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06-2018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试行).pdf

  • T∕CAGHP 006-2018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试行).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8.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2-15
  • 发 布 人: zym8759325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从卫星影像和航空相片解译泥石流的区域性宏观分布、形成条件、活 宜为1:50000~1:10000;需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像进行遥感解译时,无人机航空摄像比例尺宜 为1:10 000~1:2 000

    6. 1. 3 地形测量

    6.1.3.2针对拟建工程区和重点物源区应开展大比例尺测图。 6.1.3.3地形图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水准测量 等方法。 6.1.3.4坐标网宜采用国家坐标网和高程系,当泥石流治理与城镇、重大工程建设有关时,应采用 相同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特殊情况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假设高程系。 6.1.3.5泥石流沟全域及重点区地形测量比例尺按表4确定。

    园林标准规范范本6.1.4工程地质测绘

    6.1.4.1调查与泥石流有关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壤植被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沟域地 质环境背景条件。

    T/CAGHP006—2018

    表4地形测量比例尺精度要求

    6.1.4.2物源调查

    6.1.4.2.1对全沟域物源开展调查和测绘,查明其分布范围、数量、规模。分区评价物源堆积体的 稳定性和启动模式。 制,测绘剖面与勘探线布置应一致。

    6.1.4.2.3各类物源静储量及动储量计算方法参照附录C

    6.1.4.3沟道条件调查

    重点调查测绘沟道的纵坡、卡口、跌水、弯道、集中揭底和主支沟交汇等微地貌特征及其对泥石 流运动的影响,泥石流历史淹没区范围、沟道冲淤特征、桥涵过流断面、主河输沙能力等。宜采用纵、 横剖面测绘辅以适当勘探工作控制

    6.1.4.4水源条件调查

    6.1.4.4.1降雨调查

    王要收集沟域及临近的雨量站建站以来的雨量观测资料,以及区域其他雨量站历史观测资料, 特别对已发生泥石流期间的降雨资料应加强访问和收集,必要时可设置自动雨量站进行观测;雨量 站资料重点是1h、6h的降雨和历史最大降雨资料的收集。根据暴雨强度指标R综合判别泥石流发 育程度,见附录D。同时,应收集区域内历年的气象资料

    6.1.4.4.2地表水调查

    对沟域内的溪沟、水库、山坪塘、堰塞湖、冰湖、冰川以及引、调水工程等开展调查测绘,主要查 体的分布、蓄水量、流量及动态变化,并评价水体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性。高海拔沟域应调查 以上和雪线以下降水类型及其产流量转化关系

    6.1.4.4.3地下水调查

    行调查,分析其对斜坡松散堆积物稳定性的影响,对大泉、暗河 量进行观测。对岩溶发育的沟道及松散堆积层较厚的沟道堆积区,应调查洪水、泥石流水体沿 地下渗漏情况,包括渗漏地段及渗漏量、渗透系数等

    6.1.4.5拟建工程治理区

    6.1.4.5.1对拟设拦固工程(拦砂坝、谷坊坝等)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测绘,划分岩土体类型并描述 其工程地质特性,至少布设一纵一横实测剖面,拦砂坝应有钻孔控制。 6.1.4.5.2排停工程(防护堤、排导槽、停淤堤)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测绘,划分岩土体类型并描述 其工程地质特性,至少布设一条纵剖面,进口、出口、弯道、桥涵等关键节点应实测横剖面,并有钻孔 或探井、探槽控制。

    6.1.4.6施工条件

    4.6.1调查沟域内交通路网现状,评价施工可利用程度,提出施工临时道路布设、索道线路 位置建议。

    6.1.4.6.2选择施工场地、工地临时建筑布设位置

    6.1.4.6.2选择施工场地、工地临时建筑布设位置并对选址区

    6.1.4.6.3调查沟域及临近的水源,评价其水量水质 时,应对临近的料场进行调查。 置建议。 L6.1.4.6.8施工条件测绘内容和精度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图上同精度表达。

    6.1.5泥石流活动调查

    6.1.5.1泥石流过流特征调查

    6.1.5.1.1历次泥石流活动时间、激发雨强、爆发频率、过流特征、一0 的危险区范围。调查表见附录E。 堵塞方式,堆积区重点调查冲刷淤积及大河堵塞情况。 6.1.5.1.3泥痕调查:选择支沟汇人主沟、主沟汇人主河、拟设工程人口部位等代表性沟道断面,尽 流量。 分布、来源、块度、占比等进行详细调查。 6.1.5.1.5堆积扇区调查:调查扇形地大小,堆积扇与主河的关系,堆积扇面冲淤变幅,扇区堆积物 颗粒大小。

