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水泥 1)应优先选用铝酸三钙含量较低,水化游离氧化钙、氧化镁和二氧化硫尽可能低的低收 缩水泥。 2)应优先选用低、中热水泥;尽可能不使用高强度高细度的水泥。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 土,不得使用低热微膨胀水泥。 3)对不同品种水泥用量及总的水化热应进行估算;当矿渣水泥或其他低热水泥与普通硅 酸盐水泥掺入粉煤灰后的水化热总值差异较大时应选用矿渣水泥;无大差异时,则应选用普 通硅酸盐水泥而不采用于缩较大的矿渣水泥。 4)不准使用早强水泥和含有氯化物的水泥。 5)非盛夏施工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6)补偿收缩混凝土加硫铝酸钙类(明矾石膨胀剂除外)膨胀剂时应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 酸盐水泥;其他类水泥应通过试验确定。明矾石膨胀剂可用于普通硅酸盐或矿渣水泥,其他 类水泥也需试验。 7)水泥的含碱量(Na20+K,0)应小于0.6%,尽可能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4%的水泥 8)混凝土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使用适应介质性质的水泥。 9)进场水泥和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或怀疑变质的水泥应作复试检验并合格, 10)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检验;其7d水化热不宜大于250kJ/kg°K当 混凝土中掺有活性粉料或膨胀剂时应按相应比例测定7d28d的综合水化热值。 11)使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GB1344); 其他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 12)水化热测定标准为: 《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GB2022)
1)应选用结构致密强度高不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石子骨料不宜用砂
选用结构致密强度高不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石子骨料不宜用砂岩,不得含有蛋
白石凝灰岩等遇水明显降低强度的石子。其压碎指标应低于16%。 2)粗骨料应尽可能选择大粒径,但最大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当使用泵送混凝土 时应符合表18.4.2要求
水库标准规范范本混凝土泵允许骨料粒径
C30~C50可选5~31.5mm的碎石或碎卵石。 4)石子应连续级配,以5~10mm含量稍低为佳,针、片状粒含量应≤15%。 5)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25%。 6)粗骨料应符合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 普通粗骨料:《普通混凝土使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高炉矿渣碎右《混凝土用高炉渣碎石技术条件》含粉量(粒径小于0.08mm不大于1.5% (3)细骨料 1)应优先选用中、粗砂,其粉粒含量通过筛孔0.315mm不小于15%:对泵送混凝土尚应 通过0.16mm筛孔量不小于5%为宜。 2)不宜使用细砂。 3)砂的SO含量应<1% 4)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0.5%。 5)使用海砂时,应测定其氯含量,氯离子总量(以干砂重量的酸比计)不应大于0.06% 6)使用天然砂或岩石破碎筛分的产品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的规定。 (4)水 1使用混凝士设备洗刷水拌制混凝士时只可部分利用并应考虑该水中所含水泥和外加剂
《混凝土泵送剂》(JC473);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土泵送剂》(JC473
凝士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8.4.3主要施工机具仪表
(1)机械设备、仪表 现场搅拌站一一成套强制式混凝土搅拌站,皮带机,装载机,水泵,水箱等。 现场输送混凝土一一泵车、混凝土泵及钢、软泵管。 混凝土浇筑一一流动电箱、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抹平机、小型水泵等。 专用一一发电机、空压机,制冷机、电子测温仪和测温元件或温度计和测温理管 (2)工具 手推车、串筒、溜槽、吊斗、胶管、铁锹、钢钰、刮杠、抹子等
(1)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流水作业段的划分,浇筑程序与方法,混) 命与布料方式、方法以及质量标准,安全施工等已交底。 (2)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水、电、照明已布设。 (3)施工脚手架、安全防护搭设完毕。 (4)输送泵及泵管已布设并试车。 (5)钢筋、模板、预理件,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加强带支挡,测温元件或 管,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 (6)模内清理干净,前一天模板及垫层或防水保护层已喷水润湿并排除积水。 (7)保湿保温材料已备。 (8)工具备齐,振动器试运合格。 (9)现场调整落度的外加剂或水泥、砂等原材已备齐,专业人员到位。 (10)防水混凝土的抗压、抗渗试模备齐。 (11)钢木侧模已涂隔离剂。 (12)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搅拌站已试车正常,材料备齐。 (13)联络,指挥,器具,已准备就绪。 (14)需持证上岗人员业经培训,证件完备。 (15)与社区、城管、交通、环境监管部门已协调并已办理必要的手续。
18.5.1材料的关键要求
(1)选用低热和低收缩水泥 (2)采用低强度等级水泥; (3)控制各种材料和外加剂的含碱量; 4)控制骨料含泥量。
18.5.2技术的关键要求
(1)控制混凝土浇筑成型温度。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或(和)掺入掺合料降低水泥单方用量。 (3)控制落度及落损失符合泵送要求。 (4)浇筑混凝土适时二次振捣。抹压消除混凝土早期塑性变形。 (5)尽可能延长脱模时间并及时保湿、保温、加强温度监测。
18.5.3质量的关键要求
(1)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投料计量。 (2)监督膨胀剂加入量。 (3)控制混凝土的温差及降温速率
18.5.4职业健康的关键要求
(1)动力、照明符合用电安全规定。 (2)马道,泵管支架牢固,安全防护达标。 (3)施工机械试运行合格,工况良好。 (4)劳动保护完备。
18.5.5环境的关键要求
(1)采用低噪声设备防正扰民。 (2)定向低角度照明降低光污染。 (3)运料车遮盖防止飞尘。 (4)出厂车辆清洗以防沾污市政道路。 (5)施工污水经沉清后有组织排放。
18.5材料和质量要点
18.5材料和质量要点
