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47-2020 装配式机电工程BIM施工应用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 T/CSPSTC 47-2020  装配式机电工程BIM施工应用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6.9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3-1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3.6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明确模型范围,根据模拟任务调整模型,并满足下列要求: a) 模拟过程涉及空间碰撞的,应确保足够的模型精细度工作面; b) 如模拟过程涉及到空间碰撞,应确保足够的模型精细度和工作空间; 模拟过程涉及与其他施工工序交叉时,应保证各工序的时间逻辑关系合理。 d) 除上述a)、b)款以外对应专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其他要求 4.3.7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工艺模型、施工模拟分析报告、可视化资料、必要的 力学分析计算书或分析报告等。

    5机电部品部件生产与运输

    5.2.1预制加工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预制完成的部品部件均应进行三 检水利施工组织设计 ,三检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使用。 5.2.2预制加工应有完整的BIM模型及相应的预制详图、制作装配详图、节点详图、制作说明等相关技 术文件。 5.2.3预制加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及相应的工艺设备,预制加工应在工厂、车间或者有加工、 组对制作条件的场地进行。 524预制加工所用材料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组对制作条件的场地进行。 5.2.4预制加工所用材料、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5.3.1风管按材料特性分为镀锌风管、不锈钢风管、 通恢钢风管、气密性碳钢风管、热授镀 风管等。 5.3.2在BIM模型中将带有生产加工信息的风管部件传输至相关放样设备,将模型信息转换为风管部 件展开图,自动排料后传输至生产设备进行下料、折边、焊接。 5.3.3根据BIM模型中风管加固方法,按要求进行风管加固。根据材质不同一般采用楞筋、立筋、角 钢、扁钢、加固筋及管内支撑等方法进行加固;根据加固位置不同可采用接头起高加固法、风管中部采用 角钢加固法、风管内壁设置纵向肋条加固法、风管壁上滚槽加固法、风管大边角钢加固法等

    5.4.1在BIM模型中将带有生产加工信息的管道部件导出材料清单,将清单传输至下料切割设备处进 行切割下料,并进行坡口处理,管道坡口角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T/CSPSTC 472020

    表1管道组对焊接要求

    5.4.2管道下料切割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切割管道时,管道切割面应平整,毛刺、铁屑等应清理干净; b) 管道切割应采用锯床等冷切割方式进行,也可用等离子切割,严禁使用氧乙炔切割; C 管道切割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d 管道切割完成后,应做好标识。

    表2管道切割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3管道组对焊接场地应平整,宜采用专用管道组对设备,焊接缝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法兰孔 一致,垂直中心对称,组对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管道预制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5.4.4管道焊接完成后,焊缝表面应清理干净,并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 GB50243—2016。 5.4.5管道预制完成,应进行外观检查及尺寸核对,外观形状应与预制加工图纸一致,管段尺寸误差应 <2mm,也可使用三维扫描技术将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比对,复核加工尺寸。 5.4.6管段检查合格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相应验收标准。

    T/CSPSTC 472020

    5.5.1根据BIM模型优化方案对电气桥架异型接口部分进行提前规划预制。 5.5.2桥架异型接口部件的设计应根据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设计,不应使用纯直角形。 5.5.3在BIM模型中将带有生产加工信息的桥架异型接口部件传输至相关放样设备,将模型信息转换 为桥架部件展开图,自动排料后传输至生产设备进行下料、折边、焊接。 5.5.4异型接口部件应与对接桥架的材质、规格尺寸保持一致。 5.5.5异型接口部件应配备与之对应的桥架盖板

    6.1施工模拟、技术交底

    6.1.1施工准备阶段应根据B1M模型进行施工方案及工序模拟,对施工方案及工序流程等进行提前模 拟排练,优化施工方案。 6.1.2施工准备阶段应进行基于BIM的可视化技术交底,根据施工工序模拟进行详细交底,指导现场 施工。

    6.2公共区及非公共区整体装配式安装

    6.2.1将不同编号的部品部件安装在相应的位置,采用成排管道及支架整体提升技术直接安装。 6.2.2通过测量或放样机器人对组合构件安装位置进行精准空间定位,输入坐标系数据,逐点、逐管 逐段定位控制点,结合固定支架,可调支架校准管线,满足设计及安装质量要求。 6.2.3宜按照精确到“分钟”的进度计划,不间断作业至装配完成,实现公共区及非公共区整体全装配