    6.1.5.2泥石流灾情险情调查

    6.1.5.2.1调查统计历次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包括人口户数、房屋、研杯地、 梁、电站、道路、通讯等设施及财产。调查表见附录E。 6.1.5.2.2测绘已发生泥石流实际没和淤埋范围,预测泥石流危险区范围,方法可参考附 是E

    6.1.5.3.1调查沟域内已有工程类型、分布位置、建设单 资料。 6.1.5.3.2调查已有防治工程的防灾减灾效果,对受损工程应查明损坏情况及原因,评价已有工程 可利用性。 6.1.5.3.3对可利用的工程应调查其结构、尺寸、地基基础等情况,评价和提出修复、加固、加高等 的可行性建议,

    6.1.6.1一般规定 6.1.6.1.1勘探工作有钻探、探井、探槽、物探等勘探方法,用于查明泥石流主要物源特征及拟设治 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则:重点物源可布置1条纵向勘探线,拟设拦砂坝、谷坊坝等应布置一纵 条横向勘探线。 6.1.6.1.3勘探点布置原则:重点物源勘探宜采用探井、探槽,一条勘探线应不少于2个勘探点;拦 砂坝、格栅坝宜采用钻探、探井,1条勘探线应有1~2个勘探点;拟设高坝(高度H≥10m)应至少有 1个钻孔控制;谷坊坝宜采用探槽、探井,1条勘探线应有1~2个勘探点;排导槽及防护堤宜采用探 槽、探井,勘探点间距宜为50m~100m,并不少于2个。 条件不小于拟设坝高的1.5倍,

    6.1.6.2.1钻探应编制单孔结构设计书,对水文地质钻孔结构尚应满足水文试验要求。 要求。 水样。 6.1.6.2.4对需要确定承载力的坝基,钻孔应配合进行现场动力触探试验。 6.1.6.2.5必要时坝肩可采用水平孔或斜孔进行勘探。 6.1.6.2.6泥石流勘查钻探编录表格式见附录G

    1.6.3探井、探槽、平碱

    .1.6.3.1探并、探位置确定后,应编制设计书以指导施工,内容包括:目的、类型、深度、结构、支 护方式、施工流程、地质要求、封井要求。 6.1.6.3.2揭露堆积物分层结构、土体特征、透水性、地下水位、软弱面位置及性状特征,采取土样, 进行现场渗水试验、全粒度分析等。 6.1.6.3.3探井宜采用小圆井,也可采用矩形,深度不宜大于5m,不宜超过地下水位;对土层松 散、有地下水渗水的应采取护壁措施,渗水较多时,应有排水措施。 6.1.6.3.4探槽应沿充分揭露地质现象方向布置,深度宜小于2m,长度宜小于5m。 6.1.6.3.5拟建大型拦砂坝工程的坝肩地质情况复杂时,可布置平揭露地质条件,兼顾利用洞室 进行采样、抗滑、渗透等试验。

    1.6.3.6泥石流勘查探井、探槽编录表格式见附

    6.1.6.4工程物探

    王要布置于难以采用钻探的泥石流物源区和堆积区,宜采用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浅层地震, 瑞雷利面波法等方法,主要查明堆积体的分层结构、厚度、基覆界面情况,应提交工程物探专项报告。

    6. 1.7.1现场试验

    6.1.7.1.1流体重度试验:泥石流流体重度可根据泥石流体样品采用称重法测定,也可根据目击者 描述进行配制,采用体积比法测定。

    润还进行配 6.1.7.1.2现场颗分试验:对粒径大于20mm的物质进行现场颗分试验,小于20mm的取样样

    生行室内师分试验 5.1.7.1.3试验方法参照附录H, 6.1.7.2室内试验 配、腐蚀性、渗透系数、压缩系数等。 6.1.7.2.2岩样测试指标:天然及饱和状态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软化系数等。 6.1.7.2.3水样测试指标:简分析及侵蚀性。 6.1.7.2.4室内试验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执行。

    6.1.8相关参数确定方法

    6.1.8.1降水及洪水参数

    降雨量等不同频率降雨强度。 6.1.8.1.3冰雪消融洪水:冰雪消融洪水可根据径流量与气温、冰雪面积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在高 寒山区,一般流域均缺乏气温等资料,常采用形态调查法来测定;下游有水文观测资料的流域,可用 类比法或流量分制法来确定

