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pdf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属性指标说明评价标准1)通过智能终端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看护、紧急支援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家政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48居家养老控制项提供远程看护、上门服务、2)居家老人意外事故发生率降低10%,意外事故发生安全预警等居家养老服务。后做到15分钟内快速响应;3)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住房1)开展住房保障政策法规的咨询和宣传及保障房申请、住房保障保障政策法规宣传,保障房登记、初审、公示服务:49一般项申请、登记、初审、公示等2)社区居民对住房保障的政策宣传、办事规范、办事服务能力。效率和信息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1)包括开展文化活动、教育、培训服务、学生社会实文体教育服务内容、宣传力践等内容;50文体教育一般项度及信息化建设情况。2)社区居民对文体教育服务的参与度提高,满意度达到85%以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1)计生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51计划生育一般项社区开展计划生育相关申2)实现准生证等事项一站式快速办理:请办理和宣传教育服务。3)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1)建立门户网站、显示屏、宣传页等法律信息服务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开体;法律宣传52法律服务一般项展法律宣传服务。2)居民对法律服务内容和服务获取便捷性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17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属性指标说明评价标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面1)社区科普宣传活动以门户网站、显示屏、宣传页等 53科普宣传向社区政务服务、基本公共为信息推送主要载体:一般项服务等领域的科普宣传活2)居民对科普宣传的内容和服务获取便捷性的参与度动。明显提高,满意度达到85%以上。1)房屋产权信息全面覆盖,包含小区内所有房产的位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小置、物业类型、小区设施分布、房屋结构、房号、户型54产权服务一般项区产权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及住户等信息;服务。2)产权信息实现在线录入,动态更新;3)信息维护工作落实具体责任人。1)社区居民通过租赁服务平台发布或获取房屋租赁信房屋管理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业主息的首选度达到50%;55租赁服务一般项小区管理和居民提供房屋租赁服务。2)租赁服务安全、规范:服务3)信息维护工作落实具体责任人。公共维修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规范公1)公共维修基金的使用实现在线查询、申请、审批和56基金使用一般项公示;共维修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服务2)社区居民对公共维修基金服务满意度达到85%以上。1)大会召开频率至少2次/年:业主委员业主大会召开业主大会行使业主权2)通过网络、信息推送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推送大会通57一般项会管理利和义务。知、决定事项等内容;3)业主大会社区居民参与度达到90%以上。18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属性指标说明评价标准业主委员1)成立业主委员会,代表全体业主对小区主要事项进成立业主委员会行使业主58一般项权利和义务。行决策和监督,信息在线公开:会2)社区居民对业主委员会工作满意度达到85%以上。业主责任一般项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完成业1)通过网站和信息推送实现业主责任权利宣贯;59权利主任权利宣贯。2)80%以上的业主对自身责任权利有清晰认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具备对物业公业主委员会可选聘与解聘物业公司,相关信息在网站公60选聘与解一般项司行使选聘与解聘的权利。示。聘1)对装修改造的规范性与违章搭建及时监管:修建管理社区建筑装修管理规划及61一般项2)社区居民对违章搭建和装修改造的投诉降低80%,违章查处情况。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效率满意度达到85%以上。1)及时掌握社区商铺信息并实现在线录入、更新、维护:一般项对社区商铺的开展消防、安62商铺服务全、卫生、噪音等管理。2)定期检查社区商铺的消防、安全、卫生、噪声等项目,督促整改;物业管理3)商铺对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性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小区公共一般项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规范小63小区公共收益的收取与支出实现在线公示。收益管理区公共收益的管理。通过多媒体触控大屏,实现1)信息屏发布包含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小区管理、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信息;64民情互动控制项社区信息的推送和居民的2)信息屏故障率低于2次/台/年;交互应用。3)社区居民对民情互动满意度达到85%以上。19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序号三级指标属性指标说明评价标准务;4)发布类服务:提供各类通知、列车时刻表、晚点信息、拼车等信息发布兼论坛类型的服务:5)提醒类服务:提供车次等相关事项的定制提醒服务。1)预约类服务:提供如订票购票、周边餐饮订餐、住宿预订等方面的预订预约服务:2)导引类服务:提供场地分布图及智能导游、景点介在各大旅游景区范围内水利管理,通绍、交通和车次实时信息及路径规划、停车导航等导引过免费WIFI网络为游客提87旅游社区优选项类服务:供预约、导引、发布和提醒等类型的服务。3)发布类服务:提供其它相关旅游景区的介绍、团体活动、拼车等信息发布兼论坛类型的服务:4)提醒类服务:提供各类活动、车次等相关事项的定制提醒服务。25
第3章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
