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450-2020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pdf

  • TB 10450-2020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检测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89.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1-23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利用冲击弹性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或反射特性,对弹性波信号 的振幅、相位频率进行分析,根据弹性波信号的波形特征和时域信 号特征,确定结构缺陷和尺寸的方法

    2.1.13超声波法ultrasonic method

    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对混凝土完整性进行半 定的检测方法。

    2. 1. 14回弹法rebound method

    食用盐标准通过测定混凝土回弹值及有关参数检测材料抗压强度的 方法。

    3.1.1支挡结构实体质量检测项目可包括结构尺寸、完整性、钢 筋分布、强度等。支挡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方法宜按表3.1.1的 规定进行,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相互补充、 验证。

    表3.1.1支挡结构检测方法

    3.1.2墙身完整性检测应包括墙身空洞和密实性、表观裂缝的 检测。 3.1.34 钢筋分布检测应包括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检测。 3.1.4支挡结构检测用仪器设备应满足支挡结构的检测要求,且 必须检定合格。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及维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3.1.5采用钻芯、剔凿等破损检测方法时,应及时对结构进行 修补。

    3.1.6检测单位应对实体质量检测数据采用复检方式进行数

    检查,复检数量不应低于总数的5%。复检数据与原数据相对误差 不应大于10%。

    3.1.7对无损检测结果存疑或有争议时,可采用复检、不同检测方法对比或破损方式验证。3.1.8支挡结构的质量应在检测成果基础上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3.2检测流程3.2.13支挡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工作流程宜按图3.2.1进行。收集资料制定检测方案现场检测编制检测报告图3.2.1支挡结构实体质量检测工作程序3.2.2支挡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前应进行资料收集工作。收集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委托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2检测工程的设计图、施工资料、监理资料、验收报告等。3支挡结构的现场场地条件。3.2.3支挡结构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工程情况、场地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委托方的技术要求等,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检测目的及委托方的检测要求2检测依据,包括检测标准、相关技术文件等。3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4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7检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8采用局部破损方法检测后的恢复方案。3.2.4支挡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方案应根据委托方要求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7

    3.2.5支挡结构实体质量检测应按检测方案进行,并做好下列 工作: .1检测工作开展前,应现场核对支挡结构类型、范围、尺寸 等,核查计量器具应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并调试仪器 设备。 2当支挡结构存在较大位移、开裂、剥落、渗水等病害情况 时,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反映。 3检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还 应进行复测或补充检测。 3.2.6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分析整理,编制检测报告。 3.2.7当相关单位对检测报告结果存在争议时,应由委托方组织 开展验证检测。

    3.3.2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

    1 委托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施工 单位名称。 2 检测单位名称、资质、人员资格、设备型号等。 3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形式、规模及现状等。 4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 5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数量等。 6 检测数据处理分析、检测结果。 7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8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检测数据异常处理情况、支挡结构病害情况说明等。 10 原始检测数据。

    1委托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施工 单位名称。 2 检测单位名称、资质、人员资格、设备型号等。 3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形式、规模及现状等。 4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 5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数量等。 6 检测数据处理分析、检测结果。 7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8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9 检测数据异常处理情况、支挡结构病害情况说明等。 10 原始检测数据。

    4.1.1'本章适用于检测素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厚度、墙身 完整性、墙身强度。 4.1.2重力式挡土墙的检测单元宜为相邻两结构缝之间的挡 土墙。

    完整性、墙身强度。 4.1.2重力式挡土墙的检测单元宜为相邻两结构缝之间的挡 土墙。 4.1.3重力式挡土墙的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 求,确定检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 规程表3.1.1的推荐方法。

    4.1.3重力式挡土墙的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

    求,确定检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 规程表3.1.1的推荐方法。

    4.2.1墙身厚度宜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检测。

    4.2.2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单元应沿挡土墙墙顶至地面布置不少于2条竖向测 线;结构缝之间的距离小于8m时可布置1条竖向测线。 2检测单元内纵向宜布置1条贯通的水平测线。 4.2.3地质雷达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2.3地质雷达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3.2表观裂缝深度宜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

