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190-2017 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pdf

  • GB/T 14190-2017  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GB/T 14190-2017  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

    GB/T14190—201Z

    GB/T 141902017

    5.1.1.4.1称取(0.125土0.005)g试样,精确至0.1mg,放入具塞三角烧瓶中。若试样含水量高于 0.5%,则需将试样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压力低于133.5Pa,温度为105℃,干燥3h。然后在干燥器中冷 却待测。或用丙酮清洗除去其表面水分,在80℃烘箱中放置15min20min,以除去残余丙酮。 5.1.1.4.2如试样中含有无机材料或其他添加剂。称量范围按式(1)计算

    式中: m 试样的质量水质标准,单位为克(g); W; 试样中无机物的质量分数; uo 试样中其他添加剂的质量分数。 当 wivws其中任何一个量超过 0.5%时.需对 m 进行修正。

    5.1.1.5溶液的制备

    使溶剂温度保持在(25士2)℃,量取25mL溶剂加人试样中,盖上瓶塞置于加热装置上加热。在 90℃~100℃溶液温度下使试样全部溶解。取出冷却至室温。 注:对于高结晶切片,需要先将试样粉碎,粉碎时要防止样品过热,可以用干冰或液氮保护以保持低温。在135℃~ 140℃溶液温度下使试样全部溶解。溶解时间要求控制在45min以内,超过此时间则样品需要重新制备。 试样在溶液中的浓度c按式(2)计算,单位为克每百毫升(g/100mL)

    5.1.1.6试验步骤

    5.1.1.6.1将溶液经过滤器具过滤后加入乌氏黏度计中,使其液面处于装液标线之间。 5.1.1.6.2将乌氏黏度计安装在温度为(25.00士0.05)℃的恒温浴内,确保黏度管垂直,且上标线低于水 浴表面至少30mm。恒温15min后测其流经时间,重复测量3次,极差不应大于0.2s,其平均值为溶 夜流经时间t1。 5.1.1.6.3用同一支乌氏黏度计按同样的方法预先测量溶剂的平均流经时间to。重复测量5次,极差 不应大于0.1s。若相继2次测量的平均流经时间差值大于0.4s,应清洗乌氏黏度计

    5.1.1.7 结果计算

    式中: 7 相对黏度; t1 溶液流经时间,单位为秒(s); ta 溶剂流经时间,单位为秒(s):

    7 增比黏度; [n]——特性黏度,单位为分升每克(dL/g); 溶液浓度,单位为克每百毫升(g/100mL)。 1.1.7.2PET切片的稀溶液黏度也可用黏数(I)来表示,黏数单位为毫升每克(mL/g),按式(6)计

    5. 1.1.8 结果表述

    0.25(—1+3ln) =

    特性黏度的计算结果以两个平行样品测试值的平均值表示,按照GB/T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 三位。

    5. 1.1.9.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 度在0.630dL/g~0.720dL/g时, 测试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 限(0.006dL/g)的情况不超过5%。

    5. 1.1.9,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特性黏度在0.630dL/g~0.720dL/g时 于再现性限(0.010dL/g).超过再现性限(0.010dL/g)的情况不超过5%

    5.1.2方法B(相对黏度仪法)

    5.1.2.1方法提要

    将PET试样溶解在苯酚和四氯乙烷的混合溶剂中,然后该溶液和不含试样的空白溶剂在黏度仪的 两根毛细管中流动。黏度仪监测第一根溶剂参比毛细管上压力降力,和第二根试样毛细管上压力降 力,由力。和力,之比求得相对黏度,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试样的特性黏度。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相对黏度仪测试原理示意图

    GB/T 141902017

    5.1.2.3仪器和设备

    5.1.2.3.1相对黏度仪:包括主机系统、温控系统、称样系统、自动加液系统、自动加样系统、仪器控制系 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5.1.2.3.2溶样瓶:专用溶样瓶或具塞三角烧瓶100mL。 5.1.2.3.3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精度2℃。 5.1.2.3.4过滤器具:不锈钢滤网120μm~200μm或相应的过滤漏斗。 5.1.2.3.5天平最小分度值 0.1 mg。

    2.3.1相对黏度仪:包括主机系统、温控系统、称样系统、自动加液系统、自动加样系统、仪器控制 数据处理系统 2.3.2溶样瓶:专用溶样瓶或具塞三角烧瓶100mL。 2.3.3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精度2℃。 2.3.4过滤器具:不锈钢滤网120um200μm或相应的过滤漏斗。 2.3.5天平:最小分度值0.1 mg。

