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635-2019 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 T/CECS 635-2019  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0.1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16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2.1.4承插式密封圈连接

    ringflexibility

    将管材的插口端插入相邻管材的承口端,并通过承口内 圈密封连接部位的连接方法

    2.1.5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

    管接头标准modulus of lateral soi

    管侧回填土或沟槽两侧原状土共同抵抗变形能力的

    2.2.1管材和土的性能

    2.2.2管道上的荷载:

    Fer.k 管壁失稳临界压力标准值; Fvk 管顶在各项作用下的竖向压力标准值; Ffw.k 浮托力标准值; FG.k 抗浮永久作用标准值; ZFsw.k 地下水位以上各层土自重标准值之和; ZFsw.k 地下水位以下至管顶处各竖向作用标准值之和; qsv.k 单位面积上管顶的竖向土压力标准值; qvk 地面车辆荷载或地面堆积荷载传至管顶单位面积上 的竖向压力标准值; Wd.max 管道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最大长期竖向变形量; 管道最大环向弯曲应力设计值 6

    B 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 61 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 b2 管道一侧支撑厚度; DN 管道的公称直径; D1 管道外径; D。 管道的计算直径; d: 管道内径; hd 管底以下部分人工土弧基础的厚度; Ip 管道纵截面每延米管壁的惯性矩; yo 管壁中性轴至管道外壁距离。

    D 形状系数; DL 变形滞后效应系数; Kd 管道变形系数; K. 管道的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

    管道的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 YG 管顶覆土荷载分项系数; YQ 管顶地面荷载分项系数: 管道重要性系数; S 管壁失稳计算系数; 山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2.2.5水力计算参数:

    A 水流有效断面面积; I一一水力坡度; L 试验管段的长度; Q 流量; Qs 最大充许渗水量; R 水力半径; T 从开始计时至保持恒压结束的时间: W 恒压时间内试验管段补水量; n 管壁粗糙系数; q 实测渗水量; U 流速。

    3.1.1理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性能、规

    3.1.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性能、翔 格尺寸,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理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戏 壁波纹管材》T/CECS10011的有关规定。

    3.1.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性能、规

    壁波纹管材》T/CECS10011的有关规定。 3.1.2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弹性模 量和弯曲强度可按表3.1.2的规定取值,

    表3.1.2管材的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MPa)

    3.1.3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密度利 泊松比可按表3.1.3的规定取值

    表3.1.3管材的密度和泊松比

    3.1.4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环刚度 分为七个等级,可按表3.1.4的规定取值。

    表3.1.4管材的环刚度(kN/m)

    3.1.5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环柔性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刚度小于或等于16kN/m的管材产生至少30%的径 向变形时,管材应无破裂、两壁无脱开,内层应无反向弯曲,内壁应

    保持圆滑; 2环刚度大于或等于20kN/m的管材产生至少20%的径 向变形时,管材应无破裂、两壁无脱开,内层应无反向弯曲,内壁应 保持圆滑

    3.2.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连接采用 的橡胶密封圈应与管材配套供应。 3.2.2橡胶密封圈应采用具有耐油、酸、碱、污水腐蚀性能的三元 乙丙橡胶(EPDM)、丁睛橡胶(NBR)或硅橡胶,橡胶密封圈的性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 密封圈材料规范》GB/T21873的有关规定,橡胶密封圈的物理 性能要求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橡胶密封圈的物理性能要

    3.2.3橡胶密封圈的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褶、 破损、重皮等缺陷。

    4.1.1理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的设计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给水排水工 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和《理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 规程》CJJ143的有关规定。 4.1.2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设计使用

    4.1.3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应按无压

    重力流设计,并应按柔性管道设计理论进行管道的结构计算, 4.1.4理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不应采用 刚性管基基础

    4.2.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宜采用直 线敷设,当遇到特殊情况需进行折线或曲线敷设时,管口最大允 的偏转角度为1°。

