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453.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2.1.1水土保持造林,宜采取整地工程,保水保土,促进树木正常生长。 5.2.1.2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应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整地工程。 分别采用不同的暴雨频率和当地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高强度暴雨进行设计。
6.1.1整地工程修筑时间
地,应随整地随造林。 6.1.1.2秋冬造林,最迟应在当年春季整地:雨季和春季浩林是市在前一年乱季数地
水电标准规范范本造林和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等。
带硬壳种子和休眠期较长的种子官在秋
6.2.1整地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GB/T1645322008
6.2.1.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变,保证能容蓄设计的暴雨 径流。 6.2.1.2各项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应分层夯实(或踩实),干密度达1.3t/m,保证蓄水后不塌或 穿洞。 6.2.1.3各类带状整地工程,施工前应用手水准测量定线。修成后每5m~10m,修一小土挡,高 0.2m左右,防止径流纵向集中
6.2.2苗木质量要求
6.2.2.1裸根苗应使用GB6000规定的I、ⅡI级苗木。用材林应选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及优
6.2.2.1裸根苗应使用GB6000规定的I、I级苗木。用材林应选用GB6000规定的I级苗木及优 良无性系苗木;经济林选用品种优良、GB6000规定的合格苗木;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 良、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
6.2.2.2容器苗应执行LY1000的规定。 6.2.2.3外地远距离、大范围调运苗木,应经过植物检疫。 6.2.2.4应根据水土保持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的损失。 6.2.2.5同一地块内栽植的树苗,苗龄和苗木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
6.2.3植苗造林质量要求
6.2.3.1在带状整地工程内,应按设计的株距,挖好植树坑,并根据不同树种和树苗情况,以根系舒展
5.2.3.1在带状整地工程内,应按设计的株距,挖好植树坑,井根据不同树种和树苗情况,以根系舒展 为标准。
上覆一层虚土;容器苗应拆除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 6.2.3.3裁植时应将树苗扶直、裁正,根系应舒展、深浅适宜。 6.2.3.4填土时应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以利保。 6.2.3.5干早、半干早地区具备灌溉条件的造林地,应浇水栽植或采取其他保措施。
6.2.4直播造林质量要求
6.2.4.1造林种子质量应达到GB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标准,并按GB2TT2规定方法位验种于顶里 6.2.4.2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立地条件、树种及造林密度确定。 6.2.4.3对于穴播,应人工挖穴,穴径0.2m~0.3m,深0.15m0.20m。穴内应松土,清除草根、石 砾,根据树木种子大小,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3倍~5倍,用脚踩实。 6.2.4.4对于条播,应结合水平型沟整地工程,用畜力或机械在型沟底部再松土,并根据设计播量,进 行条播,播后用型覆土,覆土厚度同上,随即踩实。 执行
6.2.5分殖造林质量要求
6.2.5.1对于插条造林(或插穗),应选树皮光滑、一至二年生的健壮权茶作 2cm生根性强的树种(如柳树),干旱地区应深埋少露;针叶树种的插穗应顶芽完好。插条一般长30 cm 50cm,先在水中浸泡12h~24h,利于成活。 50cm以上。 壤水分较好时插条(埋干)造林。 风添扭洗量踏实的原则在种植点上先扎一孔,
