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014.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pdf

  • Q/SY 06014.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SY 06014.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5.2.5生活饮用水系统设计应采取以下防污染措施: a)生活饮用水不应因管道产生虹吸回流而受污染,具体措施按GB50015的规定执行。

    5.2.5生活饮用水系统设计应采取以下防污染措施

    5.3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5.3.1生产用水最大小时流量应按工艺要求计算确定。生活用水的最大小时流量和设计秒流量按 5.1规定的用水定额进行计算确定。 5.3.2给水管的管径应根据设计秒流量、外部管网能保证的水压和最不利配水点水压计算确定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 5.3.3油气站厂倒班宿舍、办公楼、公共浴室、公共食堂、化验室等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 量按SY/T0089的规定计算。 5.3.4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水流速度宜按表2采用

    表2生活给水管道设计水流速度

    5.3.6室外钢质给水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应按公式(1)和公式(2)计算 当<1. 2m/s时

    i=0.00912元

    式中: C一—海澄一威廉系数,各种塑料管、内衬(涂)塑管C,=140,铜管、不锈钢管C.=130,衬 水泥、树脂的铸铁管C.=130,普通钢管、铸铁管C=100。 8局部水头损失宜按下列管网沿程水头损失的百分数采用:

    Q/SY 06014.52016

    b)生产给水管网,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管网,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管网为20%。 )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为15%

    5.4给水贮存及增压设

    5.4.1生产、生活用贮水池(罐)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供水依托条件较差的油气站厂应在厂区设置贮水池(罐)。贮水池(罐)容积不少于厂、站 最大小时用水量的8倍。 贮水池宜分成2格,水罐宜设置2座,满足检修和清池时短时间用水需求 c) 采用罐车拉水时,生产、生活用水储备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3d7d。饮用水宜采用桶装净 化水。 d)寒冷地区应考虑防冻措施。 e)贮水池(罐)应安装水位控制设施

    5.4.2由外部供水的站厂应对进水进行计量

    6.4.3增压设施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站厂的供水增压设施选择应根据用水量变化及水压要求确定。当用水量较小时,宜采用气压 供水装置,当用水量较大时,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b 生活供水不得使管网最大水压处配水点水压大于0.55MPa。 C 给水系统的水泵应设备用泵。备用泵按一组泵中排量较大的水泵参数设置。 d 水泵扬程应满足站厂最不利处配水点水压,当生产、生活用水压力相差较大时,可考虑设 置不同扬程的泵组及管网系统。 e) 气压水罐内的最小压力应按最不利处配水点所需水压计算确定,其对应水泵扬程下的流量不 应小于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1.2倍。 f 采用气压供水设备时,宜采用变压式,气压水罐调节容积、总容积计算应符合GB50015的 相关规定。

    5.5.1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生产装置的给水管线应环状布置,其他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采用环 网布置时,向环网输水的管线不宜少于2条,当其中1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输水管线应能通过全部 水量。

    5.5.1不充许间断供水的生产装置的给水管线应环状布置,其他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采用环 网布置时,向环网输水的管线不宜少于2条,当其中1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输水管线应能通过全部 水量。 5.5.2给水管道布置,不应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使用。管道不应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 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设备的上方,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应考虑管道检修、开挖 时对工艺装置、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5.5.3埋地给水管道不应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如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5.4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5.5.5室内给水引人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 5.5.6室内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且不应有接口重叠。 5.5.7当条件限制,给水管道敷设在排水管道下方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 长度,两端不得小于3m,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5.5.8露天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设施,并设置保证管道整体稳定的措施,还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 保温措施。 然

    至建(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净距按表4的规定执行

    下给排水管道与其他管道、电缆等的最小水平净

    表4地下管道至建(构)筑物最小水平净距

    本表中所列净距应自管壁或防护设施外缘算起

    5.5.11室外地下给排水管与通信、仪表、控制电缆的最小垂直净距,直埋时为0.5m,穿管时 为0.15m。 5.5.12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或共架敷设时,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或热水管、蒸汽管 的下面。给水管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液体的管道同沟敷设。 5.5.13给水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的墙壁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5.5.14给水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应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 般不宜小于0.1m。 5.5.15承插式给水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支墩的设置,应根据管径、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和接口 攀擦力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5.5.16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及与其他管道交叉情况等因素 确定。 5.5.17生活饮用水池(箱)的配管应按GB50015的规定执行。 5.5.18管道敷设时,当地基为原土时,可直接敷设;当为基岩时,应做15cm~20cm厚的砂或细土 垫层;当为回填土、淤泥、流砂软弱土质或其他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和基 础处理。 5.5.19阀门井的尺寸应满足阀门操作要求和安装拆卸各种附件所需的最小尺寸

