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 08-83-2000 防静电工程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2.4.2防静电塑料地板的施工顺序应为基层处理、弹线分格、铺 设接地金属网格、割块、铺贴和表面清理,最后把整体与防静电接 地系统连接,并应在铺贴完成四个星期之后进行系统检测。 243防静由塑料地板施工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塑
设接地金属网格、割块、铺贴和表面清理,最后把整体与防静电
料地板面层施工的规定,并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铺设接地金属网格应采用铜,厚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厚度应不小于0.1mm,宽度应不小于25mm。铜箔铺设在分格 的中间位置,纵横交叉节点处应锡焊或用导电粘结剂粘接。板块 铺贴应待接地金属网格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2地板块和金属网格接触部位应采用导电粘结剂粘合。 3板块铺贴完成后表面应采用防静电清洗剂除污,并应在检 侧验收前做好保护措施。 2.4.4洁净环境中的防静电塑料地板,板缝应在铺贴48小时以 巨进行惧接恒冬成分与性能应与被惧的板材性能相同被恨板
烟迎成购收环 2.4.4洁净环境中的防静电塑料地板,板缝应在铺贴48小时以 后进行焊接,焊条成分与性能应与被焊的板材性能相同。被焊板 快的对接边应成不小于60°的V形槽,槽深应不小于板厚的三分 之二,焊接应在V形槽内进行,焊缝应饱满商业标准,表面应光滑、平整。
2.5.1防静电工程中应用地毯的场所应选用掺加导电纤维编织 的防静电地毯。喷淋防静电液的防静电地毯只宜使用于临时性静 电防护的场所。防静电地毯的静电耗散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 规程2:1.2和2.1.3规定。
电防护的场所。防静电地毯的静电耗散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 规程2:1.2和2.1.3规定。 2.5.2铺设防静电地毯应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进行,铺设前应 先弹线分格和胶铺接地金属网格,接地金属网格应按设计要求利 地毯的规格、尺寸布置,纵横交叉节点处应锡焊或用导电粘结剂粘 接,并把整体与防静电接地系统连接。
2.5.2铺设防静电地毯应在洁净、干燥的环境中进行,铺
2.5.2铺设防静电地毯应在净、十燥的环境中进行,铺设前应
2.5.3粘结剂的选用应根据基层材料的性能确定,在地毯和金属
网格接触的部位应采用导电粘结剂。在基层表面涂刷粘结剂时应 按粘结剂的品种采用相应方法,涂刷厚度应不大于1mm。 2.5.4::防静电地毯铺贴应次准确到位,粘贴密实,外观质量应 平整挺直,无皱折、叠接、起鼓现象。花纹色泽应一致,接搓应严 密,直观应看不出接缝。防静电地毯铺贴后应吸尘和采取洁净保 护措施。
2.6防静电水磨石地面
2.6.1:防静电水磨石地面应由防静电水磨石面层、导静电泄放构
2.6.1·防静电水磨石地面应由防静电水磨石面层、导静电泄放构 造层和绝缘隔离层组成。防静电水磨石面层厚度应为14~ 18mm。易燃、易爆环境和有特殊要求的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
2.6.2防静电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大理石、白云石或
石料加工而成,以石料与金属物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拌合 时不得混入金属杂质,其粒径宜为4~10mm。
石料加工而成,以石料与金属物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拌合
时不得混入金属杂质,其粒径宜为4~10mm 2.6.3:防静电水磨石面层的水泥拌合料应掺加定比例的导电 料并通过试验确定。·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 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 水泥和石粒拌合料的体积比宜采用1:1.5~2.5,具体比例应 由试验确定。试样的静电耗散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 2.1.3规定,并应在金刚砂轮上作磨擦试验,以符合国家标准有关 不发火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2.6.4防静电水磨石地面的导静电泄放构造层应采用厚度不小 于.0:5mm、宽度不小于25mm的薄铜板铺设成网格,网格交叉节 点处应锡焊或用导电粘结剂粘接。网格的分布应与水磨石面层的 分格条位置错开,并与防静电接地系统连接。 2.6.5防静电水磨石地面的绝缘隔离层应采用环氧树脂涂料底 漆满涂两遍,厚度不小于0.1mm。在涂刷前基层地面应按设计要 8
2.6.3防静电水磨石面层的水泥拌合料应掺加定比例的导电
水泥和石粒拌合料的体积比宜采用1:1.5~2.5,具体比例应 由试验确定。试样的静电耗散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 2.1.3规定,并应在金刚砂轮上作磨擦试验,以符合国家标准有关 不发火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2.6.4防静电水磨石地面的导静电泄放构造层应采用厚度不小
