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MA 0117-2021 工业设备设施专用齿轮齿条升降机.pdf

  • T∕CCMA 0117-2021 工业设备设施专用齿轮齿条升降机.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4-15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表2升隆机转场移动和/或提升载荷的特殊危险

    T/CCMA01172021

    生产标准表2升隆机转场移动和/或提升载荷的特殊危险(续)

    升降机载人的特殊危险

    5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升降机的设计应注意安全使用、安装、拆卸、维护/检查和紧急逃生的通道。升降机的安装应使用安 全的接近方法,如通过吊笼顶或有同等效用的设施。 升降机应符合本章规定的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 本文件不涉及非重大危险(如锐边、锐角等),应按照GB/T15706一2012中相关但非重大危险的规 定进行升降机的设计

    T/CCMA01172021

    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零部件,如导轨架节,在设计时应注意其相应于人力操作的重量。当超过许 用人力操作重量时,制造商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推荐相关适用的起重设备。 所有可移开的和可拆卸的罩盖应通过防脱落式紧固件紧固(如移开罩盖时紧固件应仍留在罩盖或 机构的孔中)

    升降机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应能满足所有预定的作业工况所需的强度,包括安装、拆卸以及低温工作 环境等。 整机结构和各部件结构的设计应以5.2列出的所有可能的载荷组合为基础,依据吊笼和载荷处于 相对于导轨架及其附着架最不利位置的载荷组合,且均应注意吊笼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导轨架和支撑 结构之间的附着架视为升降机结构的一部分,

    升降机结构和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应注意5.2.2.2~5.2.2.14的载荷和力。

    5.2.2.2不运动件的静载荷

    5.2.2.3运动件的静载荷

    .2.2.4升降机支承层站平台和层门时的静载荷

    如果层站平台和层门由升降机支承,应计算

    5.2.2.5额定载荷

    5.2.2.5.1正常工作时的载荷分布

    额定载荷应均匀地分布在吊笼底板上。如吊笼底板上的均布载荷小于4.0kN/m",则最小均布载 荷应按4.0kN/m计算

    5.2.2.5.2装载和卸载时的载荷分布

    装载和卸载时产生的力(图1)应视为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同时作用,每个方向的力计算如下: 如果额定载荷不大于20kN,则垂直力Fv为额定载荷的50%,但不小于2.0kN;如果额定载 荷天于20kN,则垂直力Fv=4十0.3F,其中Fv为垂直力(单位为干牛,kN),F为额定载荷 (单位为千牛,kN); 一水平力FH为额定载荷F的20%,但不小于0.5kN,不大于2.5kN。 两个力都作用在吊笼人口宽度1/3处的底板平面上,且处于最不利方向和位置。计算导轨架和吊 的应力时,至少应计算下列位置的装载和卸载力: )吊笼门底部边缘:

    T/CCMA01172021

    b)不是由层站支承的坡道或其他延伸面的前缘。 同时,额定载荷的其余部分(Fvi=F一Fv)应作用于吊笼底板的中心。同样的力也应用于层站底 部边缘和相关支撑结构的设计

    5.2.2.6冲击系数

    图1装载和卸载时产生的力

    运动载荷的作用力为所有实际载荷的重量(吊笼、额定载荷、钢丝绳等)乘以冲击系数1=1.1 64u,其中为额定速度,单位为m/s。

    5.2.2.7超速安全装置的冲击系数

    超速安全装置动作引起的力为运动载荷的总和乘以系数2=2.0。 如果在装载载荷最高到1.3倍额定载荷,包括传动系统的任何惯性力影响的所有情况下进行的 能验证该系数较小,则可采用这个较小的系数.但应不小于1.2

    5.2.2.8站人吊笼顶应能承受的载看

    如吊笼顶用于安装、拆卸、维护/检查或用作紧急逃生的通道,则其设计应使其最不利的1.0m 上应能承受至少2.0kN。同时吊笼顶任一0.1mX0.1m的区域还应能承受1.2kN的载荷而不发 性变形。

