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14.pdf

  •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14.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9-09
  • 发 布 人: stone2w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工作内容包括: a) 城镇土地分等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 b)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取、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C) 城镇分值计算及土地等初步划分; d) 验证、调整分等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土地等: 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f) 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验收; g)成果应用和更新

    4.5.2城镇土地定级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包括: a)城镇土地定级准备工作及外业调查; b)城镇土地定级因素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C)单元分值计算及土地级评定; 编制城镇土地级别图及量算面积; 城镇土地级的边界落实及分宗整理; 编写城镇土地定级报告; 城镇土地定级成果验收; h) 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

    4.6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程序

    设备安装规范4.6.1城镇土地分等的技术程序

    分等的技术程序是: a 建立影响城镇间土地等的因素、因子体系; b) 确定各因素因子的相应权重; C) 分析因素因子的影响方式,建立评价标准; d) 对各城镇因素因子的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加权计算各城镇总分值,并初步划分城镇 土地等; e) 验证分等初步结果,制定分等基本方案,开展意见征求,对城镇土地等进行调整并定案; 编制城镇土地分等成果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4.6.2城镇土地定级的技术程序

    定级的技术程序是: a)建立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因子体系: b)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

    c)计算各因素的指标值和作用分,编制各因素的指标值与作用分值的对照表; d)划分城镇土地定级单元; e 计算单元内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计算总分值,按总分的分布排列和实际情况,初步划分 土地级; f 进行土地收益测算或市场交易价格定级,对初步划分的土地级进行验证和调整; g)编制城镇土地定级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4.7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方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途径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市场资料分析法等进行验证。 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选择,宜建立在本标准规定的因素(因子)体系基础上,根据各地 具体情况,通过特尔菲法进行选定。必要时,城镇土地分等的因素(因子)体系可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进行筛选。 影响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因素(因子)权重值应采用特尔菲测定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中的 种或多种进行。 城镇土地分等的因子评价指标值标准化处理应采用位序标准化、极差标准化中的一种进行。城镇 土地定级因素的作用分计算采用相对值法和距离递减法,按[0,100]区间赋分,因素指标优劣与作用分 的关系按正相关设置,因素条件越好,作用分越高。 城镇土地定级单元划分可选用主导因素判定法、叠置法或网格法等。 城镇土地分等对象和定级单元的总分值计算采用多因素分值加权求和法。 城镇土地等和级的初步划分应采用数轴法、总分频率曲线法等进行,城镇土地级划分还可采用总分 面图法进行。 反映城镇土地质量的市场资料应首先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处理,才能用于成果验证。城镇内部土地 收益测算采用典型抽样测定、数理统计检验方法

    4.8城镇土地分等定级E

    成镇土地分等定级成果包括:义 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当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基础 资料汇编可采用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的方式来替代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工作宜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展

    5城镇士地分等准备工作

    5.1编写城镇土地分等任务书

    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城镇土地分等技术方案

    5.2城镇土地分等的表格准备

    根据具体区域城镇土地分等的工作需要,从附录A中有选择地准备工作用表。

    5.3城镇土地分等的图件准备

    城镇土地分等工作需按10.1的要求,准备编制成果图和资料图所需要的工

    6城镇士地分等因素选择

    6.1城镇土地分等因素选择范围

    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是指对城镇土地等有重大影响,并能体现城镇间土地差异的经济、社会、自然条 ,一般分成因素、因子两个层次。 影响城镇土地等的主要因素及相应因子有: a)城镇区位因素,涉及因子:交通区位、城镇对外辐射能力; b)城镇集聚规模因素,涉及因子: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城镇工业经 济规模; c) 城镇基础设施因素,涉及因子:道路及轨道交通(城铁、地铁等)状况、供电状况、供水状况、供气 状况、排水状况; d)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因素,涉及因子:城镇非农产业产出效果、城镇商业活动强度、城镇建 设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城镇劳动力投入强度; e)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涉及因子: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商业活动、外 贸活动; 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因素,涉及因子:科技水平、金融状况、邮电服务能力; g) 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涉及因子: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行政 区域的面积比例。 上述因素中,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因素、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作为备选因素。在开展城镇土地 分等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各因子的含义及其选择要求见表A.1和附录B

