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1319-2021 湖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2/T1319-2021 湖北省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 设计,且应符合GB50189、DB42/T559等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6.4.2建筑造型应简约,无大量纯装饰性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住宅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 b) 公共建筑的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 6.4.3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 控制措施。
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
核电厂标准规范范本DB42/T 13192021
7.1.1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在结构设计总说明申应明确场地条件、设计 荷载、设计使用年限、材料及构件性能要求,裂缝、变形限值等要求。并提出运营期内对建筑物进行可 靠性管理的要求,制定结构在使用期间的检修和维护制度。 7.1.2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 植筋锚固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可靠连接,并满足承载力验算及构造要求。当采用植 筋锚固时,设计应对植筋深度、施工工艺要求、植筋胶性能、锚固抗拉承载力等提出相关要求及承载力 检测要求。
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并在结构设计总说明申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
a)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 b)现浇混凝土和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7.2.3应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基础、梁、板、柱和剪力墙结构构件受力普通 钢筋均应采用400MPa级及以上的高强钢筋,其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 热轧带肋钢筋;对钢结构,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构件,应采用符合GB/T1591要求的Q355及以上高强 钢材:对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混凝土 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应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8.1.1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置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8.1.2建筑内部的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附件、基础和管道的支吊架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 构变形。
3.2.1合理设置通风、空调系统,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 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厨房、卫生间的挂风设施应设置止回阀,防止排气倒灌 3.2.2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 设计参数应符合GB50736的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 预留条件。
2.4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2.5供暖空调通风设备及管道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振、消声、隔声等措施,主要功能房间的 声级应满足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共暖、空调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DB42/T13192021
8.4.1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符合下列要求: a)应按房间功能需求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合理分区与控制; b)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应符合GB50189 的规定。 8.4.2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 8.4.3供暖、空调设备的能效应满足GB50189及有关设备节能评价值的要求;风机、水泵效率应分别 满足GB19761和GB19762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肠地内的厨房油烟、锅炉烟气等应达标排方 放位置及高度应满足GB16297、GB13271和GB184 求;场地内与室外相通的通风口处及室外通风空调设备的噪声应满足场地环境对噪声的控制要习
9.1.1建筑内的给排水设备及附属设施与主体结构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要求。 9.1.2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9.1.3太阳能、空气能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给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GB5749的要求: 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年4月~9 月间每三个月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当年10月第二年3月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 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不带水封的卫生器具,应在承接排水 的管件中设置存水弯,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50mm; 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给水系统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使用用途、付费标准的不同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b)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并应满足给水配件最低工作压力的要 求; 服 C)用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
10.1.1电气设备和材料、电气构件和部件等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开
DB42/T 13192021
0.1.2配电箱(柜)和控制箱(柜)的设置,不应对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产生不利影响。 0.1.3应设置必要的具有警示和引导功能的安全标志灯
10.2.1建筑照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0.2.1建筑照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
0.2.1建筑照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b)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GB/T20145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 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GB/T31831的规定, 0.2.2地下车库应设置与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联动的自动控制排风系统。
10.3.1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 得汽车停车位。 10.3.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10.3.3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10.4.1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不高于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 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 0.4.2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0.4.3应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及节能控制措施。照明产品、三相配电变压器等设备应满足GB30255、 GB20052等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对柴油发电机等装置产生的烟气、噪声、污染物等污染源应采取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 的要求。
11.1.1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通过建筑施工图审查。 1.1.2设计变更不应降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当设计变更涉及绿色建筑设计相关条款时,在实施前应 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通过 1.1.3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对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技术交底;施工 单位应在建筑施工方案中纳入绿色建筑施工的要求。 11.1.4绿色建筑工程应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11.1.5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在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且绿色建筑相关的检测报告及现场检查 核查合格后编制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验收信息表内容和要求参照附录B。人 11.1.6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绿色建筑的专业验收内容与相关分部分项验收同步进行: 6 绿色建筑相关检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并出具检测报告; C 绿色建筑现场检查项目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 验收:
DB42/T 13192021
表2建筑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续)
11.2.3结构专业验收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42/T 1319202
表3结构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11.2.4暖通专业验收应符合表4的
11.2.4暖通专业验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暖通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11.2.5给排水专业验收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给排水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DB42/T 13192021
11.2.6电气专业验收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电气专业验收内容及方法
DB42/T 1319202
A.3设计满足文件要求简述
设计满足文件要求的说明见表A.1
尺文件要求的说明见表A.
