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75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31
  • 发 布 人: 韩高岩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6.3.1沼气工程高程布置应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设计,尽量利用自然地势高差使污水、污泥依靠重 的作用在处理系统中通畅流动,以减少动力提升。 6.3.2工艺纵向流程图应包括各处理构(建)筑物和各类设备、仪表的名称、标高、剖面简图以及在垂直 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各连接管线(渠)的名称(或编号)、直径、标高、坡度、走向。 6.3.3高程设计时,应以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或下游用水的水位或污水、污泥的利用位置的高程作为 起点,反向推算,以便处理后的废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并将总提升泵的扬程减至最小。当排水 水位不受限制时,应以处理构筑物埋设深度确定起点标高,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和回填。 6.3.4纵向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比例:纵向1:100.横向1:500~1:1000。

    7.1.1前(预)处理系统包括发酵原料的收集和输送,水质、水、温度、酸碱度的调节,以及固态物质的 去除。 7.1.2发酵原料的水量、水质应实际测试确定。实测有困难的,可参照同类发酵原料资料确定。常用 的种发酵值料特性详证表1

    表1沼气工程部分发酵原料特性

    1.3前(预)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宜采取一次性设计,按近、远期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但水、电、气 属设施的设计必须按总体规模设计。 1.4前(预)处理设施、设备及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按发酵原料的输送方式考虑。当被处理的污水

    /.1.3前(预)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官采 附属设施的设计必须按总体规模设计。

    NY/T 1220.12006

    自流时,可按小时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被处理的污水为压力流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7.1.5前(预)处理装置(格栅)、设备(提升泵、分离设备、换热器等)及各处理构筑物(沉砂池、沉淀池、 调节池、酸化池等)的个(格)数宜为2个(格)并宜按并联设计

    7.2.1在沉砂池、集水井或水泵前须设置格栅,以防堵塞水泵、输料管道及其他设备、装置。 7.2.2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7.2.1在沉砂池、集水井或水泵前须设置格栅,以防堵塞水泵、输料管道及其他设备、装置

    粗格栅:采用机械清渣时,栅条间空隙宽度宜为16mm~25mm;采用人工清渣时,栅条间空隙 宽度宜为25mm~40mm; b)细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宜为8mm~15mm; c)在水泵前,根据水泵特性要求确定,一般栅条间空隙宽度<20mm。 7.2.3格栅的其他设计应符合·GBJ14—87第6.2节的规定。 7.3泵 7.3.1泵的选择应根据用途和输送介质的种类、流量及扬程等因素确定。当被输送的介质悬浮物浓度 较高或杂质较人时,宜选用无堵塞泵。 7.3.2宜选用同一型号的泵,当水量变化大时,应考虑泵大、小搭配,或采用可调速电动机。 7.3.3泵的备用台数,应根据水量变化情况、泵的型号和应用位置的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但不得少于1 台。

    a)吸水營流速为0.7m/s~1.5m/s; b)出水管流速为0.8m/s~2.5m/s 7.3.5在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时,各水泵的出水管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 设置向阀;单独出水管为自由出流时,一般可不设置回阀。 7.3.6泵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符合GBI14一87第4.3.4条的规定。

    7.3.7泵房内应有排除积水和通风的设施

    7.3.8立式泵的传动轴半装有中间轴承时,应设置养护工作台。室外立式泵应设有操作工作台

    73.8立式泵的传动轴半装有中间轴承时,应设置养护工作台。室外立式象应设有操作工作台。

    7.4.2固液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被处理的原料量相匹配。 7.4.3对固形物去除率要求达80%以上、且滤渣含水率<80%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箱式压滤机。 7.4.4对于固形物去除率要求不太高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立式离心机或螺旋回转滚筒式固液分离机或 周酒分离篮

    7.5.1热交换器选型应考虑被加热或冷却的介质特性、介质温度、热交换后要求达到的温度和运行管 理是否方便及经济等综合因素。 7.5.2换热面积应根据热平衡计算,计算结果应使结构设计传热面积和传热的计算面积相比留有 10%~20%的容量。 7.5.3料液加热可根据条件选择直接通入蒸汽或利用热交换器加热的方式;料液冷却可选择池内自然 冷却、喷淋冷却或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 754对问选宝品热杰换强西进服庭楼坊和工书制池质具的检检

    7.5.4对已选定的热交换器要进行强度校核和工艺制造质量的检验。

    对于含泥砂量较多的发酵原料应设置沉砂池。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GBI14一87第63节

    J凸化 沉砂池。沉砂池的设计应合GB14一87第6.3节的规定。 .7调节池 7.7.1调节池用于发酵原料的水量、水质、温度、酸碱度的调节,也兼顾初次沉淀功能。 7.7.2调节池的形状宜为矩形、方形。矩形池底部一般保持5%的坡度,坡向放空口处或泵的吸料口。 方形池池底宜设计成锥底,也可以设计成坡底。 7.7.3调节池宜分为2格~4格,可并联也可串联使用。 7.7.4发酵原料在调节池的滞留时间,通常以发酵原料量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应 根据实际需要或类似工程经验参数确定

