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69-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pdf

  • SL 269-2001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7-27
  • 发 布 人: jslywqf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地形、地质资料; 2)工程所在河段实测悬移质含沙量、颗粒级配(包括分析方 法)及水温资料; 3)水电站、泵站沉沙池,需收集悬移质泥沙矿物成分和硬度 资料, 4)沉沙池冲排沙道出口为天然河道时,出口处天然河道的水 位流量关系, 5)沉沙池边墙临近天然河道时,该河段各级流量水面线; 6)严寒地区河流冰情和气温资料 7)了解河流污物来源及其特性。

    5.1.2根据需要,应收集以下相关专业资料:

    1)沉沙池引渠、输水道水位; 2)设计引用流量, 3)引渠及输水道水流挟沙力 A)水轮机、水泵过流部件耐磨性能、抗磨措施及水轮机大修 间隔,水轮机工作水头及水泵单级扬程, 5)灌溉渠系布置、灌区调节水库资料、灌区土壤粒径、灌溉 效益及环境评价,

    5.2.1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范本,应按取水枢纽引水期天然河道逐日

    平均含沙量和逐日引水流量统计计算。

    1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应按取水枢纽引水期

    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按下式计算

    QS Q (Q≤ Q) 2 Qd (Q> Qa)

    QrS Q (Q≤ Q) 2 Qd (Q> Qa)

    式中:S 一时段平均入池含沙量,kg/m, S一天然河道日平均含沙量,kg/m, Q一天然河道日平均流量,m/s, Qa一设计引用流量,m/s Q一实际引用日平均流量,m/s T一时段天数。 5.2.2根据沉沙池类型、供水特点和河流输沙特性,经分析论证。 选用有代表性的入池悬移质泥沙含沙量和颗粒级配作为设计沉沙 池的依据,

    6.1.1设置沉沙池的初步判别条件:当过机多年平均含沙量S 及过机多年平均粗粒径含沙量S与水轮机额定水头H,的交点 均处于图6.1.1(a)、(b)的A区时,可不设置沉沙池,均处于 图6.1.1(a)、(b)的C区时,宜设置沉抄池;均处于图6.1.1 (a)、(b)的B区时,只有水轮机在水力、结构设计及过流部件材 料选用方面均采用了可靠的抗磨措施,可不设置沉沙池。 6.1.2水电站沉沙池的设置,应在水轮机泥沙磨损程度及磨损危 害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考虑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枢纽布置条件、 沉沙池的投资、泥沙特性、水轮机的耐磨水平、电站效益及运行 检修要求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沉沙池的设置条件及泥沙

    6.1水电站沉沙池的设置条件及泥沙沉降设

    水电站沉沙池的设置条件及泥沙沉降设计标准

    3.1.3沉沙池设计最小沉降粒径标准见表6.1.3

    3.1.4大于等于设计最小沉降粒径的泥沙沉降率,宜取为80% ~85%。

    6.2.1自流灌溉引水含沙量和泥沙粒径超过输水渠道允许挟沙 能力和对土壤改良不利时,宜设置沉沙池。沉沙池出池含沙量及 泥沙允许粒径应根据灌排水渠道允许挟沙能力和灌区土壤改良要 求,通过技术分析后确定。出池泥沙允许粒径不宜大于0.05mm

    沙池设计最小沉降粒径

    水利工程沉沙池的设置条件及泥沙沉降设计标准

    6.2.2提水灌溉泵站的沉沙池设置,除满足6.2.1规定外,还应 根据设计过泵多年平均汛期含沙量,按图6.2.2初步判别(图中 A区可不设置沉沙池,C区宜设置沉沙池),并经进一步技术经济 比较后确定。出池泥沙允许粒径不宜超过0.05mm。大于等于允许 粒径的泥沙沉降率宜取为80%~85%。

