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第2版 [冯树根 编著] 2013年版.pdf

  • 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第2版 [冯树根 编著] 2013年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5.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2-02
  • 发 布 人: casio7003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本书立足于空气洁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讲理论、授方法、传技巧,内容鲜活,架构新颖,节能理念渗透于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从工程应用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大量案例,分析其设计缺陷并给出改善措施;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不切合实际的规定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观点;列举了制药车间及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2版中增加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并给出设计实例;对单向流与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用手工彩钢夹芯板建造洁净室的施工技术及方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提倡与时俱进并给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及方法;对洁净度、浮游
    菌、沉降菌等参数的检测及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提出了创新性的措施;对医院洁净手术部及净化车间的运行管理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战措施。
    本书适用于净化空调工程设计人员,洁净室工程施工及监理人员,室内污染控制技术人员,净化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人员,质检部门的测试验收人员,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对洁净室感兴趣的人员及洁净室的用户。
    若作为教学用书,会给大学的课堂输入鲜活的素材、科学的理念,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颇有益处,作者将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PPT教学课件”。

    第2版前言
    迄今为止,本书第1版发行不到三年,不断有读者来电联系,有的索取PPT课件用于教学,有的咨询设计方面的问题,有的咨询施工工艺及做法,有的约谈技术讲座事宜,有的表扬,有的感谢…最让作者欣慰的是有几所大学把本
    书作为教材,这要比表扬、感谢之言使作者愉悦得多,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太需要能够提升能力、介绍实战方法的书了!
    通过这几年与读者的交流,作者感触颇深。有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善于“临基”,缺乏创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习惯于闭门造车,缺少施工现场实践。对净化空调工程缺乏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技术细节的深入。为此,作者决定对原书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通过再次增加工程实例、工程施工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本书的实用价值,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里说的创新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相当于学习绘画从临幕转向“写生”,进而进行“创作”。做工程设计时,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国家的最新产业政策,做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价值最大化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创新。列入本书中的所有工程实例供读者“临基”体味,读者需结合书中所述的理论、方法、技巧进行思考,领会工程实例的内涵、每个细节及每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最终步入“写生”“创作”的境况,创新的能力会逐渐提高,这也是作者精心选择实例内容、篡密安排每个章节顺序的用心所在。
    本版保持第1版的书写风格,增加第8章、第9章、第11章全新的内容,增加的内容超过原书的三分之一。第8章主要介绍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应用,以某量子光学科研楼净化空调工程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及步骤;详细介绍了百级洁净室与千级洁净室共用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比较了F℉U作为送风循环机组与中效机组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各自特点,给出百级送风系统及百级送风天花的设计方案。第9章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价绍“编制依据、施工准备及部置、施工方案、劳动力组织、制订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系统讲述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某净化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例。第11章手工彩钢夹芯板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洁净室常用的彩钢夹芯板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还介绍了彩钢夹芯板装配前的二次设计,并给出二次设计实例。至于小的修政、补充几乎每章都有,在此不一一列举。
    作者希望通过本次修订,使第2版的读者面更加宽广,更具有指导性。当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愿望与效果不一定能达到一致,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冬天,北方的室内温暖而干燥,窗外传来咿一咿一啊一啊一的练声回音,走到窗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洁白,银装素裹。推开窗户,呼吸着洁净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书写的疲劳被兴奋所替代。瑞雪兆丰年,在本书第2版出版之际,祝愿我国的空气洁净技术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快的发展。
    作者邮箱:tutfsg(@126.com
    冯树根

    第1版前言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应邀撰写本书,力图以鲜活的素材、新颖的架构,献给读者一部具有实战价值的工程应用型著作。为此,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进行了精挑细选,突出实用技术,满足工程技术人员的实战需求。
    本书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多年的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调试的一线经验,同时,也把施工技术培训、检测验收培训、运行管理培训、参与GMP认证的经验及教学科研成果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本书的灵魂:洁净室技术应用中的“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万变”就是千变万化的各种各样的工程,即应用所学理论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各种各样的工程。为此,把每个章节的内容作为洁净室技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努力做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每个环节的内容都相互渗透。设计内容中蕴含着施工技术,施工内容中显现出设计思想,而运行管理的内容也提醒技术人员方案的制订不能闭门造车…林林总总的内容相互穿插呼应,使读者能融入到洁净室技术这个系统中,真正认识系统,最后能创造“系统”。有了这个创造力,在工程设计中就不会再“照猫画虎”了,就会在千变万化的工程需求中,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使工程设计具有创造性、施工技术能与时俱进、检测验收的方法具有开拓性、运行管理能做到胸有成竹。若能如此,可谓做到了“授人以渔”,这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希望本书能给初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雪中送炭,给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锦上添花,给大学的课堂输入鲜活的素材、科学的理念,给洁净室的节能设计提供实用的方法。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规范、标准及业界专家们的著作。在此,谨向有关文献的作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及范秋涛编辑,他积极撒业的工作态度使我深受感动,促使我利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提前完成了交稿任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冯树根

    内容索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历程1
    1.1.1空气洁净技术的起源1
    1.1.2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1.2洁净室3
    1.2.1洁净室的定义3
    1.2.2空气洁净技术也称洁净室技术3
    1.2.3洁净室的分类4
    1.3洁净室标准4
    1.3.1空气洁净度级别4
    1.3.2国外洁净室标准5
    1.3.3中国的洁净室标准7
    第2章洁净室的污染源8
    2.1外部污染物8
    2.1.1气溶胶的概念8
    2.1.2大气尘的计数浓度8
    2.1.3大气尘的粒径分布9
    2.1.4大气含菌浓度10
    2.2内部污染物11
    2.2.1发尘量11
    2.2.2发菌量12
    第3章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滤器13
    3.1空气净化措施13
    3.2空气过滤机理14
    3.2.1基本过滤过程14
    3.2.2五种效应14
    3.3空气过滤器17
    3.3.1空气过滤器的特性17
    3.3.2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18
    3.3.3我国空气过滤器的分类19
    3.3.4钠焰法与计数扫描法测定效率22
    3.3.5高效过滤器尺寸22
    3.4空气过滤器效率的换算23
    3.4.1尘一尘换算23

