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344.2-2013 起重机械质量管理 第2部分:安装单位质量管理规范

  • DB32/T 2344.2-2013  起重机械质量管理 第2部分:安装单位质量管理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4.9K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2-31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4.1.3按本部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质量控制系统。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应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 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应齐全。 4.1.4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分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分包过程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分包项目和内容应符合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制定分包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资格认定、评价、活动的监督、质量记录、报告的审核和确认等要求。 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注2:“分包过程”是经安装单位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但由安装单位选择的分包方实施的过程 注3:确保对分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安装单位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分包过程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 a)分包过程对安装单位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对分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 注4:安装单位的分包过程可能有:无损检测、理化试验、非主要受力结构件焊接、土建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 吊装等,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e)监视、测量(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4.1.3按本部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质量控制系统。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应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 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应齐全。 4.1.4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分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分包过程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分包项目和内容应符合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制定分包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资格认定、评价、活动的监督、质量记录、报告的审核和确认等要求。 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注2:“分包过程”是经安装单位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但由安装单位选择的分包方实施的过程 注3:确保对分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安装单位满足所有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对分包过程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可受诸如下列因素影响: a)分包过程对安装单位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对分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通过应用7.4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 注4:安装单位的分包过程可能有:无损检测、理化试验、非主要受力结构件焊接、土建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 吊装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规范、系统、齐全,符合安装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操作性,至少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其内容应满足本部分5.3条款要求; b)形成文件的质量目标,其内容应满足本部分5.4.1条款要求; c)质量管理手册,其内容应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并满足本部分4.2.2条 款要求; d)本部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其内容应与质量方针相一致、满足质量管理手 册要求,并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e)确定的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作业(工艺)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工 艺卡、操作规程等,下同)和记录(表、卡等),其文件格式、项目及内容应符合许可项目特性、满足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需要; f)质量计划(施工方案等),其内容应包括控制内容及要求、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质量控制系统责 任人员及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的规定等,应能够有效控制起重机械安全性能焊接标准,能够依据各质量控制系统 要求,合理设置控制环节、控制点(包括检查点、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并符合安装单位实际情 况,满足许可项目特性范围。 注1:本部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 对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 注2:不同安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可以不同,取决于: a)安装单位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人员的能力,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如纸质文件、电子文档、图片等

    4.2.2质量管理手册

    应根据实际情况及许可项目特性要求编制和保持质量管理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术语和缩写: b)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或对其弓 用; d)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及管理职责; e)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包括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 节、控制点的要求。

    4.2.3.2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文件的编制、会签、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存期

    2.3.2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文件的编制、会签、标识、发放、修改、回收、保管、保 及其销毁,包括:

    a)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应得到审批,质量管理手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 的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包括档案、技术、检验、生产等部门的技术文件应及

    时更改,确保各部门文件的一致性; d)确保在使用文件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及唯一性标识; f)确保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规定并控制其收集、购买、接收、分发等活动;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注1: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外包方产品质 量证明文件、资格证明文件等,其中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有正式版本,外来设计文件应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 定,有关责任人员(设计、工艺、检验等)应履行确认手续。 注2:产品标准应现行有效,按规定获得相关部门备案。 注3:电子文档管理,可包括:特定权限的设定、最新版本的有效状态标识等

    4. 2. 4 记录控制

    4.2.4.2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填写、确认、收集、归档、贮存、保护、检索、 保存和处置,包括: a)记录的保管、保存期限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实施部门、人员及场所使用相关受控记录表格有效版本的规定。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a)向本单位传达满足顾客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资源的获得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应批准质量方针,并确保质量方针: a)与本单位的宗旨、实际情况、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起重机械产品安全性能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指明本单位的质量所追求的目标; d)传达至全体员工,并在本单位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 4. 1质量目标

    5.4.1.1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批准质量目标,并形成正式文件。质量目标应与质量方针 保持一致,应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 5.4.1.2质量目标应量化和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层次以及质量控制系统。 5.4.1.3应明确质量目标管理部门, 并监视、汇总、沟通和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4.1.1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批准质量目标,并形成正式文件。质量目标应与质量 持一致,应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 4.1.2质量目标应量化和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层次以及质量控制系统。 4.1.3应明确质量目标管理部门,并监视、汇总、沟通和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是承担安全质量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应根据许可项目特性及本单 立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确保起重机械安全性能管理职责得到独立行使,并确保: a)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在单位内得到沟通; b)任命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确其及需要独立行使与保证起重机械安全性能相关人员的职 贵、权限,明确各质量控制系统之间、质量保证工程师与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之间、各质量控制系 流责任人员之间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5.5.2.1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在本单位管理层中任命管理者代表和质量保证工程师。 5.5.2.2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5.5.2.1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应在本单位管理层中任命管理者代表和质量保证工程师。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单位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d)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注:管理者代表、质量保证工程师可由同一人担任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本单位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1.1最高管理者应每年至少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 求。