    图6.1.2提水灌溉工程设置沉沙池的初步判别图

    7.0.1沉沙池的位置宜邻近首部取水枢纽进水口,当受地形条件 限制或冲沙水头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沿引水道下移至适当的位置, 亦可布置为地下式。布置沉沙池应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避 开不良地段,否则,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7.0.2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应具有足够的冲沙水头及流量。若地形 开阔,水电站和水利工程中的沉沙池宜选用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地 形狭窄,水电站沉沙池宜选用连续冲洗式沉沙池。 7.0.3山区、丘陵区且有足够冲洗水头的水利工程沉沙池,在对 环境无不利影响条件下,宜选用多室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平原地 势低洼地区的水利工程沉沙池,宜选用条渠沉沙池。 7.0.4当冲沙水头不足时,可采用机械清淤式沉沙池。采用机械 清淤的沉沙池应有足够的堆沙场地,且不致对该地区环境和工程 造成不利影响。

    3.1.1沉沙池轴线宜与沉沙池进口前引渠的轴线重合,有夹角 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进入沉沙池工作段水流的流速横向及竖向分 布均匀。

    3.1.1沉沙池轴线宜与沉沙池进口前引渠的轴线重合,有夹角

    3.1.2沉沙池上游连接段主要建筑物的设置应使水流均习扩散

    1)扩散段平面布置宜采用对称扩散型式,单侧扩散角不宜大 于8°~12°。采用非对称扩散型式,两侧扩散角之和不宜大干16°~ 24°。该段底板与工作段底板连接处不宜出现跌坎。 2)配水墩应设置于扩散段内,其位置、尺寸及方向应通过水 力学模型试验确定。 3)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应设进口闸。有污物来源的应在进口 设拦污栅及清污设施。进口闸进水槛顶应与其上游底板齐平或 略 高,进口闸尺寸应满足闸门、启闭机、拦污栅及清污设施的布置 和运行要求。 4)进口闸后整流栅的排距、栅距应根据水力学模型试验确 定。 8.1.3沉沙池工作段除满足沉沙要求外还应满足清淤排沙的要 求。排沙道出口在汛期应不受河道常年洪水(重现期两年)的顶 托,

    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末端应设置冲沙闸。冲沙闸的 闸门及启闭机械应满足闸门局部开启工况的要求。 2)冲沙闸下游排沙道宜采用无压排沙形式,其纵坡不应缓于 沉沙池工作段纵坡。排沙道出口应有抗冲、防淤措施并保证排沙

    8.1水电站沉沙池及水利工程定期冲洗沉沙池

    通畅。 3)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宜在工作段末端设置排沙 孔,排沙孔的流量可取过池流量的5%~8%。 4)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也,应在工作段末端设置取水溢 流堰,堰顶水深不宜大于0.1m~0.2m。集水槽和输水道布置应满 足溢流堰自由出流要求。

    8.1.5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的要求

    1)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冲洗系统应由若干条支廊道和主廊道 组成。 2)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池底可沿池宽方向做成若干倒 梯形槽,槽壁坡角(与水平向夹角)宜大于泥沙水下休止角。槽 氏板应布置进沙孔井与冲沙支廊道相通。 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冲洗系统支廊道应顺水流方向布置于 池底进沙孔下。各条支廊道应分别汇入一条主廊道。沉沙池工作 段内宜设置多个冲洗系统,前段冲洗系统的支廊道长度宜短于后 段冲洗系统的支廊道长度。 4)主、支廊道应具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并应采取抗磨措施。 冲沙主廊道出口应有抗冲、防淤措施并保证排沙通畅。 5)冲沙闸闸门及启闭机械,应满足闸门局部开启工况的要 求。 6)单室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宜在沉沙池工作段末端设置事故 冲沙闸,