    3.4.2菌尘换算24
    第4章洁净室的类型及原理27
    4.1工业洁净室27
    4.2生物洁净室27
    4.2.1一般生物洁净室27
    4.2.2生物安全实验室27
    4.3单向流洁净室(旧称层流洁净室)27
    4.3.1原理27
    4.3.2特性指标28
    4.3.3净化效果29
    4.4非单向流洁净室(旧称乱流洁净室)30
    4.4.1原理30
    4.4.2特性指标30
    4.4.3净化效果31
    4.5辐流洁净室31
    4.5.1原理32
    4.5.2净化效果32
    4.5.3工程应用分析32
    4.6混合流洁净室(局部百级洁净室)32
    4.6.1工程应用33
    4.6.2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措施33
    第5章净化空调系统设计34
    5.1净化空调设计应具备的知识34
    5.1.1洁净室的建造是一项系统工程34
    5.1.2洁净室的结构特征35
    5.1.3洁净室常用的装饰材料35
    5.1.4技术夹道(层)的设置原则39
    5.1.5净化空调与其他专业的关系40
    5.1.6洁净室施工技术与净化空调设计的关系41
    5.2净化空调系统的分类42
    5.2.1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42

    5.2.2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43
    5.2.3“取长补短”选系统43
    5.3净化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方法45
    5.3.1工程设计中的“以不变应万变”45
    5.3.2非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46
    5.3.3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49
    5.4洁净室的设计计算51
    5.4.1空满负荷计算51
    5.4.2送风量的计算方法64
    5.4.3新风量的计算步骤66
    5.4.4回风量的计算方法67
    5.4.5计算实例分析68
    5.4.6洁净室新风量的供需分析69
    5.4.7洁净度校核计算70
    5.5净化空调系统74
    5.5.1系统划分的原则74
    5.5.2·净化空词系统与一般空调系统的区别74
    5.6压差控制75
    5.6.1洁净室压差的作用75
    5.6.2压差控制的方法75
    5.7洁净室排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76
    5.7.1排风系统的设计方法76
    5.7.2安全疏散门及防排烟系绕设计要点77
    5.8净化空调施工图设计78
    5.8.1图纸深度不够的原因及对策78
    5.8.2送风口、回风口的布置技巧79
    5.8.3送风管、回风管的布置方法81
    5.8.4排风口与排风管的布置84
    5.8.5机房设备的布置85
    5.8.6机房管道的布置87
    5.8.7剖面图及设备大样图87
    第6章空气净化设备89
    6.1高效过滤器送风口89
    6..1.1送风口的结构89
    6.1.2送风口的选型89
    6.1.3扩散板的形式对洁净度的影响91
    6.2层流里91
    6.2.1层流罩的结构91

    6.22局部百级环境的营造92
    6.2.3层流罩的应用93
    6.3风机过滤器单元(FFU)96
    6.3.1U的结构96
    6.3.2工程应用实例分析96
    6.4自净器97
    6.41自净器的结构98
    6.4.2工程应用及弊病分析98
    6.5洁净工作台99
    6.5.1结构与分类99
    6.5.2应用场合102
    6.6空气吹淋室与传递窗103
    6.6.1结构原理与分类103
    6.6.2正确设置及“画蛇派足”105
    6.7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107
    6.7.1结构特点及功能107
    6.7.2风机位于表冷器前的利弊分析108
    6.7.3风机位于表冷器后的利弊分析109
    6.7.4机组各段的组合顺序由设计人员确定109
    6.7.5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选型方法·110
    6.8装配式洁净室113
    68.1结构及材料113
    6.8.2应用畅所及净化效果113
    第7章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及实例之一114
    7.1制药厂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空调设计114
    7.1.I药品生产GMP和空气洁净技术114
    7.1.2工程概况115
    7.1.3设计需收集的资料115
    7.1.4热湿负荷计算116
    7.1.5风量计算116
    7.1.6系统划分及设备选型118
    7.1.7送、回风口的布置及气流组织118
    7.1.8控尘方案及节能设计118
    7.1.9风管系统的设计与布置118
    7.1.10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118
    7.1.11组合式净化空测机组的选择118
    7.1.12制冷机的选择118

    7.1.13绘制施工图、编制设备材料表118
    7.2医院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设计123
    7.2.1工程概祝123
    7.2.2需收樂的资料4125
    7.2.3热程负荷计算”125
    7.2.4风量计算129
    7.2.5系统划分及设备选型130
    7.2.6风口布置与气流组织130
    7.27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132
    7.2.8风管系统设计与布置132
    7.2.9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的选择132
    7.2.10制冷机的选择132
    7.2.11绘制施工图、编制设备材料表132
    第8章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及实例之二135
    8.1某量子光学科研楼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应用)135
    8.1.1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135
    8.1.2分散式净化空湖系统的适用条件135
    8.1.3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135
    8.1.4净化空调专业在洁净室建筑设计中的作用136
    8.1.5净化空调初步设计方案制订143
    8.1.6自循环净化空调方案的设计要点及应用场合146
    8.1.7一、二层设计方案146
    8.2百级洁净室与千级洁净室共用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法150
    8.2.1单向流、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弊端150
    8.2.2设计实例150
    8.2.3FU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特点·152
    8.2.4中效机组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特点153
    8.2.5百级送风天花的设计153
    第9章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157
    9.1编制依据157

    9.2施工准备及部署157
    9.2.1收集资料157
    9.2.2施工技术准备…158
    9.2.3外购材料及设备的准备159
    9.2.4施工人员组织准备159
    9.2.5施工机其的准备159
    9.3施工方案159
    9.3.1施工程序159
    9.3.2施工顺序160
    9.3.3施工方法160
    9.4劳动力组织161
    9.5制订施工进度计划161
    9.5.1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161
    9.5.2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161
    9.5.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方法步骤161
    9.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2
    9.6.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62
    9.6.2进场设备、材料的保证163
    9,6.3设备、材料的储存及使用163
    9.6.4与其他专业的配合164
    9.6.5质量保证档案164
    9.7施工安全措施165
    9.8某净化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165
    9.8.1工程说明165
    9.8.2纯工条件166
    9.8.3施工现场人员配备166
    9.8.4施工方案169
    9.8.5施工进度计划170
    9.8.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70
    9.8.7能工安全措施175
    9.8.8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175
    第10章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182
    10.1洁净室施工全过程动态控制182
    10.2洁净室的施工程序182
    10.2.1管道支吊架安装183
    10.2.2风管、消防管道的安装183
    10.2.3电缆桥架、水管及气管的安装183
    10.2.4彩钢夹芯板的安装184
    10.2.5管道试压、高效送风口安装、风管保温184

