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973-2020 涉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pdf

  • DB43T 1973-2020 涉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4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图2电力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

    电力线与行道树(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 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 夺合表2的要求,电力线跨越时不宜砍伐行道树。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 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风偏净空距离示意图见图4。

    白砂糖标准表2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离

    图3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

    DB43/T1973—2020最小风偏净空距离电力线公路最小风偏净空距离边最大风偏位置,沟行道树图4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风偏净空距离示意图1)电力线与交通标志、通信号灯、照明灯具等公路附属设施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离应符合表3的要求。电力线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见图5。表3电力线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离最小垂直距离电力线标称电压(kV)35

    最小水平距离示意图见图6

    DB43/T19732020

    3)电力线不应在跨越公路的独立耐张段内设置接头。

    5. 1. 2 施工要求

    杆塔距离公路建筑限界的最小水平距离示意图

    5.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临时防护设施距公路路侧水沟(或 护栏)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封顶网距公路路面最小垂直距离等图示和说明。 5.1.2.2电力线跨越公路的架线施工应采用成熟的防护技术方案。宜采用钢管跨越架封网或无跨越架 封网的跨越架线施工方法。封网应采用网孔尺寸不大于500mm×500mm的成品安全网

    步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临时防护设施距公路路侧水沟(或 护栏)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封顶网距公路路面最小垂直距离等图示和说明。 5.1.2.2电力线跨越公路的架线施工应采用成熟的防护技术方案。宜采用钢管跨越架封网或无跨越架 封网的跨越架线施工方法。封网应采用网孔尺寸不大于500mm×500mm的成品安全网。 5.1.2.3采用钢管跨越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符合跨越地形、地质条件的跨越架、封顶网布置图和跨越架、地锚、封顶网计算书。 2) 跨越架宜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如条件受限,跨越架距公路路侧护栏最小水平距离(没 有护栏的以路侧水沟外缘为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大于2.5m;二级及以下公路应大于 0.6m。 3) 跨越架封顶网最不利工况下与公路路面的弧垂距离应不小于8.0m 4 跨越架不宜搭设在土质边坡上。条件受限时,搭设在土质边坡上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 并应有边坡保护措施。 5) 应有跨越架、封顶网搭设和拆除的详细方案。 5.1.2.4采用无跨越架封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承力梁、封顶网布置图和承力梁、地锚、封顶网最不利荷载工况下计算书。 2) 承力梁断面尺寸不应小于500mm×500mm。 3 封顶网最不利工况下与公路路面的弧垂距离应不小于8.0m。 4) 应有承力梁、封顶网搭设和拆除的详细方案。 5.1.2.5其他要求: 电力线跨越公路的施工车辆、设备及材料运输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占用 时,应另行进行专项交通组织设计。 2) 跨越施工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遇雷电、雨雪、霜雾和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工作。 3)夜间不应进行封顶网跨越施工,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于扰,

    DB43/T19732020

    5.2.1.1通信线宜优先米用穿越式涉路工程。 5.2.1.2 跨越位置应选在被跨越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5.2.1.3杆塔、基础等突出地面的结构物应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 5.2.1.4通信线与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60°。 5.2.1.5通信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大于7m。 5.2.1.6通信线与行道树(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之间的净距应大于2m,通信线跨越 时不宜砍伐行道树。 5.2.1.7杆塔距离公路建筑限界的最小水平距离宜大于1倍杆塔高度,

    5. 2. 2施工要求

    5.2.2.1施工要求参照5.1.2执行。

    5. 3. 1设计要求

    5.3.1.1各类管道宜优先采用穿越式涉路工程,石油、大然气管道不宜跨越公路。 5.3.1.2跨越位置应选在被跨越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5.3.1.3管道的支撑结构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与既有公路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预留空间,满足公路 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宜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条件受限时,经设计方案的论 正或比选,可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 5.3.1.4管道与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70°。 5.3.1.5管道跨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6m;管道跨越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最 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5m,垂直净空的预留还应考虑施工、养护、改扩建等的需要。管道跨越公路最小 垂直净空示意图见图7

