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03-2018 抗滑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

  • T∕CAGHP 003-2018 抗滑桩治理工程设计规范(试行).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8.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15
  • 发 布 人: zym8759325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7.1滑(斜)坡稳定性评价至少进行一条纵剖面计算 4.7.2滑(斜)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应根据岩土类型、滑坡形态和可能的破坏形式,选择适宜的计算 方法。 4.7.3对变形破坏机制复杂的滑(斜)坡,宜结合数值分析法进行评价。 4.7.4除验算整体稳定性外,尚应验算局部稳定性

    4.8岩土体参数取值方法

    4.8.1计算参数宜根据测试成果、反演和当地经验综合确定。 4.8.2滑坡岩土体力学参数反演可采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的公式和数值方法。 4.8.3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根据试验确定。无条件进行试验时纸箱标准,可采用经验值和反算分析等 方法综合确定。 4.8.4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和地基弹性抗力系数K取值可参考附录C选用。

    4.9.1抗滑桩的平面布置、桩间距、桩长和桩身截面尺寸等应根据滑(斜)坡推力大小、地层性质、滑

    小、滑动面坡度、滑体厚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有重要保护对象或施工条件制约可适当 调整。 4.9.3抗滑桩沿横剖面布置方向宜与滑动方向垂直。 4.9.4桩间距宜为3m~8m,并应根据桩径及推力进行验算,避免桩间土挤出。当滑体完整、密实 或滑(斜)坡推力较小时,抗滑桩间距可取大值;反之,可取小值。滑(斜)坡主轴附近抗滑桩间距可取 小值,两侧桩间距可取大值。 4.9.5抗滑桩桩长一般不宜大于35m。对于滑带埋深大于25m的滑坡,采用抗滑桩阻滑时,应充 分论证其可行性。 4.9.6抗滑桩嵌固段须嵌入滑床中,嵌入段长度根据验算确定。滑带以下岩土体的侧向压应力不 得大于该岩土体的容许侧向抗压强度。坚硬岩石嵌岩深度应结合桩长进行桩型优化设计。对于土 层或软弱岩层,抗滑桩嵌固段长度宜为桩长的1/2~1/3;对于较完整、坚硬岩层,抗滑桩嵌固段长度 宜为桩长的1/3~1/4。 4.9.7抗滑桩截面形状以矩形为主,截面宽度一般为1.5m~2.5m,截面高度一般为2.0m~4.0m 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时,抗滑桩最小边宽度不宜小于1.25m。 4.9.8抗滑桩的计算宽度B按照式(1)和式(2)取值。

    B,=K,·Kg·b=1.0×(1+)6=b+1 (1)

    B,=K,·Kg.b=0.9×(1+)6=0.9(b+1)

    式中: b一一矩形桩的截面宽度,单位为米(m); d一一圆形桩的截面直径,单位为米(m); K,—形状换算系数,对于矩形桩K,=1.0,对于圆形桩K,=0.9; K——受力换算系数,矩形桩宽度6≥1m时,Ks=1十1/6,圆形桩d≥1m时,K=1+1/d。 9.9抗滑桩应嵌固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中,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或从桩间挤出,不产生 的深层滑动。 9.10当桩前临空时,为防止桩间土挤出,可在桩间设挡土板或挡土墙。 9.11可在抗滑桩之间采用连系梁连接增强抗滑桩整体性,抗滑桩桩顶嵌入连系梁内的长度不小 50mm。桩项纵向主筋应锚入连系梁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

    9.10当桩前临空时,为防止桩间土挤出,可在桩间设挡土板或挡土墙。 9.11可在抗滑桩之间采用连系梁连接增强抗滑桩整体性,抗滑桩桩顶嵌入连系梁内的长度 50mm。桩项纵向主筋应锚入连系梁内,其铺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