    5.2.2.9不站人吊笼顶应能承受的载荷

    如吊笼顶不应站人,则其设计应使其最不利的0.1m×0.1m的区域应能承受1.2kN的载荷而 生破损。

    5.2.2.10吊笼底板应能承受的载荷

    吊笼底板的设计应使其最不利的0.1mX0.1m区域内应能承受1.5kN或额定载荷的25%(耳 中较大值)静态力而无塑性变形

    T/CCMA01172021

    5.2.2.11设计风载荷

    5.2.2.11.1通则

    设计风载荷按GB/T3811一2008计算,但作用在吊笼上的风载荷计算应符合5.2.2.11.2的规定,风 压按式(1)和5.2.2.11.3计算和确定。 任何情况下都假定风在任意的水平方向吹,计算时应注意最不利方向。 q=0.625元 式中: 风压,单位为牛每平方米(N/m),不同情况的风压,还应符合5.2.2.11.3; 3s时距平均瞬时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2.2.11.2作用在吊笼上的风载荷

    计算作用在吊笼上的风载时,应假定吊笼围壁是实体,并取其风力系数c=1.2。系数1.2包括形 状系数和挡风折减系数

    计算作用在吊笼上的风载时,应假定吊笼围壁是实体,并取其风力系数c=1.2。系数1.2包括形 状系数和挡风折减系数

    5.2.2.11.3计算风压

    5.2.2.11.3.1通则

    作用在升降机上的计算风压,应至少注意5.2.2.11.3.2~5.2.2.11.3.4所述的三种情况 5.2.2.11.3.2工作状态风压 工作状态风压按GB/T3811一2008表15选取。 5.2.2.11.3.3非工作状态风压 非工作状态风压取决于升降机高于地面的高度和安装地区。 非工作状态风压及其高度变化系数按GB/T3811一2008表18和表19选取, 5.2.2.11.3.4安装和拆卸工况风压

    5.2.2.11.3.2工作状态风压

    5.2.2.11.3.3非工作状态风/

    5.2.2.11.3.4安装和拆卸工

    5.2.2.12缓冲器产生的作用力

    5.2.2.13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移动或变形产生的作用力

    应注意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移动或变形产生的作用力: a)垂直作用力 垂直作用力Fv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在轨道上行走时的表面平整度及其运行速度: b)水平作用力 1)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的运动(如行走、回转、紧急停止); 2) 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的加速或减速产生的水平作用力FH=m×a,其中a为加速 度或减速度(m/s),m为质量(kg)(升降机支撑结构运动部件的总质量); 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运动产生的缓冲力;

    应注意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移动或变形产生的作用力: a)垂直作用力 垂直作用力Fv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在轨道上行走时的表面平整度及其运行速度; b)水平作用力 1)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的运动(如行走、回转、紧急停止); 2) 应注意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的加速或减速产生的水平作用力FH=m×a,其中a为加速 度或减速度(m/s),m为质量(kg)(升降机支撑结构运动部件的总质量); c 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运动产生的缓冲力;

    T/CCMA0117—2021d)由支撑结构(如起重机)的结构的变形产生的水平力,见5.4.2。5.2.2.14超载试验产生的作用力超载试验时额定载荷的1.25倍应均布在吊笼底板上。5.2.3载荷情况和安全系数(分项载荷系数)应计算的不同载荷组合和力,见表4。表4载荷情况和安全系数(分项载荷系数)序载荷情况A载荷情况B载荷情况C相应条款载荷情况号YpA1A2YB1B2YpC1C2C3C4C5C6C7C8C9不运动件5.2.2.21.22111.1611.1的静载荷11111111运动件的5.2.2.31.22,1.1611.1静载荷11111额定载荷5.2.2.51.341.22411.1均布1111正常使用装载和卸5.2.2.5.241.3411.22载11.1移动产生5.2.2.13的垂直作51.34P4941.22PP41.194用力移动产生5.2.2.13的水平作61.34Ps9s1.22PsPs1.1Ps用力特殊的作用力工作状态风压(根据5.2.2.111.16111.1GB/T 38112008)非工作状态风压(根据5.2.2.111.1GB/T 38112008)偶尔的作用力安装和拆5.2.2.11.3卸时的91.1风载均布载荷5.2.2.14101.1试验μ缓冲器产5.2.2.12生的作用111.1力13