    6.3机房风管装配式安装

    风管安装前,应进一步对风管位置、标高、走向进行技术复核,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

    乱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离风口或插接管

    所有水平或垂直风管必须设置风管吊、支托架,根据支吊架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核对支吊架编号顺 序,依次安装。支吊架设于保温层外部,但不得损坏保温层,且不得设于风口、风阀、检查门及自动机构 处,吊杆不得直接固定在法兰上,风管水平安装时,当边长小于或等于400mm时,间距不超过4m;边 长大于400mm、小于1000mm时,间距不超过3m;边长大于1000mm时,间距小于2m。风管垂直 安装时,吊支托架间距不大于4m,且每根立管固定件不少于2个。当水平风管中间无翻高、转弯,并且 长度大于20m时,要设置防晃支架

    6.3.5风管法兰连接

    6.3.5.1法兰密封垫料。普通风管法兰垫片的工作温度不小于70℃(采用3mm厚密封胶条 管法兰垫片的工作温度不小于250℃(采用耐高温环保硅纤垫片)。法兰垫料应尽量减少接头 式采用企口形,接头处应涂密封胶

    管法兰垫片的工作温度不小于250℃(采用耐高温环保硅纤垫片)。法兰垫料应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形 式采用企口形,接头处应涂密封胶。 6.3.5.2风管与吊架横担的接触面添加3mm5mm耐磨橡胶板。 6.3.5.3法兰连接时,首先按要求垫好材料,然后把两个法兰先对正,穿上几颗螺栓并戴上螺母,不要上 紧。再用尖冲塞进圩上螺栓的螺孔中,把两个螺孔撬正,直到所有螺栓都穿上后,拧紧螺栓。紧螺栓时 应按十字交叉逐步均匀地拧紧。风管连接好后,以两端法兰为准,拉线检查风管连接是否平直。 6.3.5.4风管法兰连接应采用镀锌螺栓,并在法兰两侧垫镀锌垫圈。 6.3.5.5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紧,其螺母宜在同一侧。 6.3.5.6 法兰应与风管成一整体,并应有过渡圆弧,并与风管轴线成直角,管口平面度的充许偏差为 3mm;螺孔的排列应均匀,至管壁的距离应一致,允许偏差为2mm。

    6.3.6风管组合安装

    经过验收合格的风管,按照预制加工编码,运输至现场进行组装。依据作业场地、空间的大小,风管 成单节(≤2.5m)安装,或在地面组装成段(每段≤12m)后整体吊装

    6.3.7.1风管穿越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应设预埋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 于1.6mm。 6.3.7.2安装技术要求。明装风管:水平度每米≤3mm,总偏差≤20mm;垂直度每米≤2mm,总偏差 ≤20mm;暗装风管:位置应正确,无明显偏差。 6.3.7.3风管的连接应平直、不扭曲

    .8.1风口安装应横 .8.2带风量调解阀的风口安装时,应先安装调解阀框,后安装风口的叶片框:

    6.3.8.2带风量调解阀的风口安装时,应先安装调解阀框,后安装风口的叶片框

    T/CSPSTC 472020

    6.3.8.3散流器风口安装时,应注意风口预留空洞要比喉口尺寸大,留出扩散板的安装位置; 6.3.8.4洁净系统的风口安装前,应将风口擦干净,其风口边框与洁净室的顶棚或墙面之间应采用密 封胶或密封垫料封堵严密,不得漏风; 6.3.8.5排烟口与送风口的安装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与风管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应牢固、严密,

    6.3.9.1风阀安装前应检查框架结构是否牢固,调节、制动、定位等装置是否准确灵活。 6.3.9.2 风阀安装时,应使阀件的操纵装置便于人工操作。其安装的方向应与阀体外壳标注的方向 一致。 6.3.9.3 安装完的风阀,应在阀体外壳上有明显和准确的开启方向、开启程度的标志。 6.3.9.4 防火阀的易熔片应安装在风管的迎风侧,其熔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6.3.10漏风量测试

