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419-2015 中小型给水泵站设计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行业标准,包括总则,名词解释,泵站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3.2.9安装在机组周围的管道、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其布置宜避 免交叉干扰。
3.2.9安装在机组周围的管道、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宜
根据辅助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要求确定,且应与泵房总 体布置相协调,
3.2.12泵房进出口,至少应设置一个能满足运输设备进出或最
标准血压3.2.13泵房地面应光洁。泵房门窗应根据通风、米暖和米光的 需要合理布置。严寒地区应采用双层玻璃窗。向阳面窗户宜有遮 阳设施。
3.2.14泵房屋面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泵房通风、米暖
3.2.14泵房屋面可根据当地气候茶件和永房通风 置隔热层,并防冻防潮
3.3.1取水泵站站址应根据总体规划、泵站规模、运行特点和综 合利用要求,考虑地形、地址、水源、电源、交通、占地、拆迁、施工、 环境、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环境、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3.3.2从河流、湖泊取水的取水泵站,其站址应选择在主流稳定
3.3.2从河流、湖泊取水的取水泵站,其站址应选择在主流稳定
3.3.2从河流、湖泊取水的取水泵站,其站址应选择在王流稳定
防污的河段。宜在城镇、工矿区上
位置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研究论证库区或坝后取水的技术可靠 性和经济合理性,选择在岸坡稳定、取水方便、少受泥沙淤积影响 的地点。
3.3.4从深井或大口井取水的取水泵站应选择在地下水水源充
沙、供电、环境等条件,结合整个供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 组型式等,做到布置合理、有利施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少占耕 地、美观协调。
3.3.6取水泵站的总体布置应包括泵房,进、出水构筑物.本
站,其他建筑物和工程管理用房,以及内外交通、通信、及其他维护 管理设施的布置
3.3.7取水泵站站区布置应满足防火安全、卫生防护和环境绿化
,开以两定 公电设备 的安装检修、运输通道、进线出线、防火防爆等要求。 3.3.9取水泵站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和人员交 通的要求,
3.3.10由河流取水的泵站,当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弓
式布置;当河道岸边坡度较陡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由湖泊水源 取水的泵站,可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等,采用引水式或岸 边式布置。
3.3.11对于运行时水源有冰冻或冰凌的取水泵站,应有防冰、消
3.3.11对于运行时水源有冰冻或冰凌的取水泵站,应有防冰、消 冰、导冰等设施。
3.3.12从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泵站,当具备自流引水沉
3.3.12从多泥沙河流上取水的泵站,当具备自流引水沉沙、冲沙 条件时,应在引渠上布置沉沙、冲沙或清淤设施;当不具备自流引 水沉沙、冲沙条件时,可在岸边设低扬程泵站,布置沉沙、冲沙及其
3.3.13当水源水位涨落幅度在10m以上时,可根据水位涨落
3.3.13当水源水位涨落幅度在10m以上时,可根据水位涨落幅 度、涨落速度、水流速度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选择竖井式泵站、缆 车式泵站、浮船式泵站、潜没式泵站等形式的泵站。
站提水流量均较大时,宜采用岸边取水的集水井与泵房合建的竖 井式泵站。当河岸坡度较缓、地质条件较差、洪枯水期岸边有足够 的水深、泵站提水流量不大,且机组启动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岸边 取水的集水井与泵房分建的竖井式泵站。
深不足时,可采用河心取水的竖井式泵站。除取水建筑物
3.3.17竖井式泵房内应设楼梯。泵房应考虑通风、采暖和采光
1 河流顺直,主流靠岸,岸边水深不应小于1.2m; 应避开回水区或岩坡凸出地段; 3 河岸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岸坡坡比应在1:2.5~1:5之 间; 4 漂流物应少,且不易受漂木、浮筏或船只撞击的地点。 3.3.19 缆车式泵站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泵站的供电电缆(或架空线)不应与输水管线设在同一侧; 2 变配电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应布置在洪水位以上,绞车房 的位置应能将泵车上移到校核洪水位以上; 3坡道坡度应与岸坡坡度接近,对坡道附近的上、下游天然 岸坡亦应按所选坡道坡度进行整理,坡道面应高出上、下游岸坡 0.3m~0.4m,坡道应有防冲设施;