    8.2泥石流运动特征参

    6.1.8.2.1重度:可使用两种方法确定泥石流重度, 是依结现物切 定,根据附录E填写泥石流调查表和按附录I进行易发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按表1.2查表确定 泥石流重度和泥沙修正系数。 6.1.8.2.2流速:可现场实测,也可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附录J)。 6.1.8.2.3流量:可采用形态调查法或雨洪法确定(附录J),两种方法应相互验证,堵溃型泥石流计 算方法见附录K。 6.1.8.2.4冲击力:包括泥石流整体冲击力和大块石冲击力,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附录J)。 6.1.8.2.5弯道超高与冲高:泥石流流动在弯曲沟道外侧产生的超高值和泥石流正面遇阻的冲起 高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附录J)。 6.1.8.2.6一次冲出量:包括一次泥石流过程水沙总量及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采用经验公 式计算(附录)

    6.1.8.3拟建工程地基岩土参数

    6.1.8.3.1对拦砂坝、排导槽、停淤围堤、防护堤等工程地基岩土,进行相应的岩土试验,主要提供 分层地基土的基底摩擦系数、承载力特征值、桩周侧摩阻力标准值和桩底端阻力标准值等,参照《岩 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确定。 6.1.8.3.2针对坝较高、坝基为较厚松散堆积层且渗透变形较强烈的坝址区应进行现场水文地质

    勘查期间宜开展雨量、水位、物源启动、沟道冲淤变化等简易监测,进行泥石流防灾预警预报

    ,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预警,保障勘查作业人员的安全,并为下阶段勘 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6.1.10基本工作量

    个拟建拦砂坝进行折算。

    拟设工程治理区的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地质勘探

    拟建工程区应开展大比例尺测图,拦砂坝测量比例尺1:500~1:200,上游包含库区、下游坝址 等测量比例尺1:1000~1:100,上游、下游至进出口各外扩20m,两侧各外扩20m~50m,并包含 保护对象分布区。

    6.2.3工程地质测绘

    6.2.3.1物源调查测绘

    对重点物源应加密开展大比例尺剖面测绘工作,进一步核实物源静储量及动储量。各类物源静 储量及动储量计算方法参照附录C

    6.2.3.2拟建工程区

    6.2.3.2.1对拟设拦固工程(拦砂坝、谷坊坝等)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测绘,划分岩土体类型并描述 其工程地质特性,增加非溢流段纵向工程地质剖面测绘2~4条,溢流坝段可增加1~2条,增加副坝 或护坦实测面。 6.2.3.2.2对排停工程(防护堤、排导槽、停淤堤)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测绘,划分岩土体类型并描 述其工程地质特性,加密沟道陡缓、宽窄、地形变化段及桥涵、临近民房、进出口段工程地质剖面测 绘,其他段应控制在20m~50m布置一条工程地质剖面,

    6.2.3.3施工条件

    调查工程永久和临时征地范围、面积、地类及附着物、林木果树,民房、坟墓等构建筑物动迁,以 施工便道走线及对周边的影响;查明施工弃渣场工程地质条件;对施工营地及临时工棚区进行地 灾害危险性评估。

    6.2.5.1现场试验

    6.2.5.1.1现场颗分试验:在初勘基础上,针对拟设格栅坝段增加大 参照附录H。 试验方法参照附录H。 6.2.5.1.3承载力试验: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其试验方法和适 用条件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 6.2.5.1.4水文地质试验:主要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压水试验、渗水试验等,其试验方法和适用 条件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执行。

    6.2. 5.2 室内试验

    合新增勘探工作区,增加土样、岩样和水样试验

    6.2.6相关参数复核

    本阶段充分利用初勘阶段取得的成 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地基岩土参数、渗透变形参数