智慧社区总体框架以政策标准和制度安全两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设施 层、网络层、感知层等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币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 据库的支撑下,架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社 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的智慧应用体系, 涵盖包括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主题社区等多个领 域的应用,,如图 1 所示。
础设施包括设施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三个部分: 施层是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的载体和依托,覆盖社区、建筑和家庭三个
层面,包括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和 市政公用设施为主的综合服务设施,以及以“四节一环保”、“水、电、气、 热智能化监管”为特征的智能绿色建筑,以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为主的智能 家庭。 网络层是一体化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行,包括 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智能网络,通过把社区内各种 智能枢纽和节点统一接入,实现网络无处不在、智慧运行的目标。 感知层是通过信息采集识别、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等各类传 感设备,对社区中的人、车、物、道路、地下管网、环境、资源、能源供给 和消耗、地理信息、民生服务信息、企业信息等要素进行智能地感知和自动 获取,实现社区的“自动感知、快捷组网、智能化处理”。 2)支撑平台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架构在城币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 上,由市级或区级统一建设,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三大版块 通过数据规范和接口服务,接入政府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和商业服务数据,支 撑各类智慧应用服务,与上级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3)智慧应用 智慧应用体系架构在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之上,涵盖了以对象管 理与专「人群服务、政务服务、治安管控为王的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以房 室管理和物业管理为主的小区管理,以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的便民服务 以及主题社区等五大领域,涉及社区管理、运行、服务三个层面。各类应用 遵循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的标准,通过数据交换和整合,统
以平台向居民、企业等提供服务,并对各种活动做出闭环响应。 4)用户对象 智慧社区的用户和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 公司、居民、币场服务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等。 5)保障体系 智慧社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维 护,需符合已有的标准规范,如相关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平 台标准、管理标准等。智慧社区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要符合国家、行业以及 各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
3.2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智慧社区的支撑平台,是以城市公共信息 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以社区居民需求 为导向推动政府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集成平台,该平台可为社区治理和服务项 目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并集社区政务、公共服务、商业及生活资讯等多平台 为一体。 结合社区实际工作的特点与模式,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定位是 个轻量级、服务功能模块化的平台,其框架如图2所示。
图2.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框架图
政务服务模块:各行政机关及社会公共机构可将自身业务系统的受理环 节设立在社区服务窗口,由社区面向居民负责事务的受理和收件,具体的行 政审批和许可的决定仍由原机关作出,社区负责该决定的告知,从而实现在 不打破原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上,切实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提供方便。在此基 础上,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中业务以及数据的重组与整合,为居 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 公共服务模块:平台整合各业务部门以及社会公共机构的服务窗口。随 着政府职能下沉和服务进程加快,社区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将会逐步显现。 商业服务模块:社会资源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借助智慧社区的开 放平台,通过建立信用和淘汰机制,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也为商家提 供各类基础数据与服务。
平台采用“政府主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将政府牵头 的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转变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 的“大信息服务平台”。投资主体由政府独家转变为政府、企业、专业投资机 构共同参与,或以社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运营主体由街道、 业务主管部门为主转变为政府、商户等共同建设,服务主体由原来的政府主 导扩展为以社区、商户和居民为主。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在社区层面实现城市不同部门 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城市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 源浪费等问题,有效支撑社区内各系统正常、健康地运行,为社区居民提供 良好的服务,也为政府实现高效的业务管理提供方便。
