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建筑》一本通.pdf

  • 一建《建筑》一本通.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4-20
  • 发 布 人: w514067580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3)梁、板的构造要求 梁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有矩形和T形。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按跨度来确定,宽度一般是高度的1/3。纵向受力钢筋宜优 先选用HRB335、HRB400钢筋,常用直径为10~25mm,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5mm,也不应小于直径。保护层的厚 度与梁所处环境有关,一般为25~40mm。 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有关,屋面板一般不小于60mm,楼板一般不小于80m,板的支承长度不能小于规范规定的长 度,板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5~30mm。受力钢筋直径常用Φ6、Φ8、Φ10、Φ12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采用C20以上。 二、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构造 砌体结构有以下优点:砌体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管理 维护方便。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它可用作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跨度小于15m的中小型厂房的墙体、柱和 基础。 砌体的缺点: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块材的强度来说还很低,抗弯、抗拉强度则更低;黏土砖所需土源要占用大 片良田,更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自重大,施工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 (3)砌体房屋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 九降缝和圈梁 由于温度改变,容易在墙体上造成裂缝,可用伸缩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单元,使每单元的长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一2011称此长度为温度收缩缝的最大间距,详见表。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开 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地方。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 当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将引起过大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其安全。 为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可用沉降缝在适当部位将房屋分成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内拉应力,同时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 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时,其宽度不宣小 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小于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032结构抗震设计构造票

    地震的成因有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符号M表示。震级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 量多少的尺度,也是地震规模的指标,其数值是根据地震带记录到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 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民震级。 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距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 烈度就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

    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一个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 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 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 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三、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 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 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 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 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 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 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1A413000装配式建筑 建筑工业化,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 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1A41300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一个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 本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 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绿化标准规范范本,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 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主要构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制,采用机械化吊装,可与现场各专业施工同步进行,具有施工速度快wo、工程建 周期短、利于冬期施工的特点。 (2)构件预制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作业,代替现浇结构立体交叉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安全环

    1A414011水泥的性能和应用

    1A414011水泥的性能和应用

    注:强度等级中,R表示早强型。

    二、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

    一、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 (一)凝结时间 水泥的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 疑时间是从水泥加水拌合起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所需的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在施工中具有重要 意义。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初凝之前完成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捣及砂浆的粉刷、砌筑等施工工序,初凝时间 不宜过短;为使混凝主、砂浆能尽快地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利于下道工序及早进行,终凝时间也不宜过长 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 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二)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施工中必须使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过多,或者水泥粉磨时石掺量过 多。 国家标准规定,游离氧化钙对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影响用煮沸法来检验,测试方法可采用试饼法或雷氏法。由于游 离氧化镁及过量石膏对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影响不便于检验,故国家标准对水泥中的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分别作了限 制。 (三)强度及强度等级 水泥的强度是评价和选用水泥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划分水泥强度等级的重要依据。水泥的强度除受水泥熟料的 矿物组成、混合料的掺量、石膏掺量、细度、龄期和养护条件等因素影响外,还与试验方法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采 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测定结果来确定该水泥的强度等级。 (四)其他技术要求 其他技术要求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的细度及化学指标。水泥的细度属于选择性指标。国家标准规定,硅酸 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水泥中的碱含量高时,如果配制混凝土的 骨料具有碱活性,可能产生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因不均匀膨胀而破坏。 二、常用水泥的特性及应用

    硅酸盐或普通水泥:早期强度高、凝结硬化快、

    (2)矿渣水泥:耐热性好 (3)火山灰水泥:抗渗性较好 (4)粉煤灰水泥:抗裂性较高 (5)矿渣、火山灰、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水化热较小、耐蚀性较好

    (3)火山灰水泥:抗渗性较好 (4)粉煤灰水泥:抗裂性较高 (5)矿渣、火山灰、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水化热较小、耐蚀性较好 三、常用水泥的包装及标志 水泥可以散装或袋装,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为50kg,水泥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执行标准、水泥品种、代号、强 度等级、生产者名称、生产许可证标志(QS)及编号、出厂编号、包装日期、净含量。包装袋两侧应根据水泥的品种 米用不同的颜色印刷水泥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红色,矿渣硅酸盐水泥采用绿色;火山 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采用黑色或蓝色。散装发运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 片

    三、常用水泥的包装及标志

    1A414012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应用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率不小于9%。 三、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钢材的主要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其中力学性能是钢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拉伸性能、冲击性能、 皮劳性能等。工艺性能表示钢材在各种加工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弯曲性能和焊接性能等。 (一)拉伸性能 反映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屈服强度是结构设计中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是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的 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 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在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塑性指标通常用伸长率表示。伸 长率是钢材发生断裂时所能承受永久变形的能力。伸长率越大,说明钢材的塑性越大。试件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 原标距长度之比的百分比即为断后伸长率。对常用的热轧钢筋而言,还有一个最大力总伸长率的指标要求。 (二)冲击性能 冲击性能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钢的化学成分及治炼、加工质量都对冲击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除此以外 钢的冲击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冲击性能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当降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冲击值急剧下降,从而可 使钢材出现脆性断裂,这种性质称为钢的冷脆性,这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脆性临界温度的数值愈低,钢材的 氏温冲击性能愈好。所以,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当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使用温度为低的钢材, (三)疲劳性能 受交变荷载反复作用时,钢材在应力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皮劳破坏是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所以危害极大,往往造成灾难性的事故。钢材的疲劳极限与其抗拉强度有关 般抗拉强度高,其疲劳极限也较高

