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6-048-2018_海南省_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标准.pdf

  • DBJ46-048-2018_海南省_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标准.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1.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7-02
  • 发 布 人: 青沐诚信咨询工作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在节点部位额外增加的一道防水层。附加层种类有:防水加强 层抗拉增强层、抗机械损伤增强层和缓冲层。

    相邻两种材料之间互不产生有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性能。

    防水层具有较好的基层平整度适应性,能达到良好的满粘效 果,同时具有良好的粘结力,防止水在压力作用下沿防水层与基层 的界面移动的性能。

    给排水管理2.0.16热风焊接hot airwelding

    防水卷材采用热空气焊接设备进行卷材与卷材搭接的方法。 2.0.17机械固定法mechanicalfixingmethod

    分仓缝是将混凝土构造层或砂浆层分割成一定面积、相互间 不相连的独立区块,以减少独立区块因温差变化或自身收缩造成 的开裂。 分格缝通常是指表面分格缝,在混凝土构造层或砂浆层的表 面切割或留置一定深度的浅缝,以诱导裂缝在规定的分格缝部位 产生。

    2.0.19 天沟 gutter

    屋面有组织排水时,把雨水汇集到沟内,再由雨水管下排至地 面或进入雨水管网的排水沟。设置在檐口边的天沟也称檐沟,挑出 于外墙的称外檐沟,在外墙内侧的称内檐沟。

    2.0.21缓冲带bufferzone

    在规定部位,通过减少混凝土截面和该部位钢筋数量,并在混 凝土断面内设置诱导器的方法,引导裂缝在预计部位发生。

    2.0.23叠合式结构superimposedstructure

    围护结构或支护结构和内衬结构通过钢筋连成整体,形成整 本受力的结构形式,结合面传递剪力。

    2.0.24复合式结构

    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无间隙

    力的结构形式,二墙间可设置防水层。 2.0.25 结构自防水 integral concrete structure waterproofing

    力的结构形式,二墙间可设置防水

    力的结构形式,二墙间可设置防水层。 2.0.25 结构自防水 integral concrete structure waterproofing 结构自防水是由迎水面混凝土结构防水与节点柔性防水相结 合形成主体结构不依赖王外设柔性防水层的防水施

    结构自防水是由迎水面混凝土结构防水与节点柔性防水相结 合,形成主体结构不依赖于外设柔性防水层的防水措施。

    3.0.1建筑工程防水应遵循“功能保证、设防可靠、防排结合、构造 合理、用材优选、绿色环保”的原则。 3.0.2防水工程设计应包括屋面防水工程设计、地下防水工程设 计、室内防水工程设计、外墙防水工程设计及其他部位防水设计。 防水工程设计应做到方案合理、设防可靠、施工简便,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施工图总说明应提出设防要求,地下防水工程应提出设防 等级; 2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对防水层选用材料的品种型号、厚 度、防水材料所执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必要时可对防水材料性 能指标提出特别要求; 3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防水构造设计; 4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包含细部节点防水设计详图。 3.0.3防水材料性能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能满足本省地区 高温、高湿、高盐环境的要求。 3.0.4建筑防水工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 论证: 1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 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或工程防水设防技术难度较大的 工程; 3单体建筑屋面或小区屋面总面积大于10000m的防水工程; 4工程理置深度大于10m或防水面积超过15000m的地下防 水工程; 5高度超过80m的建筑外墙防水工程; 6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工程;

    7本标准及其他国家、行业标准没有相关规定的新材料、新方 法、新工艺应用。 3.0.5建筑工程防水施工应遵循“按图施工、材料检验、过程控制 质量验收”的原则。 3.0.6建筑工程防水选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符合国家和 地方相关规定。 3.0.7建筑工程防水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0年,且必须在施工合同 内容中列明。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应对工程防水质 量负责,质量保修期限应与质量保证年限一致。

    4.1屋面防水工程设计

    4.1.1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屋面使 用功能,确定防水构造设计方案;特殊屋面或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 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屋面防水一程设计除应符合3.0.2 条外,尚宜包括下列内容: 1屋面排水设计; 2找坡方式和选用的找坡材料; 3屋面天沟、檐口、女儿墙和山墙、出屋面设施、水落口或地漏、 穿屋面管等节点详图,以及特殊部位防水节点详图设计。 4.1.2屋面防水设防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屋面防水设防要求

    4.1.3屋面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表4.1.3规定,其中 道防水层相邻设置是指相容的涂料+卷材、卷材+卷材。

    表4.1.3每道防水层最小厚度(mm)

    表4.1.3每道卷材层最小厚度(mm)

