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0480-2021 诊断X射线成像设备 通用及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YY/T 0480-2021 诊断X射线成像设备 通用及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
脚注的字母符号表示通用直线滤线栅的尺 ,带脚注“0”的字母符号表示实际中心线上的尺 主“1”或2”的字母符号表 栅的尺寸
5物理特性的测量与确定
暖通空调施工组织设计5.1测量的方法和布置
5.1.1物理特性的测量
对本标雅来说,一次辐射透射率、散射辐射透 和总辐射透射率的值应采用5.1.2所述的 1.3所述的体模、5.1.4所述的布置和5.1.5所述的辐射条件,以获得的两个测量值之比来确定。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b)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0.1mmAl辐射条件适用。 光电探测器的暗电流和直接辐照不应对测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与辐射强度成线性比例
5.1.2.2暗电流和直接辐照的测试
采用下述测试程序检查光电探测器的暗电流和直接辐照的影响: a)除了移除防散射滤线栅并采用5.1.5规定的辐射条件外,其他布置如5.2.3所述; b)在光电探测器屏蔽为免受荧光屏上激发出的可见光的影响而来用X射线透射材料作为屏蔽 和光电探测器未采用屏蔽时,采用滤线栅测试最大X射线管电流分别测量探测器信号; c)在无辐照时测量探测器信号(这是辐射探测器的暗电流值); d)减去暗电流的值后,计算有屏蔽和无屏蔽测量值的比率; e 比率应不超过0.002。
5.1.2.3线性测试
采用下述测试程序检查光电探测器的线性: a)除了移除防散射滤线栅并采用5.1.5规定的辐射条件外,其他布置如5.2.3所述; b)滤线栅测试在最大X射线管电流、最大X射线管电流一半和没有辐照输出时,采用相同的X 射线管电压测试探测器信号3次; c)最大X射线管电流一半时测量值应在其他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土5%范围内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一次辐射透射率与散射辐射透射率测定用的体模应是一种充水容器。 该容器应为: 外侧面的边长为300mm士1mm、高为200mm±1mm的长方体; 一体模顶部、底部以及侧壁为厚度10mm士2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 一内部充水。 在使用窄束条件下,可用一个外围尺寸较小的体模代替上述体模。这种替换宜校验。 作为上述体模的替代品,也可以使用同样尺寸的由与水等同(“固态水”)材料构成的体模。这种替 宜校验。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一次辐射透射率与散射辐射透射率测量用的体模应由边长为 150mm士1mm的正方形、厚度为50mm士1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块组成。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测量的布置应按照图3(体模在上部,窄束条件下)和图4(体模在下 部,宽束条件下)所示。 两种配置下的焦点及通用防散射滤线栅的位置和测量野均相同。除非另有规定,图中给出所有距 离的允差最大为士10mm。 从焦点至防散射滤线栅支撑面的距离,应为100cm(1000mm),即使考察的会聚滤线栅的会聚距 离不是100cm。或对于描述的几何布置,测量结果对于会聚距离f。是不敏感的。 通用防散射滤线栅定义的中心标记线与测试野中心线对应一致。滤线栅的支撑面应垂直于包含焦 点和通过中心标记线定义的中心线的平面,允差为土0.2°。从滤线栅支撑面到辐射探测器的荧光屏输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出面的距离应是20mm。 图3和图4所示的光阑与图4所示一次辐射档块应由5mm士1mm厚的铅制成。上层光阑放置 在距离焦点150mm~300mm的距离处。下层光阑放置在距离滤线栅支撑平面220mm的距离处。 在窄束条件下测量时(见图3),体模的放置位置应使体模上表面紧贴上层光阑,体模下表面紧贴附加光 阑。在宽束条件下测量时(见图4),体模的放置位置应使体模上表面紧贴下层光阑,以便使体模下表面 距离滤线栅支撑平面20mm。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测量的布置应按照图5(体模在上部,窄束条件下)和图6(体模在 下部,宽束条件下)所示。 两种配置下的焦点及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位置和测量野均相同。是依据体模在下部时的布置 所确定的(见图6)。