4在坡道两侧应设置人行阶梯便道,在岔管处应设工作平 台; 5泵车上宜有拦污、清污设施
1水流应平稳,河面宽阔,且枯水期水深不应小于1.0m; 2应避开顶冲、急流、大回流和大风浪区以及与支流交汇处 且与主航道保持一定距离; 3河岸应稳定,岸坡坡度应在1:1.5~1:4之间; 4漂浮物少,且不易受漂木、浮筏或船只的撞击; 5附近应有可利于作检修场地的平坦河岸。 3.3.21浮船的形式应根据泵站的重要性、运行要求、材料供应及 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3.3.22浮船应有锚固设施,锚固设施应根据地形、水流、航行要 求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设置。 3.3.23潜没式泵站泵房宜布置成圆形,泵房内水泵机组可采用 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顶部应设环形起重设备。房顶宜设天窗。 麻道除设墨纠
3.3.23潜没式泵站泵房宜布置成圆形.泵房内水泵机
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顶部应设环形起重设备。房顶宜设天 廊道除设置缆车用作交通运输外,可兼作进风道和排风道。运 操作屏柜可布置在廊道入口处绞车房内。机电设备应有较高白 动化程度,可在岸上进行控制
求,连接部位止水措施应耐久可靠。潜没式泵站泵房基础应锚固 在牢固的基础上。泵房应进行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筒
3.4.1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 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数等 综合考虑确定。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 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
3.+.13吸水并布置应满足并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 流.且便于施工及维护。大型混流泵、轴流泵宜采用正向进水.前 池扩散角不宜大于40°
流·且便于施工及维护。大型混流泵、轴流泵宜采用正向进水.前 池扩散角不宜大于40°。 3.4.14水泵安装高度应满足不同工况下必需气蚀余量的要求。 3.4.15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最低水位应满足电机运转的要求。干 式安装的潜水泵可不配备电机降温装置。 3.4.16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的 要求。 3.4.17 卧式水泵及小叶轮立式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定:
3.4.14水泵安装高度应满足不同工况下必需气蚀余量的要求,
3.4.16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的
3.4.17卧式水泵及小叶轮立式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1单排布置时,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动 机容量不大于55kW时,不应小于1.0m;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 时,不应小于1.2m。当机组竖向布置时,尚应满足相邻进、出水管 首间净距不应小于0.6m的要求; 2双排布置时,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机组间的净距宜为0.6m .2m; 3当考虑就地检修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 拆卸。 注:地下式泵房或活动式取水泵房以及电动机容量小于20kW时,水泵机组间距 可适当减小。
3.4.18叶轮直径较大的立式水泵机组净距不应小于1.5m,并应
3.4.19水泵吸水管的流速,宜按下列数值采用:
1 当直径小于250mm时,吸水管的流速宜为1.0m/s~1.2 m/s; 2当直径在250mm~1000mm时,吸水管的流速宜为1.2m/s~ 1. 6m/s; 3当直径大于1000mm时,吸水管的流速宜为1.5m/s
1当直径小于250mm时,出水管的流速宜为1.5m/s~ 2. 0m / s ; 2当直径在250mm~1000mm时,出水管的流速宜为 2.0m/s~2.5m/s; 3当直径大于1000mm时,出水管的流速宜为2.0m/s~ 3. 0m / s。
