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3047-2021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工厂布置、职业安全、职业卫生、个人防护装备、应急救援、气体防护站等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5.4.1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a)辨识项目现场饮用水源、空气、人员携带等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传染病媒介物,包括地方 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b) 辨识项目现场周边及地区的致害动物与致害植物,包括症疾蚊蝇、花粉过敏原等。 5.4.2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包括下列方面: a) 致病微生物; b 传染病媒介物; c) 致害动物; d)致害植物; e)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5作业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检测试验5.5.1作业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辨识人员操作的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b 分析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对操作人员可能造成的伤害或影响。 5.5.2 作业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包括下列方面: a) 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不良; b) 生产区作业场所狭窄; c) 高处作业; d) 高温或低温作业; e 栏杆、梯子、平台设置不当; f) 采光照明不佳; g) 自然灾害; h) 强迫体位; i) 安全出口和通道缺陷; j) 其他作业环境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5.5.3 应分析生产操作和检维修过程中人员作业活云
6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1.1应根据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特征,结合建设地点现状与当地城乡总体规划,以及 质、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厂址选择。 1.2厂址选择宜避开自然疫源地。
6.1.3厂址选择宜避开存在或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场所。
SH/T30472021
6.2.1人员集中建筑物宜远离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存储场所。 6.2.2储存或处理危害较大的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的单元或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建筑 物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2.3产生较大噪声的单元或噪声源宜远离人员集中建筑物布置。 6.2.4放射源库应布置在人员较少接近的厂区边缘地带。 6.2.5气体防护站到防护范围内事故地点的行车距离不宜超过2.5km。气体防护站人员在接警后赶到 事故现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 6.2.6办公楼、中心化验室、消防站、气体防护站的布置应远离爆炸危险源。
7.1.1基本工艺技术及控制
7.1.1.1应优先采用本质更安全的工艺技术。 7.1.1.2应遵循本质安全设计原则,不用或少用危险化学品,减少现场危险化学品储量。 7.1.1.3应按照事故预防和可靠性优先的原则,采用消除、削减和控制风险措施,将工艺过程风险控 制在可接受水平。 7.1.1.4当工艺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产生较高风险时,工艺系统应设置相应的自动控制、报警、安 全联锁等保护措施。 7.1.1.5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应根据工艺过程和风险评价结果确定。 7.1.1.6应最大限度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操作,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及人员暴露在危险有害环 境的机会。
7.1.2.1含有柴油或比柴油轻的污油应密闭回收至污油储罐,回收全过程应采取密闭措施。 7.1.2.2严格限制工艺物料向大气环境的排放,外排的重油宜采取密闭排放措施。 7.1.2.3调节阀、仪表液位计、泵进出口、泵入口过滤器、泵体、管线低点等部位宜采用密闭排放。 7.1.2.4挥发性酸性物料储罐的排放气应设置水洗吸收系统。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物料储罐排放气应 采取吸收处理措施或高点达标排放。
7.1.3.1具有超压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应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等泄压设施,并应根据工艺过程 紧急排放系统。 7.1.3.2剧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全厂可燃气体排放系统。
SH/T30472021
7.1.4.2设备、机泵、管道、管件等易于发生物料泄漏的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方式。设备和管线的 排放口、采样口的排放阀处宜采取加装盲板、双阀等措施。 7.1.4.3可燃及有毒液体装卸应采用密闭操作,并配置残液回收系统。具有挥发性或操作温度下可气 化的可燃及有毒物料,宜设置密闭回收系统