    10.2.6安装圆弧角及门窗根架型材·185
    10.2.7安装净化灯、消防指示灯、开关插座、配线185
    10.2.8安装高效过滤器185
    10.2.9地面涂装(以自流平地面为例)185
    10.2.10撕膜、拼接缝注胶密封·185
    103净化空调风管的制作安装185
    10.3.1风管制作方案的确定185
    10.3.2支吊架制作安装186
    10.3.3净化空满风管制作及清洗方法187
    10.3.4风管的安装191
    10.3.5现行规范中风管漏风检测方法的缺陷195
    10.3.6适用有效的风管漏风控制、检测方法198
    10.3.7风管保温198
    10.4净化空调设备的安装199
    10.4.1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的安装199
    10.4.2高效过滤器的安装200
    10.4.3现行规范中高效过滤器风口检滑方法弊病分析202
    10.4.4行之有效的高效过滤器风口检漏方法204
    10.4.5回风口的安装204
    第11章手工彩钢夹芯板施工工艺206
    11.1施工的主要工具206
    11.2彩钢夹芯板装配前的二次设计207
    11.2.1机制彩钢夹芯板门洞尺寸的确定207
    11.2.2手工彩钢夹芯板门祸尺寸的确定209
    11.2.3二次设计实例209
    11.3彩钢夹芯板安装工艺213
    11,3.1安装前的技术交底213
    11.3.2材料的堆放213
    11.3.3彩锅板的安装214
    11.3.4侧弧角及门窗相口型材的安装217
    1L.3.5门框料的安装219

    11.3.6铝型材窗框及成璃压条的安装221
    11.3.7拼接缝的密封222
    第12章洁净室的检测、验收223
    12.1检测状态及脸收内容223
    12.1.1洁净室检测状态223
    12.12验收内容223
    12.2检测项目及方法225
    12.2.1检测项目225
    12.2.2风速、风量的测定226
    12.2.3洁净度的测定229
    12.2.4静压差的测定232
    12.2.5撤生物测定232
    12.2.6温度、湿度检测233
    12.2.7高效过滤器检漏234
    12.2.8服度测定234
    12.2.9气流流型检测235
    12.2.10噪声检测235
    122.11自净时间的测定236
    第13章生物洁净室及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237
    13.1人员管理237
    13.1.1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237
    131.2教育培训239
    13.1.3洁净室的出入制度239
    13.1.4对入室人员情况的登记241
    13.1.5洁净室使用者的岗位责任241
    13.2净化空调系统的管理241
    13.2.1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242
    13.2.2设备的维护管理及验证244
    13.2.3净化空调系统再验证246
    13.2.4净化空调系统水质管现248
    13.2.5净化空调系统设备的维修248
    13.2.6净化空调系统运行调试及再验证249
    13.3洁净室的运行管理250
    13.3.1洁净室的使用和定期验证250
    13.3.2医院洁净室的运行管理252
    13.3.3洁净室的清扫灭菌252

    本书立足于空气洁净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讲理论、授方法、传技巧,内容鲜活,架构新颖,节能理念渗透于字里行间,每个章节都从工程应用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列举大量案例,分析其设计缺陷并给出改善措施;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不切合实际的规定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理念、新观点;列举了制药车间及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对每个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2版中增加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并给出设计实例;对单向流与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介绍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并给出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用手工彩钢夹芯板建造洁净室的施工技术及方法;对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提倡与时俱进并给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及方法;对洁净度、浮游
    菌、沉降菌等参数的检测及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提出了创新性的措施;对医院洁净手术部及净化车间的运行管理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战措施。
    本书适用于净化空调工程设计人员,洁净室工程施工及监理人员,室内污染控制技术人员,净化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人员,质检部门的测试验收人员,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对洁净室感兴趣的人员及洁净室的用户。
    若作为教学用书,会给大学的课堂输入鲜活的素材、科学的理念,对大学生能力的提高颇有益处,作者将向授课教师免费提供“PPT教学课件”。

    第2版前言
    迄今为止,本书第1版发行不到三年,不断有读者来电联系,有的索取PPT课件用于教学,有的咨询设计方面的问题,有的咨询施工工艺及做法,有的约谈技术讲座事宜,有的表扬,有的感谢…最让作者欣慰的是有几所大学把本
    书作为教材,这要比表扬、感谢之言使作者愉悦得多,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太需要能够提升能力、介绍实战方法的书了!
    通过这几年与读者的交流,作者感触颇深。有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善于“临基”,缺乏创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习惯于闭门造车,缺少施工现场实践。对净化空调工程缺乏系统的认识,更谈不上技术细节的深入。为此,作者决定对原书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通过再次增加工程实例、工程施工等内容,进一步提升本书的实用价值,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里说的创新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相当于学习绘画从临幕转向“写生”,进而进行“创作”。做工程设计时,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国家的最新产业政策,做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价值最大化的设计方案,这就是创新。列入本书中的所有工程实例供读者“临基”体味,读者需结合书中所述的理论、方法、技巧进行思考,领会工程实例的内涵、每个细节及每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最终步入“写生”“创作”的境况,创新的能力会逐渐提高,这也是作者精心选择实例内容、篡密安排每个章节顺序的用心所在。
    本版保持第1版的书写风格,增加第8章、第9章、第11章全新的内容,增加的内容超过原书的三分之一。第8章主要介绍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应用,以某量子光学科研楼净化空调工程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方法及步骤;详细介绍了百级洁净室与千级洁净室共用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比较了F℉U作为送风循环机组与中效机组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各自特点,给出百级送风系统及百级送风天花的设计方案。第9章施工组织设计,通过价绍“编制依据、施工准备及部置、施工方案、劳动力组织、制订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系统讲述了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某净化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例。第11章手工彩钢夹芯板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洁净室常用的彩钢夹芯板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还介绍了彩钢夹芯板装配前的二次设计,并给出二次设计实例。至于小的修政、补充几乎每章都有,在此不一一列举。
    作者希望通过本次修订,使第2版的读者面更加宽广,更具有指导性。当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愿望与效果不一定能达到一致,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冬天,北方的室内温暖而干燥,窗外传来咿一咿一啊一啊一的练声回音,走到窗前,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洁白,银装素裹。推开窗户,呼吸着洁净的空气,真是沁人心脾,书写的疲劳被兴奋所替代。瑞雪兆丰年,在本书第2版出版之际,祝愿我国的空气洁净技术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快的发展。
    作者邮箱:tutfsg(@126.com
    冯树根