表A.1设计满足文件要求简述
DB42/T13192021
附录B (资料性)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
附录B (资料性)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
填表日期: xX 年 XX 月 XX
DB42/T1319—2021表B.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续)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用水器具的节水性能型式检验报告或质量证明文件符合口不符合口现场检配电箱(柜)和控制箱(柜)的实装位置符合不符合2查验收建筑能耗独立分项计量符合口不符合记录照明产品、三相配电变压器等设备型式检验报告或质符合不符合口量证明文件.符合不符合若有其他项另行增加验收结论共项,已验收合格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室外环境场坪绿化分部符合不符合建筑节能分部符合口不符合口建筑装饰装修分部符合不符合屋面工程分部符合不符合主体结构分部符合口不符合口相关分地基与基础分部符合不符合3部分项通风与空调分部符合口不符合口工程智能建筑分部符合口不符合口建筑电气分部符合不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分部符合口不符合口..符合口不符合口若有其他项另行增加验收结论共项,已验收合格项绿色建筑工程4验收意见建设单位(盖章):设计单位(盖章):签章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年月月年月日监理单位(盖章):施工单位(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项目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注:1.本表检测结果和检查结果为是否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意见经参加验收各方共同确认,由建设单位填写,应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做出评价。2.检测报告验收记录应提供相关检测报告作为附件资料。3.现场检查验收记录应提供包含施工记录和影像资料在内的现场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作为附件资料。4.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资料详见各分部分项验收文件,不再重复提供证明材料,15
DB42/T13192021
DB42/T13192021
汇池 4基本规定 5场地规划设计 6建筑设计 7结构设计 29 8暖通空调设计 3( 9给排水设计 10电气设计 1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3t 附录B(资料性)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
4基本规定 5场地规划设计 6建筑设计 7结构设计 29 8暖通空调设计 9给排水设计 10电气设计 11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附录B(资料性)绿色建筑工程验收信息表示例
DB42/T1319202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我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工程验收,改、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工程验 攻可参照执行。当同一项目或同一单体既含公共建筑、又含居住建筑时应分别符合本文件相关条款的要求。 对于在既有用地范围内新增的单体民用建筑(比如在已建成大学的空地新建一栋宿舍楼),涉及的条款均 需符合本文件要求。 不超过300m的城镇新建单体民用建筑可不执行本文件
表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
注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基准为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注2: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对应的标准为GB50118:
DB42/T13192021
1无障碍设计是充分体现和保 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的设计内容,是 活质量,确保不同需求的人能够出行便利、安全地使用各种设施的基本保障。在满足GB50763 上,本条要求在室外场地设计中,应对室外场地无障碍路线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场地内各主要
DB42/T13192021
5.2.2绿色建筑应首先满足使用者绿色出行的基本要求。强调的500m步行距离在国家标准中有相关要
机动车停车场宜提供遮阳与防雨等设施;地面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位置均应合理布置、方便出 人。地面停车场电动汽车停车位宜设置在出入便利的区域,不宜设置在靠近主要出入口和公共活动场所附 近;住区停车场和车库的总停车位应设置不少于0.5%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地面停车场的无障碍机动车停 年位宜靠近停车场的出入口设置;居住区、居住建筑若设有多个停车场,每个停车场宜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 得机动车停车位,公共建筑基地内总停车数在100辆以下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100辆 以上时应设置不少于总停车数1%的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地面停车位应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住宅建筑地面停车位数量与住宅总套数的比率宜小于10%, 公共建筑地面停车占地面积与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宜小于8%。当室内停车场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时可不再 进行室外停车场的设置
