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4109-2020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pdf

  • SY/T 4109-2020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74.8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6-27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标准用词说明 138 引用标准名录 139 附·条文说明… 140 参考文献…… 199

    General Terms 2 Basic principle :: 9 3.1 General requirement 9 3.2 NDT personnel 9 3.3 NDT equipment 10 3.4 NDT procedure specification 11 3.5 NDT place and environment 12 3.6 NDT quality management 12 3.7 NDT safety protection 13 3.8 NDT files 14 Radiographic testing 16 4.1 General provisions 16 4.2 Radiographic film 16 4.3 Intensifying screen 16 4.4 Imagequality indicator 17 4.5 Film illuminator 17 4.6 Densitometer 18 4.7 Marking 18 4.8 Surface condition 18 4.9 Trans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19 4.10 Transillumination geometric condition: 20 4.11 Transillumination frequency 20 4.12 Place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image quality indicator ·.. 21 4.13 Exposureparameter 21

    1.0.1为了统一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的技术规定,确 保无损检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及其站场的钢质管 道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计算机辅助成 像象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 测及评定。 1射线检测适用于壁厚为2mm~50mm、材料为低碳钢 低合金钢,以及不锈钢的管道环向对接接头X射线、?射线检 测及评定。 2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及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检测适用 于壁厚为2mm~50mm、材料为低碳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的 管道环向对接接头的X射线成像检测及评定。 3超声检测适用于壁厚为5mm~50mm,管道直径大于 或等于57mm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的管道环向对接 接头超声波检测与评定。 4相控阵超声检测适用于壁厚为5mm~50mm,管道直径 大于或等于20mm,材料为低碳钢、低合金钢的管道对接接头超 声波检测及评定。弯头与直管、带颈法兰与直管、回弯头与直管 等仅单侧具有直边的对接接头及角接接头可参照本方法进行检测。 5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的管道焊接接头表面、近表 面缺欠的检测及评定。 6渗透检测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管道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缺欠 的检测及评定。 1.0.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多层透照时,透照厚度 为通过的各层材料公称厚度之和计算机标准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管子

    imperfection

    按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检出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 接不良的现象。

    按本规范检测出的不可接受的缺久

    按本规范检测出的不可接受的缺欠。

    熔焊金属与母材之间未能完全熔化结合且延续到表面的 口缺欠,包括外表面未熔合和根部未熔合(图2.0.8)。

    熔焊金属之间(层间未熔合)或熔焊金属与母材之间( 未熔合)未能完全熔化结合,但不延续到表面的缺欠(图2.0.9

    图2.0.8 表面未熔合

    母材根部钝边金属未熔化或未完全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 人接头根部或根部未完全熔透形成的缺欠(图2.0.10)。

    图2.0.10根部未焊透

    错边未焊透(IPD)是指由于错口弓I起的单边根部未焊透 (图 2.0.11) 。

    2.0.12中间未焊透

    图 2.0.11 错边未焊透

    双面焊时内焊第一层和外焊第一层焊道之间由于未完全焊 透引起的内部缺欠(图2.0.12)

    图2.0.12中间未焊透 2.0.13[ 咬边 undercutting (EU & IU

    图2.0.12中间未焊透

    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趾的母 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图2.0.13),分为外咬边(EU)和内 咬边(IU)

    图2.0.13外咬边和内咬边

    internal concavity (IC)

    internalconcavity(I

    焊缝边缘已良好熔合和焊透,但焊缝内表面焊道中部比管 壁表面稍低形成的凹陷(图2.0.14),

    图2.0.14根部内凹

    熔焊时熔化金属自焊缝背面流出,部分根焊道被熔穿,形 成穿孔的现象(图2.0.15)。

    2.0.15烧穿示意图

    graphic testing (CR)

    2.0.20空间分辨率

    window width and leve

    直的范围及该范围中心灰度值的位

    spatial resolution

    atial resolution

    空间分辨率分为系统空间分辨率与图像空间分辨率,用 p/mm表示。系统空间分辨率指无被检工件的情况下,当透照 几何放大倍数接近于1时,检测系统所能分辨的两个相邻细节 的最小距离。图像空间分辨率指检测系统所能分辨的被检工件 图像中两个相邻细节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设定的延迟法则激发相控阵阵列探头各独立压电晶片 阵元),合成声束并实现声束的移动、偏转和聚焦等功能,再 按一定的延迟法则接收超声信号并以图像的方式显示被检对象 内部状态的超声检测技术,