3.2.3.1数据汇聚与整合
平台通过交换系统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或各委办局的信息源获取人口、 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及建筑物等数据
3.2.3.2数据管理与服务
平台实现对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服务封装,根据已发布的接口规范,以统 接口服务实现智慧应用对公共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开发与访问。
3.2.3.3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统一交换,实现人口、法人 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同时将社区采集数据交换到各职能部门。数据交换 服务系统应具备数据比对、清洗、转换、异常处理等交换服务所需的基本功 能,能力要求: 1)提供信息整合功能,可按主题要求形成共享资源库的数据集合,支持 动态组件形式的数据清洗等处理功能; 2)支持自动编码转换,统一标准; 3)支持主动与被动两种数据交换方式,实现按需交换; 4)支持增量与全量数据的同步; 5)支持订阅式数据交换模式,提供订阅过滤支持,支持键值、一对多 多对多等多种数据落地方式; 6)提供异构数据库、跨平台数据交换功能; 7)无缝支持结构化及非结构化资源交换,数据采集方式丰富,支持触发 器、数据库日志、时间截、轮询等数据采集万式供用户选择; 8)基于web图形化平台配置,简单易操作; 9)统一管理元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化字段,规范系统; 10)为用户提供个性定制处理组件接口,方便自由拓展; 11)支持自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确保无需代码开发的情况下,完成新交 换节点的接入,实现交换元素及规则的调整等; 12)支持信息资源审请调度流程化,支持自录驱动交换; 13)支持非侵入业务式的前置交换服务。
3.2.3.4服务与接口
平台通过第三方提供时空信息承载服务、专题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服务组 件,能按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并以统一接口方式提供给各类智慧应用。 平台提供开发接口服务,内容包括二次开发包、webservices等,以满足不 同的开发用户群需要。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通过平台提供的SDK,调用平台 提供的服务与自身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开发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 系统。
3.2.3.5平台互联
3.2.3.6业务协同能力
3.2.3.7平台安全
1)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由身份数据库、身份管理与数据服务、资源管理与访问控制PKI基础设 施、电子签章及其应用等组成,能够向区域范围内所有系统提供用户身份数 据服务,能够为智慧社区应用整合提供支撑满足单点登录的需求。 2)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提供信息安全加密传输的功能,通过密钥管理可进行公钥和密 钥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从而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3)数据安全保密授权管理 数据只有经授权才可使用,需要设置数据管理的分级权限。
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开放的集约式平台,各类智慧应用按照统 的应用平台建设规范进行接入。 平台建设二种类型的接口,即基础服务接口、资源服务接口(发现接口、 资源接口)和资源管理接口。基础服务接口是将资源服务接口和资源管理接 口中基础性、共性的操作定义成一个公共接口。这三类接口实现了信息资源 的发现、检索和管理功能。 基础接口:提供会话管理功能和服务自描述功能,包含有目录服务初始 化接口、目录服务终止接口和服务自描述接口等。 发现接口:提供信息资源元数据检索功能以及检索结果提取功能,包含 有目录检索接口以及目录检索结果提取接口。这些接口本身并不提供资源, 而是提供资源基本信息以及如何去获得这些资源的元数据。 资源接口:根据发现接口获得的信息资源元数据,定位、查找资源具体 内容的接口,包含资源内容检索接口及其结果提取接口。
管理接口: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包含信息资源元数据管理接口
管理接口: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包含信息资源元数据管理接口
3.3智慧社区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是智慧社区的核心内容之一。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子集: 需要充分共享和利用智慧城币的数据资源和平台,建立社区相关的数据交换 接口规范和标准,对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 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保障支撑层内各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智慧社区基础 数据包括人口、地理、部件、消息、事项和建筑等六大类。
以城币人口库为基础,结合各业务条线内人口数据库的相关要求,统 规范标准,统一数据格式,通过集中导入、清洗及过滤,形成统一的综合人 口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实时高效共享。优化社区分 散采集和更新维护,应用网格化管理思路强化数据动态管理,与市级人口数 据库及各条线数据库保持定期同步并及时更新。 人口基础数据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部门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对劳 动就业、税收征管、个人信用、社会保障、人口普查、计划生育、打击犯罪 等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口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来自公安、劳动保障、 民政、建设、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
以币级地理信息平台数据为基础,借助第三方商务地图数据支持,整 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及关联的各类经济社会信息,建立多源