3.4.21泵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1当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时,净高不应小于3.0m; 2当采用单轨起重机时,吊起物底部与吊运所越过的物体顶 部之间应保持有0.5m以上的净距; 3当采用桁架式起重机时,除应符合本条第2款规定外,尚 应考虑起重机安装和检修的需要: 4对地下式泵房,尚应满足吊运时吊起物底部与地面层地坪 间净距不小于0.3m的要求
3.4.25深井泵房内应设预润水供给装置,泵房屋盖上应设吊装孔。
附属在建筑物内建造。
3.5.3给水泵应根据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选型,给水泵的效率
1水泵的Q~H特性曲线,应为随流量增大而扬程逐渐下 降的无驼峰曲线; 2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选泵,水泵应在其高效区内运行; 3生活加压给水系统的水泵机组应设备用泵,备用泵的供水 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应轮换交替运 行。
3.5.5建筑生活给水加压泵站,当给水管网无调节设施
用变频调速泵组或气压供水泵组进行供水。装置的最大出水量
3.5.6建筑物内采用高位水箱调节的生活给水系统时,水泵的最
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靠近水泵高效区的末 端。变频器宜采用一对一方式配置,并宜采用全变频控制方式运 行。
3.5.8水泵宜自灌吸水,自灌吸水时卧式离心泵的泵轴、立式多
正沟水水油, 级离心泵吸水端第一级(段)泵体应置于最低设计水位标高以下 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从水池吸水的吸水管。吸水管内的流速宜为 1.0m/s~1.2m/s。 注:当水池水位不能满足水泵自灌启动水位时,应有防止水泵空载启动的保护措 施。
1吸水总管伸人水池的引水管不宜少于2条,当一条引水管 发生故障时.其余引水管应能通过全部设计流量。每条引水管上 应设闸门; 2吸水总管内的流速应小于1.2m/s; 3水泵吸水管与吸水总管的连接,应采用管顶平接,或高出 管顶连接。 注:水池有独立的两个及以上的分格.每格有·条引水管.可视为有2条以上引水 管
应设闸门; 2吸水总管内的流速应小于1.2m/s; 3水泵吸水管与吸水总管的连接,应采用管顶平接,或高出 管顶连接。 注:水池有独立的两个及以上的分格.每格有·条引水管.可视为有2条以上引水 管, 3.5.10自吸式水泵每台应设置独立从水池吸水的吸水管。水泵 以水池最低水位计算的允许安装高度,应根据当地的大气压力、最 高水温时的饱和蒸汽压、水泵的汽蚀余量、水池最低水位和吸水管 路的水头损失,经计算确定,并应有安全余量。安全余量不应小于 0. 3m。 3.5.11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装设压力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 或多功能斜板阀。每台水泵的出水管和自灌式吸水的水泵吸水管
3.5.10自吸式水泵每台应设置独立从水池吸水的吸水管。水泵
以水池最低水位计算的允许安装高度,应根据当地的大气压力、最 高水温时的饱和蒸汽压、水泵的汽蚀余量、水池最低水位和吸水管 路的水头损失,经计算确定,并应有安全余量。安全余量不应小于 0.3m
或多功能斜板阀。每台水泵的出水管和自灌式吸水的水泵吸水管 上应装设检修阀门。公称直径DN<300宜采用软密封闸阀:公称 直径DN≥300宜采用电动偏心半球阀,公称压力PN≥2.5MPa 宜采用球阀,并宜装设管道过滤器
3.5.13民用建筑物内设置的生活给水泵房不应毗邻居住用房或 在其上层或下层,水泵机组宜设在水池的侧面、下方,单台泵可设 于水池内或管道内,其运行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
3.5.14建筑物内的给水泵房,应采用下列减振降噪装置:
1 应选用低噪声水泵机组; 2 水泵机组的基础应设置减振装置; 3 吸水管和出水管上应设置减振装置; 4 管道支架、吊架和管道穿墙、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固体传声
措施; 5必要时,泵房的墙壁和天花应采取隔音吸音处理
3.5.15设置水泵的房间,应设排水设施;通风应良好,不会冰冻。
3.5.16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和相邻机组间的间距应符合表 3. 5. 16 规定,
水泵机组外轮廓面与墙和相邻机组间
2水泵机组是指水泵与电动机的联合体.或已安装在金属座驾上的多台水泵 组合体
3.5.17水泵基础高出地面的高度应便于水泵安装,不应小于 0.10m;当管径小于或等于150mm时,泵房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 或管沟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20mm;当管径大于或等于200mm 时,泵房内管道管外底距地面或管沟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25m。
3.5.18泵房内已有检修水泵的场地,检修场地尺寸宜按水泵或
3.5.18泵房内已有检修水泵的场地,检修场地尺寸宜按水泵或 电机外形尺寸四周有不小于0.7m的通道确定。泵房内配电柜和 控制柜前面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泵房内宜设置手动起重设 备。
