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881-2020 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pdf

  • JJF 1881-2020  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规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1-14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表1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等级

    水(地)源热泵机组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标注的能效等级应符合GB30721一20 能效等级的要求。水(地)源热泵机组的能效等级指标见表1。 根据全年综合性能系数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应不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

    消防安全a)环境温度:5℃30℃; b)相对湿度:30%~70%; c)大气压强:86kPa~106kPa; d)机组周围风速不超过2.5m/s

    b)最大允许误差:±0.5%。

    a)测量范围:电压0V~600V,电流0A~1000A,功率0W~600kW b)最大允许误差:实测值的0.5%。

    6. 2. 4 压力测量

    最大允许误差要求: a)测量范围在1.25Pa~25Pa时,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25Pa; b)测量范围在25Pa~250Pa时,最大允许误差为士2.5Pa; c)测量范围在250Pa~500Pa时,最大允许误差为士2.5Pa; d)测量范围在500Pa以上时,最大允许误差为土25Pa; e)大气压测量用气压表,最大允许误差为实测值的士0.1%

    6.2.5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要求

    6.3测量不确定度 6.3.1名义制冷量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0%(k=2)。 6.3.2名义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0.6%(k=2)。 6.3.3名义制热量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0%(k=2)。 6.3.4 名义制热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0.6%(k=2)。 6.3.5全年综合性能系数计量检测结果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2.0%(k=2)。

    水(地)源热泵机组的计量检测样本应在生产者目检合格的产品或者是销售领域的 商品中随机抽取。 对检测批计量检测的,按照GB/T2829一2002中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在生产 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未端抽样时:批量原则上应不少于1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 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作备样。 对样本计量检测的,在生产企业成品仓库内或生产线末端抽样时,批量可少于 0台。随机抽样的样本量为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作备样。在销售领域 抽样时,批量应不少于2台,抽样的样本量2台,其中1台用于检测,另1台用作 备样。 抽样时应填写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标识计量检测抽样单(抽样单格式见 附录B)。

    根据5.1的要求对水(地)源热泵机组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进行检查。

    7.2.2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的检

    7. 2. 2. 1测量准备

    a)被测样机机组应包装完整,配件齐全,无明显的机械损伤、变形或破损。 b)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规定,使用所提供或推荐使用的附件、工具进行安装。 c)除按规定的方式进行检测所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样机机组不应进行 更改和调整。 d)必要时,被测样机机组应按制造商的规定抽真空和充注制冷剂。 e)对于分体式机组,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的制冷剂连接管,应按照制造商制定的 最大长度或7.5m为测试管长,两者中取其大值;若连接管作为机组的一个整体且没 有被要求截短连接管,则按已安装好的连接管的完整长度进行测试。另外,连接管的管 径、保温、抽真空和充注制冷剂应与制造厂的要求相符。 f)连接管安装高度差应小于2m。 g)水环式机组、地下水式机组、地表水式机组及地埋管式机组的热源侧测试流体 使用当地生活用水。 h)冷热水式机组使用侧应使用当地生活用水。 i)试验液体中必须充分排尽空气,以保证试验结果不受存在的空气的影响。 j)机组在规定条件下,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进行测量。环境温度、湿度等应符合 本规范的有关要求。

    7.2.2.2测量方法

    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制热量、名义制热消 耗功率、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的测量应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本规范没 有规定的按GB/T19409—2013、GB/T10870、GB/T17758一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 a)名义制冷量 冷热风型机组在表2规定的制冷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试验 方法进行试验,并以空气恰差法为校准试验方法。冷热水型机组在表3规定的制冷工况 下,按GB/T1087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以载冷剂法为校准试验方法。 b)名义制冷消耗功率 在进行名义制冷量试验时,测量机组的输入功率。 c)名义制热量 冷热风型机组在表2规定的制热工况下,按GB/T17758一2010附录A规定的试验 方法进行试验,并以空气焰差法为校准试验方法。冷热水型机组在表3规定的制热工况 下,按GB/T1087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以载冷剂法为校准试验方法 d)名义制热消耗功率 在进行名义制热量试验时,测量机组的输入功率。 e)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 ACOP=0.56EER+0.44COP 注:EER为水(地)源热泵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能效,为名义制冷量和名义 制冷消耗功率的比值;COP为水(地)源热泵机组在名义制热工况下满负荷运行时的能 效,为名义制热量和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比值。

    计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计量检测所要求的必要 记录中列出的项目应准确填写。测量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测时予以记录。记 包括检测人员和结果核验人员的签名。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C

    按7.2规定的样本检测要求测量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名义制冷消耗 功率、名义制热量、名义制热消耗功率、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并按以下要求 进行数据修约。 a)名义制冷/热量单位为kW时,保留2位小数;如果单位为W,则保留整数; b)名义制冷/热消耗功率单位为kW时,保留2位小数;如果单位为W,则保留 整数; c)全年综合性能系数(ACOP)保留2位小数,单位为kW/kW或W/W

