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1511-202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

  • DB51T1511-202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16
  • 发 布 人: CHIMU007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地方标准

    4.5.3主要保护对象

    功物、植物、生态系统、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

    4.7影响评价指标确定

    4.7.1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玻璃标准规范范本, 4.7.2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4.7.3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及四川省技术标准规定。

    4.7.1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一般情况下,影响评价人员应由覆盖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植物分类、生态、土壤、 景园林、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70%以上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 低于评价组人员总数的20%,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评价人员总数的40%,并需在靠负或正文中 出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背景、职称等信息。原则上,影响评价人员均需参与实地调查。在下列情况下, 彩响评价组应根据自然保护区和建设项目类型增加相应专业技术人员: 涉及水利水电项目或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鱼类等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应有水文、 水生生物、水生生态系统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 涉及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应有地质、古生物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参加; 分布有四川省特有或稀有物种的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应有相应物种研究专业的技术人员参 加; 一输电线路项目影响评价应有电磁辐射、森林草原防火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 涉及隧道的项目的影响评价应有水文地质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

    影响评价工作流程按附录A执行。

    6.1.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6.1.2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等文本资料以及相关图件。 6.1.3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3.1.4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关量图层、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管理计划、生态旅游规划 科研成果、监测数据等。 6.1.5评价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调查时间为基准,2年内拍摄、空间分辨率精度高于2m)或CGCS2000 坐标系地形图。

    6.1.7 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6.1.8国内外类似项目影响评价和科学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6.1.9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划。 6.1.10自然保护区内和周边其他相关项目资料

    6. 2. 1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建设项目调查、自然保护区调查和评价区调查。建设项目调查主要调查项目所处地理 立置、建设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及规模、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与自然保护区的区位关 系、保护区内占用林地的保护等级、施工组织及工艺、施工辅助设施设备规模及布局、运营方案、环境 保护措施等。自然保护区调查包括管理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和生态背景调查,其中管理调查包括保护区 立置、面积、范围、土地利用现状、性质、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建立时间、管理机构名称、行政级别 呆护管理人员数量和结构、保护区功能区划等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包括县域经济调查和周边社区调查, 主态背景调查包括自然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威胁因子等调查。评价区调查包括 各类调查内容按附录D的规定

    6. 2. 2调查方法

    6.2.2. 1建设项目调查

    采用资料检索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建设项目整体情况主要通过查阅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方案设计等获得相关信息。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区 位关系及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内容、规模、占地范围等通过现地调查确定

    2.2.2自然保护区调查

    采用资料检索法进行调查

    6. 2. 2. 3评价区调查

    a)非生物因子调查。一般采用资料检索法进行调查。在无法从现有资料中获得准确信息时,可通 过现地观测获得需要参数。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和电磁辐射等相关参数观测方法分别执 行GB3095、GB3838、GB3096、HJ/T61规定。 b 土地资源调查。采用资料检索、现地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采用资料检索法时,应利用最新 的国土变更调查年度更新数据或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现地调查和遥感解译执行 GB/T26424相关规定。 水资源调查。米用资料检索法, d 野生动物调查。以实地调查法或红外相机调查法为主,辅以资料检索法。实地调查时,大中型 兽类采用实体和痕迹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啮齿类等小型兽类采用陷阱法或侠日法; 鸟类采用实体和声音样线调查法,稚类等地栖鸟类可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两栖类、爬行类采 用样线陷阱或直接捕捉法;鱼类采用渔获物法。 e) 野生植物调查。采用样线与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时,样线密度不低于1km/km,且穿 越评价区所有植被类型(群系);每种植被群系内至少设置1个植物样方。样方大小按建群种 类型确定:乔木按不小于20m×20m设置,其内按品字形设置不小于5m×5m的灌木样方3个、

    6.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说明建设项目名称、类型、规模、布局、投资及效益,分析建设的必要性、建设项目政策法规符合 性分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说明施工期施工人员 数量、施工时间、施工工艺、施工辅助设施及机械设备数量及布局、施工营地规模及布置等;说明运营 期保护区内运营人员的数量、滞留时间以及工作和生活的范围及方式