    方形池池底宜设计成锥底,也可以设计成坡底。 7.7.3调节池宜分为2格~4格,可并联也可串联使用。 7.7.4发酵原料在调节池的滞留时间,通常以发酵原料量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应 根据实际需要或类似工程经验参数确定

    7.7.4发酵原料在调节池的滞留时间,通常以发酵原料量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应 根据实际需要或类似工程经验参数确定

    7.7.5调节池容积按下式计算:

    7.8.1对于含固体较高的发酵原料(如畜禽粪便、糖蜜废液、酒精废等)应设置酸化池(水解池)。酸 化池(水解池)宜分成2格~4格,轮流作业。 7.8.2酸化池(水解池)建设以半地下式为宜,根据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既要考虑消除浮渣、沉渣方便, 又要考虑冬季保温,防止料液结冰。

    7.8.3酸化池(水解池)容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u—一酸化池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4—进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t—一酸化时间,单位为天(d),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秸秆和牛粪,酸化时间宜为2d~3d;猪、鸡、鸭粪 便,酸化时间宜为6h~12h;其他工业废水应经试验确定。 7.9集料池 7.9.1集料池的容积应根据进料量、进料方式、泵的能力和泵的工况等因素确定。集料池可兼有加热 池的功能。 7.9.2连续进料方式的集料池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的5min出水量(若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 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间歇进料方式的集料池容积应按一次进料量计算。 7.9.3集料池兼有加热功能时,应有顶盖和保温措施。 7.9.4集料池设为地下式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7.9.5集料池应设冲泥和清泥等设施。

    8.1.1应根据发酵原料的特性和本单元拟达到的处理目标选择适合的厌氧消化器。溶解性有 6

    NY/T 1220.12006

    宜选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滤器(AF)、升流式厌氧复合床(UBF);高固体含量或其他难陷 解的有机废水宜选用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厌氧接触工艺(AC)和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 (USR)

    宜选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滤器(AF)、升流式厌氧复合床(UBF);高固体含量或其他难降 解的有机废水宜选用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厌氧接触工艺(AC)和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 (USR)。 8.1.2厌氧消化器应能适应多种类似性质的发酵原料。 8.1.3厌氧消化器的设计流基宜按发酵原料最大月日平均流量计算。 8.1.4厌氧消化器的个数以大于或等于2个为宜,根据不同工艺按串联或并联设计。 8.1.5除升流式厌污泥床(UASB)外,其他类型的厌氧消化器均应密闭,并能承受沼气的工作压力。 还应有防止产生超正、负压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对易受液体、气体腐蚀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8.1.6厌氧消化器溢流管可采用倒U型管或溢流堰方式,应设有水封和通气孔,出口不得放在室内。 8.1.7厌氧消化器在适当的位置应设有取样口和测温点。

    式中: 一厌氧消化装置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料液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so——进料浓度,单位为干克每立方米(kg/m); 有机容积负荷,单位为干克(化学需氧量)每立.方米[kg(COD)/m3·d],或下克(生化需 每立方米[kg(BODs)/m3·d},或千克(总固体)每立方米[kg(TS)/m·d]。 b 根据水力滞留时间计算:

    式中; 一厌氧消化装置有效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 料液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天(m/d); 水力滞留时间,单位为天(d)。

    B.2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CSTR

    8.2.1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适合处理高固体含或其他难降解的有机废水。 8.2.2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可采用一级消化或两级消化。在发酵原料温度足够的条件下,宜采 级消化。 8.2.3厌氧消化器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水力滞留时间或容积负荷确定。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常 儿种发酵原料的设计参数详见表2

    3.2.3厌氧消化器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水力滞留时间或容积负荷确定。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常见的 几种发酵原料的设计参数详见表2

    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主要

    8.2.4完全混合式厌氢消化器一般采用立式圆柱形,有效高度6m一12m。顶盖官采用削球形球

    混合式厌氧消化器一般来用立式圆柱形,有效高度6m12m。盖采用削球形球壳或

    NY/T 1220.12006

    圆锥壳:底部宜采用倒圆锥壳或削球形球壳或圆平板。

    8.2.6料液加热宜采用消化器外热交换;也可采用蒸汽通入调温池或消化器直接加热

    8.2.7进料、出料、揽摔、闲置等循环工序的周期及 序运行时间,应根据发酵原料的特性、消化温度 及出水水质要求确定。间歇搅拌的设备能力至少应在 10h内将消化器内料液搅拌一次。

    8.3厌氧接触工艺(AC

    8.3.1庆氧接触工艺适合处理悬浮物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均高的有机废水。 8.3.2厌氧接触工艺中的消化器容积按有机容积负荷或水力滞留时间计算。中温或近中温条件下,容 积负荷宜为2.0kgCOD/m3·d~5.0kgCOD/m3·d,或根据发酵原料种类、特性及要求处理的程度,或由 试验及参照类似原料的厌氧消化器实际运行资料确定。 8.3.3厌氧接触工艺中的固液分离装置的设计参照GB14一87第6.4节的规定。 8.3.4回流污泥量根据消化器内污泥量、进料pH,以及温度等确定,以50%~200%为宜。 8.3.5应采取适当措施,如真空脱气、冷冲击等,加速厌氧消化液的固液分离。 8.3.6厌氧接触工艺中的消化器的罐体儿何尺寸、料液的加热、搅拌分别参照本部分8.2.4、8.2.5、 8.2.6,8.2.7的规定,

