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557-2015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运输施工规范

  • SH/T 3557-2015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运输施工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6-18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5.1.1设备运输作业的技术准备应包括信息收集、图纸审阅、运输路线勘察、方案编制及 交底等。

    等。 2设备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时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5.1.2设备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时应统筹规划阀门标准,合理安排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5.1.2设备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时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SH/T 3557—2015

    SH/T 3557—2015

    5.1.3收集设备图纸,了解设备装卸要求、外形尺寸、重量、重心和受力点位置、物理性能、化学性 能、交货状态等相关信息。 5.1.4了解运输沿途地理环境、气象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停靠补给点; 5.1.5查明运输途经地的海拔高度、地形特征,运输期间有无洪水、暴雨、浓雾、冰雪、大风浪等特 殊气候及其影响程度。

    5.1.6运输沿途应进行勘察并形成基

    a)了解运输所经路段公路等级、公路桥梁的设计荷载标准; b)详细记录设计荷载不足、不明或受损的桥梁,并对桥梁真实通行能力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所选路线的路基坚实、平坦,其宽度、路面抗压强度、路面坡度和转弯半径等应能满足设备 运输要求: d) 路线选择应尽量避开有洞穴、沟渠、管道等地下隐蔽设施的路面,否则应采取保护措施加固 路面; e) 查明沿途立交桥、隧道、线缆、广告牌架、收费站等障碍对设备运输尺寸的限制要求: 对于滑坡、山崩、塌陷和落有等不良地质灾害频发路段,应了解灾害易发时段、发生几率和 影响程度。 1.8铁路勘察应了解铁路运输线路状况以及桥涵、隧道通行能力,铁路运输前应将设备运输参数

    5.1.9水路断察1要包括以下内容:

    a)应了解设备水路运输所经航道的类别和等级,航道各段的水深亏空障状况,航道水位变化规 律及沿途船闸关!1、码头及位的情况,并校验船舶通过能力: b)港码头应具备船舶系缆设备,前沿水深满船舶吃水,水域满是船前掉头操作: c)不具备机械吊装条件的码头,应能满是设备的滚装或滚卸等要求。 5.1.10 运输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程概况,包括:设备参数件数、装卸运输要求、设备特点、装卸运输难点、设备的启运 地点和交付地点、交付方式、运输路线、时间计划等; b)编制依据,包括:执行标准、勘察报告、运输要求等: c)装卸及运输,包括:运输机械选型、技术参数的选择:配载、绑扎及吊装等校核;操作方法、 步骤和要求等: d)运输路线状况,包括:运输路线的勘察报告、障碍分布情况及清障处理措施等; e) 人力资源,包括用人计划、组织结构及人员分!等: 安全质量保障,包括风险评估、健康、安个、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5.1.11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 设备风险,如设备的防撞、防膚、壁薄、特殊结构等特性可能造成的风险: b)运输机械机件风险,包括运输机械和机锁具的选型不当或自身性能失效可能造成的风险: ) 装卸及运输现场风险,包括地面或道路、天气等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 d)人员风险,包括因人员本身技能水平不够、操作失误、决策错误、疲劳等可能造成的风险: e 环境风险,包括对道路设施及地下管道或涵洞等造成的破坏、运输机械发生故障或含油设备 货损后导致的油污泄漏等可能造成的风险。 5.1.12 详细了解设备的特性,对不同的特性采取以下相应的防范措施: a) 根据待运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机械,运输作业前对运输机械和工索 具进行检查排障; b)对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勘察,排除各种障碍,选择有利于装卸的作业时间,遇有大雷、大雾、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者夜间照明不足、视线不清,不得进行装卸作业; 根据运输作业的特点,严格选择现场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具有与其所承担岗位相适应的知 识、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特殊工种人员应该持证上岗,现场作业应合理安排, 避免疲劳操作:

