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587-2020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修复技术规程.pdf

  • DB34/T 3587-2020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修复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2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电视摄像机取景方向与管道轴向一致,在摄像头随爬行器 行进过程中通过控制器显示和记录管道内影像的拍摄方式。

    D.10侧向摄影LateralInsped

    电视摄像机取景方向偏离管道轴向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范本,通过电视摄像机镜头 和灯光的旋转/仰俯以及变焦,重点显示和记录管道一侧内壁 状况的拍摄方式。

    .11结构性缺陷Structural

    管道结构本体遭受损伤,影响管道的强度、刚度和使用寿 命的缺陷

    2.0.12功能性缺陷

    导致管道过水断面发生变化,影响畅通性能的缺陷

    2. 0. 13 土体病害 Soil Disea

    管段周边土体中存在的土质蔬松、空洞、富水异常等构造 性缺陷。

    2.0.14结构性缺陷密度

    根据管段结构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均 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结构性缺陷长度的相对值

    根据管段功能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均 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功能性缺陷长度的相对值

    根据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 均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周边土体病害长度的相对值。

    Rehabilitation Index

    依据管道结构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因 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修复的紧迫性越大。

    MaintenanceIndex

    依据管道功能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因 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养护的紧迫性越大。 2.0.19环境指数Environment Index

    依据管道周边土体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 因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周边环境越差,管道 运行及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越大。

    两座相邻检查井之间的管道。 2.0.21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TrenchlessRehabilitationand Renewal 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排水管道修复更新 工程。

    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排水管道修复 工程。

    2.0.22原位固化法

    采用翻转或牵拉方式将浸渍树脂的软管置人原有管道内, 固化后形成管道内衬的修复方法

    2.0.24不锈钢套筒法

    将外包止水材料的不锈钢套筒膨胀,在原有管道和不锈钢 套筒之间形成密封性的管道内衬,堵住渗漏点的管道施工方 法。

    2.0.25不锈钢双胀环法

    采用环状橡胶止水密封带与两个不锈钢套环,在管道接口 或局部损坏部位安装橡胶圈胀环,并用不锈钢胀环固定的修补 方法。

    2.0.26管道化学灌浆法

    将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化学浆液,按一定浓度,通过特设 的灌浆孔,压送到岩土中去,使周围土体挤压、填充、固化,在骨 架效应作用下提高承载力、降低渗透性的一种改良土体的施工 方法。

    2.0.27热水原位固化法

    送入原有管道内,再采用热水加热使其固化,在原有管内形成 新内衬管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方法。

    将浸渍热固性树脂的软管用牵拉方法将其拉入原有管道 内,先向软管内按规定参数持续送入压缩空气使其紧贴原有管 道内壁,再用特定的紫外灯按设定参数照射软管内壁使其固 化,在原有管道内形成内衬管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方法

    2.0.29机械制螺旋缠绕法Mechanical Spiral Wound Lining

    2.0.29机械制螺旋缠绕法

    采用机械缠绕的方法将带状型材在原有管道内形成一条 新的管道内衬的修复方法

    2.0.30管片内衬法Splice Segmengt Lining

    将片状型材在原有管道内拼接成一条新管道,并对新管道 与原有管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的管道修复方法。

    2.0.31碎(裂)管法

    采用碎(裂)管设备从内部破碎或割裂原有管道,将原有管 道碎片挤人入周围土体形成管孔,并同步拉入新管道的管道更新 方法,

    将速格垫制作成一条新的管道内衬,安装在原有管道内, 并对内衬与原有管道之间的间隙进行注浆填充的管道修复方 法。

    将预先配置浆液材料均匀的喷涂在检查井壁上形成检查 井内衬,最终修复检查井的方法

    新的内衬管依赖于原有管道的结构,在设计寿命内仅需要 承受外部的静水压力,而外部土压力和动荷载仍由原有管道支 撑的修复方法。

    新的内衬管具有不依赖于原有管道结构而独立承受外部 静水压力、土压力和动荷载作用的性能的修复方法

    3.0.1排水管道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 护安全技术规程》CJI6及《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 安全技术规程》CII 68 的有关规定。

    3.0.2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定机构自

    效检定(校准)证书,且其安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 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的有关规定