    6.2城镇士地分等因素因子选择原则

    城镇土地分等因子选择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a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指标值变化对城镇土地质量有显著影响,且能直接客观地反映所评 价区域的城镇土地等的高低; b)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C 选择的因素因子对不同性质城镇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其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性质城镇之间的 土地等差异; d)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指标反映当前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并对城镇未来土地等产生影响; e)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指标易通过统计资料获取或易量化处理,

    6.3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选择方法

    城镇土地分等应选择有关必选因素因子。 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 的因素选择原则对备选因素因子进行筛选

    因素因子选择宜根据特尔菲测定法进行,必要时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等作为辅助手段来进行 饰选

    6.4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确定

    权重反映分等因素因子对城镇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权重确定的原则为: a 权重值与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成正比,数值在0~1之间,各选定因素的权重值之和 为1; b) 因素涉及的因子权重值在0~1之间.每个因素对应的选定因子的权重值之和为1; C 权重值可单独选用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也可以用特尔菲测定法 结合其他两种方法来确定

    6.4.2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确定的方法

    6.4.2.1特尔菲测定法(Delphi方法)

    对各因素进行多轮次的专家打分,并按式(1)计算权重值: W;=E,/100 (1) 式中: W 一第i个因素或因子的权重; E, 一第;个因素或因子经过多轮打分后的均值。 实施要求: 专家应是熟悉城镇土地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有关行业的技术、管理专家以及高层次决 策者,专家总体权威程度较高,总数为10~40人; 专家打分应根据相应工作的背景材料和打分说明进行,并在不协商的情况下按表A.2的格式 独立打分; C 从第二轮打分起,打分应参考上一轮打分的结果进行; d) 打分轮次为2~3轮。

    6.4.2.2因素成对比较法

    对所选因素或因子进行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赋值.计算权重, 实施要求: a)对比结果要符合A因素大于B因素,B因素大于C因素,A因素大于C因素的关系; b)对因素所赋的值应在0~1范围内.同时两因素之和等于1

    6.4.2.3层次分析法(AHP方法)

    对因素或因子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组成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 实施要求: 因素相对重要性判别最好使用特尔菲法测定的数据,判断矩阵应通过 致性检验

    7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与整理

    土地分等资料调查的一般

    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GB/T18507—2014

    a)除反映增长率水平所需的资料外,所收集的 调查应统一各种数据的时限,人口、用地、基础设施等数据应统一设定截止时限,经济、社会数 据应以年度为统计时段; b 同一因素因子的数据口径应保持一致,必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 c)调查资料应填人附录A相应的调查手薄或各种表格中; d)调查工作应在统计数据填报、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补充校核工作

    7.2城镇土地分等资料调查内容

    7.2.1分等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 a)城镇年末常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区域总人口、农业人口; b)城镇建成区面积:区域土地总面积

    7.2.2城镇区位资料

    区位资料包括: a)城镇所在区域的区域交通图件;经过城镇的干线、支线铁路的数量,干线、非干线公路的数量和 等级,港口年吞吐量,机场等级,高速公路数量; b)城镇全年客运总量、货运总量。

    7.2.3城镇集聚规模资料

    集聚规模资料包括: a)城镇人口密度; b)城镇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 c)城镇全年工业销售收人。

    2.4城镇基础设施资料

    基础设施资料包括: a 城镇年末铺装道路面积及轨道交通长度; b) 城镇全年人均生活用水量; c)城镇气化率或城镇用气人口总数(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 d)城镇排水管道总长度

    7.2.5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资料

    投入产出水平资料包括: a) 城镇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 b) 城镇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额; C 城镇全年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 d)城镇全年全部从业人员数

    7.2.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料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料包括: a)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年~5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b)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人、3年~5年内地方财政收人年均增长率; C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年5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 增长率; e 全年外贸出口额、人均外贸出口额

    7.2.7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

    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包括: a) 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b)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c)年末专业技术人员总数。

    7.2.8区域土地供应潜力资料

    区域年末耕地总面积、区域人口密度等 资料调查应根据分等涉及行政区域的情况,收集相应的各类统计年鉴、城市(镇)建设统计年报等 分等资料调查的相关指标及口径说明见附录B。

