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453.5-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pdf

  • GBT16453.5-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06
  • 发 布 人: 1863638078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2.1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可分别来用单带或双带式;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可采用多带 宽一般为50m100m,大面积流沙入侵前沿地区带宽可为200m~1000m,绿洲与沙丘接壤地区 带宽30m~50m

    .1.2.2农田防护林网,主带宽应为8m~12m(3行~4行树),副带宽可为4m~ 6m(1 ,地少人多地区,可采取主带宽5m~6m,副带宽3m~4m。 .1.2.3沿海岸线防风林带,应根据海风强劲程度和海滩情况确定,般宽20m~100m,最大可 m~200m

    5.1.1.3林带间距

    5.1.1.3.1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可采用单带、双带或多带式建筑CAD图纸,间距应为50m~100m。 5.1.1.3.2农田防护林网,林带的间距应按乔木主要树种壮龄时期平均高度的15倍~20倍计算。主 林带和副林带交叉处只在一侧留出.20m宽便于交通的缺口。林网的网格面积一般15hm~20hm, 最大不应超过30hm,严重风沙区应控制在15hm以下。 5.1.1.3.3沿海岸线防风林带,依沙滩分布的宽度,可设近海前沿一道主干防风林带,或者在第一道近 海防风主干林带之后,每隔100m~300m,再设第二、第三道防风林带。

    5.1.1.4林带结构(见图1)

    5.1.1.4.1疏透型。林带间距10倍~15倍树高,适用于重度风蚀区农田防护林网、海岸防护林。 5.1.1.4.2紧密型。林带间距8倍~10倍树高,适用于风口造林和防风阻沙、固沙基干林带,以及铁 路、公路干线两侧林带。 5.1.1.4.3通风型。林带间距15倍~20倍树高,适用于中、轻度风蚀区农田防护林网和沿海岸线防 风林带。

    5. 1. 1.5 林带混交类型

    5.1.1.5.1乔灌混交林带:乔木、灌未树种按比例组成,构成紧密型结构或疏透型结构杯带:适 与风害严重的地区。 5.1.1.5.2乔木混交林带:由两层乔木组成,上层为喜光树种,下层为耐荫的伴生树种,也可用两种喜 光树种,分别配置于林带两侧,组成通风型结构林带,适于农耕地或沿海沙带。 5.1.1.5.3灌木混交林带:林带全由灌木组成,用作生物沙障。 5.1.1.5.4综合型混交林带:乔灌混交和喜光、耐荫性、伴生树种混交的综合性林带,适于防风固沙基 千林带和风口造林。

    GB/T16453.5—2008

    5.1.2风口造林设讯

    设置与主害风向相垂直的带状沙障,其宽度1m~2m,间距20m~30m。在沙障内可营造紧密型 混交林,株距0.5m,行距1.0m,交错排列;株间或行间混交或呈块状混交,乔灌比例1:1,迎风面 木,背面裁乔木。

    5.1.3片状造林设计

    5.2固沙造林的树种选择

    在其上再挖穴裁树,按设计的株行距呈“品”字形排列。有条件时可采用机械开沟作带。 5.3.1.2.2在地形破碎、坡度较陡的沙荒地上造林,可采用鱼鳞坑整地,坑径1.0m~1.5m,坑深 0.6m~0.8m,坑距3m~5m,呈“品”字形排列。 5.3.1.2.3营造灌木林可采用穴状整地,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挖穴,穴径不小于0.6m,坑深0.3m 0.6m.视苗木根系面定

    5.3.1.3特殊的整地方法

    1.3.1翻淤压沙整地。黄泛区古河道沙地,沙层较浅(0.5m~0.6m),下为淤土。造林前,可分 工或机械将下层淤土翻起,压在沙上,厚0.3m~0.4m,然后在淤土上造林。 1.3.2客土整地。东南沿海岸滩,夏季地温高,应先按株行距挖坑,然后用低温客土种树

    5. 3. 2. 1选好苗术

    GB/T16453.5—2008

    GB/T16453.5—2008

    5.3.2.1.1裸根苗应执行GB6000的规定,容器苗应执行LY1000的规定。 5.3.2.1.2阔叶树种应选择一至二年生,株高1.5m以上,主根长30cm,地径2.0cm以上,乔木主根 系长度25cm~30cm以上,生长健壮的苗木;针叶树种应选择二至三年生容器苗或植生苗,有完整的顶 芽。灌木苗应选择一至二年生苗木。 5.3.2.1.3应把好起苗质量关。起苗时应不伤根,不损苗,保持较完整的毛细根;针叶树苗起苗后,做 到随起随裁。外地运苗,应做到当日起苗,当日运到造林地,最多不得超过2d。对不能及时裁植的苗

