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OE 26-2021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CAOE 262021
6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调查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包括水深地形测量和海底地貌调查。水深地形测量主要采用多波束、单波 束等测量方法,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10000。 海底地貌调查主要采用侧扫声呐探测等方法,并结合水深地形、底质及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进 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10的有关规定执行
不锈钢标准海洋地质调查内 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海水悬浮体采样、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底质柱状取样和浅地层剖面测量等。 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50000。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8.GB/T12763.11的要求执行
海岸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岸线位置、类型、长度及分布;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自然岸线保有率 百分比);人工岸线性质与分布等。 调查范围所涉及海岸线调查的,以实地勘测为主,对无法进行实地勘测的岸段可采用遥感手段 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布设,观测点应选取海岸特征点(如岸线拐点、类型分界点、工作底图和遥感解译 的岸线验证点等)、点距一般为100m。 对于弧线型海岸线,测点间距应控制在能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点的布设应能体 现折线形态;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岸段,应加密观测点;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间可以适当放 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200m。 海岸线调查的基本比例尺为1:10000,岸线调查以最新版的大比例尺(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地形图或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 海岸线位置和类型界定参照《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一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
岸滩动态调查内容包括岸滩地形副面测量和沉积物取样。 岸滩调查剖面应根据岸线长度、海岸形态和冲淤程度进行布设。岸滩地形地貌剖面的最大间隔 股不大于3km,且剖面总数应不少于4个;在岸滩冲淤严重岸段、港口或其他海岸建筑附近、人口密集 也区及旅游景区等岸段应增加副面数量。 岸滩地形地貌剖面调查范围应自陆上地形较稳定的陆域部分开始,向海至水下岸坡外缘;若条件不 允许,至少至当地大潮低潮位。观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0m,宽缓的泥质岸滩(潮滩)测点间距可适当 加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50m;在剖面地形变化复杂及特殊部位,如岸滩坡折处、冲淤过渡区等,应加密 测量点。岸滩地形(水深)地貌剖面调查的现场实测按照GB/T17501相关规定执行。 岸滩沉积物样品采集与岸滩地形剖面调查同步进行,且保证样品采集部面与岸滩地形观测中心部 面一致,并应覆盖潮间带。每条剖面采集样品数量应不少于3个,且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应取样。遇 到水深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应适当加密取样站位。沉积物分析和命名按照GB/T12763.8的规定 行。 每年至少开展冬季和夏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调查时间与频率可视各地海岸的年内变化规律进行适
海水水质调查项目包括水温、盐度、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s)、溶解氧、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铜、铅、锌、镉、汞、总铬、砷、六价铬、硒、镍)、挥发 生酚。 选取40%的海水水质调查站位,同时进行氰化物、硫化物、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病原体等的调 查,涉及低放废水排放的海洋工程,还应开展放射性核素(58Co、6°Co、9°Sr、134Cs、137Cs、总铀、总β)的 调查。 调查站位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则确定;调查断面宜垂直于主潮流方向或海 岸布设,在生态敏感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应设主断面并增设站位;调查断面数量8个~10个,每个断面 设置6个~8个调查站位。一般应进行4季调查。 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17378(所有部分)和GB/T12763.4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洋生物质量调查项目包括重金属(总汞、铜、铅、锌、镉、铬、砷)、石油烃。调查样品种类包括具有 典型代表性的贝类、鱼类和甲壳类 选取40%的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站位,同时进行粪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的调查。 调查站位应均匀分布且覆盖整个调查海域,一般不少于3处,至少采集贝类2种,甲壳类1种,鱼类 2种~3种,调查海域内的生态敏感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应增设调查站位。一般应连续进行春、秋两个 季节调查,与海水水质调查同步进行。 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17378(所有部分)、GB/T12763.6和HY/T078的有关规定执行。
海洋生物调查项目包括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鱼 鱼、游泳动物等。污水排海处置及温排水工程应开展污损生物调查。 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卵仔鱼的调查断面设置与海水水质调查相同,站位
T/CAOE262021
量应不少于海水水质调查站位数量的60%,站位应均匀分布且覆盖整个调查海域,主要污染源或排污 口附近应设站位。初级生产力可通过叶绿素a推算。 潮间带生物调查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滩面底质类型相对均匀、潮带较完整、无人为破坏或人为扰动 较小的地点设置断面,调查断面不少于6条。游泳动物至少设置4条调查断面。 鱼卵仔鱼和游泳动物的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SC/T9403等执行,海洋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 分析按照GB17378(所有部分)、GB/T12763.6执行,调查应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 节调查。