    5.1.2.4 试验步骤

    5.1.2.4.1仪器常数的确定

    受置好仪器的仪器初始参数,用所选用的混合溶剂进行仪器常数的测定。 参考设定条件:混合溶剂压力范围28kPa~35kPa.控制温度25℃.恒温时间30s,数据采集时间12s

    5.1.2.4.2测量

    称取0.125g~0.128g试样,精确到0.1mg,放人溶样瓶,加一定量的溶剂,配制成试样浓度为 (0.5000士0.0070)g/100mL,放在加热装置上溶解,试样溶解后冷却到室温,将滤液用相对黏度仪进 行测定。如试样中含水率高于0.5%,处理方法同5.1.1.4.1;如试样中含有无机材料或其他添加剂,且其 质量分数分别超过0.5%时,要将其质量分数作为杂质输人到仪器参数设定表中。 根据所选择的溶剂及相对应的数学模型,仪器自动计算试样特性黏度值,

    5.1.2.5结果表述

    5.1.2.6.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特性黏度在0.630dL/g~0.720dL/g时,这 I试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0.006dL/g),超过重复性限(0.006dL/g)的情况不超过5%

    5.1.2.6.2 再现性

    值,特性黏度在0.630dL/g~0.720dL/g时: 再现性限(0.010dL/g),超过再现性限 )的情况不超过5%。

    5.2二甘醇的试验方法

    5.2.1方法A(甲醇酯交换法)

    5.2.1.1方法提要

    试样在高温、甲醇存在的条件发生酯交换反应,二甘醇游离,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滤液中二甘醇

    含量。 5.212仪器和设备

    5.2.1.2仪器和设备

    5.2.1.2仪器和设备

    GB/T141902017

    5.2.1.2.1气相色谱仪: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2.1.2.2 色谱柱:毛细管柱或填充柱,固定液为 谱柱。 5.2.1.2.3 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5.2.1.2.4 加热装置:温度控制(210士10)℃。 5.2.1.2.5 反应管:50mL,推荐规格参照附录B。 5.2.1.2.6 台虎钳。 5.2.1.2.7 扳手。 5.2.1.2.8 自动移液装置或移液管:25mL。 5.2.1.2.9 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1uL、10uL。 5.2.1.2.10 具塞三角瓶:100mL

    5.2.1.3.1甲醇

    5.2.1.4采用毛细管柱时推荐的气相色谱测计

    5.2.1.4.1 氧气流速:25mL/min。 5.2.1.4.2 氢气流速:35mL/min。 5.2.1.4.3 空气流速:350mL/min。 5.2.1.4.4 柱温:180℃。 5.2.1.4.5 进样口温度:250℃。 5.2.1.4.6 检测器温度:250℃。 5.2.1.4.7 进样量:0.8μL

    5.2.1.5校正溶液的制备

    推荐按表1配制二甘醇校正溶液

    GB/T14190—201Z

    表 1二甘醇校正溶液配制

    5.2.1.6校正溶液气相色谱测定

    在已配好的上述校正溶液中加入25mL酯交换溶液和100m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充分摇匀,过 角瓶中,吸取0.8滤液用气相色谱进行测试

    5.2.1.7校正曲线的绘制

    以校止浴液中 回归绘制校正曲线,相关系数高于0.99。 每次配制二甘醇储备液后应重新绘制校正曲线 注:根据样品二甘醇实际含量,需合理调整标 曲线适用范围

    5.2.1.8 试验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1mg,到反应管中,精确加入25mL酯交换溶液,用扳手将反应管拧紧, 放入加热装置中,在210℃下反应2h后取出,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过滤至三角瓶中,吸取0.8μL滤液 用气相色谱进行测试。 注:将样品粉碎至1mm以下,采用油浴加热可以将反应时间缩短为60min

    5.2.1.9结果计算

    试样二甘醇含量按式(8)计算

    5.2.1.10精密度

    5.2.1.10.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给出的二甘醇在0.80%~1.60%时,这两个测

    GB/T141902017

    试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0.06%),超过重复性限(0.06%)的情况不超过5%

    5.2.1.10,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给出的二甘醇在0.80%~1.60%时,不大于 再现性限(0.08%),超过再现性限(0.08%)的情况不超过5%

    5.2.2方法 B(乙醇胺降解法)

    5.2.2.1方法提要

    试样在高温、乙醇胺存在条件下,发生降解反应,二甘醇游离,然后滤液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二甘醇 含量,

    5.2.2.2仪器和设备

    5.2.2.4采用填充柱时推荐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5.2.2.4.1氮气流速:25mL/min~35mL/min。