7.1.5.1使用酸、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的生产工艺应优先选用密闭化、自动化的工艺技术,并做好设 备、管线的密封及防腐。 7.1.5.2储存或输送腐蚀性物料的设备、管道及与其接触的仪表等,应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 防泄漏措施。输送腐蚀性物质的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7.1.5.3储存或输送酸、碱等强腐蚀化学物质的储罐、泵、管材等应按物料腐蚀性质选材,其周围地 面、排水管道及基础应作防腐处理。 7.1.5.4从设备及管道排放的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应加以收集、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7.1.5.5腐蚀性介质的测量仪表管线,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扫等防护措施。 7.1.5.6强腐蚀液体的排放阀门宜设双阀。 7.1.5.7 酸、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的储罐区周围应设置围堰或泄漏液收集设施,并用防渗防腐材料铺 砌。 7.1.5.8存在酸、碱及其他腐蚀性物料的室内工作场所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通风设施的材质应耐腐 蚀。 7.1.5.9存在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设置冲洗设施; b)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c)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
7.2.1人员集中建筑物的位置和设计宜根据爆炸评估计算结果确定。 7.2.2爆炸危险源附近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集中建筑物数量和面积。 7.2.3抗爆建筑物的设计,应满足GB/T50779的要求, 7.2.4抗爆设计的建筑物宜配备应急物品
7.3.1.1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按GB/T50065的规定设置接地 装置。 7.3.1.2 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7.3.1.3采用安全电压的场所,安全电压应符合GB/T3805的规定
7.3.2.1距坠落基准面高差超过2m且有坠落危险的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场所,应设计扶梯、平 台、栏杆等附属设施。 7.3.2.2扶梯、平台和栏杆的设计应符合GB4053的规定
7.3.3.1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位置应设计防护罩、挡板或安全围栏。 7.3.3.2以操作人员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高度在2m之内的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等外露危 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7.3.3.3操作人员可能触及的尖锐棱、角、突起的设备或设施,应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和安全标识。 7.3.3.4跨越传动运输设备、皮带运输线的巡检路线应设计安全走道和跨越走道。
7.3.4.1安装在建(构)筑物上的梁式起重机、吊钩的设计载荷和行车限值应预留安全系数,并在醒 目处标出允许吊装的极限荷载量。 7.3.4.2楼面、平台或走道钢栏杆的下部应设置踢脚板,避免设备或工具坠落伤人。踢脚板的设计应 符合GB4053.3的规定。
7.3.5防烫伤、冻伤
7.3.5.1表面温度在60℃及以上的设备、管道,在下列范围内应设防烫隔热措施: a 距地面或工作平面高度2.1m以内; b 距操作平台或走道边缘0.75m以内; C 当有热损失要求时,防烫隔热措施可采用护罩或挡板。 7.3.5.260℃以上高温物料的采样应设置采样冷却器。 7.3.5.3应减少设备和管道与周围环境的热传递,降低热源对环境的热作用,防止设备和管道表面温 度过低或过高造成冻伤或烫伤
8. 1. 1一般规定
8.1.1.1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材料,消除或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8.1.1.2对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或负压的作业方式,避免作业人员 直接接触。 8.1.1.3密封垫片、设备管道的保温材料不应使用石棉及石棉制品。 8.1.1.4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措施。 8.1.1.5不能密闭作业的逸尘口,应设计适宜的防尘设施。防尘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Z1的规定,除 尘设施的吸风罩应符合GB/T16758的规定。
B.1.1.6室内的粉尘作业场所应满足下列要求
集中产生粉尘的作业部位应设置局部除尘设施。除尘管道内壁应光滑,避免积尘。排除的粉尘 应集中收集或回收; b 厂房机械通风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d) 对于可能积尘严重的厂房,应设置真空清扫设施; e) 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 3.1.1.7在生产设施及储运设施的区域内,粉尘气体环境中有害粉尘物质的浓度可能达到职业接触限
SH/T30472021 值时,应设置粉尘检测。
SH/T30472021
值时,应设置粉尘检测。
8.1.2.1储煤场宜封闭设置。露天储煤场应设置防风抑尘措施。储煤场喷水抑尘设施的设置应符合 DL/T5187.2的规定。 8.1.2.2卸煤作业应设计相应的防尘、抑尘设施。卸煤沟的地上部分应设置喷雾抑尘设施,地下部分 应设置喷雾抑尘或机械自动跟踪除尘等设施。 8.1.2.3输煤系统地面应设水力清扫系统,煤仓间输煤层可设负压真空吸尘设施。 8.1.2.4应采用煤自动采样系统。条件许可时,可设置自动煤制样系统。 8.1.2.5煤制样间、做样间应设防尘设施及通风设施。
8.1.3.1灰、渣的装卸、转运宜采用密闭化、自动化工艺。 8.1.3.2除灰系统应采用密闭气力输送工艺。 8.1.3.3灰库、渣库装车系统应设置防尘、抑尘设施。干灰库宜设置密闭罐车装车系统,并设配套除 尘设施。 8.1.3.4灰库、渣库应设地面清扫设施和排污设施,清扫设施应避免扬尘。 8.1.3.5灰库、渣库操作室应设防尘措施。
8.1.4聚合物粉尘防护
8.1.4.1挤压造粒机固体添加剂入口应设置负压吸尘设施。 8.1.4.2产品包装宜采用成套自动包装系统,并带负压吸尘设施。 8.1.4.3粉尘废料排放应考虑密闭排放工艺或采取适宜的控制粉尘措施。 8.1.4.4产生粉尘设备处应采取密闭或排风除尘等控制粉尘的措施
8.1.5石油焦粉尘防护
8.1.5.1应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的除焦工艺,减少人工操作。 8.1.5.2输焦皮带转运站应设除尘设施或喷雾抑尘设施。焦库应设喷雾抑尘设施
8.1.6其他粉尘防护
8.1.6.1催化剂装卸宜采用密闭化、自动化装卸工艺。装卸剂间应设通风设施及地面负压吸尘设施。 8.1.6.2固体添加剂的添加宜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的工艺方式,料斗处应设负压吸尘设施。加剂间内 宜设移动式负压吸尘设施。当存在刺激性、沾染性物料时,应在作业场所设置喷淋洗眼器。 8.1.6.3硫黄等固体产品宜采用自动包装。 8.1.6.4石灰石应采用密闭罐车运输及密闭负压管道卸车。石灰石炉前仓、石灰石给料等应采取密闭 操作,设置适宜的除尘设施