5.3.1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与日照密切相关。我国对住宅建筑以及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等公共建筑都 有日照的要求,相关标准包括GB50180、GB50099以及JGJ39、JGJ36、JGJ450等。建筑布局与设计时需 要充分考虑上述标准要求,若没有相应标准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采用日照模拟分析时, 应热行GB/T50947中的相关规定。
DB42/T13192021
除满足日照和热环境相关标准要求外,本条要求建筑布局还应兼顾周边,减少对相邻的住宅、幼儿园 主活用房等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产生不利的日照遮挡。条文中的“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是指: ①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②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改 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 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对于周边建筑,现行标准对其日照时间有量化要求的(如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可以通过模拟计 算报告来判定达标;对于周边的非住宅建筑,若现行设计标准对其日照标准没有量化的要求,则可以不进 行日照的模拟计算,只要其满足控制性详规即可判定达标。 为便于执行本条,总结了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涉及日照的主要内容如下:
表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日照及相关要求
5.3.2建筑环境质量与场地热环境密切相关,热环境直接影响人们户外活动的热安全性和热舒适度。本 条要求项目按JGJ286进行热环境设计,该标准对居住区详细规划价段的热环境设计进行了规定,给出了 设计方法、指标、参数。项目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内热环境的舒适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场地通 风不良、遮阳不足、绿量不够、渗透不强的一系列的问题,从通风、遮阳、渗透与蒸发、绿地与绿化等四 个方面,采用促进夏李主导风向下居住区自然通风、户外活动场地遮阳覆盖率等方法,降低热岛强度,提 高环境舒适度。项目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在居住区中,当夏季主导风向上的住宅建筑物迎风面宽度超过80m时,该建筑底层的通风架空 率不应小于10%。 b 居住区绿化遮阳体的叶面积指数不应小于3.0。 C 居住区户外活动场地和人行道路地面应有雨水渗透与蒸发能力。广场、游憩场、停车场、以及人 行道的渗透面积比率应分别达到50%、60%、70%、60%
DB42/T13192021
5.3.6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条规定要根据居住人口规模等因素提出配建绿地的控制要求。 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其生态效益也远远小于灌木、养木。因此,合理搭配养木、灌木和草坪, 以乔木为主,能够提高绿地的综合效益、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乔, 灌、草组合配置,就是以乔木为主,灌木填补林下空间,地面栽花种草的种植模式,垂直面上形成乔、灌、 草空间互补和重叠的效果。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矮、冠幅大小、光及空间需求等)差异而取长补短,
DB42/T1319—2021
6.1.1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外围护结构应满足建筑使用的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可靠,且能适应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及各种荷载下的变形。特别将外保温也归入建筑 外墙提出要求。因此在设计、施工中应符合JGJ144、JGJ/T480、JGJ289、JGJ/T261、GB50345、GB/T 21086、JGJ102、JG/T138、JG139、JGJ133、JGJ103、JGJ214等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的规 正。 外部设施包括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这些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确保连接可靠,并应符合JGJ237、GB50364、GB/T51368、GB/T51231等现行标准和地方等 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室外环境下的构件连接与构造要求。
DB42/T13192021
