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041-2018崩塌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地质灾害
5.2.2编制崩塌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应收集下列情况和资料:
5.2.2编制崩塌防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前应收集下列情况和资料:
a) 防治工程勘查报告、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包括本工程的全部施工图纸、说明书、会审记录 以及所需的标准图集等。 b) 崩塌区域地形及地貌。 崩塌影响区内建(构)筑物的情况。 降雨、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 e) 调查场地条件,如施工现场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情况,周围建筑物的坚固程度、交通运输与水 电状况,为编制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计划提供依据。 f 与工程有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等。 g 现场调查与工程实施相关的主要建筑材料、设备及特种物资在当地的生产与供应情况。 h)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2.3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施工 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安全与环保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各项物资需要量计划、主要技术措施 主要经济指标等
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 5.3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
5.3.1施工场地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崩塌体危害对象特性、弃渣场,以及人员办公、施 工活动开展、施工用水用电、材料储存和转运、安全避险等需要进行合理布置。 5.3.2临时工程应满足施工安全和施工便捷的需要,应避免扰动崩塌体和受其威胁, 5.3.3严禁将临时工程布置在受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威胁的地段。
5.4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
5.4.1从事崩塌防治工程施工的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5.4.2崩塌防治工程施工前应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的交底、培训和考核。 5.4.3应做好工程所需材料的选择和相关检测、试验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存储和运输。 5.4.4应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设备和仪器,并按规定进行检验、标定、检定和维修保养工作,并 正确操作和使用
5.5.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定控制测量等级,确定测量方法及误差范围。施工测量 见表1。
5.5.2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业测量人员接 复核。 施工所需基准点必须设在崩塌体影响范围之外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采取保护措施。基准 点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c 控制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 d 应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中的测量资料,确认无误方可使用,引用数据必须核对。 前必须校测
T/CAGHP0412018
表1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密度升规格动 测量放样时,应注意核对 地形和地物条件是否相符
6.1.1崩塌防治工程施工应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地质体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应遵照信 息法施工的原则做好施工地质工作,配合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6.1.2 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做好地质编录。 6.1.3 宜避开雨季;遇雨季、冬季或夜间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 6.1.4 应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控制噪声、空气污染。 6.1.5 应注重对地质环境、生物、文物的保护。 6.1.6 应做好临时排水,以及施工区域的临时安全防护工作。 6.1.7 崩塌防治工程中抗滑桩(键)的施工可按照《抗滑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T CAGHP004—2017)执行。 6.1.8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施工洽商、设计变更、施工记录、质量检验、监测检测等工 程资料,做好施工技术总结
6. 2. 1一般要求
a) 施工前应制订危岩清除专项施工方案,宜根据现场条件及安全、工期和经济因素,选择人 工、机械或爆破等适宜的清除方案。 b) 孤石、中小型危岩体宜采用人工清除;大型、特大型危岩体且便于机械施工的宜采用机械清 除;具备安全作业条件的大型、特大型危岩体可采用爆破清除。 土质崩塌体的清除宜根据现场实际采用人工或土方机械施工。 6.2.2清除坡率应按照设计坡率进行,避免超挖或欠挖,清除工作应根据现场条件有序进行,先上 后下、先高后低、均匀减重、分段实施。 6.2.3清除施工过程中,应核对地质和设计信息,如有异常及时反馈 6.2.4采用爆破清除时,应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要求编制爆破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 证评审,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具体要求遵照《崩塌滑坡灾害爆破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T/CAGHP0372018)
T/CAGHP0412018
