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473-2020 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17Maintenancetoolsconfiguration 5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code 52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3 Addition :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55 References 79
1.0.1为规范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的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做 到安全适用、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国内陆上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的新建 政建或扩建工程的设计。 1.0.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通信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0.1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应根据管道规模、运行模式及企 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各类通信系统。 3.0.2各类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应符合各系统的总体规划,并 与油气管道生产管理组织结构相适应。 3.0.3油气输送管道通信系统应做到新建通信系统与已有通信 系统的互联互通。 3.0.4通信站点的位置宜设置在油气输送管道的各级生产管理 部门、沿线各管道站场及油气输送管道附属维抢修机构等站点。 3.0.5油气输送管道通信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 工艺、新产品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4.1.1油气输送管道传输系统应满足油气输送管道通信业务及 各种信息的传输需求。 4.1.2油气输送管道传输系统应根据管道通信传输网现状、传 输网络规划、管道运营管理对通信的业务需求量、管道所经地 区通信公网现状等因素edi标准,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宜选用光纤 通信、VSAT卫星通信或租用公网方式。
4.1.3用作远程监控的SCADA数据、调度话音等重要数据的
4.1.4主用传输系统为租用公网电路时,宜采用光纤通
4.2.1SDH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系统容量应根据近期及 远期可预见的业务量,以及网络亢余的需要进行选择和配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传输速率、容量应兼顾同一区域内原有通信网的利 用及未来其他油气输送管道的传输需求,设有适当余量。 2油气输送管道干线工程传输速率不应低于2.5Gbit/s。 3油气输送管道传输系统作为SDH网络传输干线系统时 传输速率不宜低于2.5Gbit/s。 4.2.2SDH光纤传输系统设置不同速率等级的干线层和接入层 时,王线层站点宜设置在供电可靠的工艺站场等站点
时,王线层站点宜设置在供电可靠的工艺站场等站点。
4.2.3SDH光纤传输系统的网络保护与恢复设计应根
构、业务等级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十线层传输系统宜与相连 的其他网络统筹考虑组成环网,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方 式,不具备组环条件时,宜采用线性1+1复用段保护(MSP) 方式。
4.2.4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网络中同一速率等级的光线路接口类型宜统一。光 接口类型及参数、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步数字体系 (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1242的有关规定。 2各类电接口如同步接口、公务联络通信接口、网管接口 的物理/电气性能,以及各种SDH和PDH速率等级电接口的抖 动、漂移指标及顺结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字网系列比特 率电接口特性》GB/T7611的有关规定。 3业务接口宜采用以太网接口。 4应提供开销通道和接口。
3业务接口宜采用以太网接口。 4应提供开销通道和接口。 4.2.5中继段设计应采用最坏值设计法,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步数字体系(SDH) 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1242的有关规定。 2系统采用与油气管道同沟敷设的光缆时,2.5Gbit/s及以 上速率等级系统的段内光功率余量不宜小于5dB。622Mbit/s及 以下速率等级系统的段内光功率余量不宜小于3dB。 4.2.6光纤配置与工作波长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芯数的配置应根据油气输送管道的总体规划,兼顾
1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步数字体系(SDH) 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1242的有关规定。 2系统采用与油气管道同沟敷设的光缆时,2.5Gbit/s及以 上速率等级系统的段内光功率余量不宜小于5dB。622Mbit/s及 以下速率等级系统的段内光功率余量不宜小于3dB