    5抗滑桩设计推力确定方法

    5.1作用于抗滑桩的外力应计算滑坡推力(包括活荷载引起的滑坡推力)、桩后主动土压力、桩前土 体抗力(指滑面以上土体对抗滑桩的反力)及锚固地层的抗力。可不计桩侧土的摩擦力、桩身自重及 桩底反力。 5.2抗滑桩所受推力应按设桩处的滑坡推力确定。滑坡推力应按滑坡类型、滑面形态选用相应的 推力计算方法(附录D)

    6锚固段桩周岩土侧向应力按附录E.1、附录E.2和附录E.3计算。 7锚固段地层为岩层时,桩周岩土侧向应力最大值cmx应小于或等于地基的水平向容许承 地基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式(15)计算:

    K一在水平方向的换算系数,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层理或片理产状、层间的胶结物与胶结 程度、节理裂隙的密度和充填物,可采用0.5~1.0; 7——折减系数,根据岩层的裂隙、风化及软化程度,可采用0.3~0.45; R。一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极限强度,单位为千帕(kPa)。 8锚固段地层为土层或风化成土、砂砾状岩层时,滑动面以下的桩周岩土侧向应力最大值应小

    R一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极限强度,单位为千帕(kPa)。 2.8锚固段地层为土层或风化成土、砂砾状岩层时,滑动面以下的桩周岩土侧向应力最大值应小 产或等于地基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地基水平向容许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当滑动面纵向坡度较小时,地基深度处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式(16)计算

    产或等于地基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地基水平向容许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当滑动面纵向坡度较小时,地基深度y处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可按式(16)计算

    [o]一地基的水平向容许承载力,单位为千帕(kPa); 滑动面以上岩土体的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滑动面以下岩土体的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滑动面以下岩土体的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滑动面以下岩土体的黏聚力,单位为千帕(kPa); h—抗滑桩受荷段长度,单位为米(m); 滑动面至锚固段上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 b) 当滑动面纵向坡度i较大且i<时,地基深度y处的水平向

    [on]=o[(h,+y)tang+] cOSC

    9抗滑桩锚固段桩身变形和转角按附录E.1、附录E.2和附录E.3确定,悬臂段水平位移 专角?,按下列公式计算:

    滑动面处的初始水平位移,单位为米(m);按附录E.1、附录E.2确定; h一抗滑桩受荷段长度,单位为米(m); ei、e2——抗滑桩荷载分布图形参数,单位为千牛每米(kN/m);荷载分布为三角形时,ei=0;荷 载分布为矩形时,e2=0;见图2; 滑动面以上某点与桩顶的距离,单位为米(m)

    T/CAGHP0032018

    锚索同砂浆的握裹力P,的计算公式

    P, = 元DL,ta

    D一一锚索孔的直径,单位为米(m); t3一—砂浆与孔壁岩土之间的黏结强度,单位为千帕(kPa)。 锚固段岩体的稳定力P。的计算公式中,按柯因假定进行计算,以锚固段底端为顶点,扩散 的圆锥体的抗拔力:

    P,=rrhypk, + rrc ha os45

    扩散角上边同滑面的交点至锚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一倒圆锥体的高度,单位为米(m); 岩土体容重,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 岩土体的黏聚力,单位为千帕(kPa); K2系数,取值0.4~0.7。 c)预应力铺索设计时,应进行拉拔试验,校核内锚固段长度、握裹力设计数值。

    6.3.5锚拉桩内力计算

    a)单排锚索锚拉桩桩身内力计算 在确定满足强度验算要求的条件下,根据附录F中式(F.11)计算出锚索拉力TA,将其视为外力 作用在桩顶,滑坡推力按分布力考虑,桩前滑面以上岩土体抗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即可计算出桩身 为力。 滑面以上桩自由段采用结构静力学求解计算。 滑面以下桩身内力及侧应力计算时,将荷载移至滑面处,求出Q。和M。(其中Q。为抗滑桩于滑 面处所受剪力:M。为抗滑桩于滑面处所受弯矩):