    T/CCMA 0117—2021表4载荷情况和安全系数(分项载荷系数)(续)序载荷情况A载荷情况B载荷情况C相应条款载荷情况号A1A2YpB1B2YpC1C2C3C4C5C6C7C8C9支撑结构的缓冲器5.2.2.13对升降机121.197产生的作用力升降机紧偶尔的作用力急停止产5.9.7131.1生的作用11力支撑结构紧急停止对升降机5.2.2.13产生的作141.1PsPs用力(根据GB/T 38112008)安装/拆卸151.11抗力系数必钢材16 1.11.11.1铝材171.271.271.27Yp分项安全系数YM抗力系数在不平路面行驶引起的动载荷系数(GB/T3811一2008)由支撑结构加速度引起的动载荷系数(GB/T3811一2008)由于缓冲器作用力引起的动载荷系数(GB/T3811一2008)A1升降机正常使用、起重机正常使用(提升和下放起重机载荷)A2升降机装载和卸载、起重机正常使用B1A1+工作状态风载、冰雪和温度B2A2+工作状态风载、冰雪和温度c1升降机和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C2升降机接触缓冲器C3起重机接触缓冲器C4升降机紧急停止C5起重机紧急停止C6失电14

    T/CCMA01172021

    表4载荷情况和安全系数(分项载荷系数)(续)

    5.2.4静强度的验证

    螺栓)应符合GB/T3811一2008的规定。 金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如疲劳、焊接、螺栓)应符合 GB50429的规定

    5.2.4.2钢结构构件

    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设计计算方法应符合GB/T3811一2008或GB/T13752一2017中第5章 约规定,并至少应进行强度、弹性稳定性和必要的连接、刚性等设计计算,但抗力系数按5.2.3的表4 选取

    5.2.4.3铝合金结构构件

    铝合金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设计计算方法应符合GB50429的规定,并至少应进行强度、弹性稳定 性和必要的连接、刚性等设计计算,但抗力系数按5.2.3的表4选取。计算应力时,应依据结构的挠度 采用二阶理论进行计算。同时应注意GB50429所适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与升降机结构的 差异

    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升降机处于独立状态时,应采用表5给出的载荷情况和安全系数按公式 算其稳定性,所有稳定力的系数都为1.0

    式中: 稳定力矩; M2 倾翻力矩; n0 各种倾翻力的稳定性安全系数,见表5。

    T/CCMA01172021

    表5各种倾翻力的稳定性安全系数na

    .2.6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零部件的疲劳应力分

    应力循环特性和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循环次数可以是载荷循环次数的倍数。 制造商应根据下列情况来计算确定应力循环次数: 50%的运动中,吊笼装有50%的额定载荷; 50%的运动中,吊笼空载; 传动系统的计算应注意每次运动过程:由静止加速到额定速度一以额定速度运行(行程为 L)—减速至完全停止(见7.1.2.11)。 应根据每个零部件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的最不利组合进行疲劳应力分析。 升降机运动的次数1.6×10°是按间歇式工作方式计算得出的(例如20年,每年50周,每周80h, 每小时运动2次),行程L=35m。 临时安装的升降机(例如安装在建设施工工地塔式起重机上的升降机)运动的次数为1.6×104是 安间歇式工作方式计算得出的(例如10年,每年40周,每周40次),行程L=50m。 .2.6.2考虑到所有的应力集中效应,每根轴疲劳极限的最小安全系数为2.0

    5.3.1底架应能承受升降机作用在其上的所有载荷,并能有效地将载荷传递到其支承面上 5.3.2向支承面传递载荷时,不应通过任何弹性支承或充气轮胎。 5.3.3使用可调节的方式将力传递到支承面时,支脚应能在与水平面夹角至少为15°的任何平面自由 转动,以防止结构中产生弯曲应力。如果支脚不能转动,应注意最不利弯曲应力。 5.3.4如果升降机安装在起重机上应特别注意5.2.2.13中提及的作用力

