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423.5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7-09
  • 发 布 人: shw123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四)中低温地热发电 11 (五)干热岩发电 ..11 五、规划实施 12 (一)保障措施. .12 (二)实施机制. ..13 六、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14 (一)投资规模估算,

    一)投资规模估算 14

    (2)开发利用现状 自前,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已基本成 熟。浅层地热能应用主要使用热泵技术,2004年后年增长 率超过30%,应用范围扩展至全国,其中80%集中在华北 和东北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 地区。2015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 亿平方米,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 地热能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 在地热发电方面,高温十蒸汽发电技术最成熟,成本最 低,高温湿蒸汽次之,中低温地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 性有待提高。因我国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它热源发电需求,近 年来全流发电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干热岩发电系统还处于 研发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在户东丰顺、河北怀来、江西 宜春等地建设了中低温地热发电站。1977年,我国在西藏 羊八井建设了24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2014年底,我国 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7.28兆瓦,排名世界第18位

    给排水管理表2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15年底)

    (二)发展形势 在“十三五”时期,随看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以及南方供暖需求的增长,集中供暖将会有很大的增 长空间。同时,各省(区、市)面临看压减燃煤消费、大气 污染防治、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给地热 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地热能发展仍存在 诸多制约,主要包括资源勘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导向 衣靠科技进步,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积极培育地热能 币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 面促进地热能有效利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清洁高效、持续可靠。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 加强全过程管理,建立资源勘查与评价、项目开发与评估 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严格地热能利用环境监管,保证取热 不取水、不污染水资源,有效保障地热能的清洁开发和永续 利用。 坚持政策驱动、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块整 本高效可持续升发,实现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地热能开发,营造公 平的市场坏境。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发展。根据地热资源特点和当地用 能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 用,开展十热岩开发利用试验。结合各地区地热资源特性及

    各类地热能利用技术特点,有序开展地热能发电、供暖以及 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 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 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 装机容量500MW。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 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MW。2020年 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 4000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 万吨标准煤,

    表3我国地热能开发目标

    在“十三五”时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 理体系和政策体系,掌握地热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比较 完备的地热能开发利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和监 测体系。 在“十三五”时期,开展十热岩开发试验工作,建设十 热岩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突破干热岩资源潜力 评价与钻探靶区优选、干热岩开发钻井工程关键技术以及干 热岩储层高效取热等关键技术,突破干热岩开发与利用的技 术瓶颈。

    (一)组织开展地热资源潜力勘查与选区评价 在“十三五”时期起重机标准规范范本,在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普查 的基础上,查明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区(由)及浅层地热能 十热岩开发区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 据。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地热勘探评价,支持参与勘 深评价的企业优先获得地热资源特许经营资格,将勘探评价 数据统一纳入国家数据管理平台

    进步、规范管理解决目前浅层地热能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 加强我国南方供暖制冷需求强烈地区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 用。在重视传统城市区域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同时,要重视新 型城镇地区市场对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需求。 (四)地热发电工程 在西藏、川西等高温地热资源区建设高温地热发电工 程;在华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建设若干中低温地热 发电工程。建立、完善扶持地热发电的机制,建立地热发电 并网、调峰、上网电价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五)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开展地热资源评价技术、高效换热技术、中高温热泵技 术、高温钻井工艺技术研究以及经济回灌技术攻关;开展井 下换热技术深度研发,深入升展水热型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 研究和设备攻关;开展热岩资源发电试验项目的可行性论 证,选择场址并进行必要的前期勘探工作。 (六)加强信息监测统计体系建设 建立浅层及水热型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水质、岩土 体温度、水位、水温、水量及地质环境灾害的地热资源信息 监测系统。建立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监测信息系统,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对地热能勘查、升发利用情况进行系统的监测 和动态评价。 (七)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链、标准规范、人才培养和服 务体系等,完善地热能产业体系。完善地热资源勘探、钻井、 油井、回灌的标准规范,制定地热发电、建筑供热制冷及综 合利用工程的总体设计、建设及运营的标准规范。加强地热 能利用设备的检测和认证,建立地热能产业和开发利用信息 监测体系,完善地热资源和利用的信息统计,加大地热能利 用相关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地热能利用的国际合作 四、重大项目布局 (一)水热型地热供暖 根据资源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京津翼、山西(太原市) 西(咸阳市)、山东(东营市)、山东(菏泽市)、黑龙江 (大庆市)、河南(濮阳市)建设水热型地热供暖重大项自。 采用“采灌均衡、间接换热”或“井下换热”的工艺技术 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二)浅层地热能利用 沿长江经济带地区,针对城镇居民对供暖的迫切需求 加快推户以热泵技术应用为主的地热能利用,减少大规模燃 谋集中供暖,减轻天然气供暖造成的保供和价格的双重压 力。以重庆、上海、苏南地区城市群、武汉及周边城市群、 贵阳市、银川市、梧州市、佛山市三水区为重点,整体推进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建设