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H
3.5.20当市政给水管网条件许可时,可采用水泵直接从市
水管网吸水的叠压供水方式
水管网吸水的叠压供水方式
3.6.1消防给水泵房不宜设在建筑物地下室的最底层,当
3.6.3消防泵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水
时的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压力的140%,宜大于设计压力的120%。 当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工作 压力的65%
3.6.5多台消防泵型号宜一致,且工作泵不宜多于3台。多台水 泵并联运行时,应校核流量叠加时,对水泵出口压力的影响,防止 超压现象。
3.6.5多台消防泵型号宜一致,且工作泵不宜多于3台。多台水
3.6.6当室外给水管网允许时,消防泵可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
3.6.6当室外给水管网允许时,消防泵可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 水,水泵扬程应按室外给水管网最低压力叠加计算,并以室外给水 管网最高压力校核水泵超压情况。直接由生活给水管网吸水时, 应有可靠的防止管道介质回流措施
3.6.13消防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吸水管上应设置检修阀门
3.6.15消防水泵应在火警后30s内启动。 3.6.16建筑群可共用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泵,当共用时,应考虑火 灾次数和水箱群控技术等要求。当共用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泵时, 宜为同一产权或物业管理单位
3.6.15消防水泵应在火警后30s内启动。
3.6.15消防水泵应在火警后30s内启动
3.6.22泡沫液消防泵应采用机械密封或唇形密封
3.6.24泡沫液消防泵应保证至少空转10min,而不出现任何
3.6.25泡沫液消防泵应在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 1h,其升温、密封性、振动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 设计规范》GB 50151的有关规定。
3.6.27泡沫液消防泵入口处应设置过滤器,滤网应采用不锈钢
3.6.27泡沫液消防泵入口处应设置过滤器,滤网应采用不锈钢, 过流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断面积
3.7.1水泵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2水泵的1作点应在高效区内;在最高与最低扬程时,水泵 应能安全、稳运行。水泵在流量变化情况下宜采用变频运转; 3多泥沙水源取水时.应计人泥沙含量、粒径对水泵性能 的影响:水源介质有腐蚀性时.水泵叶轮及过流部件应有防腐措 施; 4应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系列产品和经过鉴定的产品。当 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泵站设计要求时,可采用设计新水泵。采用国 外先进产品时,应有主管部门的节能论证; 5具有多种泵型可供选择时,应综合分析水力性能、机组造 价、工程投资和运行检修等因素择优确定。
水泵变频运行方式,水泵台数宜多;流量比较稳定的泵站,水泵台 数宜少。
并应满足机组正常检修要求。对于重要的城市供水泵站,工作机 组3台及3台以下时,应增设1台备用机组;多于3台时,宜增设2 台备用机组
3.7.4并联运行的水泵,其设计扬程应相同,并联运行台数不宜 超过 3 台。
3.7.4并联运行的水泵,其设计扬程应相同,并联运行台数不
3. 8 管、阀和附件
3.8.1泵房内管材应根据泵房性质、使用要求、建筑标准、工作压 力、工作水温和使用环境选用,泵房内同一给水系统宜采用同一种 材质的管材
管(含镀锌钢管);消防给水管宜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焊接钢管 或薄壁不锈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规范》GB50084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的有大规定。用于润防的镀锌钢管,镀锌层应为500g/m 3.8.4给水复合管可采用涂塑钢管、衬塑钢管、内衬(覆)不锈钢 复合钢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生活饮用水的涂塑钢管,内衬涂塑材料宜采用聚乙 烯;输送非饮用水的涂塑钢管,内层涂层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 2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复合管时应采用涂塑钢管、内衬(覆)不 锈钢复合钢管,不得采用衬塑钢管,内外涂层材料应采用符合消防 要求的材料。 3.8.5埋地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 管材。 3.8.6管材和管件承受的系统工作压力不得大于表3.8.6规定 的公称压力