2.6.4防静电水磨石地面的导静电泄放构造层应采用厚度不小 于0.5rmm、宽度不小于25mm的薄铜板铺设成网格,网格交叉节 点处应锡焊或用导电粘结剂粘接。网格的分布应与水磨石面层的 分格条位置错开,并与防静电接地系统连接。
求进行处理,表面应平整、洁净、干燥,无空鼓、起砂、龟裂和麻面,
求进行处理,表面应平整、洁净、十燥,无空鼓、起砂、龟裂和麻面。 2.6.6防静电水磨石面层施工应待接地金属网格检验合格后方 可进行。面层的其它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水磨石面层的 规定。面层磨光后应采用防静电液体地板蜡打蜡。
2.7防静电花岗石板地面
2.7.1~防静电花岗石板地面应选用经特殊处理的天然花岗石板 材,其性能应符合静电耗散材料的标准。板材的光泽度、外观质量 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2.7:2:防静电花岗石板地面应由防静电花岗石板面层、导静电泄 放构造层和绝缘隔离层组成。绝缘隔离层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应符 合本规程2.6.5.规定。导静电泄放构造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0.5mm,宽度不小于40mm的薄铜板交叉粘接成网格。花岗岩石 板与网格应连接可靠,最后与防静电接地系统整体连接。 2.7.3铺砌花岗石板面层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标 谁有关花岗石板面层的规定。防静电花岗石板面层应采用防静电 清洗剂清洗,然后应采用防静电液体地板蜡打蜡。
2.8防静电整浇水泥地面
2.8.1防静电整浇水泥地面面层应选用金属导电物与水泥的拌 合料铺设,面层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40。结合层应选用掺加导 电料的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15。面层材料应符合静 电耗散材料性能标准,结合层材料应符合导静电材料性能标准,材 料的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
基层按本规程2.6.5规定涂刷绝缘隔离层,并应在隔离层底漆干 燥后进行结合层的铺设。结合层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水泥砂 浆面层的规定。
2.8.3·防静电整浇水泥地面面层拌合料所采用的金属导电物,其
2.8.3防静电整浇水泥地面面层拌合料所采用的金属导电物,其 颗粒粒径应为1~1:5mm,不准含有其它杂物。面层施工应符合 国家标准有关水泥钢屑面层的规定,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护,并应 在四个星期之后进行系统检测。
2.9:1防静电树脂涂料地面应由防静电面层、导电中间层和绝缘 底层组成。防静电面层应采用符合静电耗散性能标准的防静电树 脂面层涂料,厚度应为0.2~0.4mm。当设计要求地面面层超厚 时,应在涂刷防静电树脂涂料面层前加铺一层防静电树脂砂浆。 导电中间层应采用符合导静电性能标准的导电中涂树脂涂料,厚 度应为0.3~0.6mm。绝缘底层应采用符合绝缘性能标准的绝缘 树脂涂料,厚度应为01mm。防静电树脂涂料面层、导电树脂涂 料中涂和绝缘涂料树脂底涂的基材应为同性能的树脂涂料,其 材料的耐磨性、附着强度和涂膜的硬度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有 关规定。
2.9.2防静电树脂涂料地面的基层处理,以及施工顺序和质量要
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面层涂饰的规定。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保 养,并应在四个星期后进行系统检测。
2.10.1·防静电地面工程在完成后应按电子行业标准SJ/T10694 的规定和下列项自进行性能检测: 1面层表面电阻值测定,应符合1×105~1×1010α的标准。 2地面对地电阻值测定,应符合本规程2.1.3规定。 3:面层摩擦起电电位测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1.0.4 控制室内静电电位的分级限值规定。
空制室内静电电位的分级限值规定。 .10.2防静电地面工程验收应随机抽检10%的自然间。10间
.10.2防静电地面工程验收应随机抽检10%的自然间。10间
以下应全数检查,测点数量每自然间应不少于5个点,或不少于面 层板块数量的10%。 2.10.3:防静电地面工程验收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外,尚 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类地面下的防静电接地网格或闭合铜排环以及地板的 接地连接点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质量检验记录。 2:.各类地面面层和构造层所采用的原材料和材料配合比应 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第2.3~2.9节的有关规定。 ·3·防静电活动地板的支架构造、连接和用料以及地板架空层 空间的洁净除尘,应符合本规程第2.3.节的有关规定。 4按照设计要求配设的防静电接地端口与地面下防静电接 地网格或闭合铜排环的连接应可靠,应检测防静电接地系统内任 意二个连接部位之间的直流电阻值不大于0.10。