    注:1三元乙丙橡胶丁基自粘防水卷材总厚度1.5mm,其中胶层厚度不应小于0.5mm; 2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增设规格为40g/m~50g/m聚丙烯或聚酯无纺布胎体; 3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由双层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组成一道防水。单层

    4.1.4屋面用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聚酯胎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膜基自粘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1.2条的规定; 2热熔型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 表7.1.3的规定: 3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1.8 条的规定;

    4聚乙烯内纶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料的主要性能指 标,应符合本标准7.1.9条的规定: 5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 7.2.4条的规定; 6其他防水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现行国家 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4.1.5屋面排水应合理划分排水区域,排水路线应简捷,排水应通 畅。排水系统设计采用的雨水流量等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 规定。 1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年, 2屋面雨水排水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系等溢流设施 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设施和行人安全; X 3屋面重力流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 于其当地50年重现期的最大雨水量; 4雨水流量设计计算时,设计暴雨强度应乘1.5系数; 5屋面各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应少于2根。 Ⅱ平屋面防水设计 4.1.6平屋面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宜为1.5%~5%, 混凝土屋面板厚度可为等截面或变截面。 4.1.7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坡度不应小于2%。找坡材料宜采用强度 等级不应小手LC15的轻骨料混凝土,也可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2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不小于M15的水泥砂浆。 4.1.8平屋面防水层可根据找坡方式、保温材料选用、屋面使用功 能等,优先选用二道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下面的防水方案,也可选 用二道相设置在保温层上面,或分开设置在保温层上面和保温 层下面的方案。二道防水层相邻设置在保温层下面或保温层上面

    的防水方案,二道防水层分开设置在保温层的上面和下面的防水 方案可按附录表B.0.1选用。 4.1.9设有保温层的平屋面,二道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下面时,应 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材料找坡时,防水层应设置在找坡层表面。找坡层应设 置在屋面结构混凝土表面,找坡层表面应平整坚实; 2防水层应采用涂料+卷材或卷材+卷材组合方式,相邻设置的 二道防水层应具有相容性。相邻设置的涂料与卷材组合,卷材应铺 设在涂料上面; 3保温层宜选用挤塑型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玻璃等低吸水率 材料; 4屋面排水应采用结构天沟或集水区域,进人保温层内的雨水 立顺坡排入天沟或集水区域。保温层底面宜设置排水措施,或采用 带排水槽的保温板。保温层在天沟边沿应设置带排水孔的端部堵头; 5除了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等软质保温材料外,保温层与防水 层之间应设置干铺油毡工布等隔离层, 6天沟底防水层官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保护并找坡,纵

    水层宜采用细石混凝土、热镀锌 钢丝网水泥砂浆、砖砌体等进行 保护 7天沟净宽不宜小于300mm, 屋面结构板面与天沟找坡层面高 度不宜小于100mm;天沟过水孔应 采用净高不应小于80mm,净宽不 应小于150mm的矩形孔; 8二道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 下面的基本防水构造见图4.1.9

    图4.1.9防水层设置在

    防水卷材,首接设置在随 捣随抹平的混凝土结 构板上。保温层上部的防 水层应选用防水卷材; 2屋面排水应采 用结构天沟; 3保温层应设置 排汽通道和排汽孔,设 置方法同4.1.10条; 4二道防水层分 别设置在保温层上面 和下面时的基本防水 构造见图4.1.11。

    图4.1.11防水层分别设置在保温层上面 和下面基本防水构造

    4.1.16块瓦屋面有保温层时,基本防水构造见图4.1.16。防水设计 方案可按附录表B.0.3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层上应设置配筋细石混凝土持钉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持钉层应设置防下滑措施,内配钢筋网应骑跨屋脊,檐口宜设置阻 止下滑的混凝土挡口等措施: 2当屋面采用预理防下滑锚筋时,防水层宜选用防水涂料。当 防下滑锚筋采用在防水层铺设后钻孔植筋时,防水层宜选用有自 愈功能的防水卷材,并应对穿孔部位进行密封处理: 3细石混凝十持钉层可不设分格缝

    IV绿化屋面防水设计

    4.1.18绿化种植屋面防水层设置应不少于二道,并应采取表4.1.18 方案中的一种。

    表4.1.18绿化种植屋面防水阻根方案

    4.1.19屋面绿化宜采用容器种植。容器种植屋面防水构造按非种 植上人屋面设计。 4.1.20容器种植及覆土种植应采用有组织的排水措施,并将水导 人雨水管排出。 4.1.21阻根层或耐根穿刺防水层应设置在普通防水层上面。 租 穿刺防水材料及排(蓄)水层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 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规定。 X 4.1.22覆土种植区域应采用独立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高度应 高于种植土不应小于150mm,不得共用室内邻墙或女儿墙。 4.1.23变形缝、泛水部位、水落口及穿顶板管道四周宜设置不小于