    第1版前言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应邀撰写本书,力图以鲜活的素材、新颖的架构,献给读者一部具有实战价值的工程应用型著作。为此,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进行了精挑细选,突出实用技术,满足工程技术人员的实战需求。
    本书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多年的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调试的一线经验,同时,也把施工技术培训、检测验收培训、运行管理培训、参与GMP认证的经验及教学科研成果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本书的灵魂:洁净室技术应用中的“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万变”就是千变万化的各种各样的工程,即应用所学理论来应对千变万化的各种各样的工程。为此,把每个章节的内容作为洁净室技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环”,努力做到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每个环节的内容都相互渗透。设计内容中蕴含着施工技术,施工内容中显现出设计思想,而运行管理的内容也提醒技术人员方案的制订不能闭门造车…林林总总的内容相互穿插呼应,使读者能融入到洁净室技术这个系统中,真正认识系统,最后能创造“系统”。有了这个创造力,在工程设计中就不会再“照猫画虎”了,就会在千变万化的工程需求中,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使工程设计具有创造性、施工技术能与时俱进、检测验收的方法具有开拓性、运行管理能做到胸有成竹。若能如此,可谓做到了“授人以渔”,这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希望本书能给初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雪中送炭,给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锦上添花,给大学的课堂输入鲜活的素材、科学的理念,给洁净室的节能设计提供实用的方法。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规范、标准及业界专家们的著作。在此,谨向有关文献的作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及范秋涛编辑,他积极撒业的工作态度使我深受感动,促使我利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提前完成了交稿任务。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冯树根

    内容索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历程1
    1.1.1空气洁净技术的起源1
    1.1.2空气洁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1.2洁净室3
    1.2.1洁净室的定义3
    1.2.2空气洁净技术也称洁净室技术3
    1.2.3洁净室的分类4
    1.3洁净室标准4
    1.3.1空气洁净度级别4
    1.3.2国外洁净室标准5
    1.3.3中国的洁净室标准7
    第2章洁净室的污染源8
    2.1外部污染物8
    2.1.1气溶胶的概念8
    2.1.2大气尘的计数浓度8
    2.1.3大气尘的粒径分布9
    2.1.4大气含菌浓度10
    2.2内部污染物11
    2.2.1发尘量11
    2.2.2发菌量12
    第3章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滤器13
    3.1空气净化措施13
    3.2空气过滤机理14
    3.2.1基本过滤过程14
    3.2.2五种效应14
    3.3空气过滤器17
    3.3.1空气过滤器的特性17
    3.3.2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18
    3.3.3我国空气过滤器的分类19
    3.3.4钠焰法与计数扫描法测定效率22
    3.3.5高效过滤器尺寸22
    3.4空气过滤器效率的换算23
    3.4.1尘一尘换算23

    3.4.2菌尘换算24
    第4章洁净室的类型及原理27
    4.1工业洁净室27
    4.2生物洁净室27
    4.2.1一般生物洁净室27
    4.2.2生物安全实验室27
    4.3单向流洁净室(旧称层流洁净室)27
    4.3.1原理27
    4.3.2特性指标28
    4.3.3净化效果29
    4.4非单向流洁净室(旧称乱流洁净室)30
    4.4.1原理30
    4.4.2特性指标30
    4.4.3净化效果31
    4.5辐流洁净室31
    4.5.1原理32
    4.5.2净化效果32
    4.5.3工程应用分析32
    4.6混合流洁净室(局部百级洁净室)32
    4.6.1工程应用33
    4.6.2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错误及改进措施33
    第5章净化空调系统设计34
    5.1净化空调设计应具备的知识34
    5.1.1洁净室的建造是一项系统工程34
    5.1.2洁净室的结构特征35
    5.1.3洁净室常用的装饰材料35
    5.1.4技术夹道(层)的设置原则39
    5.1.5净化空调与其他专业的关系40
    5.1.6洁净室施工技术与净化空调设计的关系41
    5.2净化空调系统的分类42
    5.2.1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42

    5.2.2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43
    5.2.3“取长补短”选系统43
    5.3净化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方法45
    5.3.1工程设计中的“以不变应万变”45
    5.3.2非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46
    5.3.3单向流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49
    5.4洁净室的设计计算51
    5.4.1空满负荷计算51
    5.4.2送风量的计算方法64
    5.4.3新风量的计算步骤66
    5.4.4回风量的计算方法67
    5.4.5计算实例分析68
    5.4.6洁净室新风量的供需分析69
    5.4.7洁净度校核计算70
    5.5净化空调系统74
    5.5.1系统划分的原则74
    5.5.2·净化空词系统与一般空调系统的区别74
    5.6压差控制75
    5.6.1洁净室压差的作用75
    5.6.2压差控制的方法75
    5.7洁净室排风与防排烟系统设计76
    5.7.1排风系统的设计方法76
    5.7.2安全疏散门及防排烟系绕设计要点77
    5.8净化空调施工图设计78
    5.8.1图纸深度不够的原因及对策78
    5.8.2送风口、回风口的布置技巧79
    5.8.3送风管、回风管的布置方法81
    5.8.4排风口与排风管的布置84
    5.8.5机房设备的布置85
    5.8.6机房管道的布置87
    5.8.7剖面图及设备大样图87
    第6章空气净化设备89
    6.1高效过滤器送风口89
    6..1.1送风口的结构89
    6.1.2送风口的选型89
    6.1.3扩散板的形式对洁净度的影响91
    6.2层流里91
    6.2.1层流罩的结构91