    三、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四、钢材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

    (1)碳: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 (2)硅:当含量小于1%时,可提高钢材强度,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明显。 (3)锰:锰能消减硫和氧引起的热脆性,使钢材的热加工性能改善,同时也可提高钢材强度 (4)磷:磷是碳素钢中很有害的元素之一。磷含量增加,钢材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特别是 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从而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也使钢材可焊性显著降低, (5)硫:硫也是很有害的元素。 (6)氧:氧是钢中有害元素,会降低钢材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 (7)氮:氮对钢材性质的影响与碳、磷相似,会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特别是韧性显者下降。 1A414013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 普通混凝主(以下简称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为改善混凝主的某些性能,还常加人适量的 外加剂和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或集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包裹在骨料的表面并填 充其空隙。 二、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土性能的物质。 (六)矿物掺合料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混凝土拌合时加入的天然的或人工的矿物材料,统称为 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掺合料分为活性矿物掺合料和非活性矿物掺合料。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 挂灰、沸石粉等。 粉煤灰来源广泛,是当前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混凝土掺合料。重要混凝土工程及大体积工程常常掺入较多 的矿物掺合料。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又称 工作性。和易性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工地上常用落度试验来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或落扩展度,作为流动性指标,落度或落扩展度愈大 表示流动性愈大。对落度值小于10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则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 直愈大表示流动性愈小。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等。单位体积用 水量决定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它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 (二)混凝土的强度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一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 件(温度20土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以fc 表示,单位为N/mm或MPa。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与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强度来划分的,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为MPa)表 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C30即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0MPa,35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 验收的重要依据。 3.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的测定采用150mm×150mm×300mm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试验表明,在立方体抗压强度fcu=10~ 55MPa的范围内,轴心抗压强度f=(0.70~0.80)fu° 4.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20~1/10,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比值有所降低。 5.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及生产工艺方面的因素。原材料方面的因素包括水泥强度与水胶比,骨料的 种类、质量和数量,外加剂和掺合料;生产工艺方面的因素包括搅拌与振捣,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龄期。 (四)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 性概念,包括抗渗、抗冻、抗侵蚀、碳化、碱骨料反应及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等性能,这些性能均决定着混凝土经久 耐用的程度,故称为耐久性。 (1)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侵蚀性。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分P4、 P6、P8、P10、P12和>P12共六个等级。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密实度及内部孔隙的大小和构造有关。 (2)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表示,分F50、F100、F150、F200、F250、F300、F350、F400和>F400 供九个等级。抗冻等级F50以上的混凝土简称抗冻混凝土。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混凝土的碳化是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水 碳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削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碳化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 土抗压强度增大,但可能产生细微裂缝,而使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降低。

    泵送剂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构筑物的泵送施工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适用于滑模施工等;也适用于水下灌注桩混凝土。 1A414014砌体结构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一、块体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一)砌块的种类 1.砖 砖是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外形主要为直角六面体,分为烧结砖、蒸压砖和混凝土砖三类。以10块砖的抗压强 度的平均值确定的强度等级,根据变异系数不同,还需要满足强度标准值和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得要求,部分砖尚需 满足折压比之规定。 (1)烧结砖 烧结砖有烧结普通砖(实心砖)、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等种类。 烧结普通砖又称标准砖,国内统一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53mm。 烧结多孔砖简称多孔砖(分为P型砖和M型砖),为大面有孔的直角六面体,其孔洞率不大于35%,孔的尺寸小而 数量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砌筑时孔洞垂直于受压面。 烧结空心砖就是孔洞率不小于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烧结砖。砌筑时孔洞水平,主要用于框架填充墙和自 承重隔墙。 (2)蒸压砖 蒸压砖应用较多的是硅酸盐砖,材料压制成坏并经高压釜蒸汽养护而形成的砖,依主要材料不同又分为灰砂砖和 粉煤灰砖,其尺寸规格与实心黏土砖相同。这种砖不能用于长期受热200℃以上,受急冷急热或有酸性介质腐蚀的建筑 部位。 (3)混凝土砖 混凝土砖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砂、石等为主要集料,加水搅拌、成型、养护制成的一种实心砖或多孔的半盲 孔砖。混凝土砖具有质轻、防火、隔声、保温、抗渗、抗震、耐久等特点,且无污染、节能降耗,可直接替代烧结普 通砖、多孔砖用于各种承重的建筑墙体结构中,是新型墙体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砌块的强度等级 二、砂浆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细集料(砂)、掺加料(可以是矿物掺合料、石灰膏、电石膏等一种或多种 和水等为主要原材料进行拌合,硬化后具有强度的工程材料。砌体强度直接与砂浆的强度、砂浆的流动性(可塑性) 和砂浆的保水性密切相关,所以强度、流动性和保水性是衡量砂浆质量的三大指标。 (一)砂浆的种类 砂浆按成分组成,通常分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专用砂浆。 (二)砂浆的强度等级 将砂浆做成70.7m×70.7m×70.7的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天(温度20土2℃,相对湿度90%以上, 每组取3个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原则: (1)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f2)(精确至0.1MPa)

