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G:D41-01-2020-T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pdf

  • CECS G:D41-01-2020-T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1.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07
  • 发 布 人: CHIMU007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CECS G:D41-01-2020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实施日期2020年10月1日。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 7 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7〕01 4 号)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承担(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的制定工作。

    本规程在总结科研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体积法为基础、以低坍

    落度为主要设计目标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方法,旨在有效提高水泥混凝土拌合物

    的工作性,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品质。

    本规程分为6 章和2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 术语、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

    计原则、4 原材料、5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 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附录A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振动出浆量试验方法、附录 B 路面水泥混凝土粗集

    料振实空隙率试验方法。

    本规程基于通用的工程建设理论及原则编制,适用于本规程提出的应用条件。对于

    某些特定专项应用条件,使用本规程相关条文时,应对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

    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3.1.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弯拉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性 确定各组分的配合比例

    .1.3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时,应首先确定最佳单位粗集料体积,再通 也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不宜通过单一提高单位水泥用量或增加水泥混凝土外加 方式来调整工作性

    核电厂标准规范范本3.2水泥混凝土性能要求

    .2.1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与铺筑方法相适应的工作性。

    3.2.1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与铺筑方法相适应的工作性。

    3.2.2采用滑模施工工艺铺筑时,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应为10~30mm, 出浆量应为0.65~1.20kg,横向膨胀量不应大于15mm,竖向沉降量不应大于10mm;采用 三辊轴、小型机具等工艺时,现场水泥混凝土施工落度不应大于70mm。在施工工艺允 许的条件下,上述两种工艺用水泥混凝土的落度宜取小值,出浆量宜取大值(出浆量试 验方法见本规程附录A),横向膨胀量和竖向沉降量宜取小值。 3.2.3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冰冻和抗盐冻性能,含气量

    3.2.3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冰冻和抗盐冻性能,含气量 应不低于3.5%,水泥用量应不低于300kg/m

    3.2.4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冻融交替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

    3.2.4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冻融交替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天于0.45;海水 东融或融冰盐冻融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4;海水浸人环境的水泥混凝土 但不冻融),水灰比应不大于0.45;其他环境的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5。

    各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L

    3.2.5粗集料的最大粒径除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的要求外,尚应小于路面厚度的1/3,小于钢筋、筋束或预张拉筋最小净距 的3/4

    3.2.5粗集料的最大粒径除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的要求外,尚应小于路面厚度的1/3,小于钢筋、筋束或预张拉筋最小净距 的3/4。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时,应对原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确认满 土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

    4.2.1应使用旋窑法生产的普通石 尼(P·O)、道路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 P·I、P·I)。水泥的强度等级、各龄期的实测强度应满足表4.2.1的要求

    2.1水泥的强度等级及各龄期实测强度要求

    4.2.2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应满足表4.2.2的要求,其余指标应满足现行《通用

    4.2.2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应满足表4.2.2的要求,其余指标应满足现行《通用 酸盐水泥》(GB175)、《道路硅酸盐水泥》(CB13693)的要求

    表4.2.2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能技术要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D4

    4.2.3选用水泥时,应根据所配制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选择适宜 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4.3.1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均可用于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

    表4.3.2粒化高炉矿渣粉技术要求

    3.3使用的粉煤灰应满足表4.3.3的

    表4.3.3粉煤灰技术要求

    .1粗集料除应满足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 尚应满足表4.4.1的要求

    表4.4.1粗集料技术要求

    4.4.2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选用连续 级配时,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卵石和卵石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26.5mm;选用间断级配时,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碎卵石和卵石的公称最 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

    表4.4.3粗集料合成级配范围

    细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耐久 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技术指标除应满足 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 LJTG/TF30)的规定

    表4.5.1细集料技术要求

    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I

    用细度模数为2.0~3.5的细集料宜选月

    4.6.1水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4.6.1水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4.7.1水泥混凝土可使用外加剂