    律及沿途船闸关!1、码头及位的情况,并校验船舶通过能力: b)港码头应具备船舶系缆设备,前沿水深满是船崩吃水,水域满是船前掉头操作; C 不具备机械吊装条件的码头,应能满足设备的滚装或滚卸等要求。 5.1.10 运输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程概况,包括:设备参数件数、装卸运输要求、设备特点、装卸运输难点、设备的启运 地点和交付地点、交付方式、运输路线、时间计划等; b)编制依据,包括:执行标准、勘察报告、运输要求等: c)装卸及运输,包括:运输机械选型、技术参数的选择:配载、绑扎及吊装等校核;操作方法、 步骤和要求等: d)运输路线状况,包括:运输路线的勘察报告、障碍分布情况及清障处理措施等; e) 人力资源,包括用人计划、组织结构及人员分!等: 安全质量保障,包括风险评估、键康、安个、环保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5.1.11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 设备风险,如设备的防撞、防膚、壁薄、特殊结构等特性可能造成的风险: b)运输机械机件风险,包括运输机械和机锁具的选型不当或自身性能失效可能造成的风险: ) 装卸及运输现场风险,包括地面或道路、天气等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 d)人员风险,包括因人员本身技能水平不够、操作失误、决策错误、疲劳等可能造成的风险: e 环境风险,包括对道路设施及地下管道或涵洞等造成的破坏、运输机械发生故障或含油设备 货损后导致的油污泄漏等可能造成的风险。 5.1.12 详细了解设备的特性,对不同的特性采取以下相应的防范措施: a) 根据待运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机械,运输作业前对运输机械和工索 具进行检查排障; b)对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勘察,排除各种障碍,选择有利于装卸的作业时间,遇有大雷、大雾、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或者夜间照明不足、视线不清,不得进行装卸作业; 根据运输作业的特点,严格选择现场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具有与其所承担岗位相适应的知 识、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特殊工种人员应该持证上岗,现场作业应合理安排, 避免疲劳操作:

    SH/T 35572015

    d)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定时检查车辆及设备状态,对路桥管道等设施提前进行保护,控制车 免发生交通事故,严格控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5.1.13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设备的基本参数、构造特点、交货状态及操作时间: b)人员分工及组织; c)设备装卸车方位、方法、步骤和要求: d)设备运输配载、绑扎加固、运输方法和运输路径; e)安全注意事项、风险防范措施等: f)运输设备的保护、加固; g)国家地方有关运输规定: h)安全注意事项、临时障碍的处理方法、应急预案

    5.2运输机械及工索具准备

    5.2.1根据运输方案准备所需要的运输车(船)、封车索具、设备支垫、保护与加固材料、装卸设备 所需要的机械等。 5.2.2对需要拼装的运输机械,装车前应完成拼装,并调试合格。 5.2.3工索具使用前,应核查其维修、保养、检验记录,确认其技术性能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5.3.1办理运输作业相关手续及证件

    5.3.2设备装卸场地、运输沿途道路平整度、承载力等应满定设备运输方案要求。 5.3.3对运输沿途的运输障碍进行排障,运输沿途道路及桥梁进行加固。 5.3.4按照方案对装卸现场场地的地基进行加固。 5.3.5按照运输方案的要求,对工索具进行相应的现场设置。