    4.3.3测线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4.2.2条的规定。墙身出

    大位移、开裂、剥落、渗水等现象或收集资料中有病害记录的检测 单元,应增加1条~2条竖向测线。

    4.3.4地质雷达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

    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超声波法检测的仪器设 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H的 规定。

    4.4.1墙身强度宜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应结合钻芯法进 行检测。

    ,4.2测区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检测单元内宜布置6个测区。 2测区应均匀分布,在衡重式挡土墙衡重台附近应布置测 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3墙身出现较大位移、开裂、剥落、渗水等现象时应增加测区 数,且不少于2个。 4.4.3回弹法检测应按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 程》TB10426的规定进行。

    4.5.1重力式挡土墙实体质量检测成果应按检测单元进行统计, 检测成果宜包括下列内容: 1测点的实测挡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时,实测厚度与设计厚 度的最大差值。 2实测挡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测线长度与测线总长度的 比值。 3墙身空洞内径最大值。 4不密实区累计测线长度占测线总长度的百分比。

    5墙身表观裂缝特征。 6 所有测区强度最小值。 7 实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测区数与测区总数的比值。 4.5.2.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 与评价。

    5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检测

    5.1.1本章适用于检测现浇混凝土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实体 的立壁板厚度、墙身完整性、钢筋分布。 5.1.2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检测单元宜为相邻两结构缝之 间的挡土墙。 5.1.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 和要求,确定检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 用本规程表3.1.1的推荐方法。

    5.1.3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 和要求,确定检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 用本规程表3.1.1的推荐方法。

    5.2.1 立壁板厚度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 5.2.2 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单元应沿墙顶至地面布置不少于2条竖向测线。 检测单元沿纵向宜布置1条贯通的水平测线。 3 测点宜按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应大于20cm。 5.2.3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5.2.3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5.3.1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

    .3.1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 验测。当墙背尚未填土且具备检测条件时,也可采用电磁感 立法。

    5.3.2测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单元内应均匀布设不少于3处水平测线,并应避开扶 壁位置。 2每处测线长度不应少于连续7根钢筋的间距。

    5.3.3地质雷达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电磁感应法检测的仪器设备、 忆松测数据外猫和成用救班应等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5.3.3地质雷达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电磁感应法检测的仪器计 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5.4.1立壁板、底板、扶壁的完整性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 5.4.2表观裂缝深度宜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 5.4.3测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的规定。 5.4.4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超声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 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H的规定。

    5.5.1墙身强度宜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 5.5.2墙身强度检测的测区布置及检测方法应按本规程第4.4 节的规定进行。

    5.6.1各检测单元悬臂式与扶壁式挡土墙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 内容: 1实测挡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时,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最 大差值。 2'实测挡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的测线长度与测线总长度的 比值。 3实测钢筋间距大于设计间距时,实测间距与钢筋设计间距 的比值。

    4挡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与设计保护层厚度的 比值。 5 墙身空洞内径最大测量值。 6 不密实区累计测线长度占测线总长度的百分比。 1 墙身表观裂缝特征。 所有测区强度最小值。 d 9 实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测区数与测区总数的比值。 5. 6.2 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 与评价。

    6.1.1本章适用于检测槽型挡土墙的边墙和底板厚度、墙身完整 性、钢筋分布。 6.1.2·槽型挡土墙实体质量检测应以相邻两结构缝之间的挡土 墙为一个检测单元进行划分。 6.1.3槽型挡土墙底板厚度检测应在轨道结构铺设前进行。 6.1.4槽型挡土墙实体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求确定检测 单元的位置,数量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规程表3.1.1的

    6.1.3槽型挡土墙底板厚度检测应在轨道结构铺设前进行。

    6.1.4槽型挡土墙实体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求确定检测 单元的位置、数量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规程表3.1.1的 推荐方法。

