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066.1-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pdf

  • GBT 41066.1-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1部分功能配置和设计.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1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2-2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应评估横荡、纵荡、垂荡等运动特性对作业安全及作业时效的影响

    主尺度的选择依据: a)目标作业海域的环境条件; b)配备的设备参数及能力。

    住宅楼标准规范范本主尺度的选择依据: a)目标作业海域的环境条件; b)配备的设备参数及能力。

    应不少于20年。 4.2.9自持力 4.2.9.1常规水深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15d。 4.2.9.2深水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20d。 4.2.9.3超深水平台自持力应不小于30d,

    4.2.10.1常规水深平台床位数量宜不少于120个。 4.2.10.2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床位数量宜不少于150个。

    4.2.11直升机甲板

    GB/T 41066.12021

    4.2.11.2深水平台、超深水平台的直升机甲板直径宜不小于27.75m,载重量不小于12.5t。

    4.2.12船体主结构和舱室

    4.2.12.1船体主结构主要包含浮箱、立柱、上船体。 4.2.12.2左右立柱之间宜设置横撑或斜撑。 4.2.12.3上船体和浮箱之间用立柱相连,立柱宜不少于四个。 4.2.12.4上船体宜布置钻井设备、生活设施、机舱、配电板间、控制室、钻井液泵舱、月池区域及相应 设备。 4.2.12.5立柱内宜布置液舱、设备舱室、电梯、通道、散装料舱、锚链舱等。 4.2.12.6浮箱内宜布置推进器舱、液舱、泵舱、设备舱室和通道等。 4.2.12.7燃油舱应布置在浮箱内侧区域,并与其他类型的液舱采用隔离空舱等形式进行保护

    4.2.12.1船体主结构主要包含浮箱、立柱、上船体。 4.2.12.2左右立柱之间宜设置横撑或斜撑。 4.2.12.3上船体和浮箱之间用立柱相连,立柱宜不少于四个。 4.2.12.4上船体宜布置钻井设备、生活设施、机舱、配电板间、控制室、钻井液泵舱、月池区域及相应 设备。 4.2.12.5立柱内宜布置液舱、设备舱室、电梯、通道、散装料舱、锚链舱等。 4.2.12.6浮箱内宜布置推进器舱、液舱、泵舱、设备舱室和通道等。 4.2.12.7燃油舱应布置在浮箱内侧区域,并与其他类型的液舱采用隔离空舱等形式进行保护

    4.2.13.1主申板分为钻并设备区、船用设备区和生活区,且应分区布置。

    4.2.13.1主甲板分为钻井设备区、船用设备区和生活区,且应分区布置。 4.2.13.2生活区宜位于平台的主甲板前部,并远离危险区域。 4.2.13.3生活设施、直升机甲板、甲板吊机、锚机、救生艇救助艇存放区、卸货区、设备模块区、管架区 管子吊运设备以及其他设备模块等区域布置应满足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要求。 4.2.13.4应布置有录井设备、测井设备、固井设备、试油设备的存放区并配备相应接口。 4.2.13.5ROV工作区应布置在便于下放、入水的甲板或舱室,并配备以下设施: a)与ROV相匹配的主电源、应急电源及动力分配单元; b)ROV回收设备及液压动力单元,

    4.2.13.1主甲板分为钻井设备区、船用设备区和生活区,且应分区布置。 4.2.13.2生活区宜位于平台的主甲板前部,并远离危险区域。 4.2.13.3生活设施、直升机甲板、甲板吊机、锚机、救生艇救助艇存放区、卸货区、设备模块区、管架区, 管子吊运设备以及其他设备模块等区域布置应满足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要求。 4.2.13.4应布置有录井设备、测井设备、固井设备、试油设备的存放区并配备相应接口。 4.2.13.5ROV工作区应布置在便于下放、入水的甲板或舱室,并配备以下设施: a)与ROV相匹配的主电源、应急电源及动力分配单元; b)ROV回收设备及液压动力单元,

    主要包括发电机组、配电系统、辅助设备等

    4.3.2.1包括主发电机组和应急发电机组。 4.3.2.2主发电机组应根据设计工况的最大负荷容量、总装机容量和承受外界负荷变化的能力进行 配置。 4.3.2.3 主发电机组宜配置相同型号和相同功率的中速船用柴油发电机组。 4.3.2.4 发电机组的外形尺寸、重量应与船体结构空间匹配。 4.3.2.5主发电机组和应急发电机组应满足相关船级社对摇摆角度的要求。 4.3.2.6锚泊定位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4台~6台,且单台机组功率不大于装机总功率的25%,配置机 组数量应留有至少1台机组的裕量。 4.3.2.7采用DP2系统的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4台~6台。电源功率配置原则:单个发电机组发生故 障时,其余发电机组能够满足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自动保持平台位置和向的要求。 4.3.2.8采用DP3系统的平台主发电机组宜为6台或8台。电源功率配置原则:当一组推进器对应的 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时,其余发电机组能够满足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内自动保持平台位置和循向的要求。 4.3.2.9平台应配置功率管理系统,控制发电机组随负荷变化启停。 4.3.2.10发电机组应配置冷却装置,冷却方式可采用水冷或风冷。 43211每台发

