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2019版).pdf

  • 河北省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2019版).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8.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18
  • 发 布 人: 星寒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河北省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2019版)

    图1.2.1剪力墙根部孔洞 图1.2.2墙与楼板交界处孔派

    图1.2.1剪力墙根部孔派

    路基标准规范范本图1.2.2墙与楼板交界处孔洞图

    图1.2.3混凝土板底孔洞

    1.3夹渣:是指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产生夹 渣现象的部位有:楼梯板、梁底、剪力墙接茬部位,尤其是楼梯板接茬部位、剪 力墙根部混凝土易产生夹渣(如图1.3.1~1.3.4)。

    图1.3.2剪力墙上下墙体处夹渣

    图1.3.3剪力墙表面夹渣

    图1.3.4剪力墙根部夹渣

    图1.3.4剪力墙根部夹渣

    1.4疏松:是指混凝土内局部有不密实现象。常出现在二次结构施工的构造 柱、过梁,梁底、框架柱根部等部位,尤其是柱易产生此类现象。如图1.4.1~ 1.4.3所示

    图1.4.3框架柱端部或者根部疏松

    1.5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常出现在柱、剪力墙、 独立基础根部,梁板底部、板顶及突出楼板的梁顶等部位(如1.5.1~1.5.6所

    图1.5.3剪力墙根部露筋现象

    图1.5.5混凝土板底露筋现

    图1.5.6混凝土梁底露筋现象

    2.1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过大,混凝土被卡住未下落至底,使 混凝土浇筑不密实。 2.2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产生离析。

    3.1.1对小截面构件,尽量选用大直径钢筋,保证钢筋合理间距,避免钢筋 过密,如图3.1.1中,梁上部应选用2业20代替3业16。

    3.1.2合理设计预埋件位置及间距,避免预埋件集中、过密

    3.1.2合理设计预埋件位置及间距,避免预埋件集中、过密。

    图3.1.1同一根梁两种配筋方案

    3.2材料选择 3.2.1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对小截面构件或钢筋 密集部位,避免使用过大粒径的石子,优先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3.2.2根据结构部位和施工条件,确定科学合理的塌落度。根据混凝土运输 尧筑间歇、高温失水等原因造成的塌落度损失,适时调整塌落度,使混凝土和易 生满足施工要求。 3.2.3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前提下,可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或粉煤灰等掺合 料,降低水胶比,增加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效果。 3.2.4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混凝土到现场应先进行搅拌,

    3.3.1钢筋接头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避免钢筋搭接造成连接区钢 膀过密,导致混凝土骨料无法通过产生蜂窝。 3.3.2钢筋定位、绑扎和保护层控制措施,详见“钢筋工程”部分。 3.3.3混凝土运至现场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有条件的在混凝土浇筑全过程 监控录像,以防止加水。 3.3.4浇筑混凝主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应确保标高、位置尺寸正确 强度、刚度及严密性满足要求。 3.3.5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 保证边框平直。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板面用胶带粘贴缝隙,其它缝隙用海棉条堵 塞,浇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充分湿润。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设专人在浇筑面下层 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发现模板及支撑体系变形、位移或板缝漏浆,应 及时修复。针对防漏浆的具体做法如图3.3.5.1~3.3.5.3所示

    图3.3.5.1木模板硬拼缝示意图

    图3.3.5.2墙柱根部模板拼装示意图

    图3.3.5.3墙体对拉螺栓加固示意图

    3.3.6浇筑混凝土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泥沙、 木屑等杂物。 3.3.7施工缝处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混凝土凿掉,冲洗干净,保持 湿润,然后将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混凝土(如图3.3.7.1~3.3.7.5 所示)。

    图3.3.7.1楼板施工缝处理实例

    13.3.7.3墙柱施工缝处理

    图3.3.7.4柱根部混凝土剔凿控制线示意图

    图3.3.7.5墙根施工缝处理效果图

    3.3.8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 捣,防止漏振,倾落高度符合表3.3.8要求;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过程中应 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8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限值(m)

