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pdf

  • DB44/T 1385-2014  工业锅炉水处理设计导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7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3-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44/T13852014

    6.1预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后续处理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处理水量和试验资料等进行设计。 6.1.1过滤器(池) 6.1.2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源作原水时,应设计混凝、澄清、过滤器(池)进行预处理, 6.1.3过滤器(池)不应少于两台(个)。当有一台(个)检修时,其余过滤器(池)应能保证正常 供水。 6.1.4过滤器(池)的反洗次数,应根据过滤设备型式、进出口水质、滤料的截污能力等因素考虑, 每昼夜反洗次数不宜超过2次。 6.1.5过滤器(池)应设置反洗水泵、反洗水箱或连接可供反洗的水源。反洗方式应根据滤池型式确 定。 6.1.6各类过滤器(池)的反洗、正洗进水或排水应有限流措施。 6.2活性炭过滤器 6.2.1采用自来水或有机物杂质含量较高的水作原水时,宜设置活性炭过滤器。 6.2.2过滤介质宜选择机械强度好、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的活性炭。 6.3其他预处理方式 6.3.1原水中碳酸盐硬度、硅酸盐含量较高或者受到污染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石灰、弱酸离 子交换或其他药剂联合预处理方式。 6.3.2原水铁、锰含量较高时,预处理系统应设计除铁、除锰措施。除铁宜采用接触法或曝气氧化法 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

    7.1当原水总硬度小于等于6.5mmo1/L时,可选择一级钠离子软化系统;当总硬度大于6.5mmo1/L, 且一级钠离子软化系统出水无法满足锅炉水质要求时基坑支护标准规范范本,应选择二级钠离子软化系统。

    7.2.1原水总硬度小于4mmo1/L、水质稳定且软化水产水量变化不大时,可选择浮动床、流动床。 7.2.2原水总硬度大于等于6.5mmo1/L时应选用对流再生设备。 7.2.3原水水质季节性波动较大时不宜选用流动床或全自动软化设备。 7.2.4浮动床宜用于制水量大、连续运行的系统,宜设有体外清洗设备,定期对树脂进行体外清洗。 7.3·钠离子软化再生用盐宜采用干法储存。再生盐液系统应设置盐溶解过滤器,盐液箱应选用耐氯离 子腐蚀材料或进行防腐蚀处理。 7.4固定床离子交换设备设置不宜少于2台,一备一用,每台再生周期宜按48h~72h设计。锅炉补 给水量较小时,可设置一台,但设备出力应满足设备运行和再生时软化水消耗量的需要。

    8反渗透、电除盐系统设讯

    3.1反渗透可以设计为离子交换系统的预脱盐系统,反渗透加电除盐系统也可单独设计为除盐系统。 8.2以下情况下应选用反渗透作为预脱盐系统: a)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进水含盐量大于500mg/L时; b)锅炉对给水水质有特殊要求时。 3.3反渗透系统进水应设置超(微)滤预处理设备。超(微)滤装置的进水水质应符合HG/T20653 要求。 8.4反渗透浓水、超滤反洗水和电除盐装置浓水宜回收重复利用。

    DB44/T13852014

    DB44/T13852014

    8.5.1反渗透装置的进水水质要求应根据所选用的膜种类、原水特性、膜设计导则以及类似工程经验 确定,并应满足DL/T5068要求。 8.5.2反渗透系统的保安过滤器、高压泵、膜装置等宜按单元制设计。 8.5.3总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锅炉房配备的反渗透装置不宜少于2套。各套反渗透装置的保安过 滤器、反渗透给水泵应独立设置,并与反渗透装置串联连接。 8.5.4反渗透系统脱盐率和回收率应满足GB/T19249的要求。 8.5.5反渗透系统作为预脱盐时出力宜按系统正常出力的130%150%设计,并应与后续系统用水量相 匹配。

    8.5.6反渗透系统配置

    8.5.6.1系统宜设置加药和化学清洗系统,同时应有流量、压力、温度等控制措施。 8.5.6.2系统应设置不合格进水、不合格产水排放和停机自动冲洗措施,各段应分别设置清洗接口。

