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021.pdf

  •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021.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0.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23
  • 发 布 人: xsz81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本技术措施区别与以往以系统为主线,而是以图纸目录内的各类图纸为主线,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中建筑电气施工图内容为依据进行编制,包括制图一般要求、图纸目录、图例符号、电气设计说明、设备表、高压供电系统、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机房详图、配电干线、照明及动力平面、配电箱柜系统、基础接地平面、屋顶防雷平面、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气消防平面、总图等内容,共32章。 由于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和导线、电缆的选型与敷设在高压供电系统、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照明及动力平面、配电箱柜系统等图纸中均有涉及,具有一定的共性,故把这两章单独列出,以免重复叙述。 而在这些章节中涉及配电系统的相关计算和导线、电缆的选型内容较多,为便于掌握主要的计算要点,以及计算书的编制格式,在附录A~E中汇集了短路电流计算、动热稳定计算、线路保护的灵敏度校核、电压偏差和线路压降的计算等相关内容以及计算书的编制格式。 智能化设计内容和分工界面较复 杂,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要求,分智能化专项设计和随土建设计的非专项设计两部分,内容包括:智能化设计说明、图例符号、系统集成、信息设施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各管理系统、机房详图等。

    1.4.2图纸类型包括图纸目录、图例符号、设计说明、主要设备表、系统图、原理图、 各系统平面图以及详图

    1市面上已有的技术措施天都以各系统的要求来论述,理论性较强,本技术猎施以 各类图纸为切入点,以图纸目录中的图纸名称为主线进行编制。对于配电系统的相关计算 和导线、电缆的选型与敷设等比较共性的问题,单独成章,其他相关章节直接引用。 2针对设计过程中有争议的条款、有难度的条款进行解读或给出具体做法。 3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编制技术措施。 4对于智能化系统,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要求, 分别就建筑电气施工图所涉及的内容,与智能化专项设计的内容加以阐述

    2.1.1图纸编排应按图纸目录、图例符号、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详图等顺序 编排。

    方式一(不超过4张图纸时),可按下列命名:照明配电箱系统图(一)(四); 方式二(当超过4张图纸时),参考下列命名:地下层照明配电箱系统图,裙房照明 配电箱系统图,标准层照明配电箱系统图,室外照明配电箱系统图 如果按层编排,系统图仍然超过4张,可以再按区编号,如地下层A区配电箱系 统图。

    民用航空标准2.2.1 图纸幅面的选择不宜超过两种。A0~A3幅面的长边可加长。 2.2.2 A0可加长1/4L、3/8L、1/2L、5/8L、3/4L、7/8L、L。 2.2.3 A1可加长1/4L、1/2L、3/4L、L、5/4L、3/2L。 2.2.4 A2可加长1/4L、1/2L、3/4L、L、5/4L、3/2L、7/4L、2L、9/4L、5/2L。

    2.3.1无特殊要求,应按顺序横向布图。 2.3.2图纸充满度宜满足80%。 2.3.3在同一张图纸上布置多个楼层平面时,各层平面宜按层数由低到高的顺序从左至 右布置,并在每个平面正下方注明该图名。 2.3.4在一张图上有多个平面、系统或详图内容时,每个内容下方均需要注明各自名称 和比例。

    .3.1无特殊要求,应按顺序横向布图。

    2.4.1 图纸目录采用宋体,字高500;设计总说明采用宋体,多行文字的文字字高为400

    2.4.3图例符号、主要设备表等表格内的文字采用字高500(1:100比例),宽高比 0.8,字体文件采用romans2.shx,hztxt.shx。 2.4.4系统图和平面图中的标注文字采用字高300(1:100比例),宽高比0.8,字体文 件采用romans2.shx,hztxt.shx。

    2.4.3图例符号、主要设备表等表格内的文字采用字高500(1:100比例),宽高比

    2.5.1电气图纸的一般线缆采用实线,应急电源或备用电源回路采用虚线,控制线采用

    2.5.1电气图纸的一般线缆采用实线,应急电源或备用电源回路采用虚线,控制线采用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点划线。智能化图纸的线缆按图例符号执行。 2.5.2平面图中电气线路一般采用0.4的线宽,主干线可采用0.6的线宽,电缆桥架采 用两侧0.18实线,中间为30%淡显的40%~60%占比的PLINE线表示,封闭母线采用 两侧0.18实线,中间为30%淡显的占比100%的PLINE线表示。 2.5.3系统图中的一般线缆采用0.4线宽,主干线采用0.5线宽,配电箱内母排采用 1.0线宽,文字0.18线宽。 图纸中的文之坛注平用10线案