    图7管道跨越公路最小垂直净空示意图

    .1.6管道跨越不得对公路的视距、交通标志视认产生影响。 1.7管道的支撑结构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位于路侧净区范围内时,应按照《公路交通安全 设计规范》(ITGD81)的规定设置或补强护栏防护。

    5. 3. 2 施工要求

    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 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DB43/T19732020

    5.3.2.2施工期间行车通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5m;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 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0m,同时应设置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措施。 5.3.2.3管道安装跨越公路宜采用整体吊装施工工艺。 5.3.2.4管道安装如需设置临时墩,宜设置在公路建筑限界外。条件受限时,经分析论证,可设置在 公路行车道区域外;并应有临时墩的场地布置图及相关计算书。 5.3.2.5吊装作业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临时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区域作业时,应 提供场地布置图,并做好交通组织方案。 5.3.2.6管道吊装作业应有构件吊装工况平面图、最不利工况立面图、设备运行控制参数及吊装作业 计筒书

    5.3.2.7其他要求:

    1)吊装作业时,作业区域下方公路应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 2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提供有关质量检测成果并备案。 3) 跨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人员、施工器具、材料等物体坠落的防护措施 4) 跨越施工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遇雷电、雨雪、霜雾和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工作 5) 夜间不得进行管道吊装施工作业,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于扰。

    5.4.1.1桥梁跨越位置应选在既有桥梁和既有公路两者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司时宜避开下列位置: 1)既有互通立交及被跨越公路的平面交叉200m范围内。 2)既有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设计速度对应的一般值的弯道路段。 3)既有公路竖曲线底部。 4)既有公路桥梁、隧道200m范围内。 5.4.1.2桥梁与既有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宜大于45° 5.4.1.3上跨桥墩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宜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条件受 限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可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或公路用地范围内。 5.4.1.4上跨桥梁桩基与既有公路桥梁的桩基的间距应进行设计论证和验算,上跨桥梁桩基与既有公 路桥梁的桩基的间净距宜大于5m且大于5倍既有公路桥梁的桩基桩径;条件受限时,需经设计方案的 论证或比选确定。 5.4.1.5上跨桥梁上部构造的选型应充分考虑施工方法对既有公路通行的影响,选用对既有公路通行 影响较小的构造型式。 5.4.1.6上跨桥墩与被跨越公路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预留空间,满足公路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铁路桥 梁宜对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被跨越公路按照远期规划拓宽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同步实施。 5.4.1.7桥梁跨越四车道、六车道的高速公路和四车道、六车道的一级公路时,不应在中央分隔带上 设置中墩。跨越八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和八车道及以上的一级公路时,不宜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中墩, 条件受限必须设置中墩时,中墩两侧应设置满足规范要求防撞等级的护栏,并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设计规范》(JTGD81)的要求。 5.4.1.8桥梁跨越二级及以下公路时,严禁在行车道上设置中墩。 5.4.1.9桥梁跨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5m;桥梁跨越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

    DB43/T19732020

    5.4.1.10上跨桥梁的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采用集中排水,排水结构应保证其可靠性和耐久性。 5.4.1.11桥梁跨越不得对公路的视距产生影响,也不宜对交通标志视认产生影响,条件受限影响交通 标志视认的,应同时对受影响的交通标志进行改造。 5.4.1.12桥梁跨越公路时应设置防落物网,设置范围为公路路面投影沿上跨桥梁向外侧延长15m,网 孔规格不宜大于20mm×20mm。防落物网还应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的有关规 定。跨越公路时设置防落物网示意图见图8。

    图8跨越公路时设置防落物网示意图

    上跨桥墩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位于路侧净区范围内时,应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GD81)的规定设置或补强既有公路的护栏防护