    6.22局部百级环境的营造92
    6.2.3层流罩的应用93
    6.3风机过滤器单元(FFU)96
    6.3.1U的结构96
    6.3.2工程应用实例分析96
    6.4自净器97
    6.41自净器的结构98
    6.4.2工程应用及弊病分析98
    6.5洁净工作台99
    6.5.1结构与分类99
    6.5.2应用场合102
    6.6空气吹淋室与传递窗103
    6.6.1结构原理与分类103
    6.6.2正确设置及“画蛇派足”105
    6.7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107
    6.7.1结构特点及功能107
    6.7.2风机位于表冷器前的利弊分析108
    6.7.3风机位于表冷器后的利弊分析109
    6.7.4机组各段的组合顺序由设计人员确定109
    6.7.5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选型方法·110
    6.8装配式洁净室113
    68.1结构及材料113
    6.8.2应用畅所及净化效果113
    第7章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及实例之一114
    7.1制药厂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空调设计114
    7.1.I药品生产GMP和空气洁净技术114
    7.1.2工程概况115
    7.1.3设计需收集的资料115
    7.1.4热湿负荷计算116
    7.1.5风量计算116
    7.1.6系统划分及设备选型118
    7.1.7送、回风口的布置及气流组织118
    7.1.8控尘方案及节能设计118
    7.1.9风管系统的设计与布置118
    7.1.10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118
    7.1.11组合式净化空测机组的选择118
    7.1.12制冷机的选择118

    7.1.13绘制施工图、编制设备材料表118
    7.2医院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设计123
    7.2.1工程概祝123
    7.2.2需收樂的资料4125
    7.2.3热程负荷计算”125
    7.2.4风量计算129
    7.2.5系统划分及设备选型130
    7.2.6风口布置与气流组织130
    7.27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132
    7.2.8风管系统设计与布置132
    7.2.9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的选择132
    7.2.10制冷机的选择132
    7.2.11绘制施工图、编制设备材料表132
    第8章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及实例之二135
    8.1某量子光学科研楼净化空调工程设计实例(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应用)135
    8.1.1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特点135
    8.1.2分散式净化空湖系统的适用条件135
    8.1.3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135
    8.1.4净化空调专业在洁净室建筑设计中的作用136
    8.1.5净化空调初步设计方案制订143
    8.1.6自循环净化空调方案的设计要点及应用场合146
    8.1.7一、二层设计方案146
    8.2百级洁净室与千级洁净室共用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法150
    8.2.1单向流、非单向流洁净室合用一个系统的弊端150
    8.2.2设计实例150
    8.2.3FU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特点·152
    8.2.4中效机组作为送风循环机组的特点153
    8.2.5百级送风天花的设计153
    第9章净化空调施工组织设计157
    9.1编制依据157

    9.2施工准备及部署157
    9.2.1收集资料157
    9.2.2施工技术准备…158
    9.2.3外购材料及设备的准备159
    9.2.4施工人员组织准备159
    9.2.5施工机其的准备159
    9.3施工方案159
    9.3.1施工程序159
    9.3.2施工顺序160
    9.3.3施工方法160
    9.4劳动力组织161
    9.5制订施工进度计划161
    9.5.1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161
    9.5.2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161
    9.5.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方法步骤161
    9.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2
    9.6.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62
    9.6.2进场设备、材料的保证163
    9,6.3设备、材料的储存及使用163
    9.6.4与其他专业的配合164
    9.6.5质量保证档案164
    9.7施工安全措施165
    9.8某净化空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165
    9.8.1工程说明165
    9.8.2纯工条件166
    9.8.3施工现场人员配备166
    9.8.4施工方案169
    9.8.5施工进度计划170
    9.8.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70
    9.8.7能工安全措施175
    9.8.8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175
    第10章净化空调系统的安装182
    10.1洁净室施工全过程动态控制182
    10.2洁净室的施工程序182
    10.2.1管道支吊架安装183
    10.2.2风管、消防管道的安装183
    10.2.3电缆桥架、水管及气管的安装183
    10.2.4彩钢夹芯板的安装184
    10.2.5管道试压、高效送风口安装、风管保温184

    10.2.6安装圆弧角及门窗根架型材·185
    10.2.7安装净化灯、消防指示灯、开关插座、配线185
    10.2.8安装高效过滤器185
    10.2.9地面涂装(以自流平地面为例)185
    10.2.10撕膜、拼接缝注胶密封·185
    103净化空调风管的制作安装185
    10.3.1风管制作方案的确定185
    10.3.2支吊架制作安装186
    10.3.3净化空满风管制作及清洗方法187
    10.3.4风管的安装191
    10.3.5现行规范中风管漏风检测方法的缺陷195
    10.3.6适用有效的风管漏风控制、检测方法198
    10.3.7风管保温198
    10.4净化空调设备的安装199
    10.4.1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的安装199
    10.4.2高效过滤器的安装200
    10.4.3现行规范中高效过滤器风口检滑方法弊病分析202
    10.4.4行之有效的高效过滤器风口检漏方法204
    10.4.5回风口的安装204
    第11章手工彩钢夹芯板施工工艺206
    11.1施工的主要工具206
    11.2彩钢夹芯板装配前的二次设计207
    11.2.1机制彩钢夹芯板门洞尺寸的确定207
    11.2.2手工彩钢夹芯板门祸尺寸的确定209
    11.2.3二次设计实例209
    11.3彩钢夹芯板安装工艺213
    11,3.1安装前的技术交底213
    11.3.2材料的堆放213
    11.3.3彩锅板的安装214
    11.3.4侧弧角及门窗相口型材的安装217
    1L.3.5门框料的安装219

