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pdf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0-13
  • 发 布 人: 老实牛仔裤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pdf

    1.2.8在正常使用条件

    图1.2.6倾覆力矩偏心距示意

    1.3.1抗稳设计基本规定

    1.3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电气安全标准,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修,大靓不倒 没贴类则的抗盛投防标准及要求见表1.3.

    表 1 3. 抗震设防标准及措施

    2建筑场地为,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 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预 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是抗震措施中的一部分、指不需计算而采取的必要的 细部作法 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箭方案。

    L.3.4结构体系官有多道抗需防线

    同工准,如医架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分体组成 区,主要耗能构件赢有教高的延性和适当例度,以使结私能蓝业 技

    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柱先出铰而不是梁先出铰因此应当避免 的建筑,其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方向的刚度宜接近。 2竖向宜规则,不宜突变;结构的竖向构件宜连续,沿高度变化均匀,楼层刚度宜沿建筑物竖向 不变或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宜采用的形体为柱体、锥体等。 1.3.6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与建筑师协商尽量不采用不规则形状的平面 和“头重脚轻”、竖向形状突变的立面。不规则平面和立面的建筑会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形成应力集 中,造成结构设计复杂,增加造价。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平面尺寸限值见表1.3.7

    3)竖问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剪力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及其 他竖向传力不直接的情况。

    4厂楼层承载力突变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 注: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3超过个别款且超过不多时为一般不规则;多项均超过或某项超过较多,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 部位,并将会引起不良后果即为特别不规则;体型复杂,多项指标均超过指标上限或某项大大超过规定 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地震时将会导致严重破坏即为严重不规则。对于不规则结构应采取相应 的设计措施;采用特别不规则方案的高层建筑工程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按建设部《超高层建筑 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规定,申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沪建建【2003】702号)和 投计

    1.3.8多层砌体结构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及纵横

    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并满足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不 应设置转角窗;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满足下列要求:当多层砌体结构的平面为L形、U形或T、H、E、F等形时,平面凸出部分的凸出长度 术措施或设置防震缝

    表1.3.9多层砌体结构平面0出长度的限值(m)

    图1.3.9多层砌体结构平面布直图

    1.3.11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刀 析,以判断薄弱层部位; 位的这个比例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3要防止在局部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强度的协调; 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 主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1.3.12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当结构计算结果由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除按内力计算结果设; 外、尚应采取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构造措施。

    (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取值。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荷载可按预期的最大合理值确定。应避免在建筑设 使用年限内由于设计不周发生结构构件不应有的超载。 2.5kN/m

    效银 L,=2.0kN/m 2活动的人数较多且有较轻设备 3活动的人数很多或有较重设备 Lx=2.5kN/m 活动的人数很集中,有时很挤或有较重设备 L,=3.0kN/m 4 5活动的性质比较剧烈 L,=3.5kN/m 6储存物品的仓库 L,=4.0kN/m 7有大型的机械设备 L,=5.0kN/m 1,=6.0~7.5kN/m 1.4.4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u,时,可求用m点 1 M

    6储存物品的仓库 L,=4.0kN/m 7有大型的机械设备 L,=5.0kN/m 1,=6.0~7.5kN/m 1. 4. 4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时,可采用以下规定:

    1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 9~12kN 2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 14~16km 3钢结构房屋 6~8kN/

    1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建筑 2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

    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 表达式进行设计

    2有地震作用时 S≤R/YRE 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 S一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S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一 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1.4.12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4.12结构构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设计值应按下

    YoS≤R S≤R/YRA

    S=eS,+orSon +ZYoidaSok

    者; 1.35, YOYOi 一一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电梯机房为0.9外,其余均为0.7; ScESehkSEkSwk 或调整系数; YEYEN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确定其估计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3

    表2.1.3=1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部分框支剪力增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勇力端结构 2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建筑或位于IV类场地的建筑,表中数值应适当降低; 3 甲类建筑,6、7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8度时应专门研究; 当房屋高度超过表中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 5 底部带转换层的简中筒结构,当外裔框支层以上采用由剪力墙构成的壁式框架时,其最大适用高度此 规定的数值适当降低