    2.5.4图纸中的文字标注采用0.18线

    2.6.1原则上,建筑作业图均为外部引用,特别注意在最后阶段的制图过程中,应保证 电气专业内容按箱体、灯具、线缆分层绘制。电气专业要求的楼板洞、结构墙洞可独立 提取。 2.6.2建筑底图仅保留墙线、柱、门、窗、楼梯间踏步、轴线及轴线号、轴线间尺寸及 总尺寸、标高,除轴线采用0.13线宽外,其他均采用0.18线宽。 2.6.3建筑中的家具布置、卫生洁具、车位等须保留,采用30%淡显线表示。图中的结 构柱、结构剪力墙外框用0.18实线表示,用30%淡显填充。 2.6.4首层平面图应有指北针,且保留室外主要区域的标高。 2.6.5有多个防火分区的平面图,图中应包含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可放在图纸右下角。 2.6.6平面图分为若干区域,且按区域分为若干张平面图时,应在图签栏或图纸右下角 提供整个平面分区示意图,并将本图所在区域用阴影表示

    2.7.1设计总说明、设备表、系统图、原理图中文字间距等按1:100绘制。 2.7.2平面图按照建筑专业作业图的比例绘制,一般为1:100、1:150。 2.7.3变配电室等机房详图、户型大样图、客房详图等原则上按1:50绘制 2.7.4电气间、电气竖井等窄小区域大样图或节点图按1:50或1:20绘制

    2. 8 平面图的绘制

    2.8.1电气专业的平面图一般包括:电力平面、照明平面,可根据图纸的充满度将动力 平面分为电力平面和插座平面,照明平面分为一般照明平面和应急照明平面。 2.8.2电气消防平面可根据图纸的充满度将地下层、机房层等有复杂联动要求的平面分 为消防报警平面、消防联动平面。消防联动平面包括联动总线连接的末端设备,如阀门、 警报装置、防火门监控、广播等。

    2.8.3智能化平面一般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面、安全防范系统平面、建筑设备管理平面,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内容较少时可以与安防系统平面合并。 2.8.4按1:100或1:150比例绘制的每层平面图需要多张图纸才能涵盖时,应有一套 平面能反映整个建筑平面的关系,如电力电缆主干路由图、智能化系统主干线缆路由图 等,比例可以是1:300或其他比例。

    2.9.3智能化系统包括信息接人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 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卫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 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含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 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应急响 应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管理系统等。 2.9.4不同类型的系统不宜混合在同一张图纸。当系统内容较少需合并绘制的,应按类 型合并,且每个系统图的下方需注明系统名称。 2.9.5竖向系统图包括配电干线、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综合布线、有线电视、 安防、建筑设备管理等图纸,应以建(构)筑物为单位,自相应的机房开始至终端箱或点 为止,按设备所处相应楼层绘制,应包含楼层线、楼层名称。由上级机房引来的需要表示 清楚

    安防、建筑设备管理等图纸,应以建(构)筑物为单位,自相应的机房开始至终端箱或点 为止,按设备所处相应楼层绘制,应包含楼层线、楼层名称。由上级机房引来的需要表示 清楚。

    2.10.1电气设备控制原理图可引用国家标准图,没有国家标准图的应单独绘制。 2.10.2电气设备控制原理图由二次原理、功能栏、接线端子、设备材料表等组成。 2.10.3空调机组、水泵、风机等自控原理图应包括工艺流程以及各设备、阀门、传感 器、控制箱等对应的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输出数字量统计