6.2.5采用静态爆破方案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明确布孔、钻孔、装药、挖掘工艺及技术要 求,控制温度及反应时间,保证清除效率和安全。 6.2.6清除施工应保证弃土、弃渣等不造成次生灾害;当有危及下方过往车辆与行人、建(构)筑物 等安全隐患时,应事先采取防护、警示、警戒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2.7清除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监测与安全巡视,坡体出现异常变形迹象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6.2.5采用静态爆破方案时,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明确布孔、钻孔、装药、挖掘工艺及技术要 求,控制温度及反应时间,保证清除效率和安全。 6.2.6清除施工应保证弃土、弃渣等不造成次生灾害;当有危及下方过往车辆与行人、建(构)筑物 等安全隐患时,应事先采取防护、警示、警戒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2.7清除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监测与安全巡视,坡体出现异常变形迹象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a 暂停施工,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 b) 根据变形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危岩体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并做好记录 及时反馈信息,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6.2.8 崩塌体清除后,应及时做好防水、排水及防护工作。 6.2.9月 崩塌体清除施工完毕,应及时做好清除前后崩塌体的几何形状、规模大小及物质组成等施工 记录,并留存对比影像资料(附录A.1)。
6.2.10崩塌体清除施工质量检验要求见表2
表2崩塌体清除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支撑与嵌补施工工序包括基槽开挖、支撑(嵌补)体浇筑或砌筑、顶部处理和养护 b) 支撑、嵌补体施工所用材料规格、质量、检验数量和次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支撑、嵌补体基础应置于稳固地层,并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d) 支撑、嵌补体顶部宜采用膨胀混凝土捣实,必须确保支撑、嵌补体顶部与岩面密贴 支撑、嵌补体自身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6.3.2支撑、嵌补体基槽开挖应符合下列规
a)基槽开挖施工前应清除岩腔内覆土、浮石、树根、苔藓等杂物及风化岩体。 b 基槽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分段或间隔实施。当设计没有明确要求时,依据现场条件可采用 人工、机械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并控制施工振动影响。 基槽定位、开挖深度、开挖宽度及反坡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槽开挖到位后应及时验槽,确保持力层特征满足设计要求;验槽合格后及时完成基底砌 筑、浇筑作业;易风化基槽应及时封闭,也可预留保护层,砌筑前清理到设计深度。
6.3.3浆砌片石、条石支撑、嵌补墙
下面应尽可能平整;砂浆填塞应饱满,应采用挤浆法施工,砌块应大面朝下,丁顺相间,互 下错缝,不应有通缝和空缝,严禁干砌,砌体周边应平顺整齐,外露面宜采用比砌筑砂浆 砂浆勾缝。
T/CAGHP041—2018
3.8支撑、嵌补施工质量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支撑、嵌补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6. 4. 1一般要求
a 锚固施工前应编制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应检验锚杆(索)制作工艺和张拉锁定 方法与设备,确定锚固注浆工艺并标定张拉设备。 b 锚固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质量和规格型号,以及相应的检验报告,保证砂浆、钢筋、 钢绞线等主要材料,套管、对中器等附件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施工主要工序包括测量放线、钻孔定位、成孔、清孔、锚杆制作与安装、注浆、养护和 检验。 d) 锚索施工主要工序包括测量放线、钻孔定位、成孔、清孔、锚索制作与安装、一次注浆或二次 补浆、施工锚索腰梁、张拉与锁定、锚头封闭和养护、检验(测)。 锚固施工前应调查施工区建(构)筑物基础、地下管线等,判断锚固施工对崩塌体、临近建筑 物和地下管线的不良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应单独编制脚手架(施工平台)施工组织设计,并按程序评审和报批。 5.4.2 锚固工程钻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孔机械应考虑钻孔通过的岩土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锚杆长度、施工现场环境、地形 条件、经济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b)宜采用干法成孔,在不稳定的崩塌体或当锚固段岩体破碎、渗水量大时,应采用套管护壁钻 孔、干钻或固结灌浆处理。 c 锚孔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 d) 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2%。 e 钻孔深度应穿过主控裂隙带,孔深应大于设计长度。 f)钻孔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T/CAGHP0412018
T/CAGHP0412018
g 钻孔终孔后,锚固段应清洗或吹洗干净。 h) 成孔施工中应做好施工地质编录工作,成孔完成后应及时按附录A.2编制钻孔施工记录
3锚固工程杆(索)体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杆体用钢筋、钢绞线应妥善保管和运输,宜采用切割机下料,不应使用电弧焊或乙炔焰 切割。 b) 杆体制作或编束应在专用工作台上进行。 制作前钢筋、钢绞线应进行除油污、除锈、调直等处理,下料长度应符合设计尺寸及张拉工 艺操作需要。 钢筋杆体下料长度三锚固段长度十自由段长度十锚头工作长度,锚杆杆体宜采用机械 连接。 e) 锚索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锚固段长度十自由段长度十锚墩厚度十张拉作业段长度,同 一锚索的每股钢绞线下料长度应相同。 f 沿锚固体轴线方向每隔1.5m~2.0m应设置一个对中支架;钢绞线编索应按一定规律平 直排列,一端对齐,不应扭结,注浆管和排气管应与索体绑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宜用镀锌材 料。应沿索体轴线方向每隔1.5m~2.0m设置隔离架。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 捆扎密封。 g 锚杆(索)制作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同时做好防腐措施。 h) 锚杆(索)制成后,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预应力锚索编制合格证(附录A.3),编号存放,妥 善保管。