    3.3.9混凝主浇筑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振捣棒型号,避免由于振捣棒型号过 大造成钢筋位移,或者振捣棒型号过小,振捣力量不足。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 密集处,应采取用小直径或片型震动器。 3.3.10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 赶浆捣固法。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 成40°~45°角斜向振捣。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 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如图

    3.3.10.1所示)。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应快插慢拨。振捣 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良好 结合,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 ocm。

    图3.3.10.1混凝土振捣示意图

    3.3.11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 参考表采用,合适的振捣时间为: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 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密实即可。 3.3.12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 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3.13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浇筑 使混凝土在模板内充满,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如图3.3.12所示)

    图3.3.13梁柱核心区施工缝留置效果图

    3.4.1严格审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报验单,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 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合格证,不符合要求不得施工。 3.4.2严格工序样板引路制度。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专项施工

    方案制作样板间,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4.3严格自查工作,确保钢筋垫块垫到位,保证钢筋垫块的单点承载能力, 施工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 3.4.4加强混凝土振捣工作的管理,采取混凝土二次复振施工工艺,保证混 凝土密实性。 3.4.5下雨或下雪时,对已浇筑混凝土应立即苦盖,并停止浇筑

    4,1混凝土原材料的级配要均匀,避免混凝土中太大粒径的粗骨料存在,以 防过大粒径的粗骨料卡死挤紧钢筋,致使钢筋紧靠模板,产生蜂窝、孔洞、疏松 露筋现象。 4.2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 止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 4.3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先搭设施工通道、铺设跳板、加设固定筋等措施防 止钢筋的变形。 4.4施工缝处,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混凝主凿掉,冲洗十净,保持 湿润,然后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混凝土。 4.5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振捣操作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并 派专人负责钢筋的看护,及时扶正被碰倒、挤压移位的钢筋,补齐缺失、滑移的 垫块。 4.6选用合适的振捣工具、振捣方法,并保证振捣时间

    外形、外表缺陷现象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有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或装修效果 的外表缺陷现象。

    混凝土结构表面有缺棱掉角现象,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凹凸,表面麻 面、起砂、掉皮、污等现象(如图1.11.3所示)。

    图1.1混凝土缺棱掉角

    图1.2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

    1.3混凝土表面起砂掉皮

    2.1缺棱掉角、棱角不直:模板周转过多次数后变形,未更换或修整;木模 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混凝土浇筑后养 护不好,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混凝土浇筑后过早拆除模板: 拆模时,棱角被粘掉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冬季施工时,未对混凝土采取有 效的保温措施,混凝土受冻,强度过低。 2.2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现象(翘曲不平、飞边凹凸):混凝土浇筑后,未用 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模板竖向支撑刚度不足或不均匀,致使新浇

    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上人操作或运料, 更表面出现回陷不平或印痕;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对,致使模板发生偏移等 2.3混凝土表面麻面、起砂、掉皮、沾污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 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摸板拼缝不严,局 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 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和板,设计注明起拱要求。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 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3.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主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主拌和均匀, 丹落度适合。 3.2.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振捣工具,避免由于振捣工具过大造成 钢筋位移或者振捣工具过小,振捣力量不足。 3.2.3缺棱掉角现象防治措施 3.2.3.1料具周转次数过多,模板边缘出现毛边、翘曲等现象时应及时裁边 或更换模板。 3.2.3.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 护。 3.2.3.3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 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 3.2.3.4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3.2.3.5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3.2.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现象防治措施 3.2.4.1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足够的支承 面积,保证不发生下沉。 3.2.4.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沿建筑物短边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应 先浇筑墙柱,后浇筑梁,最后浇筑板,尽量避免先浇筑水平构件后浇筑竖向构件。 3.2.4.3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 已浇结构上走动

    3.2.4.4浇筑混凝土后应在初凝阶段应进行二次收面,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 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确保边缘构件棱角平直 3.2.5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防治的措施 3.2.5.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海绵条、胶带纸等封严。 3.2.5.2模板隔离剂应选用优质产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2.5.3混凝土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 应振捣至气泡排出为止。 3.2.5.4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保暖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冻

    3.3.1严格审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报验单,对商品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 验查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合格证,不符合要求不得施工。 3.3.2雨季施工,应严密注意天气预报,避免雨天浇筑。浇筑过程中遇到下 雨或下雪时,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应立即覆盖薄膜保护并停止浇筑。 3.3.3加强混凝土构件成品保护管理