    GB/T14190—201Z

    5.2.2.4.3 空气流速:300mL/min~400mL/min。 5.2.2.4.4 柱温:180℃。 5.2.2.4.5 进样口温度:220℃。 5.2.2.4.6 检测器温度:220℃。 5.2.2.4.7 进样量:1ML

    5.2.2.5 校正因子的制作

    5.2.2.5.1取5个100mL容量瓶,各加入10mL内标液C液。 5.2.2.5.2分别逐个加人二甘醇溶液2mL、3mL、4mL、5mL、6mL。用乙醇定容。 5.2.2.5.3吸取1uL上述溶液用气相色谱进行测试。测定结果按置信度95%取舍,求出平均值。应定 期绘制校正曲线

    2.5.1取5个100mL容量瓶,各加入10mL内标液C液。 2.5.2分别逐个加人二甘醇溶液2mL、3mL、4mL、5mL、6mL。用乙醇定容。 2.5.3吸取1μL上述溶液用气相色谱进行测试。测定结果按置信度95%取舍,求出平均值。应 会制校正曲线

    5.2.2.6校正曲线斜率的计算

    醇校正曲线的斜率K值按5.2.1.7同样方式计算

    5.2.2.7试验步骤

    5.2.2.7.1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1mg,放入三角烧瓶内。加入3mL左右乙醇胺(浸没样品即 可)。将三角烧瓶装上冷凝管,在240℃加热装置上加热回流40min。 5.2.2.7.2用隔热板将装有冷凝管的三角烧瓶与加热装置分离约3min,从冷凝管上部缓慢加入20mI 内标液B液。 5.2.2.7.3抽去隔热板继续回流约5min后,关闭加热装置电源,取下三角烧瓶用水冷却,加入4g 5g对苯二甲酸中和到中性, 5.2.2.7.4吸取1L滤液用气相色谱进行测试。 5.2.2.7.5试样二甘醇含量按式(8)计算

    5.2.2.8结果表述

    计算结果以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表示,按照GB/T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

    5.2.2.9.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给出的二甘醇在0.80%~1.60%时,这两个 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0.08%),超过重复性限(0.08%)的情况不超过5%。

    5.2.2.9.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给出的二甘醇在0.80%~1.60%时,不大 性限(0.10%),超过再现性限(0.10%)的情况不超过5%

    5.3.1方法A(显微镜法)

    5.3.1.1方法提要

    试样在升温控制单元内以一定的速率升温,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熔融过程,晶粒引起的光效应消

    5.3.1.2仪器和设备

    5.3.1.2.1 切片机:可调节厚度,最小值2um。 5.3.1.2.2 偏光显微镜:放大倍数100倍以上。 5.3.1.2.3 升温控制单元(包括加热台和控制装置),温度指示精度0.1℃。 5.3.1.2.4 载玻片:厚度1mm。 5.3.1.2.5 盖玻片:厚度0.17mm。 212推芯的病上临

    GB/T141902017

    5.3.1.3.1 糖精,GBW(E)130141,228.8℃ 5.3.1.3.2 5.3.1.3.3 偶氮苯,GBW(E)130133,241.2℃。 5.3.1.3.4酚酰.GBW(E)130143.262.6℃

    5.3.1.3.1 糖精,GBW(E)130141,228.8℃ 5.3.1.3.2 咖啡因,GBW(E)130142,236.6℃。 5.3.1.3.3 偶氮苯,GBW(E)130133,241.2℃。 5.3.1.3.4酚.GBW(E)130143.262.6℃

    .3.1.4温度指示的校正

    3.1.4.1取5mg~10mg的熔点标准物放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压紧晶粒,使其互相接触,在显 观察是一个单层。 3.1.4.2将装有标准物的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加热,在熔点20℃前以2℃/min的速率升温。 3.1.4.3在显微镜下观察,当晶粒引起的光效应消失时,所显示的温度即为该标准物的熔点。 3.1.4.4根据标准物的熔点和显示出的温度,计算出温度指示的修正值

    5.3.1.4.1取5mg~10mg的熔点标准物放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压紧晶粒 下观察是一个单层。 5.3.1.4.2将装有标准物的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加热,在熔点20℃前以2℃/min的速率升温。 5.3.1.4.3在显微镜下观察,当晶粒引起的光效应消失时,所显示的温度即为该标准物的熔点。 5.3.1.4.4根据标准物的熔点和显示出的温度,计算出温度指示的修正值

