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715-2018 阀门密封面堆焊工艺导则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火焰应是碳化焰,一般应采用外焰长度为内焰3倍的碳化焰;当母材为不锈钢时,采用外焰长 焰长度2~2.5倍的碳化焰。最终堆焊高度一般不小于3mm,加工后堆焊层厚度不小于2mm
6.4.2.2焊条电弧焊堆焊
堆焊层数应足以抵消母材稀释作用的影响, 一般堆焊层数为3~4层,经加工后堆焊层厚度不 第一层堆焊时应采用小电流长弧焊,以减少熔深,降低母材稀释率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6.4.2.3钨极氩弧焊堆焊
.4.2.4等离子弧焊堆
等离子弧焊堆焊的技术要求按JB/T6438的规定,该方法可进行单层堆焊,也可进行双层堆焊,加 工后堆焊层厚度不小于2.5mm。
3.4.3.1堆焊工艺文件中应明确规定产品堆焊的预热温度,在整个堆焊过程中,温度不得降低到预热 温度以下。当堆焊中断时,应继续保持预热温度,如不能保持时,则需按6.4.6规定冷却。在重新堆焊 前,按本条要求重新预热, 6.4.3.2在堆焊不锈钢过渡层之前,应对母材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不低于100℃
6.4.4施焊过程中的焊道
堆焊工艺文件中应明确规定不同堆焊方法的焊道分布,同时应明确规定未经加工的堆焊层数。 在进行不锈钢耐蚀堆焊时,应对每一道(或层)堆焊金属在去渣后进行目视检验,
DB41/T 17152018
3.4.4.3如果目视检验中发现有表面气孔、焊瘤、夹渣等缺陷,则应采用打磨等机械方法去除。打磨 时应避免出现过热区。 6.4.4.4堆焊层各焊道应是连续的,厚度要均匀,并与邻近焊道表面平滑过渡。 6.4.4.5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耐蚀堆焊过程中,道间温度不超过150℃
6. 4. 5焊后冷却
堆焊后,工件在不低于预热温度下保温至少15min,而后在炉中缓慢冷却,或直接入炉进行焊
4.6.1焊后热处理按照堆焊焊接工艺评定执行 4.6.2母材材料为CrMo钢或CrMoV钢时,在不锈钢过渡层堆焊完成之后,应立即实施焊后热 后热处理应严格按堆焊焊接工艺评定执行。耐蚀层堆焊完成后不再单独进行热处理。
1.1目视或5~10倍放大镜检查,堆焊层表面应无裂纹、气孔、疏孔、疏松等缺陷。堆焊层侧 有未焊透现象。 1.2应保证几何尺寸,焊后变形应符合设计要求。堆焊层经机加工后,堆焊层厚度、表面粗糙 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7.2.1堆焊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合格标准不低于NB/T47013.5中II级或满足设计要求。 7.2.2渗透检测采用着色法和荧光法,检验方法按NB/T47013.5的规定。堆焊面不许有裂纹纸箱标准,在渗透 检测前允许对堆焊表面进行适当处理
7.3.1标准规范或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密封面堆焊层硬度测量时应进行硬度检查,当标准规范或设计图 样中未规定硬度检查时,则不要求作硬度检查。 7.3.2将堆焊层表面处理达到有关标准规范或设计图样要求的最小厚度后,在堆焊层表面的不同位置 至少测定3个点。 7.3.3所有硬度值应不低于相应焊条、合金粉末或焊丝规定的硬度指标,同时应满足有关标准规范或 设计图样的要求
标准规范或设计图样要求进行规定化学成分分析时,化学成分分析取样应在试件中部堆焊层模 取样(见图1),分析方法和合格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和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DB41/T 17152018
图1堆焊金属化学成分分析取样示意图
如果堆焊层中含有不合格的缺陷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对缺陷进行局部或全部清除后再重新进行补焊,当补焊面积超 过总面积的30%时应全部铲除重焊。进行补焊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a 应用机械加工或打磨的方法去除缺陷处的全部堆焊层金属,打磨时应防止过热,打磨后实施表 面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补焊; b 补焊时的预热温度等于或高于堆焊时的预热温度,焊后冷却和焊后热处理制度与堆焊时一致; C) 补焊时应采用相同的堆焊工艺。如工艺不同,应通过补焊模拟试验,对所采用的补焊工艺进行 评定。
....- 阀门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