1输送生活饮用水的涂塑钢管,内衬涂塑材料宜采用聚乙 烯;输送非饮用水的涂塑钢管.内层涂层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 2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复合管时应采用涂塑钢管、内衬(覆)不 锈钢复合钢管,不得采用衬塑钢管,内外涂层材料应采用符合消防 要求的材料
要求的材料。 3.8.5埋地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 管材。 3.8.6管材和管件承受的系统工作压力不得大于表3.8.6规定 的公称压力
3.8.5埋地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
3.8.5埋地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
3.8.6管材和管件承受的系统工作压力不得大于表3.8.6规定 的公称压力
表3.8.6管材和管件的公称压力(MPa)
3.8.7管道连接方式应根据管材、管径大小、用途、建筑标准、敷 设方法、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用。
3.8.9阀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系列产品和经过鉴定的产品,产品 应进行水力模型分析及阀门检测机构的检测; 2符合安全节能要求。 3.8.10当水池水位高于水泵或自灌吸水时,水泵进口处应设置 闻阀、或偏心半球阀、对阀或有锁定装置的蝶阀。 3.8.11水泵出口处应设置闸阀或偏心半球阀、对阀或有锁定装置 的蝶阀或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有缓闭减小水锤功能的止回阀。多功 能水泵控制阀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多功能水泵控 制阀应用技术规程》CECS132的有关规定。 3.8.12在出水管上当有水锤产生时,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水锤防 护装置。气压水罐或水锤吸纳器的选用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和附 录B的有关规定。
3.8.9阀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泵房内在有可能超压的管段应设置
3.9.1独立泵站应设起重设备,其额定起重量应根据最重吊运部 件和吊具的总重量确定。起重机的提升高度应满足机组安装和检 修的要求
3.9.2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宜根据水泵或电动机重量按下列规定
1起重量小于0.5t时,宜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 2起重量在0.5t~3t时,宜采用手动或电动起重设备; 3起重量大于3t时,宜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注:起吊高度大、吊运距离长或起吊次数多的泵房,可适当提高起吊的操作水平。
3.9.3起重机的工作制应采用轻级、慢速。制动器及电气
工作制应采用中级的工作制。
器。 3.9.5泵站宜设机械修配间,机修设备的品种和数量应满足机组 小修的要求,
3.10与其他专业配合的要求
3.10.1建筑专业应合理布置泵房平面,满足功能要求,门的位置 和尺寸应便于设备进出,窗户设置应保证采光要求。消防泵站应有 独立对外的直接匝道。 3.10.23 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装卸、消防车辆通行的要 求。 3.10.3 结构专业应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牢固、安全、可靠、稳定。 3.10.4 电气专业应保证供电安全、水泵正常运行、正常供水的要 求。 3.10.5暖通专业应保证合理的换气次数,保证泵房内空气清新、 不冻结,符合工作条件
3.10.3结构专业应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牢固、安全、可靠、稳定, 3.10.4日 电气专业应保证供电安全、水泵正常运行、正常供水的要 求。 3.10.5暖通专业应保证合理的换气次数,保证泵房内空气清新、 不冻结,符合工作条件
4.1.1供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的有关规定。给水泵房应有不间断电力供应,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泵房宜采用专用回路供电.负荷等级及供电方式应根据工 程的性质、规模和重要性合理确定; 2对于双回路供电的泵房,泵房内应独立设置双电源自动切 换柜,应按每一回路承担泵站全部容量设计。 4.1.2配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的有关规定