    7.3城镇土地分等资料整理

    7.3.1城镇区位资料的整理

    城镇交通条件指数反映城镇交通区位的优劣。在统计所评价城镇的各种对外交通手段基础上,对 城镇所涉及的各种交通方式分别赋分,标准可选用以下方式之一: a 根据特尔菲测定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不同交通方式的赋分标准; b)参照B.2.1提供的赋分标准进行。 将城镇各项得分累加起来,计算城镇交通条件指数。有关数据填人表A.3。 城镇对外辐射能力指数反映城镇对外辐射能力,通过城镇所在区域的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两项指 标来计算: 按照8.2.2的有关公式.对各城镇所在区域的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b) 用特尔菲测定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的权重,加权计算城镇对外辐射 能力指数; c)有关数据填人表A.4。 城镇区位资料整理结果填人表A5

    7.3.2城镇集聚规模资料的整理

    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二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工业销售收入均反映城镇集聚规模状况, 从有关调查资料中获取,填入表A.6。

    7.3.3城镇基础设施资料的整理

    城镇年末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与年末轨道交通长度、供电保证率、全年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气化率、 排水管道密度分别代表城镇道路状况、供电状况、供水状况、供气状况、排水状况。将收集的相应数据填 入表A.7。

    成镇土地投入产出水平资

    城镇单位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单位用地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单位用地建设固定资产投

    资额、单位用地从业人员数均反映城镇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将收集的相应数据填入表A.8。

    7.3.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料的整理

    国内生产总值综合指数、地方财政收人综合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综合指数、外贸出口额综合指数分别反映城镇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财政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业活动和外贸活动,具体资料整理包括: a 国内生产总值综合指数通过城镇所在区域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年~5 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三项指标来计算。 1)按照8.2.2的有关公式,对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2 用特尔菲测定法或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三项指标的权重,加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综合 指数; 3)有关数据填人表A.10。 b)地方财政收人综合指数通过城镇所在区域的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人、3年~5 年内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三项指标来计算,方法同a),有关数据填人表A.11。 C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指数通过城镇所在区域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来计算,方法同a),有关数据填人表A.12。 d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综合指数由城镇所在区域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3年~5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三项指标来计算,方法同a),有关数 据填人表A.13。 e)外贸出口额综合指数由城镇所在区域的全年外贸出口额、人均外贸出口额两项指标来计算,方 法同a),有关数据填人表A.14。 看关数据人表A.9

    7.3.6区域综合服务能力资料的整理

    7.3.7区域土地供应潜力资料的整理

    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区域人 供应潜力。将收集的相应数据填人表

    8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

    8.1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的一般要求

    土地等初步划分的一般要求是: a) 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是在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基础上,采用 有关方法确定的; D 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应从因子指标的标准化开始,经因素分值计算,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c)在一个分等初步方案形成过程中,因子指标标准化的方法应保持一致,

    8.2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因子分值计算

    8.2.1因子分值计算的基本原则

    因子分值计算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GB/T 185072014

    a)在城镇土地分等因素资料整理的基础上,采用位序标准化和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分别计算分等 对象的因子分值.因子分值应在0~100之间。因子分值越大,表示分等对象受相应因子的影 响效果越佳。 b 分等对象的因子评价指标与其土地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与土地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的因子有: 1)城镇区位因素中的交通区位、城镇对外辐射能力; 2 城镇集聚规模因素中的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城镇工业经济 规模; 城镇基础设施因素中的道路状况、供水状况、供气状况、排水状况: 4) 城镇用地投人产出水平因素中的城镇非农产业产出效果、城镇商业活动强度、城镇固定 资产投资强度、城镇劳动力投人强度;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中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商业活动、外 贸活动; 6)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因素中的金融状况、医疗服务能力、通讯服务能力、科技水平; 7)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中的区域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行政区域的面积比例, 与土地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因子有:区域土地供应潜力因素中的区域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3.2.2因子分值计算的公式

    8.2.3各因素对应的因子分值计算

    按照8.2.1的要求和8.2.2的公式,对各因素对应的因子指标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标准化处理,计 算各因子的分值,结果填入附录A的相关表格中

    分等对象的因素分值按照式(4)计算

    GB/T 185072014

    F=Z(W, ×Y,)

    式中: F法一第i个分等对象第k个因素分值; W;一一第j项因子对应上层第k个因素的权重值; Y,一第i个分等对象第j项因子的分值; 1 第个因素包含的因子个数。 分等对象的因子权重与分值、因素分值应填入表A.5、表A.6、表A.7、表A.8、表A.9、表A.15、表 A.16中。

