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灌注桩技术规程》TCECS 775-2020.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3.0.1双旋灌注桩可用作桩基础的基桩及复合地基的竖向增强 体。 3.0.2当地基土主要为有机质土、高灵敏度土、坚硬的大粒径碎 (卵)石、块(漂)石或土层中含大量植物根茎时,不宜采用双旋灌注 桩。
3.0.3双旋灌注桩基方案确定后,应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现场试
验、试验性施工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参数及工艺 3.0.4当施工挤土可能危及周边的建(构)筑物的安全时,应对周
边建(构)筑物的变形和裂缝情况进行监测
4.1.1 双旋灌注桩设计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3 上部结构类型、荷载条件、地基变形控制等设计要求 4 设备施工能力及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邮政标准, 4.1.2 双旋灌注桩的设计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双旋灌注桩的设计一览表
续表4.1.2用途工程条件或要求计算或验算内容或方法计算或验算依据季节性冻土上轻型抗冻拔稳定性验算现行行业标准《建建筑的短桩基础筑桩基技术规范》JGJ膨胀土上轻型建筑抗拔稳定性验算94的短桩基础受压桩桩身承载力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国家现行标准《建抗拔桩桩身承载力正截面受拉承载力验算筑地基基础设计规桩基所处的环境类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范》GB50007、《混凝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裂和裂缝宽度验算土结构设计规范》GB基桩等级50010、《建筑桩基技承台受弯、受冲切、受术规范》JGJ94承台计算剪计算承载较大水平荷载采用水平静载试验方现行行业标准《建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法确定水平承载力特征筑基桩检测技术规限制的桩基值范》JGJ106现行国家标准《建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桩基抗震验算筑抗震设计规范》GB桩基50011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初步设计时,可按国值家现行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进行估算现行行业标准《建复合地基的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竖向增强体竖向增强体承载力特范》JGJ340,通过竖向征值增强体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第4.2.11条进行估算垫层设计复合地基处理范围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国家现行标准《复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算合地基技术规范》GB/有变形控制要求沉降计算T5078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等稳定分析注:表中“一”符号表示:在本用途情况下,任何条件均需要进行的计算或验算。·6
4.1.3双旋灌注桩的核心桩直径宜为300mm~1200mm,桩长 不宜大于30m。
不宜大于30m 4.1.4用作基桩的双旋灌注桩中心间距不宜小于4.0倍核心桩 直径,且不宜小于1.6m。在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中满堂布桩时, 宜增加桩间距或采取其他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
宜增加桩间距或采取其他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 4.1.5双旋灌注桩桩端应选择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持力层;桩端全 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黏性士层、粉土层不宜小于2.0倍核心 桩直径;对砂土层、全风化岩层不宜小于1.5倍核心桩直径;对碎 石类土、强风化岩层不宜小于1.0倍核心桩直径;当存在软弱下卧 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0倍桩径且不小于3.0m。 4.1.6当假定按全桩长旋喷处理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存在余量 时,对β。值较小的土层对应的桩段可不进行旋喷处理,但旋喷扩 径段的总长度不宜小于5.0倍核心桩直径。 4.1.7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不进行 旋喷处理,必要时可对桩 仅减小摩阻力的方法进行处理
4.1.5双旋灌注桩桩端应选择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持力层;
旋喷处理,必要时可对桩侧表面采取减小摩阻力的方法进行处理
旋喷处理,必要时可对桩侧表面采取减小摩阻力的方法进行处理 4.1.8双旋灌注桩喷浆压力、喷浆量宜符合表4.1.8规定。
4.1.9浅部存在欠固结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时,宜先采用预 压、压实、夯实、挤密等方法进行处理。 4.1.10双旋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时,应设计为摩擦型桩
技术规范》JGI94的有关规定。
支术规范》JG94的有关规定。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kmax<1. 2R
Nek<1. 25R
Nekmx<1. 5R
式中.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平均竖向力(kN); Nk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最大竖向力(kN); 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平均竖向力(kN); NEkmax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最大竖向力(kN): R一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4.2.4双旋灌注桩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
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需要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 载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的有关规定。 4.2.6采用双旋灌注桩时,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 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 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进行估算。 2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 参数通过计算确定。