系统(SNMS)、网元管理系统(EMS)及本地维护终端(LCT) 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SDH网络管理系统的设置应根据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和管理模式设置。承担SDH全网集中管理职责的机构应设置 NMS/SNMS级别的网管,下级区域性管理机构宜设置SNMS/ EMS级别的网管或设置上一级SNMS的远程管理终端,通过上 级网管授权管理本区域下的网络。 2同一管理区域内的同一厂家设备宜共用统一的网管系统。 3SDH光纤传输系统的网关网元与网管之间的传输带宽不 宜小于2Mbit/s,主备网关网元与网管间传输链路宜采用不同路 由传输。 4每一管理区内宜配置便携式LCT,可实现对单个网元的 管理。便携式LCT对网元的管理应由NMS/SNMS/EMS授权。 5NMS应能与多厂家的SNMS/EMS互联,管理SDH网络。 4.2.8 网管系统应能实现对SDH和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的统一管理。 4.2.9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SDH层面的基本功能及 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 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MSTP层面的管理功能及技术要 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 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4.2.9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SDH层面的基
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 计规范》YD/T5080的规定,MSTP层面的管理功能及技术要 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 传送节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YD/T1768.1和《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节 点(MSTP)网络管理技术要求》YD/T1620.2~YD/T1620.5 的相关规定,
4.2.10各级网络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应与网管系统软件的可扩
4.2.10各级网络管理系统的硬件配置应与网管系统软件的可扩 容能力相适配,宜按照远期需求设置,留有充足余量。 4.2.11同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SDH光纤传输系统同步区的划分宜与通信网管保持一致。 2时钟同步信号宜采用BITS直接引I入方式。SDH光纤传 输系统外同步信号宜采用2048kbit/s,SDH传输系统内应采用线
路定时方式。 3SDH干线网络的网元宜具有主备时钟信号:应选择高级 别时钟信号。 4SDH光纤传输系统传送同步时钟时,相邻时钟节点间的 SDH网元数量不宜超过20个。
4.2.12公务联络系统应符合下列
1SDH传输系统应设置公务联络系统,设备机柜内设置公 务联络话机。 2公务联络系统应具备选址呼叫方式、群址呼叫方式和厂 播呼叫方式。
4.2.13通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路组织应根据业务预测和整体网络结构,并结合通信 网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编制。 2近期通路组织应以满足近期业务需求为主,远期通路组 织应以预测出的传输电路数量为基础。 3本工程当前业务需求和其他管道业务需求应统筹进行 配置,同一VC12内应只装载同一业务宿端的同一类型业务, 司一VC4内宜装载同一类型业务。SDH光纤传输设备应支持 MSTP功能
4.2.14SDH光纤传输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的高低阶交叉容量和机架槽位数量应按远期需求配 置,留有余量。多方向交汇节点的高低阶交叉容量和机架槽位 数量宜大于网络中间节点的交叉容量和机架槽位数量。 21+1复用段保护时,主备光线路接口和对应放大器宜分 别选用不同板卡。上下行光线路接口板不宜设在同一接口板上。 3设备交叉板、时钟板、电源板应1+1元余配置。 4.2.15SDH传输模型、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及传输系统性能指 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GB/T51242的有关规定
4.3OTN 光纤传输系统
4.3.5OTM站宜设置在供电条件较好的工艺站场,OADM站宜
设置在SDH网络交汇节点。
4.3.6OTN网络的光纤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复用段内宜使用同类型的光纤, 2宜配置备用纤芯。 4.3.7利用油气管道同沟敷设的光缆时,每光放段光纤损耗取 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1光放段长度小于75km时,光放段光纤损耗宜在理论计 算值上额外增加不小于4dB余量。 2光放段长度在75km~125km时,光放段光纤损耗宜在 理论计算值上额外增加不小于0.06dB/km乘以光纤长度的衰减 余量。 3光放段长度大于125km时,光放段光纤损耗宜在理论计 算值上额外增加不小于7.5dB余量。
4.3.8OTN系统应进行色散受限计算,对色散受限系统采用术