3.1设计的基本规定
3.1.1防静电环境中天棚和墙、柱面的装饰应按本规程1.0.4规 定的分级标准进行设计。 3.1.2天棚和墙、柱面装饰的基层骨架应选用金属材料制成,金 属骨架必须接地。接地连接点的设置每个房间不应少于四处,相 邻连接点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8m。 3.1.3天棚和墙、柱面装饰的罩面板必须选用静电耗散材料制 成,罩面板的表面电阻值应为1.0×10~1.0×1010Q,一级标准的 上限值应小于1.0×108α,二级标准的上限值应小于1.0×10α 一般抹灰墙面或罩面板使用非静电耗散材料制成,其表面必须涂 刷防静电涂层,涂层材料应符合静电耗散材料性能标。 3.1.4一、二级标准的防静电环境,其墙、柱面装饰应设置导电 层,导电层的组成材料应使用表面电阻率小于1.0×105Q/口或体 积电阻率小于1.0×104Q2.cm的导静电材料。 3.1.5洁净环境中的防静电工作区,以及严格限制静电吸附的场 所,或易燃、易爆的特定环境,其天棚和墙、柱面装饰面板的静电耗 散性能指标,应依据工艺设计文件和试验确定。当表层使用金属 面板时,必须涂刷静电耗散性的防静电涂层。 3.1.6墙、柱面装饰可选用天然石或人造石饰面板,但应经过特 殊防静电处理,使其性能符合静电耗散材料的标准。当环境湿度 能保持50%~60%时,可直接选用天然石或人造石饰面板。
3.1.5洁净环境中的防静电工作区,以及严格限制静电吸附的场 所,或易燃、易爆的特定环境,其天棚和墙、柱面装饰面板的静电 散性能指标,应依据工艺设计文件和试验确定。当表层使用金属 面板时,必须涂刷静电耗散性的防静电涂层
3.1.6墙、柱面装饰可选用天然石或人造石饰面板,但应经过特
殊防静电处理,使其性能符合静电耗散材料的标准。当环境湿度
3.1.7防静电环境中的天棚和墙体有保温、隔音和防噪声的要求
时,应根据工艺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设计采取保温、隔音和吸
收噪声的措施,使用的材料应适宜用于防静电环境。
3.2.1天棚和墙、柱面装饰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材料的静电耗散性能及其基层构造 和连接应符合本规程3.1.23.1.6规定。
和连接应符合本规程3.1.2~3.1.6规定。 3.2.2安装天棚和墙、柱面的罩面板前,应对天棚的金属骨架, 墙、柱面的导电层以及天棚和墙体内的各种管道完成各种接地连 接,并应进行复核检查和作好记录。 3.2.3天棚上层空间作为静压箱时,其四壁和顶面应保持平整, 光滑、清洁,缝隙处应采用粘结剂嵌平及密封,并应涂刷静电耗散 生的防静电涂层。 3.2.4:顶棚和墙、柱面涂刷防静电涂层时,施涂的主要工序和涂 层表面质量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中的高级标准。施工用腻子应掺 加导静电材料,掺加比例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确定。防静电水 性和乳液涂料施涂时除应根据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环境温度外,并 应限制环境湿度不得高于70%。防静电溶剂型涂料施涂时的环 境温度应不低于20℃,并应保持室温均衡。 3.2.5墙、柱面装饰工程中的墙体龙骨安装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规定外,其沿地、沿顶及沿墙龙骨与建筑物有关 部位之间应衬垫绝缘弹性密封材料。当有门窗框安装固定在墙体 龙骨上时,应对其缝隙进行密封。 3.2.6:关棚罩面板的安装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 准规定外,金属板天棚沿四周墙面以及灯孔周边经裁割后应采取 压缝密封措施。活动式顶板的下表面不允许有翘角和出现明显的 隙缝,其隙缝的宽度应限制在1mm以内。
3.2.2安装天棚和墙、柱面的罩面板前,应对天棚的金属骨架,
3.2.3天棚上层空间作为静压箱时,其四壁和顶面应保持平整
层表面质量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中的高级标准。施工用腻子应接 加导静电材料,掺加比例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确定。防静电水 性和乳液涂料施涂时除应根据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环境温度外,并 应限制环境湿度不得高于70%。防静电溶剂型涂料施涂时的环 境温度应不低于20℃,并应保持室温均衡。
.Z. 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规定外,其沿地、沿顶及沿墙龙骨与建筑物有头 部位之间应衬垫绝缘弹性密封材料。当有门窗框安装固定在墙 龙骨上时、应对其缝隙进行密封。
3.2.6:天棚罩面板的安装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
饰面板安装前应在背面粘贴十字形构造铜箔,饰面板安装时应将 相邻面板上粘贴的铜箔予以连接。饰面板应按本规程3.1.6规定 选用。