    2.11.1详图应包含房间尺寸、轴线号、设备布置、电缆桥架位置、留洞位置等。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2.11.2变电所详图应包括平面布置、剖面、桥架与母线布置、照明、接地等平面。 2.11.3电气间、电气竖井应绘制平面布置,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剖面或立面图。 2.11.4柴油发电机房详图应包括平面布置、进排风井道、日用油箱间及注油口、剖面等 内容。 2.11.5进出户套管(防水钢板)、防雷接地节点、电缆沟、电缆井等节点或局部图无法 表达清楚且没有标准图的,可随图或单独绘制节点详图。 2.11.6卷帘门、集水坑内排水泵等配电,当数量较多能用详图表达清楚时,平面中可仅 绘制控制箱,控制箱至电机的电源、启停按钮、液位计的管线可在详图上表示。 2.11.7人防平面图上的穿越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和密闭隔墙的各种管线或预留 套管,可用详图表示。 2.11.8住室户型、客房、病房、教室、宿舍、公寓等典型单元,可用详图表示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电气专业图纸分类说明

    注:初步设计图纸类同,将“电施”改为“电初”。

    智能化专业图纸分类说

    能化专业图纸分类说明 表3

    初步设计图纸类同,将“智施”改为“智初” 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内容较多或招标有要求时,可单独列系列号

    3.3.1图纸目录应放置在整套图纸的首张,一张不够可以是多张。 3.3.2图纸目录未占用整张图的内容时,应布置在图纸右侧或右上角。 3.3.3如果整套图纸仅一张时,可在图纸的右上角注明“本套图纸均在本图”

    其中,a:设备代号或名称,以设备专业代号为准;b:设备容量(kW)。

    4.4.1回路标注:ab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5.1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说明深度要求

    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说明深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说明深度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现行版本进行修正

    1环境温度:检验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用于电缆、导线载流量选择。一 般线缆载流量选择,按环境温度30℃、35℃、40℃三种条件的导体载流量来选择,各地 的环境温度见第8章。 2湿度:最高温度为40℃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的温度下可允许 较高的湿度,对由于湿度变化产生的凝露应采取特殊措施。 3污染等级:污染等级分1级4级,工业电器一般用于污染等级3的环境,但特 殊用途和微观环境可考虑采用其他的污染等级。家用及类似用途的电器一般用于污染等级 2的环境。 4多尘环境:灰尘沉降量等级分I、Ⅱ、Ⅲ级,分别对应清洁、一般多尘、多尘。 存在非导电灰尘的一般多尘环境,宜选用IP5X电器;对于多尘环境或存在导电灰尘的 般多尘环境,宜采用IP6X电器;对导电纤维环境,应采用IP65电器。防护等级的定义 及划分详见第5.7节。 5土壤地质条件:用于接地电阻计算、线缆敷设要求以及土壤中敷设的电缆载流量。 6海拔高度:高原气候的特征是气压、气温和绝对湿度都随海拔的增高而减小: 太阳辐射则随之增强。低气压会使空气介电强度和冷却作用降低,使以空气为冷却介 质的电气装置的温升升高,使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开关灭弧发生困难,正常条件为 1000m。海拔适应能力级别G2适应1000m~2000m,G3适应2000m~3000m,G4适 应3000m~4000m,G5适应4000m~5000m。 7地震烈度:用于设计抗震基础、抗震支吊架、线缆敷设等的考虑因素。 5.2.3结构类型、基础形式:

    5.2.3结构类型、基础形式

    1结构类型:按所用材料分为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按承 重结构类型分为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架结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构;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装配式整体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2基础形式: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础、筱板基础、箱型基础。 5.2.4空调形式: 1中央空调系统: 1)水冷系统的冷源系统:螺杆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漠化锂吸收式冷水机 组、模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涡旋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冰蓄冷机组、空气源热 泵机组、地下水水源热泵机组。 2)风冷系统。 3)中央空调的末端形式:全空气系统、变风量系统、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四管制 风机盘管系统。 2多联机系统。 3燃气炉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4分体空调。 5.2.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 1 供电部门提供的供电方案以及市政接口位置。 2 消防部门提供的咨询意见或消防性能化分析报告。 3 通信部门提供的市政接口及规划要求。 4 建设单位提供的任务书。 5 批准的方案文件或初步设计文件。 6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料。 5.2.6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1建筑专业:平面图、立面图、部面图、节点详图、吊顶做法、二次装修范围、室 内装饰材料、建筑面层做法、保温层。 2结构专业:梁板图、基础图(包括后浇带、伸缩缝、沉降缝)、钢结构桁架 布置。 3给水排水专业:各场所灭火形式,机房布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电量,设备控制要 求,消火栓、报警阀、雨淋阀、水流指示器及检修阀、排气阀、水炮、电伴热等位置,主 要管道(如冷却循环管)路由。 4暖通空调专业:各场所的空调形式,供暖形式,机房布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电量, 设备控制要求,散热器、防火阀、排烟阀(口)、电动挡烟垂壁、电动阀、正压送风阀、 风口等位置,主要管道路由。 5.2.7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 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规范: 1与建筑工程类别对应的建筑设计标准或规范。 2与建筑工程对应的防火规范。 3 与建筑工程对应的供配电类标准或规范。 4与建筑工程对应的照明标准或规范。 5与绿色节能对应的照明标准或规范。 6与设计内容相对应的智能化类设计标准或规范