8.2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调查海域存在珊瑚礁、红树林、释柳、芦苇、碱蓬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还应进行相应典型生 态系统调查, 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2,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3,以红树林 当苇、怪柳、碱蓬等为代表的滨海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0和HY/T081。 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以红树林、芦苇、碱蓬等为代表的滨海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应选择 有代表性的季节开展1次调查
9海洋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
根据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现状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附以图 表说明。分析与评价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调查海域潮汐特征、类型及潮位特征值,其中潮位特征值包括平均潮位、平均高(低)潮位、平均 潮差、最大(小)潮差、平均涨(落)潮历时等特征值。 调查海域潮流类型、运动形式和潮流特征值,包括涨、落潮流随潮位(涨、落潮变化)的运动规律 及旋转方向等参数,涨、落潮流速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平均流速,余流大小、方向及余流季 节变化,需附潮流及余流量图。 调查海域海浪统计特征,包括波型特征(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出现频率)和波向、波高和周期 特征(分方位统计);按月统计波高、周期联合频率,给出波高、周期联合频率图表;按月统计各 向、各级波高、各级波周期的出现频率,绘制波浪玫瑰图。 调查海域的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季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 及周日变化, 调查海域的泥沙来源与运移方式、悬沙含量及粒径特征,观测时段内调查海域悬沙含量的时空 变化规律,输沙强度及方尚,并附涨潮、落潮单宽输沙失量图以及全潮净输沙失量图。 气温、风、气压、湿度的特征。 典型潮位时河口和海湾的纳潮量及其变化,水体交换能力等。 调查海域灾害性天气、风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灾害特征
也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
根据水深地形测量数据绘制水深地形图, 根据侧扫声呐测量数据,编绘地貌图,结合水深地形和海底底质资料,识别和量算微地貌、特殊地 水下障碍物等形态指标和分析地貌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根据底质调查资料,编绘海底沉积物类型图等图件,分析海底沉积物分布规律和沉积环境;结合 面和钻孔资料等,分析浅地层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识别和分析断层、滑坡、塌陷、浅层气等不良 因素及其分布特征。
根据海岸线调查数据,绘制海岸线类型分布图,量算并统计分析海岸线类型、长度及分布,自然岸线 和人工岸线类型、长度及分布,海岸线利用类型、长度及分布等;计算调查范围内自然岸线保有量和保 有率。
根据实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编 绘剖面对比图和冲淤变化分布图等图件;分析海岸线位置 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规律;计算岸滩(海床)冲淤幅度和速率(强度)、冲淤区域面积与体积;分析堆积与侵 蚀的动态变化、冲淤时空展布规律 级方案按附录A
海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单因于指数法。评价标准米用B3097。根据调查站位所处国空间规义 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各调查站位相应的评价标准。部分调查项目国内尚无相应标准时,可参照国际标 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时,应明确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 值。 海水水质现状应从第一类水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应阐明超标站位 的平面分布,并结合所在海域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的时空分 布特征,给出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
11.2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
空间规划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各调查站位相应的评价标准。部分调查项目国内尚无相应标准时,可参 照国际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时,应明确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 和标准值。 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应从第一类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阐 明超标站位的平面分布,并结合所在海域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洋沉 积物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调查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
11.3海洋生物质量评价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海洋生物(双壳贝类)质量现状评价采用GB18421作 为评价标准。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质量(除石油烃外)的评价标准参照《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缘 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规定值,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的石油烃含量参照《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 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的规定值。 海洋生物质量现状应从第一类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并结合所在海域 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洋生物质量的基本特征,阐明调查海域海洋生
T/CAOE 262021
物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
12.1海洋生物与生态特征