    8.1.7水电站沉沙池下游连续段宜采用逐渐收缩型式。当其下游

    8.2.1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为湖泊形、条带

    8.2.1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为湖泊形、条带 形或梭形;亦可根据地形和运用条件布置为以挖待沉、自流沉沙、 扬水沉沙或分期实施的自流与扬水结合等型式。 8.2.2在布设条渠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截渗和排渗措施。沉 沙条渠用完还耕后,应建排灌系统。

    .2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布置

    9.1.1沉沙池主要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定不同方案,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9.1.2大于设计最小粒径的泥沙沉降率应满足6.1.4条或 6. 2.2条的确定。

    9.1.1沉沙池主要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拟定不同方案,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9.1.2大于设计最小粒径的泥沙沉降率应满足6.1.4条或 6. 2. 2条的确定。

    式中:H—沉沙池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 △Ha—沉沙运行期允许淤沙厚度,初拟方案时△Ha可在H 的25%~30%之间初选。 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9.2进口工作深度计算

    .1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深度计算要求如下: 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进口水深,应满足下式:

    式中:△Z——沉沙池运行水位与廊道出口处顶的高差,m Z一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总和; L一一支、主廊道总长度,m C一谢才系数; R一水力半径,m 4)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进口工作深度,可选择3m~8m。 9.2.2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的计算要求如下: 1)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的工作深度,应通过推求条渠沉沙池 水面线确定。 2)条渠沉沙池水深宜选择2.0m~3.5m。

    9.3.1工作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3.1工作宽度可按下立

    式中:B 工作宽度,m, Q 工作流量,m/s 一池内平均流速,初拟方案时,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05mm~0.10mm时,其值可选 0.05m/s~0.15m/s,当沉降最小粒径为0.25mm 时,其值可选0.25mm/s0.55m/s,当沉降最小粒径 为0.35mm时,其值可选0.40m/s~0.&m/s。 Hw 一平均工作深度,m。 9.3.2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单室工作段宽度与深度之比不宜大于 4.5。 9.3.3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分厢宽度应满足下式

    式中:Be一 一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工作段分厢宽度,m; Q—池内冲沙流量,m/s

    附录B计算大于等于设计沉降粒径的沉降率,确定沉沙池工作段 计算长度,其中恢复饱和系数的计算可参见附录D。 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通过工作段末端溢流堰取水时, 可根据堰前含沙量垂线分布计算出池分组含沙量。必要时,应通 过模型试验验证悬移质分组沉降率和出池分组含沙量。 设计工作段长度宜取计算长度的1.2倍。 9.4.2水利工程条渠沉沙池主要尺寸,按附录B有关规定计算 各时段末出池断面分组含沙量。当出池断面颗粒级配和含沙量接 近6.2.1规定标准上限时,可将其累积运行时间作为条渠沉沙池 的使用期限,

    9.5.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段应具有一定的纵向底坡,且应 满足下式

    式中:"冲沙流速,m/s。

    9.6.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冲洗周期与淤沙容积的确定应进行技 术经济比较。应以设计冲洗周期内的淤积量确定淤沙容积。冲洗 周期内的淤积量、淤积时间、冲洗周期按附录B计算。 9.6.2水电站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内冲沙流速不得小于附录C 中的临界冲沙流速。

    洗式沉沙池的工作段应具有一定的纵向底坡,且

    9.6水力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洗计算

    9.6水力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洗计算

    9.6水力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洗计算

    9.6.3水电站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设计单宽冲沙流量、冲沙历时 可按附录C中无压排沙水力学方法计算。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 验验证。 连续冲洗式沉沙池的廊道水力学计算可按附录C中有压排 沙水力学计算方法进行。 当进行排沙廊道输沙能力复核时,入池含沙量可参照实测最 大含沙量选用。 9.6.4水利工作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洗历时,可概化为泄空冲 洗、溯源冲洗和沿程冲洗过程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见附录E。 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试验确定。