    相控阵检测规定的检测起始参考点O点和X、Y和Z坐标 的含义(图2.0.22)。

    图2.0.22相控阵检测坐标示意图

    内沿相控阵探头长度方向扫描被检焊缝,以实现类似常规手动 超声波检测探头前后移动的检测效果,也称作E扫描。线扫描 包括直入射线扫描和斜入射线扫描两种

    采用同一组晶片和不同延迟法则得到的声束,在确定角度 范围内扫描被检件,也称作S扫描

    由扇扫描声束组成的扇形图像显示,图像中横坐标表示离 开探头前沿的位置,纵坐标表示深度,沿扇面弧线方向的坐标 表示角度。焊缝检测时,S型显示的是探头前方焊缝的横截面 信息。

    verification test block

    与被检测焊接接头型式相同或相近,带有人工反射体或焊 接缺欠用于验证PAUT工艺有效性的试块。

    calibration block

    超声相控阵检测中,按一定规则设计的用于TCG修止、角 度修正,以及检测灵敏度调试和校准的加工有长横孔、反射圆 弧等人工反射体的试块。

    relevant indication

    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中由缺欠引起的显示通称为相关显示。

    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中由缺欠引起的显示通称为相关显示。

    2.0.31 非相关显示

    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显示,或是由于加工工艺、零 件结构、外形或机械损伤等所引起的磁痕显示,通称为非相关 显示。

    磁粉检测时不是由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显示,也品 假显示,

    3.1.1应根据被检产品的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 件和失效模式,对可能产生的缺欠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 综合考虑射线、X射线数字成像、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超 声、相控阵超声、磁粉、渗透等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选 择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 3.1.2射线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 像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宜用于管道对接接头内部 缺欠的检测。磁粉检测宜用于焊接接头表面及近表面缺欠的检 测。渗透检测宜用于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缺欠的检测。 3.1.3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面状缺欠,宜采用超声检测、相控 阵超声检测。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体积状缺欠及薄壁管对接接 头,宜采用射线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或X射线计算机辅 助成像检测

    3.1.1应根据被检产品的材质、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 牛和失效模式,对可能产生的缺欠种类、形状、部位和取向, 综合考虑射线、X射线数字成像、X射线计算机辅助成像、超 声、相控阵超声、磁粉、渗透等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选 择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

    3.1.2射线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X射线计算机辅

    象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宜用于管道对接接头内部 缺欠的检测。磁粉检测宜用于焊接接头表面及近表面缺欠的检 测。渗透检测宜用于焊接接头表面开口缺欠的检测

    3.1.3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面状缺欠,宜采用超声检测、相控 阵超声检测。管道对接接头内部的体积状缺欠及薄壁管对接接 头,宜采用射线检测、X射线数宇成像检测或X射线计算机辅 助成像检测。

    3.1.4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缺欠时,宜采用磁粉检

    接接头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符合相应的检测标准。如采 用同种检测方法、不同检测工艺对焊接接头的同一部位进行检 测,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以评定危险度大的结果为准。

    3.2.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取得国家或行业有关部门颁发或 认可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2.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取得国家或行业有关部门颁发或

    3.2.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

    I(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应 人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应负相应 的责任。当某种检测方法只有Ⅱ(中)级和I(初)级资格证 书时,Ⅱ(中)级人员可以履行Ⅲ(高)级人员的责任

    3.2.3检测人员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射线装置的人员上岗前应接受辐射安全知识培训, 并取得相应的辐射安全培训证书。 2从事射线底片和数字图像评定的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 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应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11533的规定。从事检测评定的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从事相控阵、磁粉和渗透检测的工作人员不应有色盲。

    3.3.1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3.3.2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 能指标应符合本规范相关检测方法部分的规定。 3.3.3检测设备和检测灵敏度相关的器材应定期进行检定、校 准或核查,检定、校准或核查的选择和实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自录应进行强制检定管理的无损检 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 构或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2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 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 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也可由检测单位 自行开展内部校准,自行开展内部校准的检测单位应具备本规 范各章节规定的校准能力。 3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 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证实其性

    能指标符合本规范相应章节的有关规定,核查可由检测单位自 行开展。 3.3.4在检定、校准或核查周期内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 关的器材,应按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定进行运行核查,运行核 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 规定。

    3.4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3.4.1检测单位实施检测前应编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 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3.4.2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应按相关技术文件和本规范编制,符 合石油天然气有关安全、环保、防护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3.4.3工艺规程应明确具体检测方法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规 定,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修订或重新编制工艺规 程。工艺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艺规程版本号及编号。 2 适用范围。 依据的法规、标准或其他技术文件。 4 检测人员资格规定。 5 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规定。 6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 7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 指导书的规定。 8检测时机、检测前的准备规定、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 等检测实施规定。 9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10检测记录的规定。 11 检测报告的规定。 12 编制人及级别、审核人及级别和批准人。 13 编制日期。