    2.1.4房屋的高宽比

    钢筋混凝土结构·/S

    4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的规定,是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整体稳定、承载能力以及经济 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指标。实际上当满足高规对侧向位移、结构稳定、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等性能的规 定时,高宽比的规定可不作为一个必须满足的条件,也不作为判断结构规则与否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专 项审查的一个指标。 5高层建筑高宽比的计算: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为房屋的高度H与建筑平面宽度B之比。 上部分的高度作为计算高宽比时房屋的高度H。 局部结构(如楼梯间、电梯间等),一般不作为建筑物计算宽度 程的相美规定

    地下一·层以下根据其体情况采用三级 寸应尺寸和基础埋深两者中的大低,且不大于20m

    钢筋混凝土结构·19

    求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破坏

    2.2.3伸缩缝的设置

    1钢筋混凝士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宣符合表2.2.3的规定

    表2.2.3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2.2.4沉降缝的设置

    当建筑物体形复杂,各部分之间高度、荷载差异过大、地基不均匀、地基土压缩 感设置在以下部位: 1离度美异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2地基士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3地基类型利同处:

    4)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避免显著的沉降差:后者则用基础本身的刚度来抵抗沉降差。 降低由沉降差产生的内力。 采取“调”的办法,具体有如下措施: 基本相近。有条件时应先施工主楼,后施工裙房。 形、而对其他部分地基不作处理,使两者最终沉降基本相近。 .2.5当裙房伸出长度不大于底部长度的15%(或10m左右)时可不设缝。 加强主楼与裙房的侧向约束,木宜在高低层之间设置沉降缝(防震缝),(图2.2.6a)。 自甘

    2.2.7防震缝的设置

    图2.2.6主裙楼设缝示意

    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 1)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本技术措施第1.3.7条规定的限值又未采取加强措施时; 2)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取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各部分有较大错层,不能采取合理的加强措施时。

    基础上按表2.2.7的规定增加缝宽。必要时可按计算校核防

    房屋高度超过15m时防震缝宽度增加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21

    钢筋混凝土结构·21

    2.2.8结构缝宜沿结构平面直线通过,特别是防囊缝,不应采用折线防囊缝,沉降缝应贯通基础和上 部结构,伸缩缝、防震缝在基础和地下室可不设置。 缝的有关规定,

    2.3.1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楼盖结构,按结构受力有:梁板体系(大板楼盖、主次梁楼盖,并字梁 制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整体楼盖;按预加应力有:预应力楼盖和非预应力楼盖。 2.3.2楼(屋)盖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平面外刚度,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应有足够 的平面内刚度,能可靠地传递水平力,应使楼(屋)盖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应尽可能减轻楼盖自重 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计算确定,但不应低于C20不宜高于C40。 2.3.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 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楼盖结构选型 可按表2.3.3确定

    表2.3.3楼盖结构选型

    3.4现浇楼板的常用经济跨度及其厚度可参

    1现浇混凝土板一般适用于跨度不大于8m的楼盖。 助板,般跨度不宜大于9m。 网种 街,对事载的往支承板,爵高比介于边支承板与柱支承板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时,不宜超过7层(28㎡):8度时不宜超过6层(22m) 求度比柜架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节点应加强。也可接2.4.7的做法

    设计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建 跨框架结构对待 “梁搭梁”的做法,并避免多于4根梁交汇于同一框架柱。 抗侧力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力刚度, 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休墙承重, 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措施,减小剪力墙的作用,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的柱子的配筋。 和构造上来取加强措施 承载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和挠度、抗裂验算。用于高层建筑尚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 术规程》的规定, 1,框架梁的截面高度h,可取(1/10~1/18),l,为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梁净跨 梁截面宽度b,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高度与宽度比值不宜大于4。 2对预应力框架梁、截面高度h宜在(1/12~1/22)l,范围内选取,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50mm: 3采用宽扁梁时,应采用现浇楼板,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应双向布置;梁宽大于柱宽的预应 力混凝土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宽扁梁的截面高度,对于非预应力梁取计算跨度1/16~1/22: 对于预应力梁宜取计算跨度的1/20~1/25。 2.4.10各类结构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形柱的衙面宽度和高度;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层数不超 小于600mm,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应大于4,剪跨比入宜大于2。 夏 级 确定柱边长