外部设施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如设计检修通道、马 道和吊篮固定端等。当与主体结构不能同时施工时,应设预埋件,并在设计文件中明确预埋件的位置、检 测验证参数及要求,确保其安全性与耐久性。比如,每年频发的空调外机坠落伤人或安装人员作业时跌落 伤亡事故,已成为安全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故新建或改建建筑设计时预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的空调外机 安装位置,并与拟定的机型大小匹配,同时预留操作空间,保障安装、检修、维护人员安全。还有,建筑 运行期内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使用环境影响导致钢材锈蚀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外墙外保温 系统受外部环境、气候、风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外墙开裂、空鼓、脱落、结露等问题,应定期对建筑结 构、外保温系统进行检查、维护。 6.1.2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 面的大型储物架、移动式档案密集柜等。设备指建筑中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 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 系统、公用天线等。附属设施包括整体卫生间、橱柜、储物柜等。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满足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建筑结构主体结构连接可靠, 连接满足承载力验算及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且能适应主体结构在多遇地震及各种荷载下的变形 室内装饰装修除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外,还需对承重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验证。装饰构件 之间以及装饰构件与建筑墙体、楼板等构件之间的连接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连接可靠并能适合主体 结构在地震作用之外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设备及附属设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设备、设施等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 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与建筑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变形协调,防止由于个别构件破坏引起连续性破坏或倒塌, 或因建筑主体变形过大而影响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应注意以膨胀螺栓、捆绑、支架等连接或安装方式均 不能视为一体化措施。如固定的设备及附属设施不能直接横跨主体结构的变形缝,电梯竖向井道在主体结 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基本风压及常遇地震作用下,能正常运行。 近年来,因装饰装修脱离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如吊链或连接件锈蚀导致吊灯掉落、吊顶脱落 等,故要求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与管理。 6.1.3门窗和幕墙是实现建筑物理性能的极其重要的功能性构件。设计时外门窗及玻璃幕墙应以满足不 同气候及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为目标,明确抗风压性、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能、保温与 隔热性能、采光性能的指标和等级,并应符合JGJ103、JGJ214、GB/T21086、GB/T31433、JGJ102、 JGJ133、GB50118、GB50189、DB42/T559、GB/T18091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门窗设计时,各构件及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能力和一定的变形能力,且要求施工安装牢固, 否则容易因抗风压变形过大导致水密性不足,引起渗水,也可能因连接失效导致窗扇脱落等问题。在门窗 安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门窗施工工法和相关验收标准要求进行施工,门窗构件之间连接 及门窗四周的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要可靠、密封应完整、连续,确保外门窗本体及其与洞口的结合部位严密。 外门窗及玻璃幕墙的检测与验收应按GB/T7106、GB/T15227、GB50210、JG/T211、JGJ/T205、GB/T 2680、GB/T8485、GB5041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6.1.4建筑围护结构防水、防潮对于建筑美观、耐久性能、正常使用功能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筑 外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屋面、幕墙门窗等应符合JGJ/T235、JGJ144、GB50345、GB/T21086、JGJ102、 JGJ133、JGJ103、JGJ214等现行标准中关于防水材料和防水设计施工的规定。 本条对卫生间、浴室、开散阳台(走廊)等有水房间的防水、防潮进行了规定。为避免水蒸气透过墙 体或顶棚,使隔壁房间或住户受潮气影响,导致诸如墙体发霉、破坏装修效果(壁纸脱落、发霉,涂料层 起鼓、粉化,地板变形等)等情况发生 要求存在积水隐患的房间的墙、地面做防水层,墙面、顶棚均做 6.1.5走廊、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等通行空间是建筑物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证疏散、救援等的重要救护 通道,保证该通道的畅通、安全是在场地和建筑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建筑应根据其高度、规模、使