    6.1管材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内压、外部荷载和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应,按照

    Q/SY 06014.52016

    5.6.2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所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管材和管件 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公称压力或标称的充许工作压力。 5.6.3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宜采用耐腐蚀性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5.6.4管 管道材料选择应遵循以下规定: a) 输送强腐蚀性介质(不包括含硫化氢气体)及土壤腐蚀性强的地区,宜优先选用非金属 管道。 b) 与动设备连接部分宜采用金属管道。 采用蒸汽和电伴热措施的管道不宜采用非金属管道。 5.6.5 管道接口应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 a 非金属管和复合管采用橡胶圈接口、黏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 型式。 混凝土管道和钢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地基条件比较良好的地方采用水泥砂浆刚性接口。地 基条件差的地方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混凝土管道宜采用承插连接或对接。接口形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宜采用石棉水泥、石棉沥 青卷材、水泥砂浆抹带、沥青麻布、沥青砂带接口。 d) 玻璃钢管道接口,宜采用螺纹胶接、承插式或法兰连接。 5.6.6 管件及阀门选型及安装一般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管道上所用各类阀门的材质应满足耐腐蚀和耐压要求,并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 及使用温度确定。 b) 弯头、三通、异径管及法兰等管件和阀门的压力等级、材质及壁厚应与连接管道相匹配。 阀门的压力等级不宜小于PN1.6MPa。 阀门的设置位置及与邻近设施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和维护的要求

    6.1排水量及设计流量

    5.1.1站厂的工业污水量及具息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 6.1.2站厂的生产污水设计小时排水量应为工艺装置连续排水量、工业生产车间、化验室用水器具 同时发生的最大间断排水量及初期接收的污染雨水排水量之和。 6.1.3站厂生活污水排水量应按生活给水量的85%~95%计算 6.1.4站厂设置的倒班宿舍、办公楼、生活间、淋浴间、食堂等建筑的生活污水设计秒流量按 SY/T0089的相关规定执行。 6.1.5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当量应按SY/T0089的相关规定执行。 6.1.6自流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公式(4)计算:

    式中: 一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R一水力半径,单位为米(m); I—水力坡度,采用排水管(渠)的坡度

    粗糙系数,按表5采用

    表5排水管(渠)粗糙系数n

    5.1.7重力流排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管道充满度,不包含短时突然增加的污水量。其最大设计充

    .1.7重力流排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管道充满度, 不包含短的时突然增加的污水量。其取大设计允 满度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

    .7重力流排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管道充满度, 度宜按表6的规定确定

    表6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充满度

    .8重力流排亦 支应按下列规定规行: 7的规定取值

    表7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应条件下的最小管径 生产设施排水支管最小管径应满足该生产设施排水要求。 d)工艺装置区围堰排水管道最小管径宜按表8的规定取值

    Q/SY 06014.52016

    表8工艺装置区围堰排水管道最小管径

    6.1.9自流排水管的最小设计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在设计充满度时为0.6m/s。 b) 管道满流时为0.75m/s。 C) 含有金属、矿物固体或重油杂质的污水管道,其设计流速宜适当放大。 6.1.10 压力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速宜采用0.7m/s~1.5m/s

    6.2.1排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管内水的温度和土壤冰冻情况等条 件确定。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宜小于0.7m;生活污水管道和水温高于或接近生活污水的工业污水管 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 6.2.2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地形趋势,宜顺坡排水,取短截路线。必要时采用局部提升方式。 6.2.3当输送介质中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时,应采用密闭方式输送。 6.2.4排水主干管应尽量靠近排水量较大的设备或装置。排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不宜布置在道 路上。 6.2.5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5m。 6.2.6生活饮用水贮水池(罐)的泄水管和溢流管、食堂内食品制备和洗涤设备排水及蒸发式冷却 器的空气冷却塔等空调设备排水,不应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间接排水口最小 空气间隙宜按表9采用

    表9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障

    6.2.7排水管道不应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不应从宿舍、配 电室、仪表控制室和天秤室等室内通过。 6.2.8排水管道穿过建筑物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管顶上净空不应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并 不得小于0.15m。 6.2.9排水管线不应穿越设备基础、沉降缝和伸缩缝。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与有关专业及 部门协商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6.2.10不同管径的自流排水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水面或管顶平接。 6.2.11排水管道与给水管道平行或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按5.5.6和5.5.10的规定执行

    .1排水检查并应设在单体排出口处、 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及直 上每隔一定距离处。直管段上检查井最大间距,污水管道宜采用30m,雨水管道宜采用40m

