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粉尘排放标准4mg).pdf

  • DLT 5187.2-2004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尘防治(粉尘排放标准4mg).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09
  • 发 布 人: xiaosong01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借含尘气体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撞击等作用,使尘粒从气 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袋式除尘器 fabric collecto!

    电除尘器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由电晕极和集尘极及其他构件组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检验检疫标准,使 含尘气流中的粒子荷电并被吸引、捕集到集尘极上的除尘器。 3.0.11

    粉尘的电阻乘以电流流过的横截面积并除以粉尘层厚度,也 称电阻率。

    一般情况下指由局部排风罩、风管、通风机和除尘器等 的,用以捕集、输送和净化含尘空气的机械排风系统。 013

    单位体积的空气混合物中粉尘的质量含量。 2.0.14

    初始浓度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us 空气过滤器或除尘器入口的含尘浓度。 3.0.15

    空气过 3.0.15

    单位体积的排放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3.0.16

    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某一空间 进行换气,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

    在室内外空气温差、密度差和风压作用下实现室内换气的 式。

    能喷出幕状热气流,用以隔离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也称热 空气幕。

    特指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射成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元件。 .0.20

    表面水分 surface moisture

    附着在煤粒表面,可在空气中自然风干,或在试验室用45℃~ 50℃烘箱王燥失去的水分

    燃煤经外部交通运输到达电厂后,从卸煤开始(包括贮存 粒度合格的煤输送至锅炉煤仓的整个工艺布置系统。 2

    由驱动装置、拉紧装置、输送带、中部构架和托辊组成的连 续输送散碎物料的机械设备。

    接卸火车来煤的、底部出口为长缝式结构的混凝士煤沟。 024

    于缝式煤槽,沿高架轨道行走,利用叶轮将煤拨到带式输 的给煤设备。

    煤筛coal screen

    锁气器air lock

    防止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防正煤粉非正常流动的设 备。

    用于煤仓配煤,可沿带式输送机金属构架往复移动的机械装 置。

    转运点落下的煤导入带式输送机的胶带居中位置,以防煤 导致胶带跑偏的机械设备。

    将偏移的煤流借助机械办法改变流动方向的装置。 3.0.31

    煤泥沉淀池 slime sediment 将煤泥水进行分级沉淀处理,并回收煤泥的机械和建筑设 施。 3.0.32 集水井 pool 用于蓄积煤泥冲洗水的地坑

    1煤尘中含有10%及以上游离二氧化硅时,工作地点空 中含尘浓度不应大于2mg/m3,呼吸性矽尘浓度不应大于1mg/m。 当空气中呼吸性矽尘浓度大于1mg/m3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除尘系统向室外排放浓度不应大于60mg/m。

    4.0.3火力发电厂1.作场所粉尘浓度限值应符合GB2的要求。 4.0.4运煤系统在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转运环 节,降低煤流落差。运煤系统带式输送机的选择、布置和转运过 程中的设计应有密闭、防尘和防止煤撒落的措施。 4.0.5对于表面水分偏低、容易产尘的煤宜进行加湿。加湿水 量应避免对运煤系统、制粉系统和锅炉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4.0.6运煤系统的栈桥、地下卸煤沟及转运站、碎煤机室、拉 紧装置小室、驱动站、圆筒仓、煤仓间带式输送机等地面应采 用水力清扫。

    4.0.7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的设备、管道及带式输送机可利月

    锅炉房的真空清扫系统进行定期干式清扫。 4.0.8运煤系统的煤加湿、除尘和地面清扫用水,宜设置独立 的供水系统。应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和用水点水质要求,本着节约 用水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水源。 4.0.9运煤系统除尘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 工艺流程; 2 燃用煤种; 3 粉尘飞扬程度; 4 煤种的表面水分; 5 当地气象参数。 4.0.10 对运煤系统的地下卸煤沟、隧道及地下转运站等应设置 通风设施。 4.0.11运煤系统的防尘、防火、防爆、防潮及防腐设计,应符 合DL5000、DL5053及GBZ1的规定。 4.0.12除尘设施的防火与防爆措施,应按GB50019的要求执 行。