    3.0.3非开挖修复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的有关规 定。

    3.0.4管道检测成果可应用于普查、应急检测、新建

    工验收检测、交接确认检测、来自其他工程的影响检测和其他 检测等六类。

    3.0.5应根据检测任务、检测对象、现场条件、检测设备付

    3.0.5应根据检测任务、检测对象、现场条件、检测设备性能 选择管道检测方法;当一种检测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管道状况 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3.0.6管道结构性检测和管道周边土体病害检测周期宜为5a

    10a,功能性检测周期宜为1a~2a。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检测周期可相应缩短: 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层性质软硬不均地区的管道; 2 位于流砂易发、湿陷性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区的管道; 3 使用年限已达30a以上的管道; 4 施工质量差或进行过多次修复改造的管道; 5 重要管道; 6 有特殊要求的管道; 7 运行环境受到外界影响的管道 3.0.7 管道检测评估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1接受委托; 2 现场踏勘; ? 制定检测方案; 4 检测准备工作; 5 现场检测; 6 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 7 编写检测报告。 3.0.8 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 待检测排水管线图、库等技术资料: 2 已有的管道检测资料; 3 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 4 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评估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3.0.9 现场踏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地貌、交通状况 等周边环境条件; 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 3 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3.0.10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 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 的分析; 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境保护等保证体系 与具体措施;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6 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 1 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 8 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3.0.11 现场检测准备及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如需封闭占用道路,须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交 通管理部门批准; 2设立围栏、安全标志、交通导行及夜间警示标志; 3现场检测人员不得少于2人; 4打开并盖,保证管道通风一定时间。作业过程中应持 续通风及气体检测,下并人员随身携带气体检测仪,在井口或 必须下并工作之前,应进行下井作业分工及技术交底,应使用 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确认并内无有害气体或有毒气体浓 度符合安全标准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5仪器设备自检; 6采用CCTV检测前,需要根据检测目的、踏勘结果采取 降低水位、封堵蔬通、清除障碍等预处理措施,使管内水深不大 于管道直径的20%;采用QV检测要求管内水位不宜大于管径 的50%; 7实施管道检测与初步判读,做好现场检测记录并签名 确认; 8现场检测完毕后,应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9检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拆除管道内临时封堵设施且应及 时清理现场,对设备进行保养。 3.0.12 管道缺陷的环向位置应采用时钟表示法(见附录B)。 3.0.13 管道缺陷位置的纵向起算点应为起始井管道口,缺陷 位置纵向定位允许误差应为0.5m。 3.0.14检测系统设置的长度计量单位应为米,电缆长度计数 的允许误差应为土0.1m。 3.0.15 5每段管道检测前,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编写并录 制版头。 3.0.16管道检测影像记录应连续、完整,清晰,影像画面上方 应含有“任务名称、起始并及终止井编号、管径、管道材质、检测 时间”等内容,并宜采用中文显示。

    3.0.18现场检测过程中宜采取监理机制,监理人员应全程监 督检测过程,并签名确认检测记录

    3.0.19管道检测工作宜与卫星定位系统配合进行。

    1采用的仪器和检测方法应通过行业技术鉴定,并具有 定的工程检测实践经验; 2采用的检测方法应与已有成熟方法进行过对比试验; 3检测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检测细则,必要时应向委托方 提供检测细则。 3.0.21管道检测成果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标 准,并按相关要求提交存档,宜纳入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有管道结构进行半结构性修复的管道,其设计使用年限应按原 有管道结构的剩余设计使用期限确定;对于混凝土管道,半结 构性修复后的最长设计使用年限不宜超过30a。

    3.0.24非开挖修复工程所用的管材、管件、构(配)件等材料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和使用说明书。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

    3.0.25当施工需进行局部开挖时,开挖前应取得相关部门的 批准;如需封闭道路,应事先征得交管部门同意。 3.0.26非开挖修复工程所产生的污物、噪声及振动应符合国 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3.0.25当施工需进行局部开挖时,开挖前应取得相关部

    非开挖修复工程应在验收合格

    4.1.3在进行结构性检测前,应对被检测管道进行疏通、清

    1 爬行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无法推进 时; 2 镜头沾有污物时; 3 镜头浸入水中时; 4 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 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

    4.1.5电视检测仪器的基本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摄像镜头应具有平扫与旋转、仰俯与旋转、变焦功能 摄像镜头高度应可以自由调整; 2爬行器应具有前进、后退、空档、变速、防侧翻等功能 轮径大小、轮间距应可以根据被检测管道的天小进行更换或调

    整; 3主控制器应具有在监视器上同步显示日期、时间、管 径、在管道内行进距离等信息的功能,并应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4灯光强度应能调节。