    GB/T 41066.1—2021

    4.3.2.12DP平台的每台发电机组应配置独立的进气道和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4.3.4.2 燃油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a 燃油的驳运和供应设施应包括驳运泵、过滤器、燃油日用柜和燃油沉淀柜; b) 燃油日用柜及燃油沉淀柜应有高液位和低液位指示报警,并安装水分监测仪表; ) 在油柜、燃油泵、过滤器、锅炉燃烧器下面应设置溢油收集设施 d) 宜配置燃油净化设施。 4.3.4.3 冷却水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a) 应在左右航浮箱内分别配置适用于发电机组的中央淡水冷却系统; 海水冷却泵、淡水冷却泵及热交换器应为一用一备; c 应配置高温报警器和膨胀水箱: 海水冷却循环侧应连接不少于两个般外海水吸口,海水吸口处应配备防海生物装置 e 中央淡水冷却管系宜配置加热设备。 4.3.4.4 润滑油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a 应包括润滑油泵、分离器、润滑油柜: b) 每台主机应配置主润滑油泵和备用泵,备用泵(预供油泵)应由独立动力驱动; c 宜配置润滑油净化设施。 4.3.4.5 启动压缩空气系统配置要求如下: 每个机舱应配置对应的启动压缩空气系统:

    )启动压缩空气系统应包括启动空气压缩机、至少两个启动空气瓶

    4.4.1.1包括锚泊定位、动力定位、动力辅助锚泊定位方式 4.4.1.2 常规水深平台宜选择锚泊定位方式。 4.4.1.3深水平台可选择锚泊定位、动力定位或动力辅助锚泊定位方式。 4.4.1.4 超深水平台宜选择动力定位方式。 4.4.1.5平台目标作业海域的海底设施较多或海床地质条件不适合抛锚的,应选择动力定位方式。

    4.4.2.1锚泊定位系统一般由锚、锚索、锚架、导链/缆轮、锚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4.4.2.2 应配套锚索张力及出链(索)长度监测装置 4.4.2.3应至少配置一套船位仪。 4.4.2.4宜配置柴油机驱动的冷启动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宜为2.5MPa~3MPa。 4.4.2.5 锚机可采用液压或电力驱动,能实现高速、低速收放锚索,在额定负载工况下收放锚索速度宜 不低于12m/min。 4.4.2.6 6平台应配置止链器,应急时能应急释放锚链,锚上架时能控制锚链的松紧度。 4.4.2.7 锚机应配置灭火花喷淋设施和锚链冲洗设施。 4.4.2.8 锚机应单独设置运转状态声光警示,同时在远程控制台上有相应的显示。 4.4.2.9 锚机应配备本地控制室,本地控制室的位置能直接或通过摄像头观察到滚筒、导缆轮、锚架等 部件。 4.4.2.104 锚机本地控制室应配备通信设备。 4.4.2.11 锚机本地控制室玻璃应配备雨刮器,寒冷地区作业应配备电加热玻璃。 4.4.2.12在平台中控室(驾驶室)应配备锚机远程控制台,可以和本地控制室切换操作,并配备应急释 放控制设施,可对每台锚机进行应急释放操作。 4.4.2.13危险区内布置的锚机应急释放控制设施应满足二类危险区的布置要求,操作系统所配UPS 的容量应满足失电后30min内正常操作所需用电量

    4.4.2.T 江制系手组双 4.4.2.2 应配套锚索张力及出链(索)长度监测装置 4.4.2.3应至少配置一套船位仪 4.4.2.4宜配置柴油机驱动的冷启动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宜为2.5MPa~3MPa。 4.4.2.5 5锚机可采用液压或电力驱动,能实现高速、低速收放锚索,在额定负载工况下收放锚索速度宜 不低于12m/min。 4.4.2.6 6平台应配置止链器,应急时能应急释放锚链,锚上架时能控制锚链的松紧度。 4.4.2.7 锚机应配置灭火花喷淋设施和锚链冲洗设施。 4.4.2.8 锚机应单独设置运转状态声光警示,同时在远程控制台上有相应的显示。 4.4.2.9 锚机应配备本地控制室,本地控制室的位置能直接或通过摄像头观察到滚筒、导缆轮、锚架等 部件。 4.4.2.104 锚机本地控制室应配备通信设备。 4.4.2.11 锚机本地控制室玻璃应配备雨刮器,寒冷地区作业应配备电加热玻璃。 4.4.2.12在平台中控室(驾驶室)应配备锚机远程控制台,可以和本地控制室切换操作,并配备应急释 放控制设施,可对每台锚机进行应急释放操作。 4.4.2.13危险区内布置的锚机应急释放控制设施应满足二类危险区的布置要求,操作系统所配UPS 的容量应满足失电后30min内正常操作所需用电量

    4.4.3.1平台可采用DP2系统或DP3系统,宜选用DP3系统。 4.4.3.2动力定位系统(DP系统)一般由动力系统、推进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设备配置应满足相应 DP等级的要求。