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需要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 载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GJ 94 的有关规定。
4.2.6采用双旋灌注桩时,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应
4.2.7当根据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
日小一 同的经验天 系估算抗压承载力时,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 确定:
Quk=uβsiq sikl;+βpqpkA,
注:1.I为液性指数,e为孔隙比。
2.N为标准贯入击数,N63.5为重型动力触探击数。 3.软质岩、硬质岩指其母岩分别为f≤15MPa、fk>30MPa的岩石
注:1.I,为液性指数,e为孔隙比。
2.N为标准贯人击数,N63.5为重型动力触探击数,l为桩长。 3.软质岩、硬质岩指其母岩分别为f≤15MPa、f.>30MPa的岩石。
注:1.对稍密和松散状态的砂、碎石土可取较高值,对密实状态的砂、碎石土可取 较低值。 2.对裂隙较发育的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可取较高值,对完整性较好的全风化或 强风化岩可取低值
4.2.8承受拔力的双旋灌注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君
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Nk≤Tgk/2+Gg Nk≤Tuk/2+G
式中:N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拨力(kN); Tgk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可按本规程第4.2.10条计算(kN); Tuk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 值,可按本规程第4.2.10条计算(kN); 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按总桩数均分的 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G,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4.2.9双旋灌注桩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应符合下列规定:
4.2.9双旋灌注桩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拨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应通过单桩竖向抗拨静载 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 验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岩土 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进行估算; 2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 参数通过计算确定。 层上承垫士会数之间品匠验羊五路
定单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单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可 按下式计算:
Tuk = u Zaβsiq sikl
表4.2.10抗拔系数入
注:桩长与桩径比小于20时,入可取小值;长径比大于40时,可取大值。 2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单桩竖向抗拨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让 早:
T gk =(UZaq sikl;)/n
n一群桩的总桩数。 4.2.11当双旋灌注桩用于复合地基时,竖向增强体承载力特征 值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通过竖向 增强体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并取二者 的较小值:
R=βqsil;+αβqA i R,=nf c.A,
4.3.1双旋灌注桩用于抗压基桩时,桩身及承台构造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核心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 2桩身配筋率可取0.65%~0.35%(小直径取高值),配筋 长度、箍筋设置等其他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JGJ94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94的有关规定; 4桩身应与承台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 50mm,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 5承台的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高层建筑箱形承台的构造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的有关规 定。
2桩身配筋率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低于0.5%,配筋长度、 箍筋设置等其他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J94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桩身主筋需施加预应力时,配筋宜采用PSB精轧螺纹钢 等高强度等级钢筋;自由段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后装入套管中,自由 段两端宜用黄油填充,并宜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4.3.3双旋灌注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时,可
5.1.1 双旋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 1 施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桩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 3 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书或施工方案; 4施工区域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高空线路、 市政道路等周边环境相关资料和翔实位置; 5水泥、砂、石、钢材等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抽样送检报 告; 6主要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1.2双旋灌注桩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施工季节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书,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绘制施工平面图,标明编号、桩位、桩长、桩径、施工顺序 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2编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组织计划、培训计划,制订相 应岗位职责; 3编制施工设备的使用、维护计划; 4编制施工材料的采购、验收计划; 5制订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季节性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措施; 6 制订成品保护措施; 7 制订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1.3双旋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宜按图 5.1.3流程进行。