    10.0.1沉沙池结构设计应包括对各种设计工况下的稳定、应力 计算。 10.0.2地面沉沙池工作段和上、下游连接段的边墙和底板,宜 沿水流方向每隔10m~20m设置横向沉陷缝。 当工作段或上游连接段内设有隔水墙或配水墩时,隔水墙或 配水墩与底板可组成“倒T型”结构,并设置纵向沉陷缝。 当工作段无隔水墙,但池宽较大时,应根据地基条件考虑设 置纵向沉陷缝:当池宽较小时,边墙和底板亦可作为整体式,按 “倒门”型结构计算。 10.0.3应重视基础设计及边墙外地表排水设计。 10.0.4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段和冲、排沙道断面型式及尺 寸均应便于冲沙和检修。 10.0.5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冲沙支廊道顶板宜采用预制盖板。顶 板上应设进沙孔,进沙孔宜选用百叶窗式孔口。 连续冲洗式沉沙池的冲沙廊道(支廊道和主廊道)过水断面 宜采用矩形,主廊道高度不宜小于1.5m,支廊道的过水断面应沿 程加大。 10.0.6应根据运行、交通、检修的需要,设置必要的爬梯、交 通桥、工作桥、进人孔、起重挂钩等。 10.0.7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沉沙池设计,应根据冬、春季运 用要求,采取防止冰冻和泄放冰凌措施。

    11.0.1沉沙池的运行设计应符合拟定的沉沙池运行水位、入池 流量、设计含沙量、运用时间等要求。 11.0.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运行设计应提出冲洗时机、冲洗方式 及闸门调度方式。 11.0.3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当引水含沙量或粒径超过 设计控制条件时应减小引水流量,直至暂停运行。设计中应提出 底孔排沙运行方式。 11.0.4连续冲洗式沉沙池运行期间应连续开启冲沙廊道出口闸 门排沙。当出现入池含沙量大于设计含沙量时,应调整运行安排, 直至暂停运用。 11.0.5条渠沉沙池运用前期,可控制部分流量经条渠沉沙,部 分流量直接进入输水渠。条渠沉沙应与盖淤改土相结合,当淤积 达到设计淤积高程以下0.3m~0.5m时,宜停止使用,并以引入 细颗粒泥沙或新挖条渠表土覆盖至还耕高程。 11.0.6条渠沉沙池宜采用高水高淤、低水低淤的分期淤高方式。 对较长的条渠沉沙池,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段放淤方式。 11.0.7应根据不同沉沙池的运行要求,设置必要的运行和检修 设施,清淤设施或辅助冲洗设施等。 11.0.8水利工程沉沙池应安排在非供水期或小流量供水期检

    12.0.1沉沙池设计中应对沉沙池投入运行后的泥沙原型观测目 的、项目和方法提出要求。 12.0.2水力冲洗式沉沙池应开展泥沙观测;其它类型沉沙池是 否进行泥沙观测,应根据沉沙池运行需要确定。 12.0.3定期冲洗式沉沙池应以掌握冲沙周期和冲沙历时为目 的,对池内淤积状况和沉沙池沉沙、冲排沙效果进行监测。 12.0.4连续冲洗式沉沙池应以检验沉沙池实际沉、排沙效果为 目的,提出观测项目和观测方法。 12.0.5条渠沉沙池的观测项目和观测方法应以掌握放淤过程中 放淤效果为目的拟定。 12.0.6沉沙池工作段观测断面位置的布设和数量应能控制过池 水力泥沙因子的沿程变化。 12.0.7在拟定水电站或泵站沉沙池沉沙效果观测项目的同时, 应根据需要安排各水轮机组或抽水机组过机含沙量和颗粒级配等 观测项目。 12.0.8连续冲洗式沉沙池排沙效果观测应包括在各排沙廊道出 口取单样计算含沙量、输沙率,并作颗粒级配分析等项目。 12.0.9沉沙池工作段及引渠悬移质测验方法应按GB50159执 行。 12.0.10应提出沉沙池泥沙原型观测所需仪器设备、观测设施及 人员编制。