    4.4.3.3宜采用全回转型型式的推进器

    4.4.3.4控制系统应至少配置三套独立的位置参照系统(两套卫星位置参考系统、一套声纳位置参考系 充),卫星位置参照系统宜包括一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4.3.5中控室(驾驶室)应配置VMS、控制系统、运动传感器系统等

    .4.4动力辅助锚泊定位

    自定位和动力定位两种定位方式配置的设备及设

    GB/T 41066.12021

    柱自动化处理装置、钻并控制 装置、转运设备、第三方服务设备、其他设施

    4.5.2.1提升设备主要包括:钻井绞车、井架(或钻塔)、天车、游动滑车、死绳固定器、钻井钢丝绳,其中 并绞车应满足SY/T5532的要求,并架(或钻塔)应满足GB/T25428的要求,天车、游动滑车、死缅 固定器应满足GB/T19190的要求,钻井钢丝绳应满足SY/T5170的要求。 4.5.2.2钻井绞车应至少配置主辅两套刹车系统、两套独立防碰系统(一套电子式防碰系统、一套机械 式防碰系统)。

    4.5.2.3如采用具备主动补偿功能的钻井绞车,其配置可参考GB/T39209。

    a) 二层台挡风墙、应急逃生门、应急逃生装置: b) 爬梯上的休息台及防坠落装置; c 两套大钳平衡块及其附件; d) 应急操作排管平台; e) 防坠落系统; f) 照明设施,保证工作面的标准照度值不小于1001x; g) 通往天车或者二层台以上的放空管、立管、液压管等管路。 4.5.2.5 钻塔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a) 通往钻塔内各设备检修处所的斜梯; b) 两套手工大钳吊运绞车; c 应急操作排管平台; 防坠落系统; e) 照明设施,保证工作面的标准照度值不小于1001x; f) 通往天车或者二层台以上的放空管、立管、液压管等管路 4.5.2.6 天车应配备起重架、底部防撞梁及障碍灯。 4.5.2.7 应按照SY/T7460的要求配备钻柱升沉补偿装置

    .5.3.1主要包括顶部驱动装置、转盘。 .5.3.2 顶部驱动装置应满足GB/T19190、GB/T31049及以下要求: a 配备手动及遥控内防喷器各一套; b) 配备自重平衡系统; C) 与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配合作业; d) 配置自动吊卡和隔水管起下工具接口。 .5.3.3 顶驱滑车宜配置伸缩模块,伸缩油缸应具备位移检测功能 .5.3.4 转盘宜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开口尺寸应满足下放隔水管的要求

    5.4钻井液处理和循环

    GB/T 41066.12021

    4.5.5.2防喷器组配置要求如下:

    包括闸板防喷器、环形防喷器、液压连接器、事故安全阀、节流压井管汇及其插头、框架及其他 附属部件; b) 闸板防喷器压力等级应不小于103.5MPa,环形防喷器工作压力可比闸板防喷器低一个等级; 应配置至少5套闸板防喷器,其中应包含1套钻杆剪切闸板防喷器、1套套管剪切闸板防喷器 和1套变径管子闸板防喷器; 应配置至少两套环形防喷器; 井口液压连接器压力等级应与闸板防喷器相同,隔水管液压连接器压力等级可比井口液压连 接器低一个等级; P2 5 防喷器组应配备水平度测量仪器; 超深水防喷器组宜配置井口温度和压力监测装置,并能够在中控室(驾驶室)实时监测; h) 其他配置应满足SY/T6868的要求。 .5.3防喷器控制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GB/T 41066.12021

    4.5.6管柱自动化处理装置

    4.5.6.1主要包括猫道机、动力鼠洞、铁钻工、排管设备、指梁、折臂吊或行吊等。 4.5.6.2应满足平台环境条件和运动性能的要求,并应具备离线接钻具功能,宜具备离线接套管功能。 4.5.6.3猫道机应具备传送油管、钻具、套管、隔水管、伸缩节至钻台井口中心的能力,并能实现自动和 手动操作。 4.5.6.4铁钻工应配置高位背钳。 4.5.6.5抓持套管的设备应具有套管螺纹保护功能。 4.5.6.6排管设备的作业能力范围宜为:88.9mm~247.6mm钻具、177.8mm~508.0mm套管。 4.5.6.7折臂吊的吊臂应安装泛光灯、飞行器警告灯和摄像头等。 4.5.6.8折臂吊或行吊宜配备73.0mm~508.0mm和399.7mm~762.0mm两种规格的抓管夹持器