    5.3.1.5试验步骤

    5.3.1.5.1用切片机将试样切成厚为25um的薄片,再用剪刀取约0.5mm的试样,放在载玻片上,用 盖玻片压紧。 .3.1.5.2将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快速升温至180℃,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其他 力能性聚酯可视其熔点的高低做适当调整),再以2C/min的升温速率升温,根据需要观察初熔,记下 读数。 .3.1.5.3试样达到初熔后,快速升温至280℃,使其在此温度下保持3min,然后快速降低到180℃, 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40℃,最后以2℃/min的速率升温,观察终熔,所显示的温度即为 试样熔点

    盖玻片压紧。 5.3.1.5.2将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快速升温至180℃,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其他 功能性聚酯可视其熔点的高低做适当调整),再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根据需要观察初熔,记下 读数。 5.3.1.5.3试样达到初熔后,快速升温至280℃,使其在此温度下保持3min,然后快速降低到180℃ 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40℃,最后以2℃/min的速率升温,观察终熔,所显示的温度即为 试样熔点

    5.3.1.6结果表迷

    按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表示,按照GB/T8170修

    5.3.1.7.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给出的熔点在250.0℃~263.0℃时,这两个 测试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0.5℃),超过重复性限(0.5℃)的情况不超过5%

    5. 3. 1.7.2 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给出的熔点在250.0℃~263.0℃时,不

    GB/T14190—201Z

    于再现性限(1.0℃),超过再现性限(1.0℃)的情况不超过5%

    5.3.2方法B(差示扫描量热法)

    5.3.2.1方法提要

    试样和适宜的参照材料在差示扫描量 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输入到试样和参比 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关系,由DSC曲线得到试样的熔点

    推荐的熔点标准物:钢:156.6℃;锡:231.9℃;锌:419.6℃。

    5.3.2.3仪器和设备

    5.3.2.3.1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温度指示精度0.1℃。 5.3.2.3.2压片机。 5.3.2.3.3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5.3.2.3.4平口钳。 5.3.2.3.5铝

    5.3.2.4温度校正

    5.3.2.5试验步骤

    5.3.2.5.1用平口钳将切片夹扁、夹平,称取5mg~10mg试样,放于铝皿中,盖上盖子,用压片机压好 放于仪器试样盘位置。 5.3.2.5.2推荐采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流速:30mL/min~50mL/min。 5.3.2.5.3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280℃,保温3min,以10℃/min的速率冷却至140℃ (或结晶峰以下50℃),再以10℃/min的速率重新升温至280℃,记录下DSC曲线

    5.3.2.5.1用平口钳将切片夹扁、夹平,称取5mg~10mg试样,放于铝皿中,盖上盖子,用压片机压好,

    2.5.1用平口钳将切片夹扁、夹平,称取5mg~10mg试样,放于铝皿中,盖上盖子,用压片机压 仪器试样盘位置。 2.5.2推荐采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流速:30mL/min~50mL/min。 2.5.3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280℃,保温3min,以10℃/min的速率冷却至140 结晶峰以下50℃),再以10℃/min的速率重新升温至280℃,记录下DSC曲线。

    5.3.2.6结果表述

    从DSC仪曲线上读取重结晶后的熔融峰温作为试样的熔点,按照GB/T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

    5.3,2.7.1重复性

    ~263.0℃时,这两 式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 的情况不超过5%

    5.3.2.7.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给出的熔点在250.0℃~263.0℃时,不 现性限(1.0℃),超过再现性限(1.0℃)的情况不超过5%

    5.4端羧基的试验方法

    1.1方法A(容量滴定法

    5.4.1.1方法提要

    5.4.1.2仪器和设备

    5.4.1.2.1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5.4.1.2.2 加热装置:带恒温调节和搅拌装置。 5.4.1.2.3 磨口三角烧瓶:250mL。 5.4.1.2.4 球型冷凝管:与250mL磨口配套,六球以上。 5.4.1.2.5 滴定装置或微量滴定管:分度值0.01mL。 5.4.1.2.6移液管或加液器:50mL

    5.4.1.4混合溶剂

    三氯甲烷混合溶剂:将苯酚和三氯甲烧按2:3(亿

    5.4.1.5试验步骤

    回流至试样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1.5.3同样条件下做空白

    5.4.1.6结果计算

    端羧基含量按式(9)计算:

    拉伸强度测试标准GB/T 141902017

    5.4.1.7结果表述

    5.4. 1.8. 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 测试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2.0mol/t)土地标准,超过重复性限(2.0mol/t)的情况不超过5%。

    5.4.1.8.2再现性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端羧基在15.0mol/t~35.0mol/t时,不大 于再现性限(3.0mo1/t).超过再现性限(3.0mol/t)的情况不超过5%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