    6. 2.7 基本工作量

    基础上进行补充。基本工作量规定见附录L。

    流查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

    6. 3. 2 地形测量

    6.3.2.1针对施工图设计的需要,对拦砂坝、防护堤、排导槽、施工便道等进行定位放

    T/CAGHP00620186.3.2.2建立拦砂坝、防护堤、排导槽等拟建工程轴线的测量定位标志。整的需要。6.3.3工程地质测绘6.3.3.1因降雨或泥石流影响,沟道等地形条件和物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开展补充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测绘精度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调整的需要。对比变化图,为施工图设计调整提供依据。6.3.4勘探补充工程地质勘查报告。7勘查工作方法7.1资料收集地震动参数图等。划等。7.1.3收集气象水文资料,包括区域内及邻近气象站历年气象资料,主要包括历次暴雨的24h、6h、1h、10min雨强资料,泥石流沟及主河段历次洪水水文资料。7.1.4收集泥石流调查评价及沟域内既有工程的相关资料,包括勘查、设计、竣工、监测等的报告、图件、影像等。7.2遥感解译7.2.1全沟域采用中、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等信息源,精度达到1:25000~1:10000;必要时应采用无人机航拍影像信息源,精度达到1:50001:2000;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选我国免费提供的对地观测卫星所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7.2.2卫星遥感解译宜采用最新的影像资料结合泥石流发生前后的特征变化进行对照解译。7.2.3解译内容主要针对沟域内物源全面解译,重点是崩塌、滑坡堆积物,堰塞湖,矿山、公路、电站等工程弃渣的分布范围、类型、数量。此外,尚需对跌水、卡口、冲淤、弯道、堆积扇等沟道条件,植被覆盖情况,村镇及道路分布等进行解译。7.2.4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建立物源、沟道、植被覆盖等的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成果指导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并结合进行验证。7.2.5解译成果按流域范围成图,精度要求与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致,并提交专项遥感解译报告。7.2.6遥感解译要求按照《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D2011一04)执行。11

    7.4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地质)调查

    7.4.1.1应对泥石流沟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做好沿途观察与描述。 7.4.1.2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因素及人类 工程经济活动等,做好野外调查记录。

    7.4.2.十以资料收集为主并结合遥感影像,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类型。 7.4.2.2调查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河浸滩、阶地 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形成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7.4.3.以收集资料为主,并结合遥感解译,分析区域构造格架、新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 料,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影响。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生关系。 7.4.3.4调查沟域内各种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 度及其空间组合关系。

    7.4.4岩(土)体工程地质

    7.4.4.收集调查沟域内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等基础地质资料。 7.4.4.2调查工程岩组特征,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划分工程岩组类型。 7.4.4.3结合调查区斜坡结构特征,应对典型斜坡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进行调查与测量,实测 具有典型性的综合剖面。 7.4.4.4调查岩体风化特征,包括风化层分布、风化带厚度及其与岩性、地形、地质构造、水、植被和 人类活动的关系。 7.4.4.5调查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土体分布、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厚度,测试分析土体颗粒组 分、拟建坝体工程区的渗透性。

    7.4.5.泥石流活动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状况,特别是沟口、泥石流扇上居民点及工农业相 关基础设施、泥石流沟槽挤占情况。 7.4.5.2水土流失:主要调查植被破坏、毁林开荒、陡坡垦殖、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 7.4.5.3弃土弃殖:主要调查筑路弃土和工厂、矿业弃殖及其挡碴措施。 7.4.5.4水利工程:对可能溃决形成泥石流的病险水库、输水线路的安全性、发生原因、发生条件 危害性和溃决条件应进行详细调查。

    7.5.1.1钻孔设计内容应包括钻孔柱状图,并标明孔径(开孔、终孔孔径)、换径位置及深度、固壁方 法;推测地层分层界线、层位深度、岩性、可钻性分级、破碎带、岩溶、软夹层、可能的地下水位、含水 层、隔水层和可能的漏水情况及钻进过程中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的准备。 7.5.1.2钻探应采用回转取芯钻进工艺,在松散土体、碎石和卵漂石中宜采用单动双管、植物胶或 泥浆护壁、无泵或小水量钻进等钻探;为保证采样试验的要求,钻孔终孔直径不应小于110mm

    7.5.1.3钻进工艺设计应包括钻进方法、固壁办法、冲洗放 求、水文地质观测、钻孔止水办法、封孔要求、终孔后钻孔处理意见(长观、监测或封孔等)。 班取芯、取样。 文观测,包括初见水位,起、下钻水位,静止水位。 岩芯箱照一张照片,有标注孔深、岩性的标牌。 7.5.1.7需要留存的岩芯应装箱妥善保管,其余岩芯就地挖坑掩埋;钻孔验收后,对不需保留的钻 孔必须进行封孔处理,土层一般用黏土封孔,岩层宜用水泥沙浆封孔。 7.5.1.9钻孔和动探应编制综合柱状成果图