    导轨架、附着架和缓冲器

    5.4.1导轨和导轨架

    在包括顶部越程和底部越程的全程上均应有导向 应限制吊笼、导轨架及其元件任何部分的变形,以避免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碰撞事故(如与层站的碰 16

    撞)。应始终确保本文件中规定的间距

    童)。应始终确保本文件中规定的间距

    T/CCMA01172021

    5.4.1.2导轨架应能承受5.2中的所有载荷情况。 5.4.1.3各段导轨之间的连接应对齐,吊笼导轨阶差不大于0.8mm,对重导轨阶差不大于0.5mm。导 轨只有在有意的手动操作下,才允许产生松动。 5.4.1.4导轨架节之间的连接应能有效地传递载荷并保持稳固。导轨架节只有在有意的手动操作下, 才允许产生松动。 5.4.1.5导轨架上的传动元件(如齿条)的固定件应能保证传动元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以能向导轨架 传递规定的载荷且无松动

    5.4.3.1应在吊笼运行通道的最下方安装缓冲器。 5.4.3.2装有额定载荷的吊笼以超速安全装置的动作速度作用在缓冲器上时,吊笼的平均减速度应不 大于1g,减速度峰值大于2.5g的时间应不大于0.04S。(需注意吊笼内的额定载荷及电机的惯性效 应,见5.2.2.12)。 5.4.3.3使用液压缓冲器时,应提供检查油位的方法。应由电气安全开关监控液压缓冲器的动作,当液 压缓冲器被压缩时,吊笼不能通过正常操作启动。

    5.4.3.1应在吊笼运行通道的最下方安装缓冲器 5.4.3.2装有额定载荷的吊笼以超速安全装置的动作速度作用在缓冲器上时,吊笼的平均减速度应不 大于1g,减速度峰值大于2.5g的时间应不大于0.04S。(需注意吊笼内的额定载荷及电机的惯性效 应,见5.2.2.12)。 5.4.3.3使用液压缓冲器时,应提供检查油位的方法。应由电气安全开关监控液压缓冲器的动作,当液 压缓冲器被压缩时,吊笼不能通过正常操作启动。

    5.5升降通道防护和层站入口

    安装完毕准备投人使用的升降机,层站和升降通道(含对重通道)应有防护,以防止人员被运动件 和从高处坠落。

    5.5.2升降通道防护

    5.5.2.1当吊笼停在完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在吊笼的任何部位与人员可正常到达的平面之间的垂直 距离小于2.5m时,升降机的底部防护装置(可以是工业设备设施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护栏或者二者结 合)应围成一周,且高度应不小于2.0m,并应符合5.5.4和GB/T23821一2009表1。 5.5.2.2当配有符合5.5.2.1的规定的底部防护装置时,如果底部防护装置设有供人员出入的门,那么 该门应能不通过钥匙或工具从里面打开。 5.5.2.3防止人员或物体从高处坠落的升降通道护栏应符合GB/T17888.3一2020中7.1的要求。 5.5.2.4如有可能进入升降通道,则需按照GB/T23821一2009提供防护。对于额定速度小于0.4m/s 且安全距离大于0.5m的升降机则不需满足本要求。 5.5.2.5当配有符合5.5.2.1的规定的底部防护装置时,所有吊笼和其他运动部件(如对重)都应在底部 防护装置的包围内

    升降机安装时,应在每个层站入口处安装层门和其他防护装置

    5.5.3.2层门的打开方向

    层门不应朝升降通道打开

    5.5.3.3实板层门

    层门应符合5.5.4的规定。当层门由实板材料制成时,应能让使用者知道吊笼是否到达层站。 要求应符合GB/T7588.1一2020中5.3.7.2的规定

    5.5.3.4层门的导向装置

    动门应有导向装置,其运动应通过机械式限位装

    5.5.3.5层门的悬挂装

    垂直滑动的门应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悬挂装置。柔性悬挂装置相应于其最小破断强度的安全系数应 不小于6,且有将其保持在滑轮或链轮中的措施。 用于垂直滑动门的滑轮直径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钢丝绳末端的连接应符合 B/T26557一2011中5.7.3.2.1.6的规定。层门的平衡重应有导向装置,即使在其悬挂失效的情况下 应能防止其滑出平衡重的导轨。 平衡重的重量应小于门页重量,且开关门的力不超过50N。 应有保护手指不被门挤压的措施