    500mm宽的卵石缓冲带。 4.1.24当屋面采用覆土种植时, 应根据种植植物根系对防水层 的影响程度,对防水层采取保护 措施。防水层保护可采用塑料板 与细石混凝土组合等阻根措施, 也可采用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 防水材料。阻根措施与耐根穿刺 防水材料可同时使用。 4.1.25采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的覆土种植屋面,基本防水构造 见图4.1.25。防水设计方案可按 附录表 B.0.4 选用。

    4.1.26当覆土种植屋面采用二道普通防水材料作防水层时,应在 防水层上设置阻根措施,采用阻根措施的覆土种植屋面基本防水 构造见图4.1.26。阻根层做法可按附录表B.0.5选用

    排(蓄)水板+细石混凝土 阻根防水构造

    4.1.31女儿墙、山墙顶宜采用金属制品盖板。金属盖板应采用不易 生锈的金属制作,按设计或成品安装要求进行拼接和固定安装,见 图4.1.31。 4.1.32当金属盖板兼作防水层泛水保护时.金属板应盖过防水层收 头部位,并高出屋面饰面层50mm~100mm。金属盖板应采用不锈 钢合金板等不易锈蚀的金属产品.并与墙体固定牢固,见图4.1.32。

    用不易锈蚀的金属罩,包裹在防水层外侧; 6采用预埋套管的穿屋面管道防水构造见图4.1.33。

    4.1.34屋面等高变形缝防水

    1屋面变形缝侧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墙,挡墙高度应高 出建筑完成面不小于300mm,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20mm; 2混凝土挡墙与屋面混凝土结构板的交接部位应设置防水附 加层。防水附加层宜采用高分子防水涂料或高分子膜基改性沥青 湿铺防水卷材,厚度宜为2.0mm; 页面,并在挡墙顶部平面收头固定。挡墙立面上的防水层应采用砌 体保护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变形缝挡墙顶部宜采用PVC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制作 成防水盖条,松铺覆盖在缝隙上。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 卷材盖条纵向接缝应采用热风焊接,卷材盖条二侧应下挂不应小 于100mm,卷材盖条用水泥钉进行固定; 5变形缝顶部应加扣金属盖板防水。金属盖板应采用不锈钢或

    不易生锈的其他材料制作,厚度不应小于1.5mm。金属盖板兼作泛 水保护层时,盖板侧面下挂至屋面饰面层50mm~100mm。当立面防 水层采用砌体保护时,金属盖板侧面下挂不应小于100mm。金属盖 板应根据风力,采取钢钉或通长金属压条固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混凝土盖板作为变形缝顶部防水措施: 6屋面等高变形缝双挡墙防水构造见图4.1.34

    4.1.35高低跨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挡墙与屋面混凝土结构板的交接部位防水加强做法, 以及屋面防水层在变形缝部位的收头处理,应符合4.1.34条的相关 规: 2变形缝挡墙顶部采用PVC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防水 时,防水卷材下应使用镀锌铁皮作衬垫。防水卷材在高跨墙面上收 头采用切槽埋置的方法,切槽深度不应小于10mm,槽宽宜为5mm, 槽内填入密封胶后将卷材插入。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1.5mm,防 水卷材纵向采用热风焊搭接。镀锌铁皮厚度不应小于0.6mm,用铁 钉固定在高跨墙上,坡度不应小于30°,纵向搭接不应小于30mm。 镀锌铁皮衬垫与防水卷材外挑出保护层面不小于30mm:

    3变形缝最外侧应采用金属盖板保护。金属盖板应采用不锈钢 或其他不易生锈的材料制作,厚度不应小于1.5mm。金属保护盖板 侧面下挂应超过变形缝顶面不小于100mm。金属盖板应固定在高 跨墙面上,并用金属压条固定,上口采用密封胶密封。金属盖板较 大时,可在盖板的上端与下挂端同时固定; 4高低跨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见图4.1.35.