    6.3.2与自然保护区区位关系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不同建设方案在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及其不可避让性、与功能区的关系、建设内容及规 模、建设布局等,比选并选择综合评估的最优方案

    已规划的生态保护措施分

    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等规划设计的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 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6.3.4替代方案分析

    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措施提出替代方案建

    6.4.1影响识别范围

    6.4.1.1全部单项工程

    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等相关工程。

    .4.1.2全部影响过程

    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6. 4. 1. 3 全部影响方式

    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长期影响、短期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 累积影响、非累积影响等。

    6. 4. 2影响对象识别

    6. 4. 2. 1受影响的自然资源

    含空气、水、声、电磁辐射等非生物因子和土地、水、动物、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风景 等自然资源。

    6. 4. 2. 2 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含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由生态系统、 城镇生态系统等。

    医律效力的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主要保护对

    6.4.3影响效应识别

    6. 4. 3. 1影响性质

    6. 4. 3. 2影响强度

    分低度影响、中度影响、高度影响三级

    6.4.4影响识别方法

    采用核查表法或列表清单法。

    用核查表法或列表清单法

    分非生物因子、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及景观生态、主要保护对象、生态风险等5个方面。其申,非 主物因子影响预测,重点预测空气、水、声、电磁辐射等可能的变化;自然资源影响预测,重点预测主 地、水量和水质、野生动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可能的变化;生态系统及景观生态影响预测, 重点预测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稳定性、完整性等可能的变化,以及景观组成要素 和斑块数、优势度、联通性、破碎程度等特征指数可能的变化;主要保护对象影响预测,重点预测主要 呆护对象的数量(或多度)、分布、迁移及其栖息环境等可能的变化;生态风险影响预测,重点预测林 草火灾、化学品泄漏、外来物种侵入等发生的几率变化。

    6. 5. 2 预测指标

    影响预测采用附录E表E.1指标体系。

    根据预测指标特点和实际掌握的资料,综合应用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景观 法、指数法、回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对各指标变化程序进行预测。同一指标可以 种方法给予预测时,应优先选用可以得出定量、半定量结论的方法。

    6.6生态影响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结果为高度影响的需提交替代方案。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生产工艺和技 术、施工方案、运营方案等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以及拟采取的影响消减和生态保护措施等有效性分析、 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替代方案建议

    替代方案应符合以下条件: 综合评价负面影响最小; 对主要保护对象及其栖息环境(生境)负面影响最小; 评价区自然性保持最好,生态损失最小,恢复可能性最大; 影响消减和保护恢复措施可行性最高

    6.8.1影响消减措施

    影响评价工作中,应针对建设项目

    8.1.1项目优化措放

    6. 8. 1. 2 管理措施

    身特性,从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合理的项目优化措

    从林草防火、危险品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管理、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生态监理、宣传教育、 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估、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保护区和社区补偿、生态下泄流量及保障等方 些必要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6. 8. 1. 3 工程措施

    重点规划警示牌、主要保护对象栖息环境恢复、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构筑物和建筑物美化终 火和野生动植物监视系统、野生动物通道、野生动植物保护围栏、监测和管理设施等必要和具可 的工程措施。

    6. 8. 2 设计深度

    施中涉及的工程项目应说明必要的设计参数并附

    果主要为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含正文、附表

    评价报告标题为:“××××(建设项目名称)对××××(自然保护区名称)自然资源、自然生 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报告”,章节设置执行附录G规定。

    7.3.1《自然保护区内工程项目占地及地理坐标一览表》:表格样式见附录G表G.1。工程占地面积 按土地使用性质分别填写,单位为hm,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海拔高度精确到m。 7.3.2《工程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及植物资源一览表》:表格样式见附录G表G.2。“面积栏” 填工程项目实际占地面积,单位hm,保留4位小数;“使用性质栏”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占用土地时间 长短填记,分为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两类;蓄积量精确到0.1m;生物量精确到0.1t。 7.3.3《评价区野生脊椎动物名录》:表格样式见附录G表G.3。“序号列”分动物纲单独编号,目 科在上一级分类单位下单独编号,种在动物纲下统一编号;“种类列”填写纲名、目名、科名和种名, 名级分类单位名均同时用中文和拉丁文标出;“保护级别”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和省级,分别用I、 1、省表示,并在附表下方注明:“结果获得方式”分为资料检索、调查两种,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 其中以调查方式获得的信息,应标注鉴定人。 7.3.4《评价区维管束植物名录》:表格样式见附录G表G.3。“序号列”分植物纲单独编号,科、 属在上一级分类单位下单独编号,种在植物纲下统一编号;种类、保护级别和结果获得方式等各列处理 方法同7.33)的规定。 7.3.5附表中的经度、纬度使用CGCS2000坐标系,计量单位采用十进制度,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 7.3.6附表中的内容应与报告中所涉内容一致