    6.3.2道路上的检查并应采用重型井盖,并盖与道路取平。道路以外的检查并宜采用轻型并盖,并 盖可高出周围地面0.05m~0.15m。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 6.3.3检查井的接人管不宜超过3条。

    跌水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跌水头为1m~2m时,宜设跌水井。 b 跌水头大于2m时应设跌水井。 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高度不应大于6m;管径为300mm~ 400mm时,一次跌水高度不宜大于4m。跌水方式一般可采用竖管或矩形竖槽

    5.5.1当工业污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应设置水封井。 6.5.2站厂的水封井不应设在车行道上,并应远离可能产生明火的地点,水封高度不应小于 250mm。水封井应采用混凝土结构,并应采取防渗漏、防冻设施。 5.5.3水封井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6.5.4下列位置应设水封并

    a) 工艺装置区的排水出口 b) 不同功能的工艺装置排水连接口处。 c) 油罐区的排水出口。 d) 工业污水隔油池的人口。 e) 加药间、化验室、维修间等建筑物的排出口。 f) 全厂性的支干管与干管交汇处的支管上。 g) 全厂性的支干管、干管的管段长度超过300m时。 h) 全厂总排出水口。

    6.5.5水封井的具体做法应符合《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

    a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特性、依托条件、环保及回用要求确定。 b)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宜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C 临近站厂的生活污水宜集中处理。 d)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应优先用于站厂绿化。当条件限制时,宜考虑处理后达标排放。 e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宜考虑地埋式安装,当条件限制时,可考虑地面安装,并设置采暖通风及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控制。 f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宜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8) 污泥应妥善处置。 h) 生活污水处理应设置调节水量、水质的调节池。污水进人调节池前应设置格栅。 i 处理后生活污水应设置消毒设施。 6.2生活污水进人污水处理系统调节池前应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要求应按GB50014的规定执 厅。寒冷地区格栅应设置在室内,室内应考虑采暖及机械通风,并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报警 统

    Q/SY 06014.52016

    6.6.3调节水池设计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 调节水池容积应根据同类工程经验,按水量变化曲线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宜按日平均排水 量设计。 b) 调节水池宜设置2座或分成2格,以满足清池检修需要。 c)调节水池内应安装防止泥沙沉积的措施 6.6.4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选型,应根据生活污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适宜工艺的装置 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组成宜按表10设置

    表10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组成

    7.1.1站厂雨水设计流量按公式(5)计算:

    1站厂雨水设计流量按公式(5)计算:

    式中: Q 一一雨水设计流量,单位为升每秒(L/s); 设计暴雨强度,单位为升每秒平方公顷[L/(s·hm")]; 4 径流系数; F 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项(hm)。 1.2 径流系数按表11确定,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1.3设计暴雨强度应按当地及相邻地区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确定,当没有暴雨强度公式时,可 GB50014的规定确定。

    2.1油气由站厂非环境敏感区宜采用竖向排

    7.2.2当站厂设置雨水系统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设计重现期宜为2年。 b 降雨历时宜按5min~15min确定。 7.2.3雨水系统设计应有保证事故状态污染液体不排出站外的控制措施。 7.2.4设有围堤的罐区、装置区,雨水管道出围堤后应按两套系统设计,清洁雨水接人雨水系统 有污染的雨水接人含油污水系统,接人前应设水封井

    7.3雨水管道系统设计

    a 雨水排水管道应按重力流管道设计。 b) 重力流管道应按满流设计,满流时设计流速一般不小于0.75m/s。 雨水排水管道的最大允许流速同生产污水管道。 d) 雨水排水管道最小管径不小于300mm,最小坡度为0.003。 e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不宜小于150mm,坡度不小于0.01。 f 站厂雨水排水管道与生产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要确保不发生串漏,雨水排水管道敷设于 土壤冰冻线以上时,应有防止土壤冻胀破坏管道和接口的设施。 .3.2雨水管道布置及敷设应按6.2的规定执行。

    7.3.3雨水口设计宜按以下规定投

    办公楼标准规范范本.3.3雨水口设计宜按以下规定执行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确定。 道路及场地雨水口间距宜为25m~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数量不宜超过3个。雨水口连接 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 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适当增加。 d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遇特殊情况浅理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1]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2]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3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5] GB 503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6]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7]SY/T5329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Q/SY 06014.52016

    桥梁工程Q/SY 06014.520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企业标准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Q/SY06014.5—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内部发行) 80×1230毫米16开本1.25印张32千字印1—10 016年4月北京第1版2016年4月北京第1次印 书号:155021·18321定价:18.00元 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