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5014-2002《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MH5014-2002《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
4.1.1施工前,应做好临时防讯、防洪、排水设施,并尽可能结合正式防洪、排水线路,但开挖 深度宜保持在沟(管)的土槽面以上。排水沟渠应保证水流顺畅。 4.1.2施工前应做好临时供水、供电设施。 4.1.3施工前应修筑临时道路,保证行车安全。 4.1.4 对填土、挖土和借土各作业区的各类土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和天然密度,并按区编号列表,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作为现场控制土方施工质量的依据
透水性强的土壤填在上层。 1.2.13土基填石时,当石料岩性相差较大时,应将不同岩性的石料分层或分段填筑。土基填土 石混合料时,当土石混合料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公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 分段填筑,应将含硬质石块的混合料铺于填筑层的下面,同时石块不得过分集中,上层再铺含软 质石料的混合料,然后整平碾压。 .2.14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填筑大块石料,放置平稳,用小石块、石渣 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料含量少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大块硬质石料 集中。 .2.15用装载机、自卸车、推土机及挖掘机等运填土时,应有专人指挥卸土位置、分层厚度、 土壤分类,并配备推土机或平地机平土,以保证填土均勾。 1.2.16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如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 分层预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两段施 工面高差不得大于2m。 1.2.17 填筑高度10m及以上时,应理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沉降。 1.2.18填筑高度20m以上时属高真方,除了满足土基密度要求外,还应满足设计沉降要求。 4.2.19 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 1.2.20 为保证土基表面平整,在已竣工的土基上,不允许施工机械在其上行驶;雨后湿软,禁 止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
4.3.1除下列各点之外新闻出版标准,土面区填筑技术要求与土基填筑相同:
1土面区内的沟、坑、塘等不要求进行特殊处理,但应排除积水,晾十淤泥 2土面区填方地段的植物土可不挖除,但应清除树根、草丛和稻根。 3除跑道端安全区和升降带平整区表面下20cm深度外,泥炭、淤泥、草皮土、腐植土、膨 张土、盐溃土等,晾干后均可做为土面区填土。但不同类土壤不宜混填。 1.3.2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接近设计高程时,距设计高程15cm内应采用不得夹有石块的土填 至设计标高
4. 4土(石)方开挖
4.4.1土(石)方开挖时,对计划用在土面区的植物土和其他表土应存放在指定地点。 4.4.2对挖出的适用的土类,不同类别的土壤不应混杂堆放, 4.4.3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4.4.4土方开挖如遇特殊土质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 4.4.5 弃土应运至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弃土堆的边坡不应陡于1:1.5。 1.4.6土方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对高程加强测量检查,并根据土质情况预留压(夯)实沉降 值,避免超挖。 4.4.7对挖方地区的暗坑、暗穴、暗沟、暗井等不良地质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妥善处理。 1.4.8挖方过程中如遇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挖土时应避免挖方段地面积水。 1.4.9开挖石方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质岩石和 强风化岩石,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对于坚硬岩石应采取爆破法开挖 1.4.10石方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施工单位制 定的爆破方案应报建设单位批准。 1.4.11土基区的石方开挖,应按土基设计高程超挖30~40cm,换填普通士;土面区宜超挖15~ 20cm,换填普通士或草皮土。 1.4.12石方爆破,特别是进行中、大型爆破时,必须做好确保周围建筑物、各类设施及人员生命 财产安全的措施
4. 5 土、石方压实
4. 5 土、石方压实
4.5.1土方应有足够的密实度。土方压实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土壤含水量和密实度。 为提高土方压实效果,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士(1%~2%)的范围内。 4.5.2土基区和土面区的土方密实度要求不得小于表4.5.2的规定值,
表4.5.2土方密实度要求
2在多雨潮湿地区或当土质为高液限粘土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可将表内密实度适当 降低1%~3%; 3对于高填方地区,除了满足土基密实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4.5.3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不同土质的土不得混填。按土质类别、压实机具性能等 经过试验确定最大松铺厚度。当填筑至土基顶面时该层最小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cm。 1.5.4 碾压工作一般是先用轻型后用重型机具,先慢后快。每次运行碾压机具应两侧向中央进行 主轮应重叠15cm左右。压实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引起不均匀沉陷。碾压机具的时速宜控制在2 3km/h。 4.5.5原地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碾压机械的轮迹突然增大时,应检查下面是否有暗坑、暗沟 暗井、暗攻或不稳定土壤,并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4.5.6电缆沟、排水沟和小坑塘的填土,当不能用大型机械碾压时,可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分层夯 实,并应在整个深度内均匀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同时应注意不得损坏下理的构筑物和电缆。 4.5.7挖方区的设计面、填方区的原地面及各层填土的密实度,需经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后才允 许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1.5.8万 施工中应防正出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特别是在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分段突击填土碾