再将插条插人其中,上端稍高于地表。 6.2.5.5分范造林,运用于竹类造林。
7.1.1新造幼林应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林生长和破坏整地工程的活动 肥、蔬菜、药材或其他经济作物。结合耕作管理,兼顾幼林抚育。 7.1.3松土除草,主要在整地工程内进行,结合对工程进行养护维修,注意防治鼠害。 种,应留好主干,及时除。 7.1.5修枝整形,对经济林果应根据不同树种的具体要求进行。用材林修枝应将主干下部三分之一的 技条剪掉,阔叶林应在第二年秋后进行,针叶林可适当推迟。 7.1.6平茬复壮,对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因干早、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 及时进行 7.1.7灌水施肥。幼林受旱应及时灌水保苗,经济林、果应根据不同树种适时灌水、施肥,保证优质 高产 .1.8 成活率调查。每年冬季对去冬今春新造幼林在不同部位进行,抽样比例见表1。
表1新造幼林成活率调查抽样比例表
1.9幼林补植适于成活率30%~70%的情况。成活率70%以上且分布均匀的,不需补植;成活率不 倒30%的,不计其造林面积,重新造林。幼林补植应用同一树种的大苗或同龄苗
7.2.1应固定专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防止林地火灾,防治病、虫、鼠害。参见14.2要求执行。 7.2.2乔木薪炭林修枝与灌木薪炭林平荐,应根据树种和长势,每3a5a一次,在深冬进行。乔木应 结合修枝,伐去少数生长不良和互相影响的植株。陡坡上和风蚀严重地区灌木平应采用等高带状轮 伐式,避免成片全面平茬引起水蚀和风蚀。 7.2.3用材林成材后的间伐,应根据设计要求,隔株、隔行或隔带间伐,以不加剧水土流失为原则。陡 坡和风沙区,不得成片砍伐。间伐后应根据设计,及时补植新苗。 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保证优质高产。 7.2.5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林木成片生长不良或形成小老树等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进行更新改造 获得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7.2.7对各类整地工程,应长期保持完好。每年汛后应进行检查,发现损毁及时补修
8.1确定人工种草地的位置
8.1.1特种经济草生产基地。包括药用、蜜源、编织、造纸、区肥、观赏等草类,应根据各种草类的生物 生态学特点与适应性,分别选用相应立地条件安排种植。 8.1.2饲草基地,应以饲养牧备为主,有以下两种情况
8.12.T 刘割型草地,主要选距村较近和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退耕地或荒坡 8.1.2.2放牧型草地,主要选离村较远和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荒坡或沟坚地 8.1.3种子基地。应选用地面坡度较级水分条件较好通风添光配质
8.2确定人工种草地的面积
a 陡坡退耕地,掠荒、轮荒地: b)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牧地; c) 沟头、沟边、沟坡; d)土坝、土堤的背水坡,梯田田坎; 资源开发、基本建设工地的弃土斜坡 D河岸、渠岸、水库周围及海滩、湖滨等地
9.1.2适地适草,应符合以下要求: 9.1.2.1根据地面水分情况,可分别选种以下草类: 9.1.2.1.1干早、半干旱地区选种旱生草类,其特点是根系发达,抗旱耐干,如沙蒿、冰草等。 9.1.2.1.2一般地区选种中生草类,其特点是对水分要求中等,草质较好,如首、鸭茅等。 9.1.2.1.3水域岸边、沟底等低湿地选种湿生草类,其特点是需水量大,不耐干早,如田菁、芦等。 9.1.2.1.4水面、浅滩地选种水生草类,其特点是能在静水中生长繁殖,如水浮莲、葵白等。 9.1.2.2根据地面温度情况,可分别选种以下草类: 9.1.2.2.1低温地区选种喜温凉草类,如披碱草等。其特点是耐寒、怕热,高温则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9.1.2.2.2高温地区选种喜温热草类,如象草等。其特点是在高温下能生长繁茂,低温下停止生长,甚 至死亡。 9.1.2.3 根据土壤酸碱度,可分别选种以下草类: 9.1.2.3.1酸性土壤,pH在6.5以下,可选种耐酸草类,如百喜草、糖密草等。 9.1.2.3.2碱性土壤,pH在7.5以上,可选种耐碱草类,如草、芦苇等。 9.1.2.3.3中性土壤,pH在6.5~7.5之间,可选种中性草类,如小冠花等。 9.1.2.4根据其他生态环境,可分别选种以下草类: 9.1.2.4.1在林地、果园内阴蔽地面,选种耐阴草类,如三叶草等。 9.1.2.4.2风沙地选种耐沙草类,如沙蒿、沙打旺等。 9.1.3不同气候带、不同生态环境的主要水土保持草种参见附录C。