    5. 4. 2施工要求

    5.4.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标明施工便道、承台基坑开挖线、泥浆池、设备布置等关键要素,标注 相关尺寸。 2)应有能体现临时结构和设施(挂篮、临时墩、支架、防护棚等)与既有公路位置关系的布 置图,标注相关尺寸。 3)应有临时结构和设施(挂篮、临时墩、支架、防护棚等)构造图以及计算书,挂篮、支架等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荷载预压试验。 5.4.2.2施工期间行车通道的净空尺寸必须根据既有公路的车流量大小进行设置,不得造成公路的拥 者。单向通行双车道门洞净宽宜不小于8.5m,双向通行双车道门洞净宽宜不小于9.0m;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净高应不小于5.5m;二级及以下公路净高应不小于5.0m。同时应设置临时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 5.4.2.3下部构造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区域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占道施工时,应制定安全措施与交通组织 方案。 2) 邻近既有公路的桩基成孔施工,应制定严格的防止垮孔的措施。冲击钻成孔振动较大,应慎重 采用。 3) 邻近既有公路的承台、桥台等基坑施工,应有支护的平面、立面布置图及基坑支护计算书。 邻近既有公路的墩柱、盖梁和桥台施工时,应在靠公路一侧设置防坠落和防抛物的防护设施。 5 吊装作业时,吊车起重臂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及上方,否则应临时中断公路交通。 6)应有对邻近公路路基和结构物的监测方案和保护措施。

    5. 4. 2.3下部构造施工应符

    1 施工区域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占道施工时,应制定安全措施与交通组约 方案。 2) 邻近既有公路的桩基成孔施工,应制定严格的防止孔的措施。冲击钻成孔振动较大,应慎重 采用。 3) 邻近既有公路的承台、桥台等基坑施工,应有支护的平面、立面布置图及基坑支护计算书。 4) 邻近既有公路的墩柱、盖梁和桥台施工时,应在靠公路一侧设置防坠落和防抛物的防护设施, 5) 吊装作业时,吊车起重臂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及上方,否则应临时中断公路交通。 6)应有对邻近公路路基和结构物的监测方案和保护措施。

    DB43/T1973—20207)工程废弃物不得污损公路设施及周边环境。5.4.2.4悬臂浇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7悬臂浇筑施工宜采用封闭式挂篮。条件受限时,应设置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如落地式防护棚等。2)采用全封闭挂篮时,应有已浇梁段临边以及后续桥面系施工时防止物体坠落到公路上的防护设施。31墩顶梁段施工时,应按设计规定设置墩梁临时固结装置,应有临时固结装置的构造图和相关计算书。4)挂篮宜选取专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应有挂篮设计图和计算书。5)挂篮必须退出至既有公路路侧护栏范围外才能拆除。6)施工设备(塔吊等)的运行不得影响公路运营。7)夜间悬浇施工应悬挂警示灯,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5.4.2.5顶推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顶推法施工宜优先采用步履式顶推设备,应有顶推施工相关计算书。2)临时墩宜设置在公路建筑限界外。条件受限时,经分析论证,可设置在行车道区域外。3)临时墩基础不应损坏原路面结构。4)顶推前导梁宜选取专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提供构造图和计算书。最不利工况下导梁前端的最大挠度应小于设计规定。5)应有顶推过程中的监测方案,并进行全过程监测。6)推梁段的防撞护栏、防抛网等宜随梁段一起顶推就位,减少在既有公路上方施工作业内容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在既有公路上方进行焊接、涂装、桥面系及附属设施等施工时,应有保证既有公路车辆通行安全的防护措施。7)夜间不宜进行顶推作业,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5.4.2.6装配式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装配式梁桥(包括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钢梁、钢混叠合梁、渡槽)宜采用架桥机架设安装。2)应明确梁或梁节段的运输路线和梁体架设方向。3)装配式梁架设不宜占用既有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需设置临时墩时,临时墩应设置在行车道区域外。4)临时墩基础不应损坏原路面结构。5)架桥机应选取专业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应根据梁或梁节段的最大重量选取架桥机型号。6)吊装作业应有构件吊装工况平面图、最不利工况立面图、设备运行控制参数及吊装作业计算书。7)梁或梁节段安装施工期间及架桥机移动过孔时,作业区域下方公路应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8)梁或梁节段安装就位后,应及时设置保险垛或支撑将构件临时固定,对横向自稳性较差的T形梁和I形梁等,应与先安装的构件进行可靠的横向连接,防止倾倒。9)梁或梁节段架设完成后的湿接缝现浇、焊接以及后续的桥面系施工,应有防止物体坠落到公路上的防护设施。夜间不宜进行梁、板安装作业,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5.4.2.7支架现浇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门洞支架基础应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上游迎车方向应设置过渡段和防撞设施,保证支架具有较好的防撞能力;同时门洞上应设置相关交通警示标志和夜间警示灯。2)支架现浇施工应有防止人或物体坠落到公路上的防护设施。3)支架基础不应损坏原路面结构。4)夜间不宜进行门洞支架搭设作业,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5.4.2.8跨越施工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遇雷电、雨雪、霜雾和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高空作业。11