8. 2. 1 一般规定
2.1.1应优先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物料。 2.1.2易产生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的物料应采用密闭采样器,密闭采样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 2.1.3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泄漏的工作场所应按GB/T50493的有关规定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SH/T30472021
8.2.1.4剧毒化学品存放区应设置入侵报警系统。 8.2.1.5生产或使用剧毒化学品的装置,应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 8.2.1.6存在有毒物质生产建筑物的通风及空气调节设施应符合SH/T3004和GBZ1的有关规定。 8.2.1.7化学药剂储罐不应与可燃液体、液化烃等储罐布置在同一罐区内。极性毒性类别1的有毒物 料储罐应单独布置在一个罐区内。
8.2.2高毒物料输送
充装系统应有残液回收设施。 8.2.2.2化学品的装卸输送泵宜与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输送泵分开布置。高度和极度危害物料的 装卸输送泵应单独布置。 8.2.2.3高毒物料的管道不得埋地敷设,不得穿(跨)越居住区、人员集中的生产管理区。 8.2.2.4液氯、液溴及液氨等易挥发的高度和极度危害物料装卸应有防止泄漏及扩散措施。 8.2.2.5当高毒气体可能在地下阀门井内积聚时,阀门应可在地面上操作。
8.3.1设有氮气吹扫管线的地下泵房、密闭厂房、仓库等场所,应设置氧浓度分析仪及低氧量报警。 8.3.2氮气与空气系统之间不宜固定连接。临时氮气吹扫管线应采用软管连接。化验室的氮气管线不 得接入工厂氮气系统。 8.3.3氮气放空口应远离操作人员巡检路线和检维修场所。
8.4.1宜选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高噪声及强振动设备应进行基础减振,压力管道应进行减振降噪 设计。 8.4.2高噪声设备宜相对集中布置,高噪声区域与其他区域间应采取隔声措施。 8.4.3作业场所噪声与消音振动控制应符合GB/T50087、SH/T3146等有关规定。 8.4.4蒸汽压力超过0.7MPa(g)的放空口应设消声器。
8.5.1存在高温、低温危害的作业环境,宜设置外操休息室。 8.5.2冬季寒冷环境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应满足GBZ1的要求,高寒地区的泵及压缩机厂房应设置采 暖设施。
8. 6 电离辐射防护
8. 6. 1一般规定
8.6.1.1电离辐射防护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 8.6.1.2辐射工作场所应按辐射水平和可能污染的程度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利 积业照射控制, 8.6.1.3电离辐射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 8.6.1.4放射作业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剂量监测报警仪。
8.6.2含密封源仪表
SH/T30472021
8.6.2.1含密封源仪表应优先选用活度低、贯穿能力弱的密封源。 8.6.2.2检测仪表外围辐射的剂量应符合GBZ125的规定。 8.6.2.3检测仪表固定使用的源容器应安装牢固、可靠,并加装防盗保护罩 8.6.2.4安装的检测仪表有用线束区域应设置避免人员进入的围栏或标识
8.6.3.1放射源库应远离人员集中场所,并应设置屏蔽防护措施。 8.6.3.2放射源库应具有防盗的储存条件,治安防范应符合GA1002的规定。 8.6.3.3放射源应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化学品同库储存
8.7.1应选用电磁辐射水平低的设备。设备及配件应加工精良,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 8.7.2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和隔离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的伤害。作业人员的职 业接触水平应小于或等于5kV/m。 8.7.3变配电所工频电场防护设计应按GB50053、GB50060和GB50059等有关规定执行
8.8.1工艺设备、管道及操作人行通道的平立面布置,应依据正常人体尺寸设置生产操作及检维修作 业的必要空间。操作人行通道上不得有低于人体高度的管道、阀门和其他障碍物。 8.8.2现场视镜、就地仪表的位置应便于人员查看,安全标识应便于人员识别。 8.8.3需要人员现场操作的设施(包括高度和周围空间)应便于操作和检修。紧急情况需要现场操作 的阀门或设施应设置固定操作平台或在地面上操作,且通道快捷。 8.8.4控制系统的仪表盘、计算机显示器及大屏幕显示器的设置应满足人机交互要求。工作台布置及 操作人员的位置应满足人机工程要求。控制参数和报警信息应易于及时辨认和获取。紧急控制按钮应明 显突出,并宜采取避免失误触碰的措施。 8.8.5工作场所应设置充足的照明。必要处宜增加局部照明。操作室内的光源不应对显示屏直射,并 应采取防止频闪效应的措施。 8.8.6工作场所的地面、墙面、顶棚以及主要操作岗位和爬梯处应避免炫光。 8.8.7环境装修色彩宜淡雅柔和,应有利于对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识别。 8.8.8工作场所的地面应平坦、防滑、易清扫,避免设置不必要的台阶、斜面、突起、凹陷。 8.8.9为操作人员设定的工作空间、工作场所和工作过程的人机工程设计宣符合GB/T14776和GB/T 16251的有关规定。
8.9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8.9.2厂区卫生间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 8.9.3浴室、更衣室及其他辅助用室应符合GBZ1的规定
8.10.1职业卫生监测项目应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确定。
10.1职业卫生监测项目应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确定。 10.2职业卫生监测装备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卫生监测装备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可根据企业实险
9安全标志与职业病危害标识
SH/T30472021