    DL / T 5187.2 2004

    5.1.1对于表面水分偏低、容易产尘的煤,宜在卸车

    5.1.1对于衣面水分偏低、容易产尘的煤,宜在卸车前和从煤 场取回后加湿,使表面水分达到不产尘的要求。 在确定煤不产尘的表面水分的设计值时,应在综合运煤系 统、制粉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锅炉效率前提下,根据煤的物理 持性,经试验或运行经验确定。 当缺少必要的数据时,煤加湿后的表面水分的设计值,可按 将煤表面水分提高到8%~10%选取。 5.1.2煤加湿可采用煤车注水或转运点向带式输送机上的煤喷 水等方式,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 当采用向带式输送机上的煤喷水方式时,喷水点应尽量靠近 带式输送机的头部或导料槽处 5.1.3当采用注水机对煤加湿时,其注水速度应与卸车设施的 出力相适应,供水系统的能力及水压应根据注水机的技术参数确 定,所需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L / T 5187.2 = 2004

    Gxj 每小时所需水量,/h; Gri 每日所需水量,t/d; Qr 每日运煤量,t/d; Qx 每小时运煤量,t/h; 煤的原始表面水分,%; d2 煤加湿后的表面水分,%。 当多处喷水加湿时,总水量为各点加水量之和。

    5.2.1贮煤场应设置覆盖整个煤堆面积的喷洒设施,喷洒设施 从煤场两侧喷出的水流应在煤堆上空相交叉。 5.2.2煤场的喷洒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Gr 每日喷洒水量,t/d; Gxp 每小时喷洒水量,t/h: 每个喷头的流量,t/h; .

    Gxp=Niqp G,= mqak

    5.2.4煤场喷洒水母管的敷设应与煤场设施布置相协调

    K母管的入口处应加设总的放水阀门井,连接喷头的支管在 以上部分应有防冻措施。喷洒系统可采用就地操作,也可采 序控制。

    5.3.1在计算缝式煤槽容积时,应留有不小于距拨煤平台 800mm~1000mm的余量作为封底煤。 5.3.2煤槽出口应加设挡煤帘(板),挡煤帘上方应设置悬挂装 置。 5.3.3新建电厂应选用鼓风量较小的碎煤机,碎煤机应有风量 调节装置;对扩建电厂,当继续使用已有鼓风量大的碎煤机时, 应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5.3.5当前后带式输送机为垂直交叉布置时,应降低转运点落

    DL / T 518Z. 2

    5.3.6当采用移动带式输送机或卸料车卸煤时,应有落煤口的 密封措施,

    5.4.1转运站的煤流如为横向进入或可能偏心进人下一级带式 输送机时,可在进入导煤槽的落煤管端部加设导流挡板或其他具 有纠正煤流功能的设备。

    5.4.3带式输送机受料点的导煤槽,其长度应与胶带运行速度 相适应。分别按以下两个公式计算,取其较大值:

    Lvt L≥(4~6)B

    v一输送带速度,m/s; B一输送带宽度,m; t=2s。 导煤槽与胶带之简密封用的橡胶板,宜按导煤槽总长度整条 配制;在需要通过导煤槽回收撒落在地面上的燃煤时,导煤槽尾 部宜有长度不小于500mm带活动盖板的受煤段。如装设喷雾装 置或除尘器,则导煤槽长度还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5.4.4在带式输送机的固定受料点安装缓冲托辊,在导煤槽范 围内托辊间距宜为300mm~400mm。缓冲托辊的排列应注意与 落煤管、导煤槽的位置相对应。导煤槽两端宜各设一组托辊,主 要煤流应落在两组缓冲托辊之间。 5.4.5带式输送机头部滚筒处,应装设胶带承载面清扫器,头

    DL / T 5187.2 2004

    拉紧装置第一个改向滚筒前(靠头部滚简一端)的胶带 应装设空段清扫器。

    5.4.6单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承载段上托辊,可选用前倾槽形

    回空段下托辊宜采取平形下托辊和V形下托辊兼用的方式, 每5组下托辊应安装1组自动调心托辊。在靠近头部滚筒的回空 段可配用适当数量的具有清扫功能的下托辊。 双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宜采用普通槽形上托辊,上下双向 自动调心托辊的设置方法与单向运行的带式输送机相同。