    DB43/T19732020

    表4套管(涵洞)顶部最小覆土深度

    图9套管(涵洞)保护范围及覆土深度示意图

    DB43/T19732020

    6.1.1.7穿越管线不应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弯头和水平或竖向曲线。 6.1.1.8管线接头应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外,同时应满足公路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 6.1.1.9石油、燃气等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线存在平面交叉的,管线交叉点距离公路用地范围外缘 应大于100ml

    6. 1. 2施工要求

    6.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穿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明确施工场地与公路 路基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的位置关系。 6.1.2.2管线穿越二级及以上公路时应采用顶管穿越、水平定向穿越等非开挖穿越施工,穿越的起终 点应超出公路用地范围;其他等级公路宜采用非开挖穿越施工,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明挖暗埋施工。 6.1.2.3采用顶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顶管穿越时,宜选用平衡类顶管机(泥水平衡式、土压平衡式、气压平衡式);顶管结构 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和公路运营荷载要求。 2) 工作并、接收并应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开挖深度较大时应考虑其稳定性,同时应采用安 全可靠的支护措施,确保开挖不影响相邻路基的稳定;从工作井出渣应及时清运,不得堆放 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工作井设置位置示意图见图10

    图10工作井设置位置示意图

    3)顶管施工应针对地质条件制定开挖顶进方案,避免过度抽排地下水、超挖、洞内掌子面跨塌等 导致公路路基等病害;当病害隐患难以避免时,应有明确的处理和修复措施。 6.1.2.4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定向钻穿越地层不宜选取在卵石、松散状砂土等不良地层。当无法避免这类地层时,应采取套 管隔离、注浆固结等措施。

    DB43/T19732020

    2)定向钻出入口及施工场地宜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如条件受限时应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 以外。 6.1.2.5非开挖穿越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制定公路路面监测方案,并进行全过程监测,累计沉降或隆 起量应小于20mm。当日沉降或隆起量大于5mm时,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 施工:当总沉降或隆起量大于20mm时,应制定公路修复措施,

    6.1.2.6采用明挖暗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穿越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结构施工时应确保地基稳定,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 2) 明挖施工的管道完成并达到回填条件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基坑回填。 3) 路面修复应与原路面结构一致、接合良好,保持平顺。 施工期间应保持排水通畅,开挖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至公路用地范围以外。 5) 明挖暗埋影响或中断公路交通,应另行制定交通组织方案。 6.1.2.7 油气管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穿越对接接头的焊缝无损检测应进行100%超声波检测、100%射线检测;焊缝合格等级为II 级及以上。 2) 穿越管段连接处的焊口不应强力组装,不应出现使连接管段发生强制变形的连接。 3) 穿越管段经检验不合格的焊缝,穿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时不应返修,应切除重新焊接;穿越 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时不宜返修,如返修只充许返修一次。

    6. 2. 1设计要求

    土分载板保护范围及覆土深度示意图见图11.