    州市、广东省佛山市 积500万平方米, (三)中高温地热发电 西藏地区位于全球地热富集区,地热资源丰富且品质较 好。有各类地热显示区(点)600余处,居全国之首。西藏 高温地热能居全国之首,发电潜力约3000MW,尤其是班公 错一怒江活动构造带以南地区,为西藏中高温地热资源富集 区,区内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是开 展中高温地热发电规模升发的有利地区。 根据西藏地热资源勘探成果和资源潜力评价结果,以当 地电力需求为前提,优选当雄县、那曲县、措美县、噶尔县、 普兰县、谢通门县、错那县、萨迦县、岗巴县9个县境内的 羊八井、羊易、宁中、谷露、古堆、朗久、曲谱、查布、曲 卓木、卡乌和苦玛11处高温地热田作为“十三五”地热发电 自标区域,11处高温地热由发电潜力合计830MW,“十三 五”有序启动400MW装机容量规划或建设工作。 (四)中低温地热发电 在东部地区开展中低温地热发电项目建设。重点在河 北、天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开展,通过政府引 导,逐步培育市场与企业,积极发展中低温地热发电。 (五)干热岩发电 开展万米以浅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积极开展干热岩 发电试验,在藏南、川西、滇西、福建、华北平原、长白山

    制度和技术标准,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地热能 开发利用市场秩序。制定地热探矿权许可证办理、地热水采 矿许可证办理、地热水资源补偿费征收与管理办法。建立和 完善地热行业标准规范,推行资格认证、规划审查和许可制 度。建立地热能利用的市场和环境监测体系。 5.加大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地热资源勘 查与资源评价、地热尾水经济回灌技术水平,形成有中国特 色的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加强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的 研发,完善全流发电等适合我国地热资源特点的技术路线并 提升其经济性。扶持地热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提高热泵和 换热器等关键设备的技术水平。 6.加强地热能规划落实情况监管。按照规划、政策、 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定期评估机 制,组织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监管,编制并发布规划实施情况 监管报告,作为规划编制和滚动调整的重要依据。强化各级 政府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二)实施机制 1、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 根据全国规划要求,做好本地区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认 真落实国家规划规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地方的地热发 展规划,在公布实施前应与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衔接螺丝标准, 2、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信息统

    计工作,建立产业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规划执行情况,做好 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按照有利于地热产 业发展的原则对规划进行滚动调整。 3、组织实施年度开发方案。建立健全地热能开发利用 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组织重点地区制定年度开发方案,加 强规划及开发方案实施的统筹协调,衔接好地热开发利用与 电网、热网的联接工作。 4、加强运行监测考核。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地热能开发 利用重大项目后评估。建立地热利用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各 城市能源主管部门率头对地热能利用进行监测,并加强有关 统计工作。 六、投资估算和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一)投资规模估算 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 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 8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合计约为2600 亿元。此外,地热能开发利用还可带动地热资源勘查评价、 钻井、热泵、换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二)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地热资源具有绿色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其升发利用不 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可显著减少化名燃料消耗和化名燃 料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对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显著效果。 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 纯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地热能升发利用可为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 新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可推动地质勘查、建筑、水利、坏境、 公共设施管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增加就业、惠及民生方 面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
  • 相关专题: 地热能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