6.4.4锚杆(索)的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a 锚杆(索)放人钻扎之前,应将扎内岩粉和土屑消洗十净,核对锚杆(索)编号与孔号是否一 致,检查加工质量,完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b 安装操作时,应防止锚杆(索)扭压、弯曲,避免锚固段钢绞线受到污染,人孔角度应与钻孔 角度一致。 c)安装时,不应损坏防腐层,不应影响正常的注浆作业。 6.4.5锚固工程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浆削应清扎。 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注浆前应做配合比试验。 注浆管宜与锚杆(索)同时放人孔内;注浆管应插人距孔底100mm~300mm处,使浆液自 下而上连续灌注;向上倾斜的钻孔内注浆时,应在孔口设置密封装置。 d 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设计要求确定注浆方法和压力,确保钻孔灌浆饱满和浆体密实。 e) 注浆应注至孔口溢浆,遇孔内严重漏浆,应采取多次注浆(补浆)或其他措施处理。 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的数量每30根锚杆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个。 g) 锚固工程注浆完成后应及时按附录A表A.4编制注浆施工记录表。 6.4.6 预应力锚杆(索)的张拉与锁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平整,宜与锚杆(索)轴线方向垂直。
a) 锚头台座的承压面平整,宜与锚杆(索)轴线方向垂直。 b) 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c 张拉时,注浆体和台座的抗压强度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索(杆)张拉应按设计规定程序进行,锚索张拉顺序,应考虑邻近锚索的相互影响,宜从中 间向两边推进
T/CAGHP 0412018
e 锚索(杆)正式张拉之前,应取10%~20%设计轴向拉力值N,对锚索(杆)预张拉1~2次: 使其各部位的接触紧密,锚索完全平直。 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锚具,有测力计的锚索(杆),测力计应与锚板同步安装,且与锚 孔对中。 g) 锚杆(索)张拉力及锁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完成后应及时按附录A.5编制锚索张拉 记录表。 h) 锚杆(索)张拉稳压时间应符合表4的规定。 4.7张拉操作时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牌,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张拉作业区,千斤顶出 方向严禁站人。 4.8错杆试验要求及做法见附录C:锚固施工质量应满足表5要求。
6.4.8铺杆试验要求及做法见附录C;锚固施工质量应满足表5要求
表4锚杆(索)张拉荷载分级及稳压时间
表5锚固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T/CAGHP 0412018
T/CAGHP 0412018
6. 5. 1一般要求
a)桩板式挡墙 池》(GB50330)行 体砌筑或浇筑、墙后回填等
6.5.2挡士墙基槽开挖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挡土墙基槽开挖应满足设计要求,临时支护,开挖一段,立即砌筑、回填一段 b) 基槽开挖深度、宽度及基底倾斜度和地基特征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械开挖基槽,宜在基底高程以上预留人工清理层,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d) 挡墙基槽开挖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验槽,易风化持力层应及时封闭
6.5.3浆砌石挡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6.5.4混凝土挡墙浇注施工要求
a)现浇混凝土挡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先凿毛,将松散部分的混凝土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 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混凝土开始浇灌时,在结合面上刷水泥浆或铺1:2水泥砂浆后 再浇注墙身混凝土。 b 当混凝土落高大于2.0m时,应采用串筒输送或泵送混凝土人仓,从低处开始分层浇注,分 层振捣厚度不宜大于0.7m。 c 毛石混凝土用毛石应选用坚实、未风化、无裂缝、洁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毛 石尺寸不应大于300mm,表面污泥等应清洗干净。 d 毛石混凝土浇注时,应先铺一层80mm150mm厚混凝土打底,再铺上毛石,毛石插入混 凝土约一半后,再浇灌混凝土填满所有空隙,最后逐层铺砌毛石和浇注混凝土。保持毛石 顶部有不少于100mm厚的混凝土覆盖层。所掺加毛石数量设计无规定时应控制不超过 总体积的25%。 e 混凝土中毛石铺放应均匀排列,大面向下,间距应不小于100mm,离开模板或槽壁距离不 小于150mm,毛石不应露于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挡墙泄水孔宜选用刚度和强度好的管材进行预埋成型,保证外倾坡度, g 混凝土挡墙沉降缝隔断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其厚度应有适当的预留压缩量。 5.5挡土墙墙后填土需及时回填夯实,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做好填土与原岩(土)的搭接。墙 砌出地面后,应在坡顶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散水坡,以免积水下渗而影响墙身稳定。 5.6墙后填土宜采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土,应分层夯实,当砌体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时,方可进行填土并分层夯实。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影响,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自身的稳定。 5.7 挡土墙施工质量要求: a 地基开挖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地基特征应满足设计要求。 b) 石料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 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十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
地基特征应满足设计要求, b) 石料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 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 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 塞。必要时打开检验
e) 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沉降缝、排水孔的数量、位置、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g) 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总面积的0.5%, 深度不超过10mm,排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伸缩缝符合设计要求,整齐垂直,上下 贯通。 h)重力挡土墙施工质量检验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重力挡土墙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6. 6. 1一般要求