图5.1.3双旋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5.1.4双旋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施工记
5.1.5 双旋灌注桩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密集桩群,应由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工; 2 当一侧毗邻建筑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工; 3 根据桩顶设计标高,宜先施工桩顶标高较低的桩; 4 根据桩的直径和设计长度,宜先施工直径较大、长度较长的桩 5当桩距较小或地下有松散砂层时,宜采取间隔式施工,必 要时可控制凝固时间分时施工
5.2.2施工前,施工用水、电、道路应准备就绪,施工场
整处理,应清理施工场区内影响施工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遇管 应做好安全防护
5.2.3施工场地的地面承压能力应满足施工机械和材料运
5.2.4施工现场应建立测量放线控制网。
5.2.5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地面标高的测量和桩的定位放
放线标志理设应可靠稳固,控制点及轴线定位点应设置在不受 工影响的位置。
5.2.6双旋灌注桩钻机组装时应设立隔离区,由专业人员推
5.2.7开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交
5.2.7开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交 底记录。
5.3.1双旋灌注桩钻机的各项性能参数应满足场地工程地
5.3.2双旋灌注桩施工机具应符
施工机具至少应包括桩架、钻进和旋喷系统三部分; 桩架结构及配重等应满足施工中稳定的要求; 3 钻进系统至少应包括螺旋挤土动力钻头及钻杆; 4 钻头材质及动力应具备穿透所施工工程土层的性能; 5 旋喷系统至少应包括侧喷、竖喷两个喷嘴; 6 浆液喷嘴应能产生不小于30MPa的喷射压力; 7 采用双管法时,空气喷嘴应能产生不小于0.7MPa的喷射 压力; 8 喷嘴性能应根据设计及工程需要选用,宜符合表4.1.8的 机定
5.3.3施工现场应配备电焊机、钢筋弯曲机、钢筋切断机及其他 钢筋加工机具。
起重机及其他施工辅助机具
起重机及其他施工辅助机具
5.4.1进场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 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文力 5.4.2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宜大于6h,灌注前 落度宜为180mm~220mm。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 5.4.3混凝土拌制用的水、水泥、骨料及外加剂的配比,应通过混 凝土配比试验确定。
1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的质地坚硬的卵石或碎石,最大粒 径不宜大于30mm,含泥量不应大于2%,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 定; 3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质量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 有关规定; 4外加剂宜选用液体缓凝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5混凝土拌制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的有关规定
4.5喷射用浆液应符合下列规
3采用水泥浆液时,水灰比宜为0.8~1.5; 4浆液初凝时间不低于2h,固化时间宜在12h~48h。
5.5钻进、旋喷及混凝士压灌
5.5.1钻机就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机钻头应对准桩位,钻头与桩位点的充许偏差为土 20mm; 2 钻机应保持垂直,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士1/150。 5.5.2钻进及提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开始前,应关闭钻头阀门; 2 钻孔开始时应逐步提速,过程中保持相对匀速; 3钻进速度在砂层、砾石层、碎卵石层、风化岩层不宜大于 0.3m/min;在淤泥质土、黏性土层、粉土层不宜大于0.5m/min; 4当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出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 钻,并采取相应措施; 5应检查钻孔土层性质与勘察报告的一致性,遇异常情况 时,应中止钻进,并通知相关方分析研究; 6泵送混凝土至孔底并加压后方可提钻,严禁先提钻后泵送 混凝土; 7提钻过程应保持连续、匀速;软土层提钻速度应放慢; 8提钻时,应同步清除钻杆螺旋叶片间的泥土,不得带泥上 提。 5.5.3高压浆液旋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浆液的压力及喷浆量应符合本规程表4.1.8的规定 流量应大于30L/min;
5.5.3高压浆液旋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浆液的压力及喷浆量应符合本规程表4.1.8的规定, 流量应大于30L/min; 2采用双管法时,喷气管气流压力宜大于0.7MPa; 3在旋喷作业过程中出现压力骤然下降或者上升时,应及时 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5.5.4混凝土压灌应符合下列
1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凝土面应高于料斗底面,二者高差不 应小于400mm; 2每根桩的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且泵送混凝土速度与提钻速 度相匹配; 3混凝土压灌过程中应保持钻具排气孔通畅; 4气温较低时,混凝土输送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进 入桩孔时,温度不应低于5℃; 5 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输送管路应取隔热措施; 6 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应小于500mm; 7 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应大于1.0。
5.6钢筋笼制作及植入
5.6.1钢筋堆场及钢筋笼加工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堆场应平整且高于周边地面,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 2钢筋堆放时应架空150mm~200mm,直螺纹钢筋架空支 点不应少于三个; 3直螺纹钢筋的堆放应平直整齐,不应扭曲、交叉搭叠; 4 钢筋笼堆场应平整,并应采取防污染及防雨、防潮措施; 5 钢筋及钢筋笼应按规格与使用部位分类堆放,并应使用标 识牌标明。 5.6.24 钢筋笼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6.2.5的规定; 2主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 程》JGJ18的有关规定; 3钢筋笼宜整体制作,底部应制成锥状,且应设置加强钢筋 4加强箍筋应设置在主筋内侧并与主筋点焊接,螺旋箍筋与 主饰市人数