    4.2.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宜采用直

    道之间、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与其他管道交文 敷设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规范》GB5028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

    4.2.3管道宜理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管顶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

    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确定。在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管顶的覆土 深度不宜小于0.6m;在车行道下,管顶的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2管顶最大覆土深度可结合管材的环刚度、管侧土的综合变 形模量经计算确定。 4.2.4管道穿越高等级路面、高速公路、铁路和主要市政管线设 施时,宜垂直穿越,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管或球墨铸铁管等作 为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穿越管外径300mm,金属保护套 管设计应符合铁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确定。在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管顶的 深度不宜小于0.6m;在车行道下,管顶的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 2管顶最大覆土深度可结合管材的环刚度、管侧土的综1 形模量经计算确定。

    4.2.4管道穿越高等级路面、高速公路、铁路和主要市正

    匝时,宜垂直穿越,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管或球墨铸铁管等作 为保护套管。套管的内径应大于穿越管外径300mm,金属保护套 管设计应符合铁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4.2.5当管道穿越河流时可采用河底穿越,并应符合下列规

    1管道至规划河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航运状 态、疏浚的安全余量等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覆土深度不应小 于1.0m;对通航河流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2.0m,同时还应计入 疏浚和抛锚深度。 2在理设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警示标志。 4.2.6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 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应设置排水检查井,排水检查井在直线 管段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4.2.6的规定

    表4.2.6直线管段排水检查井最大间距

    速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Q 一 流量(m/s); A一一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 一 流速(m/s); n一一管壁粗糙系数,宜按0.011取值; R一一水力半径(m); I一水力坡度(%)。 4.3.2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最大设计 流速宜为5.0m/s。 4.3.3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最小设计 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不宜小于0.6m/s; 2雨水管道和雨污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不宜小于0.75m/s。 4.3.4建筑小区内与市政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 波纹管道的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的有关规定。

    4.4.1管道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管道结构的可靠度。除对管道验算整体稳定 性外,均应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1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包括管道环截面强度计算、环截 面压屈稳定计算、管道抗浮稳定计算; 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包括管道环截面变形验算

    4.4.3管道环刚度的选择应根据管顶覆土厚度、地面荷载等级、

    、4.3管道环刚度的选择应根据管顶覆土厚度、地面荷载等级、 各面结构情况、回填材料及其压实度和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等 直过验算综合确定。

    4.4.4管道上的荷载作用分类、作用标准值、代表值和准永久值

    系数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B50332的有关规定。

    系数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

    4.4.5管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管道环截面强度计算时

    按荷载基本组合进行,各项荷载均应采用荷载设计值。管道 面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og

    D1 管道外径(mm); D。 管道的计算直径(m),即管壁中线距离; Sp一 管材环刚度(kN/m); E 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kN/m),应由试验确定,当 无试验资料时,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 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规定取值; 管道纵截面每延米管壁的惯性矩(mm)

    4.4.6管道环截面压屈稳定性应根据各项作用的不利组合进不 计算,各项作用均应采用标准值。管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管壁霍 面的环向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er.k 管壁失稳临界压力标准值(kN/m?); Fvk 管顶在各项作用下的竖向压力标准值(kN/m); K, 管道的环向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2.0: S 管壁失稳计算系数,取5.66; S 管材环刚度(kN/m); Ed 管侧土的综合变形模量(kN/m);

    p 管材泊松比,按本规程表3.1.3取值; qsv.k 单位面积上管顶的竖向土压力标准值(kN/m); qvk 地面车辆荷载或地面堆积荷载传至管顶单位面积

    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管道结构的整 本抗浮稳定性,计算时各项作用均应取标准值。抗浮稳定性应按 卡列公式计算:

    F.k≥K,Ffw.k Fc.k=ZFsw.k+ZFsw.k +G,

    式中:Fc.k 抗浮永久作用标准值(kN); K一个 管道的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取1.1; Ffw.k 浮托力标准值,等于管道及其以上覆土实际排水体积 与地下水重度之积(kN),地下水重度取10kN/m: ZFsw.k 地下水位以上各层土自重标准值之和(kN); ZFw.k 地下水位以下至管顶处各竖向作用标准值之和 (kN); G,一管道自重标准值(kN)。 4.4.8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环截面变 形验算的荷载组合应按准永久组合计算,管道在荷载准永久组合

    Wd.max<0. 05D。 K(qv.+qk)D) Wd,max =D, 8S,+0.061E

    式中:Wd.max 管道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最大长期竖向变 形量(mm); D。一一管道的计算直径(mm),即管壁中线距离; DL一 变形滞后效应系数,按管道胸腔回填土的压实度 取 1. 2 ~ 1. 5;

    用承插式密封圈连接。 4.5.2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与检查井 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并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项平接和水 面平接; 2管道跌水水头为1.0m~2.0m时,宜设跌水井;跌水水头 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3管道转弯和交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 4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水头大于0.3m时,可 不执行本条第3款的规定; 5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之间应设置过渡区段,过渡区段长 度不应小于1倍管径,且不宜小于1.0m;直径较大管道,管顶部宜 设置卸压或减压构件

    4.6.1管道地基宜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承载能力应满足

    4.6.1管道地基宜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承载能力应

    .1管道地基宜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承载能力应满足管道结 没计要求。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或遇不良地基情况

    时,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部分人工土弧基础的厚度不宜小于0.15m,且不宜大于0.3m,可 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ha——管底以下部分人工土弧基础的厚度(m) DN一管道的公称直径(m)。

    h,≥0. 1(1+DN)

    式中:h。一管底以下部分人工王弧基础的厚度(m); DN一一管道的公称直径(m)。 4.6.3管道管底以上部分人工土弧基础的尺寸,应根据工程结构 计算的支承角值增加30°确定,人工土弧基础的支承角不宜小于 90°。

    4.7.1管道胸腔中心处的沟槽宽度,应根据管材的环刚度、围岩 土质、相邻管道情况、回填土的种类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4.7.2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与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 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7.2的规定。

    注:回填土的压实度,除设计要求用重锤击实标准外,其他皆以轻型击实标准试验 最大干密度为100%

    5.1.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在运输、储 存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管材损坏的措施。 5.1.2理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施工前,施 工单位应根据管顶的覆土深度,按设计要求对管材环刚度、沟槽回 填材料及其压实度、管道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 计要求不符时,可要求变更设计或采取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相应 技术措施。

    5.1.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在运输、

    1查验管材及连接配件的中文质量证明文件; 2按设计要求对管材及连接配件进行核对; 3按产品标准及设计要求逐根检验管材外观; 4抽检管材的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性、落锤冲击性能、氧 指数等项目,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1.4管道连接前,应将管道沿管线方向排放在沟槽边,承插连 接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 5.1.5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和管沟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 5.1.6管道连接时,管道内外和接口处应清洁无杂物;施工过程 中应严防施工碎屑落入管道中,管道接口不得设置在套管内;每日 完工和安装间断时,管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5.1.7管道与检查并连接前,应首先对井底地基进行验收,当发 现基底受到扰动、超挖、受水浸泡现象,或存在不良地基、不良土层 时,应经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检查并的连接施工。 518一管道在蔽设回填的过程中槽底不很和水或受冻在地

    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 点以下不小于0.5m。 5.1.9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施工 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5.2.1理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运输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当采用机械设备吊 装时,应采用非金属绳(带)吊装; 2运输时应水平分层交错放置,并应采用非金属绳(带)捆 扎、固定,堆放处不得有可能损伤管材的尖凸物,并宜有防晒措施 5.2.2理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的储存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棚内,并远离热源;露天存放 应有防晒措施; 2不得与油类或化学品混合存放,库区应有防火措施和消防 设施; 3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或地面上,带有承口的管材应 两端交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4m,并应有防倒塌、防管道变形的 安全措施; 4应按不同规格尺寸和不同类型分别存放,并应遵守先进先 出的原则; 5管材不宜长期存放,自生产之日起库房存放时间不宜超过 18个月。