    6.1.5槽型挡土墙实体质量检测除按本

    6.2边墙和底板厚度检测

    6.2.1槽型挡土墙的边墙和底板厚度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

    1 边墙测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的规定。 2底板在股道中心位置沿纵向布置1条~2条贯通测线,沿 横断面方向布置1条测线,测点宜按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20 cm。

    6.2.3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

    6.3.1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 检测。

    6.3.1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 检测。 6.3.2 测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3.2条的规定。 6.3.3电磁感应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6.3.2测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5.3.2条的规定。

    6.4.1边墙和底板的空洞和密实性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 6.4.2表观裂缝深度宜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 6.4.3测线的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6.2.2条的规定。 6.4.4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超声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 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H的规定

    6.5.1墙身强度宜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 5.5.2边墙和底板强度检测均应符合本规程第4.4节的规定。

    6.5.2边墙和底板强度检测均应符合本规程第4.4节的规定,

    6.6.1各检测单元槽型挡土墙检测成果应符合本规程第5.6.1 条的规定。

    6.6.2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 与评价。

    6.6.2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

    7.1.1本章适用于检测土钉墙的土钉长度和注浆密实度、面层厚 度、面层强度。 7.1.2土钉墙实体质量检测应以100m墙面面积为一个检测单 元进行划分。 7.1.3土钉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应在挂网喷混凝土施工前进 行,且注浆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值70%。 7.1.4土钉墙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求,确定检测 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规程表3.1.1 的推荐方法。

    7.1.4土钉墙实体质量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求,确定检测

    7.2土钉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

    7.2.1土钉长度和注浆密实度宜采用冲击弹性波法进行检测。 7.2.2检测单元内检测土钉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0%,且不少于 10根,并应均匀分布。变形异常、局部塌等特殊地段应适当增 加检测数量。

    7.2.3单根土钉检测同时符合下列规定可评定合格。

    检测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 2 注浆密实度检测的波形信号应符合表7.2.3要求。

    表7.2.3注浆密实度定性判定标准

    注:L一土钉检测长度;Cm一计算波速的平均值。

    7.3.1 面层厚度宜采用冲击回波法进行检测。 7.3.2 检测单元内纵向宜布置1条贯通的水平测线。 7.3.3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7.4.1面层强度应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 7.4.2[ 回弹法检测测区及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 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相关规定。 7.4.3检测单元内布置测区不应少于4个。

    7.4.3检测单元内布置测区不应少于4个

    7.5.1各检测单元土钉墙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7.5.1各检测单元土钉墙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土钉墙土钉长度合格率。 2 土钉墙土钉注浆密实度合格率。 3土钉墙面层厚度最小值。 4 所有测区面层强度最小值。 实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测区数与测区总数的比值。 7.5.2 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

    8.1.1本章适用于检测肋柱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土墙的锚杆长度、 注浆密实度、锚固力和肋柱强度。 8.1.2锚杆挡土墙实体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求,确定检 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规程表 3.1.1的推荐方法。立壁板的强度检测应按《铁路工程结构混凝 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进行。 8.1.3锚杆的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宜在肋柱和立壁板施工前 进行,注浆密实度检测应在锚固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 进行。

    8.1.3锚杆的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宜在肋柱和立壁板施工前

    8.2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

    8.2.1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应采用冲击弹性波法进行检测。 8.2.2受检锚杆应均匀分布,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0%,且 不少于10根。 8.2.3冲击弹性波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 果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G的规定。 8.2.4锚杆长度和注浆密实度检测结果符合本规程第7.2.3条 的规定时,可评定为合格。

    8.3.1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值90%后,应采用多循环张拉法对错 杆锚固力进行检测,最大拉拔荷载应取拉力标准值的1.5倍。

    杆锚固力进行检测,最大拉拨荷载应取拉力标准值的1.

