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CITSA23-2022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综合运维系统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智能交通
7)液压转辙机油压曲线和油位信息; 8)采集设备状态信息。
6.2.1智能运维系统应以图形化、表格化的方式反映被维护设备的工作状态、设备状态、接口通信状 态并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及报警、预警信息。 6.2.2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站场运用状态显示功能,站场运用状态显示应包括站场运用状态图的实时 显示、存储及相关模拟量、开关量状态的关联回放。 6.2.3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信号设备状态显示功能,信号设备状态显示应包括CI、ATS、ATP、ATO、 OCS、电源屏、计轴等信号子系统以及轨道电路、道岔转换设备、信号机、信号电缆等设备的健康状态, 6.2.4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电气特性参数表格、模拟量曲线显示功能,主要包括外电网、电 源屏、轨道电路、道岔、信号机、转辙机、电缆绝缘和电源漏流等设备运行电气特性模拟量数据的实时 报表及日、月、年统计报表和趋势曲线显示。 6.2.5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历史数据的统计图表显示功能,应对信号设备运行开关量状态、 模拟量状态、运用次数等历史数据以饼图、直方图等图表的方式进行统计显示, 6.2.6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设备运行数据及报警的关联查看功能,以设备为单位,其运行数据及报警 可相互关联查看,主要包括各类设备模拟量表格与曲线的相互关联显示查看,各类设备开关量状态与其 模拟量数据的相互关联显示查看,各类设备报警、预警信息与其预报警当前及前后特定时间段内开关量 和模拟量的关联显示查看,各类设备与相邻、相近、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的相互关联查看,各类设备当前 报警、预警与其历史报警、预警数据的追踪。
监理标准规范范本监督并分析各设备各通道的连接情况
6.2.8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在线式动态电子图纸功能,能够根据电路逻辑建立矢量化的电子图纸,实 时显示电路中各采样点的电气特性值,在线式动态电子图纸应包括轨道电路、道岔、信号机等。
6.3.1智能运维系统应对道岔转换设备的动作过程异常进行诊断。 6.3.2 智能运维系统应对道岔失去表示、挤岔进行诊断。 6.3.3智 智能运维系统应对信号非正常关闭进行诊断。 6.3.4智能运维系统应对50Hz相敏轨道电路设备的轨道电压突变和波动、区段分路不良、故障红光 带等异常进行诊断。 6.3.5智能运维系统应对外电网及电源屏输入输出断电、电压突变或波动等异常进行诊断 6.3.6智能运维系统应对电缆绝缘不良或单调下降进行诊断。 6.3.7智能运维系统应实时接收CI、地面ATP主机、车载主机、ATS、DCS、计轴、电源屏、灯丝报警 等系统的设备报警及业务报警,并依据报警的关联关系进行故障诊断,
6.3.8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及时发现系统自身故障并报警
6.4.1智能运维系统应对外电网、 CI、地面ATP主机、车载主机、ATS、DCS、计轴、灯丝报 警等系统间结合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异常环节,定位故障范围。 6.4.2智能运维系统应对存在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的报警进行分析整合。 6.4.3智能运维系统应在报警类型、报警原因、报警数量、管界范围等方面,采用同比、环比等方式 分析设备运用情况。
6.5.1智能运维系统应对关键设备运用次数进行统计,主要包括转辙机动作次数、人工确认操作指令 运用次数、区段占用次数、列车和调车信号开放次数(各灯位分开统计)等。 6.5.2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设备开关量实时状态和历史状态查询功能。 6.5.3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设备模拟量实时值、日报表、日曲线、月趋势、年趋势的查询功能,并支 持跨设备查询。 6.5.4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站场运用状态、设备状态的实时查询和历史回放功能。 6.5.5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CI、地面ATP主机、车载主机、ATS、DCS、计轴等设备实时和历史工作状 态查询功能。
6.5.4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站场运用状态、设备状态的实时查询和历史回放功能, 6.5.5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CI、地面ATP主机、车载主机、ATS、DCS、计轴等设备实时和历史工作状 态查询功能。 6.5.6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对报警、统计、事件类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存储和查询功能,包括报警、 预警、浏览记录、统计、报表、报告、案例、经验值、处理记录等。