    设桩处滑坡推力,单位为千牛(kN); E。——作用在抗滑桩上的主动土压力,单位为千牛(kN); h 抗滑桩受荷段长度,单位为米(m),受荷段指抗滑桩位于滑面以上的部分; h, 桩前滑面以上的滑体厚度,单位为米(m); 设桩处滑坡推力合力作用点距离滑面的距离,单位为米(m)。

    6.3.7锚索张拉锁定

    锚拉桩施工宜先进行抗滑桩施工,再进行锚索施工。锚拉桩桩体施工时,应预先埋设锚索通道。 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与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锚索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 b) 锚索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索相互影响; C) 锚索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65倍钢绞线的强度标准值; d) 锚索进行正式张拉之前,应取0.10~0.20倍锚索轴向拉力值,对锚索预张拉1~2次,使其 各部位的接触紧密并和杆体完全平直 宜进行铺索设计预应力值1.05~1.10倍的超张拉

    6.3.8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确定

    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是指加荷至锚索 你准为 锚头位移不收敛: b) 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允许值; c)后一级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增量的2倍。 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上 述三条破坏标准时,预应力锚索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

    6.4抗滑桩护壁荷载及内力计算

    6.4.1护壁侧压力计算

    护壁侧压力一般根据库

    6.4.2护壁结构内力计算

    按板结构来进行护壁结构内力计算。 护壁内力计算方法见附录G.2。

    6.5.1对于滑坡推力较大、滑面埋深较深的滑坡,单排抗滑桩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考虑使用多排 桩进行支挡。 6.5.2多排桩宜在桩间设置连系梁,使连系梁与桩顶形成刚性节点,内力计算采用平面刚架结构 模型。 6.5.3多排桩排距宜取2h(d)~4h(d)(h为桩的截面高度;d为桩径)。连系梁宽度不小于h(d), 高度不小于0.8h(d),连系梁高度与多排桩排距比值宜取1/6~1/3。 6.5.4排桩与连系梁节点处,桩的受拉钢筋与刚架梁的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 固长度的1.5倍,其节点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2015 年版)对框架顶层端节点的有关规定。 6.5.5多排桩设计可采用数值方法进行验算

    6.6.2其他规定参照人工挖孔矩形抗滑桩

    T/CAGHP003—2018

    6.6.3微型桩群设计应包括平面布置、剖面布置、微型桩群和单个微型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微型桩 内力、微型桩单体结构、微型桩群连系梁和构造设计。 6.6.4微型桩变形及内力计算可采用弹性分析法(附录H)。对于较完整的岩质滑坡,计算微型桩 内力时,可假定作用于微型桩群的水平推力均匀分布于各排微型桩上;对于其他滑坡,各排微型桩所 承担推力的比值可通过地区经验、试验及数值分析确定。 6.6.5微型组合桩群设计应据防治工程的等级,按表3推荐的抗剪断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并采用数 值模拟方法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6.6.6微型桩桩位宜设在滑坡体较薄、嵌固段地层强度较高的地段,桩前不宜完全临空。 6.6.7微型组合桩群平面布置以品”字形(俗称梅花形)为宜,桩顶宜用连系梁连接。 6.6.8微型桩的桩径宜为100mm~300mm,长度一般不超过30m,桩群间距宜取0.5m~2.0m, 岩土体条件好时取上限值,岩土体条件差时取下限值。 6.6.9微型桩在滑面以下的嵌固深度不宜大于30d(d为微型桩的桩径),且不宜大于1/3桩长,不 宜小于2m,并应符合微型桩的抗拉拔强度要求。 6.6.10微型桩的受力筋可采用钢筋、型钢或钢管。微型桩孔内宜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注浆,也可采 用细石混凝土灌注。水泥砂浆的强度应不低于M25。细石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强度 不宜小于C25

