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

  • CECS 246-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15
  • 发 布 人: forever1234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顶管施工必备

    设置在工作并内并向顶进管道尾端施加推力的机构

    固定在工作并底板上,作为顶管初始导向和管段拼接平台用 的轨道。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顶管机从工作井穿墙人土的墙洞。

    顶管机从土中穿入接收并的孔

    顶管机从主中穿入接收井的孔洞。

    arriving hole for pipe jackin

    指饱和、松散的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干燥的松砂土及膨胀 土、湿陷性黄土等。

    2.1.16反力墙(后座墙)

    工作井中承受顶力的墙体

    2.1.17后座jacking base

    安装在主油缸与反力墙之间,用于扩大反力墙承力面积的支 承件。

    2.2.1管道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

    F一一顶力作用设计值; F一一顶力偏心时管道传力面承受的最大顶力设计值; Fs.kl 一管顶覆土小于1倍管径或覆土皆为淤泥时,管顶上部 竖向土压力标准值: Fa2 管拱背部竖向土压力标准值: F3 管顶覆土较深时的竖向王压力标准值; F 一 温度作用标准值; Fk 管道的工作内水压力标准值: R 材料抗力设计值; S 作用效应组合值。

    2.2.2 土及管材性能

    K.一一主动土压力系数; 9。一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中.一承受顶力的受压强度折减系数; 中2一偏心受压最大压应力提高系数: 中3一一材料脆性系数; Φ4一钢管顶管稳定系数; d 混凝土强度标准调正系数。

    3.1.1顶管工程勘察时,应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质、地貌、地层结 构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 3.1.2当顶管工程地段有暗埋的河、湖、沟、坑时,应查明分布范 围、埋置深度,提供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3.1.3应查明沿线各地段可能产生潜蚀、流沙、管涌和地震液化 地层的分布范围、理深、厚度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3.1.4当有地下障碍物时,应查明地下障碍物及邻近地段地下埋 设物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特性。人 当顶悠悠尘艺

    构特征、各类土层的性质、空间分布。

    3.1.6当在化工区内顶管时,应查明地下受工业污染的程度和分

    3.1.6当在化工区内顶管时,应查明地下受工业污染的程度和分 布范围。

    3.2.1当进行地下水勘察时,应调查地下水历史上的最高水

    最低水位。 3.2.2在有地下水地区,应测定地下水的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无 地下水时应测定土体温度随埋深的变化。 3.2.3在地下水有污染的场地,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 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的含量以及对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的腐

    3.2.3在地下水有污染的场地,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

    3.2.3在地下水有污染的场地,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离子、 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的含量以及对混凝土、钢、铸铁及橡胶的腐 蚀程度。

    3.2.4当地下有承压水分布时,应测定承压水的压力,

    3.3.1顶管勘探孔应布置在管道设计轴线的两侧,陆上

    水上各20m范围内,但不宜布置在顶管管体范围。管道穿越小河 道或主要道路时,应在河道两岸和道路两侧及绿化带内布置探 孔

    3.3.2矩形工作井和接收井勘探孔应布置在四角,圆形井勘探孔 沿周边均匀布置。

    3.3.2矩形工作井和接收井探孔应布置在四角,圆形

    3.3.3顶管察的勘探孔间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3顶管勘察的探孔间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顶管勘察勘探孔间距(m)

    在管道穿越暗理的河、湖、沟、坑地段和可能产生流沙及地震 液化的地段,勘探孔应适当予以加密。 在管道穿越铁道、公路和河谷的地段,勘探孔间距以能控制地 层土质变化为原则,宜采用30100m,但在穿越铁道、公路地段 时,不宜少于2个探孔;在穿越河谷的地段时,不应少于3个勘 探孔

    3.3.4工作并和接收并探孔的间距不宜超过30m。孔的数量 不宜少于2个。

    3.3.4工作并和接收并探孔的间距不宜超过30m。孔的数量

    3.3.5顶管的勘探孔深度在一般情况下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

    1当管道穿越河道时,勘探孔深度应达到河床最大冲刷深度 以下4~6m,并应满足管底勘探深度要求。 2当基底下存在松软土层或未经固结的回填土时,勘探孔深 度应适当增加。 3当基底下存在可能产生流沙、潜蚀、管涌或地震液化地层 时,应予以钻穿。 4当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时.勘探孔深度应钻至管底以下

    5~10mo 5当已有资料证明,或勘探过程中发现粘性层下存在承压 含水层,且其水压较大,需要降水施工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并应 测量其水压。 3.3.6工作并和接收并的勘探孔深度可取并底下5m,特殊情况

    3.3.6工作并和接收并的勘探孔深度可取并底下5m,特殊情况

    3.3.6工作并和接收并的勘探孔深度可取并底下5m,特殊情况 应适当加深

    3.4.1察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技术 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和勘察工作量小的工程,可适当简化勘 察报告的内容。

    3.4.2初步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稳定

    性和适应性,为合理确定平面布置、选择顶进标高,防治不良地质 现象提供依据

    3.4.3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顶管段和工作井、接收井设计和施

    工所需的各主层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以及地下水和环境资料, 并作出针对性的分析评价、结论和建议。