    1.2建筑地下防水工程设计

    4.2.1建筑地下防水工程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结 构特点、环境及气候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防水工程设计应 选用全部结构迎水面外设防水层、结构自防水、外防水与结构自防

    水结合的防水方案中的一种,防水方案中的防水措施应连续闭合, 对结构形成整体防水。防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3.0.2条外,尚宜包 括下列内容: 1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裂性能要求: 2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桩头、穿墙管等节点详图,以及特殊 位防水节点详图设计: 3排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41.2.2建筑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一级和二级,各等级判定标 准和适用范围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建筑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判定标准和适用范围 人

    4.2.4建筑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外设防水层设防要求,应符合表4 的规定。

    注:1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层,由双层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双层胶粘剂组成一 道防水。单层聚乙烯丙纶卷材芯材厚度≥0.5mm,单层聚合物水泥胶结料厚度 1.3mm~1.8mmo 2种植顶板采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阻根时,二道防水层中一道为普通防水 材料,另一道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3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夹铺规格为40g/m~50g/m3聚丙烯或聚酯无纺布 胎体。 4.2.6砂浆防水层仅适用于二道外设防水层的其中一道,可用于地 下工程侧墙、顶板结构迎水面防水,并设置在结构混凝士表面。与 柔性防水材料相邻设置时,砂浆防水层应设置在柔性防水层之下。 砂浆防水层在结构自防水中,可单层使用。 4.2.7预铺反粘防水卷材类型的选用,应根据工程部位、施工条件, 以及防水材料的抗穿刺性、耐紫外线老化性、抗泥沙污染性等性能 指标进行选择。 4.2.8管根等需要加强防水的细部构造部位,宜采用密封胶或高分 子防水涂料作防水密封处理,采用防水涂料作加强层时,厚度不应 小于1.5mm。 4.2.9地下防水工程用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聚酯胎基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膜基自粘改性沥青 防水卷材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1.2条规定; 2热熔型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 表7.1.3的规定: 3聚乙烯内纶防水卷材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1.8条 规定; 4喷涂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2.4 条规定;

    5自粘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 7.3.3条规定; 6掺外加剂防水砂浆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7.5.2条 规定; 7其他防水材料及辅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现 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规定; 7其他防水材料及辅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应的现 行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Ⅱ底板防水设计 4.2.10底板防水设防应设置在迎水面,基本防水构造见图4.2.1 底板二道防水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1选用,底板单道防水设计 方案可按附录表C.0.2选用。 X

    4.2.10底板防水设防应设置在迎水面,基本防水构造见图4.2.10。 底板二道防水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1选用,底板单道防水设计 方案可按附录表C.0.2选用

    b预铺反粘卷材防水构造

    4.2.12底板防水层的保护层及隔离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水层表面应设置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 于50mm,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预铺反粘防水卷材与底板结构 混凝士之间不设保护层及隔离层:

    2预铺反粘防水卷材表面不应设置保护层; 3根据施工作业条件及钢筋绑扎安装对防水层的影响,地梁、 电梯并坑、承台基坑等部位底面与侧面,确定是否设置防水层的保 护层。防水保护层可选用挤塑聚苯板、砂浆、砌体等进行保护

    4.2.13侧墙防水层应设置在结构混凝土的迎水面。侧墙基本防水构 造见图4.2.13。侧墙二道防水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3选用,侧墙 单道防水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4选用。

    4.2.15侧墙柔性防水层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选用柔性保护或砌体保护。当结构底板有外挑台肩时,砌体保护墙应砌筑在台肩上。当保护墙砌筑在底板垫层上时,砌体与防水层之间应留取15mm~25mm间隙,灌入松散性砂粒或用油毡等材料进行隔离。砌体保护墙厚度不应小于100mm,采用M5砂浆砌筑。保护墙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必要时应设置砌体柱或混凝土柱以增加稳定性。保护层设置可按表4.2.15选用。表4.2.15侧墙保护层选用保护层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最外层防水材料挤塑聚苯乙烯板(XPS),厚度≥25mm涂料防水层、湿铺法粘贴防水卷材高密度聚乙烯(HDPE)排水板120厚砌体墙自粘法、热熔法粘贴的卷材防水层120厚砌体墙4.2.16地下分离墙结构侧墙与支护结构间宜留取不应小于1.2m的防水施工操作空间。IV顶板防水设计4.2.17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并宜直接铺设或涂刷在混凝土结构表面。顶板混凝土施工宜随捣随抹平,也可采用M15水泥砂浆进行找平。顶板防水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顶板的防水层,宜采用与混凝土粘结性较好的防水材料直接设置在结构混凝土表面:2采用二道防水设防时,防水层宜相邻设置。相邻设置与分开设置的第二道防水层应选用防水卷材;顶板二道防水层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5选用;顶板单道防水层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C.0.6选用;3顶板防水设防的基本防水构造见图4.2.17。27