    5. 3. 2. 2裁植技术

    5.3.4.3播前的准备工作

    5.3.4.3.1飞播固沙植物的选择。在流沙地区飞播应选择抗风蚀、耐沙埋、生长迅速、自然繁殖力强、 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如:沙蒿、踏、花棒等。每公顷播量:踏郎12kg~18kg,花棒15kg~ 23kg,沙蒿7.5kg~15kg。 5.3.4.3.2种子大粒化处理:为解决小粒种子和易飘移种子的位移,应在种子外面裹上黄土,制成比种 子重2倍~3倍的大粒化种子丸,保证飞播种子分布均匀,提高飞播保苗的面积率。 5.3.4.3.3种子防害处理。播前应采用对人畜无害的药液浸种,防治鼠、兔、虫三害。 5.3.4.3.4应根据规划设计飞播的范围与幅宽,在地面设置明显的标志。

    5.3.4.4飞播后,播区应设专人管护,禁止人畜进入播区放牧,以及割章、挖树根等破坏幼苗 和树不的 活动。

    固沙造林后应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及时进行幼林补植、除草、中耕管理和幼林管护。各项管理工作 应按GB/T16453.2水士保持造林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6.1固沙种草规划设计

    6.1固沙种草规划设计

    1.1固沙种草方式的选

    6.1.1.1在风蚀和流沙移动的地方,应种植防风固沙草带。 6.1.1.2·在林带与沙障已基本控制风蚀和流沙移动的沙地上,应及时进行大面积人工种草,进 造并利用沙地

    6.1.2:防风固沙草带议

    6.1.2.1草带走向应与主害风向垂直。 6.1.2.2地面坡度6°~8°,草带宽可采用6m~8m,间距可采用30m~40m,地面坡度10°~20 宽可采用8m~12m,间距可采用20m~30m。

    6.2.1.1整地方式:宜采用带状整地,整地位置和带宽与6.1.2设计要求一致。 6.2.1.2在有中度以上风蚀和流沙移动地方,严禁全面耕翻整地。 6.2.1.3整地深度应与耕作层深度一致,可为15cm20cm。 6.2.1.4整地时间宜在春季或秋季,干旱地区可在雨前进行。

    6. 2. 2 播种和管理

    规定执行。 6.2.2.2飞播种草的播种和管理技术,可按5.3.4中有关规定执行。

    7.1.2应根据水源的总水量和日供水量,确定引水拉沙造地的规模与进度

    7.1.2应根据水源的总水量和日供水量,确定引水拉沙造地的规模与进度, 7.2工程布局 721L水温

    从水源引水至计划进行拉沙造地的沙丘附近

    修在围埋的最低处,用以排除围中沉沙淤地后的清水。 引水拉沙工程布局见图2。

    图2引水拉沙工程部署示意图

    图3冲沙壕的三种基本形式

    7.3.3.2对其他形状复杂或体积特大的沙丘和沙地,可分别采用左右开壕:四面开璟和迁回开 式,见图4。

    7.3.4.1平面形状应为规整的矩形或正方形。 7.3.4.2初修时高0.5m~0.8m,随地面淤沙升高而加高 7.3.4.3梯形断面顶宽0.3m~0.5m,内外边坡1:1。

    高速公路标准规范范本7.3.4.1平面形状应为规整的矩形或正方形。

    图4冲沙壕的三种特殊形式

    7.3.5.1高程与位置应随着围内地面的升高面变动,保持排水口略高于淤泥面且低于围。 7.3.5.2应用柴草或砖石作临时性砌护,并安排好排水的去处,防止冲刷。

    7.4.1.拉沙过程中应有高约1.0m的三脚木架,支撑一块1.0.m×1.0m的专用木板,由2人~3人掌 握,不断移动,追使水流冲沙,加大冲沙强度。 7.4:2人工用铁铣在冲沙壕一侧,向壕中推沙,加快拉沙造地进度。

    造成地后学士标准规范范本,关于田块与道路、渠系、林带的布设以及地面的平整,可参考缓坡区梯田规划要求进行。

    8防治风蚀的耕作措施

    ....
  • 相关专题: 水土保持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