外部设施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如设计检修通道、马 道和吊篮蓝固定端等。当与主体结构不能同时施工时,应设预理件,并在设计文件申明确预理件的位置、检 测验证参数及要求,确保其安全性与耐久性。比如,每年频发的空调外机坠落伤人或安装人员作业时跌落 伤亡事故,已成为安全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故新建或改建建筑设计时预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的空调外机 安装位置,并与拟定的机型大小匹配,同时预留操作空间,保障安装、检修、维护人员安全。还有,建筑 运行期内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使用环境影响导致钢材锈蚀等影响结构安全的问题,外墙外保温 系统受外部环境、气候、风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外墙开裂、空鼓、脱落、结露等问题,应定期对建筑结 构、外保温系统进行检查、维护
DB42/T13192021
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走廊、疏散通道等应满足GB50016、GB51143等对安全疏散和 避难、应急交通的相关要求。对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大堂设置用于应急救护的电源插座。本条重在强调保 特通行空间路线畅通、视线清晰,防止对人员活动、步行交通、消防疏散理下安全隐惠。不应有阳台花池、 机电箱等凸向走廊、疏散通道,影响走廊、疏散通道的有效设计宽度。 6.1.6根据GB2894,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本条所述是指具有 警示和引导功能的安全标志,应在建筑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场所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的场所显 著位置上设置。 设置显著、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能够起到提醒建筑使用者注意安全的作用。警示标志一般设置于人 员流动大的场所,青少年和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容易碰撞、夹伤、湿滑及危险的部位和场所等。比如禁 止上攀爬、禁止倚靠、禁止伸出窗外、禁止抛物、注意安全、当心碰头、当心夹手、当心车辆、当心坠落、 当心滑倒、当心落水等。 设置安全引导指示标志,包括人行导向标识、紧急出口标志、避险处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急救 点标志、报警点标志、以及其他促进建筑安全使用的引导标志等。对地下室、停车场等还包括车行导向标 只。标识设计需要结合建筑平面、建筑功能及流线,合理安排位置和分布密度。在难以确定位置和方向的 流线节点上,应增加标识点位以便明示和指引。比如紧急出口标志,一般设置于便于安全疏散的紧急出口 处,结合方向箭头设置于通向紧急出口的通道、楼梯口等处。
3.2.1设计时,对于全装修建筑项目,可仅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浓度预评估。
6.2.1设计时,对于全装修建筑项目,可仅对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浓度预评估。 对于非全装修建筑项目,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GB50325的有关要求。 建筑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氢等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已得到普遍认识,通过 建筑及装修材料合理选用实现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即使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家具制品均满足各自污染物限量控制标准,但装修后多种类或大量材料制品的叠 加使用,仍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控制空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指标是保障建筑使用者健康 的基本前提。项目在设计时即应采取措施,对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评估,预测工程建成后室内空气 污染物的浓度情况,指导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优化。 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情况、室内装修设计方案、装修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环境温 度等诸多影响因素,以各种装修材料、家具制品主要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如释放速率)为基础,以“总量控 制"为原则。依据装修设计方案,选择典型功能房间(卧室、客厅、办公室等)使用的主要建材(3种~5种) 及固定家具制品,对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水平进行预评估。其中建材污染物释放 等性参数及评估计算方法可参考JGJ/T436和JGJ/T461的相关规定。 6.2.2吸烟及二手烟对人健康同样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发布了控制吸烟条例,如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天津市控制 吸烟条例》、《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青岛市控制吸烟条例》、《武汉市控制吸烟条例》等 等。因此,本条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禁止吸烟,并设置禁烟标志。