    5.5.3.6动力驱动的层门

    对于动力驱动的层门,其动作和控制应符合GB/T7588.1一2020中5.3.6.2的相关规定,并应注 冰等环境的影响

    5.5.3.7层门打开或关闭的操控

    不应利用由吊笼运动所操控的机械性装置来打开或关闭层门。

    不应利用由吊笼运动所操控的机械性装置来打开或关闭层门

    5.5.3.8全高度层门(见图2)

    5.5.3.8.1层门开口的净高度应不小于2.0m。在特殊情况下,当工业设备设施入口的净高度小于 2.0m时,则允许降低层门开口的高度,但任何情况下从层站底部边缘测得的层门开口的净高度均应不 小于1.8m。 5.5.3.8.2在吊笼和层站可通行之前,应采取措施使吊笼底部边缘与层站底部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大 于50mm(l2,见图2),使吊笼入口侧面防护装置与层站入口侧面防护装置之间的任何开口应不大于 120mm(l1,见图2)。 5.5.3.8.3正常操作和维护时,在铰链式层门和折叠式吊笼门组合的情况下,不得将直径为150mm (15,见图2,也见GB/T7588.1一2020中图8)的球放置在关闭的吊笼门和关闭的层门之间的任何间隙 中,其他情况下关闭的吊笼门和关闭的层门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200mm。

    T/CCMA01172021

    5.5.3.8.4门关闭时,升降通道的防护和门上的任何通孔和开口的尺寸,和其与相邻运动件的间距,应 符合GB/T23821—2009表4的规定。 5.5.3.8.5除门下部间距应不大于35mm(l3,见图2)外,任何门边缘的间隙或门各部分间的间隙,应符 合GB/T23821一2009表4的规定,并满足5.5.4.1的要求。

    5.5.3.9低高度层门(见图4和图5)

    5.5.3.9.1除了底部防护围栏外,可使用低高度层门,低高度层门应符合5.5.3.9.2~5.5.3.9.9,此时 5.5.3.8不适用。 5.5.3.9.2层门高度在1.1m和1.2m之间(l10,见图4和图5)。 5.5.3.9.3层门顶部的内边缘与正常操作/维护时的升降机任一运动件之间的距离(17,见图4和图5) 应不小于0.5m,如果额定速度大于0.7m/s,则此距离应不小于0.85m。 5.5.3.9.4层门顶部的外边缘与正常操作/维护时的升降机运动件的安全距离(111,见图5)应不小于 0.4m,如果额定速度大于0.7m/s,则此距离应不小于0.75m。 5.5.3.9.5层门应全宽度遮住开口,并应至少有防护栏杆、半高的中部横杆和至少高于地面150mm的 护脚板,护脚板与地面的间隙应不大于35mm(lg,见图4和图5)。如果在高度为1.1m~1.2m顶部栏 杆下方之间,层门内边缘的任一部分与升降机运动件的距离小于0.5m,则层门上的任一开口均应不能 穿过直径为50mm的球体。 5.5.3.9.6关闭的层门朝向升降机一侧的外部边缘与层站底部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50mm。 5.5.3.9.7层站通道的侧面防护装置应包括顶部栏杆、中间栏杆和护脚板,或采用其他等效的结构,见 图3。侧面防护装置由于提供通道人口存在中断的情况,两段侧面防护装置之间的距离宜在50mm至 120mm之间;如存在坠落危险,应提供一个不能向外打开门的自闭装置。不应采用柔性件如链条、绳 索等作为侧面防护

    5.5.3.9.8在吊笼停在层站时,应有措施确保吊笼底部边缘与层站底部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大于50mn (18,见图4),并确保层门打开前和打开全过程中吊笼侧面防护装置与层站侧面防护装置间的水平距离 不大于150mm(l12,见图5)。 5.5.3.9.9如果层站上设有侧面防护装置,且吊笼做垂直运动时与层门保持不小于500mm(l,,见图 和图5,如果额定速度大于0.7m/s,则此距离应不小于0.85m)的安全距离,则吊笼与层站侧面防护装 置之间的最小间距应为100mm