    3.1管道沟槽开挖方式和沟槽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槽

    深、地下水位、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等因素确定。

    5.3.2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根据管径大小、埋设深度、管 道两侧回填材料、夯实方法、沟槽支护及施工工艺等条件确定。当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管敷设时,沟槽底部的开控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一管 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mm); D,一管道外径(mm); b1一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mm),可按表5.3.2选取;当沟 槽底需设排水沟时,6,可按排水沟要求相应增加; b2一一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支撑厚度(mm),可取 150mm~200mm。

    表5.3.2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

    注:当沟槽深度超过4m时,沟槽宽度应增加200mm

    2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同槽敷设时,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 满足下式要求:

    B≥D,+Dw+S+2(6+b2)

    式中:D,一雨水管外径(m); Dw一污水管外径(m); S一一两管之间的设计净距(m)。 5.3.3梯形槽开挖边坡坡度及边坡支护应按设计施工。当设计 无要求时,可根据不同土质状况和施工环境,按国家现行标准《建 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的有关规定执行。

    5.3.4管道沟槽侧向的堆土位置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1.0m,且 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 5.3.5管道沟槽的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 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m~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用 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当槽底遇有尖硬物体时应予以清除,并用 砂石回填处理。

    上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m~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用 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当槽底遇有尖硬物体时应予以清除,并用 少石回填处理。

    5.4.1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或遇不良地基情况时,应 按设计要求进行管道地基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一般土质,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 基上铺垫厚度不小于150mm的中、粗砂基础层; 2对软土地基,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由于施工降 水、超挖等原因,地基原状土被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时,应按 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达到规定的地基承载能力后,再铺 垫厚度不小于150mm的中、粗砂基础层; 3当沟槽底为岩石或坚硬物体时,铺垫中、粗砂基础层的厚 度不应小于150mm; 4在地下水位较高、流动性较大的场地内,当遇到管道周 围土体可能发生细颗粒土流失的情况时,应沿沟槽底部和两侧 边坡上铺设土工布加以保护,且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 250g/m; 5在同一敷设区段内,当地基刚度相差较大时,应采用换填 垫层或其他措施减少管道的差异沉降,垫层厚度应视场地条件确 定,但不应小于300mm。

    5.4.2当槽底局部超挖或基底发生扰动时,地基处理应符合

    1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状土回填夯实, 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

    2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合压实时,应换填天然级 配砂石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整平夯实。 5.4.3当沟槽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基础扰动时,地基处理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换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 理; 2扰动深度在100mm~300mm,但下部坚硬时,宜换填卵 石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再用砾石填充空隙整平夯实。 5.4.4管道连接部位的凹槽,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 一

    5.4.4管道连接部位的凹槽,宜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

    度可按管道接头尺寸确定,凹槽深度宜为50mm~100mm,凹槽 宽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1倍。接口施工完成后,凹槽应立即用中 粗砂回填,回填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5.5.1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宜在沟槽 底分段连接。承插式密封圈连接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前,应先检查橡胶密封圈与管材是否配套完好,确认 橡胶密封圈安放位置及插口应插入承口的深度,插口端部与承口 底部间应留出伸缩间隙,如无明确要求,伸缩间隙的尺寸宜为 10mm。确认插入深度后应在插口外壁做出插入深度标记 2连接时,应先将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及橡胶密封圈清洁干 净,将橡胶密封圈放入插口波纹凹槽内。在承口内壁及插口橡胶 密封圈上均匀涂抹润滑剂,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正,一 次插入至深度标记处。 3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400mm的管道,可采用人工直接插 入;公称直径大于400mm的管道,应采用机械安装,可采用2台 专用工具将管道拉动就位,接口合拢时,管道两侧的专用工具应同 步拉动。 4接口合拢后,应用钢尺顺接口间隙沿圆周检查橡胶密封圈