    6.3.10.1漏风量测试应选用专用测量仪器,如漏风测试仪 6.3.10.2中压系统风管应在漏光检测合格后,对系统漏风量进行抽检, 6.3.10.3系统实测漏风量数值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测试仪 6.3.10.2中压系统风管应在漏光检测合格后,对系统漏风量进行抽检, 6.3.10.3系统实测漏风量数值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6.4机房管道装配式安装

    6.4.1.1放线程序:校对施工图和测量器具,标示支吊架位置尺寸,管道定位、弹线,支架定位、弹线。 6.4.1.2管道放线由主管到支管进行放线定位。放线前,逐层、逐区域进行细部会审,使各管线互不交 叉,同时留出保温、绝热及其它操作空间。 6.4.1.3管道在室内安装以建筑轴线和墙、柱、梁定位。定位时,按施工图确定的走向和轴线位置,在墙 柱)上弹线,画出管道安装的定位坡度线,在机房、地沟内,并行多种管道,将各并行管道的位置、标高 确定下来,以便于下一步制作和安装支架,定位坡度线以管线的管底标高作为管道坡度的基准。 5.4.1.4立管安装放线,打穿立管预留孔洞,自上而下吊线坠,弹出立管安装的垂直中心线,作为总立管 定位与安装的基准线

    管道安装时应及时调整支、吊架。支、吊架位置要准确,安装平整牢固,与管段接触紧密。固定支架 应安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上,不得任意移动。在支架上固定管道,采用U型管卡。制作固定管卡时,卡 圈必须与管道外径紧密吻合、紧固件大小与管径匹配,拧紧固定螺母后,管子应牢固不动;无热位移的管 道,其吊杆垂直安装。有热位移的管道,吊点设在位移的相反方向,按位移值的1/2偏位安装。管道安 装过程中使用临时支、吊架时,不得与正式支、吊架位置冲突,做好标记,并在管道安装完毕后予以拆 除。大管径管道上的阀门单独设支架支撑。保温管道与支架之间应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衬垫隔开,木 垫厚度同保温层厚度

    6.4.3管道、阀门及附件安装

    管道安装按照先装大口径、总管、立管,后装小口径、支管的原则,在安装过程中,按照预制加工编码 序连续安装,不可跳装、分段装,以免出现段与段之间连接困难和影响管路整体性能。用滑轮组将管 道逐根吊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管道安装要平,管道之间互相平行。

    6.4.4.2灌水前的检香

    a 检查试压系统中的管道、设备、阀件、固定支架等是否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内容全部施工 完毕,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b) 对于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是否已采取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 试压用的压力表是否已经校验,其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5级,表盘的最大刻度值应符合试验 要求; 试压试验前的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6.4.4.3 水压试验 a) 打开水压试验管道进水阀,开始向系统注水。 b) 开启系统上各高处的排气阀,使管道内的空气排尽。 打开连接加压泵的阀门,用电动式或手动试压泵通过管路向系统加压,同时拧开压力表上的旋 基阀,观察压力表升高情况,一般分2~3次升至试验压力。在此过程中,每加压至一定数值 时,应停下来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无异常现象方可再继续加压 d 系统试压达到合格验收标准后,放掉管道内的全部存水,填写试验记录

    a 检查试压系统中的管道、设备、阀件、固定支架等是否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内容全部施工 完毕,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b) 对于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是否已采取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 C 试压用的压力表是否已经校验,其精度等级不得低于1.5级,表盘的最大刻度值应符合试验 要求; 试压试验前的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6.4.4.3 水压试验 a) 打开水压试验管道进水阀,开始向系统注水。 b) 开启系统上各高处的排气阀,使管道内的空气排尽。 打开连接加压泵的阀门,用电动式或手动试压泵通过管路向系统加压,同时拧开压力表上的旋 塞阀,观察压力表升高情况,一般分2~3次升至试验压力。在此过程中,每加压至一定数值 时,应停下来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无异常现象方可再继续加压 d)系统试压达到合格验收标准后,放掉管道内的全部存水,填写试验记录