    5.3.2设备装卸场地、运输沿途道路平整度、承载力等应满足设备运输方案要求。

    6.2陆路运输设备装卸

    6.2.1陆路运输的设备主要应采用起重机械法或自装卸法装卸。

    6.2.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装载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起重机械吊装作业应按GB50798—一2012相关规定执行; b)吊装用索具应符合载荷要求; c)装卸前应根据设备重心位置选择设备吊点位置,装卸时应保持设备平衡: d)与绳索接触的设备棱角处或设备不能承受绳索挤压的部位应进行保护。 6.2.3运用多台起重机械进行起升操作时,应符合GB6067一2010相关规定。采用自装卸法装载 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 需要顶升作业时,至少应使用两台千斤顶,各千斤顶应同步作业,并注意载荷的分配,确认 各端水平及压力符合额定值,升降应有保险垫木; b)千斤顶在顺车体行走方向应留有足够使运输车辆顺利通过的间距; c)千斤顶顶部与被顶升物体之间应衬垫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 d)千斤顶底部支撑面应坚实可靠,宜在顶座下用木板或钢板衬垫; e)道木顶升作业过程中,应逐级插入道木或钢梁; f) 拥有起升装置的车辆驶入设备底部,通过自身起升装置顶升设备,完成设备装载。 6.2.4 设备装卸支吊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设备上已有明确支吊点标志的,应采用标志位置作为装卸吊点。无支吊点标志的,应通过计 算确定装卸支吊点: b 设备装卸支吊点数量不得少于两点,支吊点的设置应避开设备外部接管、保温支撑圈等设备 的零部件,且宜设置在设备内部有支撑位置; c)设备各支点的载荷应和设备各段最大弯矩绝对值相接近; d)带衬里的设备、大直径或薄壁设备可采取局部加固措施。

    a)设备上已有明确支吊点标志的,应采用标志位置作为装卸吊点。无支吊点标志的, 算确定装卸支吊点: b) 设备装卸支吊点数量不得少于两点,支吊点的设置应避开设备外部接管、保温支持 的零部件,且宜设置在设备内部有支撑位置: c)设备各支点的载荷应和设备各段最大弯矩绝对值相接近; d)带衬里的设备、大直径或薄壁设备可采取局部加固措施,

    6.3.1水路运输的设备主要应采用滚装法或起重机械法装卸。

    a)选择吊臂、吊重等参数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 b)起重机械及运输车、船就位; C 将吊具挂于设备上,解除设备绑扎; d)缓慢起吊并移动设备: e)缓慢降落,直到设备完全落到指定位置; f)吊索完全不受力时,解除吊索; g)起重机械回钩,装卸作业完成。

    7.1.1设备运输应根据交通部门的规定设置安全信号装置。 7.1.2设备运输宜安排车辆和人员进行护送,

    7.1.1设备运输应根据交通部门的规定设置安全信号装置。

    .1.3拖车运输使用尾车时,拖车应设置转盘。尾车支点的设置应使前车和尾车所受载荷分配合理, 同时满足转弯半径和道路坡度的要求。 1.1.4运输车辆应严格按照方案中规定的路线和要求行驶。 7.1.5在公路上行驶时,车组除应安装示廓灯,还应增加黄色闪灯,同时前后方服务车辆应在车组减 速、转弯、慢行时开启双闪。 7.1.6运输时,路面受压部分距路边不宜小于1.5m。 7.1.7沿途穿过空中线缆时应减速行驶,在靠近带电区作业时应加强监护,通行时应满足人员、设备 与带电线缆的安全距离,如有碍安全通行的应采取措施。 7.1.8必要时,运输车辆前需以开道标高车进行空中障碍探测,并与其他车辆保持密切联系,发现障 得应及时处理清除。 7.1.9遇到道路施工、道路狭窄、逆向行驶、恶劣气候等特殊情况应采取措施。 7.1.10车组通过交叉路口、道口或繁华路段,应配合交警进行车辆疏导。 7.1.11运输途中应控制行驶速度,宜保持匀速行驶,整个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快速起步、急剧转向利 紧急制动,长距离下坡应对制动系统采取降温措施。 7.1.12运输车辆通过桥梁时,时速不应超过5公里,并应匀速居中行驶。 .1.13 运输车辆通过铁路道口时,时速不宜超过当地道口设定的规定时速,同时应根据车辆轴载、 倾覆角、铁路道口路况综合确定车辆行驶速度。 .1.14 运输途中适时安排停车检查,着重检查车况及检测仪表数据、轮胎胎压、设备绑扎情况,发 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7.1.15 运输途中停车时,应做好车辆防溜措施,应在车辆四周设警示标志,并派专人值守。 7.1.16 运输过程中,作业人员应穿戴反光背心,车辆应配备反光警示条。 7.1.17 运输中应及时填写运输作业记录表。