    由于木材构造的不均匀性,木材的变形在各个方向上也不同;顺纹方尚最小,径向较大,弦尚最大。因此,湿材 干燥后,其截面尺寸和形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湿胀干缩将影响木材的使用。干缩会使木材翘曲、开裂、接松动、拼缝不严。湿胀可造成表面鼓凸,所以木材 在加工或使用前应预先进行干燥,使其接近于与环境湿度相适应的平衡含水率。 (四)木材的强度 木材按受力状态分为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四种强度,而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又有顺纹和横纹之分。 1A414023建筑玻璃的特性与应用

    (一特性 (1)良好的透视、透光性能。对太阳光中近红外热射线的透过率较高,但对可见光射至室内墙顶地面和家具、织 勿而反射产生的远红外长波热射线却有效阻挡,敌可产生明显的“暖房效应”。无色透明平板玻璃对太阳光中紫外线 勺透过率较低。 (2)隔声、有一定的保温性能。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3)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对酸、碱、盐及化学试剂及气体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长期遭受侵蚀性 介质的作用也能导致变质和破坏,如玻璃的风化和发霉都会导致外观的破坏和透光能力的降低。 (4)热稳定性较差,急冷急热,易发生炸裂。 三、安全玻璃 (一)防火玻璃 1.概念 普通玻璃因热稳定性较差,遇火易发生炸裂,故防火性能较差。防火玻璃是经特殊工艺加工和处理、在规定的耐 火试验中能保持其完整性和隔热性的特种玻璃。防火玻璃原片可选用浮法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复合防火玻璃原片还 可选用单片防火玻璃制造。 (二)钢化玻璃 2.特性 (1)机械强度高; (2)弹性好; (3)热稳定性好; (4)碎后不易伤人; (5)可发生自爆。 3.应用(新改内容) 钢化玻璃的机械强度、耐热冲击强度得到了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碎片状态。但钢化玻璃的自爆大大限制了钢化玻 离的应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玻璃内部存在硫化镍(NiS)结石是造成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钢化玻璃进 行均质(第二次热处理工艺)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钢化玻璃的自爆率。这种经过特定工艺条件处理过的钢化玻璃就是 均质钢化玻璃(简称HST)。 (三)夹层玻璃

    建筑防水主要指建筑物防水,一般分为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构造防水是依靠材料(混凝土)的自身密实性及某 些构造措施来达到建筑物防水的目的;材料防水是依靠不同的防水材料,经过施工形成整体的防水层,附着在建筑物 迎水面或背水面而达到建筑物防水的目的。材料防水依据不同的材料,又分为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刚性防水主要 用的是砂浆、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柔性防水采用的是柔性防水材料,主要包括各种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 和堵漏灌浆材料等。柔性防水材料是建筑防水材料的主要产品,在建筑防水工程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一、防水卷材 (一)防水卷材的分类 防水卷材在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应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广泛用于屋面、地下和特殊构筑物的防水。防水卷材主要 包括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两大系列。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是新型防水材料,各项性能 交旧的沥青防水卷材优异,能显著提高防水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工程应用非常产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按照改性材 斗的不同分为: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其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按基 本原料种类的不同分为:橡胶类防水卷材、树脂类防水卷材和橡塑共混防水卷材。1.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有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其中,SBS卷材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尤其适用于较低气温环境的建筑防水。APP卷材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约屋面及地下防水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防水,尤其适用于较高气温环境的建筑防水。 (二)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 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包括: (1)防水性:常用不透水性、抗渗透性等指标表示。 (2)机械力学性能:常用拉力、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表示。 (3)温度稳定性:常用耐热度、耐热性、脆性温度等指标表示, (4)大气稳定性:常用耐老化性、老化后性能保持率等指标表示。 (5)柔韧性:常用柔度、低温弯折性、柔性等指标表示。 1A414032建筑防火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四、防火堵料 有机防火堵料又称可塑性防火堵料,在使用过程长期不硬化,可塑性好,容易封堵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孔洞,能够 重复使用。遇火时发泡膨胀,具有优异的防火、水密、气密性能。施工操作和更换较为方便,因此尤其适合需经常更 换或增减电缆、管道的场合。 无机防火堵料又称速固型防火堵料,是以快干水泥为基料,添加防火剂、耐火材料等经研磨、混合而成的防火堵 科,使用时加水拌合即可。无机防火堵料具有无毒无味、固化快速,耐火极限与力学强度较高,能承受一定重量,又 一定可拆性的特点。有较好的防火和水密、气密性能。主要用于封堵后基本不变的场合。 1A414033建筑保温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二、影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性质。导热系数以金属最大,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气体更小。 2.表观密度与孔隙特征。表观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小。孔隙率相同时,孔隙尺寸越大,导热系数越大。 3.湿度。材料吸湿受潮后,导热系数就会增大。水的导热系数为0.5W/(m·k),比空气的导热系数(0.029W/(mk))