    附录A(标准的附录)

    A.0.1粒径级的划分,应能控制颗粒级配曲线的线型,并应包含 沉沙池设计最小沉降粒径。建议采用Φ分级法。 A.0.2对应于选用沉降分析法所得悬移质颗粒级配,粒径级沉 速必须使用该沉降分析法所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A.0.3对粒径小于0.062mm部分采用沉降分析法、粒径大于 0.062mm部分采用筛分析法所得悬移质颗粒级配,粒径级沉速可 使用下列公式计算: 1)当粒径等于或小于0.062mm时,采用斯托克公式计算

    2)当粒径为0.062mm~2.0mm时,采用沙玉清天然 计算 [g(Sa)+3.790+[Ig()—5.777=39.0 沉速判数

    P 2/3 11/3 Pw 10#2/3 0.01775 1±+ 0.0337 t±+ 0.000221 t

    大于2.0mm时,采用沙玉清紊流区沉速公式计算

    P泥沙密度,g/cm; A清水密度,g/cm, o一泥沙沉速,cm/s, 重力加速度,cm/s。 A.0.4当设计入池含沙量属高含沙范畴时,应考虑含沙量对沉 速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公式对沉速进行修正。 A.0.5粒径组平均沉速应使用其上下限粒径沉速的几何平均值

    A.0.4当设计入池含沙量属高含沙范畴时,应考虑含沙量对沉 速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公式对沉速进行修正。 A.0.5粒径组平均沉速应使用其上下限粒径沉速的几何平均值

    水温,℃; 泥沙粒径,mm; 泥沙密度,8/cml; 清水密度,g/cm; 0 一泥沙沉速,cm/s, 重力加速度,cm/s

    附录B(标准的附录)

    B.1.1沉沙池工作宽度或流量沿程变化时,应分段计算粒径组 沉降率,然后按下式计算全池某粒径组沉降率

    一粒径组沉降率; —池段数,自上游向下游编号,k=1,2,3,",n, —k池段i粒径组沉降率,按式(B2)计算。

    B.1.2各粒径组悬移质沉降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 粒径组编号按粒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1,23",n; 4 恢复饱和系数,参见附录D; 粒径组平均沉速,m/s q 池段单宽流量,mz/s Q一池段平均流量,m/s,水电站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为引用 流量,水利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为引用流量与池末 底孔排沙流量之和,连续冲洗式沉沙池为引用流量与 冲沙流量之和; L池段长,m。 B.1.3大于L粒径级沉降率按下式计算

    △P:一入池悬移质第1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 当取1=1时,则为总沉降率n。 B.1.4沉沙池淤积物或廊道水流中第i粒径组沙重百分数按下 式计算

    B.2.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设计冲洗周期内淤积体积可用下式计 o

    式中:V 淤积体体积,㎡?; &一 设计冲洗周期内入池平均含沙量,kg/m, Q沉沙池工作流量,/m=/s, 一总沉降率, T一设计冲洗周期,S; P一淤积物干密度,t/m; 当取T为1天的秒数时,式(B6)中Vs为沉沙池内的日淤积 体积,可按下式计算冲洗周期

    △P一入池悬移质第i粒径组的沙重百分数,%

    Pa—沉沙池淤积物或廊道水流中第粒径组 数,%

    B.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淤积计算

    Vs= &QT 1000g

    中:T冲洗周期,d,

    V设计淤积体积,m。

    法。(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也可选择采用) 1)根据设计入池流量、含沙量过程,划分若干计算时段,计 算各时段平均入池流量、含沙量和颗粒级配,并将池身划分为若 干池段。 2)按沉沙池出口水位自下游向上游推算水面线,计算各池段 平均水力要素。 3)自上游向下游按下式计算分组含沙量沿程变化。