1成片翻浆或弹簧土地段,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或在雨季施工时,应在土基两侧设置盲沟 2当土基在冰冻线内,处理局部翻浆或弹簧土时,应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措施 4.5.9采用强夯夯实时,根据土、石方材料性质通过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 1.5.10右方填筑和碾压之前,应用天型推土机摊铺平整,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以右屑找平。 1.5.11石方填筑和土石混合料填筑的密实度采用固体体积率控制,可用灌砂法或水袋法检测 土基区应不小于83%,土面区应不小于72%。其标准干密度应根据每一种填料的不同含石量的最大 干密度作出标准干密度曲线,然后根据试坑挖取试样的含石量,从标准干密度曲线上查出对应的 标准干密度,
4.6.1连续15d叠夜平均气温在0℃以下进行施工时,属于低温施工。 4.6.2大面积土基填土,禁止低温施工。
4.6.3局部土基填土必须延至低温其 组织设计案(包括工程数量、 施工方法、防冻措施、施工工期等),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4.4.1雨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地形、地势作好防洪及排水(截水)系统。利用场区永久或临时排水系统,排除场区 水流或洼地积水。 2雨季土基填土应特别注意填料的选择,选用含水量合适的土,如土质过湿应晾干后再用。 3雨天开挖土方时,在取土面和工作地段,应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以便雨停后即可施工; 若取土地点地下水位较高,应挖纵横向排水沟,将水引出,降低地下水位。 4土基填挖土方,不宜全面铺开,应做到随挖、随填、随摊铺、随碾压密实,充分利用雨停 间隙施工。 5分层填土,每层表面应有1.0%~1.5%的横坡,并整平。雨前或每日收工前应将摊铺的松土 碾(夯)压完毕,若来不及碾(夯)压实及时覆盖。 4.7.2雨季石方爆破,宜尽可能打水平炮眼,以免炸药、雷管受潮发生哑炮。 4.8施工质量控制 4.8.1 为保证压实质量,应按规定检查土基的密实度。取样检验数目,应符合表4.8.1的规定 4.8.2土基及土面区竣工高程和平整度应符合表4.8.2规定
表4.8.1土基及土面区密实度检测要求
表4.8.2土基及土面区平整度及高程检测要求
5.1.2基础为多层时应在对其下层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充许进行上层施工。 5.1.3施工前应对采料场和已进场的材料,按设计的规格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 禁使用。 5.1.4应避免在做好的基础上重挖理设电缆管线、供油管线或其它管线。不能避免时,对被破坏 的基础应恢复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的道面工程施工。 5.1.5基础厚度较大或层次材料不同时,应分层施工。 5.1.6基础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应铺试验段,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5. 2. 1一般规定
水泥稳定主基础按照土中颗粒的粒径天小和组成不同,分为水泥稳定租粒土、水泥稳定中 粒土和水泥稳定细粒土。道面工程的基层和底基层可使用水泥稳定粗粒土和水泥稳定中粒土;不 得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和水泥土。 2水泥稳定土混合料施工应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并采用摊铺机摊铺。 3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不应用水泥稳定。 4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 干土质量。 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5.2.2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 2)水泥强度等级宜采用32.5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及早强水泥。宜选用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如达不到要求可掺缓凝剂。 3)禁止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4)使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2水 各类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如遇可凝水源应进行试验鉴定。 3集料
1)水泥稳定土做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2.2规定的级 配范围。宜选用均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 2)水泥稳定土做上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其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2.2规定的 列级配范围。
表 5. 2. 2 水泥稳定士的颗粒组成范围
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3)水泥稳定土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4混合料组成设计 1)稳定土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同一土样按最小、中间和最大水泥剂量进行试配,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 含水量和最大干(压实)密度。按规定达到的密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印试件的干密度=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现场要求密实度。 3)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十密度制备强度试验的试件。试件在规定养生温度下保湿养生6d 曼水24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偏差系数范围为10% 5%,若大于此值,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根据达到要求的强度标准选择水泥用量
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5)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密实度(重型击实法)上基层不得少于98%;底基层不得小于97%。 5)水泥稳定土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当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应立即用轻型两轮压路机并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 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应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 为一遍,一般需压6~8遍,直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8)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1.5~1.7km/h为宜,以后逐渐增加到2.0~2.5km/h。 