    大20倍。而冰的导热系数是2.33W/(m·k),其结果使材料的导热系数更大。 4.温度。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在0~50℃时并不显著,只有对处于高温和负温下的材料: 才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5.热流方向。当热流平行于纤维方向时,保温性能减弱;而热流垂直纤维方向时,保温材料的阻热性能发挥最好 1A415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A415010施工测量 1A415011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 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 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规模小或精度高的独立项目或单位工程,可通过市政水准测控控制点直接布设建筑物 施工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二、施工测量的内容 (二)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在拟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或控制桩。线板应注记中心线编号,并测设标高。线板和控制桩应做 好保护,该控制桩将作为未来施工轴线校核的依据 依据控制桩和已经建立的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及图纸给定的细部尺寸进行轴线控制和细部测设 三、施工测量的方法 (三)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 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 2.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3.角度前方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 4.距离交会法 从控制点到测设点的距离,若不超过测距尺的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需 要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 5.方向线交会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测定点由相对应的两已知点或两定向点的方向线交会而得。方向线的设立可以用经纬仪,也 可以用细线绳, (四)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HA±a=HRth

    其中:HA为已知点高程 a为后视读数,即已知高程点A所立标杆的读数 b为前视读数,即未知高程点B所立标杆的读数。

    四、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1)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的有: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2)建筑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要求: 1)对各类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和斜坡位 移观测。 2)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 进行基坑回弹观测。 3)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应进行倾斜观测。 4)当建筑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5)施工需要时,进行其他类型的变形观测, (4)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共五级 (5)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建筑结构、形状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点位应便于观察、易于保护,标志应 总固。 (6)对于特等和一等变形观测,尚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并在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7)变形测量的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需要时可设置工作基点。设置要求有: 1)沉降观测基准点,在特等、一等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4个;其他等级沉降观测时不应少于3个;基准之间应 形成闭合环。 2)位移观测基准点,对水平位移观测、基坑监测和边坡监测,在特等、一等观测时,不应少于4个;其他等级观 则时不应少于3个。 (12)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有: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对于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4)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5)筱形基础、箱式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6)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 (13)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民用高层建筑宜以每加高2~3层 观测1次;工业建筑宜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阶段进行观测。如建筑施工均匀增 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100%时各测1次。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1次,停工 期间每隔2~3月测1次。竣工后运营阶段的观测次数: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开始每年 1次,到沉降达到稳定状态和满足观测要求为止。 1A415012常用工程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一、水准仪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是为水准测量提供水平视线和对水准标尺进行读数的 种仪器。 水准仪有DS05、DS1、DS3、DS10等几种不同精度的仪器。S05型和S1型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用于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及其他精密水准测量;S3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H,但可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 程;另外,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但精度不高。 二、经纬仪 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是对水平角和竖直角进行测量的一种仪器。 经纬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β;其次,它还可以测量竖直角α;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 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高差h。 三、全站仪 全站仪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全站仪在测站上一经观测,必要的观测数据如斜距、天顶距(竖直角)、水平角等均能自动显示,而且几乎是在 司一瞬间内得到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如果通过传输接口把全站仪野外采集的数据终端与计算机、绘图机连 接起来,配以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即可实现测图的自动化。 全站仪一般用于大型工程的场地坐标测设及复杂工程的定位和细部测设, 1A415020土石方工程施工 1A415021岩土的分类和性能 一、岩土的工程分类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的分类方法,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 沙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定营动量,为计筒营动力、机具

    1)一类土:松软土2)二类土:普通土 3)三类土:坚土4)四类土:砂砾坚土 5)五类土:软石6)六类土:次坚石 7)七类土:坚石8)八类土:特坚石

    (1)冠梁,梁宽大于桩径,高度≥400mm(不小于梁宽0.6倍),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 (2)排桩桩径600~1000mm,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5: (3)桩间土间距400~800mm,桩间土用钢丝网混凝土护面、砖砌等处理。

    (1)锚杆,上下排间距≥2m,水平间距≥1.5m (2)锚杆自由端长度≥5m,锚固段长度≥6m (3)锚杆锚固段上方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4)锚杆倾角15°~25°。 (二)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两墙合一)等支撑形式采用顺作法、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 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地下连续 墙宜同时用作主体地下结构外墙即“两墙合一”。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的深基坑。 2 800166 墙厚≥600mm 顶部有冠梁,同排桩混凝土强度C30~C40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有: (1)应设置现浇纲筋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 1.2m;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2)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面0.3m,同时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3)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导管下端 距槽底宜为300~500mm;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间隔不宜大于4h;现场混凝土落度宜为200mm土20mm 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进行配制;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 (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底注浆。注浆管应采用钢管;单元槽段内不少于2根,槽段长度大于6m 时宜增加注浆管;注浆管下端应伸到槽底200~500mm;注浆压力应控制在2MPa以内,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 量达到80%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 (三)土钉墙 土钉墙可分为单一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微型桩复合土钉墙等类型。 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 锚杆机打孔,坡度不宜大于1:0.2,孔径70120mm 间距12m,深度0.5~1.2倍开挖深度,倾角5°~20°; 土钉钢筋HRB400、HRB500;直径16~32mm(中部有支撑) 钢丝网直径6~10mm,间距150~250mm;注浆材料: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20MPa;加强钢筋与土钉焊 接(承压板与土钉螺栓连接) 29 提供高端面授精华视频+精准押题: 一建、二建、咨询、监理、造价

    接(承压板与土钉螺栓连接)