    DB43/T19732020

    (涵洞)或钢筋混凝土分载板保护范围及覆土深

    6. 2. 2施工要求

    6.2.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穿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明确施工场地与公路 桥梁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的位置关系。 6.2.2.2管线穿越桥梁可采用非开挖穿越施工或明挖暗埋施工,非开挖穿越施工要求应按6.1.2执 行

    6.2.2.3明挖暗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挖暗埋施工应有基坑开挖和支护平面和断面布置图,明确基坑与桥梁的位置关系。并采 用安全可靠的支护措施,深基坑支护应有计算书。 2) 应有对既有桥梁墩台和梁板的临时防护措施, 3 桥下施工应采用人工或小型施工机具。 4) 明挖施工的管道完成并达到回填条件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基坑回填。 6.2.2.4油气管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穿越管段无损检测应进行100%超声波检测、100%射线检测;焊缝合格级应为II级及以上。 2) 穿越管段连接处的焊口不应强力组装,不应出现使连接管段发生强制变形的连接。 3) 穿越管段经检验不合格的焊缝,穿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时不应返修,应切除重新焊接;穿越 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时不宜返修,如返修只允许返修一次。 6.2.2.5管线穿越桥梁应制订桥梁监测方案,并进行全过程监测。

    DB43/T19732020

    DB43/T 19732020

    6.3道路、铁路穿越桥梁

    6. 3. 1设计要求

    6.3.1.1穿越位置应选在桥下净空较高、跨径较大、地形平缓、起伏变化小、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对 既有桥梁运营影响较小的位置。 6.3.1.2道路、铁路与被穿越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 于45°。 6.3.1.3道路、铁路穿越桥梁的设计方案应考虑被穿越公路桥梁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 6.3.1.4道路、铁路穿越桥梁的施工或运营改变既有公路桥梁基础受力状况时,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 第三方机构进行结构验算。 6.3.1.5下穿道路的视距应符合现行公路、城市道路视距标准的规定。 6.3.1.6下穿道路、铁路及被穿越公路的排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被穿越公路的桥面雨水,应通过管道引至桥下道路、铁路的排水沟,不得散排于桥下道路、铁 路。 2 下穿的道路、铁路宜采用自流排水,下穿范围内应设置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 6.3.1.7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下穿道路、铁路应与既有公路桥梁桥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既有公路桥梁桥墩位于下穿道路 的路侧净区范围内时应设置防撞护栏。 2 桥梁两侧应设置防抛网。 3)应在被穿越的公路桥梁上方,面向行车方向设置限高标志;应在墩柱和侧墙端面设置立面标记 6.3.1.8应保证被穿越的公路桥梁检测、养护通道通畅,满足检测、养护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空间要 求。

    6. 3. 2施工要求

    6.3.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穿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标明施工便道、承台 基坑开挖线、泥浆池、设备布置等关键要素,标注相关尺寸。 6.3.2.2既有桥下路基填方压实宜采用薄层静压方式,路基填筑时,桥墩四周应对称填筑,桥墩和桥 台2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 6.3.2.3既有桥梁下方的路基挖方宜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开挖,严禁采用爆破作业;桥下开挖应按设 计要求对边坡及时进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6.3.2.4既有桥下路基施工时可设置限高架、桥墩防撞围栏等设施对既有桥梁进行保护,现场应配备 安全人员进行全程指挥,防止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碰撞桥梁墩台和梁板, 6.3.2.5新建桥梁穿越既有桥梁时,要评估其基础施工对既有桥梁基础的影响;采用预制梁安装架设 施工时,架梁设备不得碰撞既有桥梁的墩台和梁板;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梁体时,应有支架布置图及计算 书。 6.3.2.6新建隧道或其他地下结构穿越既有公路桥梁时,应评估施工对既有桥梁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 生的影响,不宜采用爆破掘进施工方案,不得进行超挖,不得过度抽排地下水。应制定注浆施工预案 确保既有桥梁地基稳定。 6.3.2.7道路、铁路穿越公路桥梁应有对既有桥梁的监测方案,并进行全过程监测,确保既有桥梁结 构使用功能正常和既有公路排水系统功能正常。 6.3.2.8既有桥梁下方及邻近范围内不应采用挤土桩,钻孔桩施工不宜采用冲击钻

    不宜进行桥下施工,夜间施工的照明不得对上方

    6.4道路、铁路路改桥穿越

    6. 4. 1设计要求

    DB43/T19732020

    6.4.1.1穿越位置应选在两者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同时宜避开被穿越的公路 为平坡或凹曲线底部的路段。 6.4.1.2道路、铁路与被穿越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 于45°。 6.4.1.3拆除既有公路路基或桥涵,新建用于跨越铁路、道路的公路跨线桥,桥梁建成后即成为公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不低于既有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资质和设计流程应按公路行业的要 求进行。 6.4.1.4交通安全设施应按照公路行业现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应重点对位于路侧净区范围内的新建 桥梁墩台进行防护。 6.4.1.5新建桥梁应考虑公路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宜按照远期规划断面一并实施