本条所述的建筑室内,主要 指的是公共建筑室内和住宅建筑(含宿舍建筑)内的公共区域,包括电梯轿相及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 众坐席和露天比赛、健身、演出区域。建筑主出入口包括各类建筑人流密集的主要出入口;未成年人或者 孕妇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教育、医疗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室外区域;法规规定 禁止吸烟的其他室外区域。 6.2.3本条所指的噪声控制对象包括室内自身声源和室外噪声。营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环 境品质的提升非常重要。 影响建筑室内噪声级大小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室内自身声源,如室内的通风空调设备、日 用电器等:另一类是来自室外的噪声源,包括建筑内部其他空间的噪声源(如电梯噪声、空调机组噪声等)
影响建筑室内噪声级大小的噪声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室内自身声源牛奶标准,如室内的通风空调设 器等;另一类是来自室外的噪声源,包括建筑内部其他空间的噪声源(如电梯噪声、空调机组噪 筑外部的噪声源(如周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等)。对于建筑外部噪声源的控
DB42/T13192021
首先在规划选址阶段就做综合考量,建筑设计时应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避免或降低主要功能房间受到室 外交通、活动区域等的干扰。否则,应通过提高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等方式改善。对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源, 应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有效隔声、隔振、吸声、消声等综合措施来控制。若该标准中没有明确室内 噪声级的低限要求,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室内噪声级的最低要求。 住宅、办公、商业、医院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限值,应分别与GB50118中不同类型建筑涉及房间的 要求一一对应;学校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低限标准限值按GB50118中的规定值选取;旅馆建筑主要 能房间的噪声级低限标准限值按一级指标选取;其余类型民用建筑,可参照相近功能类型的要求进行控 制,也可依据相应类型建筑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如JGJ39、JGJ450、JGJ36、JGJ58、JGJ57、 JGJ31、JGJ/T131、JGJ66、JGJ/T41、JGJ218等;对于公共建筑如办公建筑中的大空间、开放办公空间 等噪声级没有明确要求的空间类型,不做要求。 6.2.4提高建筑构造的隔声降噪能力对使用者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所处环 境的噪声级,提高隔声性能,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外墙、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指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的隔声性能除了空气声隔声性能之外,还包括 撞击声隔声性能。本款所指的外墙、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与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规定 对应,若该标准中没有明确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低限要求,即对应该标准规定的隔声性能的最低要求。若 能提供相应建筑构件实验室隔声性能检测报告,无需进行现场隔声性能检测, 对于旅馆建筑,GB50118的隔声标准有三级,一级为低限要求;对于学校建筑,GB50118的所有构件 隔声标准只有一个级别,进行设计时将该级别视为低限要求;除旅馆建筑和学校建筑外,其它各类建筑的 隔墙和楼板均规定有低限要求,但外墙、门窗隔声标准只有一个级别,进行设计时将该级别视为低限要求; 对于商业建筑,GB50118仅对部分类型的隔墙、楼板隔声性能有要求,对外墙、门和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 无标准要求,故仅要求规定的建筑构件,对其他建筑构件不作要求;对于GB50118没有涉及的建筑类型的 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可参照相近功能类型的要求进行控制,也可依据相应类型建筑的建筑设计规范相 关条文进行设计,如JGJ39、JGJ450、JGJ36、JGJ58、JGJ57、JGJ31、JGJ66;对于公共建筑如办公 建筑中的大空间、开放办公空间等隔声性能没有明确要求的空间,不做要求。主要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实 验室检测应依据GB/T8485、GB/T19889.3、GB/T19889.6、GB/T50121等标准的相关要求, 6.2.5房间内表面长期或经常结露会引起霉变,污染室内的空气,应加以控制。短时间的结露并不至于 引起霉变,所以本条控制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这一前提条件下不结露。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 以及热桥部分的内表面应满足GB50176的要求,并进行防结露验算。 3.2.6建筑围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围护结构两侧出现温度与湿度差时,会造成围护结构内部温湿度 的重新分布。若围护结构内部某处温度低于了空气露点温度,围护结构内部空气中的水分或渗入围护结构 内部的空气中的水分将发生冷凝。因此,应防止水蒸气渗透进入围护结构内部,并控制围护结构内部不产 生冷凝。供暖建筑的外墙、屋面应根据GB50176的要求,进行内部冷凝验算。 6.2.7屋顶和外墙的隔热性能,对于建筑在夏季时室内热舒适度的改善,以及空调负荷的降低,具有重 要意义。屋顶和外墙的热工性能不仅要满足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也要满足GB50176的要求,并 进德隔热址能於馆