    法。(定期冲洗式沉沙池也可选择采用》

    各池段出口断面含沙量为

    并按池段淤积量修正淤积后的各横断面形态。 各时段累积淤积后的水深,应大于平衡水深。平衡水深可选 用合适的悬移质水流挟沙力公式计算。 时段内全池淤积量

    代中:8 一池段出口断面分组含沙量,kg/m S—池段出口断面含沙量,kg/nm —池段入口断面分组含沙量,kg/m 4)时段内k池段淤积量按下式计算

    全池各时段累积淤积量

    式中.一时段数,3=1,2,,m; △V时段内池段淤积量,m

    附录C(标准的附录)

    c.1.1有压排沙道内不应出现淤堵,选定的冲沙流速ue应大于 临界冲沙流速2k,且不宜小于2.0m/s~2.5m/s 矩形断面排沙道的临界冲沙流速可采用苏罗耶尔经验公式计

    水电站沉沙池有压、无压排

    (CI) (C2) ((C3)

    式中:2张 临界冲沙流速,m/ss E 常数,与廊道表面绝对糙度有关,当△=0.001m时, E=66,当△=0.005m时,E=50, Pm一廊道内浑水密度,t/m, P 泥沙密度,t/m, Aw 清水密度,t/㎡, C5 泥沙沉速,m/s,廊道挟沙水流中,小于该粒径沙重 占75%; Se 冲沙水流中的含沙量,kg/m; 沉沙池设计入池含沙量,kg/m, Q 沉沙池工作流量,m/s 冲沙流量,m/s# R一水力半径,m。 35

    75%。 C.1.2为使沿沉沙池宽度方向冲沙能力均匀并有利于排沙,应 保证各支廊道与主廊道交汇点处的水头损失相等;廊道总水头损 失应小于上游水面与廊道出口处的水位差。为便于计算,各条支 郎道内流速宜采有同一值,用各支廊道的长度变化来保证交汇点 处的水头损失相等。沿廊道长度的水头变化按下式计算

    式中:I 计算断面的水头,m, △Z 上游水面与廊道出口处的水位差,m; Zs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总和, 廊道首端至计算断面长度,m; 糙率,n=0.017~0.0225,计算支廊道水头差时取 0.0225,计算进水孔面积时取0.017。 C.1.3支廊道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C.1.3支廊道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C.1.3支廊道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A 支廊道断面面积,m, QL—支廊道在计算断面的流量,m/s; L 支廊道总长,m l一支廊道首端至计算断面的长度,m; Q0—支廊道首端的流量,可采用等于廊道总流量的20% C.1.4支廊道进沙孔断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圆形断面临界冲沙流速可用苏克诺罗兹经验公司

    100.S 4Q Td

    式中:丑工作段进口水深,m A进沙孔断面面积㎡; —进沙孔孔数; 0一孔口轴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 取 0.75,

    2.1无压挂沙冲沙临界流速可按式(C10)计算

    中:dgs泥沙粒径,m,在淤积物中小于该粒径沙重占75% 5 泥沙沉速,m/s,在淤积物中小于该粒径沙重占 75% 一冲沙时的平均水深,m 8—冲沙水流含沙量,可取 20kg/mP~85kg/m。 C.2.2单宽流量按式(C11)计算采用

    8。—冲沙水流含沙量,可取 20kg/mP~85kg/ml。 C.2.2单宽流量按式(C11)计算采用

    C.2.冲沙历时可按下式近似计算确定:

    船舶标准C.2.冲沙历时可按下式近似计算确定

    2无压排沙水力学计第

    4 = (1.1 1.25) ,

    式中:△T—冲沙历时8 V沉沙池的沉沙容积,m, B—池厢工作宽度,m P淤积物干密度,t/盐。

    10000 AT= (1.5~2.0) S.gB

    设备设计图纸附录D(提示的附录)

    ....
  • 水利标准
  • 相关专题: 水利水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