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270-2018插槽式支架施工技术规程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Gk 模板支撑体系上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Qk 模板支撑体系上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ck 风荷载标准值; wo 基本风压值; Sd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Gk 按所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1k 按施工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 N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立杆 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 Z Nck—— 模板及钢管支架自重标准值、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标准值与钢筋自重标准值的轴向力总和; Z NQk——方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 的荷载标准值的轴向力总和; MGk 模板及钢管支架水平构件自重标准值、新浇筑混 凝土自重标准值与钢筋自重标准值的弯矩总和; Mok—j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振捣混凝土时产生 的荷载标准值的弯矩总和:
2.2.2材料设计指标
立杆纵向间距不锈钢板标准,与风荷载作用方向垂直; h一水平杆最大步距; 6一立杆基础木垫板宽度; 沿立杆基础木垫板铺设方向相邻立杆间距
1L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us 风荷载体型系数; $ 挡风系数; Yo 结构重要性系数; Y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9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n 立柱地基土承载力修正系数: KH 高度调整系数; k 立杆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 7 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 gk 模板及钢管支架自重标准值与迎风面积的比值
3.1.1插槽式支架的主节点应由焊接于水平杆杆端插头插入焊 接于立杆上的插座组成(图3.1.1)
(e)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 一钢管;2一插座;3一套管;4一焊缝;5一插头 图 3. 1. 1主节点
3.1.2插座和插头接触面应吻合,插头上口与下口宽度差不应 小于5mm,插座上口与下口差不应小于5mm。 3.1.3焊接于立杆上的插座间距宜按500mm模数设置;水平杆 长度宜按300mm模数设置。 3.1.4插槽式支架立杆连接方式应为底部焊有套管的上立杆套
1一上立杆;2一焊接于上立杆底部的立杆套管;3一下立杆 图3.1.4立杆接长节点
3.1.5上部立杆的立杆套管套入下部立杆的钢管后,立杆套管 上下相邻的插座间距满足插座间距模数,宜按500mm设置。 3.1. 6 主要构配件种类、规格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表A.0.1的 要求。 3. 1. 7 支架各杆件钢管外径、壁厚、充许偏差应符合表3.1.7的 规定
表3.1.7钢管外径、壁厚、允许偏差(mm)
3.2.1插槽式支架的构配件除特殊要求外,其材质应符
3.2.1插槽式支架的构配件除特殊要求外,其材质应符合现行
3.2.1插槽式支架的构配件除特殊要求外,其材质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碳素结构钢》 GB/T700以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规定,支 架各类主要构配件材质不应低于表3.2.1的规定
表3.2.1插槽式支架主要构配件材质
3.2.2插头、插座采用碳素铸钢制造时,其材料机械性能不得低 于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牌号为 ZG230一450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要求。 3.2.3可调螺母采用碳素铸钢制造时,其材料机械性能不得低 于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牌号为 ZG270一500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要求
3.2.4杆件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
采用铸钢形式的套管长度不应小于90mm,可插人长度不应小于 75mm;采用无缝钢管形式的套管长度不应小于160mm,可插入 长度不应小于110mm。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差不应大于 4mm,且最大间隙不得大于2mm。
3.2.7立杆、水平杆的直线度不应大于L/1000,钢管两端面切
斜偏差不得大于1.7%。 3.2.8插座与立杆焊接固定时,插座间距容许偏差应为 一1.0mm~1.0mm;插座轴心与立杆轴心的偏差距离不应大于 1.0mm;以单侧边插座外边缘处为测点,插座水平面与立杆纵轴 线正交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mm(图3.2.8)
图3.2.8插座与立杆垂直度偏差测量方法
3.2.9插头与水平杆焊接固定时,两端插头应平行,插头与水平 面应垂直,垂直投影偏差应为一0.5mm~0.5mm。 3.2.10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的丝杆宜采用梯形牙,丝杆外径不 应小于38mm,可调螺母厚度不应小于30mm,旋合长度不得小于 5扣。当采用空心丝杆时,壁厚不应小于5mm。 3.2.11可调底座的底板及可调托座的托板材质宜采用Q235钢 板制作,钢板尺寸应符合表3.2.11的控制要求;托板在宽度方向 两侧应设置挡板,挡板高度不应小于40mm;丝杆和钢板采用环 焊,并应设置加劲板或加劲拱,加劲板厚度不应小于5mm,高度不 应小于20mm,加劲拱高度不应小于5mm。
表3.2.11钢板尺寸的控制要求
3.2.12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钢管应无裂缝、凹陷、锈蚀,不得采用对接焊接钢管。 2 钢管应平直,两端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刺。 3 铸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等缺 陷,表面黏砂应清除十净。 4插头和插座相互配合的接触面平整,凹凸高差不得大于 0.2mm。 5各焊缝应饱满,焊药应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渣、咬 肉、裂纹等缺陷
3.2.12构配件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作用于支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G)与可变荷载 (Q两类。 4.1.2支架上的永久荷载(G)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应包含 下列内容: 1模板自重(G),包括模板和模板支承梁的自重。 2支架结构自重(G,),包括立杆、水平杆、剪刀撑、可调托座 等构配件的自重。 3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3),包括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 凝土和钢筋的自重 4.1.3支架上的可变荷载(Q)应包含下列内容: 1 施工荷载(Q),包括施工人员、材料及施工设备荷载。 2附加水平荷载(Q),包括作用在支架顶部的泵送混凝土、 倾倒混凝土等未预见因素产生的水平荷载。 3风荷载(Q:)。