动;卸料前,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 6)送到现场混凝土的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 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①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 混凝土上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②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 浆或1:1~1: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③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遂渐加快,并转入用 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 防堵管。 ④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③泵管向下倾斜输送混凝土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5倍落差长度的水平配管 若与上水平线倾斜度大于7。时应在斜管上端设置排气活塞。如因施工长度有限,下斜管无 法按上述要求长度设置水平配管时,可用弯管或软管代替,但换算长度仍应满足5倍落差的 要求。 ③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 设宽度不小于1m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 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 ②泵送将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③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压力不超过 0.7MPa。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渐加压。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 判断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③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60min,如超过60min则应清管。 ①盛夏施工,泵管应覆盖隔热。 ?只充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充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在预留凹坛模板或预埋件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料。 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 2)汽车泵布料:
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开。亦可采取 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 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 4)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 5)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防 上漏振。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6)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拨,插入下层混凝土50m左右,每点振动时间10 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7)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 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8)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以低于2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28℃。 9)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1.2N/mm以上的强度时才充许后 续浇筑混凝土。 1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或相邻其他 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24h即大量晒水浇湿。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处理程序: 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4cm的右子浆,均匀撤布在 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 4)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5)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6)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6)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1)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采用砖侧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 宜回填完毕。 2)蓄水养护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 于80mm。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令温差降到10℃左右。非 高温雨季施工事先采取防暴雨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3)蓄热法养护混凝土: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
膜和保血层。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 差超过20℃C再覆盖保温层。 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保温层,在有可能降 雨雪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4)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开保温层尽快完成随即恢复保温层。 5)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 ②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 C;对补偿收缩混凝士,充许介于30~35℃之间; ③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 ④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财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 的规定。 6)混凝土的养护期限:除满足上条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 更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21d,炎热天气适当延长。 7)养护期内(含撤除保温层后)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塑料膜内应有 疑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7)测温 1)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2)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3)测温点应在平面图上编号,并在现场挂编号标志,测温作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 曲线图,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18℃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 4)使用普通玻璃温度计测温:测温管端应用软木塞封堵,只充许在放置或取出温度计时 打开。温度计应系线绳垂吊到管底,停留不少于3min后取出迅速查看温度。 5)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附看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 深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也可事先 埋管,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6)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8)拆模与回填 底板侧模的拆除应符合18.6.2款第(6)条中第5)项的温度条件,侧模拆除后宜尽快回