9)为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损坏,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10)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适量的水 份。 11)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达到质量要求。 12)水泥稳定土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至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宜 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碾压结束之前,其纵横 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3)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设置横 向接缝时,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修整整齐,紧靠混合料处放置 与压实厚度相同的方木,整平紧靠方木处的混合料,方木另一侧应支撑牢固以防碾压时将方木移动, 用压路机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摊铺混合料之前,将固定物及方木移去,并将四周清理干净。摊 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下一段的混合料。 14)宜采用多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m~8m并排同步向前推进摊铺混合料,以减少纵向接缝数量 在纵向接缝处,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面搭接。纵缝的设置,在前一幅摊铺时,靠中央的一侧用方 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支撑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养护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 支撑。
5.2.4水泥稳定土冬、雨季施工
5.2.5养护及交通管制
1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如上层水泥稳定主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则下层水泥稳 定土碾压完后,宜养护7d后再铺筑上层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养生7d后,方可铺筑基层。 2每一施工段碾压完成并经检查密实度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基础养护期不应少于7d。 3养护宜采取湿治养护,如无纺布、麻布袋、砂等。在整个养护期间应保持潮湿状态,不应 忽干忽湿。在干旱缺水地区也可采用不透水薄膜、乳化沥青养护。 4养护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5养护期间应限制重型车辆在基础上行驶,
5. 3. 1一般规定
1石灰稳定土按照土中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不同,分为石灰稳定粗粒土、石灰稳定中粒土 和石灰稳定细粒土。石灰稳定土只适用于机场飞行区道面工程的底基层,并只能使用石灰稳定土 粗粒和石灰稳定中粒土。 2石灰稳定土混合料施工应用厂拌法集中拌和并采用摊铺机摊铺。 3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采用石灰稳定。 4石灰稳定土的石灰剂量以石灰质量占全部粗细颗粒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石灰剂量=石灰质 量/干土质量。 5石灰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进行。 5.3.2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 1)石灰应采用磨细生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2)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妥善覆盖保管,不应遭日晒 雨淋。
5.3.2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应采用磨细生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2)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妥善覆盖保管,不应遭日 雨淋
表5.3.2石灰的技术指标
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5.3.5养护及交通管制
右灰稳定土养护期不宜少于7d。在养护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2在养护期间除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3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石灰稳定土碾压完成后,可立即铺筑上层石灰稳定 出不需专门的养护期。
5. 4. 1一般规定
5.4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分为石灰粉煤灰类稳定土和石灰其他废渣类稳定土。可利用的工业废 查包括:粉煤灰、煤渣、锅炉矿渣、钢渣(已崩碎稳定)及其它冶金矿渣和煤研石等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可用于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二灰土和二灰砂不宜和用做基层 3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4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使用。 5石灰工业废渣混合料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6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 进行。
5.4.2材料质量标准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 1)工业废渣稳定土所用石灰采用磨细生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2生石灰质量要求 2) 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存放应覆盖防潮。 2 粉煤灰 1 粉煤灰中Si02、A1203和Fe203的总含量应大于70%。 2) 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20%。 3) 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4)可采用干粉煤灰或湿粉煤灰,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使用时应将凝块的粒 打碎过篇,并清除有害杂质
3煤道 煤渣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颗粒组成应有一定级配,不宜含有杂质。 4二灰稳定土 1)二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2)二灰稳定土用做底基层时,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各种细粒土、中粒土和粗 粒土都可用二灰稳定后做底基层。 3)二灰稳定土用做基层时,二灰质量应占15%~30%;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宜接近0。 4)二灰稳定级配砂砾和二灰稳定级配碎石中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5.4.2规定的级配范围。