    高度不大于12m时,喷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面层厚度80mm~100mm,24h内完成土钉安放及喷射混凝土分段 自下而上喷射钢筋网宜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 1A415023人工降排地下水的施工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1)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降 水施工方案。依据场地的水文地质、基础规模、开挖深度、土层渗透性能等条件,选择包括集水明排、截水、降水及 地下水回灌等地下水控制的方法。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5~1.5m (2)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 用井点降水。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3)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蒲验算。 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避免突涌的发生。 (1)排水沟距基础外边线≥0.4m; (2)排水沟四周或两侧设置,集水井30~40m布置一个; (3)排水沟比坑底低0.3~0.4m;排水沟坡度1%~2%; (4)集水井比排水沟低不小于0.5m

    1A415023人工降排地下水的施工

    一、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术

    (5)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基坑,基坑爆破开挖应采取静力爆破等控制振动、冲击波、飞石的爆破方式。 三、土方回填 (一)土料要求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士、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 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士。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 (三)土方填筑与压实 (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确定。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 方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1.5;超过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1.5,下部采用1:1.75。 (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一般情况下每 层虚铺厚度见表, (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4)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 标)干土密度pd与最大干土密度pdmax的比值。最大干土密度pdmax是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 的。填土应控制土的压实系数入C满足设计要求。 1A415025基坑验槽方法(新教材整体改动) 一、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 (2)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 (5)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6)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

    一、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 (2)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 (5)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6)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用 不应位超过付100元

    1.天然地基验槽内容:

    (1)根据勘察、设计文件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坑底、坑边岩土体及地下水情况: (3)检查空穴、古井、古墓、暗沟、地下埋设物及防空掩体等情况,并应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状; (4)检查基坑底土质的扰动情况及扰动的范围和程度; (5)检查基坑底土质受到冰冻、干裂、受水冲刷或浸泡等扰动情况,并查明影响范围和深度。 2.天然地基验槽前应在基坑(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检验数据作为验槽依据。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 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基坑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基底以下砾石层和卵石层厚度大于1时: (3)基础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5m时。

    验槽方法通常主要采用观察法为主,而对于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要先辅以针探法配合共同完成 (一)观察法 (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 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 (2)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等。 (3)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 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4)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或其他手段作为验槽辅助。 (二)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进行基槽检验时,应检查下列内容: (1)地基持力层的强度和均匀性: (2)浅理埋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 (3)浅埋的会影响地基承载力或地基稳定性的古井、墓穴和空洞等。 1A41503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1A415031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就是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 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有换填地基、压实和劳实地基、复合地基、注浆加固、预压地基、

    的工程。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施工要求有: (1)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 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每个实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20m。 (2)强夯处理地基夯锤质量宜为10t~60t,其底面形式宜为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 直宜为25kPa~80kPa,单击夯击能高时取高值,单击夯击能低时取低值,对于细颗粒土宜取较低值。锤的底面宜对称 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宜为300mm~400mm 1A415032桩基础施工 桩基础按照施工工艺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 成孔灌注桩、钢桩等。

    一、钢筋混凝王预制桩 根据打(沉)桩方法的不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方法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 (一)锤击沉桩法 (1)施工程序: 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接桩→再锤击沉桩→送桩→收锤→切割桩头。 (2)施工要求有: 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2)单节桩采用两支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宜为0.2L(桩段长)。吊运过程中严禁采用拖拉取桩方法。 3)接桩接头宜高出地面0.5~1m。接桩方法分为焊接、螺纹接头和机械啮合接头等。 5)沉顺序应按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密后疏的次序进行。对于密集桩群应控制沉桩速率,宜从 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6)锤击桩终止沉桩标准有: a)终止沉桩应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当桩终端达到坚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 石土及风化岩时,可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 b)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高位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 确认。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泥浆护壁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和干作业(机 工)成孔灌注桩等。 (一)泥浆护壁灌注桩 泥浆护壁灌注桩按照成孔工艺不同,分为正(反)循环钻机、冲击钻机、旋挖钻机、多支盘灌注桩机、扩底机 具等桩机设备。

    6)锤击桩终止沉桩标准有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人工)成孔灌注桩等。 (一)泥浆护壁灌注桩 泥浆护壁灌注桩按照成孔工艺不同,分为正(反)循环钻机、冲击钻机、旋挖钻机、多支盘灌注桩机、扩底机械 钻具等桩机设备。 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 青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2.施工要求有:

    (1)应进行工艺性是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根 (2)护壁泥浆可采用原土造浆,不适用的土层应制备泥浆。施工时,钻孔内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0.5m。 (3)正、反循环成孔机具应根据桩型、地质条件及成孔工艺选择,砂土层成孔宜选用反循环钻机。 (6)清孔可采用正循环清孔、泵吸反循环清孔、气举反循环清孔等方法。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要求:端承型桩应 大于50mm,摩擦型桩应不大于100mm,抗拔、抗水平荷载桩应不大于200mm (7)钢筋笼宜分段制作,接头易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8)水下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强度提高等级配置,塌落度宜为180~220mm;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采用导管法连续 注;水下混凝土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1m以上,充盈系数不应小于1。 (9)桩底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单根桩上数量不少于2根。注浆终止条件应控制注浆量与注浆压力两个因素,以 者为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终止注浆: 1)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量不低于80%,且压力大于设计值, 三、桩基检测技术 1.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主要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桩基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 桩检测,主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 2.桩基检测的方法和目的有: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4)钻芯法。 (5)低应变法。 (6)高应变法。 (7)声波透射法。 4.验收检测的受检桩选择条件: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局部地基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3)承载力验收时选择部分Ⅲ类桩: (4)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5)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6)宜按规定均匀和随机选择。 5.验收检测时,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后进行。 6.桩身完整性分类为I类桩、ⅡI类桩、IⅢI类桩、IV类桩等共4类。I类桩桩身完整;II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 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IⅡI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IV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1A415033混凝土基础施工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筱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混凝土基础工程中,分项工程主要有钢