3.3.1:天棚和墙、柱面装饰工程在完成后应按电子行业标准 SJ/T10694规定方法和下列项目进行性能检测: 1天棚和墙体表面电阻值测定,应符合本规程3.1.3规定。 2有导电层的墙、柱面对地电阻值测定,应符合本规程2.1.3 规定。 3:墙、柱面摩擦起电电位值测定,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 1.0.4控制室内静电电位的分级限值规定。 4天棚和墙体有恒温、恒湿、隔音要求时,应对环境温度、湿 度以及环境噪声进行测定。 3.3.2:天棚和墙、柱面装饰工程的检查数量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和 相关行业标准规定。性能测定的测点数量每自然间应不少于5个 点。 3.3.3天棚和墙、柱面装饰工程的一般质量要求和工程质量的允 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规定,防静电环境中 的特殊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接地连接点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电气连接可 靠,接触电阻值应不大于50mQ。 .2所有节点构造连接应接触紧密,粘合必须坚实可靠,符合 整体屏蔽搭接要求。 3·天棚和墙体周边用弹性材料密封,应填嵌密实。所有表面 隙缝应使用导静电粘合材料填塞抹平。天棚和墙、柱表面不充许 存在明显的隙缝、裂痕以及凹陷、麻面等质量问题。
4双层平顶间隔的空间以及天棚和墙、柱表面应洁净除尘, 告净的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工程有洁净度特殊要求时,尚应 符合洁净环境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
4.1设计的基本规定
4.1.1防静电工程中的门窗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应选用静电耗散材料制作门窗或用静电耗散材料贴面。 2金属门窗表面应涂刷静电耗散性涂层,并应接地。选用静 电耗散材料贴面的门窗必须有导静电泄放的接地连接。 3建筑物的外层采光窗应设计为双层窗,内层窗应符合上述 三项规定,周边应密封。 4门窗与墙体周边应选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所用弹性密封 材料应具有静电耗散性能。 5室内隔断和观察窗安装的大面积玻璃,其表面应粘贴静电 耗散性透明薄膜,或喷涂静电耗散性涂层。 4.1.2防静电工程中的其它装修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各类装修设计用料应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严禁使用未 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装饰材料。吸湿性强的材料也不宜 使用。 2各类装修设计的饰面应平整简洁,不宜过于复杂。
4.2.1防静电工程中门窗及其它装修工程施工除应符合国
一陈应付合国家有 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门窗接地应符合本规程6.2.5和6.2.6规定。使用静电 耗散材料贴面的非金属门窗不得直接接地,必须安装金属接地连 接件。
4.2.2·防静电工程中门窗及其它装修工程验收除应符合国家有
1门窗密封性能和接地连接应全数检查。 2门窗和各类装修的饰面应抽检测定表面电阻值,符合本规 程3.2.3规定。抽检数量应不少于三个自然间,每自然间内所有 门窗和各类装修饰面全数检查。 4.2.3易燃、易爆和洁净环境的门窗及其它装修工程,除应符合 本规程的规定外其施工和验收还应符合特种行业的国家标准和
4.2.3易燃、易爆和洁净环境的门窗及其它装修工程,除应符合 本规程的规定外,其施工和验收还应符合特种行业的国家标准利 规范规定。
5:防静电工程中的供配电和照明
5.1供配电和照明设计
5.1供配电和照明设计
5.1.5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单相负荷应均匀分配在三相线路上,应
关标准采取防雷措施。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屏蔽导线、铜芯 屏蔽电缆或穿钢管的铜芯绝: 敷设,并应屏蔽接地,
5.1.8防静电工程中电子设备和设施的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 和通讯线应分别敷设。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信号线和通讯线,避 免并排敷设,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电子设备和 设施的工作电源插座和普通电器插座应分别设置,并应有明显区 别标志。
求,当有防电磁干扰要求时应符合扰限值、谐波电流限值以及闪 烁限制的标准。具体参照国际标准IEC61000-3-2<谐波电流发 射标准》、IEC61000一3一3<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 动和闪炼限制>以及CISPR<电气照明及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 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执行。