表5.4.2二灰稳定集料中集料颗粒组成范围要求
5)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对于基层应不大于30%:对于底基应不大于35%。
各类饮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6混合料组成设计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石灰与粉煤灰 或石灰与煤渣的比例,确定石灰粉煤灰或石灰煤渣与碎石(或砾石)的质量比例,并确定混合料的 最佳含水量
6其他要求同本规范5.2.3条。
5.4.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冬、雨季施工
5.4.4养护及交通管制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主层从碾压完成后的第一天开始养护。必须保湿养护,防正其表面十燥 2石灰工业废渣基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完毕后,可以立即铺筑上一层,不需专门养护期。 3对于二灰稳定粗、中粒土的基层,养护期一般为7d。 4在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5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当施工中断,临时开放交通时 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表面遭破坏
5. 5. 1 一般规定
1级配碎石可用于道面工程的基层和底基层。 2用做基层和底基层的级配碎石应由预先筛分成几组的不同粒径的碎石(如:3.75~19mm,19~ 9.5mm,9.5~4.75mm的碎石)及4.75mm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缺乏石屑时,可以掺加细砂砾或粗 砂。 3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1.5mm以下;用做底基层时,其最大粒径宜控 制在37.5mm以下。 4级配碎石的施工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5.5.2材料质量标准及混合料组成
1轧制碎石的材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坚硬岩石、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天粒径的 3倍以上;矿渣应采用已崩碎稳定的,其干密度不小于960kg/m。 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石屑可采用碎石场中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采用级配较好的天然砂砾或 粗砂代替石屑。 4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5.5.2的规定,
1轧制碎石的材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坚硬岩石、圆石或矿渣。圆石的粒径应是碎石最天粒径的 3倍以上;矿渣应采用已崩碎稳定的,其干密度不小于960kg/m。 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石屑可采用碎石场中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采用级配较好的天然砂砾或 粗砂代替石屑。 4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5.5.2的规定,
9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10横向接缝的做法是,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二 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应注意结合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应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 到规定要求。 11应减少纵向接缝。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应 月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级配碎石的压实厚度相同。在摊铺后一幅之前,将 木或钢模板除去,
5. 6. 1一般规定
1级配砂砾主要用于道面工程的底基层。 2天然砂砾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塑性指数偏大的砂砾,可加少量石灰降低其塑性指数,也 可用无塑性的砂或石屑进行掺配,使其塑性指数降低到符合要求。 3可在天碳砂砾中掺加部分碎石或轧碎砾石,以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5.6.2材料质量标准及混合料组成
1用做底基层的级配砂砾,砾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 3级配砂砾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4级配砂砾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表5.6.2规定。
表5.6.2级配砂砾底基层的级配范用
5.6.3级配砂砾的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
1集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后,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其松 铺系数约为1.25~1.35。 2用平地机进行拌和,一般需拌5~6遍。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水。拌和结束后,混合料 的含水量应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3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设计的纵横坡度进行整平和整形。
4整形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振 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由两侧向中心,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 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道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6~8遍,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5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 6采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6cm;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 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可达20cm。 7级配砾石混合料按重型击实法确定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 8两作业段的横缝,应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m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 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部分一起整平后碾压。 9应尽量减少纵向接缝,纵缝应搭接拌和。第一幅全宽碾压密实,在后一幅拌和时,应将相 邻的前幅边部约50cm搭接拌和,整平后碾压。 5.7施工质量控制 5.7.1 基层、底基层的外形尺寸检香项且、频度、质量棕准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7.1的规定。