a 当棚洞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主要施工工序包括基槽开挖、基础施工、洞身钢筋制作与安 装、洞身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洞顶回填等。 当棚洞为亏工结构时,主要施工工序包括基槽开挖、基础施工、坛工砌(浇)筑与养护、洞顶 回填等。 ) 棚洞施工过程中应对棚洞上部危岩崩塌体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和分析监测信息,对可 能出现的险情应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6.2棚洞基槽开挖应符合6.5.2的
T/CAGHP 0412018
6.6.4棚洞洞顶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洞顶缓冲土层回填应在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且混凝土、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的70%后进行。 b 侧墙回填应对称进行,石质地层中,岩壁与墙背空隙可用与墙身同级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或 浆砌片石回填。土质地层中,应将墙背坡面挖成台阶状,用片石分层码砌,缝隙用碎石填塞 密实。回填至与拱顶齐平后,再分层满铺填筑至设计高度。 拱顶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0.3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0.5m。采用机械回填时, 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1.0m以上后进行。 d 表土层作隔水层时,隔水层应与边、仰坡搭接平顺,防止地表水下渗。 e) 回填土料特性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7棚洞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a)挂网锚喷施工主要工序包括坡面清理、锚杆钻孔、锚杆制作与安装、钢筋网片制作与安装、 喷射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 b) 挂网锚喷施工所用钢筋、喷射混凝土等材料质量及检验,施工机具、设备检定等应符合设计 要求。 6.7.2喷护前应采取措施对泉水、渗水进行处治,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6.7.3锚喷岩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喷层要密实,受喷面底部不得有回弹物堆积。 6.7.4喷射混凝土表面严禁钢筋与锚杆外露,严禁出现漏喷、脱层和混凝土开裂脱落现象,喷层与 坡体连接应紧密。 6.7.5喷射混凝土施工同时应做好泄水孔和伸缩缝,应及时对喷浆层顶部进行封闭处理。砂浆初 凝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养护期一般为5d。 6.7.6锚杆应嵌人稳固基岩内,锚固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岩体性质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 小于20mm。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铺设钢筋网前宜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钢筋网与岩面的 间隙宜为30mm,然后再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的厚度要均匀且符合设计要求。 6.7.7锚杆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施工质量及验收要求按6.4.8执行。 6.7.8喷射混凝土强度试验见附录B;锚喷支护施工质量检验见表8;其他材料、操作技术及质量检 验要求按《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执行
表8锚喷支护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主动、被动防护网的构件、组成、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 D 防护网进场前,应有相关的材料质量证明、合格证、产品质量说明书,并按有关要求进行随 机取样且送实验室进行检验,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才能进场施工。 C 主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坡面清理、测量定位、锚杆施工、安装纵横向支撑绳、铺挂格栅 网、铺挂钢绳网并缝合(附录D)。 d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坡面清理、锚杆及基座定位、基坑开挖与混凝土灌注(土质地层 B类锚固)或钻凿锚杆孔(岩质地层A类锚固)、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支撑 绳安装与调试、钢丝绳网的铺挂与缝合、格栅网的铺挂(附录D)。 8.2主动防护网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主动防护系统安装应该紧贴坡面,悬空区域面积不能超过5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随 机锚杆数量,并及时办理施工洽商或设计变更。 b) 确保施工安装时支撑绳能张拉绷紧,每段横向支撑绳布设长度一般不超过30m,每段纵向 支撑绳的布设长度一般不超过40m。 c 支撑绳安装时,先将支撑绳一端用绳卡锁定在端头锚杆上,用另一端逐一穿人锚杆孔中,在 穿过另一端的锚杆后,把支撑绳沿穿进方向折回,用绳卡将安装端钢丝绳做出一个套环,然 后用不小于1t的张拉器两头分别拉住支撑绳端套环和相邻的锚杆,通过张拉器的收紧,在 支撑绳张紧之后,用绳卡将活动端与安装端进行锁定即可。 d 防护网铺装应沿坡面从上而下,先将其上边口固定于最顶部的横向支撑绳或锚杆上,然后 顺坡铺展开。 e) 铁丝格栅的固定方式、尺寸和叠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3 被动防护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基岩较完整时,钢柱基座可直接用锚杆锚固在基岩内,锚孔深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基础底面 用薄层C20混凝土或M20水泥砂浆抹平;当岩石风化比较严重或覆盖层较厚时,采取开挖 基坑用混凝土浇注基座的方式,基坑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用人工开挖基坑,禁止采 用爆破作业。 b)被动防护系统锚杆锚固位置岩石风化严重时,应采用混凝土锚固,系统锚杆在其长度范围
防护网连成一个整体 d 绳网的铺挂质量检查应满足设计要求,缝合绳外观和手动感受上应无明显松动,否则应重 新张紧;每张钢绳网四周构成其挂网单元的支撑绳或钢丝绳网间的缝合绳绕向、松紧度应 基本一致,否则应作调整。固定绳卡应卡牢。 6.8.4防护网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防护网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6.9拦石墙(坝、堤)
