因,并应追加试验。 2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试验轮接地压强、试件密度、空隙率及试件制作方法等, B.4.4重复性试验动稳定度变异系数不应大于20%

    N一一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B.4.3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报告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本标准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 执行”。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033. 《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1034 3《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第1部分: 标准方法》GB/T3682.1 《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GB/T28724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033.1 《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1034 《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第1部分: 标准方法》GB/T3682.1 《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GB/T2872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 《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1034 3《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 标准方法》GB/T3682.1 《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G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

    3.0.2熔体流动速率可采用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或熔体流动指数表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 指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 也即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径毛细管的质量,用MFR表示(单位为g/10min)。该 指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黏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 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熔融指数越大,表征抗车辙添加剂在搅拌时 的融化、分散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熔体流动指数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ASTMD1238,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 液指数计(Meltindexer)。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待测高分子(塑料)原料置入小 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为8mm。加热至某温度(常为190℃) 后,原料上端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min内所被挤出的 质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 国家标准《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 定第1部分:标准方法》GB3682.1一2018对该测定方法有明确规定

    照4%进行控制,且应按本标准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技术指标检验,并报告该设计 方法的试验结果

    4.2.1全国范围内,用于筑路的砂石材料在级配状况、棱角性方面偏差较大,因此在添加剂 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级配范围的选定沿用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规范》JTGF40中相关要求,兼顾不同料源、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经济基础等,此范围基本 上能够涵盖全国不同料源矿料所能设计出的合理AC类沥青混凝土级配曲线,因此不可能有 很好的针对性,很难满足某一项具体工程的要求。在执行本标准范围时,需考虑当地的实际 情况和经验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此范围内设计不同级配曲线,经过试验确定最佳级配和沥青 含量,使其符合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有关技术指标和路用性能要求。 4.2.3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马歇尔试验方法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中试验方法相同。 室内搅拌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时,将抗车撤添加剂与矿料一起投人搅拌锅中,十 拌一个周期(90s),结束后加入沥青,湿拌一个周期(90s),最后加入矿粉搅拌一个周期 (90s),完成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的室内制备,具体流程见图1。

    图1添加剂型抗车沥青混合料室内拌制流程

    .2.4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工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模量, 下重复荷载下产生的不可恢复变形即所谓的车辙变形。在现行行业技术规范体系下,就体现 为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这一关键指标,也是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第一指 标,同时在应用时可以参考动态模量和抗剪强度等新近研究的成果。

    1采用车辙试验机测定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指标在我国道路行业的设计和施工单位 已经相当普及,试验过程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规程》JTGE20一2011中规定的车辙试验标准条件为60℃、0.7MPa。有关单位曾经对国内常 用的抗车辙添加剂产品做过系统的试验分析,按照各自产品的推荐用量,测试了AC沥青混 疑土在60℃、0.7MPa试验条件下的动稳定度指标,绝大多数结果达到了10000次/mm以上 远远超出了目前车撤试验系统所能精准反映抗车辙性能的测试范围。图2为60℃、0.7MPa 式验条件下动稳定度结果统计分析图

    图260℃、0.7MPa动稳定度分布统计图

    条件下(70℃、1.0MPa)的动稳定度指标,约为2000次/mm。北京某路段维修工程中也曾 对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提出的技术要求为70℃、1.0MPa下动稳定度不小于3000次 /mm。同时考虑到特殊路段及区域如低速重载路段、公交港湾、交叉口等对沥青混合料高温 生能有更高要求 人孔标准,因此本标准最终将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70℃、1.0MPa) 定为在一般路段大于等于2000次/mm、特殊路段及区域大于等于3000次/mm。其中,高温 重载条件下(70℃、1.0MPa)的车辙试验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

    图370℃、1.0MPa动稳定度分布统计图

    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能显著提高抗剪切能力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重复单轴贯入试 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疲劳特性,分析得出60℃下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抵抗重复 荷载引起剪切变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为今后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路面抗剪疲劳结构验算提 供有利依据。 抗车辙添加剂通过本身较强的黏塑性和在沥青混合料中形成拉丝网络结构,变相地增 强了沥青胶结料的黏聚力,在大大减小了矿料颗粒之间相对位移的同时,也增强了沥青与矿 科之间的黏附作用,相当于在搅拌过程中对沥青进行了改性。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 的数据积累共56组数据中,AC类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平均值达 到了92%,最小值为83%;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平均值达到了95%,最小值为86%。由此数据 可以看出,抗车辙添加剂的使用能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普遍达到 或超过了普通改性沥青的水平。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经过多次组织讨论,最终将添加剂型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的技术要求定为: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85%,冻融劈裂 残留强度比不小于80%

    4.3.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 配合比设计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是一个最低的标准,并不代表是最优的设计。好的设计应该 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施工操作性,并且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 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 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三个阶段各自解决配合比设计中的不 同问题,缺一不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发现,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设计时,可以很好地将设 计结果、搅拌站稳定性以及施工机械进行有效联合,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此阶段用于确定原材料进行混合料设计时各自的用量,并验 证设计结果的各项路用性能。使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本标准附录A的方法,优选矿料 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验证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检验要求后,作为目标配合比 供搅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此阶段用于得出实际生产时各档热仓料的掺配比例,并标定 搅拌站各个计量参数是否准确,实际上是配合比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按照规定方法取样 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搅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选择适合的 振动筛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 量0AC和QAC+03%等3个洒青用是进行马款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与搅挫机取格

    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的差值宜为±0.2%。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搅拌机按照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根据试 验目的确定路段长度,一般为100m~200m,宜选择在正线上铺筑。在此阶段,总结搅拌、 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目标配比、生产配比以及施工机械之间的配套衔接 进行调整。 4.3.2无破损检测应在碾压成型后热态测定,取13个点的平均值为1组数据,一个试验段 的数据不应少于3组。钻孔法应在第2天或第3天后测定,钻孔数不应少于12个。 4.3.4应通过各项检验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出具配合比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工程设计 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矿料级配及曲线、最佳沥青含量 以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矿料级配曲线按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 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一2011)T0725的泰勒曲线方法绘制(图4),并可以参考 Superpave方法中控制点、限制区的概念进行辅助调整级配。以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

    图4矿料级配曲线示例

    表1泰勒曲线的横坐标

    水利标准表2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示例

    5.2.1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规定不应在低于最低气温和雨天、路面潮湿情况下施工 是十分重要的。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温度要求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如在 寒冷的气候条件或雨天及潮湿环境下施工,将加快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在摊铺现场的 降温速度,进入塑性压实温度区,严重影响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路面的压实效果,开放交通 后在车辆和其他自然环境条件下会导致严重的早期损坏。 5.2.2施工温度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参数。普通沥青混合料根据沥青的黏温曲线确定,改 性沥青混合料不再适用于此方法,如SBS改性沥青一般在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基础上提高 20℃左右。同样,抗车辙添加剂自身的熔融指数及熔点决定了添加剂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在 搅拌时的温度要求,此时的施工温度不再取决于所用的沥青的黏度,而是根据加入的抗车辙 添加剂的性质,沥青的温度依然按照普通混合料搅拌时的加热水平,以防止加热阶段的老化 而抗车辙添加剂的配方技术应能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下搅拌及施工不会造成沥青的老化。本标 准参考了国内外大部分抗车辙添加剂的建议施工温度,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推荐表 5.2.2,实际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距离较远、气温较低时取高限,运距较近、气温 较高时取低限。不可片面地为保证添加剂型抗车撤沥青混合料到达现场的温度而盲目地提高 搅拌、出场温度,造成沥青老化,影响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