内必须分别设置中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照明灯其的外壳和日光 灯管组合灯具的电子镇流器必须可靠接地,接地连接应符合本规 程6.2.5规定。
5.2.2防静电工程中的电气施工交接验收
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本规程5.2.1的内容应进行逐项检查,并作好记录。 2电子设备和设施的电源插座应全数检测、实际测得的中性 线和接地线之间的电位差应不大于·1V。 3:绘制相关的防静电工程电气施工工图
直流接地系统不应混接。 6.1.3防静电工程中整个接地系统的设计应以防雷接地系统设 计为基础。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应符合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和国军标GJB/Z25中有关防雷接地的规定,特定行业 和特定地面设施的防雷接地应符合特定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在 进行其他功能接地系统设计时,应在接入大地之前与防雷接地系 统之间保持隔离。 6.1.4:防静电接地系统应包括人体防静电接地、地面防静电接地 以及操作装置和仪器的防静电接地,应分别不同需要选择适当地 位设置接地连接端子,可使用易于装拆的各种夹式连接器,但应保 证电气连接可靠。在一个房间内应设置等电位的接地网格,或闭 合的接地铜排环,铜排截面不小于100mm。防静电接地引线应 从等电位的接地网格或闭合铜排环上就近接地连接。接地引线应 使用多股铜线,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 6.1.5防静电接地系统在接入大地前应设置等电位的防静电接 地基准板,从基准板上引出接地主干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100mm,并应采用绝缘屏蔽电缆。接地主干线引到需要采取防静 电接地的区域应与设置在区域内的接地网格或闭合铜排环连接
计为基础。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应符合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 设计规范》和国军标GJB/Z25中有关防雷接地的规定,特定行业 和特定地面设施的防雷接地应符合特定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在 进行其他功能接地系统设计时,应在接入大地之前与防雷接地系 统之间保持隔离。
6.1.4:防静电接地系统应包括人体防静电接地、地面防静电接
以及操作装置和仪器的防静电接地:应分别不同需要选择适当地 位设置接地连接端子,可使用易于装拆的各种夹式连接器,但应保 证电气连接可靠。在一个房间内应设置等电位的接地网格,或闭 合的接地铜排环,铜排截面不小于100mm。防静电接地引线应 从等电位的接地网格或闭合铜排环上就近接地连接。接地引线应 使用多股铜线,导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
6.1.5防静电接地系统在接入大地前应设置等电位的防静电接
6.1.6防静电工程中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直流工作接地(逻辑接 地、信号参考接地)系统,本规程的规定适用于直流地接大地的地 线系统。直流工作接地的基准电位应取自于总等电位铜排,接地 导线与总等电位铜排作单点连接。直流工作接地的主干线应从总 等电位铜排或靠近总等位铜排设叠的直流地接地基准板上引出, 并应在专用的弱电并内敷设。当直流工作接地干线引接到各电子 设备的分布区域,应相应设置区域性的辅助等电位铜排,使设备的 接地引线从辅助等电位铜排上就近接地连接。
6.1.6防静电工程中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直流工作接地(逻辑接 地、信号参考接地)系统,本规程的规定适用于直流地接大地的地 线系统。直流工作接地的基准电位应取自于总等电位铜排,接地 导线与总等电位铜排作单点连接。直流工作接地的主干线应从总 等电位铜排或靠近总等位铜排设叠的直流地接地基准板上引出 并应在专用的弱电并内敷设。当直流工作接地干线引接到各电子 设备的分布区域,应相应设置区域性的辅助等电位铜排,使设备的 接地引线从辅助等电位铜排上就近接地连接。 6:1.7直流工作接地的接地干线应单独绝缘敷设,并应使用绝缘 屏蔽电缆,主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支干线截面积应不小 于34mm,系统中任何两点之间的直流电阻值应限制在0.02Q以 下。直流工作接地系统的基准板和辅助等电位铜排均应单独绝缘 架设,不应配设在电源总配电箱(柜)及分配电箱内,其选用尺寸宜 为150×100×6mm。设备的接地引线应从直流工作接地专用接 地连接箱内弓出,并应使用铜芯屏蔽导线敷设。: 6.1.8防静电工程中高频通信设备的信号接地应采用多点接地 方式.并应按国军标GJB/Z25:9.3.3多点接地和9.4.2高频网 络设计的规定执行。频率界限应接国军标:GJB/225.规定。防静 电工程中一般的电子设备屏蔽接地应从就近的安全保护接地系统 引接,接地引线应使用6mm以上铜芯屏蔽导线,引线长度不宜超 过6m。对于需要增强屏蔽效能的电磁屏蔽壳体的接地,应单独敷 设接地干线并连接到总等电位铜排。 6.1.9接地装置的设计应按国标GBJ50057和国军标GJB/Z25 的有关规定执行。当选择联合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值宜小于 0.5Q;当选择分散接地方式时,各种功能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必须 远离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体,两者应保持:20m以上的间距。直流 工作接地系统的接地体与其它功能接地系统的接地体之间应保持