9.2.1.1条播,适应地面比较完整,坡度在25以下,一胶用牧备带单名等高线
南方多雨地区,型沟可与等高线呈1%左右的比降。根据不同的卓冠情况和种卓的自的,可分别未取不
同行距,以最大草冠能全部覆盖地面为原则,放牧草地应采取宽行距(1.0m~1.5m)条播。 排列。 场中的优良草种,并在雨季或土壤情较好时进行。 9.2.1.4飞播,地广人稀种草面积较大时采用,可参照GB/T15162执行 9.2.2混播。是直播中的特殊形式,在直播的几种方式中采取两种以上的草类进行混播,加速覆盖,增 强保土:并促进草类生长,提高品质。
9.2.3其他种植方式
.3.1移裁,主要用于补植。一般可利用定苗时分株移裁;有条件的先覆膜育苗,然后移表 3.2插条,有的草类(如葛藤、小冠花等)可插条繁殖。 3.3埋植,有的草类(如芦、象草、小冠花等)宜埋植繁育
.1在选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一 、三级种子基础上,进行下述播种量设计 .2理论播种量设计。当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均为100%时,所需播种量为理 kg/hm计。 .2.1理论播种量可按式(1)进行计算
9.3.2.1理论播种量可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 R一理论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 N一一单位面积播种子数,单位为粒每公顷(粒/hm); Z一一种子千粒重,单位为克(g)。 如是大粒种子,可改为百粒重,并
9.3.3实际播种量的设计
9.3.3.1实际播种量可按式(3)计算:
式中: 实际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R一理论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 C 一种子的纯净度,%
R=(NXZ)/10
式中: 实际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 R一理论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 C 一种子的纯净度,%:
F一一种子的发芽率,%。
9.3.3.2种子纯净度可取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在除去杂质和其他种子前后分别称量确 计算:
式中: 种子纯净度,%; Wc——纯净种子重量,单位为克(g); W,一样品重量,单位为克(g)。
式中: 种子纯净度,%; W——纯净种子重量,单位为克(g); W,样品重量,单位为克(g)
牙率可取100粒种子,放在有滤纸或沙的培养皿中,加少许清水,保持20℃~25℃温度 ,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检查发芽籽数,并按式(5)计算
式中: F——种子发芽率,%; Q——发芽种子数,单位为粒。 Qx—试验种子数,单位为百粒,
...........·5
式中: F—种子发芽率,%; Q——发芽种子数,单位为粒。 Qx试验种子数,单位为百粒
10.1 耕前土增及表面处理
10.1.1酸性、碱性及盐溃化严重的土壤,均应进行相应处理,满足牧草及饲料作物生长的需要。一般 盐碱地可采用灌水洗盐碱、排盐碱;酸性土壤施石灰改良;碱性土壤施石膏、磷石膏、明矾、绿矾、硫磺粉 改良。 10.1.2有地表积水的应开沟排水。 10.1.3耕作及基肥施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0.1.3.1在耕作前或耕作过程中,有条件的应施基肥,有机肥施加量为20000kg/hm~ 30000kg/hm 10.1.3.2土壤耕作视具体立地条件及有关技术要求,应采用常规耕作或少耕。 要求土块细碎,地面平整