    3.4.4施工勘察报告.应满足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

    1 勘察的和任务要求: 2 拟建顶管工程的基本特性: 3 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说明: 4 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 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阐述和评价: 5 地基与斜坡上土的稳定性评价: 6 岩土参数的分析及选用: 7 建议地基处理方案; 8 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

    监控、防治措施的建议:有关顶管工程设计及施工措施的

    3.4.6勘察报告图表部分

    1 探点平面布置图; 2 工程地质柱状图;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4 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 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 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 7 建议地基处理方案的图表。 必要时,可附特殊性岩土分布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 质分区(段)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素描及照片等

    3.5.1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工程地质区(段)及层 位分别统计,当同层土指标差别较大时,应进一步划分土质单元 并分别进行统计。 3.5.2在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岩主参数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 值、子样数、均方差和变异系数。

    3.5.3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必须具有下列内容:土的颗粒分

    析、密实度、垂直和水平渗透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土与混凝土、 钢和玻璃钢等材料的摩擦系数、土的变形模量、泊柔桑比、地基承载 力及其他必需的常规参数。

    4管材选用及管件构造要求

    4.1.1J 顶管材质应根据管道用途、管材特性及当地具体情况确 定。 4.1.2 给水工程管道宜选用钢管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4.1.3 排水工程管道宜选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或钢筋混 凝土管。

    4.1.1顶管材质应根据管道用途、管材特性及当地具体情况确 定。

    4.1.4输送腐蚀性水体及管外水土有腐蚀性时,应优先选用玻璃 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4.1.4输送腐蚀性水体及管外水土有腐蚀性时,应优先选用

    4.2.1顶管用钢材宜选用0235B

    4.2.1顶管用钢材宜选用Q235B

    4.2.2顶管钢材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 钢》GB/T700的要求。

    据使用年限及环境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2mm。钢管年腐蚀量标 准可按表 4.2.3确定

    表4.2.3钢管年腐蚀量(单面)标准

    4.2.4卷制钢管的长度一般为钢板宽度,同一横断面内宜采用一 条纵向焊缝。若采用两条纵向焊缝,对天直径管焊缝间距应大于 300mm;小直径管纵向焊缝间距应大于100mm。

    4.2.4卷制钢管的长度一般为钢

    4.2.5卷制钢管接长时.管口对接应平整,当采用

    尺在接口外纵向贴靠检查时,相邻管壁的错位充许偏差为0.2倍 壁厚,且不大于2mm。相邻管段对接时,纵向焊缝位置错开的距离 应大于300mm。

    4.2.7下并管件几何尺寸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

    表4.2.7钢管管件几何尺寸允许偏差(mm

    注:1D,为管道外径(mm),t为壁厚mm):

    2椭圆度为同一横部面上互相垂直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

    2椭圆度为同一横部面上互相垂直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

    4.2.8小直径管道焊缝宜采用V形坡口,大直径管道宜采用K形 坡口。不论采用何种坡口形式,同顶铁的接触面应为坡口的平 端。

    4.2.9钢管焊缝质量检验,非压力管不应低于焊缝质量分级白

    4.2.10钢管内外应做防腐处理。下井管段两端各100mm范围应

    在井下焊缝检查合格后再涂快干型涂料防腐。给水管道的内壁防 贫可采用涂料或水泥砂浆,所用防腐涂料应具有相应的卫生检验 合格证书。管道的外壁防腐可采用环氧玻璃鳞片或环氧沥青。

    4.2.11、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厚度可根据钢管直径在15~20m

    围内选择。水泥砂浆内宜掺入无毒纤维材料,加强抗裂性能,水泥 砂浆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应小于30N/mm

    4.2.12 当顶管两端设有工作并和接收并,并且管道长度在100m

    4.2.12当顶管两端设有工作并和接收并,并且管道长度在100m 以上时,两井中应有一口井的穿墙管可让管道伸缩:长度超过 500m时,两井墙的穿墙管、接收孔均应让管道伸缩;长度超过 1000m时,每500m宜设一只伸缩接头

    4.2.13钢管与工作并、接收并的并墙均采用刚性连接时,必须验

    4.3.1钢筋混凝土顶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抗渗等 级不应低于 S8。

    4.3.2当地水或管内烂水对温

    钢筋混凝土管内外壁做相应的防腐处理

    4.3.3混凝土骨料的碱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

    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的规定,在含碱环境中使用时应选用 非活性骨料

    4.3.4采用外加剂时应符

    术规范》CB 50119的规定。

    4.3.5钢筋应选用HPB235、HRB335和HRB400钢筋,宜优先选 用变形钢筋

    4.3.5钢筋应选用HPB235、HRB335和HRB400钢筋,宜优先

    4.3.6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

    4.3.7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长度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确

    4.3.8钢筋混凝土管管节几何尺寸制作充许误差应符合

    4.3.8钢筋混凝土管管节儿何尺寸制作充许误差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王排水管》JC/T640的规 定

    4.3.9混凝土管接头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混凝土管接头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双插口管接头应使用钢套环或不锈钢套环。 应优先选用钢承口接头。 接头的允许偏转角应大于0.5°