    7.3.1运输应对行走方向上的承载支撑地面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3.2走排应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结构形式、尺寸和承载力应符合起重施工技术文件的要求。 7.3.3下走道一般用道木对接铺成,应比走排宽,且铺设平直。 7.3.4滚杠应采用厚壁无缝钢管或圆钢,长度应比走排每侧长出300mm左右。 7.3.5在走排上安放运输设备时,应找好设备重心,重心应落在走排中心。 7.3.6走排滚杠运输的牵引机索具、地锚等应有足够的强度。 7.3.7在运输中添加滚杠时,滚杠轴线应与运输方向垂直。在需要转弯的地方,宜加大其转弯半径 并应逐步将滚杠方向放偏,但仍应使滚杠轴线为运输路线之法线方向,滚杠头应整齐。添加滚杠人员 应在走道两旁,从侧面通过工具放入滚杠。 7.3.8采用两组走排运输且沿途有弯道的情况下,应采用转盘排子或在走排上加旋转装置。 7.3.9 走排可用硬木、钢质等材料制成,走排不得有缺陷,头部应倒斜角,斜角宜为20°~30°。 7.3.10 滚杠在走排下应间距均匀,每两根滚杠轴心距离应根据运输重量保持300mm~500mm。 7.3.11 下走道的上坡角度不宜超过5°,不得上长度较小的急坡,遇有下坡时,走排应有制动装置 7.3.12 设备应牢固固定于走排上,设备与走排不应有相对滑动。 7.3.13 对于重心高及薄壁、易变形设备的运输,应采取稳定和加固措施,防止倾斜和产生塑性变形 7.3.14 两边走排头部的底线应在同一一直线上。 7.3.15 5滚移过程中出现偏离现象,应立即调整滚杠,

    7.3.16设备有行进趋势的前方严禁站人

    7.3.16设备有行进趋势的前方严禁站人

    7.3.17采用滚杠法装卸应符合下列程序

    a)顶升设备,在底部及牵引方向上铺设下走道,并将走排固定于设备支座底部; b)通过钢丝绳连接走排与牵引装置,在走排后端安置制动牵引绳,前后牵引绳预紧: c)在与走排相对的下走道上放置滚杠; d)千斤顶泄压,将设备落于滚杠上: e)对轨道周围进行清理后启动牵引装置; f)设备移动后,走排两侧人员将滚杠及时放在走排前方。

    7.4.1滑轨应位于同水平面内,并保持平行,同滑道上滑轨受压应均匀,采用长度较长的滑轨时, 应每间隔4m~5m设一定位卡子,用以固定滑轨间距。 7.4.2滑轨与基础、钢梁、滑台的接触面间应采取防滑措施。 7.4.3滑轨宜采用钢制材料,且应平直无变形,满足设备承重要求。 7.4.4液压推进装置与设备接触点间应采取防滑措施。 .4.5在牵引或顶推过程中,在设备前后端应有专人看管,负责调整油管,监视基础、滑轨、滑台受 力情况,各岗位作业人员间应保持密切联系。 7.4.6采用滑移法进行设备装车时,应符合下列程序: a)先用千斤顶将设备顶起,在运输车辆平台与设备底座间搭设道木垛基础; b)将滑轨和滑台放在设备下面; c)连接牵引钢丝绳索具和动力装置(若采用顶推方式提供动力,则在滑轨上固定水平顶推千斤 顶),并检查无误: d)启动动力装置,使设备缓慢地沿着轨道朝运输车辆上滑移; e)设备滑移到运输车辆上时,用千斤顶将设备顶起,拆去底下的钢轨和拖排后,回落千斤顶使 设备向落王运输车辆车板上

    应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中对航道的规定选择适航的船舶和内河航道。 2运输宜在白天进行,遇拥堵航道应加强瞻望,谨慎驾驶,对动态不明或信号不明的对象米

    SH/T 3557—2015

    8.3.1船舶航行前应满足《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GB11412.1中的要求。 8.3.2航行前应向运输沿途海域的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8.3.3船舶应按事前已批准的航线行驶

