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

  • 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8-02
  • 发 布 人: 老实牛仔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50∕T 991-2020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规范.pdf

    宜按照道路所处区位和重要节点,区分通行方向划分评价道路。

    5.5.1快速路路段划分

    快速路应以出入口、停车线为端点进行分段,路段长度大于或等于3km应再分段。

    5.5.2主干路、次于路、支路路段划分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应以出入口、停车线为端点进行分段车库设计规范和图纸,路段长度大于或等于1.5km应再 添梁二隧道的划定

    5.6桥梁、隧道的划定

    5.6.1桥梁、隧道的划分

    桥梁在桥台位置分段,将桥梁段分成上桥段、桥面段、下桥段。上桥段起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 线,终点为桥台;桥面段的起终点均为桥台;下桥段起点为桥台,终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线。 隧道在洞口位置分段,将隧道段分成进口段、隧道段、出口段。进口段起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 线,终点为洞口:隧道段的起终点均为洞口:出口段起点为洞口,终点为最近的出入口或停车线。

    5.6.2桥梁、隧道的评价对象

    桥梁、隧道分段评价对象为两 路段 桥梁整体评价对象为桥梁两端最近的分流干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车线或立交出入口之间的区段,包 括上桥段、桥面段、下桥段以及前后延伸至分流干路的路段集合, 隧道整体评价对象为隧道进口端最近的分流干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车线或立交出入口至隧道出洞

    6.1.1路段属性数据应包含路段编号、路段长度、路段方向、车道数、所属区域名称、所属道路名称、 斤属道路等级等。 6.1.2道路属性数据应包含道路编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路长度、道路方向等。 6.1.3区域属性数据应包含区域编号、区域名称等

    交通流运行数据应包括路段行程时间、行程速度和交通流量等数据

    7.1.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对象的适用性和评价指标特征分为三类:即基础性指标、 特征性指标、评价性指标。 7.1.2基础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路段等基本道路交通要素的通行量和通行效率,包括平均交通流量、自 由流速度、平均行程速度等。

    7.1.3特征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道路、道路网的运行效率,包括行程时间比、延误时间比、运行状况等 级里程比例等。 7.1.4评价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道路、道路网的拥堵状况,包括城市交通运行指数、拥堵时长、拥堵频 率、常发拥堵里程比例、行程时间波动性指数等

    7.2. 1 基础性指标

    7.2.1.1平均交通流量

    平均交通流量宜采用15min(0.25h) 间隔的观测值作为计算基础。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 —平均交通流量,单位为辆每小时(pcu/h),pcu为标准车辆数; O一一第k时间间隔的交通流量,单位为辆(pcu): 时间间隔个数; 一一时间间隔长,单位为小时(h)。

    7.2. 1.2 直由流速度

    7.2.1.3平均行程速度

    均行程速度计算的最小间隔应不大于5min,计

    式中: Vs——时间间隔k内路段j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观测行程时间的车次数。

    7.2.1.4道路和道路网平均行程速度

    道路和道路网的平均行程速度按照各路段的空间平均速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一一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i——路段j在时间间隔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一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高峰时段、日、周、月、季、年的评价指标采用算术平均计算。

    7.2.2 特征性指标

    7. 2. 2. 1 行程时间比

    行程时间比值越大表示交通运行状况越差,即越拥堵。路段的行程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TI——路段j在某一时间间隔k内的行程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道路和道路网行程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TIk——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d,一一第j个路段的车道数; l一一第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j——第j个路段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一一第j个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n——道路或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7. 2. 2. 2 延误时间比

    延误时间比值越大标示交通运行状况越差,即越拥堵。路段的延误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DTP, =1. i TTIk V!

    式中: 当路段的实际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时,设定延误时间比等于0。 道路和道路网的延误时间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TP. 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延误时间比,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5min(0.25h): TTIk 道路或道路网在时间片段k的行程时间比; d,— 第j个路段的车道数; 1一 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V一一第j个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道路或道路网中统计路段数 当道路、道路网的延误时间比小于零时,设定延误时间比等于0

    7. 2. 2. 3 运行状况等级里程比例

    POCu x100%

    式中: POCu——时间间隔k内道路处于运行状况等级i的里程百分比,i为表4确定的交通运行状态等 级; 碰一一时间间隔k内路段j运行状况等级为i的里程,单位为千米(km),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5min(0.25h); 评价范围内的道路包含的路段数量; 评价范围内的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

    评价性指标从拥堵程度、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影响范围、波动性五个方面对路段、道路、道 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7.2.3.1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网行程时间比与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的推荐转换关

    TTI道路网的行程时间比; ITPL——道路网的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TTI道路网的行程时间比; IPL——道路网的城市交通运行指数!