    除红线内的一般电气设计内容外,需要明确下列系统或范围是否属于设计范围: 1变电所系统图及机房详图以及接口界面; 2智能化是否有专项设计,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内容及接口界面,智能化供电系统 所属范围; 3 景观照明、泛光照明的设计内容及接口界面,相关照明的配电所属范围; 4 室内装修场所电气配合的设计范围,分工界面; 5相关工艺的电气配合内容以及分工界面: 6 红线内小市政的电气管线、智能化管线以及室外道路照明的设计内容以及分工 界面; 7 其他专项设计的分工界面,如太阳能光伏系统、舞台灯光、舞台机械等。

    5. 4 变、配、发电系统

    5.4.1供电电源: 1确定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电源容量以及回路数。 2明确回路数之间的关系,专用还是非专用,主用、备用电源最好能提供由上级哪 个或哪几个电站引来。 3电源线路的敷设方式以及引人位置。 5.4.2负荷分级: 1确定各主要用电负荷的负荷等级。

    5.4.3负荷指标及负荷统计

    5.4.5自备电源与应急电源设置

    1哪些用电负荷需要备用电源和/或应急电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2自备电源和应急电源的设备选择、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 3自备电源和应急电源的机房设置位置、服务范围及配套要求。

    变电所装机容量统计表示例

    5.4.10低压保护装置:

    1低压主进开关、母联开关、馈线开关的保护要求。 2低压主进开关、母联开关、馈线开关的电气参数要求(分断能力、脱折 附件、辅助触点数量、操作电源)。

    5.4.11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的网络构架。 2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3 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的实现途径及相关接口 4智能配电监控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的关系

    5.6.1照明种类。 5.6.2各主要场所的照度标准、功率密度限值等指标(可用表格形式)。 5.6.3光源的种类以及光通量、色温、显色指数等光源参数。 5.6.4灯具的配置与安装(可通过灯具表来表示)。 5.6.5控制方式的选择,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时应说明系统构架组成、就地或集中控 制的实现方式,

    5.6.6说明典型场所的照明配电方案

    1应急疏散照明的系统选择。 2应急疏散照明的电源形式及后备电源(EPS)的持续供电时间。 3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的选型要求。 4典型场所的应急疏散照明照度要求。 5应急疏散照明的控制要求及切换时间(针对是否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电源的切换 时间)。 5.6.8对有二次装修照明和照明专项设计的场所,应说明照明配电箱的设置原则、容量 及供电要求。 5.6.9室外照明的种类、电压等级、光源选择、控制方式及接地形式。

    5.7.1变电所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直流屏的选型与安装要求,需要注意变压器的 能效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执行。 5.7.2柴油发电机组的选型与安装。 5.7.3制冷机房、水泵房、热力站等设备机房电力柜的选型与安装要求。 5.7.4箱体的选型与安装,包括防护等级、壁装(明、暗)高度及安装要求。 5.7.5母线槽与插接箱的选型及安装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