5m以上的距离。 6.1.10·易燃、易爆特定环境中的防静电接地除应符合本规程的 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特定环境防静电接地的标准和规范的 规定,或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6.2.3主千接地电缆应避免与非屏蔽电源电缆长距离平行
且应远离雷电引下导体。接地电缆的屏蔽金属层应两端接地。主
干接地电缆的安装不充许中途任意断开,不允许相邻部位之间、主 干接地电缆和支干接地电缆之间互连,必须在区域辅助等电位铜 排处设置连接端口。接地电缆应利用螺栓和锁定垫圈牢固地搭接 到区域辅助等电位铜排上,并用含银环氧导电胶粘合。接地电缆 的敷设、固定以及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安装应符合国标GB50168<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作出区别不同功能接地地线的明显标志。设备安全保护接地线必 须从配电箱(柜)的PE汇流排引接,并应沿着相线和中线敷设,不 允许与交流配电线路的中线互连。电子设备和设施的直流工作接 地线必须从直流工作接地系统的区域辅助等电位铜排引接,不允 许与交流电源配线紧贴平行敷设。各种不同功能的接地引线应严 禁互相串接。
6.2.5接地连接应选用直接焊接或用连接器具连接的方式,连接 器具应能与接地对象坚固可靠地连接,不许用接地导线自身缠绕 于被接地物体上或用自身绑紧等不稳固的连接方法。:当接地对象 采取间接接地时,应在接地对象上装设紧密结合可靠的金属导体, 并在金属导体上安装接地端子,与接地连接器具连接。金属导体 的结合面积应不小于20cm。 6.2.6.·防静电工程中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所有金属结构 件都应可靠接地,当二个以上的金属结构件相互绝缘,应将各自的 金属结构件进行接地,或在其相互之间连接跨接线,将其跨接接 地。易燃、易爆以及电力通讯等特定环境的接地工程尚应符合特 种行业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6.2.7“防静电工程中的接地系统应进行专项验收,在交接验收时
6.2.5接地连接应选用直接焊接或用连接器具连接的方式,连
器具应能与接地对象坚固可靠地连接,不许用接地导线自身缠终 于被接地物体上或用自身绑紧等不稳固的连接方法。·当接地对象 采取间接接地时,应在接地对象上装设紧密结合可靠的金属导体 并在金属导体上安装接地端子,与接地连接器具连接。金属导体 的结合面积应不小于20cm。
6.2.6.·防静电工程中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所有金属结构 件都应可靠接地,当三个以上的金属结构件相互绝缘,应将各自的 金属结构件进行接地,或在其相互之间连接跨接线,将其跨接接 地。易燃、易爆以及电力通讯等特定环境的接地工程尚应符合特 种行业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6.2.6.·防静电工程中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所有金属结构
6.2.7“防静电工程中的接地系统应进行专项验收,在交接验收时
、1整个接地系统的峻工图,应标明各类接地连接点的实际位 置和连接方式。
2整个接地系统的实际施工记录,以及主要材料和配件质保 书、合格证或出厂检验证明。 3接地连接部位的电气连接可靠性的检查记录和接地连接 部位之间的电阻值的测试记录。 4接地电阻值的测试记录和接地装置的隐蔽验收签证。
7.1空气调节系统设计
并综合考虑设备布置密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室内风速、防尘、消声 及建筑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空气调节系统 应按本规程相应条款采取防静电措施,
7.1.8防静电环境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控制噪声传播的措施,设
7.1.9易燃、易爆环境以及各种流动液体或气体、粉体管道安装
的防静电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空气调节系统和工业管道的施工
7.2.1空气调节系统和工业管道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 准的规定。
7.2.2防静电环境安装的各种管道内表面必须平整,安装前必勿
7.2.4防静电环境安装的所有液体、气体和粉体流动的管道
防静电环境安装的所有液体、气体和粉体流动的管道焊口 世漏,管道在安装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清洗。所有管道的保 立平整、密实不应有裂缝和空隙。
有接地措施,接地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当采用普通 的法兰或螺栓连接,且中间存在有非导体隔离时,应采取跨接的接 地措施。