    4.1模板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清理表面残渣并刷隔离剂,应涂刷均匀,防 上漏刷。模板拼缝要严,防止混凝土漏浆,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 度和稳定性。 4.2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强度时方可拆除模板,在拆模过程中严禁生拉硬 无,避免缺棱掉角,拆模板后做好成品保护。 4.3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次灌注混凝土高度不宜过高,避免在振捣时由于 尧筑高度大致使侧模压力过大而变形,严禁混凝十过振。 4.4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养护,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 严禁上人塌踩或搭设架体、放置重物等施工活动

    【四)楼层间接茬处错台

    现浇混凝土施工时,地下室防水导墙与上部墙体,剪力墙、电梯井井道、楼 梯间层间接茬部位容易出现错台(如图1.1所示)。

    图1.1外墙层间接茬不平整

    2.1外墙模板支设时垂直度偏差过大,造成该层混凝土墙不垂直,在上层混 凝土施工时就形成错台。 2.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于模板支撑刚度不足而变形,导致上下层墙间造成 错台。

    3.1地下室外墙导墙与上部墙体的接茬处理采用以下方法: 加固底板上翻导墙模板时,导墙模板上口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统一标高, 昆凝土浇筑至模板顶部,避免浇筑后导墙顶面出现标高偏差较大的题。导墙折 模后,为了达到接茬平直的效果,在导墙混凝土顶部侧面距顶面约10mm位置弹 出水平控制线,水平控制线以下在支设上部模板前粘贴好海绵条,以控制线控制 每绵条粘贴位置,保证海绵条粘贴平直且连续。底板上返150mm处预留对拉螺栓 支设上部墙体模板时,模板下延至预留螺栓位置,对拉螺栓均应加固夹紧接茬部 位(如图3.1所示)。

    图3.1地下室导墙接茬根部施工图

    3.2外墙、电梯井应采用木模拼装成大块模板。用塔吊整体吊运合模,在楼 层间接茬部位模板下延100mm,利用预埋螺栓进行加固,模板根部粘贴海绵条 (如图3.2所示)

    图3.2外墙、电梯井模板根部施工图

    3.3楼梯间位置层间接部位模板下挂150mm,弹水平墨线控制,模板根部 粘贴海绵条,沿墙体方向设置长木方,用钢管两侧加U托顶牢,保证了墙体的 垂直度(如图3.3所示)

    图3.3楼梯间接茬部位施工图

    :楼梯间接茬部位施工图

    4.1控制层间接茬部位上层配模下延长度。 4.2上下层模板加固时,应保证拉螺栓位置间距。 4.3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砂浆将接茬润湿,振捣时加 强接茬部位的振捣,达到接茬混凝土密实的效果。

    (五)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

    1.1墙体竖向裂缝较多,裂缝长度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小;裂缝发生在墙 柱和暗柱附近两侧1m左右或墙的中部等地方;以接近45°的斜裂纹出现在墙的 端部,都具有中间宽、两头尖的外形特征,并且在墙体两面对称出现(如图1.1 所示)。 1.2裂缝宽度一般不大,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不穿楼层(如图1.2所示)

    1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

    1.2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线

    2.1混凝土剪力墙墙体干燥收缩裂缝:剪力墙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水泥、 合料与水拌合后体积膨胀,但入模成型后,随着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发生,混凝 土中的部分水份被吸收、部分水份蒸发,体积将有一定的缩小。混凝土的体积收 缩,使其产生应力,当收缩过快和过大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2.2温度引起的裂缝:剪力墙的两端嵌固,混凝土剪力墙内部水泥水化热的 温度高,而墙板两侧随环境温度而降低产生冷缩,自约束产生的温度应力在混凝 土表面为拉应力;当温度收缩应力大于当时混凝土具有的抗拉强度时,裂纹就有 可能在墙体上由表及里地出现、发展, 2.3构造设计原因产生裂缝:剪力墙和筒体等竖向结构的设计都考虑了荷载 的作用,配置了必要数量的竖向钢筋,而水平方向钢筋通常是按传统的构造要求 配置的,没有考虑温度收缩的影响,构造钢筋太少,使得不能有效地起到控制墙 体温度收缩裂纹的作用。