除非另有规定,图中给出所有距离的允差最大为士5mm。 从焦点至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支撑面的距离,应为60cm(600mm),即使考察的栅的会聚距离 不是60cm。或对于描述的几何布置,测量结果对于会聚距离f。是不敏感的。 对于在适当位置的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和体模在下部的测量(见图6),焦点、体模底面的中心 测量野的中心应共线。焦点到体模底面的法线应将体模的一个侧面分为两半。 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人射面应平行于体模的底面。定义的滤线栅的中心线标记应平行于体模 的边。滤线栅的胸壁侧(如有)应与被焦点至体模底面的法线分为两半的体模侧面一致。 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应排列成能够使从焦点到体模底面的法线同滤线栅入射面在中心线相交 滤线栅的支撑面应垂直于包含焦点和通过中心标记线定义的中心线的平面,允差为士0.2°。从滤线栅 支撑面到辐射探测器的荧光屏输出面的距离应是10mm。 在下面的一种或两种特定的情况下,上述的测量布局可能需要修改: 一滤线栅小于或体模:滤线栅的放置应使得焦点、滤线栅中心与测量野中心在一条线上; 一滤线栅栅条方向平行于胸壁侧:滤线栅应倾斜以弥补中心偏离,应通过升高或者降低滤线栅距 中心标记线的距离较远的一侧,这样使测量野上方的吸收栅条指向焦点,同时使一次辐射透射 率最大。 注:实际上,7倾斜角度是足够的。 图5和图6所示的光阑与图6所示的一次辐射档块应由1mm~2mm厚的铅制成。上层光阑放 置在距离焦点小于或等于200mm的距离处,下层光阑放置在距离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支撑平面 60mm的距离处。在宽束条件下测量时(见图6),体模的放置位置应使体模的上表面紧贴下层光阑,以 便使体模底面距离滤线栅支撑平面为10mm。 在窄束条件下测量时(见图5),除体模上表面紧贴上层光阑,接近X射线管处的射线束通过体模中 心附近,附加光阑紧贴体模下表面外,其他应同上面所述。
用5.1.4b)中规定的窄束条件或宽束条件进行。 宜选择产生较小焦点外辐射的X射线管。 注:使用产生较大焦点外辐射的X射线管能略微增加散射辐射透射率
5.1.6射线源的稳定性
X射线管的加载因素应加以控制,以确保在每单次测量时,其能量波动率的变化对测量精 小于±0.5%。
5.2.1一次辐射透射率(T,)的测量
为确定一次辐射透射率所需的两次测量应在窄束条件下进行: 体模和防散射滤线栅按5.1.4所描述的和图3或图5所示的布置; 一不用防散射滤线栅,但其他情况均相同。 在防散射滤线栅的支撑平面上,一次辐射束的直径应为8mm~10mm。 一次辐射透射率(T)可根据有防散射滤线栅时测量值与无防散射滤线栅时测量值的比率来获得
5.2.2散射辐射透射率(T.)的测量
为确定散射辐射透射率所需的两次测量应在宽束条件下进行: 体模和防散射滤线栅按5.1.4所描述的和图4或图6所示的布置; 一不用防散射滤线栅,但其他情况均相同。 辐射束的尺寸应调整到: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300mm×300mm;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150mm×150mm。 该辐射束应在体模出射面测得,即使滤线栅有更小的尺寸。 采用按5.1.4描述的一次辐射档块,置于体模人射面,阻止测量野方向上的一次辐射。一次辐射档 块的直径应为: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6.0mm土0.2mm;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6.5mm士0.1mm。 一次辐射档块应横向准直使探测信号最小。
总辐射透射率(T)的测
为确定总辐射透射率应按5.2.2 次猫射档块 总辐射透射率(T)可根据 我栅时测量值的比率来获得,
5.2.4滤线栅选择性(2)计算
滤线栅选择性应按式(6)确定。
对比度改善系数(K)计
对比度改善系数应按式(7)确定。
对比度改善系数应按式(7)确定。
5.2.6滤线栅腰光系数(B)的计算
滤线栅曝光系数应按式(8)确定
5.2.7影像改善系数(0)的计算
影像改善系数应按式(9)确定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测定一次辐射透射率、散射辐射透射率和总辐射透射率的整体不确定 度不应超过2.0%(95%置信区间)。 若这些条件满足之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的滤线栅选择性将在士3.0%内,对比度改善系数将在 土3.0%内,滤线栅曝光系数将在士2.0%内,影像改善系数将在士4.5%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测定一次辐射透射率、散射辐射透射率和总辐射透射率的整体 不确定度不应超过1.0%(95%置信区间)。 若这些条件满足之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滤线栅选择性将在土1.5%内,对比度改善系数将 在±1.5%内,滤线栅曝光系数将在士1.0%内,影像改善系数将在士2.5%内。