10.2.1破除休眠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通过机械处理、温水处理或化学处理,可有效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 芽率。 10.2.2清选去杂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过筛、风选、水漂、清选机破碎附属物等对杂质多、净度低的播种材料在播前应进行必要的 清选,提高播种质量。 后过筛去除:也可选用去芒机去除芒和长绵毛。 10.2.3有条件时可采适量肥料拌种进行播种,有利幼苗生长。
10.3.1不同草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有不同的最佳播种期,一股可根据当地买战经
生长情况,确定最佳播期。 萌芽前进行。 进行。 0.3.4北方秋播不宜太晚,出苗后应有 一个月左有的生长期,利王越冬
10.4包衣拌种及根瘤菌接种
包衣的种子上;也可用手工混合均匀,手工包衣。常见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瘤菌,参见表D.1。 10.4.2可喷人细粉状的干燥剂、肥料、灭菌剂和杀虫剂等材料(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后就不加杀菌 剂),迅速而均匀地混合,直到有初步包衣的种子均匀分散开为止。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接种包衣配方, 参见表E.1。 10.4.3低温鼓风快速干燥,温度宜在40℃以下;手工包衣的种子宜随包随播,不得进行干燥,也不能 保存,且不用于飞机播种
10.5.1大粒种子应深些(3cm~4cm),小粒种子可浅些(1cm~2cm)。 10.5.2禾本科草类种子应深些,豆科草类种子可浅些。 10.5.3 土壤情差的应深些,土壤情好的可浅些。 10.5.4 土质沙性大的可深些,土质粘重的可浅些。 10.5.5无论哪种情况,播后都应镇压
10.5.1大粒种子应深些(3cm~4cm),小粒种子可浅些(1cm~2cm)。
10.5.1大粒种子应深些(3cm~4cm),小粒种子可浅些(1cm~2cm)。 10.5.2禾本科草类种子应深些,豆科草类种子可浅些。 10.5.3土壤情差的应深些,土壤情好的可浅些。 10.5.4土质沙性大的可深些,土质粘重的可浅些。 10.5.5无论哪种情况,播后都应镇压
11.1.1松土、补种,播种后地面板结的,应及时松土,利于出苗;齐苗后,对缺苗断地方应及时补种或 移栽。 11.1.2中耕除草,齐苗后一月左右,宜中耕松土,抗早保,结合除去杂草,利于主苗生长。 1.1.3 二龄以上草地,每年春季萌生前,应清理田间留茬,进行粑地保;秋季最后一次性茬割后,应 进行中耕松土。 11.1.4种子田和经济价值高的草类,有条件时可适时灌水、施肥,促进生长 11.1.5应有专人看管,防止人畜践踏。发现病虫兽害时,应及时防治,勿使蔓延。 1.1.6 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应派专人检查。发现整地工程损毁或其他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 昔施。 播种。
11.1.1松土、补种,播种后地面板结的,应及时松土,利于出苗;齐苗后,对缺苗断垄地方应及时补种或 移栽。 11.1.2中耕除草,齐苗后一月左右,宜中耕松土,抗旱保,结合除去杂草,利于主苗生长。 11.1.3 二龄以上草地,每年春季萌生前,应清理田间留茬,进行粑地保;秋季最后一次性茬割后,应 进行中耕松土。 11.1.4种子田和经济价值高的草类,有条件时可适时灌水、施肥,促进生长 11.1.5 应有专人看管,防止人畜践踏。发现病虫兽害时,应及时防治,勿使蔓延。 11.1.6 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应派专人检查。发现整地工程损毁或其他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 措施。 11.1.7应根据不同多年生草类的生理特点,每4a~5a或7a~8a,进行草地更新,重新翻耕、整地 播种。
11.2.1收割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轮收。 差、管理水平较低、草类再生能力较弱的,每年只收割1次~2次。 30d以前。 11.2.1.4以收籽为目的的应在种子成熟后收割,以收草为目的的应在秋后收割。
,,下收刮的间应付合下列规定 轮收。 差、管理水平较低、草类再生能力较弱的,每年只收割1次~2次。 30d以前。 11.2.1.4以收籽为目的的应在种子成熟后收割,以收草为目的的应在秋后收割。