9.1.1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色设计应符合GB2893的规定。 9.1.2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桶、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应采用红色。消防安全色应符合GB15630和 GB13495.1的规定。
9.1.1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色设计应符合GB2893的规定。 9.1.2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桶、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应采用红色。消防安全色应符合GB GB13495.1的规定。
9.2安全与职业病危害标识
9.2.1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和SH/T3207的规定。 9.2.2职业病危害标识的设置应符合GBZ158的规定。 9.2.3存放遇水爆炸的物质或用水灭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设置“禁止用水灭火”标志。
9.2.1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和SH/T3207的规定。
9.2.1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和SH/T3207的规定 9.2.2职业病危害标识的设置应符合GBZ158的规定。 9.2.3存放遇水爆炸的物质或用水灭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设置“禁止用水灭火”
9.3.1存在火灾、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等风险的区域应设置风向标。 9.3.2风向标不宜设置在易燃易爆物料设备顶部。 9.3.3风向标的位置应便于指示风向和周围人员观察,并应便于夜间识别。
10.1应根据作业特点和职业性有害因素选择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且应符合GB/T11651、GB/T2951 和AQ/T3048等有关规定。 10.2应急个体防护装备应根据企业事故工况的特殊风险危害因素配备,并应放置在便于取用的地方 10.3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可按照GB30077执行。
中心,开应 相应的信息显示装置。 11.1.2企业应根据特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配备相应的医疗急救设施
像机监视报警部位。 11.2.2设置有检测装置的区域应设置声光警报装置,声光警报装置应能区分辨识可燃气体报警、有毒 气体检测报警、火灾报警
2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应符合SH/T3153的有
SH/T 30472021
SH/T30472021
11.3.3现场操作及巡检人员应配备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终端宜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建立通信 联系。
1.4.1应根据工艺装置或设施的火灾、爆炸、有毒物泄漏等风险分析,结合设备平立面布置和建(构) 筑物结构,以及现场气象条件等因素,规划布置安全出口及疏散逃生通道。 1.4.2安全出口及疏散逃生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厂区布置应符合GB50984、GB50160的有关规定; b 装置、系统单元和罐区布置应符合GB50160的有关规定; 建筑物内布置应符合GB50016的有关规定; d)框架平台、梯子布置应符合GB4053的有关规定
11.5.1生产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刺激性毒物、高腐蚀性物质或易经皮肤吸收毒物的场所应设置紧急冲 淋器及洗眼器。紧急冲淋系统的设计应符合SH/T3205的规定。 11.5.2紧急冲淋器或洗眼器的位置应满足在事故状况下使用人员能在10s内到达,且距相关设备不超 过15m。紧急冲淋器或洗眼器应与危险操作地点处于同一平面,中间不应有障碍物。 11.5.3紧急冲淋设施周围的照度设计应符合SH/T3027的规定。 11.5.4紧急冲淋设施的声光报警信号宜送至控制室。
11.6.1石油化工企业的下列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 装置区、公用工程区的操作区域; b) 变配电所、配电室和控制室及人员通道; c 厂区安全出口和主要疏散逃生通道; d) 办公楼、安全管理控制中心、调度中心、中央控制室、消防站、气体防护站、救护站等重要场所。 1.6.2 应急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疏散照明的照度值应符合SH/T3027的规定; b) 应急照明的供电要求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 消防应急照明灯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消防应急指示疏散系统应符合GB51309的规定
12.1形成有毒气体重大危险源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应设置气体防护站,小型企业可设置气体防护点。 12.2气体防护站应满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场所监测、开展急救演练,气体防护和救援器具的检查、 保养、更换和充装气瓶等职能要求。 12.3气体防护站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气体防护站宜设有车库、物品库(兼维修间)、值班室、休 息室、充气间、办公室和盟洗室(兼浴室)等。 2.4气体防护站应配备1辆~2辆气体防护车。车内应设有急救设施、声光报警器、现场照明和车载 无线通信指挥系统等设备。 12.5气体防护站(点)配置的设备设施种类和数量不应少于表125的规定
SH/T 30472021
表12.5气体防护站设备设施
SH/T 3047202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规范、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规范、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SH/T 3047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T 30472021