6对防散射滤线栅的要求
栅频应在根据6.4.2c)给出的数值的士10%以内。 栅比应在根据6.4.2d)给出的数值的士10%以内,
平行滤线栅和会聚滤线栅的应用极限应以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来确定,在这个距离,离实际中心线 最远的滤线栅有效面积边缘处的一次辐射透射率的值如下: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会聚距离上的透射值的60%;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会聚距离上的透射值的80%。 其数值可以在假定的理想滤线栅上进行计算,它是具有精确几何形状的防散射滤线栅。 注:这种计算适用于静止滤线栅和活动滤线栅,同时要考虑附录A中描述的滤线栅运动的幅度。
6.3.1滤线栅选择性
在6.4.4d)中列出的滤线栅选择性数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5.2.4中确定值的士10%以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5.2.4中确定值的士5%以内
)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5.2.4中确定值的士10%以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5.2.4中确定值的士5%以内
6.3.2对比度改善系数
在6.4.4e)中列出的对比度改善系数的数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5.2.5中确定值的士10%以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5.2.5中确定值的士5%以内
6.3.3滤线栅曝光系数
在6.4.4f)中列出的滤线栅曝光系数的数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5.2.6中确定值的士10%以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5.2.6中确定值的士5%以内
6.3.4影像改善系数
在6.4.4g)中列出的影像改善系数的数值,应满足如下要求: a)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为5.2.7中确定值的士10%以内: b)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为5.2.7中确定值的士5%以内
6.4.1随附文件中数据
与滤线栅或与安装有滤线栅的设备相关的随附文件应提供其所指的单个防散射滤线栅, 的滤线栅序列或类型的数据。随附文件应作标记,以保证足以识别单个防散射滤线栅,或其所 栅序列或类型
6.4.2直线滤线栅的强制标记和指示
6.4.3会聚滤线栅的强制标记和指示
会聚滤线栅除做6.4.2中要求的标记和标识外,还应有下列标记: a)会聚距离(单位:cm); fo90 b)标识确保防散射滤线栅的入射面能被辨认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示例:根据IEC60417(GB5465.2)X射线管的图示标记为No.5337或X射线管组件的图示标记为No.5338。
6.4.4附加的强制标记和指示
下列标记和指示应在防散射滤线栅上或在安装有滤线栅的设备的随附文件中给出。 a)应用极限(单位:cm):f176; f2110; b)高吸收栅条材料的化学符号:Pb; c)一次辐射透射率:T,0.75; d)滤线栅选择性:Z7.1; e)对比度改善系数:K3.1; f)滤线栅曝光系数:B4.1; g)影像改善系数:Q2.3; h)中心标记线:与实际中心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单位:mm):△2; 注:数值和化学符号作为举例给出。 i)吸收栅条之间间隙材料特性的标记; j)保护盖板特性的标记。 6.4.4i)和6.4.4j)的指示可根据有机材料或金属的通用标志来确定。 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数值T。、Z、K、B和Q应采用以下标示: 对辐射条件RQR4,添加“U60”; 对辐射条件RQR6,添加U80”; 对辐射条件RQR9,添加“U120”。 如果仅给出在RQR6的条件下的数值,标记“U80”可以省略