    筋、模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缝处理等。高层建筑筱形基础和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 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cm,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一、钢筋工程 (一)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钢筋放样→钢筋制作→钢筋半成品运输→基础垫层→弹钢筋定位线→钢筋绑扎→钢筋验收、隐蔽 (二)施工技术要求 (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 立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 斜变形。 (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6)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7)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 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 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 率不宜大于25%。 3)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 二、模板工程 (一)施工工艺 模板制作→定位放线→模板安装、加固→模板验收一模板拆除→模板的清理、保养, (二)施工技术要求 (2)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 我。 (4)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方案执行 三、混凝土工程 (一)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泵送与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揭和表面抹压→混凝土养护, (二)混凝土搅拌 搅拌混凝土前,宜将搅拌筒充分润滑;严格计量、控制水胶比和落度;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 去。 (四)混凝土浇筑

    1.单独基础浇筑 (1)台阶式基础施工,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预制柱的高杯口基础的高台部分应另行分层),不充许留设 施工缝。每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务必使砂浆充满模板。 2.条形基础浇筑 (2)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300500mm)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间 尧筑长度控制在2~3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新改内容)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50,并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主配合比设计、混凝 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2)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 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3)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 4)设计中应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5)设计中应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3d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7d水化热不宜大于280kJ/kg 当选用52.5强度等级水泥时,7d水化热宜小于300kJ/kg 4.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要求: 1)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不宜大于180mm; 2)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70kg/m; 4)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5)砂率宜为38%~45%。 6.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能力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需要,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 3.当采用跳仓法时,跳仓的最天分块单向尺寸不宜天于40,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应按 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4.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振 岛时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2)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 昆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的浇灌应连续、有序,宜减少施工缝。 4)混凝土宜采用泵送方式和二次振工艺。 6.应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抹压处理。 7.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保温保湿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进行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试验与监测 1.混凝土试验取样 1)当一次连续浇筑不大于1000m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试件现场取样不应少于10组 2)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5000m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1000m的混凝土,每增加500㎡取样不应少 于一组,增加不足500㎡时取样一组 3)当一次连续浇筑大于5000m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5000m的混凝土,每增加1000㎡取样不应少于 组,增加不足1000m时取样一组。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确定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 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拆除保温覆盖时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天于20℃。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布置,应反映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来 用下列布置方式: (1)测试区可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测试区内监测点应按平面分层布置; (2)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规定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平面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至少布置表层、底层和中心温度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m处的温度。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 度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3)混凝土的浇灌应连续、有序,宜减少施工缝。 4)混凝土宜采用泵送方式和二次振工艺。 6.应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抹压处理。 7.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保温保湿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进行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宜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试验与监测 1.混凝土试验取样 1)当一次连续浇筑不大于1000m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试件现场取样不应少于10组 2)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5000m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1000m㎡的混凝土,每增加500㎡取样不应少 组,增加不足500m时取样一组 3)当一次连续浇筑大于5000㎡同配合比的大体积混凝土时,超出5000㎡的混凝土,每增加1000㎡取样不应少于 组,增加不足1000m时取样一组。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确定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 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拆除保温覆盖时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0℃。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布置,应反映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采 下列布置方式: (1)测试区可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测试区内监测点应按平面分层布置; (2)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规定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平面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至少布置表层、底层和中心温度测点,测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m;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表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层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以上50处的温度,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 测量,每台班不应少于2次

    1A415034砌体基础施工

    切体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砌体基础常采用扩大基础

    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摄底→砌筑→抹防潮层。

    基础砌筑前,应校核放线尺寸,立皮数杆。 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砌体基础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起,并应由高处尚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底部扩大部 分的高度。 多孔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多孔砖砌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块墙下应灌实一皮砖,或设置高200m的混凝土带。 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空心小砌块砌体,应用C20混凝土灌实砌体的孔洞

    1A41504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1A41504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1A41504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二)常见模板及其特性 (1)胶合板模板:所用胶合板为高耐气候、耐水性的I类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优点是自重轻、板幅大、板面平 整、施工安装方便简单等。 (2)组合钢模板:主要由钢模板、连接体和支撑体三部分组成。优点是轻便灵活、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周转率 高等;缺点是接缝多且严密性差,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外观质量差。 (3)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与组合钢模板比,其特点为自重轻、用钢量少、面积大、模板拼缝少、维修方便 等。 (4)大模板:它由板面结构、支撑系统、操作平台和附件等组成。是现浇墙、壁结构施工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其 持点是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和层高为大模板尺寸,由于面板为钢板组成,其优点是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性强、无拼 缝等;缺点是模板重量大,移动安装需起重机械吊运。 (5)组合铝合金模板:由铝合金带肋面板、端板、主次肋焊接而成,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种组合模板 其重量轻、拼缝好、周转快、成型误差小、利于早拆体系应用。但成本较高、强度比钢模板小、产品规格较少,应用 不不太广泛。 (6)早拆模板体系: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顶端,采用柱头的特殊构造装置来保证国家现行标准所规定的拆模原则前 提下,达到尽早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 (三)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1)实用性: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且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