    6.5配电间桥架装配式安装

    6.5.1安装膨胀螺栓

    根据支架承受的荷重,选择相应的膨胀螺栓及钻头;埋好螺栓后,可用螺母配上相应的垫圈将支架 或吊架固定在金属膨胀螺栓上

    6.5.2.1桥架支、吊架安装间距及支吊架横担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

    6.5.2.1桥架支、吊架安装间距及支吊架横担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 执行;每处支、吊架与桥架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及桥架间连接螺栓栓头向外。 6.5.2.2垂直桥架的固定支架间距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垂直桥架 进箱柜时,桥架底部距墙面为10mm~20mm;垂直桥架在电缆井敷设时,桥架底部距墙面为 100mm~150mm;每处支、吊架与桥架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及桥架间连接螺栓栓头向外

    6.5.2.1桥架支、吊架安装间距及支吊架横担长度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相关 执行;每处支、吊架与桥架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及桥架间连接螺栓栓头向外。 6.5.2.2垂直桥架的固定支架间距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进箱柜时,桥架底部距墙面为10mm~20mm;垂直桥架在电缆井敷设时,桥架底部 100mm~150mm;每处支、吊架与桥架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及桥架间连接螺栓栓头向外

    6.5.3.1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 6.5.3.2按照预制加工编码顺序,依次连续安装桥架组件。 6.5.3.3桥架与配电箱连接时,末端煨弯90°,与配电箱采用M8螺栓连接,且加跨接地线,接地端子采 用不型垫片

    7.1装配式管线安装完成后实物应与BIM模型进行对比检查,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整体 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核对

    装配式管线安装完成后实物应与BIM模型进行对比检查,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整体管线设 行扫描,将扫描结果与BIM模型进行核对。 装配式管线安装完成后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进行相应的自检及调试,将调试报告与BIM模拟分

    T/CSPSTC 472020

    报告对比,精确核对调试结果。 7.3核对各部品部件信息是否与BIM模型中信息一致。 7.4提交验收资料应包含原材料进场验收资料、成品出厂资料、设备定位图、装配图、辅材使用表、模型 文件等内容。

    8机电设备信息化运维管理

    1BIM信息化运维平台

    3.1.1峻工验收合格后施工方应间运维方提交BIM峻工模型,包含各类施工数据及现场设备管线等真 实数据。 8.1.2运维管理阶段应建立BIM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集成BIM峻工模型、各方管理信息、施工及运

    实数据。 8.1.2运维管理阶段应建立BIM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集成BIM峻工模型、各方管理信息、施工及运 维数据等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实时监测、智能巡检、数据采集分析、智能决策、故障维修管理、隐蔽工程管 理、节能减排管理等。 信息化运维管理平台相关功能进行动态调整

    在运维管理阶段通过远程控制,可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为运维方更好地进行运维管理提供良 好条件。通过设备、视频管理,为运维方提供机电专业的设计和设备的实时运营状态, 对空调及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进行实时观测,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使用 青况、火灾危险情况、室内的空气使用质量等进行预防。 通过独有的建筑信息数据库,基于RFID技术,与其他相关软件相结合,及时发现建筑物建成后可 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为建筑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坚实的屏障

    将各个设备的能耗计量装置与BIM 时的自动化监控,同时进行半智能化分析,将统计结果按设备或区域等进行区分,把结果录入到数据库 内并在BIM模型中直观展现出来。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日、月、年进行汇总,制作出相应的资源消耗量表格,便于运维管理者对设备运 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早发现因设备故障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设施设 设备的耗能情况分析对应设备的运行性能,并联合本地信息数 据库中对同一设备的描述进行性能的对比,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资源能耗优化管理。通过温度传感器、空 气检测器等结合应用,对室内外相应信息进行采集园林造价,将相应数据反映在BIM模型上,同时对室内的温 度、空气流动实行智能化的平衡和处理

    运维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发现故障构件,并且可以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找到问题缘由并加

    T/CSPSTC47=2020

    维护。同时机电设备信息化运维管理可以反映问题严重程度屋面标准规范范本,使工作人员清晰了解问题的解决速度,使 用者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已的使用情况以及安全情况,提高使用质量

    管理复杂的隐蔽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及相关管并等隐蔽管线信息,避免安全隐惠,并 在模型中直接获得相对位置关系。当改建或二次装修时可避开现有管网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 和定位。

    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天然气表等测量仪表,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 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同时可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 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还可以快速找到损坏的设备及出问题的管道,及 时维护建筑内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
  • 相关专题: 机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