    3.4.4应根据工艺规程结合具体检测对象编制操作指导书。

    3.4.4应根据工艺规程结合具体检测对象编制操作指导书。操 作指导书宜采用表、卡的形式,应完整、明确和具体,并应有 编制和审核人员签字。操作指导书应包含下列内容: 1操作指导书编号。 2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编号。 3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 表面准备等检测技术规定。 4检测对象名称、规格尺寸、材质、检测范围等检测对象 的具体参数。 检测设备和器材的类别、规格型号、性能指标。 6 检测工艺参数。 7 检测程序。 8 检测示意图。 9 检测记录的规定。 10 工艺验证和灵敏度复核规定。 11 编制人及级别和审核人及级别。 12 编制日期。

    3.5.1电源、照明、风速、温度和湿度等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应 影响无损检测的有效实施。 3.5.2若检测场所和环境对检测质量有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 控制措施,同时监测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危及检测结 果时,应停止检测。

    3.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

    3.6.1检测单位应建立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无损检测 质量管理。 3.6.2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3.6.2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无损检测人员。 无损检测设备器材。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 无损检测过程控制。 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

    3.7无损检测安全防护

    3.7.1检测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无损检测安全防护。 3.7.2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 求》GBZ117、《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的有 关规定。 3.7.3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X射 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 区,并应设置警告标志。 3.7.4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射 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32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 并应设置警告标志。检测时,应围绕控制区边界测定辐射水平。 3.7.5现场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携带射 线报警仪,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配备辐射监测仪,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的规定进行 个人监测。

    3.7.2放射卫生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 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 求》GBZ117、《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的有 关规定。

    3.7.3现场进行X射线检测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监督 区,并应设置警告标志。

    见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射

    3.7.4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

    线报警仪,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配备辐射监测仪,并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的规定进行 个人监测。

    1对电磁辐射和有毒有害材料采取防护措施。 2在封闭和受限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针对有毒有害气 本,以及管沟塌方、山体滑坡等采取防护措施。 3高空操作时应对人员和检测设备器材坠落采取防护措施 4在寒冷、高温等极端环境下进行操作时,应采取防冻 伤、防中暑等保护措施。

    5在油气管道运行场所或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实施检测时, 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并采取气体检测等防护措施

    3.8.1检测单位应建立完整的无损检测档案,至少应包含下列 内容: 无损检测委托单或检测指令。 2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3 无损检测记录。 ? 无损检测报告。 5 射线底片和检测数字图像及数据。 3.8.2 无损检测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记录编号。 2 依据的操作指导书名称或编号。 执行标准和合格级别。 4 检测对象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外观状态、检 测部位、检测比例及检测时机。一 雅信息服 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名称、规格型号和编号。 6 检测工艺参数。 7 检测示意图。 8 原始检测数据。 9 检测数据的评定结果。 10 检测人员、评定人员、审核人员及级别。 11 检测日期。 3.8.37 检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并有相应责任人 员签名认可。 3.8.4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3.8.4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

    3检测对象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检测部位、检 测比例和检测时机。 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名称和规格型号。 5 检测工艺参数。 6 检测部位示意图。 7 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 8 编制人、审核人及级别。 9 编制日期及检测专用章。 3.8.5 检测记录、报告、底片或扫查图像等检测资料应按规定 存档, 保存期不应少于7年。 3.8.6 当对射线检测底片数字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数字图像分辨率不应低于300dpi。 2 A/D转换位数不应小于12bit。 3 数字图像灵敏度不应低于胶片应识别灵敏度。 4 图像储存应采用无损检测数字成像与通信标准(DICONDE) 规定的格式。

    4.1.1除X射线无法穿透或空间受限外ZJM0标准规范范本,应选用X射线检测。

    4.1.1除X射线无法穿透或空间受限外,应选用X射线检测。 4.1.2检测时机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规定

    4.2.1射线胶片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损检测工业射线 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GB/ 19348.1的规定划分为C1、C2、C3、C4、C5和C6类。C1类 为最高类别,C6类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宜按照本 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4.2.2在符合灵敏度规定的情况下,X射线检测应选用C5类或 更高类别的胶片,钢管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等于540MP: 的高强度材料宜选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透照厚度大于 40可洗用 就市米品

    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G 19348.1的规定划分为C1、C2、C3、C4、C5和C6类。C1 为最高类别,C6类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宜按照 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为最高类别,C6类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宜按照本 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 4.2.2在符合灵敏度规定的情况下变电站标准规范范本,X射线检测应选用C5类或 更高类别的胶片,钢管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等于540MPa 的高强度材料宜选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透照厚度大于 40mm时,可选用C5类胶片。射线应选用C4类或更高类别 的胶片。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 供类别和参数。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应大于0.3。使用进口胶片 时,应保证其类别与本规范规定的类别相对应。

    4.2.2在符合灵敏度规定

    ....
  • 石油标准 天然气标准 检测标准 管道标准
  • 相关专题: 石油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