    7.5.2.1小圆井直径宜大于1m,矩形探井断面短边长宜大于1.5m。 7.5.2.2对松散不稳定和有地下水渗水的地层,探井井壁应采取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支护方 式可采用钢、木模板,现浇混凝土护壁等。 7.5.2.3开挖方法宜采用人工开挖,人力或手摇绞车提升出土,吊桶或水泵排水。 7.5.2.4开挖过程中,地质人员应根据开挖进度及时进行编录,采取岩、土、水样品等。 7.5.2.5施工过程中,应对井口加盖保护,防止造成人员跌落。 7.5.2.6圆井可编制圆井柱状图,矩形井应编制浅井四壁展示图。 7.5.2.7确定无需保留的探井,应及时进行回填、恢复原地面。

    7.5.3.1探槽可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法。 7.5.3.2深度小于1m的探槽,可采用矩形断面;深度大于1m的探槽,宜采用倒梯形、阶梯形断 面,底宽宜为0.6m;两壁边坡坡率,视土(岩)体地质结构确定,两壁为含水率较高的土体时,边坡应 适当放缓;探槽的长度、延伸方向,由勘查地质现象的需要确定。 7.5.3.3开挖弃土堆放应妥善处置,避免造成危害,并用于探槽回填。 7.5.3.4当地下水位埋深浅,探槽挖深较大,槽壁土体松散、稳定性差时,应对探槽壁进行支护,可 采用支撑木或螺栓撑杆通过木板或钢板架进行支护。 7.5.3.5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展示图应现场绘制,至少一壁一底,地质现象变化较大时,则须 绘制两壁一底;比例尺宜为1:100~1:50;当覆盖层极薄,受深度限制难以显示出槽壁时,可只绘制 槽底平面图。

    7.6.1物探方法选择原则

    代表性地段进行方法的有效性试验。 7.6.2勘查设计书中应包括物探专项设计内容,依据有关物探规范编制。 高其可靠性与准确性。 钻孔孔深。 信号,应有已知物探参数或一定数量的钻孔验证,并编制物探专项成果报告。 7.6.6物探要求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执行

    7.7.1.1钻孔抽水试验按《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T5213)的规定执行。 7.7.1.2钻孔注水试验按《水利水电注水试验规程》(SL345)的规定执行。 7.7.1.3渗坑渗水试验按《注水试验规程》(YS5214)的规定执行。 7.7.1.4动力触探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执行。 7.7.1.5泥石流流体重度、现场筛分试验按附录H的规定执行

    7.7. 2 室内试验

    7.7.2.1取样具体操作方法应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CJ/T87)的规定执行。 7.7.2.2土的常规试验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规定执行。 7.7.2.3岩样试验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规定执行。 7.7.2.4水质分析取样、试验按《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5152)的规定执行。 7.7.2.5泥石流流体的黏度和静切力测试应符合附录H的规定

    8.1原始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

    制点成果表,测量仪器检验记录、控制 量点记录、重要地形地貌照片,各种比例尺实测地形平面图、剖面图的纸质和电子图件、测量数据等 3.1.2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包括物源、沟道、泥石流活动、拟建工程场地等工程地质调查点记录表 典型地质调查照片集、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工程地质实际材料图等。

    典型地质调查照片集、实测工程地质部面 电质实际材料图

    图等。 8.1.4助探资料主要是钻探班报表、钻孔地质编录、综合钻孔柱状图表和井探、槽探地质展开图。 8.1.5物探资料主要是物探工作平面和剖面布置图、物探测试数据图表、物探解译推断地质剖面 图、地质验证说明和物探解译报告。 8.1.6试验资料包括动力触探记录表及综合成果图表,水文地质试验记录表及综合成果图表,现场 与室内颗粒筛分试验记录表及综合成果图表,岩土水样取样及送样记录表,岩土水样检测报告等。 8.1.7原始资料均应进行整理整饰,并检查、分析实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重点检查实测图件 的测绘范围、内容、比例尺、测量精度、图件整饰等是否完整、准确并符合测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各 类现场记录表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各类记录资料应有责任人检查签署。 8.1.8原始资料使用的文字、术语、代号、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制勘查设计书及成果报告