    6.1.1最高管理者应每年至少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

    5.6.1.2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

    5. 6. 2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人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及政府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提出的问题及处理结果; c)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

    5. 6. 3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

    应确定和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6b)满足安装许可规则: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管理制度,规定人员的聘用、借调、调出、培训、考核等管理要求。基于 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何任务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起重机械要求符合性。

    2. 2 能力、培训和意识

    安装单位应: a)以文件形式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岗位任职条件,包括适当的教育、培 训、岗位资格、工作经历和能力等,其中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本单位聘用 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其任职条件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与本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且 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单位;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 统责任人。 b)按照岗位任职条件配置相应的人员,包括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工程技术人员 起重机械安拆工、操作工等。 c)识别培训需求,包括:质量管理方针、目标、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单位质量 管理体系文件,专业技能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安装单位应根据需要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对培训对 象、内容、方式及时间做出安排;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应记录;应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组织 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培训,通过考试获取相关部门颁发或认可的资格证书。 d)确保本单位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经验、考核档案及管理的适当记录。

    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6. 3. 2管理要求

    应建立并保持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管理制度,规定基础设施的配备、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 求,明确各管理层次及有关岗位在基础设施管理中的职责。包括

    a)应建立设备台帐和档案,包括质量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 法定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检验报告等档案资料。 b)应建立工装模具的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台账

    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包括: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季节性施工 场试验环境的控制措施、不同专业交叉作业的环境控制措施以及按照规定采取的其他相关措施

    应策划和开发起重机械安装所需的过程。起重机械安装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 致(见4.1)。应将实现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编制适合于本单位运作方式且满足许可项目特性的质 量计划(施工方案等),在实施前批准,按规定得到顾客、监检单位的认可,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对起 重机械安装进行策划时,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质量目标和要求: b)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文件、资源的需求; c)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确认的规定; d)质量和安全控制环节、控制点(包括检查点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的设置,影响安装质量的 因素分析及其控制内容和要求、过程中实际操作要求,进度控制措施等,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 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e)为安装过程及起重机械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 注1: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起重机械安装过程的开发, 注2:材料、零部件代用应按本条款要求实施控制。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管理制度,确定与起重机械安装有关的要求,包括: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d)本单位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

    7. 2. 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对合同信息传递、合 同修改、会签程序等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控。 7.2.2.2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 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产品要求已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得到解决; c)本单位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d)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2.2.4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发生变更,应以书面形式签认,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合同变更信息 的接收、确认和处理的职责、流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与合同变更有关的文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实 施。

    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产品信息; 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7. 3. 1 安装施工设计策划

    7.3.1.1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并保持 安装施工设计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明确设计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修改及外来设计文件控 制等要求。

    a)安装施工设计的阶段; b)适合于每个安装施工设计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安装施工设计的职责和权限。

    7.3.1.4随着安装施工设计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

    7.3.1.4随着安装施工设计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

    注:安装施工设计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

    7.3. 2 安装施工设计输入

    7.3.2.1应确定安装施工设计输人,形成设计输入文件(如设计任务书等),并保持记录 这些输入应包括:

    a)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 c)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 d)安装施工设计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装说明书、安装现场条件、施工安全要求等。

    7.3.3安装施工设计输出

    7.3.3.1安装施工设计应形成输出文件(如安装施工设计计算书、安装图样、安装

    3.3.1安装施工设计应形成输出文件(如安装施工设计计算书、安装图样、安装工艺等),输出 应适合于对照安装施工设计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7.3.3.2安装施工设计输出应:

    a)满足安装施工设计输入的要求,包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技术条件等要求; b)给出采购、安装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 c)包含或引用安装接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注:安装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

    7.3.4安装施工设计评审

    a)评价安装施工设计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3.4.2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安装施工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 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5安装施工设计验证

    为确保安装施工设计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安装施工设计 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6安装施工设计确认

    为确保安装施工设计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安装施工设 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设计输出文件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

    7.3.7安装施工设计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安装施工设计的更改,包括材料、零部件代用,包括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代用的审 批、代用的检验试验等,并保持记录。应对安装施工设计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 施前得到批准。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4.1.1应建立并保持采购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明确对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内容,确保采 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产品的控制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 终产品的影响

    4.1.2应对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供方,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和质量档案。对供方的评价应