措施或采用12V~36V安全电压照明。 4.1.7泵房所有金属构件、金属保护网、设备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 属外皮等均应可靠接地,并与总接地线连接
措施或采用12V~36V安全电压照
措施或采用12V~36V安全电压照明
4.2.1电机应设置电气控制系统,宜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ILC)、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或单片机等控制形式。系统应手动 与自动切换。系统应具有人机操作界面,界面汉化,图标明显便于 操作。
4.2.2水泵房内水箱或水池应设置液位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进行超高液位报警和超低液体位报警; 2无人值守机房应远传报警信号; 3液位计宜能与进水口电动阀联动,实现高水位停水,低水位 开启。 4.2.3工作泵及备用泵之间宜采用自控系统,实现故障互换、定时 轮值。
并能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报警等信息。消防水泵除了 能火灾联动自动启动外,消防控制室内应能手动直接启动
又架、金属管道等均应做等 电位联结,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接地干线上。交流电动机 应装设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装设过压、过 热保护,过载、断相和低电压保护
4.2.6设备控制的设计应符合现
设计规范》GB50055的有关规定。外壳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4.2.7电动机控制方式应采用就地控制和自动控制,并应符合下
4.2.7电动机控制方式应采用就地控制和自动控制,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就地控制应设置应急停泵按钮:
2自动控制应有手动控制和解除自动控制的措施,并根据检 测实时出水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差值或液位控制启停水泵机组,且具 有轮换互投功能
技术交底4.2.8控制柜(盘)应能显示下列参数:
1就地显示:电压、电流、水位、当前压力、实时流量、电机、水 泵和控制阀门的运行参数、故障和报警等; 2远传显示:电源、电机和水泵的运行、故障和报警,水泵流 量、压力和停泵水锤力峰值,水泵实时效率曲线,水泵频率值,水池 水位、控制阀门阀位、消防给水泵房进出水管阀门阀位 4.2.9控制柜(盘)应具有抗干扰功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 气控制设备》GB/T3797的有关规定。 4.2.10水泵房宜运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监控用于对泵站所有 技术参数全方位进行监控。 4211水泵房宜 程监控系统关键部位的视频监控和系统
4.2.9控制柜(盘)应具有抗干扰功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技术参数全方位进行监控。 4.2.11水泵房宜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关键部位的视频监控和系统 数据的监控,远程监控中心24h在线监控,并能通过互联网发布。 4.2.12泵房内集水井设置排水泵自动排水,且应有超水位报警。 4.2.13水泵房宜运用先进的水力过渡计算软件对系统进行有效 仿直计管关健阀门仿直计算宜与测控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
附录A气压水罐的选用与设置
A.0.1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气压给水设备供水时,其工作压力和流 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压水罐内的最低工作压力,应满足管网最不利处的配水 点所需水压; 2气压水罐内的最高工作压力,不得使管网最大水压处配水 点的水压大于0.55MPa; 3水泵(或泵组)的流量,不应小于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 的1.2倍。 A.0.2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q 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m"); 水泵(或泵组)的出流量(m3/h); αa 安全系数,宜取1.0~1.3; n——水泵在1h内的启动次数,宜采用6次~8次。 A.0.3气压水罐的总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 气压水罐总容积(m); Val 气压水罐的水容积(m),应大于或等于调节容量; αb 气压水罐内的工作压力比(以绝对压力计),宜采用0. 65~0.85; 3 气压水罐的容积系数工业标准,隔膜式气压水罐取1.05
附录B水锤吸纳器的选用与设置
....- edi标准
- 相关专题: 给水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