    8.2.1助查设计书的编制

    8.2.1.1勘查设计书应在现场路踏勘的基础上编制。一般由地质、测量、设计等专业人员组成踏勘 组,对泥石流沟进行野外踏勘,调查泥石流沟范围、主要物源区、泥石流活动和危害情况,初步确定拟 治理工程位置。利用遥感图像、现场照片、GPS、地质罗盘、手持激光测距仪、皮尺等资料和工具,草 测泥石流沟域工程地质平面图,以及主要沟道纵横剖面、典型物源及拟设工程段的地质断面图,收集 编制设计书所需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工程及其他相关资料。 8.2.1.2初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结合沟域物源类型、分布、数量、规模,启动转化方式,沟道 条件(纵坡、卡口、堵点)和水源激发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8.2.1.3提出泥石流防治思路和方案设想。初步调查威胁对象(包括人员、财产、设施)的分布和数 量,按照因害设防的总思路,提出泥石流防治方案设想及拟设工程的位置。 8.2.1.4部署泥石流地质灾害和拟建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明确泥石流沟全域、重点物源区和各 拟设工程区不同比例尺的测绘范围及测绘内容、测绘精度等,主要物源点、典型沟道段(卡口、堵点、 跌水、峡谷和宽谷等)、拟设拦砂坝、排导槽等均应布置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并结合布置钻孔、动力触 探、坑槽探、取样试验等工作。 8.2.1.5编制勘查工作部署图件。主要有泥石流全域勘查工作部署图、主沟纵剖面图、拟设工程区 勘查剖面布置图,以及钻孔、井探、槽探等设计图,图件编制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应能够指导开 展勘查工作,图幅比例尺、图示图例、插图、插表、责任图签等应规范 8.2.1.6编制勘查工作经费预算。根据勘查区地质环境条件、选用的勘查技术方法及设计工作量, 依据相关预算标准进行编制。 8.2.1.7设计书编制提参照附录M

    8.2.2初步勘查报告的编制

    3.2.2.1简述勘查工作目的、任务、工作依据、技术标准及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评述勘查工作完 成情况及质量等。

    成情况及质量等。 8.2.2.2概述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勘查区位置与对外交通,社会经济概况,气象 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植被,人类工程活 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闸还泥石流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泥石流活动史及灾情,泥石流危险区范的发 险情,泥石流冲淤特征,堆积物特征,流体性质,发生频率和规模,分析泥石流成因机制和引发因 紫等。 流流体重度(现场配浆法、查表法、综合取值),泥石流流量和流速(形态调查法、雨洪法、综合取值)。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与大石块冲击力,泥石流爬高 和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 8.2.2.6物源堵沟及溃决可能性专题分析。主要分析滑坡和崩塌堰塞体、冰湖堰塞坝和支沟泥石 特征、主河输砂能力、泥石流堵河流量、单次泥石流堵塞高度预测)。 险区范围水利标准规范范本,以及可能的危害对象与危害方式。 设计所需参数建议。 8.2.2.9论述防治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段对拟设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述,主要 是地基和岸坡岩土体类型、工程地质特性及岩土参数。简述工程区交通、水电、天然建筑材料等施工 条件,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区的土地类型、征地难易程度等。

    流流体重度(现场配浆法、查表法、综合取值),泥石流流量和流速(形态调查法、雨洪法、综合取值)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总量,泥石流整体冲压力与大石块冲击力,泥石流爬商 和最大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

    8.2.2.6物源堵沟及溃决可能性专题分析。主要分析滑坡和崩堰塞体、冰湖堰塞坝和支沟泥石

    能性及溃决流量、溃决泥石流的危险区范围等。分析泥石流挤压和堵塞主河的可能性(从主河水文 特征、主河输砂能力、泥石流堵河流量、单次泥石流堵塞高度预测)。 8.2.2.7预测泥石流危害和发展趋势。根据泥石流沟物源储量、形成泥石流的降雨等激发条件,评 险区范围,以及可能的危害对象与危害方式。 设计所需参数建议。

    8.2.3详细勘查报告的编制

    8.2.3.1简述详查任务由来,勘查目的与任务,勘查依据与技术标准,初步勘查成果,详查工作概况 及工作质量评述等。 8.2.3.2以初步勘查成果为基础,补充阐述泥石流沟域地质环境条件。 8.2.3.3依据详查补充资料,复核泥石流基本特征与运动特征参数,专题论述滑坡、崩塌堆积体堵 沟可能性和堰塞湖、冰湖溃决可能性等。 8.2.3.4专题论述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如拦砂坝坝基、坝肩稳定性和坝下、坝肩渗漏变形的工程 地质条件,格栅坝区沟道堆积物粒度级配特征施工安全资料,排导槽区沟道淤积及冲刷特征等。提出防治工程设 计所需泥石流特征参数和岩土参数建议。 8.2.3.5补充论述工程施工条件。如施工道路选线、弃渣场选址、工程占地征地、天然建筑材料勘 查等。

    8.2.3.6详细勘查报告的编制提纲参照附录N

    ....
  • 相关专题: 泥石流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