    7.1抗滑桩结构构造要求

    7.1.1挖孔桩直径或最小边宽度不宜小于1.2m;钻孔桩设计直径不宜小于0.8m。 7.1.2桩顶宜埋置于地面以下0.5m,应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当有特殊要求时,如作为建筑物 基础等,桩顶可高于地面。 7.1.3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地下水或环境土有侵蚀性时,水泥应按有关规定选用。受力 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土体中当有混凝土护壁时不应小于50mm,无混凝土护壁时不应小于 70mm,在岩体中不应小于50mm。 7.1.4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HRB400,箍筋可采用HPB300或HRB335。 7.1.5桩应按桩身内力大小分段配筋。当内力计算表明不需配筋时,应设通长构造钢筋,受力筋向 不受力段延伸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即35d。 7.1.6桩内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每桩的主筋数量不应少于8根,其净距不应小于80mm且 不应大于350mm。 7.1.7如配筋较多,可采用束筋。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不宜大于36mm,每束不宜多于.3根 束筋成束后等代直径为d,=Vnd,式中,n为单束钢筋根数,d为单根钢筋直径。 7.1.8纵向受拉钢筋如配置单排钢筋有困难时,可设置两排或三排,排距宜控制为120mm~ 200mm,抗弯计算时按两排或三排的合力点计算。 7.1.9桩内不宜配置弯起钢筋,可适当配定位筋,可采用调整箍筋的直径、间距和桩身截面尺寸等 借施,以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 7.1.10箍筋宜采用封闭式。肢数不宜多于4肢,直径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1/4,其直径一般为 10mm~16mm,且不应小于8mm,其中距不应大于主筋直径的15倍且不应大于400mm(图4),加

    T/CAGHP003—2018密区不宜小于100mm。7.1.11圆形截面桩箍筋宜设置螺旋筋,钢筋笼骨架上每隔2.0m~2.5m设置直径16mm~32mm的加劲箍一道。钢筋笼四周应设置突出的定位钢筋、定位混凝土块,或采用其他定位措施。定位筋4架立纵筋架立纵筋②纵1拉度?架立纵筋截面长度截面长度悬臂桩截面配筋锚拉桩截面配筋配筋表配筋?锅筋直径/mm≥16≥168~128~12钢筋间距/mm≤200≤200≤200≤400钢筋种类HRB335HRB335HRB300HRB300HRB400HRB400HRB335HRB335图4箍筋截面配筋图7.1.12钢筋的连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一2010),且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一2016)。纵向受力筋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不宜大于50%。钢筋接头断面应避开滑面。7.1.13抗滑桩井口应设置锁口,桩井位于土层和风化破碎的岩层时宜设置护壁。一般地区锁口和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严寒及软土地区锁口和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7.1.14护壁尺寸及配筋,应通过计算确定。厚度不宜小于100mm;一般自稳性较好的可塑一硬塑状黏性土、稍密以上的碎块石土或基岩中为单节高度1.0m~1.2m;软弱的黏性土或松散的、易垮塌的碎石层为0.5m0.6m;跨塌严重段宜先注浆后开挖。7.1.15当采用锚拉桩时,配筋除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2015年版)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受压区钢筋宜通长布置,一般不应截断(可顺桩头斜面弯起);b)锚索孔附近的桩身箍筋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应增设间接钢筋,以增强局部受压承载力;c)锚头部位应做成斜面,桩身安设锚索部位应做成三角形垫墩斜面,斜面与锚索垂直;锚索防腐等级按相关规范的要求;e)下列情况的锚索设计锚固力应根据拉张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参见有关规范。1)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或新技术的锚索;2)无锚固工程经验的岩土层内的锚索;3)一级抗滑工程的锚索。7.1.16锚束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6

    7.2.3矩形截面抗滑桩受弯时,抗滑桩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按式(32)和式(33)计算。

    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β取值为1.0。 计算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010)(2015年版)中第6.3.2条的规定采用。 形截面抗滑桩,当仅配置箍筋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式(34)规定。即:

    7.2.4在计算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V<0.7f.bh。+fAho

    A一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单位为毫米(mm);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