    4.7.1水泥混凝土可使用外加剂

    有抗冻性、抗盐冻性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应掺人引气剂;高温或长距离运输的 宜选用引气缓凝减水型外加剂。外加剂性能应满足表4.7.2的要求。

    表4.7.2掺外加剂水泥混凝土技术指标要求

    验用水泥、集料等原材料,应取材于施工现场并进行

    4.8.1用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应在温度20℃±5℃、相对 60%的环境下储存48h以上

    水泥及其他胶凝材料不应有结块,使用前应过0.9mm圆孔筛。 集料应处于干燥状态,粗集料使用前应过4.75mm方孔筛,并记录小于4.75mm 含量:细集料使用前应过4.75mm方孔筛,并记录大于4.75mm筛的集料含量。

    4.8.2水泥及其他胶凝材料不应有结块,使用前应过0.9mm圆孔筛。 4.8.3集料应处于干燥状态,粗集料使用前应过4.75mm方孔筛,并记录小于4.75mm 的集料含量:细集料使用前应过4.75mm方孔筛,并记录大于4.75mm筛的集料含量。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1面层用水泥混凝土配制28d弯拉强度宜按式(5.2.1)计算确

    5.2.1面层用水泥混凝土配制28d弯拉强度宜按式(5.2.1)计算确定:

    及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

    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C

    5.3水泥混凝士工作性要求

    1摊铺现场的水泥混凝土落度宜控制

    .2水泥混凝土出浆量和立模特性应与落度对应,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3.

    表5.3.2水泥混凝土落度、出浆量、立模特性技术要求

    K泥混凝土珊落度、出浆量应根据滑模摊铺机械状况利

    5.4水灰(胶)比的确定

    5.4.1可根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计算得到水灰 胶)比,也可根据经验确定水灰(胶)比

    5.4.3水灰(胶)比应满足水泥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要求。

    5.4.3水灰(胶)比应满足水泥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要求

    5.5单位用水量的确定

    5.5.1单位用水量应根据水灰( 和单位胶凝材料用量计算。

    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5.5.2的要求。

    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5.5.2的要求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表5.5.2最大单位用水量参考值

    5.5.3当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减水率进行调整

    5.5.3当水泥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时,单位用水量应根据减水率进行调整 5.5.4单位用水体积Vw应按式(5.5.4)计算:

    .4单位用水体积Vw应按式(5.5.4)

    式中:mw 单位用水量(kg); 水的密度(kg/m")

    5.6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5.6.1最小水泥用量应根据表5.6.1耳

    5.6.1最小水泥用量应根据表5.6.1取值

    1最小水泥用量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对

    客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D

    5.6.2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结合当地材料,选用合适的粉煤灰等掺合料,不同 类型掺合料掺量应满足表5.6.2的要求。对于有抗冻性和抗盐冻性要求的混合料,不宜 单掺粉煤灰

    表5.6.2掺合料的掺量

    式中:mc 单位水泥质量(kg); mo 其他胶凝材料质量(kg); Pc 水泥密度(kg/m); Po 其他胶凝材料密度(kg/m)

    5.7粗集料单位体积用量的确定

    7.1粗集料单位体积用量以粗集料绝对体积Vc表示,应根据表5.7.1取值

    表5.7.1粗集料绝对体积(m)

    主:细集料细度模数越小,对应的粗集料绝对体积取值应越大;反之,应越小。

    细集料绝对体积可由式(5.8.1)计算

    式中:Vs—细集料绝对体积(m);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9水泥混凝土含气量的确定

    5.9.1路面水泥混凝土含气量以V.表示,应满足表5.9.1的要求

    表5.9.1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范围

    注:水泥混凝土含气量包括集料的含气量!