6. 9. 1一般要求
a) 拦石墙(坝、堤)施工用混凝土、石材、土料等质量、规格和性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拦石墙(坝、堤)施工宜避开雨季,并应做好施工安全监测工作。 c) 拦石墙(坝、堤)施工工序包括基槽开挖、墙体砌筑、浇筑或填筑、槽底及墙后缓冲层回填等 d) 缓冲垫层的材料与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2拦石坝(墙、堤)基槽开挖应符合6.5.2的要求。 9.3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墙(坝、堤)结构施工应符合6.5.3和6.5.4的要求。 9.4 缓冲层应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压实度符合设计值,并应保证排水畅通。 9.5 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坝(墙、堤)检查项目按表6执行。 9.6土质坝(墙、堤)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分层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土料碾压 堤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辅填;堤防横断面上的地面 坡度陡于1: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 b) 分段作业面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d 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相接。 e)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酒水湿润。 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 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g 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应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堤防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 填平整。土质拦石坝(堤)施工质量检验应满足表10的要求
表10土质拦石坝(堤)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6.9.7石笼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石料和笼材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笼体要牢固结实,填料饱满、密实,笼网应锁口牢固,石料的最小边尺寸不应小于笼的孔眼 尺寸。 C) 石笼大小视需要和对齐手段而定,石笼体积宜为1.0m~2.5m。 d) 石笼护体的坐码或平铺必须紧密,不应有掉笼、散笼、架空现象。笼体接缝应错开,笼间的 联系应牢固
6.10排(截)水工程
6.10.1施工前,应校核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合理,与施工条件不符时,应及时提出施工洽商或设计 变更。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施工,并应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 畅通。 6.10.2 施工中应对地表水、地下水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 6.10.3 排水沟变形缝、泄水孔、跌水、急流槽的留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防渗处理。 6.10.4 沟肩回填用黏土填筑封闭,且靠坡一侧的回填应高于沟肩,确保地表水能顺利进人沟内,不渗水。 6.10.5 地表截(排)水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放样,选定位置,确定轴线。排水沟平面位置和纵 坡应与实际地形相协调,排水通畅,不应有反坡,当实际地形与设计不一致时,应与设计等单位进行 现场处理。 6.10.6 截(排)水沟基槽开挖应参照6.5.2的有关规定执行。 6.10.7 石砌体结构排水沟施工应参照6.5.3的有关规定执行。 6.10.8 开挖土方基槽时,应留意崩塌体的稳定性。 6.10.9 浆砌排(截)水沟质量检验应满足表11的要求。
6.11其他防护工程
a) 护坡工程施工前,应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危石及不密实的松土。坡面防护层应与坡面密 贴结合,不得留有空隙。 b) 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防护工程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截排地表水和导排地 下水。 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工程相结合。 6.11.2浆砌片(卵)石护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砂浆终凝前,砌体应覆盖,砂浆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b 浆砌片石护坡每10m~15m应留一伸缩缝,缝宽20mm~30mm。在基底地质有变化处 应设沉降缝,可将伸缩缝与沉降缝合并设置。 c 泄水孔的位置和反滤层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3 浆砌片石护面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修筑护面墙前,应清除边坡风化层至新鲜岩面。对风化迅速的岩层,清挖到新鲜岩面后应 立即修筑护面墙。 b) 护面墙背必须与坡面密贴,边坡局部凹陷处,应挖成台阶后用与墙身相同的工砌补,不得 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坡顶护面墙与坡面之间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渗处理。 c 应按设计要求做好伸缩缝。当护面墙基础修筑在不同岩层上时,应在变化处设置沉降缝。 d) 泄水孔的位置和反滤层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4 植被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植被施工,铺、种植被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直到植被成活。 b) 种草施工,草籽应撒布均匀,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c) 灌木(树木)应在适宜季节裁植。 d) 养护用水应不含油、酸、碱、盐等有碍草木生长的成分。 6.11.5 注浆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注浆范围(平面的、垂向的)、注浆钻孔的布置和孔径、孔深、偏斜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材料的品种、性能、浆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加固后岩土体质量检测孔(点)数为注浆孔总数的5%~10%,且不少于5孔(点)。检 测方法用钻取芯样法或其他有效的方法。加固范围内,注浆孔口部位应回填处理。