    7.4.1.2应对供方进行评价,选择

    a)对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有行政许可规定的供方,应当对其许可资格进行确认; b)必要时,对供方进行再评价; c)供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职责应符合控制程序/管理制度的规定; d)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4.1.3应按规定要求编制、审批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

    合同不得用于采购。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在与供方沟通前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 宜的,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人员资格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7.4.1.4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

    a)当本单位或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 长购信息电对拟采用的验证安排和产品放 的方法做出规定; b)应对采购产品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采购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7.4. 2 分包管理

    7.4.2.1应建立并保持分包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层次和部门在分包管理

    4.2.1应建立并保持分包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层次和部门在分包管理活动中的职责

    ,对分包方实施管理。施工分包应符合施工合同规定以及安装许可条件要求,安装单位应对分包 关责任。

    7.4.2.2应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价办法,根据所需分包内容的要求,

    应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价办法, 根据所需分包内容的要求,经评价选择 包方,订立分包合同,并保存评价和选择分 对分包方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中规是的物准和价法,限活成确方包内谷的安求 经评价选 合适的分包方,订立分包合同,并保存评价和选择分包方的记录。对分包方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a)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 b)专业能力; c)人员结构和素质; d)机具装备; e)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的保证能力; f)工程业绩和信誉。

    a)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 b)专业能力; c)人员结构和素质; d)机具装备; e)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的保证能力; f)工程业绩和信誉。

    a)确认分包方从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 b)验证分包方的主要材料、设备和设施

    7.4.2.4应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

    a)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 b)依据规定的步骤和标准对分包项目进行验收。

    .4.2.5应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作为重新评价、选择分包方和改进分包管理工 作的依据。

    7.5.1安装过程控制

    7.5.1安装过程控制

    7.5.1.1安装过程准备

    应依据安装质量策划的结果实施安装过程准备: a)应按规定将安装质量策划的结果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保存记录: b)在施工前,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告知、申请监检; c)应确认项目施工已具备开工条件,按规定向监理方或发包方进行报审、报验,按规定提出开工 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7.5.1.2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应对安装服务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包括: a)正确使用安装施工设计文件、验收标准以及适用的作业(工艺)文件,包括通用或者专用工艺文 牛制定的条件和原则要求; b)调配符合规定的作业人员:

    c)按规定配备、使用材料、零部件、施工机具、工装、检测设备等; d))按规定施工并及时检查、监测,包括作业(工艺)纪律检查时间、人员,检查的工序,检查项目、 内容等; e)根据现场管理有关规定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控制; f)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g)采取半成品、成品保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h)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 i)实施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包括服务计划、实施、验证和报告,以及相关人员的 职责等。

    7.5.1.3安装现场焊接控制

    应制定焊接控制的范围、程序和内容如下: a)焊接人员管理,包括焊接人员培训、资格考核,持证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持证焊接人员的标 识,焊接人员的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 b)焊接材料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储存、烘十、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c)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和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WPS)控制,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相关 检验检测报告、工艺评定施焊记录以及焊接工艺评定试样的保存; d)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焊接工艺; e)焊接过程控制,包括焊接工艺、产品施焊记录、焊接设备、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 f)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控制,包括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 修审批、焊缝返修(母材缺陷补焊)后重新检验检测等。

    7. 5. 1. 4 其他过程控制

    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制定其他过程控制的范围、程序、内容如下: a)明确对起重机械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过程; b)任命其他过程控制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权限; c)其他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特殊控制要求、过程记录、检验与试验项目、检验与试验记录和报告 注:安装单位的其他关键过程可能有: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及整机的安装调试等过程

    7. 5. 2安装过程的确认

    0.2.1 当安装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 寸后才显现时,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表面涂装等)实施确认,以证实这些 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7.5.2.2应对这些过程做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 d)记录的要求(见4.2.4); )定期或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确认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 d))记录的要求(见4.2.4); e)定期或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发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5.3.1适当时,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需要时,应规定产品标识 溯性标识)的标识编制、标识方法、位置和标识移植等。 5.3.2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商业标准,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5.3.3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见4.2.4)

    道时,应在产品实现的生过程

    应爱护在本单位控制下或使用的顾客财产。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 为顾客财产。如果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应向顾客报告,并保持记录(见4.2.4)。

    7.5.5.1应控制材料、零部件的存放、保管、领用、使用,包括储存场地、分区堆放或分批次(材料 炉批),质量证明文件、牌号、规格、材料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材料领用、切割下料、成型、加 工前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 7.5.5.2应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 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5.5.2应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以保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 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1应建立并保持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以确定和控制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 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对其采购、验收、操作、维护、使用环境、检定校准、检修、报废等进行控制,为 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7.6.2应建立过程园林造价,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

    ....
  • 机械标准
  • 相关专题: 起重机械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