    4.3.10混凝主管传力面上均应设置环履木垫圈,并用胶粘剂粘 在传力面上。 4.3.11 钢承口接头的钢套管与混凝土的接缝应采用弹性密封填 料勾缝。 4.3.12接头钢套管必须有良好的防腐措施

    4.3.12接头钢套管必须有良好的防腐措施。

    4.4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4.4.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 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的要求

    4.4.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的要求

    4.4.2缠绕管管体受压设计强度不应小于75MPa,管端受压设计 强度不应小于105MPa;离心管管体受压设计强度不应小于 90MPao

    4.4.3顶管的刚度等级不应小于15000Pa。

    图4.4.4.3有内水压承插口接头

    4.4.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可不做防腐处理。

    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可不做防腐处理。 6 管道内表面应光滑、无缺陷和损伤。管道外表面平直度应 3mm。顶管段长度由设计确定,一般股不宜超过6m

    小于3mm。顶管段长度由设计确定,一般不宜超过6m。

    4.4.7管道长度允许误差应符合表4.4.7的规定

    表4.4.7管道长度允许误差(mm)

    4.4.8管径充许误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 砂管》GB/T21238的规定。 4.4.9管端垂直度误差应符合表4.4.9的规定

    4.4.8管径充许误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引

    4.4.9管端垂直度误差应符合表4.4.9的规定

    表4.4.9管端垂直度允许误差(mm

    4.4.10 用于输送饮用水的顶管,管内涂层树脂必须达到食品级 标准。

    与顶铁及中继间接触面加设木垫圈:承插式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 塑料夹砂管在顶进时,应在每根管节头处加设木垫圈

    与顶铁及中继间接触面加设木垫圈:承插式接头的玻璃纤维

    4.5.1无压排水管接头用的橡胶密封圈可使用单胶圈 4.5.2 有压水管接头用橡胶密封圈应使用双胶圈。 4.5.3 双插口管接头的密封圈宜采用L形、齿形及半圆半方形密 封圈。密封圈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 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HC/T3091的要求

    4.5.1无压排水管接头用的橡胶密封圈可使用单胶圈,

    4.5.4接头用的密封圈在遇有含油地下水的地方,宜选用丁月

    胶;在含有弱酸弱碱地下水时宜选用氯橡胶;遇霉菌侵蚀时宜选 用防霉等级达二级及二级以上的橡胶;在平均气温低的地方,宜选 用三元乙丙橡胶。

    4.6.1木垫圈应选用质地均匀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或胶合板。

    4.6.1木垫圈应选用质地均匀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或胶合板。 4.6.2木垫圈的压缩模量不应大于140MPa。 4.6.3木垫圈厚度通常为10~30mm。未垫圈厚度应根据管道直 径和曲率半径确定。 4.6.4混凝土管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应比 管道内径大20mm。 4.6.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木垫圈应等于接头的最小外径 内径宜比管道内径大2m

    4.6.1术垫圈应选用质地均匀富有弹性的松术、杉术或胶合板。 4.6.2:木垫圈的压缩模量不应大于140MPa 4.6.3木垫圈厚度通常为10~30mm。未垫圈厚度应根据管道直 径和曲率半径确定。 4.6.4混凝土管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应比 管道内径大20mm。 4.6.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木垫圈应等于接头的最小外径 内径宜比管道内径大2mm

    5.1.1 顶管位置应避开地下障碍物。 5.1.2顶管管线不应在活动性地震断裂带通过。 5.1.3顶管穿越河道时的理埋置深度,应满足河道的规划要求,并 应布置在河床的冲刷线以下。

    5.1.1顶管位置应避开地下障碍物。

    5.3.1互相平行的管道水平净距应根据土层性质、管道直径和管 道理置深度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宜大于1倍的管道外径。 5.3.2空间交叉管道的净间距,钢管不宜小于0.5倍管道外径 且不应小于1.0m;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不宜 小于1倍管道外径,且不应小于2m。

    5.3.3顶管底与建筑物基础底面相平时交通标准,直径小于1.5m的管道 宜保持2倍管径净距:直径大于1.5m的管道宜保持3m净距

    5.3.3顶管底与建筑物基础底面相平时.直径小于1.5m的管道

    宜保持2倍管径净距;直径大于1.5m的管道宜保持3m净距

    5.3.4顶管底低于建筑基础底标高时,顶管间距除应满足本规程 第5.3.3条要求外,尚应考虑基底土体稳定。

    5.4.1管顶覆盖层厚度在不稳定土层中宜大于管道外径的1.5 倍,并应大于1.5m。 5.4.2穿越江河水底时,覆盖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外径的1.5 倍,且不宜小于2.5m。 5.4.3在有地下水地区及穿越江河时,管顶覆盖层的厚度尚应满 足管道抗浮要求。

    5.5.1 设有中继间的曲线顶管最小管径不宜小于DN1400。 5.5.2 曲线顶管宜选用较短的管节。 5.5.3 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顶管应选用较厚的和弹性模量较小的 木垫圈

    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5.5.4预制管节顶管的曲率半径应

    ....
  • 相关专题: 给水排水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