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空间共享数据库,构建科学、规范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服 务的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同时,区分内外网不同的安全 要求,优化基础数据采集和维护,根据各应用系统的不同要求,由不同主体 分层负责地理数据的采集和维护。
消息数据库包括各系统平台发布的各类规范资讯和动态信息,对各系统 平台消息类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消息数据格式标准化和分类标签化,并优化 消息生成、共享和查询机制,根据不同权限实现内外网分层管理,同时规范 数据呈现,动态智能排序。
事项数据库包括各系统平台运行中形成的审批、服务、咨询、投诉和任 务等事项处理数据,并实现与市行权事项数据库的同步与对接,支持对规范
事项流程和权限进行定制,对非规范事项流程灵活设置,优化事项分类自动 元配查询等应用功能。
建筑物数据库是社区内建筑物属性信息、空间信息、业务数据和服务数 居的集合,是智慧社区的重要支撑数据,是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定位基 础。 建筑物基础数据是指描述建筑物基本自然属性的数据,包括建筑名称, 门牌地址、平面位置、建造年代、建筑状态、使用年限、主要用途、结构类 型、建筑层数、建筑高度、总建筑面积等信息。建筑物扩展数据是对建筑物 基础数据的扩展,主要指描述建筑物本身物理实体的儿何位置、空间关系等 信息,包括二维图形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等。 建筑物业务数据是指建筑物管理和应用部门在日常业务管理及应用中产 生的核心的专业数据,主要包括规划、建设、交易、抵押、租赁、物业、么 安、消防、民政、社会保障等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核心数据。
第4章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
根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有关标准,对智慧社区的技术、体系结构、参 考模型、数据模型等进行规范和指导
感知层是智慧社区的基础,包含感知控制元器件、感知控制网关及传感 网络,以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控等功能,完成对环境以及感知对象的 言息采集,将信息转换为规定的数据格式送达至网络层,按照约定规则,通 过感知控制器件对物体实现智能控制。感知层标准主要包括自组网和短距离 传输网、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两类标准
智慧社区网络层需提供安全、可靠、及时的数据传送,实现全面的互联 互通。网络层标准主要包括网络层融合和基础网络两类标准。 按照《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 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三代移动通信 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 或无线接入方式,下同)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社会机构基
本全部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 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在社区宽带网路建设中,要积极利用各 类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推进光纤向用户端延伸,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宽 带接入网络的建设,逐步建成以光纤为主、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等接入资源充 分利用的社区固定宽带接入网络。
智能电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平台。在社区建 设此平台,将社区范围内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为电 能,实现多能互补、协调开发、合理利用的局面,为社区提供清洁、可靠的 电力供应;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互融合,通过电力基础设 施、用电信息及优化建议,服务于智能家庭、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的发展, 共同打造绿色节能的智慧社区。
4.2.1.1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EnergyResources,DER)发电并网及储能是 充分利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 同时能对配电网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不仅节省投资、发电灵活、环境兼容, 同时还能适应分散式能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接入、微 电网、储能以及直流布线等。 分布式电源装置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MW小型模块式、环境兼容的独立
电源(包括光伏发电、风电、水源热泵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 要求。 微电网是一种新的分布式电源运行方式和技术,将发电机、负荷、储能 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独立供电系统。它采用 了大量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并在一起,直接接在 社区用户侧,可以满足社区用户特定的用电需求。 储能系统是微电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在儿秒钟内反应居民用电 的负荷需求,提高本地可靠性、降低馈线损耗、保持本地电压稳定,保证庄 降的修正及提供不间断电源。其在微电网中主要用于提供短时供电、电力调 峰、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提升微电源性能等。
4.2.1.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有充电站和充电桩两种,可按照社区电动汽车发 展需求,配置合理数量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充电站由充电机、一次系统、二 次系统、充电站监控系统、充电机控制系统、配电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计 量计费系统、标识系统等部分组成。充电桩主要由土建部分、配电系统、监 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充电桩安装类型主要有落地式及壁挂式两种,落地式用 于地上停车场、社区商业中心等有条件安装在地上的区域,而壁挂式则主要 用于居民小区内的地下停车场等。
4.2.1.3社区能效服务