    8.4城镇土地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计算

    分等对象综合分值按照式(5)计算:

    S 一第i个分等对象的综合分值; W——第k个因素的权重值; F一第i个分等对象第k个因素分值; 一因素个数。 评价对象的因素权重与分值、综合分值应填人表A.17中。

    8.5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

    8.5.1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原则

    土地等初步划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a)城镇土地等按照综合分值分布状况划分,不同土地等对应不同的综合分值区间;按从优到劣的 顺序对应于1,2,3n个等别值(n为正整数); b)土地等的数目,依不同区域的行政级别、所包含的城镇数量、差异复杂程度而定,一般确定:省 (自治区)5~10等,直辖市3~5等,省级以下区域2~5等,全国和跨省级区域依实际情况 而定; C) 任何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对应一个土地等; d) 按综合分值和区域状况确定2~3个不同的分等初步方案,划分结果填人表A.18中,

    8.5.2城镇土地等初步划分方法

    土地等根据综合分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城镇土地等的初步划分: 数轴法:将综合分值点标绘在数轴上,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实际状况,选择点数稀少处作为等间 分界; 总分频率曲线法:对综合分值进行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实际状况 选择频率曲线波谷处作为等间分界,

    9城镇士地分等成果验证与确定

    9.1城镇土地分等成果验证的一般要求

    成果验证是城镇土地分等的重要环节,应按照以下

    a 城镇土地分等成果的验证应采用市场资料分等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方法; b) 利用市场资料验证城镇土地等时,应保证参与验证的城镇数量占参加分等的城镇总数50% 以上; C) 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验证城镇土地等时,应保证参与验证的城镇数量占参加分等的城镇总 数90%以上,

    9.2利用市场资料验证城镇士地等

    市场资料验证可采取城镇间基准地价分等、土地市场交易资料分等、商品住宅交易资料分等、标准 宗地资料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 利用城镇基准地价验证时,宜以最高级别商业或住宅用地的基准地价为主要分等依据。 利用城镇主城区土地市场交易资料验证时,宜以涉及城镇数量最多的相应类型土地的总平均价格 为主要分等依据。 利用城镇商品住宅交易资料验证时,宜以商品住宅的总平均价格为分等依据。 利用标准宗地资料验证时,宜以标准宗地的总平均价格为分等依据。 城镇间基准地价分等、土地市场交易资料分等、商品住宅交易资料分等、标准宗地资料分等的验证 方法与程序见附录C。

    9.3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验证城镇土地等

    9.4.1城镇土地等调整与确定的程序要求

    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初步划分的城镇土地等,并结合市场资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城镇土地 分等结果进行验证,形成基本方案,并进行专家咨询和向同级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意见,矿 终方案。

    9.4.2城镇土地等调整与确定的原则

    诚镇土地等 行政建制协调原则:城镇土地等应与我国现行的行政建制相协调;一般情况下,在省级以下(7 含省级)的同一行政区域内,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土地等不宜低于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设市

    GB/T185072014

    城市土地等不宜低于未设市城镇; D) 城镇规模和职能调控原则:城镇土地分等应根据城镇人口规模和职能特征进行适当调控: 近邻平衡原则:空间相近且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域的城镇之间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保持适 当的等别平衡; d 稳定性原则:新一轮土地分等应充分考虑现有土地等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持分等成果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9.4.3城镇土地分等基本方案的制定

    城镇土地分等基本方案的制定应遵循9.4.2的原则要求。 城镇土地分等基本方案的制定应以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主要依据。 对于多种方法划分的等别一致的城镇,即可以确定该城镇的土地等。 对于多种方法划分的等别不一致的城镇,采用多方案对比分析与专家咨询结合的方法调整确定其 土地等: a)检查分析各方法涉及资料的准确性和样本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各方法的结果产生差异的原 因,对各方法的可靠性做出判断; b)将可靠性较低的方法结果剔除,将其余方法的结果对照列出,提交专家组进一步判断; 应采用多数方法相一致的土地等结果为依据,不一致时可采用专家咨询投票的多数专家的意 见为依据,确定分等结果。 在城镇土地分等基本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必要时,应对跨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城镇进行等别平衡, 对属县级以上(不含县级)城市的市辖区划定等别,具体方法见附录D。