    N(W) p轴压比、按表2. 4. 10 取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25

    表2.4.10柱轴压比限值

    2宜避免形成短柱; 3平面布置宜均匀、对称,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当实际工程中不可避免时,设计中应当从概念设计出发,从计算和构造两个方面来考虑; 两者中的最不利情况作为设计依据; 2)对上下层填充墙、隔墙数量变化很大的框架结构,宜考虑按薄弱层设计; 度差异过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4.13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与主下 向的层间位移 下间题: 1 雨蓬梁(板)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2雨篷的整体防倾覆; 3验算雨篷梁(板)支承处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能力。 原则

    2.5.1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对一般的矩形 置。内、外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一个方向布置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2.5.2前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截面的最小厚度应满足表2.5.2的规定。

    表2.5.2剪力墙截面最小厚度

    2翼缘长度小于3倍墙厚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视为无翼缘或无端柱; 3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构件上部的剪力墙体厚度不宜小于200mm; 但部分框支剪力结构中的落地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表2.5.2的规定; 6电梯井或管井的质体厚度可适当减小: ?喷厚与展高的比例的或为“宫”的

    刚度相差过大 加强措施(图2.5.3)

    钢筋混凝土结构·27

    (d)登合错洞构造 图2.5.3剪力墙洞口不对齐时的构造措施

    图2.5.3剪力墙洞口不对齐时的构造措施

    墙高不宜有突变:墙的厚度每次宜减少50~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每次宜减小C5~Cl0。剪力墙结 构中屋顶局部突出部分(如水箱间、电梯机房等)不应采用砌体结构。 2.5.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跨高比大于6 的连梁连接柴油质量标准,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即墙肢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肢截面高度(即 墙长度)不宜大于8m(图2.5.5)

    图2.5.5剪力墙开结

    2.5.7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8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在外墙角部的剪力墙上开设 转角窗,必须设置转角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造: 2洞口附近应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和单片剪力墙,宜采用“T”、“L”、“[”形等带翼墙的截面形 式的墙体,墙厚宜适当加大,应沿墙全高设置边缘构件; 3转角处楼板应局部加厚,配筋宜适当加大,并配置双向双层的直通受力钢筋,必要时可于转角 处板内设置连接两侧墙体的暗梁: 4若内角墙体开洞,楼板凹进尺寸不应过深,否则应在角部设置拉梁; 5结构分析时,应考虑扭转的耦联影响,转角梁的负弯矩调幅系数、扭矩折减系数均应取1.0 度的5籍,当无法避免而在结构中有极少数此种墙肢时,宜按不参与结构抗侧的偏心受压柱进行设 计其重力循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应满足表2.5.8的要求。当h/b,不大于3时,应按框架柱进行 概画设计。设计辅力取其从属面积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设计弯短取设计轴力与此柱所在楼层层间位移限 值剩。并接此弯臣计算柱子的剪力设计值其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 股邮位不股小,0%,精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

    表2.5.8剪力墙独立小增胶

    当剪方墙结构中仪有个别这多构秤时 的1/25;任何情况下采用双排配筋时,墙厚不应小于160mm; 度不大于21m时、可取底部一层。 接.其墙厚不宜小于180mm,并宜设暗柱,暗柱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2.5.11多层建筑结构楼层的扭转位移控制条件可适当放宽。 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2.5.13短肢剪力墙的判定应同时满足以下两条

    1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L形、工字形、T形的剪力墙,当有一 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2墙肢两侧均与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相连或一端与跨高比大于2.5的连梁相连一端为 注:当墙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2且不小于400mm时,即使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在5~8之间, 短肢剪力墙

    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0%~50%时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可认为是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 墙结构。如果结构中仅有少量的短肢剪力墙,不应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剪力墙结构应特别强调短肢剪力墙布置的均匀性,避免将短肢剪力墙集中布置在 局部

    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m,9度不应采用: 0.1; 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1.0%; 57度和8度抗能设计时、短肢剪力端宜设置账缘。一空形显脑始十

    ....
  • 相关专题: 建筑工程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