7.2.6在防静电环境的配管系统中,当使用部分绝缘性材质的酉
管时,应在其配管表面安装金属网并接地。当使用导电性软管时, 应在软管上安装与其紧密结合的接触面积不小于20cm的金属导 本,用接地引线与其可靠连接接地。
Z.2.7防静电工程中空气调节系统的送回风口,以及各种工业管
道的输出入口装置,其与配管系统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送 回风口和各种输出入口装置应可靠接地,其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 行防静电处理。
7.2.8施工交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
配管系统的接地以及连接部位的跨接和电气连接可靠性
的检查记录。 3安装技术记录、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和系统的性能检测 料。
8.1.1防静电工作区内应配置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所有静电敏感 器件的操作包括筛选、检验、制造、电气装配、处理、维修、失效分 析、包装等活动都应在防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操作精密电子 仪器的操作台也应具有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的基本性能。 8.1.2: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应由工作台、防静电台面或台垫、腕带 旋钮接头、限流电阻和接地引线等五个部分组成。 8.1.3.工作台宜选用钢板制作,表面应涂刷防静电漆,漆膜的表 面电阻率应为1.0×105~1.0×1012α/口。工作台的外型和构造 应根据工艺要求设计。当需要安装用于存放静电敏感器件和电子 产品的储存柜或抽屉时,在储存柜或抽屉之间应作电气连接并应 接地,储存柜或抽屉的内表面应涂刷防静电漆。 8.1.4:防静电台面的基材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其表面应铺贴具 有静电耗散性能的饰面板,或喷涂防静电涂层,其内部应设置导电 层,或数贴金属箔,或涂刷具有导静电性能的涂层。防静电台面的 周边严禁采用外露金属材料做边框。 当利用现成工作台改制为防静电安全工作台时,防静电台面 应采用防静电台垫代替。防静电台垫应为双层材料复合组成,上 层应选用静电耗散性材料,下层应选用导静电性材料。 8.1.5,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应设置腕带旋钮接头,腕带旋钮接头应 便于人体佩戴防静电腕带后的接地。腕带旋钮接头应布置在工位 的左右二侧,离开台面边缘的距离应为100mm。 8.1.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应进行接地,应在腕带旋钮接头的下端 用横截面不小干1.5mm2的多股塑铜线与防静电接地系统连接,
8.1.6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应进行接地,应在腕带旋钮接买的下站
用横截面不小于1.5mm的多股塑铜线与防静电接地系统连接
并应在接地引线上串联1MQ和0.5W的限流电阻。
并应在接地引线上串联1M2和0.5W的限流电阻。 垃中如际热定人工临
8.1.7用于无静电工作区和无菌洁净环境中的防静电安全工作 台设计标准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相 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8.2:1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的制作质量应符合家具行业相关产品 的制作质量标准,所选用的防静电材料应符合本规程第10.1节所 规定的性能标准。
8.2,2.防静电安全作台各部位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脑
带旋钮接头的垫片应紧压防静电台面,与台面结合的面积应不, 于:20cm,接线柱应穿过导电层,周边应使用导电粘合剂与导电 紧密结合。
1: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的构造和制作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本章规定。 :2: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应有可靠的接地连接,限流电阻的电阻 值应符合本章规定。 3.按电子行业标准SJ/T10694的检测方法,检测防静电安 全工作台的对地泄放电阻值应为1×105~1×100 4‘多台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的接地连线不得串联连接。