    7. 2. 3. 2 拥堵时长

    统计时段(早高峰/晚高峰/全日)内,路段、道路、道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状态的累计时 间,反映拥堵的持续情况。路段、道路按照表3确定运行状态,道路网按照表4确定运行状态。 a)早高峰时段,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0.5h(含)以上为早高峰拥堵。 b) 晚高峰时段,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0.5h(含)以上为晚高峰拥堵。 )全日,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时长在1h(含)以上为全日拥堵

    7. 2. 3. 3 拥堵里程比例

    统计区域内,拥堵路段长度与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反映拥堵的影响范围。按照以下公式计

    式中: PCR一拥堵里程比例; 1一一统计区域内第i个拥堵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m一一统计区域内拥堵路段数; ,一一统计区域内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n一一统计区域内路段总数。 按早高峰、晚高峰、全日三个时段分别统计拥堵里程比例。 早高峰拥堵路段总长度与统计区域内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为早高峰拥堵里程比例。 b)晚高峰拥堵路段总长度与统计区域内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为晚高峰拥堵里程比例 C全日拥堵路段总长度与统计区域内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为全日拥堵单程比例

    7.2. 3. 4 拥堵频率

    统计周期(周/月/年)内,路段、道路、道路网拥堵天数与统计周期关数的比值,反映拥堵发生的 频繁程度。 按早高峰、晚高峰、全日三个时段分别统计拥堵频率。 a)早高峰拥堵天数与统计周期天数的比值为早高峰拥堵频率。 b)晚高峰拥堵天数与统计周期天数的比值为晚高峰拥堵频率。 C)全日拥堵天数与统计周期天数的比值为全日拥堵频率

    7.2.3.5常发拥堵里程比例

    统计周期(周/月/年)内,常发拥堵路段长度与道路网总长度的比值,反映常发拥堵的影响范 照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PFCR一一常发拥堵里程比例: 一一统计区域内第i个常发拥堵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常发拥堵路段为拥堵频率大于规定 值的路段,按照统计周期长度分为周常发拥堵路段、月常发拥堵路段和年常发拥堵路段

    a)周常发拥堵路段指一周5个工作日内,大于或等于4天拥堵的路段; b)月常发拥堵路段指一月4个周内,大于或等于3周为周常发拥堵路段的路段; c)年常发拥堵路段指一年12个月内,大于或等于6个月为月常发拥堵路段的路段 m一一统计区域内常发拥堵路段数; ,一一统计区域内第j个路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统计区域内路段总数

    7.2.3.6 行程时间波动性指数

    统计周期(周/月/年)内,不同天的相同时间段通过路段、道路、道路网的行程时间的标准差 的比值,值越大,行程时间的波动性越大,反映交通运行状况的波动程度。 路段、道路的行程时间波动性指数按照以下步骤计算:

    Z 计算路段、道路j在时间片段k每天的平均行程时间ts,ts= n为车辆数,分析时间

    TVI.一—道路网在时间段k的行程时间波动性指数;

    8.1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等级划分

    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等级按照路段平均行程速度与自由流速度的关系划分为如下五个等级: a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的70%为畅通等级 b)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的50%且小于或等于自由流速度的70%时为基本畅通等级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的40%且小于或等于自由流速度的50%时为轻度拥堵等级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大于自由流速度的30%且小于或等于自由流速度的40%时为中度拥堵等级 e 当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小于或等于自由流速度的30%为严重拥堵等级, 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等级用颜色表示城镇建设标准,颜色代码见附录B。等级划分和颜色表示应符合表3要求

    表3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等级划分

    V.表示路段平均行程速度,V表示路段自由流速度。

    8.2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等级划分

    道路网运行状况等级划分为五级,等级划分和颜色表示应符合表4要求。

    表4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等级划分表

    动态数据监测应提交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网的综合性指标计算结果、道路网和道路的 标计算结果、重要路段的基础性指标计算结果、数据分析、评价等级、指标对比与汇总等。

    核电厂标准规范范本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等级颜色表示RGB代码表

    成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等级颜色表示RGB代码表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交通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