测绘标准SH/T30472021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T3047一2021),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5月17 日以第14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T3047一1993)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 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是于洪培。 本次进行了全面修订,本着“以人为本”,结合石油化工工程的特殊要求,吸收借鉴国内外成热经验 成果,对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设计进行有效规范,预防和减少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受到伤害。 近二十年来,随着石化安全技术的发展,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及加工原料的工艺要求的提高, 安全卫生标准均有提高,安全设计理念也有很大变化,逐步从单一具体化要求向系统性控制风险转化, 基于风险分析、分类管理是当今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因此,标准的框架调整基于上述理念,增加了“危 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章节。对可能导致职业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各章节的技术规定均围绕着 控制和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来制定。针对建筑物抗爆设计,本规范要求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评估, 结合爆炸冲击波风险计算及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评定得出。修订后的标准更加侧重对人员工作环境的 安全要求,对人员集中建筑物、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及人机工程方面均提出了必要的规定,在个体防护、 应急救援方面也补充了新的内容。将通用的洗眼器、火灾爆炸和有毒气体检测器及警示标示等共性的内 容单独成章节。 本规范修订吸收近年来大型一体化合资项目及总体设计的经验,收集整理国内相关安全和职业卫生 方面的新规定及研究成果,丰富了标准内容、提升了标准要求;根据国情选择性地吸收国外好的经验、 做法,形成了一个可以解决现有问题的、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符合国情、引领性规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 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 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SH/T3047—2021目次范围193术语和定义194基本规定195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5.1一般规定.205.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205.3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分析215.4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225.5作业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226工厂布置· 236.1厂址选择· 236.2总平面布置·· 23职业安全· 237.1过程安全· 237.2人员集中建筑物抗爆设计. 248职业卫生8.1防尘·· 258.2防毒268.3防氮气室息? 268.6电离辐射防护268.7工频电场防护.? 278.8人机工程: 278.10工作场所监测· 289安全标志与职业病危害标识289.2安全与职业病危害标识· 289.3风向标· 2810个人防护装备:2811应急设施和救援2811.1一般规定· 2811.2检测和报警2818
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规范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石油化工企业职业环境下危险和有 素对职业人群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影响而制定
项目各专业设计人员在职业安全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经济 好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工作,保障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是国家《中
旅游标准SH/T30472021
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 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对项目各专业设计人员提出的职责要求。 4.2实行危害因素替代原则,是预防、控制和消除危害因素的一项有力措施。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 业病和保护劳动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 艺、设备和材料,以无危害或低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替代现有有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 料,实现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危害因素,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4.3本条是做好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设计工作的工作方法要求。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计工作中,项 目各工程专业的设计人员,要结合本岗位的工作责任范围,在对项目中潜在的职业安全卫生因素进行辨 识、分析、确认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项目合同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 保项目生产操作与管理人员在项目生产操作、管理与维护活动过程中的身体健康。 4.5本条要求:防火设计遵循GB50016和GB50160等标准,职业卫生设计遵循GBZ1、.GBZ2.1和 GBZ2.2等标准。
....- 化工标准 石油标准 安全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