    8.3.2 锚杆锚固力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J的规定。 8.3.3 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委托区域总数的3%,且不少于3根。 8.3.4 符合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可评定为合格: 加载到试验荷载计划最大值后变形稳定。 24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 致。

    8.4.1肋柱强度应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

    8.4.1肋柱强度应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 8.4.2.每根肋柱应选择不少于3个测区。

    8.5.1 各检测单元锚杆挡土墙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锚杆挡土墙锚杆长度合格率。 2 锚杆挡土墙锚杆注浆密实度合格率。 3 肋柱或墙身厚度最小值。 4 所有测区混凝土强度最小值。 5 实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测区数与测区总数的比值。 8.5.2 检测成果应结合相关验收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综合分析

    9.0.1'本章适用于预应力锚索的抗拔力检测。

    9.0.1本章适用于预应力锚索的抗拔力检测。 9.0.2 预应力锚索的最大拉拔荷载应取拉力标准值的1.5倍。 9.0.3手 预应力锚索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委托区域预应力锚索总 数的3%,且不少于3根。 9. 0. 44 锚索锚固力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J的规定。 9.0.5 符合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预应力锚索应评定为合格:

    1加载到试验荷载计划最大值后变形稳定。 2预应力锚索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 基本一致。

    10.1.1本章适用于检测桩墙结构的桩长、桩身完整性、钢筋分 布、桩身强度以及桩间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厚度、完整性、墙身 强度。 10.1.2桩墙结构应按单根桩作为一个检测单元,相邻两根桩之 间的挡土墙为一个检测单元进行划分。 10.1.3桩及桩间重力式挡土墙实体检测前应根据检测项目和要 求,确定检测单元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宜采用本 规程表3.1.1的推荐方法。 10.1.4桩间重力式挡土墙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 10.1.5桩的主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应在墙背填土填筑前 进行。 10.1.6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或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 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低于15MPa

    10.2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检测

    10.2.1桩身完整性和桩长宜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当声测 管堵塞或弯曲无测试条件时,可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如有需 要,桩墙结构中的桩长可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 10.2.2声波透射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和数据处理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低应变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和 数据处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F的规定。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检测 时,桩径(或等效桩径)应小于2 m,桩长不应大于40 m。

    10.2.3 桩身完整性应按表10.2.3的规定进行分类。

    10.2.3 桩身完整性应按表10.2.3的规定进行分类。

    表10.2.3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10.2.4桩身完整性检测评定应按表10.2.4的规定确定每根受 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

    轻工业标准表10.2.4桩身完整性判定

    .2.5I类、Ⅱ类桩可判为合格桩;Ⅲ类桩应由建设方与设计方 单位研究确定修补方案或继续使用;IV类桩应判为不合格桩。

    L0.3钢筋分布检测

    10.3.1术 桩身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采用电磁感应法进 行检测。 10.3.2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

    10.3.2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根桩不应少于1个测区。 2每个测区应对连续不少于7根钢筋进行测定(少于7根时 应全部检测)。 3桩身出现变形严重、开裂等现象或收集资料中有病害记录 的检测单元,应适当增加测区。 10.3.3电磁感应法检测的仪器设备、现场检测、数据处理和成果 整理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园林造价10.4·桩身强度检测

    10.4.1桩身露出地表部分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宜采用回弹法,检 测方法应符合现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 的规定。 10.4.2每根桩应选择不少于2个测区

    10.5.1应分别统计桩的桩身完整性和桩长、钢筋分布、桩身强 的检测数据,当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时,可判定桩的质量检测合格。 10.5.2桩间挡土墙的成果统计应符合本规程第4.5节的规定。 10.5.3 每根桩应进行成果统计,检测成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桩身完整性合格率。 2 桩长的合格率。 3 大于设计间距的实测钢筋间距与钢筋设计间距的比值。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与设计厚度的比值。 5 所有测区混凝土强度最小值。 6 实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测区数与测区总数的比值

    ....
  • 铁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