    2.4施工质量耦控制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原材料质量不 高、配合比设计不当、模板支撑体系支拆不当、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会导致混凝 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3.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配合比要考虑运输距 离,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使混凝土产生微量膨胀来补偿其产生的收缩。 3.2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选料、用量控制裂缝。 3.2.1有条件时选用5~40mm粒径的优化级配石。 3.2.2掺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从而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 下,可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矿粉等掺合 料,可改善混凝土的特性,提高可泵性,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度,减少混凝土 的收缩。 3.3改进养护工艺,晚拆模、加强后期保温保湿养护是防治裂缝的关键 3.3.1按照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保温、保湿、防风等养护。地下室外墙宜 尽早回填土,防止白天过多的升温,造成夜间降温时收缩过大;定时定人加强保 温和洒水保湿,防止水份快速蒸发,使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冬季施工 做好保温工作。 3.3.2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剪力墙是容易出现早期裂纹的部位。拆模后要立即 涂刷养护液,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道保护膜。 3.3.3所有洞口覆盖彩条布进行临时封堵,以防止结构内部出现穿堂风。 3.3.4墙体侧模板拆除时间不能太早,必须保证混凝土完全硬化后才能松动 则模,模板拆除后,及时在墙面上喷洒养护剂。 3.3.5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严格控制入模混凝土温度。

    4.1浇筑墙体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4.2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把控,泵送混凝土的落度控制得当,配合比设计 合理。 4.3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浇筑完成后加强养护。 4.4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下沉间混凝土成型效果差(如图1.1所示

    (六)厕所下沉间成型效果差

    图1.1成型效果实例

    2.1模板加固不完善,拼缝不严密,振动棒振捣方法不合理,浇筑过程工人 护模不力,拆模时间早。 2.2模板制作、支设时尺寸控制不准确、构件内保证截面尺寸的支撑不牢固 2.3模板支设过程中,厨卫间下降板等支设不规范,造成结构构件变形。

    3.1.1在浇筑前应认真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且支撑牢固, 拼缝严密。楼板降板处的模板必须采用定型模板,卫生间、厨房等下沉高度较大 时采用木模板,模板四角采用与楼层混凝土同强度的混凝土块做垫块或采用钢筋 掌脚控制标高。 3.1.2在浇筑混凝土时先将底板混凝土浇筑至模板下口,间隔1小时左右或 初凝前再进行降板处四周混凝土浇筑。 3.1.3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如图3.1.3.1~3.1.3.3所示)。 3.1.3.1定型模板采用四根50mm×50mm方钢加工拼装成矩形,端头采用45° 斜角相接,在短边方钢两个端头内侧面焊接50mm×50mm角钢,长度50mm,长边 方钢紧靠角钢一面,与短边方钢端面平齐,以保证截面尺寸准确。 3.1.3.2在每根方钢距端部400mm处开Φ16mm孔,用于穿定位螺栓,定位螺 栓底部和板厚顶部位置分别焊规格为业12mm长度为40mm的短筋,以保证方钢框 架的稳定和标高位置。底部短筋刷防锈漆,防止返锈。

    3.1.3.3方钢顶部用螺母进行固定,防止钢框架变形,便于拆卸。 3.1.3.4预留洞拆模时间不能过早或者过晚

    图3.1.3.1定型钢模示意图

    1.3.2高差≤100mm时采用型钢制作定型模板做

    3.2.1施工单位应在工人进行施工前做好模板支设及浇筑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查,保证工人操作正确。 3.2.2监理单位应在隐蔽验收前,对模板的支设、定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

    4.1混凝土原材料的级配要均匀照明标准规范范本,避免混凝土中太大粒径的粗骨料存在,以 防过大粒径的粗骨料卡死挤紧钢筋,致使钢筋紧靠模板,产生蜂窝、孔洞、疏松, 露筋现象。 4.2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进行整形,保 正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 4.3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先搭设施工通道、铺设跳板、加设固定筋等措施防 正钢筋的变形。 4.4施工缝处,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混凝土凿掉,冲洗干净,保持 湿润,然后用同强度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混凝土。 4.5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振揭操作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并 派专人负责钢筋的看护,及时扶正被碰倒、挤压移位的钢筋,补齐缺失、滑移的 垫块。 4.6选用合适的振捣工具、振捣方法,并保证振捣时间