    圆形桩结构设计验算包括均匀配筋钢筋和非均匀配筋钢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验算。 圆形抗滑桩均匀配筋钢筋应沿桩周均匀布设,当钢筋根数不少于6根时,圆形抗滑桩截面 受弯承载力按式(35)计算

    M 抗滑桩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A一 一抗滑桩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一桩的配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一 抗滑桩的半径,单位为米(m); r一纵向钢筋所在圆周的半径,单位为毫米(mm); 一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元的比值; α:一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f—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 b) 圆形抗滑桩非均匀配筋宜按120°夹角非均匀配筋计算理论计算,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如下:

    式中: A。—沿周边均匀配置的钢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120°夹角内增加的抗拉钢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7.3锚索结构设计验算

    7.3.1锚索设计除应满足锚索一般规定外,还应验算抗滑桩桩体锚头处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局部 抗压要求。

    式中: 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索所受轴向拉力,单位为千牛(kN); N一—锚索水平拉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一锚索倾角,单位为度()

    P——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索所受轴向拉力,单位为千牛(kN) N一—锚索水平拉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锚索倾角,单位为度(°)

    T/CAGHP0032018

    式中: A,—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fp——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帕(kPa); K。——锚索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取值范围1.8~2.2。

    7.3.4锚索错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式中: D一一锚索锚固体钻孔直径,单位为米(m); K。—锚索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取值范围2.2~2.6; l。一一锚索锚固段长度,单位为米(m); f——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黏结强度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 料时,可按附表K.1和附表K.2取值。

    油茶 f—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黏结强度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 料时,可按附表K.1和附表K.2取值。 7.3.5锚索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7.3.5错索体与错固砂浆间的错固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L.>K.N nrdf

    l。一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单位为米(m); 一锚筋直径,单位为米(m); 一钢绞线根数,单位为根(根); f。—锚筋与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千帕(kPa);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日 按M25—2.75.M30—2.95和M35—3.40取值

    8抗滑桩施工、检测与监测要求

    8.1.1抗滑桩要按照施工图准确定位。 8.1.2抗滑桩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施工。应采用间隔开挖方式,每次间隔1~2孔。 我孔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7d~15d后方可开挖相邻桩。 8.1.3开挖过程及时进行地质编录。 8.1.4滑带、实挖桩底高程应由施工单位会同设计、勘察、监理、业主等单位现场确定。 8.1.5 桩身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现场搅拌。 8.1.6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 8.1.7当无法实施抽水施工时,宜采用机械成孔。

    强度送通吊来用声放速剂法。三班身有联消时,用拍 去进一步验证。

    8.2.2抗滑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应按100%进行检测进行,桩径800mm以上、矩形桩短边边长 1000mm以上,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桩径800mm以下、矩形桩短边边长1000mm以下和微型桩采 用低应变法。 8.2.3锚拉桩宜随机抽取总数的10%~20%进行超张拉检验,张拉力为设计锚固力的120%,且张 拉实际伸长值符合设计要求

    8.3.1抗滑桩监测系统应根据整个滑(斜)坡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系统的要求统一布设。 8.3.2抗滑桩监测主要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动态长期监测。应以施工安全监测和 防治效果监测为主,所布网点应可供长期监测利用。 8.3.3·I级滑坡防治工程,应进行抗滑桩应力、位移监测;IⅡI级滑坡防治工程,宜进行抗滑桩应力 位移监测,位移监测可以桩顶位移监测为主;Ⅲ级滑坡防治工程,可进行桩项位移监测。 8.3.4锚拉应进行锚索预应力监测。监测锚索的数量不少于10%。I级滑坡防治工程不少于2根 8.3.5主剖面上的桩应进行监测,监测桩的数量不少于10%。I级滑坡防治工程不少于3根,主部 面上的桩应进行监测。 8.3.6监测数据的采集应采用自动化方式。 8.3.7防治效果监测时间不应小于一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7d~10d。在外界扰动较 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观测次数。主要包括监测预应力锚索应力值的变化、抗滑桩的变形和土 压力。 8.3.8抗滑桩长期监测在防治工程峻工后。长期监测主要对I级滑坡防治工程进行。数据采集时 间间隔宜为10d~15d。动态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8.3.9抗滑桩监测应采用先进和经济实用的技术方法,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a)工程概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简述,稳定性验算结论,设计原则和依据,设计措施,施 工条件,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要求,监测工程。 b)工程量汇总表。