    11.3.6铝型材窗框及成璃压条的安装221
    11.3.7拼接缝的密封222
    第12章洁净室的检测、验收223
    12.1检测状态及脸收内容223
    12.1.1洁净室检测状态223
    12.12验收内容223
    12.2检测项目及方法225
    12.2.1检测项目225
    12.2.2风速、风量的测定226
    12.2.3洁净度的测定229
    12.2.4静压差的测定232
    12.2.5撤生物测定232
    12.2.6温度、湿度检测233
    12.2.7高效过滤器检漏234
    12.2.8服度测定234
    12.2.9气流流型检测235
    12.2.10噪声检测235
    122.11自净时间的测定236
    第13章生物洁净室及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237
    13.1人员管理237
    13.1.1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237
    131.2教育培训239
    13.1.3洁净室的出入制度239
    13.1.4对入室人员情况的登记241
    13.1.5洁净室使用者的岗位责任241
    13.2净化空调系统的管理241
    13.2.1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242
    13.2.2设备的维护管理及验证244
    13.2.3净化空调系统再验证246
    13.2.4净化空调系统水质管现248
    13.2.5净化空调系统设备的维修248
    13.2.6净化空调系统运行调试及再验证249
    13.3洁净室的运行管理250
    13.3.1洁净室的使用和定期验证250
    13.3.2医院洁净室的运行管理252
    13.3.3洁净室的清扫灭菌252

    1.2.1洁净室的定义

    前面多次谈到洁净车间、洁净室等术语,现在给出洁净室的定义,根据《洁净厂房设 计规范》(GB50073一2001)的解释,洁净室是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它的建造和 使用应减少室内诱人、产生及滞留粒子。室内其他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按要求进 行控制。 由此可见,洁净室是特殊的房间,该房间内的空气悬浮粒子浓度、空气温度、湿度、压 力等参数均需要控制。并且它应有减少粒子的诱人、产生及滞留之功效。这就需要通过良好 的气流组织,行之有效的压差控制,符合工艺要求的洁净室形状及装修材料,娴熟的施工技 术,科学的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洁净室大小从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 等,几千平方米的洁净室,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洁净室按照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及污染控制理 论等条件进行科学的排列而组成,即所谓的洁净车间。 空气悬浮粒子是有特定含意的,它是尺寸范围在0.1~5μm的固体和液体粒子,它用于 空气洁净度的分级。空气悬浮粒子,有的有生命(如细菌、病毒等),有的无生命(如尘 粒)。有生命的微粒其实就是细菌等微生物附着在无生命的尘粒上形成的。

    1.2.2空气洁净技术也称洁净室技术

    从空气洁净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以及洁净室的定义可知硅钢片标准,生产环境的微粒控制是通 过洁净室来完成的。可以肯定,在普通的生产车间要想控制整个微环境的悬浮粒子浓度,使 其达到工艺要求的洁净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建造洁净室(洁净车间),采用密闭的结

    构,合理的空气处理方法,合理的气流组织及合理的压差,才能使其微环境内达到所要求的 空气洁净度,来满足生产要求。所以说,空气洁净技术也称洁净室技术。也就是说,不管是 什么样的生产工艺或操作过程,要想利用空气洁净技术来控制生产车间的微粒污染,就必须 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来建造洁净室(洁净车间)。只有在洁净室(洁净车间)内,才能有效 地控制微粒污染。可见,空气洁净技术与洁净室密不可分。

    1.2.3洁净室的分类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

    2.按气流流型分类 洁净室按气流流型分类可分为单向流洁净室、非单向流洁净室(乱流洁净室)、辐 (矢)流洁净室、混合流(局部单向流)洁净室。

    1.3.1空气洁净度级别

    空气洁净度是指洁净环境中空气所含悬浮粒子数多少的程度。所含悬浮粒子数多,则空 气洁净度低;所含悬浮粒子数少,则空气洁净度高。空气洁净度的高低可用空气洁净度级别 来区分。空气洁净度级别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某些粒径微粒的最大允许微粒数来确定,它是评

    价空气洁净环境的核心指标。

    1.3.2国外洁净室标准

    ISO标准的洁净度等级和FS209E的洁净度等级的差异: (1)等级公式 ISO : C, = (0. 1/D)2. 08 × 10W 209E: Cm = (0. 5/D)2.2 ×10M 式中C、Cm—某等级下,粒径≥D的微粒最大浓度限值(个/m); D一被考虑的控制粒径(μm); N、M一一洁净度等级序数。 (2)等级数 ISO:ISO1级~ISO9级,可以“0.1”为间隔内插,如1.1级等。 FS209E:M1级~M7级,可任意定级,如50级(英制)等。 (3)表示等级代表粒径的范围 ISO:1个或更多,当为2个或者2个以上粒径时,第2个(或第3个)粒径应是第1 个(或第2个)粒径的1.5倍。 FS209E:1个或更多。 (4)等级对应的洁净室占用状态 ISO:1种或多种状态。 FS209E:未做规定。 (5)最小采样量 ISO: 2L。 FS209E:2.83Lo (6)采样点数 ISO: /A。 FS209E:非单向流洁净室为A×64/(10M)0.5。单向流洁净室为A/2.32与A×64/ (10M)0.5两个计算值的最小值。

    非单向流A为室内地面面积;单向流A为送风面积。 (7)超微粒子 ISO: <0. 1μm。 FS209E: ≤0.02μm。 (8)大粒子 ISO: >5μmo FS209E:未做规定。 (9)等动力(等速)采样 ISO:未规定。 FS209E:规定。

    非单向流A为室内地面面彩 (7)超微粒子 IS0: <0.1μm。 FS209E:≤0.02μm。 (8)大粒子 ISO: >5μmo FS209E:未做规定。 (9)等动力(等速)采样 ISO:未规定。 FS209E:规定。

    1.3.3中国的洁净室标准

    洁净室的污染物有微粒、微生物及各种有害气体等,这些污染物有的来源于 产生于室内。本章主要讨论微尘和细菌两大微粒。

    2.1.1气溶胶的概念

    气溶胶是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体和液体粒子在气体介 本。另一种解释: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的固元 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1.2大气尘的计数浓度!