    6. 4. 2施工要求

    6.4.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穿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明确施工场地与公路 路基及其他公路附属设施的位置关系。 6.4.2.2拆除既有公路路基或桥涵,在原位置新建公路跨线桥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公路施工资质 要求,并按公路行业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和验收。 6.4.2.3路改桥施工应根据道路交通现状制定施工方案,宜采用修建临时道路分流车辆、全断面开挖 公路新建桥梁的施工方案。条件受限时,在通行能力满足现状交通条件下,可采用半幅开挖半幅通行的 施工方案。 6.4.2.4临时道路应进行施工图设计和交通组织设计。 6.4.2.5采用半幅开挖半幅通行的施工方案,应有保证未开挖路基稳定的措施。 6.4.2.6路改桥施工应有既有公路通讯管道的改移和恢复方案。 6.4.2.7采用半幅开挖半幅通行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区域和车辆通行区域应设置隔离设施。 6.4.2.8路改桥工程全部完成后,应在完全具备通车条件并经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 6.4.2.9路改桥工程完成后桥梁下方道路或铁路的施工要求参照6.3.2执行。 6.4.2.10恶劣天气(如雷电、雨雪、霜雾天气)及夜间不宜在既有公路上施工,夜间照明不得对公路 行车造成干扰

    6. 5. 1设计要求

    6.5.1.1顶进框架结构应进行结构计算,确保框架结构能承受上方土压力、侧向土压力、自身行车荷 载和上方既有公路的行车荷载。 6.5.1.2框架结构与被穿越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 60°。 6.5.1.3框架结构顶板顶部最小覆土深度(距路面底基层)应大于3m,条件受限时,经设计方法论证 或比选,框架结构顶板顶部最小覆土深度(距路面底基层)应大于1m。

    DB43/T19732020

    6.5.1.4当顶进框架结构靠近既有公路涵洞或桥梁时,框架结构与既有公路涵洞或桥梁桥台边净距应 大于5m。 6.5.1.5 顶进框架结构穿越路基应包含路基防护设计。 6.5.1.6顶进框架结构穿越路基应包含排水设计,宜设泵站进行排水。 6.5.1.7输送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危险品的管线不得利用框架结构穿越。 6.5.1.8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两侧洞口应设置护栏,并采用翼墙与框架结构过渡连接,可参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设计规范》(JTGD81)隧道出入口护栏过渡设计的相关要求执行。 2 框架结构内宜设置照明设施。 3) 框架结构上方的既有公路两侧应设置防抛网。 应在框架结构上方,面向行车方向设置限高标志;应在侧墙端面设置立面标记。 6.5.1.9顶进框架结构应考虑公路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宜按照远期规划断面一并实施

    6. 5. 2施工要求

    6.5.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

    步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包含既有公路的框架结构平、纵、横断面布置图,明确框架桥与既有公路、相邻桥涵和管 线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位置关系,标记相关尺寸。 2 应有详细的施工场地布置图,标注工作坑位置、工作坑尺寸、工作坑支护及排水等要素。 3) 应有工作坑支护、靠背墙、盾构支架的构造图和计算书等。 4 应有保证既有公路路基稳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应有顶进施工过程中发生框架结构轴线偏移或高程偏差的调整措施。 5.2.2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公路施工资质要求,并按公路行业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和验收。 5.2.3施工期间应有对既有公路和顶进框架桥施工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由第三方负责编制并实施, 页进过程公路路面累计沉降或隆起量应小于20mm,框架结构轴线偏移应小于200mm。当公路日沉降或隆 起量大于5mm时,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可继续施工,当公路总沉降或隆起量大于20mm 寸,应制定公路修复措施。 5.2.4顶进施工过程不得中断既有公路交通,可根据框架结构履土深度和交通情况,对盾构前端行 三道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5.2.5恶劣天气(如雷电、雨雪、霜雾天气)及夜间不宜进行顶进施工,夜间施工的照明不得对既 有公路行车造成干扰。