    5.5.1当转运点落差大于4m时,落煤管出口宜加设缓冲锁气 器、缓冲滚筒或缓冲煤斗。 5.5.2当采用犁式卸料器卸煤时,其卸料头应装设锁气挡板。 5.5.3当采用翻车机、螺旋卸车机、链斗卸车机卸煤时,宜选 用设备本体上带有喷雾装置的机型。 5.5.4当煤场设备采用悬臂或门式斗轮堆取料机时,宜选用在 设备本体的落煤点处带有喷雾装置的机型 5.5.5当来用抓斗式或连续式卸船机卸煤时,宜选用在设备本 体的落煤点处带有喷雾装置的机型

    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制粉装

    5.6.1储仓式制粉系统,根据需要可设置输粉设施。输粉设备 可选用链式输粉机或其他形式的输粉机,输粉机应具有密封措 施,确保本体严密。 当采用合适布置方式便细粉分离器落粉管能向同一台炉相 的两个煤仓直接供粉时,可不设输粉设备。 5.6.2煤粉仓和输粉机构均应装设吸潮管,应按DL/T5121的 要求设计。

    5.6.3落粉管销气器、木屑分离器、插板门和挡板式换问装直 的结构,应安全可靠,密封防尘。挡板式换向装置其内部结构亦 应防止产生积粉,关闭时严密不漏。

    6.1.1转运站、碎煤机室、煤仓(斗)及圆筒仓等扬尘点,应 采用机械除尘、水喷雾降尘方式。 6.1.2卸煤沟的地上部分,宜采用水喷雾降尘方式。 6.1.3卸煤沟的地下部分,宜采用水喷雾降尘、机械自动跟踪 除尘等方式。 小

    6.2.1转运站(包括煤斗下部给煤机采料点)的除尘抽风量, 可按下列要求选用。 1当运煤系统落煤管上不加任何锁气装置时,可参照附录 A数据选用: 2当运煤系统各部位密封较好,落煤管上加装锁气器、导 料槽内安装二级橡皮挡帘时,其除尘抽风量可参照附录A数据 的1/3 选用。

    6.2.2 碎煤机的除尘抽风量,可按下列要求选用。

    1)碎煤机由制造!厂家提供鼓风量数据,也可通 定:

    导料槽中吸尘口前不少于安装二级橡皮挡帘时,其除 尘抽风量应按环锤式碎煤机和环锤式碎煤机下落煤管 的风量之和选用。其碎煤机下落煤管除尘风量,可按

    相同条件(落差、皮带宽度、带速)转运站除尘抽风 量选用。 2当运煤系统装设煤筛时,其除尘抽风量应按碎煤机和煤 筛下落煤管的风量之和选用。其煤筛下的落煤管除尘风量,可按 相同条件(落差、皮带宽度、带速)转运站除尘抽风量选用。 6.2.3煤仓(斗)、圆筒仓上部扬尘点的除尘抽风量,可参照附 录B数据选用

    6.3.1除尘器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1含煤尘气体的化学成分、腐蚀性、温度、湿度、流量及 含尘浓度: 2煤尘的化学成分、密度、煤尘的粒径分布、吸水性、粘 结性、比电阻、可燃性和爆炸性等; 3净化后气体的容许排放浓度: 4 除尘器所收集的煤尘回收型式; 5 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和总效率; 除尘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7 维护管理的繁简程度。 6.3.2 在运煤系统除尘设计中,宜选用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 器或电除尘器,

    6.3.3湿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1选用湿式除尘器时,应有煤泥水回收和处理措施。湿式 除尘器耗水量指标可参照附录C数据选用。 2保证湿式除尘器的正常运行应有可靠的供水系统。 3当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在0℃以下时,湿式除尘器应 设置在室内,并宜设采暖设施。 代险少明店地工到西洗汉

    设置在室内,并宜设采暖设施, 6.3.4袋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6.3.4袋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袋式除尘器应按下列要求