    4.5.6.1主要包括猫道机、动力鼠洞、铁钻工、排管设备、指梁、折臂吊或行吊等。 4.5.6.2 应满足平台环境条件和运动性能的要求,并应具备离线接钻具功能,宜具备离线接套管功能 4.5.6.3猫道机应具备传送油管、钻具、套管、隔水管、伸缩节至钻台井口中心的能力,并能实现自动利 手动操作。 4.5.6.4铁钻工应配置高位背钳。 4.5.6.5抓持套管的设备应具有套管螺纹保护功能。 4.5.6.6排管设备的作业能力范围宜为:88.9mm~247.6mm钻具、177.8mm~508.0mm套管。 4.5.6.7折臂吊的吊臂应安装泛光灯、飞行器警告灯和摄像头等。 4.5.6.8折臂吊或行吊宜配备73.0mm~508.0mm和399.7mm~762.0mm两种规格的抓管夹持器,

    4.5.7钻井控制装置

    4.5.7.1主要包括设置在司钻房内的司钻控制台、钻并仪表、通信对讲系统、工业场景监控系统、UPS 温度压力监控系统、隔水管张力器控制盘及其他必要的附件。 4.5.7.2应具备顶部驱动装置、钻井绞车、排管设备、铁钻工及猫道机等钻台设备的空间防碰管理能力 4.5.7.3 司钻控制台宜能显示钻井参数及钻井液流量参数,并应具备钻并设备应急关断功能。 4.5.7.4宜配置两套司钻控制台,并具备互换功能。 4.5.7.5钻井仪表应配置钻并井场数据传输接口

    4.5.8.1应配置防喷器转运设备、采油树转运设备、隔水管转运设备。 4.5.8.2 应配备防喷器、隔水管下部总成(LMRP)、采油树转运扶正设施。 4.5.8.3 应配备用于转运小件物资的液压绞车或气动绞车 4.5.8.4 采油树转运设备应具备采油树试压的功能, 4.5.8.5 防喷器转运设备、采油树转运设备宜能悬挂隔水管、套管。 4.5.8.6 隔水管转运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隔水管吊机应具备全载荷应急下放功能,其吊钩应具备防脱钩保护功能; 竖直隔水管转运设备的管托车应具备随动功能; 应具备声光报警功能

    4.5.9第三方服务设备

    5.9.1应预留第三方设备接口,如ROV相关设备、固井设备、录井设备、试油设备、燃烧臂、岩屑 置等。 5.9.2应配备第三方设备在平台上的布置和安装使用空间。 5.9.3应配备燃烧臂和相应的水幕喷淋系统

    4.5.10.1应配置钻井系统专用的液压站

    GB/T 41066.1—2021

    4.6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

    4.6.1.1应根据最大吊重需求和吊重覆盖范围配置电液驱动的甲板吊机,其数量应不小于两台 4.6.1.2 吊机所有外部灯具和摄像头应配备防坠落装置, 4.6.1.3 吊机的主钩和辅钩应配置防摇摆装置。 4.6.1.4 应配置防扭钢丝绳。 4.6.1.5 应设有维修平台和通道, 4.6.1.6 应具有通过认证的载人功能, 4.6.1.7 应配置自带储能器的应急释放装置。 4.6.1.8 应配置视频监控系统以确保操作者能观测到吊物周围环境。 4.6.1.9 中控室(驾驶室)宜配备冷暖空调,应配备雨刮器,寒冷地区作业的平台应配备电加热玻

    4.6.2辅助机械设备

    2.1包括通用压缩空气系统、冷却系统、阀门遥控系统、通用液压站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压载 污水系统、生活淡水系统等,

    6.2.2 通用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空气瓶。 6.2.3冷却系统包括海水冷却泵、淡水冷却泵、热交换器,宜根据功能分设独立的钻井冷却水系统、空 冷却水系统。 6.2.4阀门遥控系统包括液压站、控制站、阀门驱动头。 6.2.5通用液压站系统包括液压泵、过滤器、油柜。 6.2.6 通风和空调系统包括机械通风、热交换器、过滤器、分配器、冷却水泵、空调。 6.2.7 压载系统包括压载泵、过滤器、压载水处理装置、控制站 6.2.8污水系统包括污油水系统收集和分离系统、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以及排出(岸)系统。 6.2.9生活淡水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输送泵、消毒装置、水柜、纯净水过滤装置 6.2.10其他辅助机械设备配置要求如下: a) 左右应各配置一台能从浮箱底部通向申板箱的载人载货电梯,并配置独立空调; b 主甲板左右应配置用于外加注的装载站,应能加注生活淡水、钻并水、钻并液、基油、盐水 膨润土粉、重晶石、水泥、燃油,宜能加注消防水,并能回收废油废水; C 应配置焊接工作间,包括氧气乙炔瓶组、切割设施、至少两台电焊设备、焊接工作台、老虎钳、砂 轮机、工具箱、能起吊小于1000kg零部件的简易吊梁,宜在钻台、主甲板、月池、泵舱等区域 配置电焊插座; d 应配置机械工作间,包括车床、钻床、切压管机、工作台、老虎钳、砂轮机、工具箱等设备,并配置 有空调; e 应配置水下工作间,包括工作台、老虎钳、切压管机、工具箱等设备,并配置有空调; 应配置不少于两台带行走声光警示装置的防爆电动叉车; 8) 应配置高压清洗机,宜具备加热功能; h) 每个浮箱前端都应配有主拖点,并设置人行工作通道; i 拖缆应有悬挂系统,方便下放和回收操作; 船最前端的锚链/索可作为应急拖缆