    [7. 1. 1设计要求

    7.1.1.1各类道路接入既有公路应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的有关规定,并应优先保障 既有公路的安全与畅通。 7.1.1.2公路接入既有公路的设计应由具有公路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 7.1.1.3城市道路接入既有公路,当接入道路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时,应分别参考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标准执行。

    DB43/T1973202(

    1 乡村道路接入既有公路时,宜采用正交,条件受限必须斜交时,交叉的锐角应不小于70°,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 2) 乡村道路接入既有公路时,应采用右进右出的方式。 3) 乡村道路与相邻接入口的最小间距应满足表5的规定。 4)乡村道路应在接入位置进行硬化,硬化长度应大于10m

    乡村道路与相邻接入口

    确需增加的,应通过排水能力核算

    1.1.6各类道路接入有公路应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接入道路等级为三级及以下公路时,应采用停车让行的方式,同时宜在距离既有公路边缘不小 于10m处设置减速丘。 2)接入道路与既有公路均为三级或三级以上时,应设置指路标志,新增指路标志的地点信息应与 既有指路连续。 3)接入道路或既有公路为四级公路或乡村道路时,应设置交叉口警告标志。

    7.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接入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步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明确施工围挡、物 料堆放、施工便道等要素。 7.1.2.2施工单位应满足既有公路等级相应的施工资质要求。 7.1.2.3施工区域和既有公路车辆通行区域应进行隔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接入应采用围挡隔离, 其他公路施工隔离应保证施工设备、材料等不得影响道路正常运营安全。 7.1.2.4道路接入应有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图,制订临时排水方案及恢复措施。 7.1.2.5道路接入应制定路基拼宽、通涵接长、深基坑开挖等工程具体工序、质量保证措施、路基稳 定临时防护措施等。 7.1.2.6如涉及桥梁拼宽施工,应制定拼宽具体工序、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交通安全 的防护措施等。 7.1.2.7恶劣天气(如雷电、雨雪、霜雾天气)及夜间不宜进行公路接入施工,夜间照明不得对公路 行车造成干扰。

    料堆放、施工便道等要素。

    7. 2. 1设计要求

    7.2.1.1单位接入应按照先辅路、后主路的原则,按技术及行政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入既有公路。 7.2.1.2单位接入既有公路应符合7.1.1.4有关乡村道路的要求。 7.2.1.3单位接入既有公路不得影响既有公路排水系统,不得将单位、场区等排水系统直接接入公路 非水系然

    1)单位接入口应设置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并施划相应的标线、道口标柱

    DB43/T19732020

    2)单位接入口可在距离既有公路边缘不小于10m处设置减速丘。 3)单位接入口应设置交叉口警告标志,不得随意设置指路标志。

    7. 2. 2施工要求

    7.2.2.1施工要求参照7.1.2执行

    2. 2. 1施工要求参照 7. 1. 2 执行。

    7. 3. 1设计要求

    7.3.1.1高速公路加油加气站应设置于服务区或停车区内,除高速公路外的加油加气站应设置在公路 建筑控制区外。

    .3.1.2 段不宜接入加油加气站: 1)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的弯道内、外侧。 2)平面交叉前后200m范围内。 3 长陡下坡路段。 4)交通复杂、易引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路段。 7.3.1.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加油加气站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二级及以下公路加油加气站车辆出, 入口宜分开设置,不能分开设置的应分别设置出口车道和入口车道。 7.3.1.4加油加气站接入既有公路应符合7.1.1.4有关乡村道路的第1、2、3款要求,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加油加气站接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出入口应设置渐变段及加减速车道;加油加气站接 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时,出入口宜设置渐变段及加减速车道。 2) 单车道接入口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接入口宽度不应小于6m。 3) 接入口路面不宜采用沥青路面。 4 接入口转弯半径应根据行驶车型确定并满足停车视距要求,且不宜小于9m。 5) 接入口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5m的缓坡段,纵坡不宜大于3%。 7.3.1.5 加油加气站接入既有公路不得影响既有公路排水系统,不得将加油加气站内部场区排水系统 直接接入公路排水系统。 7.3.1.6 公路与加油加气站间应设置隔离设施。 7.3.1.7 加油加气站接入既有公路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加油加气站接入口应设置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并施划相应的标线、道口标柱。 2) 加油加气站接人口可在距离既有公路边缘不小于10m处设置减速丘。 3 加油加气站接入口应设标明“进口”、“出口”的标志,可采用反光或主动发光标志,不得随 意设置其他标志。