于多变量、多维度的智能用电能效分析模型,实现家庭及整个社区的智能用 电能效综合分析。 对于社区居民及社区管理人员,分别提供家庭、楼宇及公共场所用电明 细查询、电费及用电构成分析等主要功能,使其全面、细致地了解自身用电 行为,引导用户节约用电。此外结合电力公司提供的社区电能输送、使用和 服务相关功能,可实现包括用能采集服务、用电互动服务、需求响应、能效 分析等功能。
4.2.2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融合了太阳能发电并网及储能、地下水源热泵等系 统内容,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测量技 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通过智能用电的建设,实现楼宇用电经济高效、节能 环保的目标,达到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的目的
4.2.2.1太阻能发电并网及储能
太阳能发电并网及储能主要提供供电、储能、并列和解列及微网运行功 能。供电功能实现智能用电楼宇中的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接入楼宇内部低压 电网,为楼宇内用电负荷提供电能;储能功能指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安装有 蓄电池,能够储存并释放电能,用于平滑光伏发电系统的出力、止常状态下 电力供应及应急供电;并列和解列功能指光伏发电并网可实现同主网的并列, 为主网提供调峰等功能,并能够同主网解列;微网运行指通过操作微网隔离 装置,将楼宇微网负荷及光伏发电系统同主网断开,并由光伏发电系统或其 诸能装置对其供电,形成微网运行状态。
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由光伏电池阵列、蓄电池、光伏发电控制及并网装 置、微网隔离装置等构成,在与电网并网节点处安装有双向电表。 光伏发电及并网系统的光伏电池阵列及控制并网装置安装在楼顶,就地 接入楼宇照明线路。照明线路与主网线路间通过微网隔离装置相连,微网隔 离装置通过通信网可以接受来自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并列或解列命令,以实现 并网或微网运行。
4.2.2.2地下水源热泵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承担智能用电楼宇的夏李供冷和冬季采暖。水源热泵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水源热泵机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热)源,通过各个房间循 环水由热泵机组进行内部交换。 2)制冷剂循环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四大部件组成。 3)蒸发器侧水系统:由热泵的蒸发器和循环水泵组成。自然界申的水源 经循环水泵送至热泵的蒸发器,在蒸发器申与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 交换,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流回自然界的水体中。 4)冷凝器侧水系统:由热泵的冷凝器和循环水泵组成。系统中的循环水 由循环水泵送至热泵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热 交换,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然后流回空调房间。 5)风机盘管:风机盘管安装于所需要降温的房间内,用于将冷冻水冷却 了的(或加热了的)空气吹入房间加速房间内的热交换。 6)水泵:经水泵和回灌泵也称上水泵和下水泵,分别用来抽取地下水和
将使用过的地下水进行回灌,使地下水形成循环。 相关附属部件包括干燥过滤器、压力控制器、气液分离器、单向阀等 为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
4.2.2.3风光互补路灯系统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控制器、 蓄电池、逆变器、交流直流负载等部分组成,该系统是集风能、太阳能及蓄 电池等多种能源发电技术及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 系统。 风光互补路灯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典型应用,根据天气变化,利用太 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存储 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社区内路灯照明,实现绿色能源利用。
智慧社区应最小化地降低人类生活对自然水体在水量及水质上的影响, 办调发展与水资源及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综合考虑居民饮水安全、节水经 济成本、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益的基础上,减少常规水资源的使用,综合利用 再生水及雨水等水资源,提高城币的用水安全及效率,保障城币自然水循环 的健康。
4.2.3.1社区居民饮水安全
和商户提供直饮水。二次净化供水设施王要采用小型净水处理设备或建设供 水站,与市政供水主管网对接,通过生物和物理的方法处理后,配送至社区 各供水管网。
4.2.3.2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4.2.3.3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平台包括基础功能与专业功能两部分,其中,基础功能包括地图显示与 系统管理,专业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维护、用水现状分析、节水水平评估以及 基于用户用水效率提高的节水潜力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在功能层次是相 互独立的,但在应用层次是可以相互灵活调用的
针对社区用能的特征和管理需求,融合节能理念,开展社区能源规划管 理,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社区能源管理平台,对社区内各类建筑 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运行监测、数据分析、节能优化、 科学管理等,提高系统能效,降低运营成本,协助建立规范化社区能源管理 体系,实现节能减排。
4.2.4.1社区能源规划
社区能源规划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在规划阶段应融合节能理念:社区平 均能耗要低于本地区同类建筑能耗平均水平、低于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能耗 水平、社区内建筑达到星级绿色建筑标识水平、根据当地的条件确定可冉生 能源利用的比例、以及社区建成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等。整个社区能源规划 应围绕这些类型的节能目标来制定,同时要经过密的思考与充分论证,研 究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
4.2.4.2社区能源管理平台