    5.10理论配合比与水泥混凝土性能检验

    5.10.1经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水泥混凝土各原材料单位用量,即为水泥混凝土的理 论配合比,可按下列方法检验理论配合比。 1以理论配合比选取的粗集料绝对体积Vc为基准,在表5.7.1给定的范围内再选 取两个体积.3个体积依次浮动不大于0.01。 2计算另两个体积对应的配合比,并分别试拌3个配合比的水泥混凝土,得出立模 特性、出浆量与粗集料绝对体积Vc的对应关系,检验立模特性、出浆量等指标是否满足设 计要求,选择满足要求的配合比对应的粗集料单位体积为推荐值。

    5.10.2当试拌水泥混凝土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调整

    1出浆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1)出浆量超过上限时,采用降低水泥砂浆用量的措施,在保证水灰(胶)比的

    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

    降低单位胶凝材料用量,调整单位水用量和单位细集料用量。 2)出浆量超过下限时,首先采用提高水泥砂浆用量的措施,保持水灰(胶)比不变,提 高胶凝材料用量;其次采用掺人液化剂或其他外加剂的方法。 2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1)落度过大时,水灰比不变,降低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2)落度过小时,水灰比不变,提高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引入外加剂,提高外加剂 掺量。 3含气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1)适当的提高落度。 2)掺人引气剂

    调整的具体方法:保持粗集料绝对体积、水灰(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单 wVw±5kg、Vw±10kg,计算5个配合比各原材料单位用量,从而得出5个配合

    1当体积校验在±1.2%范围内时,应视为容许误差。 2当超过1.2%的容许范围后,应重新进行原材料物理性能试验,检验拌合物的含 气量。 3拌和站生产过程中,因微调配合比导致实际生产量和理论计算工程量产生偏差 时,应从保证原材料稳定性方面进行控制

    5.11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1.1在工作性满足设计的前提下,应成型至少3组不同水灰(胶)比试件,并 香拉强度

    余又说明 具体步骤:保持粗集料绝对体积、单位用水量不变,以水灰(胶)比±0.02、±0.04进 行调整,得出至少3个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成型弯拉强度试件。选取符合设计的配合比, 如不满足则重新计算理论配合比

    5.11.2应选择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兼顾经济性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

    5.12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2.1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5.12.1施工配合比应根据施工环境、运距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合

    路面滑模施工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2.2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集料实际情况,按下列方法进行调整: 1细集料中大于4.75mm的颗粒,应视为粗集料,并计人粗集料的单位用量。 2粗集料中小于4.75mm的颗粒,应视为细集料,并计人细集料的单位用量。 3非干燥状态的集料,应考虑集料实际含水率,计算确定施工配合比。 4对于细集料细度模数变化超过±0.4,或粗集料各粒级变化超过±5%等情况,视 为集料改变,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公厕标准客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T/CECSG.I

    6.2.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使用的级配为间断级配,宜去除4.75~9.5mm的粗集料。 6.2.2合成级配范围应满足本规程表4.4.3的要求

    6.3.1应根据设计弯拉强度,按下列方法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弯拉强度,拟定水灰 胶)比、单位水泥用量及单位用水量。 1配制弯拉强度按本规程式(5.2.1)进行计算。 2以《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中规定的最小 单位水泥用量为基数,根据原材料情况和配制弯拉强度,水泥用量可按表6.3.1推荐范围 适当增加,作为拟定的单位水泥用量

    表6.3.1单位水泥用量增加量推荐表

    3根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规定的最大 水灰比 取样标准,计算单位用水量,并满足最大单位用水量的要求

    经多年试验验证,以《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一2014) 中规定的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作为单位水泥用量,基本满足弯拉强度要求。 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间断级配高弯拉强度混凝土由于克服了泌水现象,水灰比对 弯拉强度的影响敏感性降低,水灰比可取偏大值,更利于砂浆在粗集料空隙内部流动,便 干振捣密实

    6.3.2应按下列方法确定粗集料配比例

    ....
  • 相关专题: 公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