    8.5.7反渗透系统部件

    8.5.7.1保安过滤器的精度不应低于5μm。保安过滤器的滤芯应便于快速更换,不宜采用带反洗功能 的保安过滤器。 8.5.7.2高压泵应设置进水低压保护和出水高压保护开关,高压泵出口应考虑防止水锤冲击措施,如 采用变频启动(软启动),出口设置电动缓开阀门等。反渗透产水应考虑防背压措施,如反渗透产水 设置止回阀、泄压阀、防爆膜等。 3.5.7.3两级反渗透分别设置高压泵时,宜设置二级高压泵入口缓冲水箱。第二级反渗透进水宜设置 自动加碱设施。 8.5.7.4反渗透膜元件应选用复合膜;当水源污染严重或水源存在如海水倒灌等季节性污染时,应选 用抗污染的复合膜。 8.5.7.5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给水泵宜选用不锈钢材质。 8.5.7.6反渗透装置产品水静背压不得超过膜元件厂家的规定,浓水排放管的布置应保证系统停用时 最高一层膜组件不会被排空

    8.6.1电除盐装置不宜少于2套,前处理系统应与其出力匹配,并考虑其回收率。 8.6.2电除盐系统的水回收率应大于90%;极水排放应考虑氢气泄放、接地电阻措施。 8.6.3电除盐系统应根据其结构形式合理布置,应接地且便于检修和模块更换。 8.6.4电除盐系统的进水水质应满足DL/T5068要求,进水宜采用反渗透出水。 3.6.5电除盐系统的进水、浓水及产品水应设压力表,进水应设在线电导率表、pH计,产品水、浓水 应设在线电导率表或电阻率表。 3.6.6电除盐系统产品水管上宜设置产水自动阀和产水排水自动阀,当系统启动或运行过程产水电导 率不合格时能自动切换排放。

    9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设讯

    9.1.1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宜设计成阳离子交换器一除二氧化碳器一阴离子交换器。进水含盐量高时阳 床前宜设置预脱盐系统。

    子交换除盐系统宜设计成阳离子交换器一除二氧化碳器一阴离子交换器。进水含盐量高时阳 置预脱盐系统。 进水总碱度小于0.5mmo1/L或预处理采用石灰处理时,可不设除碳器。 进水水质较稳定且水量不大时,一级除盐系统中阳、阴离子交换器宜采用单元制串联系统且 子交换器的树脂体积宜为计算值加10%~15%富余量。 子交换除盐系统设备型式可按GB/T50109或DL/T5068要求进行选择

    DB44/T13852014

    9.1.5设计时应在保证出水质量前提下采用能降低再生剂耗量和减少废酸、碱排放量的设备和工艺。 清洗排水及酸、碱废水宜处理达到GB/T8978要求后排放。 9.1.6对无预脱盐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碱再生液宜加热,加热温度可根据阴树脂的耐温性能确定, 一般加热温度应控制在35℃~40℃。 9.1.7离子交换系统进水碳酸盐硬度大于4mmo1/L,或强酸阴离子总和小于2mmo1/L时,宜优先选用弱 酸树脂处理。弱酸离子交换器宜采用顺流再生方式。 9.1.8离子交换系统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大于2mg/L时,应选用抗有机物污染的阴离子交换树 脂。 9.1.9除盐系统配置再生液和置换用水应为除盐水。

    9.2离子交换系统设备选择

    9.2.1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设备应根据水质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顺流再生固定床、逆流再生固定 床、浮动床和双层床,不得选用流动床。 9.2.2除盐系统宜选用逆流再生固定床、浮动床等对流再生设备以提高出水质量,降低再生酸、碱消 耗和减少酸碱废液排放。 9.2.3各种离子交换器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1台(套)设备检修时,其余设备和水箱应能满足锅 炉正常供水和自用水的要求。 9.2.4离子交换器的交换树脂层高应通过计算确定,树脂层高度不宜低于1.0m。 9.2.5逆流再生固定床离子交换器树脂层上部应有200mm~300mm高度的压脂层。压脂层可选用同型 号树脂或情性树脂。 9.2.6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顶压用气和混合离子交换器用气的气源,应无油及有稳压装置。 9.2.7无垫层的阳阴离子交换器出口应装设树脂捕捉器。树脂捕捉器宜有反冲洗水管。 9.2.8双室床离子交换器的下室树脂层上部及浮动床离子交换器的树脂层上部应有200mm~300mm高 变的情性树脂。 9.2.9除二氧化碳器宜采用鼓风式,排风口宜设汽水分离装置。风机由室外吸风时,宜配除尘措施