    第 2 章 洁净室的污

    第2章洁净室的污染源

    2.1.3大气尘的粒径分布LI

    大气尘的分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统计分布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具体的大气尘 分布又是多变的,与统计分布值可能相差较远,这和很多因素有关,需根据实际情况区别 对待,

    2.1.4大气含菌浓度叫

    第2章洁净室的污染源

    洁净室内的污染物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人员散发尘、菌。②室内表面的产尘。 ③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尘。④大气中的污染物对室内的污染。

    【单位:个/min·人】

    2. 2. 2发菌量1

    据参考文献【1]对国外实验资料的分析得出如下发菌量数据: 1)洁净室内当工作人员穿无菌服时 静止时的发菌量一般为:10~300个/(min:人) 躯体一般活动时的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人) 快步行走时的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人) 2)咳嗽一次发菌量一般为:70~700个/(min·人) 喷嚏一次发菌量一般为:4000~60000个/(min:人) 3)穿平常衣服时的发菌量为:3300~62000个/(min:人) 4)有口罩发菌量:无口罩发菌量为(1:7)~(1:14) 5)发菌量:发尘量为(1:500)~(11000) 6)根据国内实测,手术中人员发菌量为878个/(min·人)。 可见,洁净室内穿无菌衣人员的静态发菌量一般不超过300个/(min·人),动态发菌 般不超过1000个/(min·人),以此作为计算依据是可行的。

    采用洁净室技术,对受控微环境进行污染控制以达到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需采取多种 综合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包括:①采用符合洁净室要求的材料建造洁净室。②选用符合 洁净室要求的设备。③采用闭密、隔离或排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扩散。采用压差控 制措施。③采用合理的人净、物净措施。③采用符合洁净度要求的气流组织形式等。 1.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建造洁净室 洁净室的污染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种措施有效配合,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 有效的污染控制。洁净室的墙壁、地面、顶棚应不产尘、少积尘、不易擎生细菌、无接缝或 少接缝且接缝应严密。符合要求的材料有彩钢夹芯复合板、电解钢板加抗菌涂层、人造石材 板等。地面材料有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PVC防静电地板、高级水磨石地面等。 2.选用符合洁净室要求的设备 这项工作由工艺专业完成。目前的情况是:有相当比例的工艺设备不符合洁净室的要 求,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易产尘积尘、污染环境。可在设备安装后,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 下,用不锈钢板进行装饰,使其表面平整、光洁。 3.采用压差控制措施 根据洁净度的高低、工艺设备的产尘情况,利用压差有效控制污染。一般情况下,气流 应从洁净度高的洁净室向洁净度低的洁净室渗透。对于产生污染的洁净室,除采取防止污染 扩散的措施外,应使该洁净室处于相对负压的状态,以防污染邻室。 4.采用合理的人净、物净措施 配合建筑设计专业,合理设计人流、物流通道,根据工艺要求,采用一更、二更甚至三 更的人净方案。必要时需设置空气吹淋室吹掉洁净工作服上的浮尘。原材料的输入,产品输 出,均需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如设置传递窗、传递通道。对输入原辅料进行外包吸尘、脱外 包等工序。通过压差来控制输人、输出口气流流向,应使洁净区的静压比非洁净区高15Pa。 5.采用符合洁净度要求的气流组织形式 这是空气净化的核心措施。采用过滤的方法(至少三级:粗效、中效、高效或亚高 效),使送风气流洁净。在非单向流洁净室中,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及回风口,靠洁净送风 气流的扩散、稀释作用,把污染物稀释后从回风口排出。保持洁净室的悬浮粒子浓度在要求 的范围内。在单向流洁净室中,靠洁净送风气流“活塞”般的平推作用,把污染物从回风 口“压”出。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参见第4章。 近年来,有些产品的生产要求精密化及高纯度,除需要控制微环境中的微粒污染外,还 需要控制其分子污染。为此,在这些洁净室的空气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化学过滤器、吸附过 滤器及吸收装置。

    3. 2. 1 基本过滤过程

    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

    1.过滤分离的两大类别 在洁净室技术中,空气中微粒浓度很低(与工业除尘相比),微粒尺寸很小,主要采用 带有阻隔性质的过滤分离装置来清除气流中的微粒,以确保末级过滤效果的可靠。其次,也 常采用静电分离的办法。 阻隔性质的微粒过滤器按微粒被捕集的位置可以分为表面过滤器和深层过滤器两类,表 面过滤器有金属网、多孔板、化学微孔滤膜等。深层过滤器分高填充率和低填充率两种,微 粒捕集发生在表面和层内。前者至今研究得很少,而后者(包括纤维填充层、无纺布和滤 纸的过滤器)虽然内部纤维配置很复杂,但由于空隙率大,允许将构成过滤层的纤维孤立 地看待,从而可简化研究步骤。而且此类过滤器阻力不大,效率很高,实用意义很大,在洁 净室技术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过滤过程的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重,过滤器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和阻力是不随时间而改 变的,而是由过滤器的固有结构、微粒的性质和气流的特点决定的。过滤器结构由于微粒沉 积等原因而引起厚度上的变化是很小的。对于过滤微粒浓度很低的气流(如过滤洁净室的 空气),这个阶段对于过滤器就很重要了。 第二阶段为不稳定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捕集效率和阻力不取决于微粒的性质,而是随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随着微粒的沉积、气体的侵蚀、水蒸气的影响等变化。尽管这一阶 段和上一阶段相比要长得多,并且对一般工业过滤器有决定意义,但是在空气洁净技术中意 义不大。

    3章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波器

    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应用

    电于种种原因,纤维和微粒都可能带上电荷,产生吸引微粒的静电效应(如图

    除了有意识地使纤维或微粒带电外,若是在纤维处理过程中因摩擦带上电荷,或因微粒 感应而使纤维表面带电,则这种电荷不能长时间存在,电场强度也很弱,产生的吸引力很 小,可以完全忽略。

    3.3.1空气过滤器的特性

    过滤器的特性包括面速、滤速、效率、透过率、阻力和容尘量等。 1.过滤器面速和滤速 面速是指过滤器断面上通过气流的速度,一般以m/s表示。

    式中u一过滤器面速(m/s); Q一通过过滤器的风量(m3/h); F一过滤器断面面积(迎风面积)(m)。 面速反映过滤器通过气流的能力。 滤速是指滤料面积上通过气流的速度,一般以cm/s表示