    A4纸,装订侧2.0cm,其他各侧1.0cm; A3纸,装订侧2.5cm~3.0cm,其他各侧2.0cm。 7.4.3比例尺选用能布置于选定纸张内且分母能被1000整除的最大比例尺,坐标系使用CGCS2000坐 标系。 7.4.4图例内容与图中信息一致,编排顺序按照点、线、面顺序和“先高级别,后低级别”、“先重 要要素,后次要要素”原则排列,图中每种符号和线型表示的意义均应在图例中说明。 7.4.5附图中的标注、图例应与报告中所涉内容一致。 7.4.6附图使用符号和线型,

    4.6附图使用符号和线

    LY/T1821申有规定的,按LY/T1821的规定; LY/T1821中未规定的,按GB/T24354的规定; 一LY/T1821和GB/T24354中均未规定的,若有其他现行行业规定的参照规定执行,无行业规 定的可自创符号或线型,但所用符号或线型应含义明确,图形美观,并与其他符号协调。

    附录A (规范性) 影响评价工程流程

    图A.1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

    附录B (规范性)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区范围

    表B.1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区范围表

    表B.1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区范围表(续)

    附录C (规范性) 单因素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

    表C.1单因素影响分类依据及标准表

    附录D (规范性) 外业调查内容和方法 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评价区调查,按表D.1所列内容及方法进行

    表D.1外业调查内容及方法表

    按表E.1建立影响预测指标体系。

    表E.1影响预测指标体系表

    表E.1影响预测指标体系表(续)

    表E.1影响预测指标体系表(续)

    E.2指标定义及测算方法

    E.2. 1 物种丰富度

    用物种的种数表示物种丰富度。

    E.2.2景观质量指数

    质量指数按式(E.1)计算

    斑块密度按式(E.2)计算: PD=NIA 式中:PD 斑块密度(块/hm); N—斑块数(块); A——总面积(hm)。

    优势度指数按式(E.3)计算: Do=0.5×[0.5×(Ra+R)+L]×100% 式中:Do 优势度指数: Rd (斑块的数目/斑块总数)×100%; Rf (斑块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L (斑块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斑块内聚力指数按式(E.4)计算:

    COHESION: ×100 VA j=

    E. 2. 6 多样性指数

    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按式

    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按式(E.5)计算

    式中:SHDI一多样性指数; n—景观类型数;

    SHEI =(PbP) L77

    式甲:SHEI一 一Shannon均匀指数; P;—景观类型i的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

    21n(py / k).j i=l j=l In(a) A

    平均分维数反映评价区景观分维数。其值按式(E

    式中:FD 面积加权平均分 Pij 斑块j的周长; aij 斑块ü的面积; A 景观总面积; n 斑块类型i的斑块数; 斑块类型数; 常数,一般取4

    供暖标准E.2.9 破碎化指数

    MSI=ZSI, / n

    SI, = p: / (4/a.)

    E.2.10自然性指数

    自然性指数按式(E.11)~式E.12)计算: N;=1/W; (E.11) W;=L:/S; (E.12) 式中:N 第类生态系统的自然性指数; W一一第类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 L;一一第类生态系统内廊道(道路、铁路、沟渠等)的总长度(m);S;一一第类生态系统 的总面积(hm)。

    幕墙标准规范范本E.2. 11 稳定性指数

    稳定性指数按式(E.13)计算: S;=ln (Q;S: ) 式中:S;一生态系统i的稳定性指数; Q:—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河流水体值取1); S生态系统的面积。

    (E. 11) (E. 12)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