残余色散在OTU的色散容限内,并留有余量。 41.3.9当光通路传输10Gbit/s及以上速率时,应计算偏振模色 散(PMD)影响因素,确保差分群时延在系统允许范围内。 4.3.10OTN网络的光信噪比(OSNR)、网络抖动性能指标和 吴码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和指标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波分 复用(WDM)光纤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1152的有 关规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利用已建光缆的OTN工程,应按照实际测得的光 纤衰减指标和色散指标进行计算。 2OSNR计算时应按规划的最大系统波道数计算。 3 OTN系统以太网透传业务,线速转发应24h无去包。 4.3.11 光放大器应按系统规划容量进行配置。 4.3.12 OTN网络通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路组织设计应提供波道规划和ODU电路规划。 不同业务类型宜分配在不同的波道内。 3 波道序号和ODU电路序号宜从小序号开始向上排列顺 序使用。 4同一业务的主、备通路宜分配在不同的波道上。 5 同类型目同宿端的业务宜分配在同一ODUO或ODU 通道内。 4.3.13OTN网络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形结构OTN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1光线路 保护(OLP)方式或其他保护方式。 2环形结构保护方式宜采用基于ODUk(k=0,1,2)的 子网连接(SNCP)保护,应根据各类业务的实际特点选择
3.13OTN网络保护应符合下列
1线形结构OTN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1光线路 保护(OLP)方式或其他保护方式。 2环形结构保护方式宜采用基于ODUk(k=0,1,2)的 子网连接(SNCP)保护,应根据各类业务的实际特点选择 ODU颗粒的大小。 3各保护倒换机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光传送网(OTN) 网络总体技术要求》YD/T1990的有关规定。保护倒换时间不 立大于50ms。 4同一系统中采用多重保护时应进行协调,避免网络震荡
4.3.14OADM站和OTM站应配置ODU电交叉连接设备,交 叉容量应按规划配置。电交叉设备应能支持ODUk(k=0,1, 2,2e,3,4)的交义连接。 4.3.15OTN网络管理系统由NMS、SNMS、EMS、LCT组成, 立符合下列规定: 1OTN网络应根据组织结构的设置和管理职责权限设置 分级网络管理系统,根据网络规模可设置NMS、SNMS、EMS。 2OTN网络管理系统的设置应根据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设 置。承担OTN全网集中管理职责的机构应设置NMS或SNMS 级别的网管,下级区域性管理机构宜设置SNMS或EMS级别的 网管,或设置上一级SNMS的远程管理终端,通过上一级网管 授权管理本区域下的网络。 3同一管理区域内的同一厂家设备宜共用统一的网管系统。 4每一管理区内宜配置便携式LCT,可实现对单个设备的 管理。LCT对设备的管理应由SNMS或EMS授权。 5NMS应能与多厂家的SNMS和EMS互联,管理OTN 网络。 6网管系统数据传输网(DCN)宜优先利用OSC通道实 现,传输带宽应根据OTN系统规模确定,保证网管信息的快速 传递、时延少。网络规模过大、网元数量较多、OSC通道带宽 不足时,应分段选择利用OTN网络以外的其他传输通道实现。 7OTN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光 传送网(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YD/T1990的有关规定。 4.3.16OTN设备机柜内应设置一部公务联络话机。公务联络系 统应具备选址呼叫、群址呼叫和广播呼叫方式。
1合分波器应按系统规划容量配置。 2同一光方向的主备光接口及对应光放大器宜分布在不同 板卡上。 3上下行线路侧接口应分布在不同板卡上。
4应具有ODUk交叉调度功能和数据业务的二层交换功 能。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配置Och交叉调度功能 5电源、交叉、时钟板卡应按照1+1几余配置。 6( OTM站、OADM站及再生站(REG)宜配置在线监测 功能。
4.4工业以太网传输系统
4.4.1油气输送管道阀室、高后果区等业务量少的无人值守站 点的数据可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系统组成接入层接入干线层传 输网络,
4.4.2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支持环形物理拓扑。系统中需要传
输SCADA等重要数据的链型传输系统宜设置2条不同方向的 上联链路,接入两个不同汇聚节点的汇聚交换机。 4.4.3工业以太网传输系统应采用管理型以太网交换机,宜配 置网络管理系统
4.4.4传输SCADA系统等重要数据的以太网传输系统各节点 设备应配置1+1穴余电源模块。电源线宜采用端子式接线方式, 具有防掉线机构
4.4.5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应满足设备所处环境条件。对于极端 恶劣环境应设置环境保持设施。
4.5VSAT卫星通信系统
4.5.1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应根据业务
1 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应根据业务流向及
4.5.2油气输送管道SCADA监控中心的SCADA系统与工艺站
1大线结构应满足抗风和抗震的要求。 2 降雪、积冰较严重的地区宜设置融雪除冰装置。 3 天线安装位置应靠近机柜间。馈线宜采用钢管保护方式 入户。 1.5.5VSAT系统的链路指标要求及天馈线的防雷接地等其 也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 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28的有关规定。
4.5.5VSAT系统的链路指标要求及天馈线的防雷接地等其
5.2网络结构及中继方式
5.3业务性能与系统功能
基于服务质量和呼叫服务信息来选择路由。 9具有多通道数字录音功能或提供数字录音输出外接端 口。录音信息存储时间不应小于180d。 10具有集中管理、远程维护、系统诊断功能
5.5.6网络设备应支持IPV4和IPV6标准
5.6网络管理和计费系统
5.6网络管理和计费系统
5.7.1所选交换机应支持主从同步和外同步两种方式。