    4.7消防、安全、救生和环保系统

    4.7.1.1应配置可燃气体和硫化氢监测设备, 4.7.1.2应包括消防水灭火系统、固定式水喷淋系统、高压水雾灭火系统、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式 气体灭火系统、湿化学品灭火系统及移动式灭火设备。 4.7.1.3应在主机舱、应急机房、主配电间、油漆间配置固定式灭火系统, 4.7.1.4 应在直升机甲板、钻井液处理区配置泡沫灭火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管路上。 4.7.1.5应在钻台区域、测井区域、井口区域、火炬臂及热辐射影响区域配置喷淋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 管路上。 4.7.1.6应在生活区配置喷淋系统,并连接到消防水管路上。 4.7.1.7应在主甲板左右舵靠近

    4.7.2.1应配备防爆、防坠落、防海盗设备设施和海上安保系统。 4.7.2.2应配置防硫化氢呼吸系统,包括布置于安全区域的空气压缩机、储气瓶、管路和快速接头。 4.7.2.3应配置防硫化氢呼吸装置,数量与集控室(机控室)、司钻房、钻台、作业者办公室、电报房、中控 室(驾驶室)、材料员办公室等长期有人值班工作的处所的工作人数匹配。 4.7.2.4应在机械舱室外设置应急关断手动操作站,能应急关闭燃料油泵、机械舱室的通风机、风闸、空 调以及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应急设备等,并能通过广播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4.7.2.5应在中控室(驾驶室)、钻台及主甲板设置应急关断操作站,能应急关闭对应的通风机和燃料 油泵。

    4.7.2.6直升机停泊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直升机甲板应配置防滑网、安全网、边界灯等; b)直升机加油装置应配置除水和过滤设施,储油罐存放架应具有快速释放功能; c)应配置覆盖整个区域的污油水回收装置,并能输送至污油水处理系统; d)应配置覆盖整个区域的消防设施。 1.7.2.7应配备危险化学品存储处所、炸药箱和放射性源箱存放装置

    .7.3.1 应配备总能力不小于床位数的救生设施: a) 全封闭式耐火救生艇、艇内属具及吊艇系统: b) 救助艇、艇内属具及吊艇系统; 应配备至少一艘救助艇; ? d) 救生筱、静水压力释放器、救生筱存放架和吊筱系统、属具、薄弱环或易断绳; e) 救生圈、可浮救生索、自亮浮灯、自发烟雾信号; f) 救生衣和救生服; g) 带应急释放装置的逃生软梯; h) 便携式呼吸器瓶和充气系统; i) 抛绳设备。 .7.3.2 应在靠近救生艇的处所设置应急集合站,并布置救生衣存放柜、人员名牌箱等设施 .7.3.3 救生艇集合站应配置满足该处救生艇全部定员数量的救生衣。 平台在寒冷地带作业时应至少

    GB/T 41066.1—2021

    配备不少于该处定员数量50%的防寒救生衣。 4.7.3.4生活区内居住舱室应按定员配备救生衣和防寒救生衣。 4.7.3.5生活区内办公室、中控室(驾驶室)、作业者办公室、队长办公室、集控室(机控室)、钻台、钻井液 工作室、录井工作室等长期有人值班或工作的场所应配备不小于工作人数的救生衣和防寒救生衣。 4.7.3.6月池、钻台、甲板等有外作业工作需要的处所应配备不小于该班组人数的救生衣,

    4.8.1生活区主要包括居住舱室、娱乐区域、健身区域、公共区域、餐厅和厨房区域、清洁与储物区域、 办公区域、医疗区域、直升机候机区域、走廊区域、中控室(驾驶室)、电报房等。 4.8.2宜配备一部载人电梯,并配置独立空调。 4.8.3门应设有兼具逃生功能的通风口。 4.8.4公共区域地面应具备防滑功能,壁板宜选用拉毛工艺的不锈钢材料。 4.8.5 餐饮区域应满足额定配员生活配套功能,并满足中餐、西餐配餐需求。 4.8.6 独立厨房抽油烟机(集气罩)及烟道设计应设置手动和遥控挡火闸、油脂收集器及防火帘式固定 式灭火装置,宜设置自动清洗的功能。 4.8.7 医疗区域和居住舱室卫生间应设有独立的通风装置并直接通向室外大气。 4.8.8中控室(驾驶室)的窗玻璃应配备刮雨器,并具备加热、冲洗功能

    4.9.1外部通导系统

    4.9.1.1通信系统应配备以下设备设施:

    GB/T 41066.12021

    电子海图系统; g 航海经线仪; 6 自动识别系统(AIS,用于识别平台的身份、位置、航迹、速度等自动化信息); i) 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i) 气象传真系统 4.9.1.3雷达系统应具有波高监测功能。