    能效标识(能源消耗量)计量检测结果

    8.1.1合格判据原[

    名义制冷量、名义制热量和全年综合性能系数检测结果的合格评定考虑测量不确 的影响,其合格评定采用宽限判据原则。 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制热消耗功率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1. 2. 1 名义制冷量

    名义制冷量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Q.)(k=2)的影响, 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8.1.2.2名义制冷消耗功率

    名义制冷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实测值 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8.1.2.3名义制热量

    名义制热量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Q)(k=2)的影响, 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8.1.2.4名义制热消耗功率

    名义制热消耗功率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不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实测值位 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实测值≤标注值×110%

    全年综合性能系数计量检测结果的合格判定考虑测量不确定度U(ACOP)(k=2)

    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实测值≥标注能效等级

    影响,实测值位于下述区间的判定为合格:

    8.2检测结果判定准则

    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能源效率标识标注不合格: a)未在水(地)源热泵机组的显著位置正确使用能源效率标识的。整体式机组标 识应加施在机组正面明显部位,分体式机组标识应加施在室外机正面明显部位; b)未按规定的标识样式和内容进行标注的; c)未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

    8.2.2能效指标(能源消耗量)判定准则

    8.2.2.1名义制冷量判定准则

    名义制冷量实测值不符合8.1.2.1规定的,判定为名义制冷量不合格。 3.2.2.2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判定准则 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实测值不符合8.1.2.2规定的,判定为名义制冷消耗功率不 合格

    8.2.2.3名义制热量判定准则

    名义制热量实测值不符合8.1.2.3规定的,判定为名义制热量不合格。 .2.4名义制热消耗功率判定准则

    名义制热消耗功率实测值不符合8.1.2.4规定的,判定为名义制热消耗功率不 合格

    8.2.2.5全年综合性能系数判定准则

    全年综合性能系数实测值不符合8.1.2.5规定的,判定为全年综合性能系数不 合格

    8.2.3能效等级判定准则

    能效等级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能效等级不合格: a)标注的能效等级不符合5.3对能效等级要求的; b)根据全年综合性能系数实测值确定的能效等级低于标注的能效等级的

    8.2.4检测批判定准

    根据GB/T2829一2002,取不合格质量水平RQL=40,判别水平I,选择一次描 样方案,确定合格判定数Ac=0,不合格判定数Re=1。2个检测样本中有1个不合格 的,判定为检测批不合格

    8.2.5备用样本检测

    当样本检测不合格时,允许对备样进行检测,检测结论按备样检测结果做出。 检测报告

    应准确、客观和规范地报告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足够的 报告中的结论应按8.2检测结果判定准则的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应由检测人员、 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签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D)

    检测报告中的总体结论应根据检测结果并按下列情况给出: a)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名义制冷量、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制热量、名义制热 耗功率和全年综合性能系数以及能效等级均为合格的,总体结论判定为合格; b)能源效率标识标注、名义制冷量、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制热量、名义制热 耗功率和全年综合性能系数以及能效等级有不合格的,总体结论判为不合格,但应分 标出合格项和不合格项。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 c)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的标识: d)受检单位、生产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e)被检样本的描述; f)进行检测的日期,被检样本的接收日期; g)样本的来源,如抽样、送样等; h)检测依据的技术规范; i)检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i)检测结论(样本、检测批); k)检测环境的描述; 1)检测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检测执行人员、报告审核人员和报告批准人员的签名; n)检测结果仅对检测样本或检测批有效的声明; o)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报告的声明

    )源热泵机组能源效率测量不确定度:

    本附录给出冷热水型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名义制冷消耗功率、名义 制热量、名义制热消耗功率和全年综合性能系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示例。 本示例中,冷热水型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名义制冷量为80kW,名义制冷消耗功 率为13kW,名义制热量为86kW,名义制热消耗功率为18kW。 以下出现的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均为在名义工况下的实 测值。

    A.1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忽略使用侧和热源侧换热器及压缩机至冷凝器段的辅助 与环境空气的传递热量的影响。按公式(A.1)计算机组制冷量:

    式中: Q. 机组制冷量,W; 平均温度下使用侧水的比热容,J/(kg:℃); 平均温度下使用侧水的密度,kg/m"; qV 使用侧水的体积流量,m/s; t 使用侧进水温度,℃; t2 使用侧出水温度,℃。 测试过程中冷水的温度变化很小,可视和e为常数,则制冷量的不确定度与输人 量qv和t1、t2的不确定度有关,且这三个输人量相互独立不相关。 制冷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公式(A.2)所示:

    u(Q)=u(Q.+[cgu(qv)j?+[cu(t)j2+[cu(t2j2

    表A.1制冷量10次独立测量数据

    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制冷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公 B)计算:

    式中: Q:——第i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制冷量; 独立测量次数,此处n=10。 计算得出u^(Q.)=0.078kW

    A.1.3体积流量测量引人的不确定度

    根据校准证书给出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土1%,均匀分布,则相对不确定度 6//3=0.577%。经计算,u(qv)=0.079m*/h。 灵敏系数c计算公式为:

    QQ =cp(ti—t2) aqv

    7℃时,水的比热容为4.211kJ/(kg·K),密度为1000kg/m。ti一t2=4.8℃ 计算,Cax=20128kJ/m。则|caxu(qv)=0.446kW。

    A.1.4进水温度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根据校准证书,进水温度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k=2),则u(t)=0.015℃ 灵敏系数c.计算公式为:

    7℃时,水的比热容为4.211kJ/(kgK),密度为1000kg/m。流量qv .81m/h。经计算,cm=16.15kW/℃,则|c.|u(t)=0.242kW。

    A.1.5出水温度测量引人的不确定度

    根据校准证书,出水温度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k=2),则u(t2)=0.015℃。 灵敏系数 c.按公式(A. 6) 计算:

    12℃时,水的比热容为4.202kJ/(kg·K),密度为999kg/m。流量qv=

    A.1.6制冷量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依据式(A.2),计算得到制冷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Q.)=0.57kW,取包含 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Q.)=1.1kW。以测量平均值77.052kW作为测量结 果,则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5%。 制冷量合成不确定度结果汇总见表A.2。

    表A.2制冷量合成不确定度结果汇总表

    A.2制冷消耗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A.2.1测量原理和测量模型

    制冷消耗功率由数字功率计直读得到 不确定度考虑测量重复性以及功率测量引 不确定度。制冷消耗功率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公式(A.7)所示:

    u(P.) 制冷消耗功率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A(P,) 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u(P) 功率测量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灵敏系数。

    A.2.2测量重复性引人的不确定度

    (P)=(P)cu(

    表A.3制冷消耗功率10次独立测量数据

    同样,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制冷消耗功率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 定度,按公式(A. 8)计算:

    式中: P:—第i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制冷消耗功率; P,n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制冷消耗功率平均值; n—独立测量次数,此处n=10。 计算得出u(P,)=0.016kW

    A.2.3功率测量引人的不确定度

    根据校准证书给出数字功率计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16%(k=2),经计算u(P) =0.011kW,cp=1,则cpu(P)=0.011kW

    A.2.4制冷消耗功率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依据式(A.7),计算得到制冷消耗功率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Pn)=0.021kW。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P.)=0.042kW。以测量平均值13.401kW作 为测量结果,则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9%。 制冷消耗功率合成不确定度结果汇总见表A.4

    表A.4制冷消耗功率合成不确定度结果汇总表

    A.3制热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A.3制热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A.3.1测量原理和测量模型

    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同样忽略使用侧和热源侧换热器及压缩机至冷凝器段的辅 助设备与环境空气传递热量的影响。机组制热量的计算如公式(A.9)所示:

    机组制热量,W; 平均温度下使用侧水的比热容,J/(kg·℃); P 平均温度下使用侧水的密度,kg/m"; qV 使用侧水的体积流量,m"/s;

    t一使用侧进水温度,℃; t2一一使用侧出水温度,℃。 测试过程中使用侧水的温度变化很小,可视c和。为常数,则制热量的不确定度与 输入量qv和t1、t2的不确定度有关,且这三个输人量相互独立不相关。 制热量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公式(A.10)所示:

    u(Q)=u(Q)+[Cq(qv)]+[cut)]+[c(t2)]

    u(Qh) 制热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A(Q)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qv) 体积流量测量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u(t,) 进水温度测量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u(t2) 出水温度测量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Ca)Ci 各项灵敏系数

    A.3.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行10次独立的测量,测量数据见表A.5

    表A.5制热量10次独立测量数据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测量结果,可得制热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按 (A.11)计算:

    式中: Q:——第i次独立测量得到的制热量; n 独立测量次数,此处n=10。 计算得出u^(Q)=0.053kW。

    A.3.3体积流量测量引人的不确定度

    (Q:Qh) uA(Qn)

    根据校准证书给出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均匀分布有色金属标准,则相对不确定度关 6 / /3=0. 577%。经计算, u(gv) =0. 079 m /h。

    灵敏系数ca计算公式为

    aQh a qv cp(t2—t1)

    45℃时,水的比热容为4.176kJ/(kg·K),密度为990kg/m。t2一t=5.2℃ 经计算, Ca =21 580 kJ /m, 则 |ca u(gv) =0. 476 kW。

    A.3.4进水温度测量引人的不确定度

    根据校准证书,进水温度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3℃(k=2)钙镁磷肥标准,则u(t)=0.015℃ 灵敏系数c.计算公式为:

    A.3.5出水温度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
  • 能源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