    4.2.18地下工程种植顶板覆土厚度小于2.0m时,按种植顶板要求 设置防水层。 Y 4.2.19种植土中的积水宜通过排蓄水板、盲沟<盲管等排至周边土 体或排水管网。 4.2.20种植顶板防水按本标准4.1节相关要求设计。种植顶板防水 层设计方案可按附录表B.0.5、表B.0.6选用。 结构自防水 4.2.21埋深小于10m的一般建筑地下工程、逆筑法施工地下工程 叠合式结构等地下工程,根据结构形式、地下水状况、防水层施工 的可操作性、工程使用要求等因素,通过采取优化配筋、优化混凝 土抗裂性能等措施后,可选择结构自防水,或选择其中的底板、侧 墙顶板采用结构自防水。特殊工程或在本标准规定以外的其他地 下防水工程,当选择单一结构自防水作为地下工程唯一防水设防 时,应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 4.2.22建筑地下工程结构刚度设计,应保证在地基沉降变形、土压 力作用、其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裂缝计算宽度不应大于规定值。 4.2.23通过设置变形缝、后浇带、诱导缝等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 变形缝、后浇带、诱导缝、穿墙管等节点部位防水设计,应符合本章

    “И细部构造防水设计”的相应要求。 4.2.24地下工程外围混凝土结构厚度根据计算确定,且底板厚度不 应小于350mm,侧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4.2.25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符合4.2.3条要求。 4.2.26结构自防水所采用的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人减水剂、膨 张剂、防水剂、弓引气剂等外加剂,其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门窗标准规范范本,所用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 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4.2.27结构自防水的迎水面混凝土应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 材料加强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并应符合下列下列规定: 1优先采用在混凝土中掺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内掺 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掺量,由设计人员根据工程情况 材料生产厂家的规定、试验结果等因素确定,宜为水泥量的1%~2%; 2底板采用涂抹型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时,可涂抹 在经过找平的混凝土垫层上,厚度不应小于1.2mm,用量不应少于 2.0kg/m。底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表面不得设置混凝土保 3侧墙、顶板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1.0mm,用量不应少于 1.6kg/m。 4.2.28结构自防水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限制的膨胀率宜 为0.015%~0.050%,混凝土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 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J/T178的规定。 4.2.29混凝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维掺 量范围宜为体积率0.1%~0.3%,并应通过试验确定。纤维混凝十 的配制及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21的规定。 4.2.30叠合结构或复合结构混凝土侧墙施工前,应采取堵漏、导水 等措施,保证支护结构渗漏水不影响结构混凝土施工。涂抹型水 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施作在支护结构表面,厚度不应小于

    1.2mm,用量不应少于2.0kg/m。 4.2.31底板和顶板混凝土初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表面抹压处理 4.2.32结构自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 于14d。 4.2.33基坑回填后出现少量混凝土渗漏水,应采用化学灌浆等方 法进行修复。

    4.2.36橡胶止水带形状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 部分止水带》GB/T18173.2的规定外,其他常用形状见图4.2.36。橡 胶止水带变形孔的宽度(B)宜为30mm~50mm,高度(H)应根据结 构变形量计算确定。

    a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b无穿孔可卸式橡胶止水带 C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d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图4.2.36橡胶止水带常用形状 4.2.37变形缝处安装中埋式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 于300mm。 4.2.38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 重合; 2止水带应固定牢固,顶、底板内的止水带宜成盆状安装; 3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外露的止 水带应做好保护,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止水带有无破损,如有破损 立进行修补; 4止水带的接头宜为一处,不得设在结构转角部位。橡胶止水 带接头宜采用热硫化焊接; 5止水带在转弯处应做成圆弧形,转角半径不应小于200mm; 转角半径应随止水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增大。 4239安装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橡胶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9安装于结构内侧的可卸式橡胶止水带施工应

    1可卸式橡胶止水带必须安装于钢板基面上,止水带与钢 面之间应垫有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5诱导器表面宜包裹自粘丁基橡胶,也可采用表面平整光滑的 金属或塑料片;诱导器宽度应根据混凝土截面减少率计算确定。混 疑土侧墙厚度小于等于350mm时,可设一个诱导器;侧墙厚度大 于350mm时,可设置一个或二个诱导器,见图4.2.41; 6诱导缝侧墙内、外表面应设置诱导梯形槽,梯形槽的宽度宜

    a钢板止水带或自粘丁基橡胶 钢板止水带防水

    理。密封胶嵌入深度不应小于20mm,且应大于间隙的1.5倍,中间 旬隙宜采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填实; 4管根迎水面宜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进行加强防水处理水利管理,厚度不应小于1.5mm

    ....
  • 相关专题: 防水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