    技术交底9.3离子交换再生系统

    9.3.1盐酸贮存槽、计量箱的液面宜采用液面密封设施,排气口应设酸雾吸收器。高纯度碱贮存槽排 气口宜设二氧化碳吸收器。 9.3.2酸碱贮存设备应有事故排放、检修及清洗等安全措施。装卸及贮存设备区域应设有水冲洗和防 溢漏设施。 9.3.3酸碱再生液宜采用喷射器或计量泵输送。采用计量泵时,其出口管道应装设安全阀、稳压器和 压力表。

    10冷凝水回收系统设计

    10.1冷凝水回收系统宜采用表面式热交换方式。 10.2.锅炉冷凝水回收系统应根据锅炉类型及其参数、冷凝水水质、系统要求等进行设计。 10.3冷凝水回收作为锅炉给水时,回收系统应根据污染情况设置加药、净化装置或其他处理措施, 保证回收的冷凝水水质满足GB/T1576要求。 10.4冷凝水回收系统过滤器宜选择除铁过滤器。 10.5采用离子交换系统处理温度高于50℃冷凝水时,应选用耐高温树脂。

    DB44/T13852014

    11.1锅炉水汽取样点的设置应根据锅炉类型、参数、水汽质量监督的要求、加药方式进行设计和布 置,保证采集的水汽样品具有代表性。 11.2锅水、补给水系统出口、除氧器出口、冷凝水系统应设置取样点。对蒸汽质量有要求的灌溉水质标准,还应 设置蒸汽取样点。 11.3取样冷却装置 11.3.1温度较高的锅水、热力除氧器出水、蒸汽、冷凝水取样装置应配置取样冷却装置。 11.3.2取样冷却装置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保证水样流量为500mL/min~700mL/min,水样温度 40℃。 11.3.3应有可靠、连续、稳定的冷却水源,冷却水源的流量、温度、压力应满足要求。 11.4热力除氧器出水、锅炉蒸汽取样管材质宜采用不锈钢。 11.5取样冷却装置宜设置在锅炉房环境清洁和操作方便的场所,并有排水设施。

    12.1单纯锅内加药处理

    12.1.1下列情况锅炉可设计为单纯锅内加药处理,但给水和锅水水质应满足GB/T1576规定: a)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4t/h,并且额定蒸汽压力小于等于1.3MPa的自然循环蒸汽锅炉和汽水两 用炉; b)额定热功率小于等于2.8MW承压热水锅炉。 12.1.2单纯锅内加药处理所用药剂不得对锅炉蒸汽品质产生影响。 12.1.3单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锅炉的排污率不得大于10%。 12.2采用锅外水处理与锅内加药联合处理的锅炉,宜有可靠的加药设施。如果加药处理影响被加热 介质的应用,则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除去其中的结垢性物质和腐蚀性物质。 12.3加药系统宜计量加药泵直接加到锅炉给水系统。 12.4加药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12.4.1加药装置应满足锅炉不同运行工况的水质调节处理需要。 12.4.2 采用挥发性碱处理,宜选用自动加药装置,加药箱宜设水封,防止药剂挥发和影响作业人员 健康。 12.4.3 加药泵宜采用切换方式与给水泵连动。 12.4.4 药液计量箱的设置应能满足锅炉连续运行的要求,其贮存量不宜小于8h运行的需要和的需求 12.4.5 加药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压力表和稳压装置。 12.4.6加药点宜设置在给水泵进口或出口管道上。成膜胺若加入到蒸汽管道或分汽缸内,应有保证 药剂与蒸汽均匀混合的措施,且药液配制用水宜采用软化水或除盐水。 12.4.7加药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加药设备周围应通风良好,并有围堰和冲洗设施。 12.5多台锅炉共用的加药装置应集中布置在锅炉房内,每台锅炉宜单独配备一台加药泵。 12.6固体药剂溶液制备宜采用溶解器和溶液箱。溶解器应设置搅拌和过滤装置。 12.7连续加药溶液箱的有效容积不得小于锅炉一天药剂的消耗量,溶液箱宜设有备用。 12.8锅炉房应设计水处理药剂贮存间。房间应有相应的防水、防火、防腐、通风、除尘和冲洗措施 或设备。

    ....
  • 锅炉标准 工业标准
  • 相关专题: 工业锅炉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