    防护等级含义及运用场所

    配电箱设置场所的防护等级

    5.8导线、电缆的选型及敷设

    5.8.1进户缆的选型与敷设,当进户电缆属于供电部门时预留进线路由和进户套管

    5设计说明215.8.2室内高压电缆的选型与敷设,当高压电缆需要引出到变电所外的室内其他空间时,应选用耐火电缆。5.8.3低压电力电缆的选型与敷设:1室外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2室内非消防电力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3室内消防电力电缆的选型及敷设要求。5.8.4导线的选型与敷设:1室内非消防导线的选型及敷设要求。2室内耐火导线的选型及敷设要求。5.8.5控制电缆的选型与敷设。5.8.6梯架、托盘与槽盒的选型(或材质选择)及敷设要求。5.8.7管材的选型(镀锌钢管、焊接钢管、JDG管、可挠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与敷设。5.9电气节能与环保措施5.9.1电气系统的节能措施。5.9.2供配电设备(变压器、变频器、控制器、接触器)的节能要求。5.9.3用电设备(电动机、电梯等)的节能要求。5.9.4照明(光源、灯具、附件、控制)的节能要求。5.9.5设备控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节能要求。5.9.6用电设备分区分项计量管理的要求。5.9.7环保措施(噪声控制、低烟无卤电线电缆、柴油发电机组的排烟等)的选用。5.10绿色建筑电气设计5.10.1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概况5.10.2实施建筑能耗分类、分项计量。5.10.3建筑电气节能与能源利用设计内容(绿色节能产品的选用,如选择NX或NX能效变压器;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5.10.4建筑电气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内容(CO联动车库风机、CO2联动新风机组、空气品质检测等)。5.10.5建筑电气运营管理设计内容。5.11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5.11.1计算年雷击次数、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21

    5.11.2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5.11.3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防雷击电磁脉冲等的措施。 5.11.4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设置。 5.11.5接地种类及接地电阻要求。 5.11.6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及做法。 5.11.7安全接地及特殊接地的措施管接头标准

    5.12.2消防控制室:

    1按建筑性质、规模确定系统形式(控制中心报警、集中报警、区域报警)及系统 组成。 2报警控制器、手控制台设备、区域显示器、短路隔离器等的设置。 3主要场所的火灾探测器设置原则。火灾探测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感烟探测器(阴燃阶段):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红外光束感应探测器、 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光截面探测器/线型激光感烟探测器(可以由一个接收器和多个发射 器组成)。 感光探测器(起火阶段):红外火焰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双波段图像型探测器 (红外视频图像/彩色视频图像,30m、60m、80m、100m不等)。 感温探测器(高温燃烧阶段):点型感温探测器(A1、A2、B、C、D、E、F、G)、 可恢复缆式定温探测器(双绞线)、不可恢复定温探测器(四芯铜导线)、空气管差温探测 器、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 可燃气体探测器(气体泄漏):半导体可燃气体探测器、接触燃烧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固定电介质可燃气体探测器、红外吸收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需要注意12m以上空间应设置两种探测器建材标准,包括一路烟探测、一路光探测。 4手动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5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

    需要注意12m以上空间应设置两种探测器,包括一路烟探测、一路光探测。 4手动火灾自动报警按钮的设置。 5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 5.12.4消防联动控制: 1消防联动控制的一般要求(包括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箱间的设置位置),明确各场 所的灭火形式: 一般场所:消火栓系统、湿式自动喷酒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洒系统; 高大空间: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高度6m~25m,半径<6m)、自动扫描射水灭火 装置(高度2.5m~6m,半径<6m)、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高度620m 半径<20m)、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 电气机房、特殊库房:气体灭火(管网组合分配式、预制式、火探管)、高压细水雾 水喷雾; 特殊场所:雨淋系统、防火幕(防火分隔、防护冷却)、窗玻冷却系统、厨房设备灭 火装置。 2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3自动喷洒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 1)湿式系统和干式系统: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2)预作用系统:服务范围、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是否有 空压机、末端排气阀的联动关系。 4大空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 号反馈。 5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服务范围、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消防控制室的配套设备。 6雨淋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与火灾探测器的联动关系、联动控制方式、手 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7防火水幕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与火灾探测器的联动关系、联动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8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与火灾探测器的联动关系、联动控制方 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9细水雾灭火系统联动控制:服务范围、系统形式、与火灾探测器的联动关系、联 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10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气体灭火方式(管网灭火系统、无管网灭 火系统)、与火灾探测器的联动关系、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馈。 11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反 馈、相关阀门的监控。 12正压送风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联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动作信号 反馈、相关阀门的监控。 13消防补风系统的联动控制:服务范围、与之对应的排烟风机、联动控制方式、手

    5.12.4消防联动控制

    ....
  • 建筑标准
  • 相关专题: 电气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