    段不宜接入加油加气站:

    7. 3. 2 施工要求

    7.3.2.1施工要求参照7.1.2执行

    DB43/T19732020

    8. 1. 2施工要求

    8.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并行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步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以及重要施工点的 施工平面布置图,明确与既有公路邻近的物料堆放、施工便道等与既有公路及附属设施的位置关系。 8.1.2.2当并行工程距公路建筑限界小于或等于2.5m时,施工区域和车辆通行区域的应进行隔离,高 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并行应采用围挡隔离,其他公路施工隔离应保证施工设备、材料等不得影响道路正 常运营安全;当并行工程在距公路建筑限界大于2.5m时,可以不采取隔离措施,但应保证施工设备、 材料等不影响道路正常运营安全。 8.1.2.3当并行工程进入公路路基边坡时,应参照接入工程施工要求7.1.2执行。 8.1.2.4工程施工不得影响既有公路设施安全和功能完善,如不得破坏交通安全设施、排水设施等; 施工废弃物不得影响既有公路正常运营,不得堆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影响公路其他使用功能。 3.1.2.5并行工程不得利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作为施工便道或临时开设车辆出入口;其他公路应征 得交通主管部门和路权单位的同意。 8.1.2.6在公路路基100m范围内、中型以上桥梁20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8.1.2.7施工期间应做好临时排水,雨水、抽排水和施工用水不得直接排放至公路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8.1.2.8并行工程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施工不宜全线同时开挖进行,应分段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应恢 复地面原状。

    DB43/T19732020

    9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

    9.1利用桥梁铺设管线

    9. 1. 2 施工要求

    9.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并行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李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9.1.2.2利用桥梁铺设管线时,应分析施工设备、材料等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9.1.2.3附着在桥梁结构时,施工方案应说明附加结构安装施工可能对原结构造成的局部缺陷并评估 其影响,制定缺陷修复措施。 9.1.2.4占道施工应制定详细场地布置图,明确设备、材料进出场情况,施工区域和车辆通行区域的 应进行围挡隔离。 9.1.2.5占道施工不宜进行夜间作业,如不可避免要进行夜间作业时,必须采取夜间作业警示。 9.1.2.6桥下有道路或航道的,应制定防止物体坠落的措施。 9.1.2.7恶劣天气(如雷电、雨雪、霜雾天气)及夜间不应利用桥梁铺设管线施工家具标准,夜间照明不得对 行车造成干扰,

    9.2利用隧道、涵洞铺设管线

    9. 2. 1设计要求

    DB43/T19732020

    9. 2. 2施工要求

    9.2.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并行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9.2.2.2利用公路隧道、涵洞结构物时,应分析施工设备、材料等荷载对公路隧道、涵洞结构的影响 并应提供修复措施。 9.2.2.3管线附着在公路隧道、涵洞结构物上时,应评估施工损害对原结构的影响并应提供修复措施。 9.2.2.4在隧道、涵洞断面内设置管线或排水设施时,不得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以免破坏原结构; 设置排水设施时应确保施工质量,以免渗漏水对原结构产生水害影响。 9.2.2.5在通车的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管线需占道施工时,应有场地布置图,明确设备、材料进出场 情况,施工区域和车辆通行区域应进行围挡隔离。 9.2.2.6恶劣天气(如雷电、雨雪、霜雾天气)及夜间不得在通车的隧道、涵洞内施工,夜间照明不 得对行车造成干扰。

    给排水造价、定额、预算10非公路标志涉路工程

    10. 1. 1设计要求

    DB43/T19732020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