    图4安全距离l,不小于500mm的低高度层

    5.5.3.10工业设备设施带有层站防护装置

    T/CCMA01172021

    距离l,不小于500mm的低高度层门,吊笼上有

    当工业设备设施带有层站防坠防护 多动防护时,升降机需要提供一个带有侧 护的梯桥(A,见图5)用来桥接吊笼和工业设备设施层站平台间的间隙

    5.5.3.11工业设备设施未带有层站防护装置

    当工业设备设施不带有层站防坠防护装置且没有附加的移动防护时,除了升降机需要提供一个带 侧面防护的梯桥(A,见图5)用来桥接吊笼和工业设备设施层站平台间的间隙外,吊笼停靠的层站也 立该安装适当的桥接和侧边防护

    5.5.4升降通道防护装置的材料

    5.5.4.1对于全高度层门,在其锁定的位置,用一个刚性的5000mm的方形或圆形平

    的法向力施加到门的任一面上的任何位置时,门的机械强度应满足下述要求: a)能承受且无塑性变形; b)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 c)试验之后工作正常。 当用一个刚性的5000mm的方形或圆形平坦表面,将600N的法向力施加到门的任一面的任何 位置时,门可不满足上述要求,但应保持安全并能继续提供层站的防护。 5.5.4.2对于低高度层门,当用1kN的垂直力作用到层门顶部的任一位置,用300N的水平力作用在 顶杆、中间杆、护脚板上任一位置时,门应

    T/CCMA01172021

    能承受且无塑性变形; b 试验之后工作正常。 5.5.4.3其他升降通道防护装置应根据其结构与全高度层门或低高度层门的相似情况,符合5.5.4.1或 5.5.4.2的要求

    5.5.5层门门锁装置

    5.5.5.1全高度层门

    全高度层门(符合5.5.3.8)在正常作业工况下: a)吊笼底板在开锁区域内(底板离预定层站的垂直距离在士0.25m以内)时才能打开该层门; b)只有在所有层门都在关闭位置时才能启动或保持吊笼的运行。 全高度层门的门锁装置还应符合GB/T7588.1—2020中5.3.9.1(5.3.9.1.12、5.3.9.1.13除外 5.3.9.3以及5.3.9.4的要求

    全高度层门(符合5.5.3.8)在正常作业工况下: a)吊笼底板在开锁区域内(底板离预定层站的垂直距离在士0.25m以内)时才能打开该层门; b)只有在所有层门都在关闭位置时才能启动或保持吊笼的运行。 全高度层门的门锁装置还应符合GB/T7588.1—2020中5.3.9.1(5.3.9.1.12、5.3.9.1.13除外) 5.3.9.3以及5.3.9.4的要求

    5.5.5.2低高度层门

    5.5.5.2.1对于符合5.5.3.9的低高度层门,层门应配备可核验其关闭和锁紧位置的联锁装置。该联锁 装置的动作应在吊笼门口处控制。用简单的方法应不能干扰该联锁装置的动作。在正常运行工况下, 除非所有的层门都已关闭和锁紧,否则应不可能启动或保持吊笼运行。 5.5.5.2.2不同于5.5.5.2.1,对于临时安装的升降机(如安装在建设施工工地塔式起重机上的升降机) 的低高度层门应配备可手动解锁的自锁装置,且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除非所有的层门都已关闭和锁紧, 否则应不可能启动或保持吊笼运行