    3.4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

    8.5厌氧滤器(AF)

    8.5.9厌氧滤器可采用穿孔管或溢流堰出水

    8.6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NY/T 1220.12006

    8.6.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适合处理悬浮物浓度≤2g/L的有机废水。 8.6.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容积设计应根据容积负荷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积负荷可参者表3。

    表3不同温度条件下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设计容积负荷

    8.7升流式厌氧复合床(UBF

    理程度、填料性状以及消化温度,或出试验及参照类似废水工程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在中温消化条件, 容积负荷宜为2kgCOD/m3.d10kgCOD)/m3d。 8.7.2升流式厌氧复合床的有效高度参照本部分8.2.4的规定。 8.7.3填料宜填充在反应器上部的1/3处,填料厚度以0.5m~2m为宜。 8.7.4升流式厌氧复合床的进水系统设计按本部分8.6.9执行。 8.7.5升流式厌氧复合床填料选择按本部分8.5.8执行。 8.7.6升流式厌氧复合床山水系统设计按本部分8.5.9执行。 8.7.7升流式厌氧复合床的排泥系统设计按本部分8.6.11执行。

    8.7.2升流式厌氧复合床的有效高度参照本部分8.2.4的规定。

    应结合.「程规模、运行管理的要求、工程投资情况、所选用的设备及仪器的先进程度、维护和管理

    水平,内地制宜选择监控指标和自动化程度。 9.2沼气工程宜对主要参数(料液流量、料液浓度、沼气产量、沼气成分、沼气压力、温度、液位、pH等) 实行监控。 9.3沼气工程应根据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要求设置料液计量、沼气计量、水位观察、温度观测、pH观测 的仪器、仪表。 9.4沼气.T程应安装能够进行成本核算的水、电、气和药品的计量仪器、仪表。 9.5采用自动控制时,应回时设置手动控制,

    水平,闪地制宜选择监控指标和自动化程度。 9.2沼气工程宜对主要参数(料液流量、料液浓度、沼气产量、沼气成分、沼气压力、温度、液位、pH等) 实行监控。 9.3沼气工程应根据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要求设置料液计量、沼气计量、水位观察、温度观测、pH观测 的仪器、仪表。 9.4沼气T程应安装能够进行成本核算的水、电、气和药品的计量仪器、仪表。 9.5采用自动控制时,应同时设置手动控制。

    10厌氧消化液的处理与利用

    10.2.1沉淀池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或平流式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应根据厌氧消化出水水质的沉降试 验确定,当缺乏沉降特性资料时,可参照同类处理废水沉淀性能参数。 10.2.2絮状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不应大于1m/h。 10.2.3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10.2.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m~4m。 10.2.5沉淀池宜采用污泥斗排泥,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闻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面 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10.2.6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 10.2.7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10.2.8当采用静水压排泥时,沉淀池的静压水头不应小于1.5mc 10.2.9 沉淀池山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 10.2.10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GBJ14一87第6.4.10条的规定。 10.2.11 坚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GBL14一87第6.4.11条的规定

    物均衡施肥要求。 10.3.2消化液储存池的容积应根据消化液的数量、储存时间、利用方式、利用周期、当地降雨量与蒸发 量确定。消化液储存池的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利用间隔期内厌氧消化装置消化液的排出量。 10.3.3消化液储存池应设浮渣及污泥排除设施。 10.3.4消化液储存池的设计宜考虑自流进人与排出,方便利用,节约能耗。 10.3.5应考虑非用肥或非灌溉季节沼液的储存垫。

    物哟衡施肥要求。 10.3.2消化液储存池的容积应根据消化液的数量、储存时间、利用方式、利用周期、当地降雨量与蒸发 量确定。消化液储存池的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利用间隔期内厌氧消化装置消化液的排出量。 10.3.3消化液储存池应设浮渣及污泥排除设施。 10.3.4消化液储存池的设计宜考虑自流进人与排出,方便利用,节约能耗。 10.3.5应考虑非用肥或非灌溉季节沼液的储存垫,

    10.4消化液的综合利用

    10.4.1厌氧消化液综合利用应先进行试验,并且经过安全性评价认为可靠后方能使用。 10.4.2厌氧消化液(沼液)可用作浸种、根际追肥或叶面喷施肥。 10.4.3浓度高的厌氧消化液应适当稀释后再施用。

    11厌氧消化污泥的处置与利用

    1.1庆氧消化污泥(沼渣)可用作农作物的底肥、有机复合肥的原料、作物的营养钵(土)以及养列

    ....
  • 设备安装规范
  • 相关专题: 沼气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