    4.1.6电视检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4.1.6电视检测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4.1.7检测仪器结构坚固,密封良好,能在0C~十50C的气 温条件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宜配有防爆和防水性能。 4.1.8检测仪器应具备测距功能,电缆计数器的计量单位不 应大于0.1m。 4.1.9电缆上宜有距离刻度标记,每一管段检测完成后,宜根 据由继上的标记长底对计数盟原示数值进行修正

    4.1.9电缆上宜有距离刻度标记,每一管段检测完成后,宜相

    4.1.10影像录制过程中应保持“工程名称、起始井及终止井 编号、检测时间、检测设备行进距离”同步镶嵌在画面上。 4.1.11 爬行器的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 4.1.12管径不大于200mm时,优先使用QV、推杆拍摄,要求 拍摄缺陷时需要有合理停顿时长;管径大于200mm时,直向摄

    编号、检测时间、检测设备行进距离同步镶嵌在画面上

    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5m

    4.1.13圆形或矩形排水管道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中 轴线上,蛋形管道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高度2/3的中央 位置,充许偏差应为管径的土10%;当对特殊形状的管道进行 检测时,应适当调整摄像头位置并获得最佳图像

    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若检测起点与管道起点位置不

    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若检测起点与管道起点位置不一致 时,应做补偿设置。

    4.1.15在爬行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镜头的变焦功能。当 使用变焦功能时,爬行器应保持在静止状态;需要爬行器继续 行进时,应先将镜头的焦距恢复到最短焦距位置

    4.1.15在爬行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镜头的变焦功能

    41.16直同磁影时,图像家便同应保持正同水平,途不应改

    4.1.17侧向摄影时,爬行器应停止,同时变动拍摄角度和焦

    4.1.18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时,应将爬行器在完全能

    4.1.18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时,应将爬行器在完全能 够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止10s,确保所拍摄的缺陷图像的完 整性。

    4.1.19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量

    面上明显位置输入“检测中断”样,并注明无法完成检测的原 因,再从反方向进行检测

    4.1.21缺陷的类型和等级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现场 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对录像资料进行复核。 4.1.22缺陷的几何尺寸应依据管道等参照物的尺寸判定

    4.1.23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必须在评估报告中加以

    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抓取图片方式。

    4.1.25采用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时,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 的图片不应少于1张

    4.1.25采用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时,每一处结构性年

    定,检测目的为测定管道积泥深度、判断缺陷类型、严重程度和 缺陷位置

    4.2.2声纳检测时管道水深应大于管道直径的80%

    4. 2.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停

    1 探头受阻无法正常前行工作时; 2 探头被水中异物缠绕或遮盖,无法显示完整的检测断 面时; 3 检测图像无法正确定向时: 4 探头埋入泥沙致使图像变异时; 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

    4.2.4声纳检测仪器应与管径相适应,探头的承载设备负重 后不易滚动或倾斜。

    1 扫描范围应大于所需检测的管道规格; 2 125mm范围的分辨率应小于0.5mm; 3 每密位均匀采样点数量不应小于250个。 4.2.6 检测仪器的倾斜传感器、滚动传感器应具备在土45°内 的自动补偿功能。

    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4.2.8电缆长度计数最低计量单位为0.1m,充许偏差应为± 0.3m或±1%的较大值。

    4.2.8电缆长度计数最低计量单位为0.1m,充许偏表

    4.2.10检测前应从被检管道中取水样,通过实测声波速

    4.2.10检测前应从被检管道中取水样,通过实测声波速度对 系统进行校准。

    地点、起始井和终止井编号、检测时间”等。 4.2.12声纳探头的推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并宜与管道 轴线一致。

    4.2.13探头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变形。滚动传感器标志应朝正上方。 4.2.15探头的发射和接收部位必须超过承载工具的边缘。 4.2.16声纳探头放入检测起始位置时,应调整电缆处于自然 紧绷状态;检测开始时应将电缆计数测量仪归零。 4.2.17声纳检测时,在距管段起始、终止检查并处应进行2m ~3m长度的重复检测。

    表 4.2. 19脉冲宽度选择标准

    4.2.20以普查为目的的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5m,其他检查 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2m,存在异常的管段应加密采样。 4.2.21应按附录D的格式填写声纳检测记录,按附录E的格 式绘制沉积状况纵断面图