    4.9.2内部通信系统

    4.9.2.1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主要包括消防水系统、舱底系统、灰黑水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危险水收集及处理系统、造水和 处理及供给系统、开式排放系统、压载系统、舱柜透气系统、溢流系统、测量系统、直升机加油系统 油系统、液压系统、基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废气排放系统、固控管系、钻井液管系、同 系、输灰管系等

    GB/T 41066.1—2021

    4.11.2高压电缆应满足GB/T17755的要求

    完成功能配置后应编制平台配置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船型方案及结构型式; b)平台主要性能指标、环境条件和船级符号; c)平台布置方案; d)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e)适用标准。

    5.1.1应综合分析平台在建造期间及运营期间承受的极限载荷,平台在设计寿命期内应保持主要结构 安全。 5.1.2自存工况的最大风速应按照相关船级社对无限制作业海区平台的要求选取,最大波高、波浪周 期、流速等参数应基于目标作业海域重现期至少为50年的环境条件选取。 5.1.3应根据目标作业海域环境参数确定典型波浪谱并进行平台疲劳寿命评估, 5.1.4应采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和技术。 5.1.5平台的船体结构、管线、设备应采用相应防腐措施

    5.2.1.1船体总体布置应保证各功能区域的协调和均衡: a 浮箱和立柱区域液舱宜对称布置; b 应根据井控设备转运和使用中的移动范围(如隔水管的最大偏移量等)确定月池开口尺寸; 生活区与钻井区域及主发电机、甲板机械、通风设备、取暖设备和空调设备以及其他大噪声设 备之间应有隔离空间; 燃油、淡水及食品的储存空间应满足自持力要求, 5.2.1.2 船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疲劳寿命应保证应力的平稳过渡和结构间的相互协调。 5.2.1.3设计方法应符合GB/T35989.1的要求,并采用公认的或船级社认可的程序进行结构分析

    5.2.2设计工况及载荷

    5.2.2.1设计工况一股包括作业工况、自存工况、迁移工况及事故工况。 5.2.2.2设计载荷一般包括空船重量、可变载荷、浮力、环境载荷,必要时应计算隔水管系统、锚泊系统 与平台的相互作用。 5.2.2.3环境载荷应包括风、波浪、海流、冰、雪、温度、海生物附着的影响,必要时应包括浮冰撞击载荷、 波浪砰击载荷及液舱中的晃荡载荷对平台结构的影响。可使用模型试验校验环境载荷计算值。 5.2.2.4作业工况载荷应包括空船重量、作业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环境载荷一般按目标作业海 域一年一遇重现期的环境条件计算。 5.2.2.5自存工况载荷应包括空船重量、自存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环境条件应符合5.1.2的 要求。

    5.2.2.6迁移工况包括油田内迁移及远洋迁移,载荷应包括空丹 、迁移可变载荷、浮力及环境载荷。 5.2.2.7事故工况应包括意外事故,如碰撞、落物、火灾爆炸等对平台结构完整性及稳性造成的影响 不境载荷一般按目标作业海域一年一遇重现期的环境条件计算。 5.2.2.8应明确各设计工况下的环境条件参数极限数据。 5.2.2.9应编制甲板载荷图,显示在每种工况下每个区域的最大设计均布载荷和甲板集中载荷

    5.2.2.6迁移工况包括

    5.2.3运动预报和气隙分析

    5.2.3.1应采用公认的或船级社认可的计算程序进行平台运动性能预报,且平台运动指标应满足平台 上人员生活及作业、设备操作的要求 5.2.3.2应开展气隙分析,可使用模型试验对气隙值和砰击压力进行验证或校准。 5.2.3.3应评估波浪砰击效应对受负气隙影响的结构和设备的影响

    5.2.4整体结构分析

    5.2.4.1应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结构强度分析及疲劳分析。 5.2.4.2一般采用设计波分析方法。选取的设计波应能反映各种海况下对平台结构的最大响应。 5.2.4.3整体结构强度响应的控制参数至少应包括平台中纵剖面横向分离力、纵向剪力、纵向弯矩和横 向扭矩以及平台主甲板中心纵向、横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加速度。 5.2.4.4应核算最不利的压载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5.2.5局部结构分析

    5.2.5.1局部结构包括上层建筑与上船体、立柱与浮筒、立柱与上船体、立柱与横撑/斜撑连接位置、井 架支撑结构、导缆器底座、吊机底座、锚机底座、拖拽系统底座及其他重要设备底座等 5.2.5.2应建立详细的局部结构有限元模型,模型宜能模拟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变形响应的叠加。 5.2.5.3应核算最不利的载荷工况对局部结构的影响。 5.2.5.4应对钻台支撑结构和井架支撑结构进行疲劳分析

    5.2.6稳性、分舱与载重线设计

    5.2.6.1稳性衡准、分舱原则及载重线勘画应符合船级社及船旗国的规定。 5.2.6.2应计算平台的完整稳性和破损稳性,并绘制相应于最危险轴的复原力矩和风倾力矩曲线,计算 时应包括液舱内自由液面的影响。 5.2.6.3风倾力矩可根据船级社给出的公式计算,也可通过风洞模型试验得到 5.2.6.4应计入推进器对平台稳性的影响。 5.2.6.5在稳性分析时,一般可假定平台处于无系泊约束的漂浮状态。但如果系泊约束对平台稳性有 不利影响时,稳性分析应包括系泊的影响 5.2.6.6平台甲板、上层建筑、甲板室、门、舱口盖、通风筒、空气管、泄水孔、进水孔、排水孔和其他开口 应满足风雨密性和水密性要求。 5.2.6.7最小干应满足迁移状态下平台的完整稳性、破损稳性及结构强度要求