6.1.1会议电视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油气输送管道企业的管理需 求确定。 6.1.2会议电视系统应能适应多种形式的会议。 6.1.3油气输送管道控制中心、区域管理中心等管理机构和有 人值守工艺站场、维抢修机构等站点宜设置会议电视。 6.1.4同一区域管理中心会议电视系统的容量设置和网络结构 应统筹设计,系统容量除满足当前实际需求外,还应兼顾企业 发展规划,按远期需求配置。 6.1.5同一区域管理中心下辖各站宜设置统一的会议电视系统 所有会议电视系统宜完全兼容。新建会议电视系统应与企业已 有会议电视系统互联互通。
6.1.6会议电视系统设备IP地址编码应符合企业内部I
6.1.6会议电视系统设备IP地址编码应符合企业内部IP地址编 制规定。
6.2.1会议电视系统应包括网守、MCU、会议电视终端、音 (视)频输入(出)设备、网络管理系统、音视频存储设备,以 及与其他网络对接的网关及辅助设备。 6.2.2多级管理的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可在调控中心、区域管 理中心设置MCU,设置多个MCU时,宜采用多级组网方式。 6.2.3会议终端类型应按照工程实际需要配置。有人值守工艺 站场、维抢修机构、区域管理中心等有人站场应配置会议室级
6.2.4会议室会议电视音、视频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会场至少设置1台带云台的摄像机,可根据实际需要 增加辅助摄像机。摄像机宜选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分辨率不低 于1080P。 2图像显示设备、音频输入(输出)设备的规格、数量应 根据会议室大小确定。 3调控中心、区域管理中心分会场宜设置独立扬声器。工 艺站场等分会场宜直接利用显示用电视机的扬声器。 6.2.5应配置网络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系统内所有会议电视设 备的统一管理。 6.2.6同一系统下的多个MCU 宜配置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
6.2.6同一系统下的多个MCU宜配置统一的网络管理
6.4.4系统应能支持多级级联组网和控制
6.4.5新建会议电视系统宜支持不同协议的会议电视网络
6.4.7MCU 应具有以下功能:
1MCU应能组织多个端设备的全体或分组会议,对某 终端设备送来的视频、音频、数据、信令等多种数字信号厂 播或转送至相关的终端设备,且不得劣化信号质量。 2同一MCU应能同时召开不同传输速率的多个电视会议 3MCU应能支持3级级联组网和控制, 4MCU应支持会议召集和支持主席控制、导演控制、语 音控制和支持WEB界面远程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
6.4.8会议电视终端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会议室终端宜选用高清会议终端。 2 会议室终端应具有视频、音频和双流能力。 6.4.9 会议室终端的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不应低于 1080P。
7.1.1油气管道工程风险等级划分、防范级别和对应的技术防 范要求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治安风险等 级和安全防范要求》GA1166的规定执行。 7.1.2油气管道工程常用安全技术防范子系统宜包括工业电视 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可视对讲和巡检系统等。 7.1.3安全防范系统应采用结构化、规范化、模块化、集成化 的设备,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7.1.4各安全防范子系统应实现时间同步,各子系统同步于相 司的时钟源。 7.1.5安全防范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应符合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 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7.1.6设置于或用于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 用与爆炸危险等级相适应的防爆产品。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 技术标准》GB50348的相关规定。
7.2安全防范管理平台
7.2.1安全防范系统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管理需要设置安全防范 管理平台。
7.2.2安全防范管理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防范管理平台的故障不应影响各子系统的止常运行。 2某一子系统的故障不应影响安全防范管理平台及平台下 的其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7.2.3安全防范管理平台应具有下列功能: 1应能对接入平台的范各安全防子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2应能实现系统中报警、视频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存储管 理、检索与回放。 3应能对系统用户进行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对系统 用户划分不同的操作和控制权限。 4应能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设备在线状态进行监测,应能对 系统内设备进行统一的编址、寻址、注册和认证等管理。 5应能按照需要实现相关子系统间的联动,并能以声、光 或文字等方式显示联动信息。 6应能对系统用户的操作、系统运行状态等进行记录、查 询、显示。 7应能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报表。 8应能对系统及设备的时钟进行自动校时,计时偏差应满 足管理需求。 9应能支持对图像的智能分析功能,实现对监视目标的实 时识别和告警。 10应支持区域管理中心与工艺站场间的安全防范管理平 台间的联网和信息交换与共享。 11通过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与公安、海关等外部用户间实 现信息共享或交互时,应设置安全防护隔离设施