    4.2.20以普查为目的的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5m,其他检查

    INV轮廓判读与测量

    4.2.22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必须现场捕捉 并进行数据保存。 4.2.23经校准后的检测断面线状测量允许误差应为3%。 4.2.24声纳检测截取的轮廓图应标明管道轮廓线、管径、管 道积泥深度线等信息

    4.2.22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必须现场捕捉 并进行数据保存

    起始井及终止井编号、管径、管段长度、流向、图像截取点纵距 及对应的积泥深度、积泥百分比等文字说明。纵断面线应包 括:管底线、管顶线、积泥高度线和管径的20%高度线;管径的 20%高度线应用虚线表示

    4.2.26轮廓图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用电

    4.2.26轮廓图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

    4.2.26轮郭图不应作为结个 最终评判依据,应用电 视检测方式予以核实或以其它准确方式检测评估

    视检测方式予以核实或以其它准确方式检测评估

    (井室、井简)进行初步判定,可用于既有管道日常巡查、大范围 管网普香及新建管道复核性检香查。

    段长度不宜大于30m;当无法清晰地记录管段末端状况或管段 长度超过30m时,应对该管段进行双向检测。

    段长度不宜大于30m;当无法清晰地记录管段末端状况或

    4.3.3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1

    1 管道潜望镜检测仪器的光源不能够保证影像清晰度时; 2 镜头沾有泥浆、水沫或其他杂物等影响图像质量时; 3 镜头浸人水中,无法看清管道状况时; 4 管道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 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 4.3.4 管道潜望镜检测的结果仅可作为管道初步评估的依据

    4.3.5管道潜望镜检测仪器应坚固、抗碰撞、防水密封良好, 应可以快速、牢固地安装与拆卸,应能够在0℃~十50℃的气温 条件下和潮湿、恶劣的排水管道环境中正常工作。 4.3.6管道潜望镜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6 的规定

    表4.3.6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4.3.7录制的影像资料应能够在计算机上存储、回放和截图 等操作,影像资料及截图应能清晰准确地反映管道缺陷

    4.3.7录制的影像资料应能够在计算机上存储、回放和截图

    4.3.8镜头中心应保持在管道竖向中心线的水面以上。 4.3.9拍摄管道时,变动焦距不宜过快。拍摄缺陷时,应保持 摄像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并连续、清晰地拍摄10s以上。 4.3.10拍摄检查并内壁时,应保持摄像头无盲点地均匀慢速 移动。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并连续拍摄10s以上。 4.3.11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记 录,并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格式填写现场记录表。 4.3.12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 并签名确认。

    4.4.2探地雷达检测土体病害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体病害的儿何尺寸与其理藏深度或探测距离之比不 应小于20%; 2土体病害激发的异常场应能够从干扰背景场中分辨。 4.4.3 检测实施前,需进行详细准确的管道现场调查和资料 收集。 4. 4. 4 雨、雪天气或场地内有大量积水时,不应进行探地雷达 检测。

    5探地雷达设备应性能稳定、结构牢固可靠,防潮、抗震、 性能良好。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校准和保养

    4.4.5探地雷达设备应性能稳定、结构牢固可靠,防氵

    1 系统增益不应低于150dB; 2 信噪比不应低于120dB,最大动态范围不应低于150dB; 3系统应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时窗、实时滤波、增益、点 测或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等功能; 4计时允许偏差应为土1.0ns; 5最小采样间隔应达到0.5ns,A/D转换不应低于16bit, 扫描速率大于64次/s; 6 应能在一10℃~士40℃的气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4.4.7 探地雷达天线应具有屏蔽功能,中心频率、探测深度、 探测精度及配置要求宜符合表4.4.7规定。

    能源标准表4.4.7探地雷达天线中心频率、探测深度、精度及配置要求

    4.4.8探地雷达检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参数设置和介 电常数标定。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 动;避开高导电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4.9采用测距轮模式,应对测距轮进行现场标定

    4.4.10单个数据记录长度不宜大于100m,宜以检查井位置

    4.4.11探地雷达现场检测分为普查和详查两种方式,应根拥

    不同的检测对象、不同检测阶段或不同检测需求,采用相应的 检测方式。测线布设应覆盖整个探测区域,普查时应以平行管

    道走向布置测线粉煤灰标准,详查时应布置测线网络。测线间距应符合表 4. 4. 11 的规定

    表4.4.11测线间距要求

    4.4.12测线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
  • 检测标准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排水管道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