6.1智能运维系统应在线诊断设备运行状态异常并生成报警或预警,报警或预警应以文本、语 式呈现,应记录故障时间、恢复时间及人 工确认和处理情况
6.6.3预报警管理满足要求如下:
a 系统应根据用户权限及角色不同,通知相应的预报整至该用户,角色与通知预报警的关联可 动态配置: b 系统应对预报警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维护分析报告,提供维修指导建议; C 系统应具备预报警的屏蔽功能,可实现未启用设备、不合格设备、天窗修设备等的预报警屏 蔽; d 系统应提供预报警时段相关信息展示功能,应包括处所定位、维护建议、可能原因、处理流 程、设备及关联设备电气特性曲线、关键参数状态等信息; e 系统应具备历史预报警查询和导出功能,能以时间段、设备类型、预报警类型、处理人、处 理状态进行查询并导出; 系统可持续跟踪设备预报警,可根据预报警的频度、持续时间动态提升预报警等级:
g)系统可通过再现回放工具实现预报警存储数据的离线播放显示; h)系统可自定义预报警相关参数, ,包括预报警级别、相关阀值、延迟时间、语音报警参数等。
智能运维系统应具备维修管理功能,具体包括设备管理、资料管理、知识库管理、问题库管理、计 划管理、工单管理、上道管理、统计查询、应急指挥和信息发布,具体要求如下: a 设备管理应对信号关键在用和备用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履历管理、 设备大中修提醒、备品不足提醒、设备分类维护等; 6 资料管理应包括设备技术图纸管理、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并应支持资料与设备关联; C 知识库管理应支持将已处理完成并具有借鉴意义的故障作业工单纳入故障处理经验知识库, 当发生相关故障时,系统自动弹出相似故障处理经验; d 问题库管理应包括问题库的管理和查询、问题处理进度跟踪等; e) 计划管理应包括维修计划审批和施工计划审批; 工单管理应包括维修工单管理和施工工单管理; g 上道管理应包括上道申请和上道点管理,对设备的最近上道点可进行维护和查询; h 统计查询应包括人员工作量统计、天窗修完成情况统计、设备故障情况统计等; 应急指挥应包括应急预案管理、语音或视频通话、上道路径规划、人员轨迹跟踪、地理信息 系统展现等; 信息发布应包括运营突发信息、重大故障信息以及如超期未完成任务、备品备件短缺、天窗 修兑现率等统计信息等定制信息
7.1.1智能运维系统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运营组织管理架构和维修维护需要设置,宜采用车 站级、线路级、线网级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
车站级智能运维系统设置在正线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等处,主要实现对车站层基础信号系统 及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诊断、统计、展示等功能:
b)线路级智能运维系统宜设置在线路维修中心,汇集正线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监测数据,主 要实现线路全线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诊断、数据流调度、数据集中存储、网管、时钟等 中心数据服务功能以及全线信号设备运行状态、站场运用状态的集中监视,实现线路设备维修 管理等功能; C 线网级智能运维系统可根据运维管理需要配置,可设置在线网控制中心,汇集各线监测数据, 主要实现对各线路信号设备运行状态、所辖各站站场运用状态的全景集中展示和监测数据的统 计分析,实现各线维修装备的集中调度、应急管理和综合运用。 1.2智能运维系统业务宜包含车站层、线路层、线网层三层架构,各层级业务架构如图2所示
图2系统业务架构示意图
.2.1车站级智能运维系统应配置车站处理机(简称站机)、采集设备、网络通信设备、UPS电源及 雷电防护设备等,站机宜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并配置音箱、打印机等设备。
7.2.2线路级智能运维系统应配置应用服务器、综合分析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存储设备、维护工作 站、网络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UPS电源及雷电防护设备等,其中应用服务器宜采用穴余配置,维 护工作站宜采用商用PC机。
7.2.3线网级智能运维系统宜配置云计算资源池设备、存储设备、维护工作站、网络通信设备、网络 安全设备、UPS电源及雷电防护设备,其中计算资源池设备提供的服务宜包含数据库服务、通信前置服 务、应用服务、综合分析服务、网管服务、Web服务、接口服务、时钟服务、防病毒服务等,数据库服 务、通信前置服务和应用服务宜采用余配置,维护工作站宜采用商用PC机并配置音箱、打印机等设 务
2.4智能运维系统可根据需要在工区、车间、维修中心、控制中心等处配置监测终端、维修管 终端等设备,监测终端宜采用商用PC机并配置音箱、打印机等设备。
2.5在线网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智能运维系统宜采用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方式进行配置,将 和线网级服务器资源在线网级进行整合。
7.3.1智能运维系统组网应遵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满足现阶段需 应留有发展余量。
3.3智能运维系统网络设计应在保证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的前提下,采用标准、通用、高 的网络设备