11.2.1.5雨后不宜收割。 11.2.2留茬高度应根据不同草类、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以下不同的留茬高度: 11.2.2.1高大型草类留茬高10cm~15cm,稠密低草留茬高3cm~4cm。一般草类的留高5cm 5cm。 11.2.2.2第二次刘割留茬高度应比第一次高1cm~2cm。 种子平收
11.3.1.1一年生草类在当年秋末种子成熟后,二年生草类在次年种子成熟后,多年生草类可在2a~ 5a内随不同结籽期在种子成熟后采收。 11.3.1.2草籽成熟后容易脱落的应及时采收。采种应在种子蜡熟期和完熟期进行,不得在乳熟期 采青。
11.3.2.1种子采回后,应及时脱粒,晒干,含水量应小于13%。 11.3.2.2清选、分级、贮藏,应严防种子混杂,确保种子的纯净和质量。
11.4.1应制定合理放牧强度,以不破坏牧草再生能力为原则。 11.4.2宜实行划区轮牧。 11.4.3放牧时间,以秋冬为宜
12.1确定封育治理的范围
12.1.1在荒地治理规划中,确定人工林草面积、位置的同时,应按13.1与14.1规定的条件,分别确定 封山育林与封坡育草的面积和位置 12.1.2应明文规定封育制度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公示;封育治理范围应有明显的标志,并能有效地防 止人畜任意进入(如设置铅丝网围栏、生物围栏,设界桩、作标志等)
12.2设置管护组织机构
12.3制定护林护草的乡规民约
12.3.1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法规,制定乡规民约,其内容主要有:封禁制度(时间、办法)、开 放条件(轮封轮放),管护人员和村民的责、权、利,奖励、处罚办法等,并进行明示。严禁毁林、段草、陡坡 垦荒等违法行为。 12.3.2乡规民约的制定,应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 晓,人人明白,个个自觉遵守。 12.3.3乡规民约制定后,应严格执行,纳人乡、村行政管理职责范围,维护乡规民约的权威性,保证真 正起到护林护草作用。 12.3.4应积极开发利用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等节能措施,协助群众解决燃料困难,促进乡规民约的 顺利实施。
13封术育林的技术措施
13.1.1全年封禁。边远山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 实行全年封禁,严禁人畜进人,以利植被恢复。 春、夏、秋生长季节封禁,晚秋和冬季可以开放,允许村民到林间割草、修枝。 做到既能有利林木生长,又能满足群众需要。
13.2.1结合封禁,在残林、疏林中进行补种补植,平在夏 生长,加快植被恢复。 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13.2.3在不影响林木生长和水土保持前提下,可利用林间空地进行种植、养殖,种植饲草,药材,培养 食用菌类,养殖经济动物,发展商品经济。 3.2.4建立封山育林技术档案。除记载有关基本情况外,着重记载封育效果、植被演替,林木生长、野 生动物繁衍变化等情况。 13.2.5及时组织进行封育成效调查并进行封育效果评定
14封坡育草的技术措施
4.1封育区划分 14.1.1封育割草区。立地条件较好,草类生长较快,距村较近的地方,作为封育割草区,只许定期割 草,不许放牧牲备。 14.1.2轮封轮放区。立地条件较差,草类生长较慢、距村较远的地方,作为轮封轮放区。根据封育面 以不破坏草被再生能力为原则,纠正过牧、滥牧现象。 14.2对严重退化、产草量低、品质差的天然草场,在封禁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改良措施: 上破坏。 条带更新。 和保水保土能力。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不同气候带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和灌术
专A.1不同气候带主要水士保持树种和灌术
地铁标准规范范本表A2各气候带分布地区与主要特征
表B.3主要水土保持灌木树种初植密度
C不同生态环境主要水土保持草种(
表C.2不同生态环境主要水士保持草种(二)
表IC3不同生态环境主要水士保持草种(E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常见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痛菌剂
建材标准表D.常见豆科牧草的互接根痛菌剂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