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4-2006(2016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完整正版 书签 清晰无水印)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B 50014-2006(2016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完整正版 书签 清晰无水印)
附录B排水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的
最小净距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确处理城镇中工业与农业、城镇化与 非城镇化地区、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通 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适合当地实际情况。
市防洪、河道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 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城镇规划蓝线和水 面率的要求施工质量标准规范范本,充分利用自然蓄排水设施,并应根据用地性质规定不 司地区的高程布置,满足不同地区的排水要求
1.0.4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1根据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 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 用等综合考虑后确定。 2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3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 流制。 4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
污分流改造。 5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应采取截流、调蓄和 理相结合的措施,提高截流倍数,加强降雨初期的污染防治。
1.0.4A雨水综合管理应按照低影响升发(L11D)理念采用源头 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 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1 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泥的合理处置。 2 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 3 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和洪水的排除系统相协调。 4 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5 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1.0.6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不 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产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 理人负造成危睿: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 应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2. 1. 1 排水工程
2. 1. 2 排水系统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 组合成的总体。
2.1. 3 排水体制
seweragesystem
在一个区域内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 制两种基本方式。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2. 1. 5 合流制
wastewater facilities
rombined systen
separate syster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1.8城镇污水系统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以一定二 合成的总体
diffuse pollution
纳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污染的现象。
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 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 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 源污染
2.1.9城镇浮水污泥
城镇污水系统中产生的污泥。
2.1. 10 皇流污水
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的城镇
2. 1. 11 生活污水
活民生活产生的污水。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
2. 1. 16 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dry weather floy
peaking factor
unoff coefficien
降落到地面的雨水,由地面和地下汇流到管渠至受纳水体的 流量的统称。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在排水工程中, 径流量指降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产 生的地面径流量。
rainfall intensity
雨体积来计,其计量单位以L/cs·hm表示。
2. 1. 18 重现期
recurrence interva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 平均间隔时间
sewer design
用于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的暴雨重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雨水管汇集隆雨的流域面机
localflooding
2. 1. 20A 内涝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打,导致城镇地口 积水灾害的现象。
用于防止和应对城镇内涝的工程性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 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包括丽水渗透、收集、输送、调蓄、行泄、处 和利用的天然和人工设施以及管理措施等。
2.1.21地面集水时间
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流到雨水管渠人口 间,简称集水时间。
nterception ratic
2.1. 23 排水泵站
2. 1.24 污水泵站
2. 1. 25雨水泵站
污水通过沉淀去降悬浮物的过
primary treatment
secondary treatmeni
污水一级处理后,再用生物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 解性有机物的过程。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条件下,对污水中 的各类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和培养,形成悬浮状态的活性污 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多余部分作 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biologicalreac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反应池内能满 足生物活动所需条件,可分厌氧、缺氧和好氧状态。池内保持污泥 悬浮并与污水充分混合。
2. 1. 31 活性污泥
生物反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微
2. 1. 32 回流污泥
activated sludge
ceturned sludge
bar screen
2. 1.34格栅除污机
2.1.36移动式格栅除污机
效组或超宽格栅设置台移动式清捞栅渣的机械,按一定 作程序轮流清捞栅渣,
2. 1. 37 沉砂池
grit chamber
2. 1. 41 沉润
sedimentation,settling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 过程。
2. 1.42初次沉淀池
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前的流淀池,用以降低污水中的固体 浓度。
2.1.44平流沉淀池
污水沿水平方尚流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的水池。
radial flow settling tank
污水沿径向减速流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沉降的水池。 2.1.47斜管(板)沉淀池 inclined tube(plate)sedimentation tank
水池中加斜管(板)使污水中的固体物高效沉降的沉旋
污水生物处理中溶解氧不足或没有溶解氧但有硝态氮的环 状态。
污水生物处理中好氧状态下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白 过程。
污水生物处理中缺氧状态下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 去除污水中氣的过程
2.1.53混合液回流
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区内的混合液由后端回流至 程。该过程有别于将二沉池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 租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区内的混合液由后端回流至 前端的过程。该过程有别于将二沉池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生物反 应区的过程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通过排放聚磷菌较多的剩余污泥,去 除污水中磷的过程。
污水经过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氮去除率的生 物处理。
2.1.56厌氧/好氧除磷工艺
污水经过厌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磷去除率的 物处理。
2.1.57厌氧/缺氧/好氧脱氮除磷工艺
oxic process(AAO,又称 A"/O)
污水经过庆氧、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提高总氮和总磷去 除率的生物处理,
2.1.5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2. 1. 59 充水比
[fill ratic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一个周期中,进入反应池的污水量与 反应池有效容积之比。
水体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
泥在好氧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total nitrogen(TN)
total phosphorus(TP)
oxic sludge age
oxidation ditch
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形式,其构筑物呈封闭无终端渠形布置, 解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2. 1. 66好氧区
生物反应池的充氧区。微生物在好氧区降解有机物和进行 化反应。
anox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且有硝酸盐或业硝酸盐存在的区域 生物反应池中含有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得到充足的有机物时 可在该区内进行脱氮反应。
anaerobic zone
生物反应池的非充氧区,且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存在的区域 聚磷微生物在厌氧区吸收有机物和释放磷。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利用生物膜对有机污染物 吸附和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气系统构成的污水处理方法。 有氧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广泛接触,使污水 到净化。
2.1. 71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的一种构筑物。由接触氧化和过滤相结合金融标准,在有 条件下,完成污水中有机物氧化、过滤、反冲洗过程,使污水获得 化。又称颗粒填料生物滤池。
2. 1. 72 生物转盘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RBC)
2.1.73塔式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的一种构筑物。塔内分层布设轻质塑料载体,污 由上往下喷淋,与载体上生物膜及自下问上流动的空气充分接触 使污水得到净化。
电线电缆标准2.1.74低负荷生物滤池
亦称滴滤池(传统、普通生物滤池)。由于负荷较低,占地 大,净化效果较好,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达85%~95%,
....- 相关专题: 室外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