a 采用浅色外饰面,如:涂刷浅色涂料或热反射涂料、粘贴浅色饰面砖等; b) 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 C 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时,在空气间层平行墙面的两个表面涂刷热反射涂料、贴热反射膜或铝箔。当 采用单面热反射隔热措施时,热反射隔热层应设置在空气温度较高一侧; d 采用复合墙体构造时,墙体外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 e) 采用墙面垂直绿化及淋水被动蒸发墙面等; f 提高围护结构的热情性指标D值; 西向墙体宜采用高蓄热材料与低热传导材料组合的复合墙体构造
DB42/T13192021
屋顶的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 a)采用浅色外饰面,如:涂刷浅色或热反射涂料、粘贴浅色屋面面砖等; b)采用通风隔热屋顶。通风屋顶的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0m,通风间层高度应大于0.3m,屋面基层应 做保温隔热层,檐口处宜采用导风构造,通风平屋顶风道口与女儿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6m; c)采用有热反射材料层(热反射涂料、热反射膜、铝箔等)的空气间层隔热屋面。单面设置热反射材 料的空气间层,热反射材料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d)可采用蓄水屋顶。水面宜有水浮莲等浮生植物或白色漂浮物。水深宜为0.15m~0.2m; e)采用种植屋面。种植屋面的保温隔热层应选用密度小、压缩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的保温 隔热材料; f)可采用淋水被动蒸发屋面; g)宜采用带老虎窗的通气阁楼坡屋面。 6.2.8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其他空间,为 此要保证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气流组织,采取合理的排风措施避免污染物扩散,将厨房和卫生间设置于建筑 单元(或户型)自然通风的负压侧,防止厨房或卫生间的气味进入室内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应采 取措施使不同功能房间保证一定压差,避免气味或污染物串通到室内其他空间,如污染区设置机械排风, 应保证负压,还应注意新风取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避免短路或污染。 为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厨房和卫生间宜设置竖向排风道,并设置机械排风,保证负压。厨房 和卫生间的排气道设计应符合GB50096、GB50368、GB50016、GB50352、JGJ/T455等的规定。排气道的 新面、形状、尺寸和内壁应有利于排烟(气)通畅,防止产生阻滞、涡流、串烟、漏气和倒灌等现象。其他措 施还包括安装带有导流装置的防火止回阀通信标准,或采用导流装置与防火止回阀组合方式、防倒灌风帽等。止回 排气阀的各零件部品表面应平整,不应有裂缝、压坑及明显的凹凸、锤痕、毛刺、孔洞等缺陷。 6.2.9第一句,对于住宅建筑,每个户型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比值进行简 化判断。通风开口面积强调门窗用于通风的开启功能。当平开门窗、悬窗、翻转窗的最大开启角度小于45° 时,通风开口面积应按外窗可开启面积的1/2计算。宿舍建筑按本款的要求执行; 第二句,若公共建筑有大进深内区,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不能保证开窗通风面积,使得单纯依靠自然风压 与热压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需要进行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或创新设计,以保证建筑在过渡李典型工况下平 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大于2次/h。模拟计算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 数,可采用区域网络模拟法或基于CFD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具体计算过程应符合JGJ/T449规定。
屋顶的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 a)采用浅色外饰面,如:涂刷浅色或热反射涂料、粘贴浅色屋面面砖等; b)采用通风隔热屋顶。通风屋顶的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0m,通风间层高度应大于0.3m,屋面基层应 做保温隔热层,檐口处宜采用导风构造,通风平屋顶风道口与女儿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6m; c)采用有热反射材料层(热反射涂料、热反射膜、铝箔等)的空气间层隔热屋面。单面设置热反射材 料的空气间层,热反射材料宜设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d)可采用蓄水屋顶。水面宜有水浮莲等浮生植物或白色漂浮物。水深宜为0.15m~0.2m; e)采用种植屋面。种植屋面的保温隔热层应选用密度小、压缩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的保温 隔热材料; f)可采用淋水被动蒸发屋面; 宝m
DB42/T1319—2021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