    5.2.7.1结构用钢要求如下

    .1结构用钢要求如下: a)平台结构用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制造和试验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b)结构构件分类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c)钢材的最低设计温度宜选一20℃、0℃两个级别

    GB/T 41066.1—2021

    5.2.7.2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船级社的要习

    5.2.7.3防腐控制要求如下: 防腐措施包括涂(镀)层保护、阴极保护或其他认可的防腐措施; b) 应根据目标作业海域的特点、钢结构使用年限及维护和更新的可能性、技术经济效果等因素采 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C 压载舱的保护涂层应符合GB/T34430.1的要求 5.2.7.4 检验通道要求如下: a) 平台内的每一处所都应设置检验通道,用于对平台结构进行全面检查、近观检查和测厚; b) 检验通道应从开散申板等安全区域通达货舱、隔离空舱、液舱等区域; ) 通道宜为固定式,必要时可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5.2.7.5 应对全平台开展振动分析、噪声分析、关键系统失效模式分析、安全风险分析、物料转运分析。

    5.3.1.1在主发电机组供电失效的情况下,应急发电机组应能在45s内自动启动和供电。 5.3.1.2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并联运行时,如其中一台机组发生故障,应有措施保证对重要负载连续 供电。 5.3.1.3 应急发电机组可采用具有应急功能的主发电机组替代。 5.3.1.4应急发电机容量应满足应急负载要求,宜采用散热器风冷的冷却方式。 5.3.1.5 5主发电机组应采用气启动的启动方式,应急发电机组应采用两路能源并存的启动方式。 5.3.1.6启动推进器引起的主汇流排上的瞬态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 5.3.1.7 柴油机组的排放至少应满足IMOTierIⅡI的要求,并具备有效的排放证书;目标作业海域有特 殊要求的,应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5.3.1.8振动与噪声应符合GB/T2820.9、GB/T2820.10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进气和排气消音器

    5.3.1.1在主发电机组供电失效的情况下,应急发电机组应能在45s内自动启动和供电。 5.3.1.2当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并联运行时,如其中一台机组发生故障,应有措施保证对重要负载连续 供电。 5.3.1.3应急发电机组可采用具有应急功能的主发电机组替代。 5.3.1.4应急发电机容量应满足应急负载要求,宜采用散热器风冷的冷却方式。 5.3.1.5主发电机组应采用气启动的启动方式,应急发电机组应采用两路能源并存的启动方式。 5.3.1.6启动推进器引起的主汇流排上的瞬态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 5.3.1.7 柴油机组的排放至少应满足IMOTierIⅡI的要求,并具备有效的排放证书;目标作业海域有特 殊要求的,应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5.3.1.8振动与噪声应符合GB/T2820.9、GB/T2820.10的要求,并配备相应的进气和排气消音器

    5.3.2.1额定电压设计要求

    0.3.2.T 额定电压设订要求 a) 高压电力系统宜选用11kV、6.6kV; b) 低压电力系统宜选用690V、600V; C) 有航行能力的平台宜选用高压电力系统。 5.3.2.2 额定频率:50Hz或60Hz,宜选用60Hz 5.3.2.3 配电板的结构形式应为落地自立固定式,防护等级不低于IP23。 5.3.2.4 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和岸电箱应互锁保护。 5.3.2.5 发电机主开关短路分断时,只允许其自动闭合一次 5.3.2.6 低压主开关应符合GB/T14048.2中B使用类别设计。 5.3.2.7 岸电的输配电能力应满足一台吊机、生活区、空调等用电要求,宜不小于1000kV·A。 5.3.2.8 DP平台配电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主汇流排应全少由两个分段组成; b) 采用DP3系统的平台的每一个配电板应按A60的要求进行分隔,安装在水线以下的配电板 应满足水密分隔的要求; c)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9185。 5.3.2.9DP平台主配电母排的结构形式可采用开环、分段、闭环模式宜采用闭环模式:

    5.3.2.10VFD技术要求如下

    5.3.3.1燃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柴油机燃油供油连接软管应选用金属丝编织橡胶软管,工作温度一10℃~70℃,额定工作压 力不小于0.7MPa; b) 柴油机燃油供油管路应采用双联过滤器; ) 驳运泵应能满足输送负20号柴油和0号柴油的要求,其位置应低于燃油吸人口,或具备自吸 能力; d) 燃油管线应采用红色标识,并远离热源。 5.3.3.2 柴油机排烟管应进行隔热包扎,穿舱布置时应使用隔热穿舱件。排烟管宜向上布置,其高度以 排出废气的扩散不影响甲板上的设备设施及人员作业为宜。 5.3.3.3 柴油机废热宜再利用于供热系统或加热生活水等。 5.3.3.4 冷却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空调系统和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应采用海水冷却淡水、淡水冷却设备的间接方式; 冷却能力应按低温冷却淡水温度为38℃进行计算,如冷却系统使用防冻液,则需按防冻液的 热容量进行计算; C 应能冷却全部服务设备并至少留有20%的储备余量: d) 冷却水的管路设计应能确保每个冷却设备能获得冷却水,且系统中某个大设备开启不影响其 他设备的冷却 e) 膨胀水箱的布置应满足其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学校标准,且应便于人员到达, 5.3.3.5 润滑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能在柴油机组启动前供润滑油,并且在柴油机组停止后仍运行一定时间; b) 润滑油柜的布置应能确保其驳运泵能够自吸。重力式润滑油柜应满足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 5.3.3.6 启动空气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a) 配备的空压机、储气瓶数量和容量应满足柴油机组的需求和船级社的要求; b) 空压机、储气瓶宜与其所服务的柴油机组布置在同一舱室; ) 空气十燥器前宜安装油滤器,十燥器后宜安装滤尘器; d 空压机/空气瓶均应设有安全阀,泄放的气体引至安全区域; e) 应急空压机应具有冷机启动的能力,启动时间满足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启动空气瓶的容量应能满足冷态状态下连续启动主机三次; 启动空气瓶之间的管路应能交叉工作

    5.3.3.1燃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

    a 柴油机燃油供油连接软管应选用金属丝编织橡胶软管,工作温度一10℃~70℃,额定工作压 力不小于0.7MPa; b 柴油机燃油供油管路应采用双联过滤器; ) 驳运泵应能满足输送负20号柴油和0号柴油的要求,其位置应低于燃油吸人口,或具备自吸 能力; d)燃油管线应采用红色标识,并远离热源。 5.3.3.2 柴油机排烟管应进行隔热包扎,穿舱布置时应使用隔热穿舱件。排烟管宜向上布置,其高度以 排出废气的扩散不影响甲板上的设备设施及人员作业为宜。 5.3.3.3 柴油机废热宜再利用于供热系统或加热生活水等。 5.3.3.4冷却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空调系统和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应采用海水冷却淡水、淡水冷却设备的间接方式; b) 冷却能力应按低温冷却淡水温度为38℃进行计算,如冷却系统使用防冻液,则需按防冻液的 热容量进行计算; ) 应能冷却全部服务设备并至少留有20%的储备余量: d) 冷却水的管路设计应能确保每个冷却设备能获得冷却水,且系统中某个大设备开启不影响其 他设备的冷却; ) 膨胀水箱的布置应满足其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且应便于人员到达, 5.3.3.5 润滑油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能在柴油机组启动前供润滑油,并且在柴油机组停止后仍运行一定时间; b) 润滑油柜的布置应能确保其驳运泵能够自吸。重力式润滑油柜应满足设备对压力差的要求 5.3.3.6 启动空气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a) 配备的空压机、储气瓶数量和容量应满足柴油机组的需求和船级社的要求; 空压机、储气瓶宜与其所服务的柴油机组布置在同一舱室; ) 空气十燥器前宜安装油滤器,十燥器后宜安装滤尘器; 空压机/空气瓶均应设有安全阀,泄放的气体引至安全区域; e) 应急空压机应具有冷机启动的能力,启动时间满足相关船级社的要求; 启动空气瓶的容量应能满足冷态状态下连续启动主机三次; 8 启动空气瓶之间的管路应能交叉工作

    位能力应能满足作业时隔水管串及井口安全要求

    GB/T 41066.1—2021

    5.4.3.1设计要素包括平均偏移及最大偏移、锚索张力、锚索长度及锚抓力,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准静态 分析法或动态分析法,并应符合SY/T10040及船级社的要求 5.4.3.2应根据平台结构水动力特性设计布锚方式,使锚索在各个方向上提供近似相同的回复力。 5.4.3.3 当平台在设计上邻近有其他结构物作业时,还应对平台在破损情况下的平台瞬态运动性能进 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平台在达到新平衡位置以前的移动路径、方位以及锚索张力。 5.4.3.4任一锚索突然失效时,不会导致其他锚索相继失效。 5.4.3.5在设计海床状况条件下行业分类标准,按准静态分析法计算的锚和卧链抓力应不小于锚索破断张力。 5.4.3.6每处锚机应有独立电源设计,并两两互为备用。单一锚机电源故障时,处于对角位置的锚机电 源应能正常使用。 5.4.3.7 处于水线以下的螺栓连接应为防止松脱型式。 5.4.3.8 锚架的安装位置应在平台迁移吃水以上,并能防止锚头滑动。 5.4.3.9 导向轮的安装位置应满足锚机链轮位置与导向轮位置的偏差要求。 5.4.3.10 锚链末端的弱链环的强度取值应能确保最小作业水深应急释放锚链时最先破断

    ....
  • 石油标准 天然气标准 海洋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天然气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