7.3.1油气输送管道各工艺站场应设置工业电视系统。管道沿 线高后果区宜设置工业电视系统。 7.3.2站内工业电视摄像机应根据工艺站场安全防范管理的需 要设置。压缩机厂房、输油泵棚(房)等重要建筑内及工艺装 置区、主要道路、主要出入口等场所应设置摄像机。无人值守 的控制室、机柜间、变电所等建筑内应设置摄像机。
7.3.3工业电视网络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业电视系统应包括前端、传输、控制、存储和显示等 部分。 2前端、传输、控制、显示和存储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和技 术指标应综合考虑,协调一致。 3有人值守站场工业电视系统应以本地监控、本地存储为 主;阀室及无人值守站场应将监控和存储平台设置在就近的有 人值守站场或区域管理中心。 4管道沿线高后果区工业电视的传送应根据管理需求确定 5工业电视系统的区域监控中心位置应与管道生产运行管 理的组织机构相统一。
1工业电视系统宜采用网络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2工业电视系统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市场准入 制度的工业级产品。采用自建光缆通信传输时,远程传输的图 象分辨率不宜低于1280×720(720P视频格式);本地存储图像 和显示图像分辨率不宜低于1920×1080(1080P视频格式)。 3系统的信号传输应保障图像质量、数据安全性和控制信 号的准确性。 4应与入侵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联动。联动响应时间 不应大于4s。 5应具有音频输入、输出功能及接口。 6宜具有目标检测、线监测、入侵监测、目标分类图像 智能分析功能。各类智能分析功能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应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安防监控视频实时智能分析设备技术要求》GB/T 30147的相关规定。 7其他功能和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电视系 统工程设计标准》GB50115的相关规定。
7.3.5摄像机的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的高清摄像机。 2数字摄像机应支持多码率的编码、传输,并应至少有双 码流输出功能。 3需要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的监视主要道路、围墙及主要 出入口的摄像机宜选用快速球型一体化摄像机。 4监视目标环境照度在1.01x以下时,应配置低照度摄像 机或配置辅助光源。 5摄像机的工作温度、湿度应适应现场气候条件的变化, 应采用适应环境条件的防护罩。 6室内摄像机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室外摄像机的防 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7.3.6控制系统应包含对前端、传输、显示、录像、回放、状 态、联动、通信,以及相关设置及控制功能。 7.3.7记录设备应具备防篡改功能。图像信息存储保存时间不 宜小于90d。 7.3.8显示系统应支持单画面和多画面显示方式。显示设备的 情晰度不应低于摄像机的清晰度。
.9设备安装和布置应符合下列判
1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 2摄像机宜布置在维护方便、不受外界损伤及避开强电磁 十扰源的地方。 3监控杆顶宜设置接闪器,并作接地保护。 4摄像机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 动,室外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宜低于3.5m,室内安装高度不宜低 于2.5m。
7.3.10传输方式、线缆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纸箱标准1站场内摄像机宜采用有线传输方式;高后果区监控图像 根据实际条件确定。 2站场的室外摄像机图像宜采用光缆传输;传输距离在 100m以内的室内摄像机宜采用超五类及以上等级对绞电缆传输。
3压缩机厂房、泵房等易燃易爆场所内的工业电视线路, 应采用金属管明敷方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 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7.4.1油气输送管道工艺站场宜设置入侵报警系统。监控阀室 应根据安全防范等级的划分和实际需求确定。 7.4.2入侵报警系统分为总线型和分线型,应根据站内防区数 量、传输设备与报警控制主机间的传输距离确定建设模式。防 区数量较多,传输距离较远时宜采用总线型,防区数量较少, 传输距离较近时,可采用分线型
7.4.3系统功能和性能应符合下
1人侵报警系统不应有漏报警。 2应能按时间、区域、部位任意编程设防和撤防。 3应能对设备运行状态和信号传输线路进行检验,对设备 自身故障能及时报警。 4应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 5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 6系统应具有报警、故障、被破坏、操作(包括开机、关 机、设防、撤防、更改等)信息的显示和记录功能。 7系统记录信息应具备防篡改功能 8系统应能显示和记录报警部位和有关警情数据,记录时 间不宜小于90d。 9入侵报警系统应与站内工业电视系统实现联动。 10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余系统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相关要求。 744设备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市政图纸、图集1入侵报警系统的类型应根据站场所处环境条件、地形地 貌等条件选择。对于地形较复杂、周界不规则的站场宜选用振 动型入侵报警系统。
....- 通信标准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油气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