    (二)常见模板及其特性

    (2)安全性: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施工中不变形、不破坏、不倒塌。 (3)经济性: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减少支拆用工,实 文明施工。 (四)模板工程安装要点 (1)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底座必须有足够的承 寸。模板的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 (4)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 答度的1/1000~3/1000 (8)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9)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五)模板的拆除 (1)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没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即可拆除。 (2)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拆模顺序进行。 (3)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拆模时应保留立杆并顶托支承楼板,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可取科 瓷度为2m按表的规定确定,

    (1)代换原则:等强度代换或等面积代换。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当构件受裂缝宽 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2)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钢筋代换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 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纲筋锚固长度、接头 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五)钢筋连接 (1)钢筋的连接方法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 (2)钢筋的焊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3)钢筋机械连接:有钢筋套筒挤压连接、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包括钢筋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压 直螺纹套筒连接)等方法。 目前最常见、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六)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等。 (2)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400,HRB500,HRB600级带肋钢筋的冷拉率 不宜大于1% (3)钢筋除锈: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可采用机械除锈机除锈、喷砂除锈、酸洗除锈和手工 诱等。 (4)钢筋下料切断可采用钢筋切断机或手动液压切断器进行。钢筋的切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加工宜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加工过程中不应加热钢筋。钢筋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得反复弯折 (七)钢筋安装 2.柱钢筋绑扎 (1)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 (2)每层柱第一个钢筋接头位置距楼地面高度不宜小于500mm、柱高的1/6及柱截面长边(或直径)中的较大值 (3)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子纵向钢筋内侧。 (5)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 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6)如设计无特殊要求,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 二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4.梁、板钢筋绑扎 (1)连续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3跨度范 围内。 (3)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不小于25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箍 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 (4)板的钢筋网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

    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 证钢筋位置正确。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学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 裂。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 上。 三、混凝土工程 (一)普通混凝土 (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 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 使用。 水泥贮存应做好防潮措施,避免水泥受潮。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掺使用。水泥不得和石灰 在一起。 (4)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为重量比。 (三)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2)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3)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四)泵送混凝土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落度不宜低于100mm; 4)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5)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 7)泵送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随意使用;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 %。 (五)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 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安装接头 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4)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 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 1)粗骨料料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 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学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 后断裂。 (6)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 筋在上。

    混凝土配合比应为重量日

    2)粗骨料料径小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 上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7)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不再呈现浮浆 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 菩,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理件等,振揭器插入下 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 家。 (9)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10)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 高度大于1Ⅱ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六)施工缝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 勺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 寻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七)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后浇带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为克服由于温度、收缩等原因导致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在主体结构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14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 整体。 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 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梁板后浇带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与主体架体一起搭设,主体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分架体不拆,模板就不受影响,

    从而保证后浇带两侧沉降一致,后浇带浇筑后无错台、下沉、漏浆现象 (八)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大类。现场施工一般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又可分覆盖浇水养护 薄膜布养护和养生液养护等。 (2)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3)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 得少于7d;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 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 水相同。 (6)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 四、预应力工程 (一)预应力的分类与特点 按预加应力的方式可分为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在后张法中,按预应力筋粘结状态又可分为:有粘结预 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张法的特点是:先张拉预应力筋后,再浇筑混凝土;预应力是靠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 并使其产生预压应力。后张法的特点是:先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在其上张拉预应力筋;预应力是靠锚具 传递给混凝土,并使其产生预压应力。 (四)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1)一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和程序按设计要求进行; (2)单根、多根或整体一次进行张拉;单根张拉顺序:由下到上,由中到边(对称); (3)张拉完毕,立即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须更换 (4)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低于75% (5)放张应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五)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有粘结) (1)预应力筋孔道形状有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类型。孔道的留设可采用预理金属螺旋管留孔、预理塑料波纹管 留孔、抽拔钢管留孔和胶管充气抽芯留孔等方法。在留设预应力筋孔道的同时,尚应按要求合理留设灌浆孔、排气孔 和泌水管。 (3)按要求进行预应力筋下料、编束、穿束。穿束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也可在混凝土浇筑前(蒸汽养护时除外 进行。 (4)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计的混凝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75%。 (5)预应力张拉要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预应力筋张拉方式有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有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 20米时,可一端张拉,大于20米时,宜两端张拉;预应力筋为直线时,一端张拉长度可延长至35米, (6)张拉顺序:宜按均匀、对称的原则张拉;预应力楼盖宜先张拉楼板、次梁,后张拉主梁的预应力筋;对于平 卧重蒸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张拉

    (五)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有粘结)

    (7)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力值为主,以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作校核。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 脱的预应力筋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丝。 (8)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孔道灌浆。灌浆用水泥浆宜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的水泥浆: 水灰比不应大于0.45,强度不应小于30N/mm。 (五)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无粘结) (2)无粘结预应力筋如同普通钢筋一样先铺设在支好的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后再张拉锚固。它的特点是不需预留孔道和灌浆,施工简单等,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张拉和锚 固区的处理。 (3)无粘结预应力筋一般在普通钢筋绑扎后期开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并与普通钢筋绑扎穿插进行。 (4)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75%。 (5)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40米时,可一端张拉,大于40米时,宜两端张拉 0保结板工程施工