慎,否则应与底板面层在养护期内同样予以养护。 (9)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 时应按后浇缝处理。 2)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 前应凿毛清洗。 3)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 60%。 4)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500mm的水泥钉固定。 5)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再铺10~20mm厚 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6)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底板混凝土的膨胀率0.02%以上或按设计或产 品说明书确定。
拌合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当水及骨料加热到上表温度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 上的水直接接触。 水宜使用蒸汽加热或用热交换罐加热,在容器中调至要求温度后使用。 砂可利用火坑或加热料斗升温。 水泥、掺合料应提前运入暖棚或罐保温。 (11)混凝土的搅拌: 1)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 2)搅拌机应设置于保温棚内,棚温不低于5℃; 3)使用热水搅拌应先投入骨料、加水,待水温降到40℃左右时再投入水泥和掺合料等。 (12)混凝土运送应尽量缩短耗时,罐车应有保温被罩。 (13)混凝土泵应设于挡风棚内,泵管应保温。 (14)测温项目与次数如表18.6.32
(15)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同常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16)混凝土拆模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以后,如拆模时混凝土与环境温差大 于20℃则拆模后的混凝士表面仍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 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现场制作试块进行膨胀率测试。 (5)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各种原材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总含碱量计算书。
18.7.2 ±一般项目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式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 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 规定。 (2)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士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 (3)底板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抽查1处,每处10m 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18.8.1跨越模板及钢筋应搭设马道。 18.8.2 泵管下应设置木妨,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 18.8.3 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理件和测温元件 18.8.4 测温元件导线或测温管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 18.8.5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之前不准踩踏。 18.8.6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
18.8.7混凝王表面裂缝处理
裂缝宽>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用掺有膨胀剂的水泥浆或水 泥砂浆修补。贯穿性或深裂缝宜用化学浆修补
(1)一般规定 1)所有机械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 2)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3)基坑周围设围护杆。 4)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需埋地或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5)马道应牢固,稳定具有足够承载力。 6)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看绝缘靴和手套。 (2)使用泵车浇筑混凝士 1)泵车外伸支腿底部应设木板或钢板支垫,泵车离未护壁基坑的安全距离应为基坑深 再加1m;布料杆伸长时,其端头到高压电缆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8m 2)泵车布料杆采取侧向伸出布料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使倾覆力矩小于稳定力矩。 严禁利用布料杆作起重使用。 3)泵送混凝土作业过程中,软管未端出口与浇筑面应保持0.5~1m,防止理入混凝土内 造成管内瞬时压力增高爆管伤人。 4)泵车应避免经常处于高压下工作,泵车停歇后再启动时,要注意表压是否正常,预 防堵管和爆管。 (3)使用地泵浇筑混凝土 1)泵管应敷设在牢固的专用支架上,转弯处设有支撑的井式架固定。 2)泵受料斗的高度应保证混凝土压力,防止吸入空气发生气锤现象。 3)发生堵管现象应将泵机反转使混凝土退回料斗后再正转小行程泵送。无效时需拆管 排堵。 4)检修设备时必须先行卸压。 5)拆除管道接头应先行多次反抽卸除管内压力。 6)清洗管道不准压力水与压缩空气同时使用,水洗中可改气洗,但气洗中途严禁改用 水洗,在最后10m应缓慢减压。 7)清管时,管端应设安全挡板并严禁管端前方站人,以防射伤
()一般规定 1)所有机械设备均需设漏电保护。 2)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 3)基坑周围设围护拦杆。 4)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需理地或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 5)马道应牢固密封圈标准,稳定具有足够承载力。 6)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着绝缘靴和手套
禁止混凝土罐车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
18.10.2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试块强度、抗渗和工程质量验收均按当地工程管理机构的规定格式填报。
18.10.2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18.10.2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管材标准试块强度、抗渗和工程质量验收均按当地工程管理机构的规定格式填报
....- 相关专题: 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