    5.5.5.3.1检查层门及门锁装置关闭状态的电气触点应是安全触点,见5.8.6。 5.5.5.3.2全高度层门配备的门锁装置,以及所有相关的致动装置和电气触点,其安装位置或防护应只 能使专业人员在层站上才能接近。 5.5.5.3.3低高度层门配备的门锁装置,应只有借助工具才能使其电气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5.5.5.3.4门锁装置和固定件在锁紧位置应能承受1kN沿开门方向的力。 5.5.5.3.5门锁装置应可维护。不耐粉尘或水的机械零部件,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规定 的IP44。 5.5.5.3.6可拆式罩盖的拆除应不干涉任何锁紧机构或配线。所有可拆式罩盖应由防脱落的紧固件固 定(如移开罩盖时紧固件应仍留在罩盖或机构的孔中)。 5.5.5.3.7锁紧元件应借助弹簧或重力保持在锁定位置。若用弹簧,则应是压缩弹簧且有导向,弹簧失 效不应导致锁紧不安全。 5.5.5.3.8只有在门与其约束装置之间的锁紧元件的接合长度不少于7mm时,吊笼才能保持运行。 5.5.5.3.9对于悬板式门锁装置,层门关闭后,悬板应与门扇全宽度重叠,重叠量应足以在进行制造商 预订的维护时防止层门打开

    5.5.5.3.1检查层门及门锁装置关闭状态的电气触点应是安全触点,见5.8.6。 5.5.5.3.2全高度层门配备的门锁装置,以及所有相关的致动装置和电气触点,其安装位置或防护应只 能使专业人员在层站上才能接近。 5.5.5.3.3低高度层门配备的门锁装置,应只有借助工具才能使其电气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5.5.5.3.4门锁装置和固定件在锁紧位置应能承受1kN沿开门方向的力。 5.5.5.3.5门锁装置应可维护。不耐粉尘或水的机械零部件,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规定 的IP44。 5.5.5.3.6可拆式罩盖的拆除应不干涉任何锁紧机构或配线。所有可拆式罩盖应由防脱落的紧固件固 定(如移开罩盖时紧固件应仍留在罩盖或机构的孔中)。 5.5.5.3.7锁紧元件应借助弹簧或重力保持在锁定位置。若用弹簧,则应是压缩弹簧且有导向,弹簧失 效不应导致锁紧不安全。 5.5.5.3.8只有在门与其约束装置之间的锁紧元件的接合长度不少于7mm时,吊笼才能保持运行。 5.5.5.3.9对于悬板式门锁装置,层门关闭后,悬板应与门扇全宽度重叠,重叠量应足以在进行制造商 预订的维护时防止层门打开

    本文件未规定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T23821一2009的相关规定。所有间隙应符合GB/T12 相关规定。

    5.5.6.2吊笼下方的间距

    水质标准T/CCMA01172021

    为维护须进人吊笼下方时,当吊笼停在完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应按照GB/T7588.1一2020中 5.2.5.8.1的要求提供一个有足够避险空间的底坑。否则,应采取措施(移动式支架或类似工具)使其下 方空间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8m,该空间应延伸至吊笼下方全部区域,该空间支承的安装和拆卸,应不 需在吊笼下面进行,参见第7章。 应提供符合5.8.6的限位开关以确保当移动式支架或类似工具就位时升降机不能移动,

    5.5.6.3越程余量和吊笼上方的间距

    5.5.6.3.1越程余量

    为预防吊笼在升降通道的顶部越程,应有充分的导向高度作为越程余量。越程余量应为: a)对重质量大于空吊笼质量的升降机:≥2m; b 对重质量不大于空吊笼质量的升降机:≥0.5m; c)无对重的升降机:≥0.15m。 带对重的升降机,越程余量应从对重与对重缓冲器接触点算起;不带对重的升降机,越程余量应从 上极限开关的动作点算起。 如果额定速度大于0.85m/s,越程余量应增加0.1(m),其中为额定速度(m/s)。

    5.5.6.3.2吊笼上方的间距

    对于临时安装的升降机(如安装在建设施工工地塔式起重机上的升降机),当吊笼运行到达顶部越 程余量终点时检测试验,运动部件最高位置与运行通道最低部件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30cm,且吊笼顶部应提供 个空间,该空间应能至少放下一个水平尺寸0.5m×0.7m、高度1.0m的长方体,见7.1.2.8.2.3。 对于永久安装的升降机,当吊笼运行到达越程余量终点时,应按照GB/T7588.1一2020中5.2.5.7 的要求提供足够的吊笼顶部避险空间和顶层间距

    5.6.1.1基本要求

    ....
  • 工业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