3.4智能运维系统网络宜单独设置,也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将生产网和管理网分别设置,信息头 备状态综合监督、智能诊断、综合分析、统计查询、预报警管理等功能模块宜纳入生产网,维修 能模块宜纳入管理网,生产网应单独组网,管理网可复用办公网,管理网与办公网复用时,生产 理网之间应增加网络安全设备。
8.9智能运维系统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0℃+45℃,推荐长期稳定运行温度为+18℃~+28℃。 8.10智能运维系统工作环境湿度不大于90%(室温+25℃),不得凝露。 8.11智能运维系统工作环境大气压力应为70kPa~106kPa(相当于海拔3000m以下)
9.1传感采集安全要求
9.2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
线网级、线路级智能运维子系统局域网网络带宽不宜小于1000Mbit/s,车站级智能运维子 系统局域网网络带宽不宜小于100Mbit/s; 线网级、线路级智能运维子系统局域网宜采用双网结构; c)各局域网能够实现集中监控,并支持远程管理。
9.2.2智能运维系统广域网设计要求如下:
a)智能运维系统广域网包括车站级与线路级之间、线路级与线网级以及与监测终端之间的广域网 络,网络接入带宽不宜小于20Mbit/s,端到端单向时延不大于50ms b)智能运维系统广域网宜采用数据通信网组网,移动终端宜采用VPN的方式接入。 9.2.3外部系统设备采用以太网方式与智能运维系统接口通信时,智能运维系统接口侧应增加网络安 全设备。 9.2.4智能运维系统应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所有网络交换设备宜根据实际网络节点数目为各终端 接入网络提供固定端口,调试或维护设备接入智能运维系统网络时,应使用为调试分配的专用IP地址, 并经过防病毒服务器杀毒软件检查。
全设备。 9.2.4智能运维系统应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所有网络交换设备宜根据实际网络节点数目为各终端 接入网络提供固定端口,调试或维护设备接入智能运维系统网络时,应使用为调试分配的专用IP地址, 并经过防病毒服务器杀毒软件检查。
9.2.6智能运维系统宜为所有网络节点分配固定网络地址,宜对各网络节点的MAC地址和网络地址进 行匹配检查,对MAC地址和网络地址不匹配的网络节点进行告警提示。
智能运维系统的可用度(A)应不小于99.99
智能运维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不大于0.75h。
外电网综合质量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采集内容: 1)外电网I、II路输入线电压、相电压、电流有效值,频率、相位角、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外电网I、II输入断相、错序、断电、瞬间断电报警。 b) 采集点: 1)电压监测点设置在配电箱闸刀外侧外电电源引入端子处; 2) 电流监测点设置在配电箱闸刀内侧。 C 监测量程: 1)AC380V电压量程范围:0V~500V; 2)AC220V电压量程范围:0V~300V; 3) 电流量程范围:0A~100A; 频率量程范围:0Hz~60Hz; 5) 功率量程范围:0kW~80kW。 d 监测精度: 电压精度为土1%; 电流精度为土2%; 3) 相位角精度为土1%; 4 频率精度为±0.5Hz; 能交通协会 功率精度为土2%。 e) 监测方式: 1) 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2)电流采用开口式电流互感器监测。 f) 采样周期: 断相、错序、瞬间断电报警的采样周期为50mS 2) 电压、电流采样周期为250ms; 3) 瞬时断电波形采集周期小于或等于2.5mS。 报警符合以下要求: 华交通协 S 1 输入电压大于额定电压值的15%或小于额定电压值的20%时报警并记录 2 输入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值的65%,时间超过1000ms时断相及断电报警并记录; 3 输入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值的65%,时间超过140ms,但不超过1000ms时瞬间断电报警并 记录故障波形: 4) 对于三相(380V)输入电源,相序错误时错序报警并记录
A.250Hz相敏轨道电路
50Hz相敏轨道电路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接收端电压、相位角采集 1)采集内容:轨道接收端交流电压、相位角:
2)采集点:轨道测试盘侧面端子或二元二位轨道电路继电器端、局部电压输入端,相敏 道电路电子接收器端; 3) 监测量程:接收电压:0V~40V、相位角:0°~360°; 4 监测精度:电压精度为土1%,相位角精度为土1%;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轨道继电器励磁时测相位角 轨道占用时不测试相位角; 6) 采样周期:250ms。 b 发送端电压采集 1) 监测内容:发送端电压; 2) 监测点:分线柜分线端子保险后端; 3) 监测量程:0V~300V; 4 监测精度:±1%;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6)采样周期:250ms。 开关量采集 1) 采集内容:轨道继电器(GJ)状态(一送多受轨道区段应采集各分支受端GJ状态); 2) 采集点:GJ空接点或半组空接点; 3)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4) 采样周期:小于或等于150ms。