表5.7.1基层、底基层的外形尺寸检查项目、频度、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垫层材料应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通常采用中粗砂、砂砾、碎石以及工业废渣等材料;必要时 也可选用水泥、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垫层的结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6.2用于垫层的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寒冷地区垫层材料还应具有抗冻性, 6.3垫层厚度较大需分层设置时,上、下垫层强度应由高向低排列。 3.4垫层材料的摊铺和碾压要求可参照同类基础材料的施工方法进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水泥混凝土道面基础注浆加固
7.1.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受潮变质结块的水泥 不得使用。水泥的各项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出厂试验单。 7.1.2粉煤灰: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磨细粉煤灰或粗灰代替部分水泥,掺量应通过试验 确定,一般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30%。 7.1.3水:应采用饮用水。 7.1.4细砂:在浆液中可掺入一定量的细砂,通过试验确定其可灌性及砂浆强度, 7.1.5外加剂:为改善浆液的性能,可在浆液拌制时加入如下外加剂,但应通过试验确定: 1加速浆液凝固的水玻璃,其模数为3.0%~3.3%,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 2提高浆液的扩散能力和可灌性的表面活性剂(或减水剂),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 3为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离析和沉淀,可掺入膨润土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其掺量不宜大于
1加速浆液凝固的水玻璃,其模数为3.0%~3.3%,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 2提高浆液的扩散能力和可灌性的表面活性剂(或减水剂),一般掺量为水泥用量0.5%~3%。 3为提高浆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离析和沉淀,可掺入膨润土,其掺量不宜大于 水泥用量的3%
7.2.1注浆前应查明现有水泥混凝土道面板破损、脱空、沉降等情况及道面下基础结构类型 7.2.2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注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与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 计要求进行施工。 7.2.3根据现场条件,布置施工组织方案。对不停航条件下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作不停航施工组织方 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7.2.4注浆正式开始前,应预先作注浆试验段,检验注浆的机具设备、注浆流量、压力、材料配合 比、强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2.5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结果与设计文件,提出正式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定批 准后实施。 7.2.6根据每一块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大小,注浆孔一般为3~5个,成梅花型布置,使被加 固的基础材料在平面和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 7.2.7根据设计要求孔数在每块水泥混凝土板上布孔,每孔应作标记。 7.2.8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应采用空压机进行吹孔,吹孔时间不得少于10s,吹孔完成后方可进 行注浆。注浆前应对注浆孔采取封孔措施,防止浆液外溢。 7.2.9注浆量取决于不同的基础类型、基础材料的孔隙率、浆液的配合比、浆液的渗透性等因素。
7.2.1注浆前应查明现有水泥混凝土道面板破损、脱空、沉降等情况及道面下基础结构类型。 7.2.2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注浆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与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设 计要求进行施工。 7.2.3根据现场条件,布置施工组织方案。对不停航条件下进行注浆施工时应作不停航施工组织方 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7.2.4注浆正式开始前,应预先作注浆试验段,检验注浆的机具设备、注浆流量、压力、材料配合 比、强度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2.5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结果与设计文件,提出正式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定批 准后实施。 7.2.6根据每一块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大小,注浆孔一般为3~5个,成梅花型布置,使被加 固的基础材料在平面和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一个整体。 7.2.7根据设计要求孔数在每块水泥混凝土板上布孔,每孔应作标记。 7.2.8钻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应采用空压机进行吹孔,吹孔时间不得少于10s,吹孔完成后方可进 行注浆。注浆前应对注浆孔采取封孔措施,防止浆液外溢。 7. 2. 9 注浆量取决于不同的基础类型、基础材料的孔隙率、浆液的配合比 聚液的渗透性等因素
7.2.10注浆施工顺序宜采取先外围、后内部的施工方式。对于单块道面板注浆孔布置为5孔时, 般先注边部四孔,中间孔根据中溢浆情况决定注浆时间。紧邻注浆范围以外有边界约束条件时 也可采用自内侧开始,顺次往外侧注浆方法。 7.2.11注浆开始前应充分作好准备工作,包括机具仪表、管材、注浆材料、水、电、计量设备等 注浆一经开始即应连续进行,力求避免中断。 7.2.12浆液经集中搅拌均匀后运至现场搅拌桶前,并经筛网过滤,注浆过程中应不停缓慢搅拌 每批浆液应在初凝时间前注完。
7.2.13达到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停止注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管接头标准,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项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项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 相关专题: 民用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