    Q×10° =0. 028 f×104×3600

    式中V一过滤器滤速(cm/s) f一滤料净面积(m)。 滤速反映滤料通过气流的能力。 高效和超高效过滤器的滤速一般为2~3cm/s,亚高效过滤器的滤速为5~7cm/s。

    式中V—过滤器滤速(cm/s); f一滤料净面积(m)。 滤速反映滤料通过气流的能力 高效和超高效过滤器的滤速一

    2.过滤器效率和透过率

    过滤器的效率分计重效率和计数效率两种,当被过滤气体的含尘浓度以计重浓度表示 时,则效率为计重效率;当被过滤气体的含尘浓度以计数浓度来表示时,则为计数效率。在 空气洁净技术中常用后者表示效率。

    武中过滤器的计数效率(%); N、N,——过滤器进出口气流中的尘粒浓度(粒/L)

    式中K一过滤器的透过率。 在净化空调系统中,至少要采用三级过滤,过滤器串联

    级过滤器效率的粒径范围不同,须进行换算。 计数效率和粒径密切相关,美国、日本等国家采用DOP效率。DOP是单分散的邻苯二 甲酸二辛酯微粒,粒径为0.3μm。把DOP(塑料工业常用增塑剂)液体加热成蒸汽,蒸汽 在特定条件下冷凝形成微小液滴,去掉过大和过小的液滴后,留下0.3um左右的颗粒。雾

    状DOP进人风道,测量过滤器前后气样的浊度,并由此判断过滤器对0.3μm粉尘的过滤效 率。这种方法曾经是国际上测量高效过滤器最常用的方法。早期,人们认为过滤器对 0.3um的粉尘最难过滤,因此规定使用0.3um粉尘测量高效过滤器的效率。 DOP中含苯环,人们怀疑它致癌,因此许多实验室改用性能类似但不含苯环的替代物 如DOS,但试验方法仍称为“DOP法”。[3] 通过改变发尘参数,可以获得其他粒径的DOP液滴。如欧美国家测量超高效过滤器的 0.1μmDOP法,有时测量仪器也改为凝结核激光粒子计数器。 在对过滤器进行扫描测试时,人们经常使用冷DOP。冷DOP是指LasKin喷管(用压缩空 气在液体中鼓气泡,飞溅产生雾态人工尘)产生的多分散相DOP粉尘。若0.3μmDOP效率为 99.91%,则对0.5μm微粒的效率为99.994%,对大于0.5μm微粒的效率为99.998%~ 99.999%。 高效过滤器试验方法(钠焰法、DOP法、计数扫描法等)不同,所测得效率也不同。 3.过滤器的阻力 过滤器的阻力由滤料阻力和过滤器结构阻力组成。

    AP, = AV AP2=Bu AP = AP, + AP, = CVm

    3.3.2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过滤器达到额定容尘量的时间作为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当过滤器达到额定容尘量时玩具标准,对 于无纺布制作的粗效、中效等过滤器,可进行清洗(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过滤器除外), 惊于后只要不破摄可以继续使用。对于滤纸制的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即需要更换。

    式中T一一过滤器便用寿命(d); P一过滤器容尘量(g); Ni一一过滤器前空气的含尘浓度(mg/m); Q一过滤器的风量(m3/h); t一过滤器一天的工作时间(h); ↑一计算过滤器的计重效率。 当风量为1000m3/h时,一般折叠形泡沫塑料过滤器的容尘量为200~400g,玻璃纤维 过滤器的容尘量为250~300g,无纺布过滤器的容尘量为300~400g,亚高效过滤器的容尘 量为160~200g,高效过滤器的容尘量为400~500g。 在工程应用中,很难采用上述公式计算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因为公式中的有些参数很难 获得准确值。采用压差测量装置测量过滤器是否达到设计终阻力,是确定过滤器寿命的较好 的方法。只要过滤器达到设计终阻力,就需清洗或更换。也可以采用经验法确定过滤器的使 用寿命,如高效过滤器在正常使用下,2~3年更换一次,但这个数据出人很大。经验数据 只能是在特定的工程中,经过洁净室的运行验证,找到适合该洁净室的经验数据,只能供该 借净室使用。若扩大应用范围,寿命偏差不可避免。如作者检测更换过天输液车间、固体制 剂车间、无菌实验室等洁净室的高效过滤器,使用寿命都在3年以上。所以,过滤器寿命的 经验值,不可任意扩大应用范围。若系统设计不合理,新风处理不到位,洁净室控尘方案不 科学,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肯定较短,有的使用不到1年就得更换。 末端高效过滤器的更换,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更换后需进行调试及检测验证。所以, 在设计时其终阻力不宜小于2倍初阻力。应定时进行过滤器的运行验证,若发现风量减小、 洁净度降低或菌浓度超标,应及时清洗粗、中效过滤器。若清洗后还出现上述情况,就要考 虑更换高效过滤器了。

    在一般空气过滤器中,粗效、中效过滤器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过滤器,而高中效过滤器和 亚高效过滤器则是国内新的分类。

    图3.7过滤段袋式过滤器排列

    滤管容易脱落而影响过滤效果。

    3章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滤器

    效三级过滤的净化系统上海标准规范范本,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可配置转速小于等于1450r/min的风机,再

    业高效二级过滤的净化系统,组合式净化空调机组可配置转送 配以弹簧减振器,机组噪声很低。作者曾在1万级生物洁净室 的送风末端也使用过亚高效过滤器,经检测除自净时间较长 外,其他指标如洁净度、沉降菌、浮游菌等均能满足要求 (静态)。也有一些技术人员持否定态度,不认同亚高效过滤 器的低阻力优势。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都明白,若三级过滤 器的终阻力都按2倍初阻力考虑,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 下,亚高效系统比高效系统的阻力要小160~360Pa;若取终 阻力大于2倍初阻力的话,这个阻力差值更大。在选择风机时 这一差值可能使风机转速由1450z/min跳跃至2900r/min,噪 声等级明显不同。 所以,在洁净度小于等于10万级的生物洁净室中,送 风末端采用低阻亚高效过滤器利大于彝,完全可行。低阻亚 高效过滤器的滤管是采用热熔法粘结的,加工质量很关键。

    若质量不过关,使用中会产生泄漏现象。所以,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