    9.1.1设备装载后应进行牢固并绑扎。 9.1.2设备运输时,鞍座、设备与运输工机具之间的连接和固定应安全可靠。 9.1.3拖车运输应对称平衡绑扎。 9.1.4铁路运输的绑扎加固应符合《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2006]161号)、《铁路货物装载 加固技术要求》TB/T3304中的规定。 9.1.5水上运输的绑扎加固应参考《IMO海运绑扎系固手册》、中国船级社《内河包装运输危险货物 积载和系固手册编制指南》进行绑扎加固

    9.2.1设备应同时能满足装卸和运输作业条件下的强度要求,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9.2.2条件许可时,对设备的加固宜采取不在设备上焊接的形式。 9.2.3设备加固可采用下列方法:

    9.2.1设备应同时能满足装卸和运输作业条件下的强度要求,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

    a)设备内或设备外设置加固件; b)采用支撑、鞍座、支架等装置; c)采用阻挡、拉牵、掩垫、横腰箍下压式捆绑等方式。

    9.3.1对设备运输沿途道路、桥梁、涵洞、地下隐蔽设施、码头进行受力分析与核算,不能满足要求 村,应编制专项加固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加固内容包括道路加固、桥梁加固、地下隐蔽设施加 固、码头加固、运输车船加固等

    9.3.2桥梁加固可采用下列方法

    a)桥梁下方加支撑: b)桥面上铺设走道梁或搭设桥上桥: c)增大截面法; d)桥面底部铺设碳纤维

    b)桥面上铺设走道梁或搭设桥上桥; c)增大截面法; d)桥面底部铺设碳纤维。

    3.3路面、码头、地下隐蔽设施、运输车(船)加固可采用下列方法 a)在路面上铺垫钢板、钢梁或对路面重新修建浇筑,路基加固: b)对直立式码头加斜支撑或增加桩基数量及强度: c)对板桩码头加斜支撑: d)对地下管道加外套管处理或在管道上方的路面铺垫钢板等: e)对地下窖井、沟道进行支撑或填埋处理; f)在运输车(船)上主要受力部位安装加固件或加垫钢板、钢梁。

    SH/T 35572015

    设备接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承运方接收设备时,设备外包装应完好。无包装时,应检查设备外观,应无变形、损伤和零 部件缺失,充液体或充气设备应无渗漏。所有设备管口应封闭; b)核对设备的规格、外形尺寸、数量以及发运资料; c)对装配检测仪器的设备,应记录交接时的相关数据;对有防护要求的设备,检查防护、加固 支垫可靠性: d)食验完毕应填写设备交接单,办理交接手续

    设备交付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收货方依据设备交接单查验设备,同时核对设备的规格、尺寸、数量、包装、外观: b)查验完毕,经收货方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填写设备交接单。若有异常情况,则应详 细记录,并及时通知委托方

    SH/T 35572015

    引车有足够的动力性,即由发动机扭矩、传动比所确定的车轮最大驱动力应大于车辆的行驶阻力; 是牵引车驱动轮有足够的附着力

    A.2车辆行驶阻力计算

    式中: ZF 车辆行驶阻力,N; F 坡阻力,N; Fw 空气阻力,N; Fi 加速阻力,N; Fr 滚动阻力,N。 D mttih a an ta

    式中: R 坡阻力,N; 车辆总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N/kg; 坡度角,(°)。

    A.2.3空气阻力按式(A.2.3)计算:

    A.2.4加速阻力按式(A.2.4)计算

    式中: 加速阻力,N; 8 换算系数; m 车辆总质量,kg; dv 车辆的加速度,m/s。

    A.2.5滚动阻力按式(A.2.5)计算:

    F.=mgfcosd

    式中: a. 滚动阻力,N; f 滚动阻力系数; m 车辆总质量,kg: g 重力加速度,N/kg; α 坡度角,(°)。

    式中: F 滚动阻力,N; f 滚动阻力系数; m 车辆总质量,kg: g 重力加速度,N/kg: α 坡度角,(°)。

    由A.1中的计算公式分别算出由发动机决定的牵引车的驱动力及由道路附着状况决定的附着力, 然后把两者作比较,较小者为实际牵引力,确定出牵引车的牵引力。再由A.2中公式算出车辆的行驶 阻力。当车辆的行驶阻力不大于实际牵引力时,牵引车是可靠的;当车辆的行驶阻力大于实际牵引力 时,如果牵引力大于附着力可以考虑牵引车加配重,通过增加附着力来增大实际牵引力,使牵引车可 靠性得到满足:如牵引力小于附着力,考换台牵引力比较大的牵引车来满足运输要求。

    P 车轮的载荷,N; G 车辆的总载荷,N; M 车辆轮轴个数; N 每一个轮轴上轮胎数 a 一每一个轮胎的触地面

    P 车轮的载荷,N; G 车辆的总载荷,N; M 车辆轮轴个数; N 一每一个轮轴上轮胎数: a 一每一个轮胎的触地面积,m。 4.2 将计算所得轮轴上的车轮载荷与公路等级载荷进行比较,若满足要求,则能够通行;不能满 通行要求,则增加轮轴或在每一轮轴上增加车轮的数量以降低车轮载荷直至满足要求。

    2将计算所得轮轴上的车轮载荷与公路等级载荷进行比较,若满足要求,则能够通行;不能 行要求,则增加轮轴或在每一轮轴上增加车轮的数量以降低车轮载荷直至满足要求。

    运输车辆在行驶中应有可靠的稳定性,它包含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两个方面。利用车辆 备时,应进行稳定性计算。

    当运输车辆上坡行驶时,如坡道角达到或超过车辆所能克服的最大爬坡角度,则车辆的前轮 离开地面(前轮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为零)而产生纵向倾覆(翻车)。大型设备运输车辆上陡坡 内低勾速行驶,纵向倾覆稳定条件见式(A.5.1.1)

    tanao=S/h,

    αo一一产生纵向倾覆时的道路纵向极限坡度角,(°): S一一整车重心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 hg一一整车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 大型设备运输时,车辆S/h。>>1,其纵向稳定性较好,不易产生运输纵向倾覆

    A.5.1.2纵向滑移稳定

    S一整车重心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 hg—一整车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 运输车辆轮胎对地面的附着系数

    A.5.2.1横向倾覆稳

    产生横向倾覆的极限条件为横向力引起的倾覆力矩等于车重所产生的稳定力矩。车辆不产生 急定条件见式(A.5. 2. 1)

    (A. 5. 2. 1

    μ一一横向力系数,为横向力与车辆总重的比值;当车辆静止或直线行驶时,等于横坡角 B运输车辆的外轮轮距,m h.一整车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

    A.5.2.2横向滑移稳是

    滑移先于倾覆发生的条件见式A.5.2.2:

    B/(2hg)>Pm

    P横 横向附着系数,Φ横=(0.6~0.7)Φ; ?一一运输车辆轮胎对地面的附着系数; B一一运输车辆的外轮轮距,m; hg一一整车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 A.5.2.3由于侧滑的危害远小于侧翻的危害,所以应使侧滑先于倾覆。在此条件下,满足车辆横向 稳定的条件为车辆不滑移,条件见式(A.5.2.3):

    P横 一横向附着系数,?横=(0.6~0.7)Φ: ? 一一运输车辆轮胎对地面的附着系数; B 一运输车辆的外轮轮距,m; hg—一整车重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m。 5.2.3由于侧滑的危害远小于侧翻的危害,所 定的条件为车辆不滑移,条件见式(A.5.2.3):

    μ一横向力系数变压器标准规范范本,为横向力与车辆总重的比值:当车辆静止或直线行驶时,等于横坡角

    A.6车辆转弯半径示意

    B.1走排滚杠法相关计算

    SH/T 35572015

    螺钉标准表B.1.1常用的滚动摩擦系数及起动系数

    式中: 1——坡度。

    S= K.Q μ1+μ2+ D

    ....
  • 化工标准 石油标准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化工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