7.1.1崩塌防治工程施工期间应开展以保证施工安全为目的的施工阶段变形监测,变形监测应从 崩塌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工程完成为止。 7.1.2了解崩塌体的特征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以及建设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根据勘察资料 气象资料、崩塌防治工程的设计资料及施工方案等编制监测方案。 7.1.3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监测目的和依据 监测内容及项目,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期和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及异
T/CAGHP 0412018
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监测人员的配备,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作业 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7.1.4应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结合地区经验及时进行崩塌变形破坏预报,
7.2.1崩塌防治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崩塌体、支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周边岩土体、周边建筑、 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7.2.2崩塌防治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相匹配。应抓住关键部位, 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完整的监测系统。 7.2.3崩塌防治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 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7.2.4崩塌防治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 影响。 7.2.5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7.3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7.3.1崩塌防治工程的现场监测应: 据崩塌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驻 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据崩塌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7.3.2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项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b)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和方便使用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 的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基点。 C)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和基准点的稳定性。 7.3.3监测仪器、设备和元件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经过 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崩塌变形监测精度,根 据其变形量确定。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5。 7.3.4监测内容一般包括地表、地下和结构体的裂缝、位移及倾斜监测,岩体或结构体的应力监测 雨量、水位、泉流量等监测,
7.4.1崩塌防治工程监测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崩塌防治工程监测频率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监 则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7.4.2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崩塌类别、崩塌防治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 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一般间隔1d~2d监测1次,且满足设计要求,当监测值相对稳 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7.4.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①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②监测数据变 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③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④崖顶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 政管道出现泄漏;崖顶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③支护结构出现开裂;①崖顶及周边地 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③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发生事 故后重新组织施工:出现其他影响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T/CAGHP 0412018
T/CAGHP 0412018
7.4.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7.4.5崩塌监测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及《崩塌、滑坡、泥 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等相关规范要求。