9静电消除器9.1静电消除器的应用9.1.1集成电路制造厂、操作静电敏感器件的仪器组装工厂、可能因静电吸附尘埃和微生物而危害产品质量的洁净车间、以及有大量静电产生和积聚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的场所等,均应选用静电消除器。9.1.2静电消除器应根据现场条件和消除静电的最终目标,以及各种静电消除器的消电效能进行选择。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应选用自感应式静电消除器或配有间接耦合电晕放电器的高频高压静电消除器,以及具有防爆通风型结构的离子流静电消除器。在具有垂直层流通风装置的洁净环境中应选择脉冲式高压静电消除器。9.1.3自感应式静电消除器应选择临界电压在2.2~5.8kV之间,作用半径应为10~20mm。放电针的长度不应小于10~50mm,放电针的直径不应大于0.5~1mm。自感应式静电消除器的保护罩和支架,其尺寸和结构应根据消电效能试验确定。在带电体位置不完全固定的情况下,宜选用导电材料(导电橡胶、导电纸或导电布)制成的锯齿形和刷形的自感应式静电消除器。9.1.4高压静电消除器应选择电晕放电器和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35mm。输出电压应有选择的控制,应使空气中产生的臭氧浓度不超过每升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毫克。放电针的长度应为8~10mm,相邻放电针之间的距离应为10~30mm。针电极的支架应选用绝缘材料制作,金属接地外罩上开孔或开槽的边缘和针电极前端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开孔直径或长槽宽度宜为10mm.3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对于要求防爆的场合,宜选择高频高压静电消除器,并应配用 间接耦合的电晕放电器。 对于要求加大消电作用距离的场合,宜选择直流高压静电消 除器,控制电晕放电器和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0~600mm。 使用直流高压静电消除器应配有电源输出电压升降和极性变化的 可控装置。
9:1.5离子流静电消除器应选择在正常风压下作用距离为300
~1000mm,电源输出电压宜控制为8~10kV,电压的高低和极性 变化应可调。电晕放电器中放电针与电极环之间的距离宜为1.5 ~2:0mm,电极环中心小孔直径为2~4mm,电极电阻宜控制为 100~200M0。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的配气系统应有净化和干燥的 空气,空气的相对度应不大于70%,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在电 晕放电器压缩空气进口处的正压应不低于0.05~ MIP:
~1000mm,电源输出电压宜控制为810kV,电压的高低和极性 变化应可调。电晕放电器中放电针与电极环之间的距离宜为1.5 ~2.0mm,电极环中心小孔直径为2~4mm,电极电阻宜控制为 100200M0。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的配气系统应有净化和干燥的 空气,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不大于70%,压缩空气的压力大小在电 晕放电器压缩空气进口处的正压应不低于0.05~0.1MPa 9.1.6同位素静电消除器应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和半 衰期,以及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强弱选择放射源,并确定放 射源至带电体之间的距离。用α射线不宜超过4~5cm,用.射线 不宜超过40~60cm。使用同位素静电消除器应有足够厚度的屏 蔽和控制放射线对人体伤害的保护网铁路标准,应确保人体八小时工作中 最高容许照射量低于50毫仑。
9.2.1静电消除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9.2.1静电消除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安装在被测带电物体最高电位的位置上。 2· 应安装在静电消除效率达90%以上的位置。 3应安装在离开静电产生源的距离大于静电消除器设置距 离的位置。
2在带电体的背面邻近接地体。 3在带电体的背面安装有其它的静电消除器。 4易于污染静电消除器和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场所。 9.2.3'静电消除器的安装角度应与带电体保持垂直。当静电消 除器的安装位置离开静电产生源的距离小于9.2.1所规定的距离 时,静电消除器的安装角度应偏向静电产生源。 9.2.4静电消除器应安装在坚固的支承体或不移动的机械装置 上,并应进行可靠接地。安装高压静电消除器连接高压电源和消 电电极的配电线应选用特殊的高压引线和高压连接器。 用于无静电工作区和无菌洁净环境的静电消除器应固定悬挂 在高效过滤风口的垂直下方 照明标准,其安装位置应根据净化气流的风压 和离子源的作用面积确定。 9.2.5静电消除器安装完毕应进行下列检查: 1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和设置距离应符合本章规定。 2消电电极应进行清扫,表面应清洁无尘;高压静电消除器 各部位之间的绝缘应良好。 ·3,接地和高压静电消除器的高压连接应可靠。 5用于易燃、易爆环境的高压静电消除器和离子流静电消除 器应对消电电极的防爆通风和高压电源的耐压防爆性能进行测 定。 6静电消除器在投入使用后应对静电消除器的各种性能定 胡进任检本甘中对消电能
9.2.4静电消除器应安装在坚固的支承体或不移动的机械装置
2.5静电消除器安装完毕应进行
....- 相关专题: 防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