    (1)水泥:M15及以下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宜选用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砌筑水泥;M15以上强度等级的砌 筑砂浆宜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宜用中砂,其中毛石砌体宜用粗砂。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浆的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3)石灰膏:建筑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二)砂浆配合比 (1)砌筑砂浆应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稠度、保水率和抗压强 度的要求。 (2)砌筑砂浆的稠度(流动性)宜按表选用。 当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或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较小 稠度值的砂浆。 (3)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确保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4)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 个强度等级。 分层度的测定方法:是将砂浆装入规定的容器中,测出沉入度;静置30min后,再取容器下部1/3部分的砂浆, 其沉入度。前后两次沉入度之差即为分层度,以m计。分层度愈大,表明砂浆保水性愈差。 (三)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2)砂桨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应为: 1)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2)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三)砂浆的拌制及使用 (1)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 (2)砂奖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应为: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桨,不得少于2min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预拌砂及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的搅拌时间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按产品说明书采用。现场拌制的砂浆应 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预拌砂浆及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的使用时间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确定。 (四)砂浆强度 由边长为7.07cm的正方体试件,经过28d标准养护,测得一组三块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 砂浆试块应在卸料过程中的中间部位随机取样,现场制作,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 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验一次。

    (3)烧结普通砖的外形为直角六面体,其公称尺寸为:长240mm、宽115mm、高53mm (二)烧结普通砖砌体 (1)砌筑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适度湿润,不得采用干 传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块体湿润程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60%70%; 2)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宜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浇水湿润。 (2)砌筑方法有“三一”砌筑法、挤浆法(铺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通常宜采用“三一”砌筑法,即 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砌筑方法。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 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3)设置皮数杆:在砖砌体转角处、交接处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 部位。皮数杆间距不宜大于15m。在相对两皮数杆上砖上边线处拉水准线。 (4)砖墙砌筑形式有全顺、两平一侧、全丁、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等。通常情况下宜采用一顺一丁、梅 花丁、三顺一丁方式组砌。 (5)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整砖丁砌。 (6)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7)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桨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不得用水冲浆灌缝。 (8)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抗震设防烈度为 9度及以上地震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9)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过梁上与过梁成60°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轻质墙体; 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11)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 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 转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2)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 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13)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应先绑扎钢筋,而后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墙与柱应沿高度 方向每500mm设2Φ6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 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该层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才能进 行上一层的施工。 (14)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 高度,也不宜大于4m。 (15)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 (三)砖柱 (1)砖柱应选用整砖砌筑。砖柱断面宜为方形或矩形。 (2)砖柱砌筑应保证砖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4砖长,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四)砖垛 砖垛应与所附砖墙同时砌筑。砖垛应隔皮与砖墙搭砌,搭砌长度应不小于1/4砖长。砖垛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 应相互错开1/2砖长。 (五)多孔砖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六)烧结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砌筑时,空心砖孔洞应呈水平方向,门窗洞口两侧一砖范围内应采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空心砖墙底部宜 韧3皮烧结普通砖。 空心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留斜槎时,其高度不宜大于1.2m。

    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两种。 (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如遇天气干燥炎热,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对 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块体的相对含水率宜为40%50%。雨天及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4)小砌块墙体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多排孔小砌块的搭 妾长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宜小于小砌块长度的1/3,且不应小于90mm。 (5)砌筑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应使小砌块隔皮露端面;T字交 接处应使横墙小砌块隔皮露端面。 四、填充墙砌体工程

    (2)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蒸压加气混凝 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3)烧结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 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4)吸水率较小的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采用薄灰砌筑法施工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前不应对其浇 喷)水湿润。 (5)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用于下列部位: 1)建筑物防潮层以下部位; 2)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3)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坏境, (6)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 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应为150mm (9)加气混凝土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每一楼层内的砌块墙应连续砌完,不留接槎。如必须留援时,应留斜楼, (10)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 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砌块。 1A415043钢结构工程施工 二、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加工 (一)准备工作 钢结构构件加工前,应先进行施工详图设计、审查图纸、提料、备料、工艺试验和工艺规程的编制、技术交底等 作。 施工详图和节点设计文件也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三、钢结构构件的连接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和铆接 (3)根据焊接接头的接部位,可以将熔化焊接头分为:对接接头、角接接头、T形及十学接头、搭接接头和塞 接头等。 (4)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应在认可的范围内焊接作业装修设计教程,严禁无证上岗。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 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应在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 工艺评定试验。 (7)焊缝缺陷通常分为六类: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和上述以外的其他缺陷。 (二)螺栓连接 钢结构中使用的连接螺栓一般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两种。 1.普通螺栓 (3)普通螺栓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每个螺栓头侧放置的垫圈不应多于两个,螺母侧垫圈不应多于1个,并不得采用大螺母代替垫圈,螺栓拧紧后,

    LA415043钢结构工程施

    二、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加工

    1A41504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应制定专项方案,内容宜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送 运输与存放、安装与连接施工、绿色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应 (4)安装准备工作应做到: 1)合理规划构件运输通道、临时堆放场地和成品保护措施: 2)核对已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核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构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 5)复核构件装配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方案;

    上海标准规范范本6)检查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状态; 7)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等满足要求

    ....
  • 相关专题: 一建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