    9.4.4城镇土地等调整与确定中聘请专家要丈

    聘请专家应满足以下条件: a)聘请的专家数量应在10~40人之间; b)专家应是从事土地管理、估价,房地产开发管理、研究、城市规划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等 方面的人士,其中熟悉分等区域土地市场情况的专家应达到一定数量

    9.4.5城镇土地等的确定

    城镇土地等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专家和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 在分等报告中应说明城镇土地等调整的依据和原因,将最终确定的城镇土地等填人表A.18。

    10城镇土地分等图件编制

    10.1城镇土地分等图件的底图要求

    城镇土地分等图件的工作底图是为编制城镇 作底 为编制成果图需要的各类底图宜采用区域行政区划图、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或区域 底图应清晰地反映出评价区域内主要的铁路、公路、河流、口岸、城镇、行政界线等要素。 为编制图件需要的各类底图比例尺应满足成果编制和资料分析的需要

    10.2城镇土地分等图件编制要求

    的分布情况定位要准确

    10.2.2中间成果图编制要求

    中间成果图包括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分值图和因子分值图。 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分值图的编制要求为: 按照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因素选定结果,选择作为制定基本方案主要依据的标准化方式所对 应的成果分别绘制各因素分值图和因子分值图: D 按8.3提供的方法进行分值分段,同属于同一分值段的评价对象所辖行政区域采用同一色彩 反映,并在评价对象位置的一侧标注相应的因素和因子得分值; 因素分值图和因子分值图应通过不同的色调、灰度、注记等方式,并配以适当图例来表现评价 对象受因素和因子影响的差异

    10.3城镇土地等别图编制要求

    等别图是城镇土地分等的主要成果之一,应满足以下要求: a)城镇土地等别图要反映城镇位置、等别等内容; b) 编图前,要将分等成果分类整理,确定编图工作程序、编绘内容和编制方法; 将分等结果用图示、符号或注记等形式标注在图上,允许采用等别界线与数字符号标注结合 不同半径圆圈表示等形式; d) 其他图面符号标准应尽量简化; e) 根据需要编绘彩色城镇土地等别图,色彩应以暖色为主,相临等的色差不宜过大; 城镇土地等别图应进行必要的图面整饰,除按要求标出各土地等外,还应按制图规范标出图 名、图廊、指北针、比例尺等,最后标出制图单位及时间

    1城镇土地分等报告及基础资料汇编的编制

    11.1城镇土地分等报告的编制

    城镇土地分等报告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两部分 土地分等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是总结城镇土地分等工作情况,包括人员组成、进度安排、经费、资料收 集和整理、技术运用、工作经验与存在问题等 城镇土地分等技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a) 城镇土地分等对象及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 b) 阐述城镇土地分等的方法,包括分等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确定、因素因子评价指标量化及 标准化处理方法、土地等初步划分及验证方法、土地等确定原则与方法、技术处理过程中需要 特殊说明的事项等; 城镇土地分等成果; 城镇土地等分析,包括土地等分布特点及规律、地域组合特点、差异原因、区域内城镇之间土 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e) 从土地管理的角度说明城镇土地等与土地市场培育、城镇地价之间的衔接,不同等城镇为土地 有偿使用服务的途径等

    11.2城镇土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的编制

    城镇土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是根据本标准技 术方法的应用要求,对城镇土地分等过程中涉及的 素因子和市场资料的基本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归档成册,有关表格格式按附录A的要求。在

    装饰标准规范范本GB/T 185072014

    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土地分等时,允许采用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代替基础资料汇编,数据库格式参照附录 A的表格要求。 城镇土地分等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 a 分等对象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b)分等对象的因素因子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和经标准化处理的数据; c)分等对象的市场资料数据; d)其他与土地分等工作有关的文件、技术处理说明

    12城镇土地定级准备工作

    12.1编写城镇土地定级任务书

    12.2城镇土地定级的表格准备

    压力容器标准12.3城镇土地定级的图件准备

    图和其他辅助图件的工作底图。各类底图采用能覆盖城镇定级范围的城镇地籍图、地形图或规划图。 根据城镇规模和复杂程度不同,各类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应当符合下列各款的要求。

    ....
  • 土地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