    DL / T 5187.2 2004

    DL / T 5187.2 一 2004

    ,1袋式除尘器宜选用大气反吹型袋式除尘器、回转反吹型 袋式除尘器或脉冲袋式除尘器等。袋式除尘器的入口初始浓度宜 小于20g/m3。 2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宜选用强度高、防静电、不粘尘的 滤布。 3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应充分根据清灰方式、粉尘特性 滤料特性、入口含尘浓度及设备阻力等因素,可参照附录D数 据选用。 4当选用脉冲袋式除尘器时,应具备可靠的压缩空气气源 压缩空气耗量可参照附录E数据选用。

    6.3.5电除尘器按适应下列条件选择:

    煤尘比电阻应为102·cm~~10lQ·cm; 煤尘可燃质挥发分应小于46%; 煤尘的初始浓度不应大于30g/m3。

    6.4.1当运煤系统为双路皮带(其中一路备用)时,每路皮带 宜单独设计一套除尘系统。当两路皮带合用一套除尘系统时,其 风量按一路皮带运行所需风量附加15%~~20%的裕度计算,此 时吸风管应装设切换阀门。 6.4.2对于多层转运站地下室标准规范范本,在条件允许时,各层同时工作的吸风 点宜合设一个除尘系统,其除尘风量,应按其全部吸风点同时工 作计算。 6.4.3煤仓(斗)及圆筒仓宜设置独立的除尘系统。当设置集 中式除尘系统时,除尘器应配置两台风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6.4.4当煤仓间煤仓(斗)及圆筒仓在不配煤时,除尘系统设 计中应定期对煤仓(斗)进行通风。 6.4.5除尘器收集的煤尘(或煤泥),应设有回收设施。干式除 小器的卸灰设施应有防止二次尘的措游。

    6.4.1当运煤系统为双路皮带(其中一路备用)时,每路皮带 宜单独设计一套除尘系统。当两路皮带合用一套除尘系统时,其 风量按一路皮带运行所需风量附加15%~20%的裕度计算,此 时吸风管应装设切换阀门。 6.4.2对于多层转运站,在条件允许时,各层同时工作的吸风 点宜合设个除尘系统,其除尘风量,应按其全部吸风点同时工

    6.4.2对于多层转运站,在条件允许时,各层同时工作 点宜合设个除尘系统,其除尘风量,应按其全部吸风点 作计算。

    DL / T 5187.2

    6.4.6除尘系统各并联管段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宜大于10%, 当通过调整管径无法达到上述数值时,应装设调节阀门。 6.4.7选择除尘风机时,其风机压头应比除尘系统阻力损失计 算值附加15%~~20%的裕度。 648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宜为

    垂直风管,11.00m/s; 斜风管,15.00m/s; 水平风管,17.00m/s; 除尘器后风管的最小风速不宜小于8.00m/s。

    1吸尘罩的外边缘到落煤管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耳小于皮 带宽度; 2导料槽出口到吸尘罩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皮带宽 度的1.5倍; 3同一条皮带有两个落煤点时,在导料槽上可装设两个吸 尘罩; 有条件时,皮带机头部、尾部宜设吸尘点: 5罩面风速可根据煤尘粒度的分布控制在0.50m/s~~ 2.00m/s。 6.4.10风管荷重不应支撑在风机和除尘器上,除尘设备荷重不

    1应采用圆形钢制风管,其接口和焊缝应严密。 2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水平面的夹角应大 于45°。小坡度或水平敷设的管段应尽量缩短,并应采取防止积 尘的措施。 3支管宜从主管的上面或侧面连接;三通管的夹角宜采用 15°~45°。 4在异形管件附近,应设置密封清扫孔。

    5除尘器吸入口前的吸尘风管不宜暗装。 6除尘系统上的风管应设置必要的测试孔,其位置和数量 应符合检测要求。 7除尘风管的钢板厚度不宜小于2.00mm装修设计教程,异形管件的钢板 厚度不宜小于3.00mm。 6.4.12采用湿式除尘器时,其用水量根据除尘器本体的要求确 定。 1湿式除尘器日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