直流转辙机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直流转辙机动作曲线采集 1) 采集内容: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动作时间、转换方向: 采集点:动作回线: 3) 监测量程:电流量程范围:0A~10A(单机),动作时间:0s~40S(单机) 4) 测量精度:电流精度为±3%,时间不大于0.1S; 5) 监测方式:根据1DQJ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6) 采样周期:40ms。 b 道岔表示电压采集 1) 采集内容:直流转辙机X1X3、X2X3道岔表示交、直流电压; 2) 采集点:分线柜; 3) 监测量程:直流:0V~100V,交流:0V~200V; 4) 监测精度:±1%;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6) 采样周期:500mS。 C) 开关量采集 采集内容:第一启动继电器(1DQJ)、定位表示继电器(DBJ)、反位表示继电器(F 等关键继电器状态: 采集点:各继电器的空接点或半组空接点; 3)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绿化标准规范范本,变化测; 4)采样周期:小于或等于150ms。
交流转辙机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交流转辙机动作曲线采集 1) 采集内容: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总有功功率、电流、动作时间、转换方向; 2) 采集点:电压采样在断相保护器输入端,电流采样在断相保护器输出端; 监测量程:电流:0A~10A(单机)、动作时间:0s~40s(单机)、功率:0kW 5kW(单机): 4 测量精度:电流为土2%,功率为土2%,时间不大于0.1S; 5) 监测方式:根据1DQJ/1DQJF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6) 采样周期:40ms。 b) 道岔表示电压采集 1)采集内容:交流转辙机X1X3、X1X2、X2X4、X3X5道岔表示交、直流电压; 2)采集点:分线柜道岔表示线; 3) 监测量程:直流:0V~100V,交流:0V~200V; 4) 监测精度:±1%;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6) 采样周期:500ms。 c 断相保护器输出直流电压采集 采集内容:断相保护器驱动BHJ的直流电压; 2) 采集点:断相保护器DBQ的1、2接点; 3) 监测量程:0V~40V; 4) 监测精度:±1%;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6) 采样周期:250mS。 d) 开关量采集 1) 采集内容:1DQJ或1DQJF、DBJ、FBJ、BHJ等关键继电器状态; 2) 采集点:各继电器的空接点或半组空接点; 3)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采样周期:小于或等于150ms。 通协
电缆绝缘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缆类型:各种信号电缆回线(交流道岔只测试X4,X5,耐压小于500V的设备不纳入测试) b) 监测内容:电缆芯线全程对地绝缘,测试电压:DC500V; C) 监测点:分线柜; d) 监测量程:0MQ 20MQ, 超出量程值时显示“>20MQ” e) 测量精度:土10%(相对误差); f 监测方式:拔出防雷或断开防雷地线后启动、自动测量:人工命令多路测试
A.6电源对地漏泄电流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监测类型:电源屏输出电源:
b)采集内容:输出电源对地漏泄电流; 采集点:电源屏输出端; d)监测量程:交流:0mA~300mA,直流:0mA~10mA; e) 测量精度:±10%; 监测方式:在天窗点内人工启动,通过取样1kα(DC)或50Q(AC)上电压测试电源对地漏 泄电流值,人工命令多路测试。
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采集内容:进、出站信号机的灯丝继电器(DJ,2DJ)工作交流电流; 采集点:信号点灯电路始端; 6 c) 监测量程:0mA~300mA; d) 测量精度:土2%; e)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f 采样周期:500ms。 ? (场)间联系线路 站(场)间联系线路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采集内容:站(场)间联系线路直流电压; b) 采集点:分线柜; 监测量程:±(0 ~200)V; 交通协会 c) d 测量精度:±1%; e)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f 采样周期:250mS。
食品添加剂标准A.8站(场)间联系线路
站台屏蔽门采集应满足以下要求: a)站台屏蔽门继电器工作电压 1)采集内容:站台屏蔽门关闭且锁闭继电器、站台屏蔽门互锁解除继电器、关门继电器 开门继电器工作直流电压: 2) 采集点:信号侧分线柜; 3) 监测量程:0V~200V; 测量精度:±1%; 能 4) 5)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6) 采样周期:250mS。 b) 站台屏蔽门继电器状态 1) 采集内容:关门继电器、开门继电器等继电器状态; 2) 采集点:信号侧各继电器的空接点; 3)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小于或等于1s),变化测; 4) 采样周期:小于或等于150ms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