4.2.1支架上永久荷载标准值(Gk)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论重量计算,对普通梁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用25.5kN/m,对普 通板钢筋混凝土自重可采用25.1kN/m,对特殊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2.2模板支撑体系上可变荷载标准值(Qk)的取值应符合下列
1施工荷载标准值(Q1k):可按实际情况计算,一般情况下 可取3.0kN/m;大型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机等 可变荷载应按实际情况计算。 2附加水平荷载标准值(Q2k),可取2%的竖向永久荷载标 准值,并应以线荷载的形式水平作用在模板支撑架上端。 3风荷载标准值(Q),作用于支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 下式计算:
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照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根 据架体所在地的地面粗糙程度划分为A,B,C,D四 类,按表 C.0.1 采用;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本标准第4.2.3条的规定采用; 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 压值。
4.2.3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可将支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
式中:$一 挡风系数,Φ=1.2A,/A,其中A,为桁架杆件净投影 面积,A为桁架的轮廓面积,1.2为节点面积增大 系数; 钢管风荷载体型系数,取μ、三1.2。
钢管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2。
2n榻桁架体型系数usw
式中:ust 单棉桁架体型系数; n直接横向立杆排数; 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按表4.2.3取用,
表4.2.3风荷载地形地貌修正系数m
注:6为立杆横向间距;h为水平杆步距。
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应按表4.3.1不
表4.3.1荷载分项系数
4.3.2对于支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应按荷载效应
3.2对于支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 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式中:7。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于重要的支架(含高大支架)取 1.1,对于一般的支架应取1.0;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应从下列组合值 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2Sak +1. 4Sok+1. 4X0. 6× > Sc
式中:Sak 按所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按施工荷载标准值Q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 按可变荷载(附加水平荷载Q或风荷载Q)标准值 Q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Gk+1.4×0.7×Sq1k+1.4×0.6×2
式中:Sck 按所有永久荷载标准值G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1k 按施工荷载标准值Q1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SQik 按可变荷载(附加水平荷载Q或风荷载Q:)标准值 Q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4.3.3对于止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采用, 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式中:(一构件或结构达到正常使用要求的变形规定限值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可按下式计算:
S=Sck +SQ1k +0. 6X > Si
表4.3.4荷载效应组合
5.1.1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 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5.1.2支架的结构设计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结 沟设计规范》GB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 50018、《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规定, 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采用分项系数设计 表达式,且应考虑综合安全系数指标进行设计。
5.1.3支架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 托梁的承载力验算。 2 型钢托架的承载力验算。 3 通过插座传递荷载给立杆时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4 可调托座、可调底座的承载力验算。 5 支架稳定性验算 6 独立支架超出规定高宽比时的抗倾覆验算。 7 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5. 1. 4 竖向荷载应通过可调托座传递给立杆,立杆为轴心受压 形式。 5.1.5 支架的步距应根据工程实际和立杆型号设计确定。 5.1.6 支架结构构件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杆长细比不得大于180,其他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得大 于230。 2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得大于350
当钢管壁厚不满足表中要求时,应按实际几何尺
5.1.10插座、插头、可调底座、可调托座、普通钢管扣件的承载 力设计值应按表5.1.10采用
表5.1.10插座、插头、可调底座、可调托座 普通钢管扣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
5.1.11支架立杆与水平杆节点转动刚度k宜取10kN·m/rad, 或通过试验确定。
5.2.1支架水平构件抗弯承载力验算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2.1支架水平构件抗弯承载力验算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5.2.2支架水平构件中的底模、方木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抗剪强 度验算:
式中:T 剪应力(N/mm); 剪力设计值(N); b—构件宽度(mm); h—构件高度(mm); J一一抗剪强度设计值(N/mm),根据材料类别按本标准第 5.1.11条采用。 5.2.3计算支架水平构件内力和度时,模板可按简支跨计算, 型钢托架应按简支梁计算;次楞、托梁应按实际跨数计算,当连续 跨数超过3跨时,宜按3跨计算。
N Mw AK. W
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 第4.2.2条、第4.3.1条、第4.3.2条和第4.3.4条 的规定。 P 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立杆长细比按 入=l。/i按本标准附录D取值。 l。立杆计算长度(mm),应按本标准第5.2.7条 规定计算; i一立杆截面回转半径(mm)。 A一一立杆的截面面积(mm)。 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设计值(N·mm),应按 本标准第5.2.6条规定计算。 W—一立杆截面模量(mm),应按本标准第5.1.9条规定 采用。 K 高度调整系数,钢管支架高度超过4m时采用,按本 标准第5.2.7条规定计算。 5 立注管长库厂南按下列公式注管并南取其中的练估
5.2.5立杆计算长度1。应按下列公式计
lo=nh 1.=h十2kc
式中:h 水平杆最大步距(m); 7 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水平杆杆最大步距小于或等 于1.0m时,可取1.6,水平杆最大步距大于1.0m,可 取 1. 2 ; 立杆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可取0.7; u 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或可调 底座支撑点至扫地杆中心线的距离,取大值。
5.2.6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应按下列公式计
M. =0. 084%,ekl,h
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应按本标准第4.2.3条规 定计算; La 立杆纵向间距(m),与风荷载作用方向垂直; 水平杆最大步距(m)
la一一立杆纵向间距(m),与风荷载作用方向垂直; h一水平杆最大步距(m) 5.2.7当支架高度超过4m时,应采用高度调整系数KH对立杆 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整,按下列公式计算:
的稳定承载力进行调整,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 支架高度(m)
插节点插座的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么
式中:FR 作用在承插节点处插座上的竖向力设计值(kN); Q——插座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应按本标准第5.1.10 条规定计算
2.9当支架高度大于等于5m,且高宽比大于等于2时,支架 进行抗倾覆验算。支架抗倾覆验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2.9当支架高度大于等于5m,且高宽比大于等于2时
式中:B 钢管支架宽度(m),与风荷载方向平行; gk 模板及钢管支架自重标准值与迎风面积的比值(N/mm); W 风荷载标准值(N/mm)
底部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按下列公式计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 均压力标准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 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N); 立杆基础底面积(m),应按本标准第5.3.2条规定 计算,不宜超过0.3m; 立杆地基土承载力修正系数,应按表5.3.1取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可由载荷试 验、其他原位测试、公式计算或按工程地质报告提供 的数据采用
表5.3.1地基土承载力修正系数(m)
注:1立杆地基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支条形木垫板前将原土表面夯实夯平。 2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其各类回填土的干重度应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 当地面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将其作为支架的基础;当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可在钢管脚底设垫板或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小于100mm
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可在钢管脚底设垫板或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低于C20厚度不小于100mm
5.3.2立杆基础底面积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下部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时,立杆基础底面积 1取底座面积。 2在夯实平整的原状土或回填土上设置立杆时,其下铺设 宽度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50mm的条形木垫板时,立杆基 础底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3.3当支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城镇建设标准,应对支承架体的楼面结构
5.3.3当支架搭设在结构楼面上时,应对支承架体的楼
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楼面结构 方设置附加支撑等加固措施
6.1.1支架宜搭设在硬地坪上,底部基础应做好排水措施。 6.1.2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 平杆,并应根据支撑高度选用定长的立杆、可调底座、可调托座。 6.1.3独立支架的高宽比H/B不宜大于 3,且不应大于5
6.1.1支架宜搭设在硬地坪上,底部基础应做好排水措施
6.2.1插槽式支架的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2m,步距不应大于 1.5m,立杆底部应按最下方接头位置设置扫地杆,扫地杆离地距 离不应大于550mm。
6.2.2立杆至墙或梁边距离应控制在350mm以内。 6.2.3 梁底搭设时应采用型钢托架式或钢管托梁式,如图6.2.3 所示。
6.2.2立杆至墙或梁边距离应控制在350mm以内。
6.3.1插槽式支架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应由底至顶设 置钢管扣件竖向连续剪刀撑通信标准,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6.3.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 平剪刀撑跨度不应大于6m。竖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部的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5kN/m,至少每3步应设置 个水平剪刀撑
....- 相关专题: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