构建社区能源管理平台,对社区内能源的使用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对各 类建筑、各类系统用能的系统化管理,实现建筑能源信息数学化管理以及用 能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社区能源(电、气、油、煤、水、冷、热)的 计量与分析,及对建筑、系统用能的指标化管理,为用户提供节能改造措施, 为用能系统提供优化的节能运行策略以及故障诊断等
4.2.4.3建筑节能改造
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构建家庭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 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暴安全检查等的系统。 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集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 是解决重要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利用无线网络覆盖实时监 则人员在室内外位置及身份信息(不同人员可定义不同颜色实现可视化跟 踪)。通过控制屏观察到访客的位置,以及贵重物品移位监管。
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不同区域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北 方符合采暖相关标准室内热环境,夏热冬冷地区及部分夏热冬暖地区冬季热 环境不容易达标。通过在典型室外区域和典型房间内设置监测点,结合社区
居民定期调研的反馈情况,对社区室内外热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并采用先进 的、智慧化的方法和手段,优化室内外热环境,有效降低小区内的热岛强度, 提高居民的热舒适度和降低建筑能耗
光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光污染泛指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止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 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包含夜景照明 光污染控制和建筑表面光污染控制。采用先进的、智慧化的方法和手段,尽 量消除社区内幕墙、夜景等污染源,有效控制可见光亮度、减弱眩光,为社 区创造宜居舒适的光环境,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多地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无其是出现了连续多天雾霾席卷 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极端现象,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室外空气质量主要 指室外悬浮细颗粒物,以PM2.5为主,这些细颗粒物直接进入人体肺胞,会 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而室内空气质量是用来指示环境健康和适宜居住的 重要指标,主要是指室内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TVOC等有害物质 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通过在典型室外区域利 典型房间内设置监测点,有效地对室内外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并通过智 能终端、社区公示、网络发布等方式使居民随时随地了解到环境空气质量, 有利于推动公众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监督。
火力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第5章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
5.1对象管理与专门人群服务
以地名地址管理为基础,以人口和房屋管理为王要内容,以网格管理为 主要思路,以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 态采集、更新和维护,并通过对居民各类诉求的采集上报,保证数据录入的 准确性,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实时、敏捷、长效管理机制,真 正做到社区“底数清、情况明”。具体包括: 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依托网格员主动采集和部门共享交换相结合的方 式,建立良性的人口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机制。 2)常住人口管理:包括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 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信息核实等业务。 3)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流动人口案(事) 件、违法活动线索、出租房屋内案(事)件等业务。 4)社区电子沙盘:将社区、小区、网格、楼栋等信息直观的展现在电子 沙盘中,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定位楼栋房间,实现对场所、家庭、人口的精细 化管理。 5)移动工作终端:将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 等基础数据维护工作扩展到移动终端上,方便网格巡查员走街入户、发现问 题、上报工作、实时维护基础数据、执行任务。
5.1.2社会组织管理
本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 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相关各类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 维护和监督,以此规范社会行为止回阀标准,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 生作用。具体包括: 1)组织类型管理: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 关单位、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 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类型。 2)经济组织管理:主要指未登记办照、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 面的管理。 3)社会组织管理:主要指未登记注册、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 面的管理。
5.1.4 志愿者管理
....- 相关专题: 智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