    a 抗滑桩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1)场地位置、地形、征地红线; 2)抗滑桩平面布置、桩位坐标、各控制点的坐标与工程量表; 3) 剖切线位置和编号、指北针; 4) 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b 抗滑桩治理工程剖面图

    b)抗滑桩治理工程部面图

    c)抗滑桩治理工程立面图 1)抗滑桩横剖面布置、桩顶高程、高程坐标和水平标尺; 2)说明、图纸名称和图签。 d)结构详图 1)抗滑桩桩身、锁口护壁结构详图及配筋图; 2)桩身和锚索连接部分细部结构图; 3)锚索结构图; 4)钢筋大样图及计算用量表; 。 0 5)说明、图纸名称、图签。 e) 监测工程平面图 场地地形和监测点的坐标、类型等。 f) 监测工程结构详图 g) 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 1) 场地地形、拟建(构)筑物的位置与轮廊尺寸; 2) 材料堆放、拌合站及设备维修等的位置与面积; 3) 施工道路、办公与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的位置与面积; 4)消防及环保设施布设等。

    9. 1. 3 计算书

    主要包含滑坡推力计算、单桩内力及位移计算、单桩及锚索承载力验算

    9. 1. 4 概(预)算书

    a)设计成果应按照内容分节撰写绘制,层次清楚 致,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a 抗滑桩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1:500~1:2000) b) 抗滑桩治理工程剖面图1:200~1:1000) c) 抗滑桩治理工程立面图(1:500~1:1000) d) 结构详图(1:501:200) e) 监测工程平面图(1:500~1:2000) f) 监测工程结构详图(1:50~1:200) g) 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1:500~1:2000)

    A.1单肢猫Asv1/s(mm/mm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钢筋参数表

    表A.1单肢箍Asv1/s(mm/mm)

    A.2钢筋弯钩增长值一览表

    表A.2钢筋弯钩增长值一览表

    T/CAGHP0032018

    A.3钢筋弯折修正值一览表

    表A.3钢筋折修正值一览表

    T/CAGHP003—2018附录B(资料性附录)混凝土参数表B. 1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表 B. 1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种类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fe7. 29.611. 914.316. 719.121.123.125. 327.529.731.833.835.9f.0.911. 101. 271. 431.571. 711.801.891. 962.042.092.142.182.22B. 2混凝土弹性模量(×10*N/mm)表 B. 2混凝土弹性模量(×10N/mm)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Ec2.202.552.803.003.153. 253. 353. 453.553. 603.653.703.753.8525

    抗滑桩设计地基系数表(K法、m法、抗压强度与地基系数

    抗滑桩设计地基系数表(K法、m法、抗压强度与地基系数

    C.1水平地基系数K可以由旁压试验或大型实体推桩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 取值。

    公路工程表C.1抗滑桩嵌岩段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水平地基系数K

    2抗滑桩嵌岩段岩质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和水平

    农.抗滑桩歌岩段岩质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和水平地基系数K(结)

    T/CAGHP 003—2018滑坡后缘后缘裂隙地下水位滑体静水压力V扬压力U7滑坡前缘图D.3极限平衡法(岩质滑坡计算模型)31

    T/CAGHP0032018

    E.1K法计算单桩内力及位移

    E.1.1基本微分方程:将桩视为一竖向弹性地基梁沥青路面标准规范范本,由材料力学公式及Winkler假定可建立下述微 分方程:

    ....
  • 相关专题: 抗滑桩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