    是否就位正确,确保连接的管道轴线保持平直。 5.5.2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与检查井 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时,管道连接段的管底超挖(挖空)部 分,应在管道连接前及时用砾石或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压实度 应符合本规程第4.7.2条的规定。 2管道与检查并的连接,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执行。 5.5.3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敷设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管道下管前,应对需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量出断面 的实际直径尺寸,并做出标记; 2应根据管径的大小、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下管 方式。采用人工方式下管时,应使用带状非金属绳索平稳溜管人 槽,不得将管材由槽顶滚入槽内;采用机械方式下管时,吊装绳应 使用带状非金属绳索,不得穿心吊装,下沟应平稳,不得与沟壁、槽 底撞击; 3管道敷设时应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 宜由下游往上游依次进行;管道两侧不得采用刚性垫块的稳管措 施。

    5.6.1管道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敷设完毕并经外观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 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 部分; 2回填前应检查沟槽,沟槽内应无积水,砖、石、木块等杂物 应清除干净; 3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头及其

    他硬杂物件; 4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均衡进 行,管道及构筑物不得产生位移: 5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 6回填、实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土高度不应大于 200mm,不得单侧回填、夯实; 7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回填,应 使用轻型压实设备夯实,不得用机械推土回填; 8管顶0.5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 司时回填、夯实或碾压,机械回填时,不应损坏管道。 5.6.2检查井、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 方可进行回填; 2并室周围的回填,宜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能同时 进行时,应在沟槽回填压实土层距井室不小于400mm处预留阶 梯形接茬; 3井室周围回填夯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分层进行,不得 漏夯;回填材料夯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4路基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 填,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0mm; 5不得在槽壁取土回填。 5.6.3理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管基设计 中心角范围内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并应与管壁紧密接触,不 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 5.6.4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应从沟槽两侧对称填入槽内,不得

    5.6.4回填土或其他回填材料应从沟槽两侧对称填入槽内,不

    不得有破损、脱皮、裂纹、断裂等现象,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严禁 使用。

    5.7.2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 沟槽开挖边坡坡度,边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GB50330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

    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0268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的有关规定。

    5.7.5管道连接完成后应进行接头质量检查。不合格者应返

    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接头质量检查。承插式密封圈连接的接头质量 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入深度应符合要求海绵城市标准规范范本,管材上插入深度标记应处在承口端 面平面上; 2承口与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应同轴,偏差不应大于1°; 3橡胶密封圈应正确就位,不得扭曲、外露和脱落; 4接口的插入端与承口环向间隙应均匀一致。 5.7.6管道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道内 径大于800mm时,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置临时竖向支撑或采

    径大于800mm时,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置临时竖向支撑或采 取预变形等措施。

    6.1.1污水、雨污水合流及湿陷土、膨胀土、流沙地区的雨水管 道,必须进行密闭性检验。 6.1.2管道密闭性检验应采用闭水试验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管段注满水后的浸泡时间不应少于24h; 2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的渗水量: 直到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 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 3闭水试验应做记录,记录可按本规程附录B填写。 6.1.3管道进行闭水试验时,试验管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检查并井距分段进行,每段检验长度不宜超过5个连 续井段,并应带井试验; 2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应已验收合格; 3管道应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接头部位宜外露观察; 4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 5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 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 6.1.4管道闭水试验时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 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2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 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3计算出的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 上游检香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6.1.5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水现象,并 出饰上广

    .1.5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水现象,并 立符合下列规定:

    6.1.5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电力标准,不得有渗水现象,并

    6.1.5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渗水现象,并

    ....
  •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排水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