当6.4.2和6.4.3中要求的任何标记以可辨认和可理解的形式包括在型式标记或序列号中,无需单 独在滤线栅上重复上述标记。但是,它们应在与防散射滤线栅或与安装有防散射滤线栅的设备相关的 随附文件中给出。 在正常使用时,防散射滤线栅的全部标记不应妨碍X射线影像。 如果实际得到的允差小于本标准所要求的允差,宜将实际得到的允差在与滤线栅或与安装有滤线 栅的设备相关的随附文件中给出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图1防散射滤线栅的结构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多件下通用防散射滤线栅的测量布局(一次辐射送
件下通用防散射滤线栅的测量布局(散射辐射透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A.1会聚滤线栅的散焦和中心偏离
在会聚距离处由多个吸收栅条构成的会聚滤线栅会聚成一条虚拟的直线。如果X射线管的焦点 在虚拟直线上,由于吸收栅条在影像接收区域上投影最小,因此一次辐射透射率最大。 在会聚距离处焦点与虚拟直线的任何偏差会导致吸收栅条在影像接收区域上投影增大因此降低 次辐射透射率。这个偏差可在垂直和/或平行于防散射滤线栅的平面的方向上。 垂直方向上的偏差会导致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和会聚滤线栅的会聚距离之差。这个差定义为散 焦,其能引起一次辐射透射率非均匀降低。从实际中心线到滤线栅边缘的方向上一次辐射透射率会 减少。 平行于防散射滤线栅平面的偏差(垂直于吸收栅条方向)导致焦点在滤线栅表面的垂直投影与会聚 滤线栅的实际中心线之差。这个差定义为中心偏离,其能引起整个滤线栅平面上一次辐射透射率均匀 降低。 当为了避免X射线图形中出现吸收栅条影像而移动活动滤线栅时,活动滤线栅会有一个振荡的中 心偏离。中心偏离的最大值用于计算应用极限,并且在焦点到滤线栅上垂直投影与活动滤线栅实际中 心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给出。对于匀速运动,这个距离与活动滤线栅中心位置的最大运动是相关的。 按照6.2的可接受水平,会聚滤线栅的中心偏离和/或散焦对一次辐射透射率的降低影响是有 限的。
A.2应用极限f.和f2的计算
下面给出确定应用极限于,和于2的方法且假定了 在下阻 的公式中,制造商可以选择: 一使用栅比在假定通过吸收栅条的一次辐射的总吸收量,或; 一用修正栅比r替代栅比r,考虑通过吸收栅条的一次辐射的部分吸收量。 修正栅比r由下式(A.1)定义: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对会聚滤线栅中心偏差的应用极限和活动滤线栅应用极限的确定按式(A.3)计算
平行滤线栅应用极限的确定按式(A.4)计算
平行滤线栅应用极限的确定按式(A.4)计算。
式(A.2~A.4)中
f, = c+之 f2: +V V.
有效面积的边缘离实际中心线的距离; 会聚距离; 应用极限下限; 一应用极限上限; 栅比或依照式(A.1)提到的修正栅比r*; Vi 一次辐射透射率在应用极限下限的损失; V2 一次辐射透射率在应用极限上限的损失; 元 会聚滤线栅或活动滤线栅的中心偏离值。 注4: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根据6.2a),V,和V,等于0.4。 注5:对于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根据6.2b),V,和V,等于0.2。 注6:无中心偏离(z=0)式(A.3)变为式(A.2)。
应用极限的数值单位为厘米。 f的非整数数值应递增为下一个更大的整数, f2的非整数数值应减小为下一个更小的整数。 若按照式(A,2)或式(A.3)来计算f2结果是负数,f2的值应设置为无穷大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使用20cm厚的体模用于确定通用防散射滤线栅的物理特性是必要的施工安全资料,见5.1.3a)。获得的物理 表了中等的/平均的患者体型。考到过去数十年患者体型的增加,我们更希望了解在增加散射 情况下,这些物理特性将如何改变。了解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增加补充测量或计算获得。 当进行补充测量时,建议使用5.1所介绍的相同方法和布置并采用下述修改:
对于通用防散射滤线栅,这些散射分量的物理特性函数的图示如图B.1所示。其中给定的一次辐 射透射率T,=0.65,给定的散射辐射透射率T,=0.15。对于厚度为20cm的充水体模,其典型的散射 分量约为0.85;对于厚度为30cm的充水体模,其典型的散射分量约为0.92。
YY/T04802021/IEC60627.2013
B.1散射分量关于物理特性的函数:选择性E(
度改善系数K(虚线),滤线栅曝光系数B(短划线)和影像改善系数Q(实线)
对比度改善系数K(虚线),滤线栅曝
YY/T 0480—2021/IEC60627.2013
有色金属标准YY/T0480—2021/IEC60627.2013
....- 设备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