8.1.1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施工地段及崩威胁区域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环 境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应及时掌握崩塌体监测预警,以及气温、雨 雪、风暴、汛情等预报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8.1.2施工前,应了解施工及崩体威胁区域范围内地下埋设的各种管线、电缆、光缆等情况并与 相关部门联系,制定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有危险品及其他可疑物品时,应立即停止 施工,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8.1.3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施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 全警示标志,配齐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 8.1.4施工前应制定施工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8.1.5施工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人员、进人现场人员必须按规 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8.1.6在草、木较密集的区域施工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 8.1.7施工脚手架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一2011)规范执行,设 置好构造措施;施工现场安全通道应错开危岩范围设置。 8.1.8施工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地拴挂在可靠的 安全桩上。 8.1.9危岩清除和整修边坡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严禁上下交叉作业;坡面上的松动土、石 块应及时清除。 8.1.10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塌迹象危及施工安 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8.1.11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的道路,应设立警示标志,作业时下方严禁车辆、行人通行。 8.1.12施工中要设专人观察、监测,严防塌方。遇有大雨、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 停止作业。
8.2.1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9.1.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 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9.1.2对砂、石子、水泥、钢材等原材料应现场验收,并应抽取试样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9.1.3各工序应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9.1.4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业主单位技术 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9.1.5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相应的自检和验收,监理工程师参加验收,并做好隐蔽工 程记录。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重要的中间工程和隐蔽工程检查应由建设单位代 表、监理单位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及施工方共同参加。 9.1.6崩塌防治工程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9.2.1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项 且业主单位)提出工程验收申请
行;对混凝土强度等的检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范确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对 本规范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b) 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 测报告等及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
取样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9.2.3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 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C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施工记录(包括文字、素描图、可视化影像等资料)、质量检查 记录。
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c) 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d)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9.2.6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c)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d)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e)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9.3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料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代表进行检查验 收和质量评定。验收文件应经以上各方签字认可。
a) b) 施工组织设计及审批表。 c) 施工测量定位放线记录。 d)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合格证书及进场复验报告。 e) 构件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 f 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文件, g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报告及见证取样记录,混凝土、砂浆试件的性能试验报告。 h) 验槽确认及影像资料。 i) 分项(部)工程验收记录。 j) 抗滑桩的无损检测资料、锚索(杆)抗拔试验资料和施工监测资料。 k) 工程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1 施工编录的地质资料,编绘的地质柱状图。 m)施工日志。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n)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 0) 施工监测报告。 p)施工总结。 q)工程竣工图。 r)影像资料。 s)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T/CAGHP041—2018
表A.1崩塌体清除施工记录表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