    (七)混凝土构件回弹强度达不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

    建筑物竖向构件(剪力墙、柱)混凝土在达到龄期后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混 疑土表面强度时,回弹值往往偏低,碳化深度大(如图1.1所示),混凝土强度 准定值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而在钻芯取样后进行强度抗压检测,其强度往往能 达到设计要求,

    图1.1混凝土表面碳化深度大

    2.1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水胶比大,粗骨料过多,细骨料偏少,针片状颗粒 含量过多,外加剂选用不当等。 2.2混凝土运输时间长,落度损失大,和易性差。 2.3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未分层浇筑或分层厚度过大,振捣棒移动间距过 大,振捣不密实,粗骨料分布不均匀,面层较少;模板拼缝不严密,出现漏浆。 2.4模板拆除时间过早,养护不及时、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构件表面失水过 快,水泥水化作用不充分,造成表面强度低。 2.5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少于14天。 2.6引气剂含量大导致混凝土表面气泡产生,造成碳化深度大。 2.7水胶比偏大、过振等造成混凝土离析,在构件表层形成较厚的水泥浆层。 2.8模板材质差、周转次数多,造成混凝土表面较差,加大碳化深度, 3、防治措施

    3.1.1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水泥和外加剂,级配良好的骨 料,加强原材料检验,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根据混凝土使用部位、气温、运

    输距离等施工条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配,确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并严格 按配合比进行生产。 3.1.2模板面板材料选用略有吸水性的板材为宜,以吸收混凝土中早期过 多的自由水,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的产生,提高混凝土表层强度;目前双面覆膜 多层板是略有吸水性的板材,而竹胶合板、玻璃钢板材、塑料板材均因无吸水性 造成混凝土表层气孔较多,影响混凝土表层强度和观感。 3.1.3自前市场上混凝土养护剂的质量参差不齐,对进场的养护剂加强进 场验收,应对其主要性能指标取样复试 压力容器标准,养护剂的指标要满足《水泥混凝土养护 剂》(JC901)要求,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在选用养护剂后,应进行 样板施工,确保涂刷后墙体形成一层薄膜,有效的阻止水份的蒸发,达到“保水 效果,并在涂刷50~60天后自行脱离,不影响后续抹灰分项施工。 3.1.4控制混凝中引气剂的含量,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 3.2施工措施 3.2.1延退竖向模板拆模时间,能够使混凝土早期强度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 的养护环境。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工程进度需要,使用2套及以上竖向模板 隔层拆除竖向模板,使竖向混凝土构件有4~5天以上的模内养护时间。 3.2.2竖向构件优先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拆除模板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水 然后用滚筒将塑料薄膜粘贴到剪力墙上,对于框架柱,可以再用胶带纸包缠固定 也可选用质量可靠的优质养护剂,在拆模后两小时内开始涂刷,涂刷最少两遍 以刷到墙体根部且不透底为佳,两次涂刷夏天间隔20分钟,冬天间隔60分钟 不得加水稀释,不得漏刷。 3.2.3暑期施工或竖向混凝土构件强度大于C50时,建议采用刷抹养护剂和 覆膜相结合的措施来保证墙体早期强度增长,墙体薄膜养护要保证薄膜必须与墙 体紧密贴合,防止水份蒸发。 3.2.4冬期施工时应进行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表层受冻,在浇筑前应用棉 毡或彩条布封闭外墙洞口,或采用其它方式保暖,同时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混凝土 浇筑时间,尽量在白天浇筑。 3.2.5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 规定,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按规 范要求实施振捣,控制振捣时间,确保把混凝土中空气排除,模板密闭性较高时 可设排气孔。 3.2.6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进场混凝土的监测(如落度、混凝土是否离析 等),发现混凝土异常,应立即停止浇筑,退回混凝土生产厂家,厂家应分析原 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
  • 质量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