1钢筋笼制作充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表6.2.5的规定; 2主筋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 程》JGJ18的有关规定; 3钢筋笼宜整体制作,底部应制成锥状,且应设置加强钢筋; 4加强箍筋应设置在主筋内侧并与主筋点焊接,螺旋箍筋与 主筋应全数连接:
5钢筋笼制作时,宜在主筋上设置保护层垫块或在钢筋笼上 设置对中支架
设置对中支架 5.6.3钢筋笼存放、运输、吊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的措施。 5.6.4钢筋笼植入时,钢筋笼顶部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5.6.5钢筋笼植入过程中,应采用导向装置,使钢筋笼中心应始 终对准桩位中心,并应严格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
5.6.4钢筋笼植入时,钢筋笼顶部标高宜采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5.6.6钢筋笼植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1混凝土压灌至施工设计标高并清理桩孔周围的弃土后,应 立即将钢筋笼对准桩孔中心,进行植人施工; 2钢筋笼应连续下放,不宜停顿,并应在桩身混凝土初凝前 完成钢筋笼植入工作; 3当钢筋笼依靠自重不能顺利植入时,可采用振动装置辅 助; 4钢筋笼植入达到设计标高后,应断开振动装置与钢筋笼的 连接,缓慢连续振动并拔出导向装置。
5.7.1施工前应确定钻机及其他设备的行走路线,严禁施工设备 直接碾压已施工完成的成品桩。 5.7.2弃土清运时,严禁清运设备碰撞成品桩。弃土应堆放在远 离成品桩的区域外,并不应堆放过高。 5.7.3桩间土宜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清运。 5.7.4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去除桩头浮渣;桩顶设计标 高20mm以上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凿平。 5.7.5 5气温低于5℃时,成桩后,应在混凝土终凝前做好防冻措 施。
对成品桩进行保护。成品桩保护可采用覆盖土层的保护方法 盖土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0mm。
6.1.1双旋灌注桩的检验分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三个阶 段。 6.1.2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 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3质量检验过程应有相应的检测、检查或检验记录。 6.1.4为确定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进行的试桩,试桩数量不宜少 于3根。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宜增加试桩数量。 6.1.5双旋灌注桩用作基桩时,质量检验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权旋灌注桩用于基桩时,质量检验标准
6.1.6双旋灌注桩用于复合地基时,质量检验除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 定外,尚应符合表6.1.6的规定。
表6.1.6双旋灌注桩用于复合地基时.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
2.1施工前,应对成桩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其性能应符合第 3.2条的规定。
6.2.2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 落度等进行检验,应符合第5.4.2条~第5.4.4条的规定。 6.2.3施工前,应对浆液进行检验,其性能应符合第5.4.5条的 规定。 6.2.4施工前,应对钢筋笼的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 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 验;钢筋笼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 6.2.5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6.2.4施工前,应对钢筋笼的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
各、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 验;钢筋笼制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8和《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有关规定。 .2.5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表6.2.5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6.2.6施工前,应对桩位的放样偏差、导向架垂直度进行检验。
6.2.6施工前,应对桩位的放样偏差、导向架垂直度进行检验。
6.3.4 混凝土灌注时,应检查单桩灌注方量与灌注完成时间。 6.3.5 钢筋植入时,应检验钢筋笼与桩孔对中位置、钢筋笼笼顶
6.3.6施工中应量测钻杆或套管长度,推算桩长,桩长不应小于 设计值。
6.3.8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钻具钻进及提升速度、旋转速度
6.3.8施工过程中不锈钢标准,应检查钻具钻进及提升速度、旋转速度、钻孔 深度和垂直度等
效应明显或大面积的群桩基础,应抽样检测已施工桩的桩顶上浮 量和偏位值,检测数量应不少于1%且不少于10根。
6.3.10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组织方案检查工程桩的施工顺 序。
6.3.10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组织方案检查工程桩的施
6.4.1双旋灌注桩用于基桩时,成桩后,承台施工前,应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对双旋灌注桩的单桩承 载力、桩身完整性、核心桩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
6.4.2双旋灌注桩用于复合地基时,成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对双旋灌注桩的 复合地基承载力、竖向增强体承载力、桩身完整性、核心桩混凝土 强度进行检验。 6.4.3对设计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湿陷性的工程型钢标准,尚应进行桩间 土的化湿防性拾验
6.5.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应在桩基施工完 毕后进行验收;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待开挖到 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