分析调查海域海洋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动物、鱼卵仔 鱼等)的分布特征,计算各生态类群的种类、生物量和个体密度,分析时空变化规律, 结合调查海域生物(渔业)资源生物密度、生物量分布和变化趋势,依据现状资料和历史资料,分析 各类生物(渔业)资源的种类、生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类和主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等;分 沂海域主要经济种类及其资源变化趋势 当调查海域及附近海域分布有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红树林、珊 湖礁、海草床等时,应阐明其基本情况及分布特征。分析该海域人类活动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 区潜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阐述调查海域主要的生态灾害类型(如赤潮、绿潮、褐潮和外来物种人侵等)、发生频次、影响面积和 灾害损失情况等,
12.2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
12.3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评价珊瑚礁、海草床,以及红树林、芦苇、碱蓬等为代表的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 多样性方面评估鸟类生态环境现状。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参照HY/T087的 建康评价模型:鸟类多样性评价参照HY/T081的相关指标开展。
3.1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
羊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洋环境质 量、海洋生物与生态等方面的调查站位 和调查结果等;评价部分应分章节阐述海洋水文气象 寺征分析与评价、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海洋生物与生态评价等内 容。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13.2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和图件集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和图件集须按照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水水质、海洋沉积 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和海洋生物与生态等学科进行整理和绘制。图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底图可采用数字线画图,或栅格格式的地形图、海图,或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0m的遥感 影像图,并包括必要的行政界线、海岸线、重要地名等注记等基础地理信息。一般采用A4幅面,满幅面 设计;当A4幅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调整图幅至A3。基础地理信息名称、标注大小等应与制图比例尺 适宜。
调查航次报告由航次概况、主要调查人员岗位、观测与取样概况、航线与站位图、海区地理特征、质 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等部分构成,表格规范格式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 调查数据集是勘测和监测数据表的汇总。现场调查记录表等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提交。 勘测、监测数据资料应以CMA分析检测报告或CNAS分析检测报告形式提交
调查航次报告由航次概况、主要调查人员岗位、观测与取样概况、航线与站位图、海区地理特征、质 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等部分构成,表格规范格式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 调查数据集是勘测和监测数据表的汇总。现场调查记录表等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提交, 勘测、监测数据资料应以CMA分析检测报告或CNAS分析检测报告形式提交
T/CAOE 262021
附录A (规范性) 岸滩(海床)冲淤强度分级方案 岸滩(海床)动态变化主要包括侵蚀、稳定、淤涨(积),根据海岸线涨退速率、岸滩(海床)下蚀速率 物质粗化率和侵蚀岸线比率四个指标,将岸滩(海床)演变强度分为淤积、稳定、微侵蚀、侵蚀、强侵蚀和 严重侵蚀六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应按照表A.1执行
岸滩(海床)动态变化主要包括侵蚀、稳定、淤涨(积),根据海岸线涨退速率、岸滩(海床)下蚀速 质粗化率和侵蚀岸线比率四个指标,将岸滩(海床)演变强度分为淤积、稳定、微侵蚀、侵蚀、强侵蚀 重侵蚀六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应按照表A.1执行
干沉积物粗化和蚀退率的岸滩(海床)冲淤强度分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的外形尺 +为A4(210mmX297mm)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封面格式如下: 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XXXX项目(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名称); 第二行书写: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居中); 第三行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加盖公章): 第四行书写:XX×X年×X月(居中)。 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
B.1.3封里 1 内容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格式
封里2为技术签署页,应给出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主要编写人员的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和负责编制的责任章节,并签名。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应由技术审核人审核签字;写明协作单 位及其所承担的专题内容和主要编写人员情况并签名。项目编写人员的基本情况应按照表B.1内容 填写。
表B.1编写人员基本情况
精装修标准规范范本B.2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大纲
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应按照表B.2编制。可根据海洋工程的特点和所在海域特征,又 章节做适当增减。
T/CAOE262021
设备安装技术、工艺表B2海洋生态本底调香与评价报告大纲
T/CAOE262021
[1]DB33/T2106一2018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程 2」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一一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 化京:海洋出版社,2006 [3]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编写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 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4】许正隆,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Z1.中国环境年鉴.1999
....- 海洋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